《雅舍小品》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8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雅舍小品》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雅舍小品》讀後感

《雅舍小品》讀後感1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這是冰心老人寫給梁實秋先生的。梁實秋先生確也像一朵花兒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一頁頁靜讀,似乎就如欣賞了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的散文,內有四集。小品廣涉世態,內涵豐富,幽默風趣。台灣關過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謔而不虐、談言微中、發人生醒”十六字來評價梁實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無門牌,不便於投遞信函,於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並書之於一木牌上。而旁人所見“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戲虐何來雅緻?然作者看來“能讀能寫足矣”,“縱然不能避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有可愛。”雅舍的個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賦予的可愛。“‘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佈置拒不從俗。”雅舍至之於作者是心靈家園,精神歸屬,那是一種對於生活百態的靜默和從容,是達觀,是對生命對生活的敬畏。現代的人們很多都丟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雅舍小品》裏面記述的並非風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瑣事百態,俗塵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風趣的筆調給人印象深刻,以嘮嗑的形式和你説話,輕鬆隨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諸如調侃吝嗇鬼的“開電燈怕費電,再關上又怕費開關”;對於女人買衣料東嫌西嫌的調侃也讓人叫絕;對於牙籤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誇張。但無不顯現作者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智慧。小品語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賞。作者寫得那麼隨意、輕鬆、幽默,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狗一貓都可以激起他的寫作衝動,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戲謔,也是一種心靈的淨化,更是一種雅緻的襟懷和認知。

《雅舍小品》讀後感2

梁實秋老人是個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為一個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帶有老北京的影子關於生活,老先生寫得很廣,上至國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關於生活之事,盡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談得最多的是吃的。《老饕漫筆》之中,講了數十種吃食,還有十數家館子飯莊,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兩語,將讀者作食客又將之數十年前,恰又合時宜地早早跳出。但無論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鄉,追憶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興奮不已的話題中道出己愁,卻又並不讓人知覺真是令人稱奇除了一個“愁”字,當然更是些哲理,卻全無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講故事之餘講講奧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關於説話的,且竟有一篇是講如何罵人的!的確,罵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實乃人之常情,不發泄卻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靜罵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會在罵人時這麼做。不過此篇也並不止講如何罵人,還説算揭了張黑幕給人瞧瞧;抑或是説例“焦躁時罵人都罵不了還能幹什麼”之類的話題。這些個罵人的法兒,用了些個成語取了幾個小標題,讓人發現再小之事都可用計,不是隨便玩兒玩兒就好的',着實給人清風而令人一驚而醒。

餘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時間何必其速?尚不能輕鬆度日。倘非作業頭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業為工作,卻時常看不順眼許多事物。自從看了《雅舍小品》之後對其中許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態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內心的共鳴與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萬物皆灌以主觀情緒,應以平和之心面對,不急不躁,方為正策。

在有所悟後,我覺着,看事應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憂慮,不必想不開;惋惜之至亦應將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寬厚,不必斤斤計較,指不定人有所難。把紅塵看得太破不好,但裝得太糊塗以至於真糊塗也不行。凡事不可至極,至極則至不極,然折其中,看破、糊塗亦有度,方為全策。

《雅舍小品》讀後感3

正如此書封面語,它裏面是滿滿一本談話的藝術。

初讀這本書時我沒有注意到時間的白駒過隙,以及作業還有很多。他操着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鬆筆吻,向我娓娓敍説着一樁樁一件件同樣無足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幾杯小酒和一個熟絡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痰盂還是蘿蔔湯,是吃相還是頭髮,是狗肉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散開來,憑藉他八十年的閲歷,舉足輕重地作出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脱口而出已是渾然天成。這麼一個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這麼突兀的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着嘴,兩眼彎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有感染力,彷彿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彷彿流雲也停滯不前;他罵,我也罵,不帶一絲煙火氣的冷嘲熱諷、嬉笑怒罵,像凜冽的冬風,奔流的江河,柔軟卻蝕物無聲。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首先是文章中頻出生僻字和成語,更加準確,更加精煉,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5000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今社會的浮華風正反,他的文風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我的同學們焦慮的思考如何給讀後感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譁眾取寵給文章加分時,“讀後感”三個字已經概括了一切。除了作文,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這是一本好書,我願意在空閒時想起他,願意吃撐時站着閲讀他健胃消食,願意在出遠門第一個想起他,願意向朋友推薦他,願意在作文山窮水盡時翻翻他,這也許就是對他最大的崇敬。

《雅舍小品》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雖説是讀,其實就是聽,因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這樣,我才有機會用耳朵聽到了這麼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裏面有描寫台北故居、寫雅舍、時間即生命……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從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幾公里,如果有客人來,要爬七八十層土台階,再走過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間,作者只佔了兩間。因為房子是依着山勢修的,就形成了一個超好玩的現象。早晨起來從書房到廚房是上坡,吃完飯從廚房到客廳是下坡。房子是用來擋風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風,也不能擋雨。不能遮風是因為窗上沒有糊紙,不能擋雨是因為房頂上的瓦片有很多小細縫。雖然雅舍盡不到房屋的責任,但作者認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雅舍給了作者靈感和快樂,雅舍前面是金燦燦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葱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面是荒僻的土山坡。這麼美好的景色,作者怎麼會不喜歡呢?讀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認識到了語言的美。當我讀到一些詞句的時候就感覺深處作者描寫的那個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鳥》的散文,裏面描寫了各式各樣的鳥,當作者在描寫這些鳥的時候我都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覺。我不僅體會到了語言的美還懂得了要珍惜時間。我在《時間即生命》學到“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年輕的時候要學習,不然到了老就會有所遺憾。”

這本書用它獨特的方法讓我受益終身。

《雅舍小品》讀後感5

《雅舍小品》,的確是一本好書,裏面的文章以一個微乎其微的事物或事情命題,比如孩子、音樂、信、下棋、寫字等,而結尾出乎意料,生動傳神地畫龍點睛,微妙之處,讓人拍手稱讚。

還記得《雅舍小品》的一個段落,説:“外國的風俗習慣永遠是有趣的,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裏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桎梏,有趣往往變成肉麻。基於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並不加白糖與牛奶。”結尾用看似荒唐而好笑的想法,映射出了作者自己對外國風俗的不滿。我想,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傳承併發揚民族文化。我認為《雅舍小品》賦有哲理性,是在於這本書能在讀者看書時饒有趣味,又能挖掘讀者的內心,讓讀者領悟字面之下的底藴。

平凡之中見偉大,《雅舍小品》的題材多是隨手拈來的,給讀者一種平凡的滋味,但是梁實秋先生將這樣平凡的題目,寫出豐富而多彩的內容,普通人難以做到,更無法做得妙、做得巧。

一般的書往往長篇大論,中心零散,可是《雅舍小品》卻每篇作品不出兩千字,寫的都是身邊平凡瑣事,獨立成篇,作者梁實秋先生在《雅舍》一篇中説,他的作品是“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這種清新灑脱,無拘無束的生活,我也很嚮往,但我更欣賞的是他筆下的《雅舍小品》,這一本藴味十足,留有深意的,賦有哲理性的文學作品。

我非常喜歡讀《雅舍小品》,我看這本書時,喜歡在書中做旁批,寫下當時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看過的文章我會重温,從而發現更深層的含義,我樂在享受書中作者的所感所悟,樂在探討書中的豐富而深沉的底藴。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人談話。”就是如此。

現在看這本書,會感覺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無比開心。以後回看,可能會感覺“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雅舍小品》就是這樣,最重要的是它洞入人心,他給了我們更豐富的感受,讓我們發掘了他的底藴,更發掘了自己心中的底藴。

《雅舍小品》讀後感6

讀過此書,我第一次驚奇的發現,語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讀與理解。

他操着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鬆筆吻,向我娓娓敍説着一樁樁一件件同樣舉無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幾杯小酒和一個熟悉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花瓶還是痰盂,是衣服還是頭髮,是香檳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散開來,憑藉着他數十年的閲歷,作出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每一篇卻都是那麼的飽滿與真實。這麼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就這麼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有感染力,彷彿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彷彿流雲也為他停滯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麼激動人心,彷彿把乾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彷彿胸中滾滾的熱血都是為他而流淌的。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首先是文章幹練簡結,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五千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今社會的浮華風正反,他的文風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其他作家焦慮的思考如何給文章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譁眾取寵吸引讀者時,“雅舍小品”這四個簡潔幹練、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經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雨果説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朋友們,愛書吧,讀書吧,而且試着寫作吧,相信她會讓我們更加快樂,咱們都不妨一試!

《雅舍小品》讀後感7

暮色四合,月色朦朧。我在書香與花香的纏綿中輕輕合上《雅舍小品》,回味着書中的點點滴滴……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的作品。講述的都是生活瑣事,有人間煙火,世情百態,故都風物,但卻被他描繪得別具風趣。他的散文似乎信手拈來,時而流連於衣食住行,時而沉醉於琴棋書畫,有時天文地理,有時人情世故。沒有大悲大喜,而是在簡潔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種積極温暖的情味。冰心這樣評價他:“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

我最欣賞的文章是《爆竹》,過年放爆竹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文中描寫了爆竹的來歷,用的範圍,怎樣放,樣子,種類及外國放爆竹。“砰然一聲,火彈飛昇,繼之以無數小燈紛紛騰射,狀至美觀”講的`即是煙花,記得跨年夜我也曾領略過煙花的壯美。爸爸把煙花搬到遠處,然後點燃引火線,跑回來,這時只見一個個光束衝向夜空,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我緊緊地捂住耳朵,“彭!”那光束一下子綻開,頓時整個夜空都被點亮,煙花宛如一朵鮮花點綴着夜空,佔據了半邊天。花還未謝,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便展現出她的身姿……有的如天女散花,臂挎花籃,鮮花亂綴;有的賽金龍騰飛,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有的似鮮花綻放,搖曳身姿,絢麗奪目;有的若星光四濺,秋雨瀟瀟,賞心悦目;還有的像仙女下凡,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絢爛多姿,令人讚歎不已。第二天早上還要放爆竹,預示着新年的到來,迎接美好的明天。

這篇文章令我感慨萬千,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熱愛已漸漸被抹淡,我們應當傳承這些文化,熱愛它們,這樣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新時代。正如《爆竹》一文,讓我們以煙花爆竹迎接新年,迎接更燦爛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