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讀後感(通用21篇)

來源:文書谷 1.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散步》讀後感(通用21篇)

《散步》讀後感 篇1

週末午飯後,兒子突然叫我寫“散步”讀後感,很少拿筆的我實感為難,為了完成任務,於是,拿起課本讀了起來。

“散步”記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合睦的生活場景,讀着讀着被作者濃濃的親情所感動,更勾起了我對親情的思緒無限……

我想起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印象中雖沒有“散步”文中的那些影子,只有父母日出日作,忙碌生機的'場面;那時,我除了上學讀書外,其餘時光均在幫助家裏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兒時的那個家添點生活所需;有時偶能出下遠門,父母總是忙這忙那,不停地叮囑,站在路邊默默地送着我漸漸遠去的身影,然後,數着時辰盼着我歸來的日期……幕幕情景,也依然是跟“散步”文中那樣充滿着幸福,享受着親情。

而今,自己已是孩子的父親,為人之父自感責任之重,平時,習慣於忙自己的事情而疏忽和孩子的溝通;離開自己多年的父母也沒能接過來好好照顧她們,陪她們説説話,散散步。為此,心中充滿歉意。

人們都説,人到了中年最累,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身上責任重大,既要贍養父母,又要教育孩子,可誰又能説這不是一種幸福。願這份責任能給我們一家人也能擁有“散步”文中的那種融融之樂。

兒子進到國中後大不一樣了;學習主動起來了;成績也上去了,在班上和全年級都排在了前面;還當上了班幹部。這次的家長會感覺就是不一樣,當上台替兒子領獎狀時,感到特別自豪!

《散步》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認真閲讀了莫懷戚的散步,感受頗深。其實莫懷戚的散步,説的是一件家庭中非常小的小事,就是一家三代人散步——兒子背母親,母親背兒子等細節,但是通過他的描述,我們能感受到一家三口的濃濃親情,非常温馨和美好,讓人回味無窮。

讀了莫懷戚的散步,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富二代,可以説是傳統文化缺失,家庭教育沒有到位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這個,父母是有很大的責任的。那為人父母的,該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言行教育引導孩子?莫懷戚的散步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其中莫懷戚的描述的'陪母親、攜妻子散步,從猶豫該走大路還是小路到決定背起母親走大路等,無不表現出對年長母親的關愛呵護,以及對幼小兒子的教育和引導。

另一個,我們還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很重要,肩負着家庭和諧的重任。現在物質條件雖然好了,但是人情卻更為淡漠了。有的子女和同事朋友跑的比父母要勤。人間親情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莫懷戚的散步告訴我們,尊老愛幼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一直延續下去。父母其實不需要你為他們做很多,哪怕是春天裏的一次散步,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子女的孝順。

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導師。莫懷戚的散步中主人公給孩子言傳身教,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我相信,主人公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如他孝順父母一樣來孝順他。而我們每個人只有都做到了家庭的和諧才能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世界也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散步》讀後感 篇3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為要完成單位下發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説,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説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於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裏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裏的建築,那裏的飲食,那裏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裏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因為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信息。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勛老師的音頻節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後、睡前的空餘時間,這檔節目都在陪伴着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着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佈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聖地。

《散步》讀後感 篇4

身為廚師能夠寫出如此的文字是讓我敬佩的,因為跨界真的很不容易,可能讓一位廚師拿起廚刀是很容易的,但是讓廚師拿起筆桿是有挑戰的。我在閲讀的過程中感覺到他對食物、食材、文字的情感,對生活的情感,這些都能夠感受到,是穩穩的,暖暖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匠人精神,對一件事情的執着與用心,在作者身上真的都能夠體會的到。而且我很喜歡這樣的精神,雖然説這樣的精神有的時候會被我們以為是不懂得變通,但這種執念是我們現在缺少的,如果説我們多了一份這樣的堅持與堅韌,應該生活的更加幸福。

裏面提到了很多日本的食物文化,而且作者也同意,日本的很多食物其實都是舶來品,但這些舶來品卻能夠成為日本的代表特色菜,這是為何,是日本的包容性,也是日本對文化的.接受程度,改良程度,還有就是對一件事的追逐與執着。其他民族的食物進入本民族之後可能會被排斥,或者進行改良,到了一定的階段可能就直接融合進入本民族,這是非常正常的。

日本很有趣的就是能夠將舶來品融入本民族之後又能夠精益求精成為本民族的驕傲,這一點真的非常的佩服,這也是日本獨有的特色。

我自己比較喜歡日本的飲食文化第一是感覺比較的健康,我們也都知道日本是全世界比較長壽的國家,而這種長壽和生活習慣肯定是分不開的,那麼飲食是生活習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還有一點就是對食材的最大利用,同樣還有的是飲食文化中的禮儀。當然每個民族都是有的,但可能我比較喜歡日本式的禮儀與文化。

食物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從這一小部分也能夠看出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散步》讀後感 篇5

爸爸揹着母親,媽媽揹着兒子,兩個人都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陽光明媚,鳥兒在枝頭歌唱,綠油油的草地上散發出春的活力

這幅温馨和諧的畫面是我在讀了《散步》這篇文章後印象最深的場景。它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可文中的主人公們到了一個分岔路口,他們有了不同的意見——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想走小路,小路有趣。我知道作者很難選擇,因為我作為受母親、兒子以及妻子信賴的人,肩負着重大的抉擇:找一個兩全的辦法,卻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於是,陷入兩難。

我尊重母親的選擇,可這一次,母親沒有聽我的,也許是因為她看見了孫子嘟起的小嘴吧!母親摸了摸兒子的頭髮,説:走小路吧!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揹我過去。説完,母親朝那條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的小徑望去

讀完全文,我不禁感到一股暖流湧上我的心頭。特別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讓我感受頗深。它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以及他的妻子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愛意。每次讀到這句話,我不禁問自己:我有沒有把我的親人當作整個世界呢?我,沒有!因為父母給予我的愛,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從來沒有替他們想過,這,真是太不應該了!

《散步》讀後感 篇6

《美學散步》這部書是宗白華美學論文的第一次結集出版。宗白華是五四新文化大潮衝出的新一代學人,早年曾留學歐洲,足跡踏及藝術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過詩集,他本來是個詩人。青年時期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讚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構成了他美學篇章的特色。這個集子裏的文章,最早寫於1920年,最晚作於1979年,實在是宗白華一生關於藝術論述的較為詳備的`文集。他沒有構建什麼美學體系,只是教我們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教我們如何建立一種審美的態度,直至形成藝術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宗白華曾在集子裏這些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因此,閲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們進行藝術的欣賞。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他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散步》讀後感 篇7

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今天讀了《散步》一文,體會更加深刻。

從一個樸實而又温馨的畫面,讓我回味無窮。愛是天隔一方的思念,愛是母親無私關懷的體貼,愛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心有靈犀,愛是人與人之間的風雨情懷,愛是朋友的火熱友情,愛是領導對羣眾的噓寒問暖,愛是人間最樸實的情感!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説明了親情無價。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種種事蹟都表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着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要記住“親情無價”,並好好珍惜!

《散步》讀後感 篇8

最近我讀了《和爸爸一起散步》這本書。這是一本繪本,裏面的圖案很簡單,顏色淡淡的,故事很有趣,講作者和他爸爸一起散步時發生的事。讀這本書時,我讀得很慢,我一邊誦讀文字,一邊欣賞畫面,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還問媽媽。在媽媽的提點下,我感受到了書中的爸爸對兒子的父愛,小時候,兒子摔倒了,爸爸幫助他;兒子走不動了,爸爸揹着他,他們一起來到樹林深處,一起來到高高的懸崖上。長大後,爸爸老了,很寂寞,兒子還和爸爸一起去散步,爸爸走不動了,兒子揹着爸爸。媽媽説這是一對讓人感動的父子。

讀着這本書,我想起了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的情景。爸爸是國中科學老師,有很多知識,我們一起在小區公園裏散步,爸爸會告訴我各種植物的`名稱:這是柳樹,春天會抽出嫩芽,它的種子柳絮像雪花,會到處飄揚;這是石榴樹,五六月份會開出火紅的石榴花,秋天會結出果子;這是冬青樹,到了冬天,他也不會落葉,一年四季,它的葉子總是綠的……當我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時,爸爸總是會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解釋。

夏天的夜晚,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時,我們遙望着夜空,爸爸會給我講許多星星的故事。我知道了,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是金星;天狼星也和太陽一樣是恆星,會發光發熱;北極星不會移動,永遠掛在北邊。爸爸也給我講月亮為什麼會變化,月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看上去月亮大,星星小?到了夜晚為什麼它們能發出亮光?

啊,和爸爸散步真好,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爸爸對我的愛,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喜歡和爸爸一起散步。等我長大了,爸爸老了,我也要像書中的作者一樣,繼續和爸爸一起散步,到那時,我要給爸爸講述他所不知道的故事。

《散步》讀後感 篇9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終還是出來了。看到那裏,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説:“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説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能夠玩一玩。可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研究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那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可是母親捨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蹟都證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着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此刻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散步》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篇散文,題目叫《散步》,是龍應台寫的。

這篇散文寫了龍應台和她的好友家萱,為了使她們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安心,分別製造了“銀行證明”和大字海報。這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的親人。

我曾經有一位老太。她是我媽媽的奶奶。老太活了86歲,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是在老人院裏度過的。

我的父母不像龍應台有那麼多時間可以陪着她的母親,所以,就讓外婆請了一個保姆過來照顧老太。可是保姆讓老太看不上,老太要求住到老人院裏去。在老人院住了一段時間,在我們去看她的時候,她又開始要求回家住。據爸爸説,當時他們大人覺得老太只是一時的想法,因為當初就是她自己提出要住老人院的。於是,大人們就沒理會老太的哀求,以“最近很忙”為藉口,回絕了她。

我們走後,又在門口偷看。只見老太在窗口高喊:“三輪車!快把我送回家!”這聲音聽起來讓人十分不忍。但估計最近大人們真的'很忙,於是我們就走了。但不知道,這竟是永遠的訣別!

又過了幾日,老太就這樣在老人院去世了。這讓我們追悔莫及,媽媽説這是她永遠的遺憾。我覺得,應該趁老人活着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孝順一點。不管怎樣,這次老太的事情,給了我們一個教訓。我們家的老人只剩下奶奶和外婆了,一定要對她們好一點。

老人雖然老了,可是還會想着為下一代多幹些事;而我們還年輕,就更應該為老人多做些事。烏鴉還會反哺,何況我們呢?龍應台能細緻入微體貼老人,我們應該也能夠。

《散步》讀後感 篇11

《散文》這一課描述的是發生在子女三代之間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兒子以及爸爸的媽媽在野外散步,卻因選擇道路而產生分岐,但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孫子的道路,那條路十分趣味,而奶奶無法步行的地方就讓她的兒子揹她……

應對這篇文章,爸爸、媽媽以及我各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就根據這篇文章看出一則很簡單的道理:尊老愛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着自己的母親,而委屈了自己的兒子;而文中的奶奶則“愛幼”,雖然自己身體已年邁,但為了孫子,選擇了小路,這明顯地體現出人世間的一種愛。

而爸爸根據這篇文章聯想到了自己: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從老家來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慚愧,並沒有做到文中父親那樣總想到母親。爸爸説:“當我和你的奶奶在繁華的都市散步時,我只是快快地走着,而她卻只緊緊跟在我身後,顧不着觀賞在霓虹燈四射的街市,生怕與我走丟。”

最終是我的媽媽,她站在了母親的角度:每個母親都擁有一種偉大的愛,勝過了朋友之間的愛,勝過了丈夫與妻子的愛,勝過了上帝對世間萬物的愛,那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世上每一位母親都會對孩子無私付出,不管身體是否已年邁,思想是否已遲鈍。

我想,這篇文章正是闡述了這種道理,這種人世的親情。

《散步》讀後感 篇12

這篇課文並不算長,作者用了短短的文字描寫了一件極為普通的小事——散步,卻彰顯出了普通記敍文沒有的主題與特點。

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我與母親、妻子、兒子在田野裏散步,在走哪一條路時起了分歧。兒子要走大路,母親要走小路,我無法選擇起來。最後決定聽從母親的,走小路。於是,每到一處,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我們就在田野裏慢慢地慢慢地走着。

這以小見大的事,彰顯了文章的主題:尊老愛幼。從小時候起,父母就教育我要經常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多與他們聊聊天,要尊重他們,説話不可以沒有禮貌。對比自己小的孩子,要愛護。我並不喜歡小孩子,經常做不到後面的那一條規定。看看自己的父親呢,每個月都會跑回農村老家看一看爺爺奶奶,對那些連話都不會説的.小孩更是極具耐心。而我呢,雖然每個星期都會打電話給爺爺奶奶,但説不到三言兩語就掛了電話,對小孩子更沒有耐心。雖然父親一再教導我,但我總是做不到像父親那樣有耐心。

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奶奶耳背,身體不好,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但是奶奶又不知道。經常看到父親一遍一遍地在對奶奶説食物的名字。如果按照我的作風,就會打一張表格,拿去看吧,別來問我。在這一點上,我與父親要求的尊老愛幼完全不符。

課文的最後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體現出來的就是母子之間情誼深厚。有句名言説得好,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所以説,多去和父母交流,多去和老一輩人聊聊天,做到傳統美德中的孝敬才是最重要的。

《散步》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散步》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對生命、對親人樸素而真摯的愛。

這篇文章用優美而抒情的語言向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做着、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裏散步。起初母親不願意出來,但出於對兒子的信服,年邁的母親也走出了家門。一路上歡聲笑語,活潑可愛的孩子帶給了大家歡樂。迎着春風,踏着青草地,一家人其樂融融。可分歧偏偏在這個時候發生: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而兒子要走小路。作者經過考慮,準備聽從母親的意見,但母親又改變了意見,陪孩子走小路。特別是最後作者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小心翼翼的過小橋的那個情景,更是讓我體會到了親人之間那種濃濃的愛意。是呀,有時候,這愛,這背上的重量,就相當於是整個世界!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野生動物園遊玩。一路上,我這裏跑跑,那裏瞅瞅的,爺爺奶奶嘴上説我調皮,但是還是笑的合不攏口。動物園中,一座很高的懸橋,我一見立馬高興起來,拉着爸爸的手就要上橋,奶奶卻犯了難,不敢上去,因為她有恐高症,年齡又大了。爸爸正要拉住我,卻被奶奶制止住了,“好,我們過橋吧。”奶奶奶笑着説。“看,奶奶,這裏多美啊。”“對,對,很美。”其實她一點也沒看到景色,只顧着看着腳下極為小心的走橋了,並且額頭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媽媽也急忙上去扶着她。從這件平常的小事中,看出奶奶對我的愛以及爸爸媽媽對奶奶的愛是多麼的無私啊。

《散步》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愛是無私的,更使我感受到那種情感平凡中見偉大。

《散步》讀後感 篇14

今天上了《散步》這篇文章,我深感觸動…。那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呀,讀起來是那麼親切、温馨,通篇充滿着絲絲蜜語濃濃親情:母親的慈祥,作者的孝順,妻子的賢惠,還有那個胖胖的小傢伙兒,更是聰明可愛。

我反覆讀着,文中初春的新綠、樹上的嫩芽、轉季的冬水;特別是那菜花、桑樹和魚塘,那山水畫般的江南春色在眼前明朗清晰起來。不由得陷入沉思,想起一些往事。

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姐姐也顧着學習,但是哥哥只要有時間就會帶我漫步在林間小道中,他會捉一些小昆蟲嚇我。有一次,哥哥問我河水為什麼朝那個方向流,我不知道,哥哥就帶我往上走,走啊走,我終於看出來了,水來的方向地勢高,我高興得説:“哥,這邊地高,那邊地低。”哥哥牽起我的手説:“是的,我們有一句古話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要是不努力、不奮鬥就會像這河水一樣只能往下流了。”長大後,在學習、生活中每遇到困難就想起哥哥的教導和温情,就有了無限力量。只是現在哥哥已經出國留學了,一年也只能見到一次…。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只要有親情在,只要多盡一些責任,我們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親情是多麼珍貴,讓我們把愛一棒一棒的傳遞下去吧!

《散步》讀後感 篇15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老師叫我們先讀課文。看完後我深受感動。本來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一家幾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作者的'母親老了。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鍊鍛鍊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傢伙天真的説:“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體現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畢竟是小孩,喜歡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後婆婆疼愛孫子。走小路,最終一家人決定走小路。就這樣走到一處,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他們都特別小心,最後作者還寫到他們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説我們家裏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現在我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的在外賺錢,回家還得照顧老小。我以後會在家照顧爺爺,爺爺那麼疼我,有時我還衝他大吼!想到這裏我很慚愧。爺爺雖然癱瘓了。但爸爸給他買好吃的,他總是悄悄留着給我。看了散步這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會聽爸爸媽媽的話,力所能及的分擔他們的擔子。孝敬爺爺。照顧爺爺。

《散步》讀後感 篇16

有時候,一首詩賦亦能感悟歲月滄桑,一篇文章,恰似度過匆匆一生。驚天駭事會引發世界的震撼,一件小事,卻也讓人歎為觀止。莫懷戚先生的《散步》便是如此。

初讀短文,並無什麼驚歎之處,它好像就是一件小事,一篇並不出彩的文章,可當你再品一遍,卻似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竟從幾個不起眼的字品出了“我”的責任,於是深深陶醉於此,越看越震撼,越看越不可思議,僅僅散步一件小事,卻體會了中華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好似一盞燈,照亮了世界每個角落。所以説,讀書如品茶,品得越久,韻味越濃。

大詞小用,是這篇文章的風格;以小見大,是這篇文章的手法;尊老愛幼,是這篇文章的哲理。或許我們不該只停留於表面,只是看着文章,我們更應該去付之行動,去做、去認真地做,將中華悠久的美德傳承接力,傳下去。它不是形式,是行動!

想想父母,想想孩童,父母是過去,孩童是未來,你我是現在。回報父母,是你的本分,照顧孩童,是你的責任;只有二者兼行,這個家庭,民族乃至國家才會進步,才會復興。肩上擔的是責任,心之所向是光芒,每一次對父母的回報都是你前行的力量,不要等來不及的時候後悔!

寥寥幾字,一段故事,一種人生。

丁澤林同學的一句話:來日方長,我希望用我的愛,守住那份乾淨的熱愛與美好!

《散步》讀後感 篇17

《散步》這篇課文所講的是莫懷戚和母親,妻子、兒子一家四口散步的生活瑣事,內容好像比較淺,但仔細品味,便能感覺到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的親情,滋潤的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温暖的家,讓我們的心靈彷彿受到了一條暖流的衝擊,暖了心田。

莫懷戚,現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説《詩禮人家》《經典關係》,小説集有《大律師現實錄》等。這篇文章寫於1985年,作者的父親剛剛去世,照顧了作者父親多年的母親好像一下給抽掉了生活目標,變得沒有精神,沒有了以前的狀態了。作者學醫的弟弟告訴他,母親這是得了喪偶綜合症了,這時候,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於是便有了作者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卻透露着孝與親情的日常瑣事。

文中寫到“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作者在寫這篇文章後20年曾解釋過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看起來當然是講尊老又愛細,其實我骨子裏是想寫生命。”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而田野上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這很難不讓讀者的心裏想起“生命”。

“我”成了家裏的.頂樑柱,承托起了一個温暖的家。“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那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是決定分岐結果的人,也是一家人最信任的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穩地撐起了整個世界。

文章已經結尾,而我的心卻仍然被震憾着。初讀文章,彷彿只是一篇普通的日記,但深讀文章,才發現作者不僅做到了“一言可傳神,無言亦傳神”,還處處透露着生命和親情,寫出了生命延續的真諦。讓我們像作者學習,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記錄下來吧!

《散步》讀後感 篇18

散步一文描寫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人的散步情節,並深入細緻的描寫了散步當中出現分歧後,作者的心理想法,以及通過母親的動作及語言,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疼愛,不想惹兒女們不滿意,通過描寫作者和妻子的行為,深刻詮釋了,家庭的親情及愛的流露。

讀完散步,我深深被作者描寫的家人之間的親情所感動,作者以一家人出去散步開始寫起,當在散佈過程中出現分歧的時候,作為兒子的作者,首先想到的是母親,想更多的.進自己的兒女的孝道,然母親卻為兒子操心,不願破壞這種和睦的氣氛,要求兒子走小路。

散佈時間很平凡的小事,通過筆者這件小事,我深深的洞悉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與美好。文中作者那一小段心理描寫,也表現出作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着,對家人的疼愛。通過母親的選擇,表現了目前對兒子的疼愛。

通過這篇散文,我更感受的人間的温暖親情,對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理解更深,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有了一個小小的指引,我也會像作者一樣,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出親情的偉大。

《散步》讀後感 篇19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絃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

在這個三代人的家庭裏,我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每當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刻,我總是主動地站出來,消除分歧,維護團結,增進親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親不想去。原因是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了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覺得累。母親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極的表示順從,而是積極地提出建議。我勸説母親,正因為年老體弱,才應該多走走。我的話滲透着辯證思想,飽含着對母親的深切的愛,有利於母親身體素質的增強,有利於家庭温馨氛圍的營造。母親聽了我的話,不是固執己見,而是從善如流。兒子敬愛母親,母親尊重兒子,家庭出現了融洽、祥和的氣氛。

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的時刻,母親忽然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瞭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於是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孫兒的心願。母親改走小路的決定,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親對我説: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怕摔傷了自己所背的親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穩,很仔細。他們的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散步》讀後感 篇20

這周我們上課學了一篇《散步》的文章,故事裏流露出來的温馨,讓人印象深刻。

這篇課文講得是: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田野裏散步,中間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卻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個地方,我蹲下身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走得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起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篇課文我讀出了母親的`善解人意;作者的孝敬母親;兒子的懂事聰明;妻子的默默奉獻。

我和媽媽也經常散步,散步能夠讓我們放鬆身心,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還能夠和媽媽聊天,聊聊學校發生的趣事。這樣也能夠加強我和媽媽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媽媽能夠了解我,也能夠讓我瞭解媽媽的心裏面是怎樣想的,散步可謂是“一舉兩得”。

此刻“散步”成了我和媽媽必做的事,從“散步”中收穫到的趣事也很多。和媽媽一起下樓慢慢地走一走,邊走邊談談新聞等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放鬆了身心,也學到了知識。

家人不需要我們為他們做的太多,簡簡單單的陪伴就已經很讓他們滿足了。

《散步》讀後感 篇21

祖孫三代在風景如畫的秋色裏悠閒漫步,作者的母親説要走平坦順暢的大路,而作者的兒子卻喜歡趣味十足的羊腸小路,作者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難以抉擇,不過想想稚嫩的孩子還小,所以陪伴他的時間還有很久很久,而母親已經是年邁體弱的耄耋老人了,所以作者還是決定聽從母親的建議,好讓老人家可以在平平穩穩的大道上欣賞沿途的美景。

這就是《散步》所描繪的一個温馨場景,而就是在這個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一家人和和睦睦、互相體諒、和和美美的真摯情感很是讓人感動,尤其是作者那孝順體諒的良好美德更是讓人覺得啟示多多、反思多多。

學完這篇感動人心的散文後我心中也很感慨,我想做人一定要有擔當、有責任,就像文中的作者一樣,身為人子他對母親充滿了關懷、敬重、體諒、孝順之情,身為人父他也承擔了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啟示孩子、關愛孩子、陪伴孩子的重擔,身為人夫他更是盡到了分擔家庭重任,維護家庭和睦的本心和本分,所以不得不説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再者,人生其實就是一條漫長的征程,在這條風雨兼程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分岔路口,而一旦出現了需要做抉擇的場景,那我們就必須仔細的考慮、認真的思考,不然一旦走錯了路那就會有無盡的後悔和遺憾。而相對的,只要我們可以做出最明智、最正確、最合理、最合情的選擇,那麼前路就會變得坦坦蕩蕩、平平順順不説,偶爾我們還會看到彩虹漫天、鮮花遍佈的美麗風景。

總之,生而為人就要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付出心血,學會關愛感恩,更要學會為人處世,只有真正做到了會辦事,會做人之後,我們才會體會到最真摯的幸福和最誠摯的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