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1

每天下班後,大家一般都在做什麼事情呢?有的人覺得工作了一天很辛苦,可能回去吃飯看電視然後就早早睡下;有的人可能喜歡社交,選擇跟朋友一起聚聚,吃飯逛街;也有的人選擇在下班後,繼續為自己充電,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而你,屬於哪一類?想到呂總曾不止一次在會上提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從下班後拉開的。當然我們每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我們需要工作,需要應酬,吃飯睡覺也要佔據一部分時間,所以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也很少。

許多人都會感歎時間不夠用,一天下來該做的還沒做完,該學的還沒學會。可是有的人一天卻似乎做了許多事,該做的都做了,該玩的也玩了。同樣是一天24小時,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庸碌的人大多會惋惜過去和埋怨運氣不好,而傑出的人則更多的是感到自豪和反思人生以及繼續奮鬥。這也是為什麼,人和人之間會慢慢拉開差距。"——張萌《人生效率手冊》

而越來越多的實踐也告訴我們:碎片化時間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來提升個人技能。除了工作的8小時、睡覺的8小時,剩下的8小時將決定我們人生更高的走向。

閲讀了《人生效率手冊》,其中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對於時間管理這塊,很多人都一樣,一開始熱血沸騰的做了各種計劃,但是沒過幾天計劃就永遠成了遙不可及的計劃,最後乾脆把計劃拋在腦後。

這些都是自制力較弱的表現,我們在定製小目標時,都喜歡一口吞個大胖子,定很多個目標出來。但是每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硬擠也擠不出來更多時間。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是一樣,大多數的同事都是在固定崗位有固定的工作內容,偶爾也不乏一些機動性的事情要去處理,如何將這些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

其次,需要明確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更重要,學會取捨。可能平時大家的工作都較為忙碌,如何合理安排緊急事件與常規事件,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順利地完成臨時性工作。

同時,我們需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對很多人來講,擁有整塊的時間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以是在上下班途中利用搭車之際閲讀一些短片文章,從而替代刷朋友圈、刷微信等社交方式;讀後感·也可以是在飯後去上興趣班等等。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切換狀態,利用好碎片時間,也能一點點地完成蜕變。

另外,也要適度學會拒絕別人,這也是很必要的一個步驟。可能下班後朋友同事邀請吃飯逛街玩遊戲,有時候即便你不想去,但也礙於情分一同前去,這樣的話,你原先設定好的`計劃就會擱置,而伴隨着時間的流逝,你可能直接忽視了你原有的計劃,走向不同的軌道。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適度的社交一定要有,但如果每天都把時間耗費在這些上面,就很難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叔本華説過“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所以想出類拔萃,就付出一點孤獨的代價。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好時間,拉開距離,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計劃安排這麼簡單了,需要的還有堅持,排除外界干擾等等一切因素的合成,才能造就這屬於自己的時間的價值!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2

由於假期家事較多,沒能全部閲讀完,但在駕車時通過喜馬拉雅聽完了原書音頻,目前,瞭解到的知識雖有些瑣碎,但收穫很大,後續還需反覆閲讀,將心得及要點整理如下。

一、目標管理

目前,公司業務發展正處於推廣初期,對月度目標的分解和周目標的覆盤等尤為重要。

1、關於如何制定人生的目標:書中講到,可以用“7個人物法”,來制定長短期目標,以及如何找到自身需要提高的硬本領。從自身崗位看,需練就的硬本領還很多,一方面是對後市場行業的全面瞭解,還要及時瞭解。另一方面是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等。依據此方法,可以清晰明確的進行榜樣對標,同時,找到自身所需提高的硬本領。

2、年度目標:設立1個年度終極目標,分攤到必須完成的事情。在分攤到季度、月、周、日。結合公司制定的年度推廣區域目標和任務目標,分解到負責區域,充分溝通,加快推廣節奏。

3、月度目標:月底要覆盤總結當月的完成情況、當月的收穫和當月沒有解決的問題等,將此總結作為制定和調整下月目標和工作計劃

4、周目標:結合推廣進度和任務進度,提前制定,提前覆盤總結;

二、時間管理

個人覺得時間管理內容是收穫最大的部分,因目前的工作狀態一是沒有固定節奏,二是沒有固定規律,且瑣碎事情較多,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時間管理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書中張老師講到首先是三大法則:

1、目標性法則:利用SMART原則,制定具體的、可衡量的、可實現合理的、有時間限制的的'目標;

2、要事優先法則:重要的事情放前面,並且只專注做好一件事情,集中精力;

3、E2Q組織計劃性法則:有組織有計劃的;

其次是四大方法:

1、目標分解:利用0.1618法則(也就是常説的的四象限法則,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2、單點突破法:對事情進行計劃、實施、總結、評估、再次計劃,獲取經驗。個人認為,此方法也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所在,就如書中所言,時間管理不是簡單的用本子記一記就完事,而是在實際的實踐當中去檢驗這個大的循環體系。

3、核心競爭:上午11點處理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下午思考最重要的事;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放在早起時間;

4、自我激勵:21天養成好的習慣,獎勵自己;

三、如何高效學習

1、確定目標(包含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2、分解目標(確定一年要達到的目標,分解成季度-月-周-日計劃);

3、精學體系:與人生目標相關聯,需要10000小時方法學習的;

4、泛學體系:是精學體系的基礎,不一定要精通,但一定要了解;

5、預習法:凡事提前;(例如一週總結在週六做好之外,也可以將下一週計劃做好)

6、實時學習: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目前使用的印象筆記非常不錯,移動端和PC端可實時關聯。

7、複習法:要做到與實踐相結合。

8、自我激勵和分享:通過你的行為影響別人;

因本書還沒學習完畢,且好多內容還需多次閲讀,然後結合實際工作體會會更為深刻,先簡單整理如上。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3

《人生效率手冊》的前言部分筆墨並不多,但份量較重,作者試圖輸出的價值也很多,譬如: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以高效能人士的例子力證堅持的重要、學習自我回顧及總結、以及目標建立的必要性等等。之所以覺得前言部分較為重要,是因為我覺得只有當你對自我有了足夠清晰的認知,能非常明確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要做什麼?有了目標,有了成功的慾望,你才會對這本書接下來的“幫助你接近目標”的方式方法感興趣。所以今天我想從“如何做到清晰的自我認知”以及“目標的重要性”説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家有沒有覺得我們現在每週的寫週報工作和書中例舉的蘋果公司全球副總裁戈峻堅持20年寫週報的習慣有異曲同工之妙?寫週報可以對自己的'工作作條理性的彙總,對工作中的問題作及時的反饋,對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做及時的記錄。面向領導,週報在做工作彙報;面向自身,週報讓你對自己的工作質量做反思。到年底時回顧自己一年的週報,可以快速且精準的知道:“這一年我掌握了哪些新知識”、“這一年我修正了哪些在工作中犯過得錯”、“這一年我累積到了什麼硬本領”。從而也會不斷挖掘出自己的潛能:原來我的溝通協調能力也不差、原來我數據彙總也可以做得很精準、原來我可以完成20公里的山路徒步、原來我可以寫一遍連我自己都要忍不住讚美的活動感想。

你會在不斷的嘗試、執行、積累、總結、反思中構建出更全面的自我認知。書中在以戈峻堅持20年寫週報、朱永新堅持40年凌晨4點多早起的例子後,提出了一個拷問靈魂深處的問題:究竟是怎樣一種神奇的力量,支撐着他不懈地堅持,一直堅持到現在?

我想,這股神奇的力量應該是:大欲則剛。怎麼解讀這四個字呢。1946年,重慶談判時,蔣介石對祕書陳布雷説:“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決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後來,國軍終敗於解放軍。回到我們的工作中:我們的招商員,在被潛在客户羣微信拉黑時候的受挫感,在參加税務講座為潛在客户服務時的辛苦,為繁雜的工作焦頭爛額時的焦慮,這些種種在他清晰並且堅定得以5000W税收為目標面前,都可以被撫平甚至忽略。因為他內心有“大欲”。

我們普通員工也如是。你的職業規劃(某個年齡段的知識儲備量、或者計劃自己在某個年齡達到某個職位)、人生計劃(5年後買房、10年後換別墅諸如)、人設建立(協調溝通能力強、做事情認真負責諸如)就是你的大欲。而平時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挫折;想要偷懶、放棄、逃避這些小欲或者誘惑,則可以因為你內心的“大欲”而將這些阻礙你前行的“小欲”清除。如果你大學剛畢業,以收穫職業成長寶貴的經驗和正能量為“大欲”就不會太計算現下不太高的薪水;如果你以鑄就自己良好的職業素養,提高自己的閲歷,收穫更多職業技能為“大欲”,你就會自覺自發得攝取新知識學習新業務,也不會計較多做一些工作。

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外界的誘惑與熱鬧,於你才能成為無關之物。心有所往,才能心有所止。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4

分享本期的《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前,我想先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功能性文盲”。我初聽到這個詞,是在收看一期主題為“讀書”的《圓桌派》時,樑文道提出:“很多人讀書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為了獲得認同感!”什麼意思呢?就是説,當我們的年齡、閲歷到了某個階段某個點,擁有了自己較為成熟的價值觀,讀書時,往往就是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發現與自己一致的觀點,就説:你看,果不自然,和我料想的一樣。但只要和自己的觀點相左,就會視為異端,或者直接無視了。在聽到這個詞時我很是動容並且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日常,我們打開QQ音樂、網易雲音樂,系統根據你平時收聽的音樂給你推送符合你喜好的`音樂。當我們打開淘寶、打開京東,系統根據你的喜好推送你需求的商品。

大數據時代下的快速、便捷當然很好,節省時間、提升效率。但同時,也把非常多的可能性、選擇性自動幫你隔離、剔除了!但,我們是需要更多可能性的,我們需要新的東西、甚至是新的觀點,來衝擊已有的價值觀。否則,固步自封,思維固化,失去創新力的同時也會開始落後。

怎麼獲取,新的知識,新的東西?讀書,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投資!

所以,本期的《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我也想從“自我投資”這點上開始。作者張萌,每年有三位數場次的演講,但是,她的演講題目都差不多,內容卻可以不重複。為什麼?因為作者在不斷地自我投資、自我輸入。

投資無非是“金錢”、“時間”上的投資。你的投資放在吃這件事上,你獲得的自然是脂肪、以及稱上的數字飆升;你投資在運動、健身上,你的收穫必然是:馬甲線、蜜桃臀;你投資在音樂會、話劇上,你的藝術造詣就會得到提升;投資在旅行上,自然就收穫了寬廣的眼界、獨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你的投資放在讀書、參加技能培訓、專家演講上,你的收穫也一定是知識、技能、職場競爭力。

這個時候,你會想:我有錢又有時間,我可以同時投資啊!

當然可以。但這個時候就會涉及到比重的問題,你把更多的“投資”放在了哪裏?不要忘了,錢可以無限多,時間則是有限的,是人人平等的。如果,諸多方面都要涉足,我們常人就會變成半吊子,沒有一技之長,想要在某個方面做到精,就要有所取捨。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牽出書中的另一個概念“自我定位”——“我到底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我想做影評家,一天24小時,16個小時可以在看電影;我想做畫家,16個小時在畫畫;我想做美食家,那就可以理所應當地吃和胖;我想創業,一天20個小時在產品開發、在融資;可我並沒有搞藝術的天分,也沒有創業的才能與拼勁,我只想做個兢兢業業的上班族。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失去競爭力,我要把大部分的投資放在與工作相關的學習、培訓上。專家大神的演講也不是蓋的,一堂課高則上萬,低則幾千。怎麼辦?我想上進都這麼難嗎?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投資!

最後我想説的是:讀書的獲得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的。讀完一本書,幾年後,可能就只記得書中的一句話,其實這就已經足夠了。正如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台詞:如今你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