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8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1

這個月讀書會指定閲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收益良多。以前在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有一種忽然開朗的感覺。這也印證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只有用理論去指導我們的實踐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遊刃有餘。

這些年一直潛心幫助問題學生,但未進行系統的思考與分析。王曉春老師將問題生主要分成了五大類:

①行為習慣型問題生:“懶”。

這一類學生突出表現在行為習慣方面,比如違反班級紀律,沒有禮貌,馬虎,遲到早退,一般沒有品德問題,只是愛惹“麻煩”。教育這類學生,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得改正。只需要抓破壞性最大的還有糾正起來容易見效的毛病。逐一進步,不求立竿見影。

習慣問題根源一般在家庭,我和同行老師們一致認為“問題學生一般問題在家”。所以爭得家長的配合很重要。

②厭學型問題生:“怠”。

這類學生品德也沒多大問題,只是不愛學習,一談學習就煩。不喜歡聽課,不寫作業。這類學生不適合用懲罰的辦法,尤其是學習懲罰,比如罰抄,只會讓學生更厭惡學習。關鍵是要找到厭學的原因,背景知識問題還是智力問題,基礎差還是學習類型不適應(比如喜歡交流型學習,不喜歡被動聽講)。知道原因,才能知道怎麼鼓勵和給予信心、學習成就感。

③心理型問題生:“怪”。

這類學生思維方式“與眾不同”,狂躁,攻擊性或者憂鬱多疑,自殘。這類問題比較難處理,因為往往跟家庭和童年經歷相關,老師工作要慎重,以防守為主,注意溝通方式和對其他同學的提醒教育。避免太過主動而適得其反。

④品德型問題生:“壞”。

這類學生不是簡單的“淘氣頑皮”,而是邪氣。打架搶劫,偷竊錢財,不少人屬於“邊緣生”,價值觀有問題,一隻腳已踏入社會,與不良的社會分子有關。這類學生對老師本人的社會經驗和戰鬥能力要求較高,儘量以穩定班級大局為主,穩住學生,不激化矛盾。當然必要時需給予紀律處分,甚至聯合公安等機構。

⑤“好學生”型問題生:“駭”。

這類學生可能具有“雙重人格”,“兩面派”或者抗挫能力差,突然受刺激而爆發出來,做出極端行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教育好學生關鍵在於不過分捧高他們,讓他們學會接受真實的自我,發現苗頭,預防其崩潰,特別是出事後要讓他們休息一段時間放鬆自己。

以上是王老師的研究分類,不僅僅説內容予人啟發,更重要的是能讓我更清晰的看清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才有可能對症治療。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對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無聲、文火慢燉的過程,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見影,都是需要時間的。教育問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問題要先問“為什麼”,再問“怎麼辦”,進而對症下藥。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讓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2

看了《問題學生診療手冊》後,我領悟到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多看、多思考、多問一問為什麼,貼近學生的心靈:

一、老師對待問題學生的態度:遇到問題,先穩住事態。

作為一個老師來説,對學生有耐心,就能仔細觀察學生的語言和行為,這樣,老師對問題學生的判斷才更加準確。如果沒有耐心,學生的問題行為只會變得更加的糟糕,並且這也不是老師希望看到的,這可能會導致老師的耐心進一步減少。反過來,如果老師對學生有耐心,會發現學生的問題行為的原因,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處理思路也會變得更清晰,這將促進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解決。而這結果是老師希望看到的,以後老師對學生也會更有耐心。結合我的經驗來看,我覺得,耐心是問題學生教育的態度基礎。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經驗告訴我們,對待問題學生,只要教師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動。人在激動的時候,很難理智地思考問題,問題生也多是不善於控制自己感情的,他們衝動起來,可以忘乎所以,老師若跟他們對着幹,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對問題學生進行診療,前提是教師要冷靜。

二、遇到事情多想為什麼。

平時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碰到問題,比如説學生上課不認真聽,作業不按時完成等等問題時,老是抱怨,怎麼辦呢?卻未曾去思考學生為什麼上課不認真聽,為什麼作業不按時完成,就象王老師分析的,不知道不聽講的原因和不完成作業的原因,怎麼能知道對策?好好的反思了下,我想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更深入地去了解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所以,教師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應該先思考一下,學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三、“只會責備別人,不會反思自己”。

學生的學習問題是老師最關心的問題,總有這樣的一些學生,他們不注意聽講,上課走神,或者在上課的時候經常玩些小動作,我們會責備學生不認真聽講,影響其他同學學習等等。或向班主任或向家長彙報這種狀況,但我們沒有很好的去想想學生為什麼會出現種種問題呢?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在上課中的課程設計出了問題呢?學生髮生狀況,教師最應該做的應該是反思自己,而不是埋怨學生,埋怨家長,否則,教師本人的能力無法得到切實提高,工作還會繼續碰釘子。

所以在我的意識裏面他們就是沒有認真聽我講課,我上課的時候也仔細觀察了他們,有時候也突然問他我講了什麼,他也能回答出來。原來這些學生缺乏明確的自我意識,其實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否在注意聽講,這就需要我們幫助他去分析一下自己的聽講姿態,讓他們作一些小的調整。

我想,教育是門科學,所以教育出了問題,我們還是要以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解決。這需要我們教師有良好的素質和科學的發展觀,要冷靜思考客觀的處理。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3

r的調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學生不交作業,不認真聽講,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論,所以對策往往缺乏針對性。

其二:本書中第二個章節細緻地對很多常見“症狀”歸因和給出對應的處理措施。比如嚴重小説小動、經常性遲到、同學衝突、不完成作業、馬虎等等。其中關於馬虎的分析很中肯。這在平時考試之後,學生和老師説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學生自我辯護的武器。馬虎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現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樣。比如心急,這個在生物遺傳題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題目需要書寫基因型,涉及到多對基因的字母,有的學生會把對應關係弄錯,或者隨意為某種基因型賦字母。其實在做題時冷靜下來,一步步對照地把字母寫在對應的符號旁邊。然後再往下讀題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另一類是害怕。有很多學生平時成績不錯,一到考試就失常,很多時候家長都認為是這是緊張造成的。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是學生只善於理解局部知識,不善於理解綜合知識。還有一些時候是對一些常考點不熟悉,做題的時候就顧此失彼。也有一種情況是學生的短期記憶強,而長期記憶能力弱,平時考試多是短期記憶,成績不錯。等到期中、期末考試需要長期記憶,而這恰恰不是他的長項,於是出現滑坡。當然也有可能平時做小測驗同桌之間做點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來了。當然也有真的是因為家長和老師嚇的緊張的。當人面臨過大的壓力時,智力下降。這種情況自然是需要家長減壓。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這裏就不再細緻分析了。總而言之馬虎的現象應該細緻地分析其背後的機理,不可小覷。

第二種比較有意思的症狀分析是關於“同學衝突”的。對於學生的矛盾,應該多談尊重,少談愛,因為愛很抽象,人與人之間也很難有無緣無故的愛。學生的多數矛盾不是靠愛,而是靠遊戲規則,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讓步,靠分析問題來擺平的。而學生衝突中有一種類型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説白了就是有理説不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思,總是讓人誤會,着急之處只能動手解決。這裏也可以看出,少年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從小訓練。對於已經出現這種問題的少年兒童也可以通過堅持每天大聲朗讀的方法來逐步訓練。

還有一種“症狀”是嚴重小説小動,原因之一是聽不懂,學不會。少年兒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學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學習渠道,問題生因為聽不懂,學不會精力就會向紀律方向流動。這就需要將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儘量再引回學習。

這本書裏最後一個模塊的具體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對一個個案例層層遞進,抽絲剝繭。可以看出提問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從許多案例中看出,我們很容易犯主觀臆斷的錯誤,不能找出許多具體的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從王老師的持續的診斷中,看出他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其中有個案例是一位教師因為説不過學生而頭疼,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總有一些學生思維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時間內沒辦法提高自己辯論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避實擊虛。”當然從長遠來看,教師也應該多訓練自己的辯論能力。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4

老師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正是一本為教師提供教育智慧的書……面對作者在書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學生’,會不知不覺進入一種教育的情景,並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討,進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學生和教育,在享受閲讀快感的同時受到思想的啟迪。打開這本書,我們便打開了教育智慧的‘百寶箱’"李鎮西老師的話語打開了我興趣的天窗。

深入讀進去,書中的'內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看完十種常見的錯誤思路,不由地感慨,這也正是我所曾犯過的錯誤呀。特別是"迷信權力,迷信管理,迷信説教,迷信懲罰"和"懲罰不見效的時候,又轉而迷信‘愛’"這兩條,曾是我最迷茫的。於是我迫不急待地讀下去,十一種正確思路很快讀完, 記得我剛做班主任的時候火氣是比較大的,很容易在課堂上發脾氣批評學生,有時弄得自己也很難堪下不了台,而且我發現這種方法批評學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氣了但實際上他只是攝於你做班主任的威嚴而心裏不服氣。後來在做班主任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數。第一招叫做: " 退三進一 " ,為什麼撤退呢?是為了更好的向前進攻!我們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點,此謂之 " 退三進一 "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班主任應該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但很有可能你通過這個小小的閃光點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裏頭的大金礦。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 " 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 "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劉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 " 一個醜惡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靈美! " ,我們的學生再怎麼調皮也不至於將他同罪犯等同起來吧?我們班有個男生雷益,性格比較反叛,具體表現可以用兩句話來總結概括:班主任説什麼他都不樂意,班幹部做什麼他都認為不對!但是這個學生有一個愛好愛踢足球,口才和反應能力都很不錯,出黑板報也是個人才,一次班會上,我看準時機話題突然一轉: " 但是你有沒有好好想過,你在班上那麼有才幹卻沒有一個人選你當班幹部,你有沒有冷靜的思考過為什麼? " 然後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開始的時候他還只是點點頭,到了後來他自己主動表態,過了一段時間我又跟他出來長談了一次,慢慢的我發現這個學生在學習態度及與同學相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論分析,不是抽象談理論;有案例,但是不單純講故事。王老師冷靜而理智地解剖着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的一個個教育難題,從中可以看出王老師對教育的愛正傾注於分析之中。讀這本書,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大有幫助的。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5

這幾天讀了王曉春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書中對問題生的種類,教育措施進行了詳細的指導,語言幽默,淺顯易懂。

在“問題生教育在教師工作中處於什麼位置?”中,王老師説:據他多年的觀察,在學校的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師精力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倒掛現象。這既是教育低效率的表現,也是教育低效率的一個原因。

他提到了四個倒掛。一是教師用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多於用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精力。二是教師的經歷相當一部分用在了脱離教學的教育方面。即使在教學方面,教師的主要精力也常常並非用在真正提高備課水平和講課藝術上,而是用在了教學管理方面,比如催逼作業、分數排隊等等。第三個倒掛是教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本該把注意力的重點放在多數人身上,然而,許多教師實際上是把重點放在問題生身上了。第四個倒掛是老師面對問題生常常想都不想,上手就管,碰了釘子也不琢磨是怎麼回事,只會繼續和學生較勁,給家長打電話,這就正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次要方面了。

通觀這四個倒掛,你會發現我們的教育工作科技含量很低,效率很低,是粗放型的。而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真正用在問題生教育上的時間應該反而更少。每天和問題生對着幹的老師,幾乎可以肯定他是專業水平比較低的,精力倒掛的。王老師説,問題生只是教師工作對象的一小部分,對問題生教育絕不是越重視越好,教師也不該被問題生牽着鼻子走,花費更多的精力。非常值得思考!

在“問題生教育的中策如何實施”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這樣一點:先問“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王老師説,問題生出了問題,教師的第一反應太重要了,正是這第一反應決定了教師後來行動的方向。

他的建議和主張是:教師遇到問題生出問題,第一反應最好像科學家見到不明飛行物的照片一樣,懷着好奇心問道:“這到底是什麼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反應導向冷靜、導向詢問和研究,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大有好處。

當我們冷靜的把問題生當作一個研究對象的時候,我們的反感和厭惡立刻就會減輕,因為你不大可能討厭你希望瞭解的東西,好奇心能沖淡厭惡,甚至慾望越強烈,態度就越冷靜,科學家都是這樣的。

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遇到問題生時常常都是考慮怎麼辦,而不是先問為什麼,不去研究這種現象。所以常常是義憤填膺,用管理主義的怎麼辦去思考問題,這樣我們的思路就不對頭了,因此也常常出現問題處理不當的情況。

這就提醒我們,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要多思考、多研究,不能憑着自己的感覺去處理,也不能急於去下結論。凡事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多加思考,綜合研究,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此書不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但有激情,更有策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