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3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這應該是我在這本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吧。

孩子本來的天真和善良,總是會被所生活的環境、還有大人的想法所慢慢改變,原本那些可愛的奇思妙想,原本那些奇幻的精神世界,都會因為不被理解或在別人的深深的質疑中一點一點地消失不見。

小豆豆喜歡站在窗邊看風景,看路過的宣傳藝人,看在樹上唱歌的小鳥,喜歡在籬笆中穿來穿去,喜歡一切新鮮美好的事物,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是大人所不能理解的美麗,所以我們的生活中才會有這麼多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責罵中自我否定,自我悲傷,然後失去最天真的快樂吧。

孩子回答了與老師的標準答案不一樣的話,老師否定了他;孩子對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搬來小板凳站上去看,媽媽看到了,怕孩子摔倒,生氣地又罵又打;孩子看到小動物受傷了,哭得稀里嘩啦的',爸爸看到了,責罵他有什麼好哭的;孩子玩遊戲又弄髒了衣服,媽媽一邊嚴厲地斥責孩子,一邊將衣服脱下去洗……後來孩子再也不敢回答問題,再也不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再也沒有同情心,再也不敢盡情地玩耍,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會犯錯,會被大人責罵。

大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來判斷孩子的是非對錯,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裏,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小豆豆自己拿來鏟子想從糞坑裏把心愛的錢包找出來,校長看到了,告訴她要記得把掏出來的垃圾都倒回去;小豆豆被狗咬傷了耳朵,使勁地摁着不給爸媽看,怕爸媽責罵小狗,把小狗趕出去,爸媽着急地把她送去了醫院,和約定的時候一樣沒有責怪小狗;小豆豆爬籬笆刮爛了媽媽最喜愛的那條親手為她縫的布裙,她怕媽媽傷心,撒謊説是被人用刀子刮壞的,媽媽沒有責罵她,而是去理解她的樂趣和謊言……

小豆豆在一種充滿關愛和理解的環境中成長,她的善良與純真一直被呵護着,直到長大成人,依舊善良、純真、對生活充滿激情又快樂。

小豆豆們看到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侏儒症的高橋君,沒有一個小豆豆去歧視他們;美國與日本正發生戰事,所有學校都取消了英語課,小豆豆們卻在齊聲念着“美麗的”是“beautiful”,在巴學園,日本和美國變得親近起來;小豆豆遇見被歧視的朝鮮人,想過去和他做朋友,並且告訴他“大家一樣都是小孩子”;小豆豆看到聾啞的孩子用手語講話,覺得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動作。

小豆豆們不懂什麼是種族歧視,不懂什麼是政治和戰爭,不懂什麼是殘疾,小林宗作校長小心翼翼地保護着這些孩子,小心翼翼的守護着這片純淨的校園,教會他們愛與支持。可是,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有孩子欺負弱小,總是會有孩子高聲去恥笑別人,總是會有孩子破口大罵那些自己並不理解的人或事物?

教會孩子愛與生活,遠比教會那些生硬的知識要重要得多,保護孩子的純真和善良,遠比用暴力去強硬扭曲他們要美好得多。豆豆的母親、小林宗作校長先生,都是愛與理解的化身,包容和感染着小豆豆。

前不久看過一篇文章,對比了中國的國小教育和日本的國小教育,日本的國小教育更注重素質培養,而中國的教育一直在關注成績,素質教育是口號,高舉全面培養的旗幟,實則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還要請家庭教師來輔導功課,一年級就要學習對他們來説比較難理解的數學題,中國的國小生到了日本都能成為神童、學霸,可是,這真的就是教育孩子的目的嗎?

年紀尚小滿口粗話,喜愛插嘴,生活中不會問好,總是亂翻別人的東西,取笑同學,看不起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到底是什麼形成了孩子們這樣的行為習慣?

自己也曾帶過班,我從不在班裏大力表揚成績排名在最前的孩子,我表揚的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次考試中超越自我,分數或排名在一點一點進步的孩子,或是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的人,因為我一直堅持的,是在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素質,因為這比虛擬的分數重要太多。

班裏也會出現欺負弱小的現象,班裏的小幫派欺負一個低智商的同學,説他是“弱智”,上課時取笑他,調侃他,路過時用手打他,用腳踢他。“弱智”同學在一種自卑和自我反抗中成長和生活,因為他的父親告訴他,被人罵時要罵回去,被人打時要用力打回去,因為他智商有殘疾,打傷了人也不用負責任,而且還要告訴老師聽,讓老師去教訓這些欺負他的人。於是這個孩子的性格日益古怪,與班裏其他孩子的關係也日益惡劣,當我接手這個班時,這種惡劣關係已經很嚴重了。

在這些孩子再小一些的時候,知道什麼是“弱智”嗎?大人強硬灌輸給孩子們的,只不過都是大人的想法、大人的看法而已,有多少大人能保護好孩子的純真和善良,教會他們愛與包容,或是教會他們善良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我讀到“泰明死了”這個篇章時,我哭了,一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描寫了心愛的同學離世的那種悲傷觸動了我,二是小豆豆的話讓我感動。孩子不懂生死,只是隱隱約約地懂得了離別,小豆豆對躺在教堂裏的泰明説:“也許,我們長大以後,有一天會在什麼地方碰到。那時候,要是你的小兒麻痺症治好了,該有多好啊!”。

是啊,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點像小林宗作這樣用心教育的老師,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點像小豆豆的媽媽這樣理解孩子的母親,多好啊。當我們用心去引導和呵護孩子們時,當我們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去理解和尊重時,他們,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2

第一次接觸《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因為工作室主持人陳君玲老師的推薦,可當我捧起這本書讀了以後,卻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講訴了作者上國小時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窗邊的小豆豆》不僅帶我走進了豆豆的世界,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小豆豆是“特別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在她的生命中,除了有一位理解自己的母親之外,還遇到了小林先生如此出色的教育家。

一、母愛,守護孩子的心靈

每個母親都會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母親愛孩子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小豆豆有一個理解孩子的媽媽,我覺得小豆豆的媽媽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小豆豆在第一個國小被勸退,直到二十歲之後才知道自己的這段經歷。作者在後記中寫道:“如果,當我還是一年級的國小生時,媽媽就對我説‘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要你了!’那樣,當我第一天走進巴學園時,會是多麼沮喪而惴惴不安啊!那生着根的校門、電車教室,在我眼中肯定不會那樣有趣了。”此外,書中還多次提到母親在平時生活中滲透對小豆豆的愛。例如,當小豆豆被勸退時,母親會感到不安;為小豆豆精心準備“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午餐;給小豆豆編喜歡的麻花辮;當小豆豆在玩耍時弄破衣服或是掉入廁所掏口及灰泥堆的時候,她會理解孩子愛玩及好奇的天性,裝作相信自己女兒所説的話,輕描淡寫地迴應……小豆豆真是幸運的,能有這麼一位智慧的媽媽。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其實是很重要的,它滲透到人的骨子裏,影響着人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對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有着重要的影響。正是小豆豆媽媽的母愛,守護了小豆豆心靈的健康成長。

二、師愛,守護孩子的心靈

在小豆豆的生命裏,還有一位對她影響重大的人,那就是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小豆豆遇到小林校長是幸運的'。小林校長經常説“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書中所提到的小林校長的人格魅力與獨特的教育理念,讓我心悦誠服。

(一)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當小豆豆第一次到巴學園見到小林校長的時候,小林校長並沒有把小豆豆當成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而是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當成一個有思想的成年人來對待。雖然小豆豆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但小林校長卻認真地聽了小豆豆講了四個小時的話,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裏,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無論是之前,還是這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麼認真地聽小豆豆講話了。可見,小林先生是多麼地尊重孩子!真誠的傾聽,源於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會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

(二)細心地呵護孩子的心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巴學園裏除了小豆豆之外,還有許多特別的孩子。但無論哪一個孩子,小林校長都會細心地去呵護,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信心。泰明是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長從來沒有讓孩子們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沒有讓泰明感到過難堪;高橋是個侏儒,當他站在比自己還要高的跳馬面前而不知所措時,小林校長鼓勵他説:“沒關係,你能跳過去的,絕對能跳過去的!”,以此來增加他的信心,在學校召開的運動會上,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卻總是第一名,使他成為了每一年運動會中的明星,原來校長先生就是為了高橋這樣的孩子而設立各種各樣比賽項目的,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橋戰勝自己的信心。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明治大學的電氣工學系畢業,並且有一個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三)善待“可愛的缺點”。

小豆豆在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錢包掉進去了,於是,她找到一個長把舀子,費力地打撈她的錢包,地上已經堆滿了穢物,錢包連個影子都看不見,校長先生路過這裏,問明情況之後,對小豆豆説:“弄完之後,把那些東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們看見這番情景,一定會阻止小孩子的,怕他們弄髒了衣服,污染了環境,或者會幫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説“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當校長看到孩子犯錯時,並沒有馬上訓斥,而是問明情況,巧妙地讓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小豆豆有優點也有很多的缺點,但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她,都對她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是他的寬容、博愛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點點成長,成了一個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母愛與師愛守護着小豆豆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人師、為人母,《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很多的感悟。從這本書中,我收穫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同時也還有很多東西是我還未從此書中品位出來的,也許再次品讀時,又會有一番新的理解吧。也許我不能成為小林校長那樣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讀了此書後,對於身邊的“小豆豆”我一定會更加用心好好地給予引導,讓孩子們像小豆豆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做孩子心靈的守護者,讓他們的童年更加多姿多彩!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3

中國有個百草園,魯迅先生在那裏自由成長,成就了文壇霸主的地位;日本著名女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筆下的巴學園,一個理想的教育王國,孩子自由成長的搖籃。許多小孩子進去學習生活,後來都成名成才了,我也進去看了看,感覺很震撼。

理想的教育王國:校門是用非常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着綠色的葉子!用小豆豆的話説是“從地裏面長出來的門呀”,這真正的崇尚自然崇尚童趣的,大門當然比死氣沉沉的混凝土柱子門好多了,小豆豆當然喜歡了!更有趣的是,有六輛電車停在院子裏作教室,沒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

沒有固定的課表,從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所有的課和每一節課所要學習的所有問題點,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説:“下面就開始上課了,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吧。”

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裏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巴學園自由開放的育人環境造就了一個個成功人士

學生自由成長的搖籃:在日本,窗邊族,指的是那些被人們冷落了的孩子。他們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教師的成功就是把乖孩子培養成好孩子,教育家的成功就是把問題學生變成創新型的人才。其實小豆豆的“劣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覺得學校的桌子和家裏的桌子不一樣,於是樂此不疲地開開關關?還有就是上課的時候站在窗邊跟路過的宣傳藝人打招呼,再不然就是

畫畫時畫到了繪圖紙外面。但就是這些讓老師受不了,在老師心目中,這樣的孩子不是很麻煩就是很怪。讓我們來看看真正的好老師是怎麼樣的: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裏了,為了找到錢包,她找到了廁所的掏口,然後奮勇地開始往外舀東西,最後堆出了一座小山。校長過來了,他沒有跟小豆豆説“在幹什麼蠢事呢”,或者説“太危險了,快停下”,而是隻説了一句:“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這就是對孩子的信任,即便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

創新教育的啟蒙大師,《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音樂教師出身,他用自己的所有財產創辦了巴學園。就是為了辦一所特色學校,讓有個性的孩子在這裏自由成長快樂生活發揮特長,走向成功。他説過:“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有個性的人。”

中國的父母、老師們總習慣於替學生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真的有用嗎?孩子們難道就不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嗎?孩子們誠然要學會適應社會,但適應難道就意味着個性的泯滅嗎?讓小豆豆退學的老師就是受不了小豆豆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在她看來,規規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先生深暗兒童教育要旨,他第一次把韻

律學引入到兒童教學中來,並道出韻律教育的好處:“韻律使身體和心靈都能理解節奏,幫助精神和肉體達到和諧,從而喚醒人的想象力,促進人的創造力。”“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大自然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雖然巴學園是幾十年前出現在日本的學校,但是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有極大的耐心和廣博愛心去關注問題學生,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理智地順應孩子的發展,還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睿智的媽媽,更讀懂了孩子美好的內心世界,讀懂了成長成才成功的真諦。對於孩子來説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快樂的成長,自由自在的生活,幸福才是最大的成功!

教育的本質就是激發孩子內心的潛能,使他最大限度的發揚真善美抑制假惡醜,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活成長,成為利己利人奉獻大愛的優秀公民,讓我們一起關愛每一個”窗邊的小豆豆“!去創造一個幸福生活的空間,去享受幸福生活的快樂吧!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4

最近,在同學的介紹下,我閲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知名教育著作《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讓我對它愛不釋手,主人公小豆豆活潑善良的性格以及巴學園小林校長令人可敬可佩的品質更是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小豆豆的故事中,我感慨最多的就是:孩子們都是一個個活潑的生命個體,在他們的世界裏,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我們應該像故事裏的小林校長那樣,關愛和包容他們,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飛翔的天空,一如故事中的“巴學園”,讓他們在這片天空下自由實踐自己的夢想。

回想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會告訴我們,上課要坐得端端正正,雙手要放在桌面上,上課不許説話,有問題也要先舉手······諸如此類的規矩,相信我們都不陌生,那時候的我們,總夢想着希望在學校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些對於我們來説不可能實現的事在“巴學園”裏卻成為現實。在巴學園裏,學生用廢棄的電車來當教室;每天上課的順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個人的座位都可以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和需要來坐,學生們無拘無束,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要求學生們一定要上哪門課目,學生們可以自選喜歡的科目來鑽研,在課餘的時候,校長又會組織豐富多彩的野營、温泉、比賽等活動來讓學生們在經歷中成長,學生們的學習也不再侷限於課本。

仔細回顧《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裏的內容,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本書出版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向我們傳達作者小時候的一段往事,它主要的目的還是向我們展示一種教育方式。就主人公小豆豆的經歷來看,她在以前的老師眼中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因為她在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麼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她的這些行為妨礙了老師的講課,因而被學校勒令退學。其實,反觀小豆豆的行為,我們很多時候是可以從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也就説明了好動、好奇本來就是小孩子的一個天性,它不是壞事,關鍵在於大家怎麼看。後來,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其實她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活潑,好奇,可是,為什麼在巴學園小豆豆就沒有被學校勒令退學,很簡單的一個理由,因為在巴學園裏,老師和校長都尊重和包容關愛孩子的個性。這裏,其實也就反應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小豆豆以前的那間學校是我們傳統教育方式的代表,它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相反地,巴學園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典型代表。在巴學園裏,沒有不平等,有的只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和關愛,對被勒令退學的小豆豆一樣,對個子矮小的高橋君也一樣。在巴學園裏,孩子們的特長都可以得到施展,因為老師們採取“因材施教”,他們的上課氛圍雖然給人一種感覺是亂亂的,但是,利用這種上課方式老師卻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也就能夠清楚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於是也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後來,小豆豆無拘無束地發展了自己的天性,成了一個充滿愛與美的魅力的人,這也就是對巴學園教育方式的一種肯定。

此外,在《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同時也帶給我最多感動的是小林校長,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優秀教師應有的品質。小林校長是真正尊重和關愛學生的,在小豆豆剛來學校時,他耐心地聽小豆豆講了四個小時的話,試問,在我們的教師中,有多少可以真正做到像小林校長那樣?而且,作為一名校長,他全然沒有大人物的那種架子,他和學生們非常友好的相處在一起,關心學生,對身體有殘疾的學生,他也竭力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幫助他們建立寶貴的自信心·····小林校長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對學生們的那種尊重和關愛,其實,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以及孩子們的靈魂塑造師,我們是否真的應該好好像小林校長學習?

就拿小林校長的一句話來説,其實,“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因此,我們要尊重和關愛孩子們,給他們一個自由飛翔的天空,不要一味地壓制他們的天性,教育有時候不一定要老師和家長時刻掛在嘴邊,有時候,“身教”更重要,這一點,在小林校長的身上也有很好的體現:在他們去土肥温泉的時候,小林校長只是簡單的交代一句話,並沒有像我們平常那樣過分強調,而學生們卻很自覺地遵守紀律,沒有人違反,這也就説明,你尊重學生,自然也就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故事結尾那裏,小豆豆也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到時候回到巴學園,我想這應該也與小林校長有關吧。

看完了《窗邊的小豆豆》,它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像小豆豆那樣找到一座“巴學園”,那麼,他們就可以在那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飛翔。我想,《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它之所以那麼受人歡迎,其魅力大概也在於此吧。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5

聽説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讀《窗邊的小豆豆》是失職,懷着一份對本書的神往,在一個冬日暖暖的陽光下,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窗邊的小豆豆》。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童話般的世界,在這裏,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裏,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裏,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為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象校長先生經常説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

童年意味着快樂,學校教育,特別是國小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毫無疑問,學校是培養和教化人的場所。惟其如此,學校應該對所有學生都肩負起責任,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宗旨。這樣,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應採取獨特的教育方法,這裏書中的學校——“巴學園”已經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對於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裏,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裏游泳,可以帶着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巴學園作為一所學校成功在於,當別的孩子説,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裏,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麼幸運,我也是。

作為教師,面對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慚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為讀者,讀完全部內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想起了那些老師,同學,朋友。看着揹着沉重的書包去讀書的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慶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師,而我們,真的也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

本書可以説是學生的知音,這是多少孩子嚮往的學習生活呀。如果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教育我想他們對學習再也不會恐懼,學習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快樂。回想現在的孩子真是有太多的壓抑了,寒窗苦讀是一個千年不變的讀書寫照,哪怕現在新課程改革,學生的生活還是沒有脱離這一種讀書模式,看着一年級的新生讀了兩天書就哭着鬧着不願上學,到了高年級一些暫差生更是對讀書產生了恐懼,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大悲事呀。問題還在於我們如此苦讀換來的是什麼,真的是一個個的精英,從我們的手下誕生了嗎?不,不,不!看到的是學生的眼鏡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學生的笑臉從多到少,從天真到負重,……正如書中的小林老師巴學園的校長所説:“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為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看完了這本書感慨挺多,小林老師常説:“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處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雖然我們不可能使小林老師那樣如些徹底地去開發學生的天性,但是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地範圍內去呵護學生的天性,儘可能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一點。

不過我也由衷為小林先生而感慨,他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是很難再現的。他可以不為國小的校園建圍牆——如果這所學校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不出安全事故才怪。他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己想坐的位置,以至書中的泰明死了,也沒有因為坐位空着而勾起學生的傷感——如果現在每班達40人以上的班級,學生不因此而亂套才怪。他可以讓學生到小溪邊野炊,小河邊散步,大海邊游泳、墓地裏扮鬼——今天的孩子因為怕萬一,謝絕了一切有安全隱患的集體活動,因噎廢食……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6

是否已經忘了童年的味道?

是否還記得小時侯因為走神或上課説小話而被老師罰站?

是不是還記得一臉倔強的自己因為亂吃藥而被家長責怪呢?

這些都是童年時候的舊事了吧?已經被我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着我看別人的童年的時候悄悄地提醒了我。

《窗邊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寫的。文中的巴學園是一所學校,一所專門收所謂的“特別學生“的學校。小豆豆是個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實的“壞學生”,文章第一篇就講了小豆豆的媽媽和老師的見面,老師説小豆豆在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麼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然後請他們表演,好不容易等藝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經下課了。這麼一來,老師還能講課麼?老師説呀説。。一大堆的事例,媽媽也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同學打擾老師了。最終媽媽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學校,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了的,因為她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學院生活才開始……

説心裏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的她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説:“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我覺得書中不僅是作者對自己在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紹一種教育制度。

巴學園最妙之處是教導學生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愛人,愛己”小林校長真正地實現了這一點。

如何尊重自己,愛自己呢?那就是通過實現別人對孩子的尊重,讓他自己贏得信心,和自尊,那麼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來了。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特別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溺愛,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為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長為了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麼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後來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

諸如此類的例子,多不勝數。其實天下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動(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們因此犯了錯誤還是

怎麼樣,都不可以妄下“壞學生”的定論。他們都需要尊重。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注意,先尊重學生,嘗試從他們的那個角度想一下這件事情,弄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跟他們平等地交談,解開他們的心結,然後再教導,巴學院就是這樣。比如説,巴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的時候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話,不打斷,知道她想停的時候才停。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而現在很多教師和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脱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東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

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過去的我是如何,今後又該如何吧。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7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代表作,受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在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人人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成就的基礎。

讀了這本書後,我彷彿已經看到了一排排整齊的電車教室,小豆豆最喜歡的月票,那隻咬掉小豆豆耳朵而又被小豆豆保護的茶色小狗,小豆豆可愛、活潑、開心的模樣……

這一幕幕象電影一樣出現在我的腦子中,美代、朔子、阿泰、悦所愛子的故事,我太喜歡了。

小豆豆和她的夥伴互相尊敬,美代是校長的三女兒,她和校長一樣喜歡小孩子;朔子是小豆豆上學第一天的時候,見到的第一個同學,那天她穿了一個帶着一個小兔子的連衣裙;阿泰總是不肯娶小豆豆做他的新娘,而小豆豆一樣為他削鉛筆;悦所愛子在小豆豆眼中總是一位文靜穩重的小姐,但她卻是一位一年級的時候就失去父親的小姑娘;木青惠子可以飼養出在空中飛的雞……

讀了這本書後,我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周處。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和周處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厲害。

有人勸説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裏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裏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着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説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説:“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陸雲説:“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説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不管犯下什麼錯誤,只要肯改過自新,一樣能受到別人的信任。

三字經中説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講道,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着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着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説:“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説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説的主要代表人物。

我看了周處,學了三字經,再想想我剛剛讀了的《窗邊的小豆豆》我知道了,人的成就受環境的影響,受周圍朋友的影響有多少大,也讓我知道了,象小豆豆、孟子和周處一樣,只要努力去學習,積極向上,一定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8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呵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巴學園,更讓我們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是創造力發展和社會適應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過程。這個旅程對於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

如果調皮的、在人們眼中顯得有些另類的小豆豆沒有遇上超級棒的小林校長,那麼她的生活軌跡定將改變無疑。而小林校長許多創造性的舉動來自於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和對兒童真正的關愛。以小林校長為代表的巴學園是孩子們生活的樂園,學習的寶庫,發展的舞台。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觀點。

一、巴學園中的教育首先是建立在沒有歧視的`基礎上的。

無可否認,在進巴學園之前,小豆豆的確是一個有些“怪怪”的孩子,她的所做所為確確實實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是當小豆豆的媽媽帶着她來到巴學園時,一切出人意料。小林校長和善地引導小豆豆説話,在小豆豆的話匣子打開之後,他很有耐心地、專注地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並收下了

這個讓人有些頭痛的學生,使得小豆豆的內心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她打心裏喜歡上了小林先生和巴學園。之後每當校長看到小豆豆的時候,總是會尋找機會很自然地説出“真是個好孩子”,這短短的一句話發掘出了小豆豆內心深處善良的本質,讓小豆豆時常以好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泰明是個患過小兒麻痺症的孩子,走起路來一搖一擺,但是巴學園裏沒有一個人歧視他,泰明也有很多的朋友,小豆豆是他最好的朋友。在共同的成長中,巴學園的學生顯得特別的團結,為了讓泰明也上自己的樹,小豆豆費了一番苦功。期間也曾出現驚險的一幕幕,最終都化險為夷了。泰明終於有機會和別的小朋友一樣站在高處眺望遠方了。

高橋君是個侏儒,但是在巴學園裏,他成為了運動明星,因為運動會的很多項目都是為他而設立的,所以他總是能拿第一。

二、巴學園中的教育最懂孩子,並且創意十足。

先從校園的主要硬件開始,無論是校門還是教室,都與眾不同,校門遠看就是一棵大樹,而教室和圖書室更絕,是用六輛報廢的電車代替的。吃飯也別具一格,首先為了孩子的營養,校長想出了讓學生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並及時檢查,發現有學生未帶齊的,就讓校長夫人親自下廚添加,保證了孩子的營養,又讓孩子養成了不挑食的習慣。《飯前歌》讓學生在歌唱中喜歡上吃飯,並能夠記住節奏好好咀嚼,消化。

有創意的活動還很多,比如冒險呀、在禮堂裏露營呀,運動會的設置呀等等。教學安排也體現出了自主性。無論是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進度的把握,學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管理上體現了人性化和創意。如小林校長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的想法,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而尾巴事件中,小林校長更是體現出了對學生的關愛。

當然小豆豆那寬厚仁慈的媽媽也是功不可沒的,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時,媽媽説:“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的成長,瞭解孩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發點。

有人把《窗邊的小豆豆》説成“成年人的童話”,把它和時下流行的幾米系列、麥兜麥嘜系列混為一談,並説什麼“成人的童話很美好,成人的童話很無奈”。我不贊同這種説法,小豆豆並不是成人的童話,而是講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們這些成年人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屬於自己的過去,而小孩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現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無窮的東西,它和童話一樣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童年絕不等同於童話,童年始終是真實的,而童話純屬杜撰。

這個叫小豆豆的女孩眼裏所展現的童真世界是我們曾經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這種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寶貴的東西,居然整整一生我們都沒有想起來。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更應該去讀這本書,彌補這種遺憾。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9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被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天真,善良,純潔,自然的行為和語言所打動,也被書中描述的那個“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而傾倒。

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從小就是一顆令校園老師頭疼的“怪味豆”,之後小豆豆轉到了一所新校園:巴學園。校長是一個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人,他説: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小豆豆可愛又勇敢的冒險舉動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她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比如小豆豆與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損傷自己的耳朵;比如小豆豆有一天單臂吊在樹上,校長走過來問她在幹什麼,小豆豆説,她望見牛肉也是這樣整天被掛着,她這天想做牛肉……搞笑的事情真是層出不窮,令人忍俊不禁。

巴學園是一所充滿無限快樂自由的校園,我真是羨慕不已。我羨慕調皮的小豆豆遇到了關愛學生的小林校長;羨慕她能進入這樣一所與眾不同的、令人嚮往的校園學習;羨慕她在巴學園裏能遇到這麼多可愛、搞笑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能在這樣的校園裏學習那該多好阿!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它是由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

我第一眼看《窗邊的小豆豆》,就彷彿被捉了進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幾天下來,書中的小主人公豆豆和我已經成了好朋友。

這天,我又一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它的.精華。

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説話,全班鬨堂大笑。這種狀況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最後,校園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再想想,我剛上學時,不是也和她差不多嗎一個聰明活潑,天真無邪的女孩躍然紙上。“多麼生動的形象阿!”每次我都要發出幾聲讚歎。

豆豆來到了“巴學園”。這所特殊的校園,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又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小豆豆在那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暢的語言,使我如痴如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我第一次那麼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寶貴,而這體會,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一次搞笑而有益的活動-讀窗邊的小豆豆片段《野炊》有感_800字

講述了小豆豆對於複雜事情還不能牢記,卻對去野炊的那份期盼,可見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能夠牢牢記住的。所以每當看到媽媽在廚房裏忙活的時候,小豆豆都會很認真的緊跟在媽媽身後學習,還會個性記住媽媽的一個招牌動作。這證明小豆豆的學習潛力和觀察潛力很強。

早在家中,小豆豆就像羅丹端詳藝術品一樣仔細的觀察着媽媽切菜、洗菜、煮菜的每一個細節。還深深愛上了媽媽掀鍋蓋時把手放在冰涼的耳垂上;叫着“哦呦呦呦呦”。於是,她就會了這個做和切菜、洗菜、煮菜。

在野炊的地方:等等力溪谷。小豆豆依葫蘆畫瓢切菜、燒菜,一氣呵成。與她一齊切菜還有一個高年級的男孩。他切的菜有大大小小的;有歪歪扭扭的;也有破爛不全的。他鼻子上滲出了汗,但依舊理解儼然成了專家的小豆豆的指教。他把一些茄子和黃瓜切得像白紙般薄,用鹽醃上。於是大家十分敬佩他會做出如此一流的鹹菜。

她明白和同學朋友們努力完成很多事情,這是我們此刻的孩子們很難有的。這證明小豆豆透過對媽媽做飯的觀察與學習,才能在野炊的時候,所表現出的潛力,因此得到大家的誇獎。這次野炊中,提高了小豆豆的動手、獨立生活的潛力,也讓小豆豆能體會和感受到一下媽媽平日裏的艱辛。

漸漸的,每個鍋裏飄出了難得的香氣,滲出了陣陣輕煙。而後,一個個鍋裏的飯菜湯被平分了。“好—好—嚼—阿,把吃的東西。.。.。.”隨後,“我吃啦。”霎時,樹林裏僅留下瀑布的歌聲。

透過《野炊》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個好學生並不是讀好書就是優秀的,還要會做事,肯做事,否則哪一天離開了父母連飯也不能做,還怎樣生存呀怎樣優秀呢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有個性的人。”這是小林校長説過的一段話。我們都就應記得這段話。然後,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中除了教育和管理之外更就應多些“等高、等距、等愛”的寬容和耐心。其實,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特點: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基本上具備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豆豆”,只是極少遇到像小林宗作先生這樣善解人意的好校長而已。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0

贊科夫説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給予孩子們愛,讓孩子們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着去愛別人。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可以看見許多教學方法,例如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發展、自主學習等,而最重要的也是最令我感動的是小林先生對孩子的愛。使我領悟到教師的愛決不是一種策略,更不是寬容與順從;而是一顆對孩子熱情相待的心,是要善於把關懷、寬容和鼓勵作為與孩子溝通的法寶,引導孩子們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快樂地去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從而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一要教育好孩子,愛是根本。

《窗邊的小豆豆》告訴我,只有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愛,教育的理想之花才能夠綻放得絢麗而持久。小林校長在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聽小豆豆説了4個鐘頭的話 ,在這麼長時間裏,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着。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吧!那是怎樣的温馨、和諧、充滿了尊重的愛!

麻痺症的患者高橋同學在體育比賽中,因為小林校長的精心考慮,讓他拿第一名,幫助生理殘疾的孩子樹立信心。他正是以這樣一種特殊的關愛方式,減輕高橋君肉體上的自卑心理,而且,他也一直對高橋君説:"你絕對能做到。"那又體現了一種寬容、鼓勵、充滿關懷的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愛,小林校長將她具體化、生活化了。小林先生的愛為孩子們帶走憂傷和煩惱,給孩子們帶來蔚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讓他們的'心靈插上快樂的翅膀,飛出了巴學園,飛向遙遠的地方,飛到成功的彼岸。

二、愛,就要用心去捕捉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

好的孩子人人愛,愛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書中小豆豆的淘氣就讓我驚訝不已,她看到奇怪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經常做出讓老師們大吃一驚的事來。例如值日的時候把電車教室的地板蓋子掀起來,把垃圾扔進去;或者在晨會的時候把自己的辮子分成兩半,夾在胳肢窩下面表演給大家看……諸如此類,讓老師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頭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在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校長先生總是會耐心地聽小豆豆的解釋。儘管小豆豆總是做出那麼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來,小林先生也總是告訴她"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時候,小豆豆就高興地笑:"是啊,我是一個好孩子。"於是,小豆豆打心底裏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好孩子。

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感悟到無論哪一個孩子,當他出生時,都具有優良的品質,雖然有的孩子淘氣,有的孩子多動,但是他們的內心都是美好善良的,只是有時候老師們看不到。如果我們告訴他"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在這樣的鼓勵面前,孩子們也會漸漸相信自己真的如老師所説的那樣好,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潛能。孩子們的聰明都各有優勢,展示着自己的風格;孩子們的擅長也各不相同,顯現着自己的天賦。眾所周知,德國大詩人海涅曾是學校裏的後進生,教師常罵他對詩"一竅不通";達爾文讀中學時,也因成績不良而被教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由此可見,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人才,孩子們更是如此,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挖掘潛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用愛心去捕捉每一個"閃光點".

多麼希望身邊的每一位老師也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那麼,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幸福的好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獲益很多,每次品讀時,又總會有一番新的理解。在書中,我體會到了要善於運用欣賞的眼睛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勵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被承認的愉悦。也讓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賞和激勵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今後我要做的還有很多,現在和未來,我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了嗎?表揚、鼓勵我的孩子們了嗎?更要努力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充滿個性的幸福的童年。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1

幾年前就曾聽z老師説《窗邊的小豆豆》有看頭,但自己一直也沒有機會去看。今年暑假,學校發給老師人手一冊,於是我就先閲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果然值得一看。

《窗邊的小豆豆》描述的是作者——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本人(小豆豆)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那時小豆豆是一位非常特別“古怪”、“淘氣”“麻煩”的“壞孩子”,上一年級時因種種行為“特殊”而被原學校辭退。最後,媽媽只好把小豆豆送進了不足50位學生的學校——巴學園。它是一間非常特殊的學校,裏面有一位特別的小林校長和一羣特殊的孩子。而小豆豆就在這樣的一間特殊學校裏度過了自己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那裏不僅讓她學得了知識,更讓她從中獲得了肯定和尊重,並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而她的夥伴們長大後也都成了各行各業的優秀的人才。

讀了《窗邊的小豆豆》我羨慕小豆豆有這樣有趣的童年,在羨慕之餘,我更多的是在思考:是什麼使一個小的時候不斷地開開關關書桌蓋子,一個不斷喊叫,一個淘得讓老師頭疼的,用今天的話説是患了“多動症”的,且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成了世界名人呢?

首先想到的是巴學園那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巴學園,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書中所描繪的巴學園是每個孩子的精神家園,快樂天堂。它很特殊:用廢棄的電車來當教室;每天上課的順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個人的座位都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和需要來坐……作者在後記中寫到“我常想,如果今天還有巴學園的話,可能就不會有孩子討厭上學了吧?因為,在巴學園,即使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點兒到學校去。巴學園就是這麼一所充滿魅力的學校。”在巴學園裏,小豆豆的學習充滿快樂。雖然這樣的學校在現實中存在很不可思議,但是它曾經真實存在過,不可否認,它處處體現着我們教育理想境界。學校教育,特別國小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這書中的學校——“巴學園”已經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好的學校肯定有一位好的校長,小林先生就是一位偉大的校長,他也是巴學園的創辦人。我對小林先生由衷地敬佩,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在巴學園舉行的露營、運動會、茶話會等等活動,無不體現着小林先生科學的育人理念和教學方針。就是他常説的:“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學校時,他很有耐心地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如他為身材矮小的高橋君精心設計運動會,幫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在小林先生的眼裏,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他的教育方式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小林先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平時採取的教育方式説教的比重太大了,什麼熱愛學習,團結友愛,尊敬長輩等等,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真正體會了多少呢?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是多麼重要,學生的體驗才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靈丹妙藥,而這背後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問題。重視體驗教育,反對説教,我想這就是巴學園成功之處,也是我們教育所應該追求的。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和環境,但我能為孩子做的是像小林先生學習,去尊重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們,引導他們,給他們創造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不僅讓我反思如何做老師,也讓我學習如何做媽媽。我敬重豆豆媽,是因為她是一個懂得孩子的心的母親,她尊重孩子、體諒孩子,更為孩子的長遠考慮。小豆豆的媽媽能從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而以一種寬容的心去解決問題。面對孩子在外面瘋玩弄髒弄破的的衣服,從沒有見到抱怨,即便是孩子掉到糞坑裏,她也沒有責備,給予的總是無盡的包容與理解。她體貼温柔,她怕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所以甚至連被學校辭退這麼難堪的事情她也沒有向小豆豆提及,而是平和地説“有個新學校很不錯,我們去看看”。我不知道豆媽當初在把孩子送到這麼一所不起眼的,與眾不同的國小校讀書時有沒有擔心過。但從媽媽對小林校長做的各種決定都支持態度可見她贊同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所以她小豆豆的媽媽也是偉大的。

毫無疑問,小豆豆的成功都得益於她的老師小林先生的教育和母親的寬愛,得益於巴學園的經歷。沒有母親、沒有小林先生,沒有巴學園就沒有今天的黑柳徹子。我真是無限嚮往巴學園式的教育,惟願巴學園式的教育能夠得以普及。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2

上學的時候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當時只作為一種消遣來讀這本“小故事”的。讀過之後,感慨萬千。如今再讀,依然覺得回味無窮,在這緊張的工作之餘,特別是自己真正成為“育人”者之後,才真正體會到這本書的精髓:幾乎人人都有異想天開的童年時光,這種異想天開是何等的奇妙和偉大,但現實的教育世界裏,這種頑皮和淘氣卻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想要“糾正”的問題。

作為教師,我們自己似乎也忘記了,成長的過程是個循序漸進的微妙過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有可貴的天真特質,我們都忽略了,我們甚至把它漫不經心地遺失和隨意處置。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了學,來到巴學園。在這座叫“巴學園”的奇怪學校裏,孩子們在用廢棄的電車車廂做的教室裏上課,按自己喜歡的順序自由學習各個科目。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長會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蔬菜、肉類)和“海的味道”(魚、海味)的午飯,也會自己策劃包含稀奇古怪項目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如果上午就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文字中

所流露出來的都是新鮮動人的場景,小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國小裏健康成長。重温這些場景時,不禁感慨萬千,現實的教育為何如此乏味而單調!

為人師表後再次讀這本書,最佩服的是書中的小林校長。他對任何一個孩子都那麼有耐心。在小豆豆來到新學校的第一天,他聽小豆豆説了四個小時的話,耐心的背後昭示的是何等的瞭解與愛呀!他應孩子們的要求精心創作了校歌,孩子們不理解不喜歡他也一笑了之;當小豆豆因被同學拽小辮子而哭泣時,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辮子”就讓小豆豆破涕為笑;那個孩子在他的鼓勵下説了這樣的話:“哎——,早晨我起牀了,然後呢——媽媽對我説快刷牙,我就刷牙了,然後呢,我就到學校來了。”這樣的講話,竟然贏得了禮堂裏一片熱烈的鼓掌,孩子們熱情地為他找到了話説而鼓掌,以至於一個高年級的學生聽得太專心,把頭不斷地前探,竟至於碰到了飯盒上……

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另外一點就是,整本書中體現出來的教育方式沒有一點説教的模式,似乎這裏的教師、這位校長不需要用我們所認為的“教育語言”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當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她拿了長長的舀子,坐在廁所的.掏口處,把廁所裏的那些東西一勺一勺掏出來,在身邊堆成高高的小山時,校長先生竟然只説:“弄完以

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沒有驚訝、沒有呵斥、沒有嫌棄,竟然只説了一句“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僅此而已!這是對孩子多大的理解與信任呀!以至於小豆豆從這件事中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從此改掉了上廁所時低頭往下看的壞習慣了。在我看來,這件事使小林先生的體驗教育達到了極致!正是因為他的理解與寬容,讓小豆豆更意識到自己上廁所時低頭往下看是個很壞的習慣。

其實,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高高在上的説教不能形成優秀的品質,只能使孩子們內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強加的產生矛盾。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似乎説教的比重太大了:熱愛學習、孝順父母、愛祖國、愛人民、守秩序、懂禮貌、學會尊重等等。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多少呢……再讀這本書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重要,學生的體驗才是達到教育目的的真正靈丹妙藥,而這背後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同感”。

讀着這本書,重新體驗着童年時代成長的歷程,突然意識到,這個歷程其實是創造力和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試探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過程。在書的催化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回憶自己的童年,可能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沒有小豆豆那麼幸運,能夠進入那樣神奇的學校,遇到那麼好的校長……在現實的教育世界裏,或者説成人世界裏,似乎沒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樣長大,“小豆豆”在成長的話題上便顯示出了她獨有的意義,我想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這本書才會讓這麼多的人感動,這麼多的人為之動容。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於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不知道在哪裏看到過這樣的教育觀點:你想培養孩子哪種品質,那麼就為孩子創造可以表現出這種品質的環境吧,讓孩子不斷體驗這種品質,當孩子表現這種品質已成了習慣的時候,孩子的品質也就養成了。所以,重視體驗教育,反對説教,這是小林校長巴學園的成功,也是我們的教育所應該追求的!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3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書。封面是肉色的,沒有什麼特別的畫,灑落着很多書中很多故事的題目,最吸引人的是那個封面中間的小窗户中的小姑娘,扎着可愛的小辮子,朝着我天真無邪的微笑。她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

小豆豆一定不是老師和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她非常淘氣,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説話;考試時,小豆豆不時地把抽屜來來回回地打開關上,發出很大的聲音,影響大家考試;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最後,學校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一個聰明活潑,天真無邪的女孩躍然紙上。最終媽媽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學校,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了的,因為她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學園生活才開始……

“巴學園”是個充滿平等尊重的地方。調皮的小豆豆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她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小林校長還教育老師們要尊重孩子。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特別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溺愛,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為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長為了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麼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後來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教育孩子們要如何尊重他人,愛自己,愛他人。比如老師開學生玩笑,問孩子有沒有長尾巴,被校長狠狠批評了;當小豆豆的辮子被男生拽得生疼後,校長竟然也對男生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教育,引導他學會尊重女生……因此,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巴學園是人人平等,充滿温暖,其樂融融。

“巴學園”是個充滿無限快樂自由的地方。這所特殊的學校,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又別出心裁。小林校長説:“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為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於樂,符合孩子們的天性。捉鬼,讓孩子們明白世界上原來沒有鬼;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每個人都可以再巴學園裏無拘無束地生活,可以光着身體地游泳;每個人都有一棵樹,可以邀請朋友來爬樹;每逢假日,學校就會組織露營野餐等有趣的活動……令我羨慕不已。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使我如痴如醉。

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但是,我心中的巴學園,心中的小林校長依然存在。正是小林校長別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巴學園的孩子們都成為了有用之才。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在學習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追求巴學園式的教育模式。最近,我在報紙上讀到了一篇新聞,發現這樣的現象還不少。美國有200萬人在家中上學,中國也有20xx多人逃離學校自主學習。全國“在家上學聯盟”北京開國際研討會,有1.8萬人踴躍參與討論。廣東最多,浙江排第二。兩年前,記者就曾採訪過杭州一位叫沈璐瑋的10歲女孩。她只當了一年半的國小生,就一直宅在家裏學習,自學了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芭蕾舞四級,鋼琴八級,國小在看九年級的化學書。選擇自己教育孩子的家長需要很深的教育背景,諳熟心理學教育學,還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大部分孩子都是處於國小階段,如何要應對會考大學聯考,是個非常苦惱的問題。關於人際交往的學習,還是一個缺憾。

我想,要讓理想中的巴學園成為現實,必須要進行徹底的教育改革。才能還給我們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給老師們無拘無束充滿創意的教學環境。我們期待着那一天。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4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讓人無限嚮往的理想樂園,一位讓人無限崇拜的理想校長,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當然,還有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小豆豆,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

《窗邊的小豆豆》,一個關於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學園不僅僅是一個學校,它是個充滿愛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這裏學會了愛,生活和成長,學會了在生命的別離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這裏珍藏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最重要的東西。這本書記敍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候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具體的記錄了小豆豆周圍的大人們的教育方法,表達了她對孩子心靈的理解。除此之外,對小豆豆這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的行為、想法的描寫生動逼真,讀來覺得非常有意思。作者通過這本書想要告訴大家的,是給了小豆豆還有她周圍的夥伴們勇氣和自信的友江學園校長小林的教育方法。這本書會讓人們思考,周圍的環境對孩子們來説有多麼重要,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個問題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樂此不疲地開關桌子,站在窗邊跟路上的宣傳藝人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是最讓我們的校長和教師頭疼的學生。但是從書中描述的故事中,我們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一個小姑娘的聰明、可愛、熱情。所以,小林校長每次見到小豆豆時總會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讓小豆豆開始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我覺得小林校長特別瞭解孩子的心理,善於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讀後感《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

可是在書中,我更尋求到了一名老師在看此問題時反思到的關於教育的一些契機和方法。善於教育孩子的教師、校長,會善於運用欣賞的眼睛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勵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被承認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這樣的孩子,如果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多半會被當成是壞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利成長和才華的展示。這也讓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賞和激勵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窗邊的小豆豆》裏描述的巴學園,其上課的方式與眾不同,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來決定上什麼內容。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很管用:隨着學生們年級的升高、知識的增多、能力的增強,教師和校長就能逐漸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和獨特的思考與學習方式,這樣教師就能實施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小林校長還説:“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為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

反思我們的教育,成人總習慣於替孩子安排、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們是否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是否應該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雖然巴學園是幾十年前出現在日本的學校,但是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要從學生的角度教育學生。教書是為了教人,不是為了教書而教人。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中,老師説的東西孩子必須要聽。但是老師指出的問題,有時候孩子並不能理解,他會覺得委屈,會覺得不能理解。而我們所要做的除了告訴他錯了之外,還應該告訴他做在什麼地方,應該怎麼做。更甚可以告訴他,其實這件事本身沒有做,只是做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做是對的,可能換個時間換個地點或者換個對象又是錯的,不能一併打死。試看《窗邊的小豆豆》中的《粉筆》:巴學園的國小生,從來不會在別人家的圍牆上或者馬路上亂寫亂畫,因為他們在學校裏已經盡情地塗過寫過了。上音樂課時,孩子們可以選擇各種自己喜歡的姿勢坐在禮堂的地板上先聽節奏畫音符,在多餘的時間可以隨意畫飛機什麼的,不過在地板上畫上了音符之後,再要把它們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筆擦掉,然後大家再齊心協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乾淨。把整個禮堂的地板全部弄乾淨,可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因為這個緣故,巴學園的學生都知道了如果亂塗亂寫或者寫一些惡作劇的東西,要把它們收拾乾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禮堂的地板,孩子們不在任何地方亂寫亂畫。請注意一點,如果我們的孩子亂寫亂畫,一定會捱罵的,就算他們改正了,那也是因為他們捱罵了,並不是出於他們自己內心。我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是一味的壓抑,概念裏只有對與不對,純粹是為了教書而教書。而《粉筆》中小林宗作卻是以引導為主,輔以學習五線譜,寓苦燥的學習於快樂之中,無形中教育了孩子怎麼做是對,為什麼是對的,如何做會更好更棒,一舉三得從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為先,並在其中傳授知識,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15

  過年回老家時曾碰到一位好友,她説她女兒今年9月就要讀國小一年級了,很多她的朋友逗她女兒時,説:"哇,要上國小羅,你現在要好好玩啊,讀書可苦啦!"她覺得很不好,因為女兒已經不想上學了,她女兒問她學校是不是個很恐怖的地方?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期望我這個做國中老師的幫幫她。如果我當時知道有《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一定推薦給她,讓她推薦給她的朋友看,讓她們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所學校是學生們每天都盼望着去的!

我唯一記得的一篇國小語文課文叫《我的旅行》,大概是國小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時隔已二十餘年,不是因為我懂得分析這篇文章並學會了擬人手法及人的內臟,而是因為這節課我被罰站了。我向同伴描述着一顆豆子如果沒被嚼碎就到了我的喉嚨或者到了胃等等地方,我會怎樣的難受,然後我的班主任語文老師認為我擾亂課堂,讓我站到了教室門後面(她是中國千萬老師中最最優秀的一位,在我的心裏)。這是我記得的唯一一次受罰,也應該是唯一一次。6歲的我從此不僅在教室裏學習知識,而且也學習了慢慢禁錮自己的思維。六七歲小小的.我,當時多麼渴望大人能聽聽我心裏的故事,在六七歲的小人兒心裏有滿滿的世界。可惜,我沒有碰到小林校長,他可以聽一個一年級的插班生説四個小時的話,甚至象他這樣的人我也沒有碰到。可悲的不是我至今還牢牢記得這件事,而是20多年後,我在課堂上處理類似的學生時,他們受到的是和我當時一樣的待遇。巴學園的小林校長花四個小時聽一名新入校學生説話,我上週聽學生單獨説話的時間加起來大概四小時,我的校長聽了多長時間,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校長都兢兢業業在教學線上奮鬥着。

"你為什麼不寫完作業?""為什麼遲到?""為什麼上課講話?"等等出自於老師的口中的問題,大多數時候老師們並不期待或者説並不需要學生回答,老師需要的是這些個別學生與眾多學生一樣完成作業、不遲到、上課不講話。就算個別學生有充分的理由,但是為了成績提高,他也必須要與眾學生一樣。巴學園一共有三十名學生,我一共有一百零四名學生,我的校長則有一千五百名學生。前天看紀念中學一位老師的博客説他所在的學校有六千名學生,和其他許多學校比起來不算多。於是重點本應是"教育"的學校,現在第一要責是"管理".書中的小豆豆為了找丟失的錢包,把糞坑裏的髒物舀到路面,校長從旁經過時只淡淡説一句:"記得把它們再舀回坑裏去呀!",除了巴學園,真希望在別的學校也能出現這一幕。

在巴學園上學的學生,每天都從自己感興趣的課開始學習,所有的課重點在黑板上,自己挑,自己找答案,學完一天的課若還有時間,就去散步,在自然中學習生物物理美術。我的學校(也是中國幾乎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每節45分鐘的課,教學任務需要完成、教學目的需要達到、教學重難點需要突破,面對坐着的50多張小臉,一人平均連一分鐘都攤不上。數不清的知識點,等不及讓他們主動去探索,老師就將他們引導(多利用與學生未來緊密相連的成績)到這節課的內容中去。()假如這節課在分析一篇小説,重點講人物,那麼他就不可以對窗外新冒出的綠芽感興趣;假如下節課講移情於景的散文,重點學習作者如何寫景,那麼他就不能對操場上突然出現的一位跑步者感興趣。政治課上"責任"、"自信"、"善良"等等與人極相關的品性人格,書桌前的學生們人人有故事可講,等不及讓他們開口説,這些故事變成了書上一個個案例和一段段需要他們背誦的文字;歷史課上每個故事以及對每個歷史人物他們都有問題想問,等不及讓他們去問,他們要做的只是把這段故事年代人物背下來,把教材編著者已寫好的功過背下來。等不及學生對哪個知識點感興趣,吃透並提出質疑,十分鐘的課間已經結束,下一節課開始的鈴聲已經響起,迎接學生們的將是另一堂課的一堆知識點,回到家後等待他們的是作業試卷背書還有輔導班。只有坐在電腦前,分析選擇哪個角色、前進的路線、進攻的方式等等,他們有了純粹屬於自己獨立思考探索的空間,突然間,我理解他們為何喜歡打遊戲了。

今天先寫到這兒吧,明天早讀後還有兩個班的課,我要構思一下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內吃透説明文要素並會抓住事物特徵説明事物,等不及讓他們都感興趣了。

巴學園是真的存在過的世外桃源,是教育界中的理想國。我想要是在巴學園上學就好啦,在巴學園學習《我的旅行》那一課,我不會被罰站,説不定後來還會成為醫生或者別的什麼;突然又想我能在巴學園教書就好啦,哪怕只做一天"‘旱田’老師",我想我也會和小豆豆一樣從心裏唱出"我的學校,好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好學校"的歌。可是沒有巴學園,我也沒在巴學園當老師,那麼也要努力地做到讓學生們都快樂地期盼着上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