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通用3篇)

來源:文書谷 2.1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瓦爾登湖讀後感(通用3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瓦爾登湖》裏有一句話:“假如可以證明生活的卑微,那麼就要把生活中所有卑微的地方弄明白,昭示一切人;假如生活是崇高的,那麼去體驗、瞭解它,這樣在下一次遠遊時,把它如實記錄下來。”

我覺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確很卑微,但我卻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時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還有父母勞累的雙肩,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卑微卻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兒女長成、又添了新房,這是一種崇高吧!

體驗、瞭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須以卑微的方式去進行,也就是説,沒有卑微就沒有崇高。

《瓦爾登湖》裏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最終的歸宿。”

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什麼看法,就象一片樹葉,任憑風將它吹向哪裏,一度的我也是這樣的一片樹葉,孤零零隨風飄落,有時我想回到温暖堅實的大地,但風卻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傷害的嚴重。我想做一棵樹,這就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寧可做樹而不願做樹葉。

做為女人我如此悲傷,生活對於我是卑微的。做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為母親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裏、在工作單位,我就如一隻卑微的螞蟻,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這就是我的生活,但螞蟻的崇高在於,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

瓦爾登湖讀後感2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講述他兩年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所思所想。

初看《瓦爾登湖》會有些意外,因為它的內容並不像其他田園類散文那般好讀。作者深邃的思想如瓦爾登湖清澈的湖水,隨四季的變換而不斷顫動,產生不同的迴路波紋。很難説究竟是農園生活觸動了梭羅,還是他本就在天性中充滿了對自然和人類存在本質的思考,瓦爾登湖相對靜謐的環境只是給了他一個盡情闡述的機會。

翻開書,沿着這些思想盪漾的波紋,可以感受到19世紀哲人的辯思,但作為一本名著它的價值顯然不侷限於此。對淳樸生活的崇尚,對自然風光的熱愛是人類作品中永恆的話題,只是難有人寫的如他這般意義深遠。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着不可思議的愚蠢。”真理是最深層次的快樂,這大概也是梭羅想向世人傳達的心聲吧。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於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盛行。梭羅的獨居發生在這樣的年代更有了一層時代意義。如今的瓦爾登湖已經成為了一個象徵,一種對理想的執着追求,一個具體化的自然概念,一部人與自然的浪漫史。他倡導的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態環境學方面展現出超越時代的眼光。對人的關懷也是他書中一個深刻的主題。梭羅的文章給深受物慾之苦的人指出一條超驗主義的光明之路。

瓦爾登湖讀後感3

“昨天那本書跑到哪兒去了?”我一邊嘀咕着,一邊像只小狗一樣在圖書館密密麻麻的書中尋找那獨特的芳香。

啊,在這兒!漆黑的書脊,閃閃發亮的四個字《瓦爾登湖》。它像極了夜空的一顆星,閃爍着迷人的光芒。我像一個餓了許久的人看見大餐一樣,不由自主地跳進了書的海洋

我一會兒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護城牆;一會兒與亨德爾見證奇蹟的發生;一會兒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祕的南極;一會兒又痛心地看着在決定命運的一分鐘拿破崙慘敗滑鐵盧,無可奈何地看着格魯西率領着將士們慢慢遠去……

在家裏,我沉浸在《瓦爾登湖》,流連忘返。書房看,餐桌看,就連上廁所也在看。瓦爾登湖的叮咚流水聲;梭羅的咔咔造房聲;周圍松鼠、百靈的歌唱聲就像一支變幻莫測的曲子;湖面碧波盪漾,周圍盡是參天大樹,梭羅的精緻房屋美不勝收……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瓦爾登湖,腳麻得猶如蟻齧卻渾然不覺,只知陣陣書香撲鼻,全然不知身處“烏煙瘴氣”的`廁所。

“啪”,門被擰開。媽媽一臉的不悦:“又這樣!”雙目噴火,似乎又是一場暴雨。“這是最後一次,絕沒有下次。”我趕緊乖巧的保證。其實,我的心裏卻盤算着下次怎麼逃過媽媽鷹一樣的眼睛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書海深處。爭讀,爭讀,惹得媽媽憤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