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1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起初我以為裏面大多是一些長篇大論,讀起來十分枯燥,可當我打開書細細品讀了之後,我就將我之前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書中所寫的並不是那毫無趣味的道理,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在這其中包含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但在我看來,那完全就是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與父親的對話。雖然這些都是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但從其中的內容來看,彷彿他們就在面對面對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隔着大海的距離感,也感覺的到一個是嚴父一個是遊子的隔閡感。

傅雷,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人,對親人有着無私的關愛,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從他給兒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兒對兒子的情深、對兒子的鼓勵和對兒子囑咐。字裏行間都散發出一種傅雷對兒子的`深愛,不僅有對兒子的肯定,鼓勵他樹立努力拼搏的決心,也讓兒子倍增成功的信心。此外,他還並直接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兒子多與自己溝通,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和發展的方向。

傅雷對於傅聰而言,是父親,是老師,是朋友,亦是知己,他們在信中不僅僅只是談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談人生,談藝術。傅雷不僅是兒子的楷模,他也成為了我們的好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即使是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要多方面的讀;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當放鬆;與人交往,要禮尚往來,不要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要時刻心繫祖國,把報效祖國作為己任。

在看這本書時,我時不時的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平時,他總是板着一張臉,對我也十分嚴格,有時也會讓人望而生畏,我也經常與他對着幹,鬧過不少矛盾。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忽然感覺自己更加了解父親了,我明白他對我的愛是深沉的,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不同於母愛的温柔,父愛是深遠而寬廣的。

《傅雷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部真正使我發生變化的書,這是一部拉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也能使孩子更理解父母,是一部每一位中學生都應該看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説“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

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

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

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豈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這一段家書,算得上精闢深刻!傅雷對兒子的期許便如自己一樣,把自己做學問的感觸與孩子分享,用心可謂良苦,學習、幹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淺薄,個人覺得認真專注於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個角度、多個維次,才能通透,從學習上來講是善於學習、能真正學懂,從工作上來講是到位、妥帖。這一點無論是哪一代人的哪個方面,都值得深思!也與一個人的空性、悟性有關。這當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觀天,更不是浮於形式的誇誇其談、走馬觀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為我們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樣。

“練琴的時間必須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個的人疲倦之極,只會有壞結果。要練琴時間正常,必須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自己彈的曲子,不宜盡彈,而常常要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問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樣一個境界,讀書筆記.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麼,而且先在腦子裏推敲曲於的結構、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盡彈而不想,近乎即興表演,彈到哪裏算哪裏,往往一個曲子練了二三個星期,自己還説不出哪一種彈法最滿意,或者是有過一次最滿意的彈法,而以後再也找不回來。假如照我的辦法作,一定可能幫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確而且穩定!”

本想作出刪減,細細讀來一個長者和父親的殷殷期盼,實不忍辜負,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傳道、授業、解惑,授之以漁,我想異國他鄉的傅雷在讀到此處,一定感慨父親的苦心孤詣,而所有的讀友亦能感到一個父親用心的深遠、細膩,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對於求學上進的傅聰而言,這是茫茫學海中的一盞明燈,既有方法論又有可供實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樸實!現實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評,正如佛渡有緣人,箇中意味可體悟不可言談。

這算得從此書讀出的父愛的厚度!

傅雷家書讀後感5

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親情之書。這幾天來讀的幾本書中,唯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像書中説的那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書的開始便傅雷的.自責,我不由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但卻沒有辦法幫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葉其母親服從的母親,在作者筆下傅聰的母親寫得那麼的純潔善良,也讓我不由想起我的母親,她也是那麼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淚似乎也變了,讀這兩封信便開始回味,可想要再讀的時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讀的幾封信中,便是去勸告孩子,回憶昨天的內容,今天的似乎沒有那麼傷感,但這些囑託卻是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的關心,他們的關照,這一直是父母,從小到我們長大的時候,甚至成家立業以後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樣。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正如上面所説,這幾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説要心平氣和,要講誠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樣,我的內心似乎也與她產生了共鳴,也讓明白了,做人是很難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麼呢?阿貓,阿狗?但是話説回來,如果你心有所向,那麼你將會感覺到做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錯,這正是生活與人性的結合,只有去走進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才會迎來高潮,你以為你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頂峯但其實你並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月球上去俯視你只是你們相距太遠,很難發現對方罷了。讀《傅雷家書》給我感受很深,從小事到大事,讓我瞭解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親情,讓我對親情又有了新的認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翻開這本書,看不到驚險的情節,看不到激動人心的場面,更沒有華麗的詞章,書上的字字句句如涓涓細流般流入人心,讓人感受其中的父愛,以及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在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如和風細雨般款款相慰,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鮮花與掌聲簇擁時,在信中勸導他謙虛,在成功的路上不懼孤獨,走自己的路。讀傅雷的第一篇家書,都感覺他心中的欣喜與激情都從他的筆下傾瀉出來,無論是面對挫折還是面對成功,傅雷始終在教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他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話語,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兒子人生道路的引導,是給兒子的哲理啟示。

傅雷希望兒子能夠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不含雜念,保持對音樂的追求,保持心靈的純潔,無懼孤獨,才是堅強的最高境界。

初讀傅雷家書時,我對書中涉及有關藝術的東西有點不懂,並感到無聊,但慢慢讀下去,傅雷對音樂藝術的獨特見解,對詩詞韻律的'深厚造詣,讓我慢慢沉浸到了書裏,傅雷從未放棄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他對文學的深入理解與引導,也造就了傅聰藝術上的成功,和傅敏教育上的成功。

書中還有濃濃的愛國之情貫穿了整本書,傅雷告訴兒子,要以國家的支持,親朋好友的厚望為動力,保持對音樂的熱愛,並擁有對音樂不斷鑽研的決心。

傅雷式的中國傳統式教育,融入了中國文化的血脈,是最成功的教育,他與兒子成為朋友,成為無話不説的知己,父愛深沉如水,信中的字字句句,如黑白畫面奧鵬浮現在腦海中,令我為之震動。

傅雷家書,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藥,也是孩子理解父母的渠道。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善於溝通,得出共識;敢於提問,問出真理;勇於質疑,尋得智慧;勤於磨礪,煉出實力。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證,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很明顯。

通過書信,傅雷先生與兒子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內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發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書猶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父子倆樂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過自己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教育和領導兒子,激發兒子通過書信暢所欲談,一方面及時發現兒子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藝術和生活感悟。

傅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謹,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當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告訴傅聰:“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的酒漿。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對於兒子的矛盾,他又這樣剖析並激勵:“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藴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傅聰也遇事主動寫信,漂洋過海尋求溝通交流,主動為自己減壓,改正錯誤,放下包袱,降低風險。一個虛心好問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正確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劑良藥。沒有溝通,哪來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戰的我和父親,每次和他在一起便會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裏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兩人總是無法溝通,最後我總是免不了挨一頓揍或者受一陣責罵,只能在週末獨自抱着冰冷的手機,想要找個訴説的對象,卻也不知道做什麼……多與父母通通電話,或視頻聊天,説説學習生活,一吐為快,撒嬌,加深自己與父母的感情吧!

謹記:正確溝通,父慈子孝的通行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外出的遊子,牽動的是家中父母的心絃,愛子如命的父親,只能將一句句叮嚀仔細封在信裏,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過大洋。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些話語,出自於一向嚴厲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願兒子放棄學習。對孩子的那種殷殷期盼,嚴厲或温柔的叮嚀,這副姿態,又與天下哪個父親有異呢?

深夜中,燈下有父親在幫孩子批改作業,也許這些父親無法像付雷一樣,給予付聰很大的幫助,但他們無一不在盡全力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傾注在簡單的叮嚀中,這些叮嚀無非是幾個錯別字,幾道幾何題的要點,可這其中所含的父愛,一點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口吻,帶着對兒子的心疼,不斷勸説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鬆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從不放鬆對兒子的'要求,卻依然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擔憂。這多像我們的父親,偷懶時,他們訓斥、催促,但當你把所有精力傾注在學業上時,父親們又擔心我們的健康,逼着我們去鍛鍊。

似乎父親永遠不能與我們合拍,永遠在阻止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們大多愛温柔的母親大過於強硬的父親,但這一句句讓孩子們厭煩的叮嚀,又有哪一句不出自於濃濃的父愛呢?

讀着這一封封家書,好像在其中看到了無數父親的影子,他們的叮嚀,是對孩子最深的愛與期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9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今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什麼。”

——《傅雷家書(節選)》

“最深的愧疚往往來自最深的愛。”傅雷,作為一名文學泰斗,在文學史上必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時,他在教育事業上也有着不可忽視的責任,他是兩位孩子的父親。

他的兩位孩子,一位是傅聰,著名的鋼琴大師,一位是傅敏,英語特級教師。在現在看來這兩位都是人上人,都是令人尊敬,他對這兩位孩子的愛與指導,我們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傅雷家書》中主要是寫了傅聰漂泊海外,在外學琴。傅雷對他的指導以及生活人生上的教育,生活上的開支和衣食冷暖,成了傅雷最大的擔憂,我作為一個讀書者,能夠發現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他兒子的不捨,以及對孩子人生上的指導與鼓勵。

在我眼中的傅雷,好似拋棄了他那外表的嚴肅古板,文學大腕的身份,變得十分的和藹可親,循循善誘,他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春風化雨般,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的去加以指導,在取得了成功的時候去告訴他,不要驕傲,他作為一個父親,但卻似朋友一般的'對待他。

我眼中的傅聰,他是優秀的,初去波蘭時,境況不佳,但由於他的瘋狂戀情,然後青雲直上,開啟了他的傳奇之旅,同時,他也是幸福的,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一直用書信與父母交流。從留學結婚到生子,直到_爆發傅雷夫婦雙雙自盡,傅雷一直同兒子傅聰保持聯繫每當傅雷空閒下來,便是寫信。傅雷的每一封家書中都包含着深深的父愛,追隨他們飄向遙遠的波蘭。

彷彿傅雷和傅敏,這對良師益友有着無形的紅線,將他們捆綁在一起,他們總是會一起交談愉快的話題。比如説,一起討論昨天看的戲劇……傅雷將每一次的回信都深藏了起來,用黑布包了起來,最後,被當作遺物發現。

《深夜食堂》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上一代的期望往往家住在下一代身上。這種期望最終是希望孩子能夠走上無憂的道路,或許方法過於嚴苛,但都是因為有一份真正的愛。”

傅雷,以百篇家書為情思千里傳情,望子成龍。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書》記錄了1954-1966年間,傅雷與妻子朱梅馥所下的一百三十八封書信,它們有的跨越中國南北方有的甚至橫跨歐亞大陸,聯繫着傅雷傅聰父子間深厚的感情。-封封書信,字裏行間都流露出濃濃的親情,和對祖國的熱愛對藝術高深的藝術造詣。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教導孩子,如何做做一個德育俱備、人格票卓越的藝術家,教導孩子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作為父親,傅雷很關心兒子的生活和成長兒子在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勞逸結合,理財戀愛等,對兒子的愛溢於言表。

在傅雷與傅聰的通信中,我能看到其中一件件日常瑣事,也能看見大決擇、大場面面前,傅雷的鼓勵指教,我也能看傅聰身處異鄉時,會經歷的無助,工作和學習都充斥着半他的生活,他可能會想過放棄,但傅順雷本用有的文字,激勵着傅改聰不斷前行。一顆純潔的心,一個高尚的靈魂,必定會受到痛苦的磨難,但挺過了這段打磨,卻還是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傅雷和朱梅馥對兒子的愛,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不會常常用文字教導我們,也並不是名字響徹天際的名人,但他們卻也時時關心着我們的生活,以身作則,告訴我們正確的為人之道日復一日風成裏來,雨裏去地工作,奔波,似似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為是了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傅雷時時刻刻都在給在異國漂流的兒子鼓勵和鞭策傅聰從其中派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造就了他這個出色的'人。施蟄存出説: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他的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這不僅是家書,是人的精神養料。僅不僅是傅雷的孩子,我們當代青少年,在書中也有數不勝數的,對人生道這路的指點。當我在閲讀它時,它也似乎能燃起我心中的希望望之火。

這是一本藝術家筆下對藝術的理解,中國人筆下對祖國的熱愛,一個父親筆下對孩子的愛,這絕不是普通的家節而是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篇。

傅雷不僅在為自己的孩子指路,有也成為了我以中的一盞明燈激勵着我勇往直前。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遼寧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傅雷家書》,是由傅雷的二兒子傅敏編的。

此書收錄了家書二百封,這是傅雷夫婦寫給在波蘭留學的大兒子傅聰的。包括傅雷寫的161封,妻子朱梅馥寫的39封。

這二百封信裏包羅萬象,有與兒子關於音樂的探討,也有給兒子為人處世的建議,還有給兒子戀愛方面的建議,甚至連西方餐桌禮儀等也交代得面面俱到。信中流露的是父母對兒子的殷殷思念:盼信時的渴望,見信時的欣喜,讀信時的快樂,知曉兒子的信息是父母最大的幸事。傅雷在信中多討論藝術方面的事情,包括音樂與繪畫,也談自己的生活,末了才綴幾句思念的話語。而妻子梅馥的信中,開頭就是“親愛的兒子聰”,通篇滿滿的是關切之語。這也可以看出二人的性格。傅雷是嚴肅的,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兒子也是。在兒子傅聰出國後,才開始傾訴內心深處對孩子的愛,傾訴那種徹骨的思念。而朱梅馥是慈母,用温柔的心撫去兒子的煩躁。二人都在信裏急切的叮囑兒子要回信,那怕只是寥寥數語,讓父母知道他的近況,姿態放得如此之低。 從1954年傅聰去波蘭留學,到1966年傅雷夫婦離世,這十二年的通信時多時少,值得高興的'是無論環境多複雜,總會有信從海外寄回來慰藉一對父母對兒子的相思情。這本書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傅雷的獨特的教育思想,他是力求完美的。對傅聰的教育,像老朋友一樣探討對藝術的理解,對傅敏的教育則是細心挖掘他的特長,慢慢引導。傅雷夫婦致力於把兒子們培育成藝術修養與人格修養兼備的人,而他們也的確做到了。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那麼請讀《傅雷家書》,學習傅雷夫婦,做個明智的家長:如果你尚為人子女,那麼更該讀《傅雷家書》,感受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拳拳之心,也去體味你父母對你的一片慈愛之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講述的是一代翻譯巨匠傅雷與妻子寫給海外兒子的書信。這是一代翻譯巨匠的切身體會,也是一箇中國父親的肺腑之言,更是一段盛傳不衰的佳話。

從愛子傅聰登上的列車緩緩開動一剎那,也就帶動了父母的思念與牽掛,由此,《傅雷家書》也就拉開了序幕。在書中,不難看出,雖然傅聰遠在海外,但父母還是時時地用書信來教導他,培養他,鼓勵他。使遠在海外的傅聰看到父母的教誨後也會添加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與險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傅聰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封封普通的書信,更是一筆筆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時,當身在大陸的父母收到傅聰的信時,心中也定是倍加温暖與欣慰。

傅雷在信中也常常總結出一些精妙的話語,給予傅聰前進的方向。當與傅聰談論到如何對待生活和事業的矛盾時,講道:可是乾着急也無計於事,主要是想辦法解決,想了辦法應該堅決貫徹。是啊,雖然只有短短的27個字,使傅聰感到父親在無情之中幫助着他,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身邊。字裏行間中無不透露出對愛子的關愛與培養。而正因為這條“紐帶”的存在,才把傅聰與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不僅是在向子女、社會,更是在向國家儘自己的責任!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不僅在教育傅聰怎樣處理各種生活煩惱,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怎樣做人。因為品德乃首要之位。設想,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如果擁有並巧妙運用知識。那麼他就不是在為社會在做貢獻,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埋伏在我們的身邊,時間越長,威力也就越大。而如果任其自由的話總有一天會一炸而不可收拾。所以,傅雷借家書這一途徑教育着後人,教育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真誠、善良的人。

可是,説歸説,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做那?俗話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話雖然不長,但已經準確地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我們扮演着多種社會角色,這也就避免不了與各種各樣的人們交流。他們就像一面公正的鏡子,既照射出他們的優點,也無不暴露出自己的一系列的缺點。而只有取長補短,我們自己才能日趨完美,實現人生的奮鬥目標。

願《傅雷家書》中滲透的傅雷精神,永遠活在正直、真誠、善良的人的心中!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冬日,狂風呼嘯的早晨。在放着杯熱氣騰騰的茶邊,我翻開《傅雷家書》,在氤氲中我彷彿理解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起初,《傅雷家書》令我感到厭煩。但其中對兒子傅聰的關心體貼無不滲透在那樸實無華的文字之中,像一位語重心長的老人緩緩地給予人們諄諄教誨。

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的完美部分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抹去。信中寫道“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完美)。”而這句樸實的語句中實則藴含着人生真諦。這恰恰體現人生中對自己、目標、理想的追求。完美總是相對而言的,缺憾也是一種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傅雷認為“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即。”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無法達到目標時,內心的煎熬,夜晚在被牀上的輾轉反側,第二天醒來時的睡意綿綿,以及一個個出神焦慮的瞬間都是逐夢之旅的一個個小插曲,帶給自己非同一般的滋味……

不妨拋棄一切憂慮,不妨放棄無盡的惋惜,執筆書寫下自己的青春。當甜美與痛苦交錯前來,方知日常點點滴滴的珍貴。從平凡中書寫不凡,保持一顆對生活熾熱的心,在道路上憑着老黃牛的那股韌勁找到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傅聰在一次訪談中説“所謂完美就是走向死亡”。完美乃是缺憾中的滿足。傅聰先生將畢生精力投入到鋼琴藝術之中,並常回國任教。“志當存高遠”不僅僅是一句空話,而是人生中的不懈追求。即使世界上的完美可遇而不可求,當你能做到永葆初心,執著地在黑暗時分走下去時,你也能一窺生活的平凡美好。

用心去追求,用實踐去證明,用熱血去踐行,你也能看到生活背後的萬千美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自己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開始,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這一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着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説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便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説:“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第一次聽到傅雷先生的名字,以為他是個外國人,後來瞭解到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對他是十分敬佩的。

因為傅雷先生的關係,我買了《傅雷家書》來看,雖然只是簡單的書信,可裏面包含的卻是濃濃的愛子之情。

因兒子離得較遠,因此傅雷先生自能用比較獨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寫信。當然,在這些書信中也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許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在書信中,傅雷先生自責自己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這是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説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導方式,是中國父母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麼孩子們還有什麼生活的餘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父愛如山,他們雖然沉默,卻用寬厚的肩膀承載起子女的每一次成長,母愛如海,她們用柔軟的胸懷,包容我們一次次的任性。《傅雷家書》不僅父母需要讀,孩子更需要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讓所謂的“代溝”不再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障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