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優秀

來源:文書谷 2.5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優秀,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優秀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優秀1

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書中彙集了陶行知、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等多位教育大師的二十七份經典教育感言,每份感言之後都附有典型案例。認真捧讀過後,深有感觸。做最好的教師,首先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馬卡連柯明確指出:“培養一種認真地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工作。”要想具有責任心,教師則首先要具有集體主義精神,把個人放在堅強的集體之中,在教育集體的同時教育個人,又在教育個人的同時影響集體。教師不僅要在集體中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和發揮集體的巨大教育作用,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責任心。

做最好的教師,要有出色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乃是教師嫻熟的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而進行的創造性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必須有引人入勝的教學藝術,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利用巧妙的辦法使教學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以促進學生主動、富有情感地學習,使他們對真、善、美髮生樂趣,並心甘情願地追求真、善、美。其中,要使教學富有魅力,充滿情趣,第斯多惠還提出了以下五個要求:教學要變換花樣;教師要活潑;教師要充分發揮個性;教師要有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學藝術是連接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藝術,不僅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

因此,教師要有出色的教學藝術,應努力培養理解教材和駕馭教材的藝術能力,培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教法的藝術能力,培養實驗教學的藝術能力,培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藝術能力,訓練課堂教學基本功。做最好的教師,還要“用心”。用心瞭解學生、用心去“懶”……盧梭認為,作為一個好的教師,首先必須瞭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如此才能成功的實施教學教育。的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學生。實踐證明,要做好教學工作,必須從瞭解和研究學生着手。瞭解和研究學生,包括瞭解學生個體和集體兩個方面。對學生個體進行了思想品質、學業成績、興趣愛好、特長等綜合瞭解,全面分析就能夠了解學生集體。

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瞭解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愛心和信任,要熟悉每個學生,要善於觀察學生,要與學生交心,要重視學生的書面材料,要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只要學生能幹的,教師就不去做。”這是魏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做個“懶”教師。帶上引號的懶字,可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懶,是的,魏書生的“懶”字背後有哲學:“懶”字背後有學生;“懶”字背後有目標;“懶”字背後是勤奮。可見,魏書生的'“懶”是一種外在的表象,“懶”教師其實時時在思考,在構思,“懶”教師是要用心來做。而魏書生教學中的“懶”更是一種智者的教學策略,是勤奮之後對教學駕輕就熟的自信,是對學生和整個教學的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要學習魏書生的“懶”,凡是學生能幹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幹。透過這個“懶”字,也讓我聯想到了少先隊隊幹部的培養。

在少先隊員這個羣體中,隊幹部既和其他隊員一樣,是接受輔導員教育、指導的對象,又是輔導員的助手,是其他隊員的榜樣。但在長久的隊活動中,我發現隊幹部們對自己的角色意識並不是很深,這或許就是“不敢放手”的結果吧!學生年齡小,擔心不會做,做不好……過多的擔心,過多的不放手,就逐漸導致了輔導員工作的“繁瑣”感。如果教師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脱出來,又能培養一大批能幹的學生,豈不是更好?因此,要想成為最好的教師,也要學會用“心”做一個“懶”教師。開放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學生放心……儘管培養少先隊幹部的主體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不斷對隊幹部進行指導、鍛鍊,但時間長了,這些隊幹部就會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和工作維持能力,到時的你,可以適當地解放自己的“雙手”,真正可以享受一個“懶”字。但其中,教師的“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做到“懶”得科學、合理,“懶”得有方、有度,“懶”得有心、有效……成為最好的教師,還要做好多好多。雖然永遠達不到“最好”,但我相信只需努力,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優秀2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着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裏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人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説,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