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篇

來源:文書谷 5.29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

有那麼一本書,它如山間那潺潺的清溪,如碧空中那舒捲的白雲,如海上那自由翱翔的海鷗,如那無瑕的白璧那透明的結晶體。它的感情是那樣純真,那樣摯樸,那樣深情。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作勢。它,就是《傅雷家書》。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傅雷個人家庭的範圍。

1966年9月2日深夜,連日遭受批判的傅雷夫婦坦坦蕩蕩地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離開。以生命為代價,來以此捍衞了他們人格的尊嚴,離開了他們最愛的孩子,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他們曾經認真生活的世界。在《傅雷家書》中我們看到了傅雷先生對人生、文學、藝術的侃侃而談,也感受到了傅雷先生貫穿一生的獨立自由之人格,體會到了他那嚴厲卻又不失仁慈的父愛。

“赤子之心”是《傅雷家書》貫穿全書的精神,同時也是傅雷先生做人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正如傅雷摯友樓適夷先生所言:“《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時間流逝中不斷地調整,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交流中成了知心朋友,他在孩子面前從沒自恃身份而高高在上。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感情總是寓於生活的細節之中。同許多父親一樣,愛子之心猶如大海,澎湃而又深沉。

這一本書是把打開智慧之門,啟迪心靈之窗的鑰匙。我們不要只限於浮光掠影地瀏覽,而是要去深刻領略這一藝術瑰寶。從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小説中窺視到法國的舊社會;在羅曼。羅蘭的小説中,學會正視現實、錯誤,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品味陶淵明、李杜的詩詞歌賦;聆聽如大海般寧靜,包容的巴赫作品,欣賞恬淡平和,寂靜幽瀾的`肖邦作品,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徜徉;欣賞富有中國風格的山水畫作。若有機會,我們大可不必拘束於書本、家中,可快步走進自然,感受生活之美好……正如傅雷先生所説:“世界上最高的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

現在,當我讀完這本書,我的靈魂進行了一次昇華,它使我驀然間清醒。我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人還是要對崇高的東西有所追求,人還是要讓自己的心靈乾乾淨淨。人活一場,還是要認真地活過,就像傅雷先生有過的認真一樣……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2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好的藝術修養讀物,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父母對我們孩子的苦心和嘔心瀝血的培養。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藝術家討論藝術,讓我做父親的得到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給別的.青年;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是做人還是其他方面。”

在那麼多封家書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親對兒子傅聰的教導,還有傅雷先生在藝術、音樂方面的造詣。幾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而不僅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沒有節制的訓練,而是講究技巧,從事物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它們的奴隸,用心書寫自己的創作。在家書中,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接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這也是我要學習的,不管有什麼困難,有多麼艱辛,只要我有勇氣、有信心,我就一定會成功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3

傅雷的朋友施蟄存先生曾這樣評價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為什麼他能夠成功呢?我想一定是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優秀的人,固然也能使他的兒子變得優秀。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可他們做的只是傅雷教育兒子的皮毛而已,光有嚴格的家教基本上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的,而傅雷給予他兒子的'還有他的言傳身教,他的兒子從傅雷身上學到了他的可貴品質,和許多為人之道。在求學上,傅雷讓他多寫作多思考、作好時間管理、不要被時間所控制、生活學習時間正規化、避免無效或過度社交。讓他不能閉門造車,要博採眾長,擴大視野。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館中去,要多讀書,用其他藝術的領悟過來滋養對音樂的感悟。在生活中,他要求傅聰在感情上專一、多溝通、多忍讓、多陪伴。在名利上淡泊希望,成為一個淡泊名利、德藝雙馨、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減少商業演出、做人要真誠、要甘於寂寞。在挫折上勇敢,不斷地追求完美,擁有強烈的同情心,做一位品德與才華並重的藝術家。

傅雷對傅聰的期望和要求很高,但他也為此而盡心盡力地培養,有很多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對他的指導下的關懷。譬如,他曾經寫道:“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比插在褲袋裏更不禮貌,切忌切忌!”從這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對兒子的觀察之細緻,體察之入微,這些細節的背後是父親對兒子的愛。他的這些提醒也使得兒子能夠更好地融入他來往的朋友,也從側面體現出傅雷對西方文化的探究,才能道出這些經驗之談。傅聰也曾在信中因為自己在國外有了苦悶,便向家中的父母發泄,傅雷沒有因此而感到憤怒或者寒心,反而是很體諒傅聰,並且安慰他,信中全然沒有責怪的意思,是滿滿的關懷。

傅聰為什麼能成長的這麼優秀,我其中也包括父母給予他的愛,在他最難過的時候,開導他、安慰他,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我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和嚴格的管教,更應該給予孩子愛,愛的教育會使孩子更深刻地體會這個充滿大愛的世界,使愛的美德永駐孩子心間,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4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5

傅雷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

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6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温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温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説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説不出為什麼。”為什麼?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説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説“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七年級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説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7

《目送》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讀《傅雷家書》,彷彿穿越千山萬水——遠行的人漸漸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淚水。

251篇家書,如同父母與兒子的竊竊私語,從時間的縫隙中重疊下來,累積成獨特的傅雷家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無論是為人還是從藝,傅雷夫婦給予孩子的,無疑是他們最寶貴的見識和經驗。還有什麼能抵的過這家書中的殷殷教誨?每一字每一句都飽含深情,在告誡成長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為與不可為。

所謂父母,無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來推動孩子的成長。視他們為獨立而自尊的個體,給予強烈的'親密、關注和引導,形成平等而良好的關係,在他們長大之後,學會放手和退出,這才是樸實而開闊的智慧之道。

時間太快,我們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負彼此,“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為此,給予和付出,並非需要回報,而是需要轉化成生命的營養,去有力的愛自己和他人,同時獲得更多豐厚的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8

閒暇時間看了《傅雷家書》,其實給我最深的感觸是傅雷先生其實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但也不是。説他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是因為他和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孩子有關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學業也好,生活也好,都要悉數操心,即使孩子已經成年到國外留學,也依舊緊密關注着孩子的動態,關注孩子有沒有積極學習,並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業上取得的進步和成就。最開始打動我的是傅雷先生在第一篇家書中寫與兒子傅聰分離後的情景,“只説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臉’,她又嗚咽不成聲了。孩子,你這一次真的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臉’,教人怎麼捨得!“這一句畫面感極強,一對夫婦想着遠方的孩子,只一句與孩子有關的話就已經泣不成聲,也讓我想起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而説傅雷先生不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傅雷先生與孩子的`交流是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的,他對孩子的演奏做出反饋,告訴他低音區混亂或是與孩子爭論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這與大多數只能模糊給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家長有所不同,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傅雷先生能夠與孩子成為很好的朋友。第二點是傅雷先生其實把他對孩子的感情很完整、且不羞恥地表達出來,他在信裏給孩子寫”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也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讓彼此間的關係更緊密。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9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於1945~1966經歷了--初期,--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父子之間交流藝術的平台,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榮譽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氣息。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熱淚縱橫。

父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將永遠影響着我們。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

在國人的人生字典裏,“家書”是非常獨特、非常寶貴的財富。“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等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無不傳達出“家書”所承載的人倫親情、人間温暖和人生力量。

《傅雷家書》無疑是最不尋常、最感人肺腑的。它記錄了生活點滴,記載着家庭情思,有日常得失,有人生感悟,訴諸於筆端,發之於內心,惟其真實,所以動人,直抵人心。記得兒子快6週歲的時候,我曾經給他寫了一封信。信雖然不是手寫的,但也是在手提上花了一夜的功夫才完成的,傾注了很多心血。這封信回顧了他自出生以來的一些家庭生活過往,念給他聽的時候,聽着聽着,他突然跑回自己的房間,哭了,因為受到觸動,因為有所感動。當時,我還暗下決心,能不能每年給他寫一封信,用這種方式和他好好交流一下。可惜的是,這樣的好習慣,我只保持了一年,在他入學國小一年級前夕,我又寫了一封信,後來就沒有堅持下來。僅就這一點,我真的算不上是個稱職的父親。入學中學的時候,我也想着給他寫封信,卻終究沒有付諸行動,想來是非常遺憾的。

《傅雷家書》最打動我的,是傅雷的反思和自省。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健康的體魄、開闊的思維、樂觀的態度、健全的人格,這些都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在子女的孩提時代就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傳給孩子的。但實際上,由於自己的不成熟、太自我,打了很多的折扣。所幸的是,有賢惠的妻子的補位,有乖巧的孩子自己的努力,我才不至於陷入更深的自責和羞愧。

《傅雷家書》架起了父子間溝通的橋樑,激起了思想碰撞的火花,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典範。“家書往來兩代人,父子成友一世情。”作為父親,應該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溝通交流,為孩子創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快樂温暖的少年時代!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1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2

傅雷與長子傅聰的家書成就了這本聞名世界的不朽之作——《傅雷家書》。

看完這本書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十分嚴格,這與他兒時的經歷有關。在他小時候,父親、兒女們的去世給他母親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傅雷身上。傅雷從小在不識字母親的.輔導下學習,過着修道院般的生活。在外人眼裏他天才、勤奮、孤僻、為學嚴謹。正是這樣的童年經歷才使他對自己兒子們教育兒子格外嚴厲。以致於傅聰小時候偶然有一次在樓下練琴分心,樓上的傅雷聽出異常後,便下樓狠狠地打了傅聰一頓。

這是一本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育書。但在這嚴肅中卻流露着一絲温情。在送兒子出國後,傅雷竟有些傷心,悲傷之時感慨頗多,想到父子一別不知何時在相見,懊悔自己沒能與兒子好好相處,責備自己不應該與兒子傅聰爭辯音樂問題,在他的童年時期對他太過嚴格……但我相信傅聰通過家書的溝通一定理解了父親的所做作為。若不是父親的嚴厲、父親孜孜不倦的教誨,他的成就可能也不會這麼高了。

傅聰雖然擁有一位嚴父,但也擁有一位典雅、賢淑、愛他的媽媽,在離別的幾天裏,她每天都哭,哭得眼睛都腫得不像樣子了,後面時而給兒子寫信。無論傅雷脾氣有多暴躁,她都忍了。竟然還向兒子解釋,希望他理解父親對他的種種行為。這是怎樣一位寬宏大度、博愛的母親呀!

傅雷家書帶給我們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他們的家規明確,父親對兒子嚴厲。但在我們這個年代,父母對我們過於嚴厲,我們便會抱怨,有時甚至與父母吵架。讀完《傅雷家書》後,我們應該換位思考,透過嚴厲、説教看見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愛,要向傅聰學習,理解父母的所做所為。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3

《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這本書中。不是這本書的語言有多麼精彩,也不是這本書的情節有多麼動人,而是這本書的濃濃父愛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書信,最短的一兩百字,最長的七千多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期盼與熱愛。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感慨頗深,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其實我的父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我與父親近些年來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過矛盾,但也可談得來,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隔閡。作為“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父愛的真理。父愛在此書中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同學們,愛自己的父親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4

《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傅敏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説裏的,不是普通的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很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而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八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與傅聰的家書給我許多啟示:的很多家長忽視了與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都沒有真正享受過為人父母的`的快樂。他們的為迫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手段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們有沒有想過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這一點,於是與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本書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是由傅雷寫給他的兒子傅聰的家書組成的,閲讀完這本書,我有感而生。

一篇篇家書,都流露出傅雷對兒子的關愛和盼望他有所成就。傅雷對於傅聰,是關愛他的爸爸,也是一個互相幫助的'朋友。

在信中,傅雷與傅聰談人生,談藝術,談生活中的瑣事,談他的終身大事……他向傅聰毫無保留地講述他的經驗,他的建議,教導着兒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字裏行間淋漓盡致地表達着……

合上書本,傅雷的形象揮之不去,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在生活中,他對我嚴格,制定了一條條規矩,如:放假期間8:30起牀;每天運動;飯後洗碗,晾衣服等等。放假前幾天,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這些“任務”,但是過了幾天,我就“偷工減料”,爸爸開始察覺,把我拉去喝茶,苦口婆心地跟我講道理: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養成好習慣,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學做家務勞動......這些話在我耳邊環繞一遍又一遍,但我一句都沒聽進去……

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後,對父親的話,似乎有了新的理解。那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無盡的關愛,相比於温柔的母愛,父愛更深沉,更深遠。

每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與父母換位思考,理解和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