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15篇】

來源:文書谷 3.17K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優秀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字怒安,號怒庵,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着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看完了《傅雷家書》,我沉浸在這偉大而深沉的父愛中,它質樸的封面下包含着巨匠大師對長子的勉勵和無限的思念,裏面的每一句話,都彷彿代表着作者像天下父母一樣對孩子的牽掛,濃濃的思念背後又有着嚴父對孩子的引導。温暖人心的文字背後流淌着父愛的深沉。

在這本書中,我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瓊漿”,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的成功,花開背後總要經歷風雨。

在這其中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適度,正如其中的“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當長子對他人的關心不屑一顧時,“像你那樣,我還會有成績嗎?”身為父親的你,並沒有盲目地批評,責罵他,而是用平靜的語氣去告誡他,同時也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與子共勉之。

當自己的孩子外出留學時,總是放不下他,時時都想為他着想。然而面對着孩子很少回信,傅雷卻很有耐心地説:“我們知道你很忙,但爸爸媽媽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的'身體。”

當自己的手因負病而不方便寫字時,依舊堅持下來為自己的孩子指引方向;當孩子為愛情而煩惱時,他總是在一封封家書中,用一句句質樸的話傳遞着温暖,撫慰着孩子的心。

面對社會千變萬化,該如何應對?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告訴兒子少走彎路,不希望重蹈覆轍,對兒子千叮萬囑;離別之時,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太過嚴厲,“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傅雷的愛子心切躍然紙上;在研究學問上,母親希望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對兒子的錄音,傅雷作了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鼓勵兒子努力拼搏的決心,激發兒子成功的信心。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和傅敏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看到這裏,看着這墨色的字跡,心中不由湧起一股暖流,相信這文字背後的温度,不僅會給他孩子帶來温暖,也會給那些身處迷惘中的人帶來光明!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本好的書講究一個“真”字,家書則更是如此。傅雷兩個孩子的成就,便是讓這本家書擔起了這個“真”字。

《傅雷家書》在國際間的聲譽很高,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傅雷在磨難中歷練出的深厚筆法,更打動人心的是家書中每一個字都凝結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苦心孤詣。家書中的父親形象不是一個板着臉的霸道形象,他的話語更 像是一個兄弟一個朋友平等的問候叮嚀。只有在表現出對孩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才使人記起,這已經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父親。

《傅雷家書》被譽為“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更像是一本成年人,尤其是父親所不得不研讀的名著。傅雷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式,他那感人的平等對話。成為幾代父親的楷模。他不是憑着父親 的權威讓孩子明白他的苦心,更不是試圖讓孩子成為一個百毒不侵的鋼鐵。傅雷教導出的孩子是真正“人”。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這是傅雷在家書中對傅聰説 的話。我的天啊,他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無法想象一個身在異國的孩子看到這樣一句話,會感動到何種地步。或許還要有幾滴眼淚來表現自己的心情吧。

被生活磨礪出的滄桑和行萬里路表現出的滄桑。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建立在生活方面的成熟,多為瑣事煩惱,一點小事就會心煩意亂。而路走得多了,人也會見得多,性格也會變得從 容淡定,做到“泰山崩於前而心不跳”。這就是二者的差距。

其實與其説傅雷成就了傅聰,倒不如説父愛,創造了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之父。有人説父愛像一座大山,雄偉有力。可傅雷的愛,卻如潺潺清泉,緩緩流入人心,滋潤那片心靈的土地,這正如魯迅先生 所言“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那飽含着殷殷父愛的諄諄教導,那穿透靈魂的人生和藝術體驗,如源頭活水注入兒子的內心,拓寬了傅聰有限的人生閲歷,加深了對藝術的體味和把握。沒有愛,就沒有堅強的男 人傅聰;沒有愛,就沒有藝術家傅聰。

中學課本,節選了傅雷與傅聰的藝術對話,傅雷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的脈搏與莫扎特一樣,你真正理解了莫扎特”。“脈搏一樣”。多麼恰當形象的比喻。脈搏一樣,這是對音樂何等的理解。沒有幾十年的文學經 歷,是無論如何説不出這種話的。這是對孩子最高的讚譽。按照常理父親的角色應該是“糟糕透了”。可傅雷另闢捷徑一人分飾兩角。在角色轉換方面如魚得水。孩子也爭氣,這父子兩可真是羨煞旁人。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們這一代人也會為人父為人母。我們之中有幾人能打到傅雷的境界,我們無從知曉,但能夠與子與女產生共鳴,脈搏一致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快樂,這也就足夠了。這也就是我從《傅雷家書》中學到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説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説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説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閲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國小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閲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閲讀父愛的偉大。

閲讀着《傅雷家書》,閲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説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和彌拉的書信,十幾年前就曾粗略的讀過本書,如今身為人母再次讀來又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從最初幾封家書裏,我看到了一位對以往家庭教育中過於嚴格,過於苛刻,過於殘酷而追悔莫及的父親形象,他曾一度回憶説:“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嚴厲苛刻到不近人情,過後卻又不停後悔。

慢慢的讀下去,我又看到一位小心翼翼的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心,以及藝術造詣上的引領,處處彰顯着偉大父愛。父親可以充當很多角色,比起來我的父親好像粗獷的多,他可能不會和風細雨的與我們侃侃而談,始終是一副嚴肅的生人勿近的樣子,但他對我們的愛,卻一點也不少。依然記得母親説過,2002年初去德州求學的我,第一次中秋節不能在家和父母團圓,父親吃着水餃,眼淚悄悄的流下來,他對母親説:“閨女,這個中秋節吃不到你包的水餃了。”聽到母親這麼説,我也忍不住哭了,我從來都不知道那個粗獷嚴肅的父親也有這麼感性的一面。

2003年非典疫情大半年沒有回家,父親專程開車來德州看我,看到父親頭上有了許多白髮,第一次感覺父親老了,在我心裏他一直是大樹一樣的形象,大山一樣的存在,我一直以為他不會變老,他會一直強大,看到這樣的父親,我的心中也有莫名的`心疼,心疼他靠自己的努力撐起的這個家,心疼他把最好的都給我們,連一個蘋果都捨不得買給自己吃。臨走時看着父親的背影真的是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那種感情,是的,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嚴厲的,是無私的,更是不計回報的,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從一封封家書中看出他對兒子從樂理知識的學習到彈琴技巧的引導,從詩詞文學到生活起居,從戀愛婚姻到理財娛樂,人生中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指點、引導,以及像朋友似的的傾聽,出謀劃策。他説:“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人生沒有一樁幸福是不要付代價的。”讀了這本書,確實能夠教我們學習做一個好父母,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相處。

傅雷先生在家書中對兒子的關心是點滴、細微的,像兩人面對面閒聊一樣。雖是閒聊。卻也涉及極廣,愛情、樂理、練琴、生活等等,這完全和一開始所説的嚴厲到苛刻的父親形象截然不同,這分明就是一位心繫兒子,關心入微,身體、心理都能給予指導的導師形象,又是一位充滿偉大父愛的老父親形象。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數書籍一樣,《傅雷家書》收錄的是一位父親對於教育子女的語言,總的來説,就是一封封的信構建自己對於子女的諄諄教誨,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中傅雷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總告。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每一位父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對於兒子在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看出了傅雷與兒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傅雷家書》縱使寫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話,卻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僅在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方面幫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可謂良心用苦。世上有千千萬萬的處於困惑迷茫的孩子,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開明豁朗的父親,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滾打中自己領悟。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選擇閲讀的`權利,也給一些比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急切深刻,愛之極深,卻又能放之飛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每個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熱情,一百的探索,卻經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對中國父母堅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況,傅雷先生沒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

現今社會,網絡時代,比起以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遙遠。一個屋檐的家人見面也不交談,人們之間多了許多的冷漠與陌生,而家書已經成為了一個遙遠的過去。在這個暑假裏,漫漫時間,我閲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當初選這本書是因為偶爾看到它的內容簡介,書信來往間的問與答,父親對孩子滿滿的關愛,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孩子與父母之間濃濃的親情充滿在這一封封家書裏。這些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需要的。

孩子處於叛逆的時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溝通,那麼孩子可能會誤入歧途,成為社會的對抗者。傅雷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而最重要的是告訴我交流溝通的重要性!

《傅雷家書》讀後感6

長期同父母住在一起的我們,註定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翻開這本書,本以為只是乏味的叮囑,沒想到卻在字裏行間中流露出真情。是的,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書中曾有一段話讓我刻骨銘心,他説“你提到的完美,其實它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用一生去追求,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幻想永無止境,……。”初讀這本書時,我認為父子的關係肯定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傅雷為人父,如此細膩,如此用心,他不僅談論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連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的態度和作風。

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着我們的天真。漸漸長大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傷。曾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黑暗存在,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遠和近中,取捨着,徘徊着,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做到了完美。

在這本書中,我們甚至是忘記了傅雷,他評論家,翻譯家的身份。而是帶着心去學習他為人父的優點。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部最好的藝術修養讀物,同樣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育書籍,傅雷夫婦是父母中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並不是一開始就強調成績,工作,而是先教他們的孩子們學會做人。從傅雷和傅聰的家書中,我們

收穫了許多,傅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變了了,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了。

這本是教子的為人,教子的藝術的作品説,泛黃的紙頁中夾雜這清新素雅的氣息,透露出弄弄的嚴父之愛,卻被這個時代染上了色彩。一字一句是父親對兒子的聲聲叮囑,是父親的`兒子的聲聲期盼,文字中透露出父親的內心。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就這樣在兩個遙遠的國度中,愛依舊,情依舊……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聰從小離家在外漂泊,在那個通訊技術不甚發達的年代,書信是傳遞信息,傳達感情的有效手段。我們來看看傅雷先生給兒子寫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它各方面。”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父親的這些書信無疑給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支撐自己不斷前進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雷家書》可以説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説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在傅雷先生寫信時,應當是無拘無束的,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先生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愛國思想。從傅聰孩提時受到父親的嚴厲家教,到在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到赴波蘭留學等,其中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即使自己的國家對自己做再過分的事,他依然信賴並且深愛着自己的祖國。傅雷先生雖然已經辭世了,但他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後感8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感覺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信,可謂篇篇精美,字字珠璣,做條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或者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緊張印象,以及我所懂得的作者所表達的緊張思惟。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信》讓我理解了什麼是詳細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信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感覺,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水平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互換或寫作方式。

僅有顛末這樣的方式,才氣有如此涉及普及、天然舒暢的作品降生。他不但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愛情,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隆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闡發、改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教員做人、做學問的仔細、嚴謹、認真的立場和作風。

如果説《傅雷家信》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許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立場和作風。但毫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老師由於自我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許“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信仍不失其巨大。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啟發。此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緊張的一點,便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惟。在我看來,這便是重視和誇大“一般修養”的嚴重。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惟都有呈現,好比關於去博物館、去叢林等提議,就是期望經由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開導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其餘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該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創建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汗青諸領域都需閲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毫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同等。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天下的一個側面,要懂得我們生活的天下以及我們自我,普及閲讀是有好處的。的確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好比,關於感情(活力)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節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對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以上就是一讀《傅雷家信》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門勞績,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材。正本讀後感、讀後感之類便是技能罷了,懂得並踐行此中的事理才是最終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這怕是對現在的我最為受益的一本書了,一封封家書事無鉅細,從彈琴到藝術,從從柴米油鹽到做人,父親傅雷説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的經驗之談,這無疑是給兒子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給我們讀者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下面我想分享幾句自己特別特別贊同也也特別特別喜歡的幾句話:"日常生活一亂,精神絕不可能平靜"這對於八年級的我來説是深有同感,卻表達不出,現在看到,才猛然間被點醒。因為每次計劃的不妥當,考試前為複習沒充分擔憂,開學前為作業擔憂,使自己的內心常處於焦慮和不安之中,心裏充斥的也都是負面的情緒,亦是恐慌亦是暴戾,從而影響到了我對父母、朋友的態度,同時手上又戴滿了許許多多的"戒指",這樣一來,如何能解決問題?又像傅雷先生對兒子説的那樣"唯有冷靜與客觀,終能想出最好的辦法。"所以啊,又聯想起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遇到困難時常對自己説的"All is well"不正是這個道理嘛,只有一個人的內心平靜了下來,才能夠理性、客觀地去看待一個問題,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感受所左右,這樣才能找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或是一個成熟的抉擇。書中還有一句話,讓我滿面羞愧,即是"責人太嚴,責己太寬"。這句話彷彿是在我耳邊對我大聲説出的。能夠意識到這點的並改掉這點的人,實在是讓我太為讚佩,因為我平時在生活中與人探討一個問題,也是近日由老師家長提醒,才意識到,我從來都是站在所謂的"上帝視角"來看問題的,把問題想得簡單、片面,又總以絕對的好和壞、對和錯去論述。再來説與人相處方面,我總是將他人的一些細小失誤,冒犯地毫無禮貌地拿來侃侃而談,無限放大他人的缺點,對生活習慣邋遢,有驕傲自大的自己則是無限寬恕。現今總算是認識到這點了,也算是對我現在以後做人的一個進步吧。好多句子都太太喜歡,因為手速不夠哈,再拿最後一句來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這句是傅聰的話,也是很有共鳴,"經過我的觀察,什託姆卡先生的方法也有缺點,而且所有的先生都不夠客觀,不夠"對症下藥"。因此我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儘量觀察,吸收對我有益的方法及意見。"這不正合學習是一個道理嘛,我聽過無數的老師的物理課,但從未找到真正一個完全滿意的,都有不足和缺點,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老師和家長都在主張的要自主學習,自己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方法,自己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父愛如山,這個比喻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愛厚重而強硬。而在許多人的際遇中,也確乎輝映了這種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從不被這類印象束縛。剛柔並濟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愛。母愛如此,父愛依然。我想《傅雷家書》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為當代許多教育者意識到了這點吧。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確乎出眾,值得讓每一個人都去細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動筆寫下一封封家書時,大約並不會認為日後他們會彙集成冊,對外發售。自然,許多温情而懇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細看。

《傅雷家書》中有三條貫穿全書的線:藝術、道德、情感。傅雷與許多知識分子不同之處,便是將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認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後才能有才藝。這當然是對的,但這裏講的只是親情中最淺而摯的部分,因而這反駁不成立。或説,藝術與道德的輸入,其根基均為情感,那兩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愛,須凝聚教導、嚴正、體諒、温柔這類情感,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強悍而淡薄。真正厲害的人是剛柔並濟深摯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討的語氣同傅聰講話,而幾乎沒以父親的身份來壓人一頭。這至少可明確得知,這對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兒子對父親單方面懷有敬畏。

傅聰學琴的路途波瀾跌宕,而其父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支持、參謀、安撫、糾正。他相信兒子,是因敬重兒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見的道德與才華。想必在其心中,這德與才並不全是其成為教育的功勞吧。

當然,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導與糾正。每當傅聰氣餒或抑鬱時,父親都會以自己的智慧來聯絡兒子的智慧,從而解決問題;每當兒子獲得些成就、自詡快樂時,他也總是能及時予以肯定,對自滿予以警戒。

許多人認為,傅家這對父子的情誼,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實也確乎如此,我們確乎無那樣的智慧,也無那樣的文藝。

傅雷多次在信中與傅聰探討生的意義、個人的偉大與渺小。因這是家信,不必嚴正過頭,因而其思想得以明淨地表露,而引起許多讀者極大的共鳴不知還有幾人同我一般想?,我們可明確,思想同我們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這同者與甚者,相對過者還是很少。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樣令人產生共鳴的還有傅雷關於物質上對傅聰的教導。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裏,出生讀書人家、志存高遠、想幹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們,總是不屑於物質,一心認為其太過俗氣、太過表面。但他們明知精神也是寄託在物質上的啊!戰勝它,控制它,這是真實而懇切之極了的,精神並不高貴,物質也並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確乎成功了,卻難以模仿。

傅愛如山,是一座由藝術、道德、情感壘成的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由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長子傅聰的書信集,一氣兒讀完,我不禁為傅聰“我越彈越好”裏的傲嬌失笑,為傅雷“我們心神不安半個多月,都是郵局害的。”中的孩子氣莞爾。這本書信集從文學藝術到家長裏短,從為人處世到訂正錯字,無一不足,堪稱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人間煙火,字裏行間都凝聚着父母對子女深沉、質樸的愛。縱使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

書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樂文學等藝術方面的討論。讓我大為吃驚的是傅雷雖是嚴父,卻不擺父親的款兒,常常在信中談到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觀點,虛心聽取傅聰的.意見。一次他在信中寫道:“我很高興,我從一般藝術上了解的音樂問題,居然與專門的藝術家毫無分別。”言語間的自得好像一個答對問題向大人討糖吃的孩童,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口氣真和母親有幾分相似。母親在我學畫四年後成為了我的“師妹”,我們常常一起去看展覽,交流意見。記得一次我們去看現代藝術,剛進展廳,便見一件巨大的藝術品猶如四道連綿起伏的冷白“山脈”豎立在展台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鐘,不得其解。突然,母親一拍腦瓜,興奮得兩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説得是濫捕濫殺後只剩下一座空山!”這時我發現角落裏有個銘牌,上書“四把刀組合”。母親心有不甘地嘟囔着,“不如‘鹿失空山’來的好。”我立刻附議,“你的解讀更有温度!”母親展顏一笑,拉着我繼續觀展。母愛似水,輕靈婉轉常伴左右。她是母親,更是知己。

“孩子,你為什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們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兩句話立時映照出一顆拳拳愛子之心。這樣的語句整本書裏隨處可見,甚至會連用六個問句,三個感歎句。不光文字,連標點都承載了傅雷對愛子的患得患失。父親工作很忙,無法經常陪伴我,難得有天下班早,進門見了我便會劈頭就問:“今天過得咋樣?午飯吃得好嗎?上課舉手了沒?作業都會做嗎?晚飯想吃點啥?單詞背了沒有?……”問得我張口結舌,卻不知從何答起。父親是個多面手,洗衣做飯修馬桶樣樣頂呱呱,我和母親碰到任何難題第一個想到就是他。每當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親寬厚的肩膀。父親也曾給我寫過信,指出我的問題,點明我的缺點,為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針見血卻不失鼓勵。父愛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賴的依靠。他是父親,更是榜樣。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山水間有個小小的我。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在暑假,讀了一下《傅雷家書》,字裏行間都充滿着濃厚的愛,一點一滴的灌入孩子的做人、成家之路上。

現今的很多家庭當中,可以達到傅雷家的教育質量的應該少之有少。從書信當中,可以體會到父母與孩子猶如朋友間一般,不是父母擺着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更不是孩子拿出天之驕子的傲氣去敷衍父母。他們是在交流,是在討論與探討,將彼此的心靈互相交換,這就是他們家的成功所在。

在此,我想起的便是家庭教育問題。相信家庭問題是現在社會上一大受人關注的問題,如何教育好孩子令許多父母增憂不少。現在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在社會上很火很熱,這些問題經常能在電視、報紙上出現,富二代怎樣怎樣的,少年為買衣服與父爭執以至殺父、少年殺人……這些的出現難道不屬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嗎?

話雖如此,實辦卻難。父母與孩子的責任都是家庭教育的主導因素。首先,家中的父母與長輩要帶好頭,才能好好去引導孩子。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適度,不能説太重視事業而忽視孩子,就像一些留守兒童一樣,一直與祖父母一起,缺少父母的愛,他們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嗎?另一方面,不要太放縱孩子,該嚴厲時須嚴厲。在物質生活優越的今天,或許父母給孩子的太多,孩子沒見多少風雨,在温室裏成長,能在外承受風雨嗎?正因如此,一青少年想買衣服而遭父親拒絕,一怒之下殺父;還有富家子弟綁架父親,過程中父親死了。試問這一個個悲劇,父母不需負責嗎?所以,適度去教育孩子是很合理的,把握好了“度”,才是真的好。

孩子也應成熟自己的思想與心理,不能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不能當父母如傭工一般看待,更不能傷害父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由父母所養所育才長大成人,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體諒父母,這樣才能為一個和諧家庭出一分力,在家裏的生活才會快樂。

而我認為彼此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像傅雷的家庭一樣。溝通的重要在與聯繫心靈。我認為代溝是現在無法避免的,一代一代在社會的社會背景不同,自然造就不同的一代。像我的父母那樣,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年少便到外打工而不是去上學讀書。而有優越物質生活我們,90後文化與數十年前的文化能不有代溝嗎?正因如此,多數的我們才會去找同齡傾訴而不是找父母。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打破這代溝,多與父母聊聊天,談天説地,總有一座橋樑能讓我們好好去交流的。

要做到像傅雷一樣去培育孩子,引導他們去走藝術的道路可能是很困難的。但教育一好孩子、乖孩子,少不了父母的點滴心機,將家庭構建好,好好地構建生活,雙方都有責任。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兒女的重中之重,他將為人視為從藝的基礎。家書的字裏行間透露出傅雷的諄諄教導:“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樣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n(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____家____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____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厭惡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我去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理解自我。”傅雷反對不懂裝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求學態度。有一次談及傅聰與傑教師時,他給兒子寫道,“你能繼續跟傑教師上課,我很贊成,千萬不要駝子摔交,兩頭不着。有個博學的教師指點,總比自我摸索好,儘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一樣。但你還年輕,musicalliterature的接觸真是太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見。”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86演奏之後讚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他期望兒子謙虛謹慎,進取奮進,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不怕打擊,他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還是學習上的

——打擊;從此以後你能夠孤軍奮鬥了。”在談及失敗與錯誤時,他説:“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之間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可是分使你緊張,低潮可是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反窺現實,我們不禁感歎,傅雷精神影響深遠,倘若現今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一代能真真領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層樓的和諧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假如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閲讀,收穫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你便會認為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認為收穫許多。我總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夠為自身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另外也會讓自身的人生獲得更為豐富和更為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能夠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實際上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比較關鍵的是不要讓自身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認真便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説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可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認真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認真是否能夠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它起碼能夠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身覺得有幫助的地區上去,一定會獲得進步和滿足。

傅雷説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比較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説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比較豐富比較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比較讓人羨慕的。我認為讀書真的能夠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實際上我一直認為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為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能夠根據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體會。假如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覺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認為人生在世可以獲得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實際上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許多的折磨卻能夠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瞭解“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這個網絡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書信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現在是視頻聊天的時代,可是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見得比舊時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雷先生這段文字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如此父愛,但是我想他説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説卻又埋藏在心裏的那份真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