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1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後感15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在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裏,有一人居住在那裏,以孤獨為伴,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

他隱居在那裏,自力更生,不必為事業奔波勞碌,過着簡單而又閒適,自由而又寧靜的生活。

在那裏,他用自己的心靈去探索自然與人的心靈,去品味人生,去感悟人生。

他就如同秋日天宇間的那一抹閒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世,對俗世的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但僅憑《瓦爾登湖》這本書,他就超越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他的一生簡單而又精彩。他在瓦爾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了兩年零兩月的簡單生活,他的精彩思考打動了眾多讀者。

他嚮往着簡單美好的生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生活就要簡單,簡單,再簡單。

喬治·艾略特説:“《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入聖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閲讀和懷念了。”人們懷念的僅僅是梭羅的著作嗎?不,也許,他們懷念的是簡單寧靜的生活,新鮮的空氣和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吧。

生活的美好不在於富貴與貧窮,而在於一顆會感悟的心。多一份開心,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快樂,少一份愁苦;多一份安心,少一份恐懼;多一份踏實,少一份浮躁。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人生苦短,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必在乎太多,倒不如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地活着。簡單是一種生活方式,簡單的美,有着快樂與幸福。

生活也可以簡單,只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

《瓦爾登湖》讀後感2

在某種程度上説,《瓦爾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誌中的動植物篇。誠然,梭羅大半輩子在康科德與瓦爾登湖邊度過,始終致力於觀察與研究飛禽走獸和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變化進程。

梭羅不論對紅黑螞蟻大戰,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以及獵狐犬等的描述,總是如此繪聲繪色,如此引人入勝,真能夠説是曠世罕見的華章。

梭羅在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談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草木鳥獸的和諧相處有許多精彩片段。

不但如此,他還主張社會內部各族羣之間和諧相處。自古以來,北美大陸的主人、原住民是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到達新大陸後不僅僅肆意殘殺無辜的印第安人,使其瀕臨種族滅絕的境況,而且徹底毀掉了悠久的印第安與生活方式,還對印第安人持極端歧視的態度。殊不知,梭羅乃是狷介之士,卻反其道而行之。

梭羅在書中談天説地和縱古覽今時,一邊立論公允,痛斥時弊。一邊又提出不少用心性的批評與推薦,其資料十分廣泛,涉及飲食文化、住房建築、生態環境、學校、農貿漁獵等。梭羅諸些舉動和言論,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當今中國,到處能夠見到人們侵犯生態環境,環境治理成了社會和諧的一大問題,且不論生態物種,就説樹吧!

樹,是我們人類最先的寄託,在樹上吃住行,樹為我們人類帶給了最根本的家園;樹能如此,那些其它動植物呢?我想它們生態作用必須也很巨大。那人類還要肆無忌憚的去破壞、殺害們呢?

自然給予人類那麼多,人類當予,來感恩這地球上最偉大的母親!

《瓦爾登湖》讀後感3

《瓦爾登湖》中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他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最終的歸宿” 。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在於他擁有多少優越的條件,而在於他如何看待自己。一個人只有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最終走向成功。

正確認識自己,看似簡單,但若是細細一想,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又有多少人呢?有的人總是一味否定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但卻從未想過去尋找自己有什麼優點,去發現自己的過人之處。試問,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成功呢?如果一個人總是對自己不自信,總是不相信自己,總是在一味貶低自己。這樣的人,你自己都不願意給你自己一個機會,那麼別人又憑什麼給你機會?你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麼你憑什麼讓別人相信你,憑什麼讓成功眷顧你?

總是對自己不自信的人是無法獲得成功的`,而除了這些沒有自信的人,還有一些人也得不到成功的眷顧。那便是那些對自己盲目自信,總認為自己就是最棒的,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很重要,覺得地球離開了自己就不能轉了。這樣的人總是盲目自信,當別人都在努力的時候,他們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們總認為別人無法超越自己,殊不知,別人已經到達了終點,而他們卻始終在原地踏步。

認識自我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是把握自己、發展自己和超越自我的前提。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在人生路上,你的敵人永遠只有你自己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只會阻擋你的成功之路,然後將你引向失敗,若是想要獲得成功,那就要正確認識自己,找好自己的定位,要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認識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發展潛力,不要一味不自信。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長遠。

能正確認識自己,讓自己在失敗時不氣餒正確認識自己,散發自身的照亮前行的路;正確認識自己,讓自己去選擇命運,而不是讓命運選擇你。

《瓦爾登湖》讀後感4

我的一位書友讀《瓦爾登湖》已經20年有餘。或許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在瓦爾登湖的故事裏,讀出不同的味道吧。

算上最近這次,我是第四次閲讀它。前兩次讀來“艱難”,一知半解遂而放下它。雖然其自然之理,哲學之思,有獨到之處,但頗有難懂晦澀的地方,一如那失去了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

後來在我深愛的島城,在靜謐的鄉間,我倒是真正意義上讀完了它。那是黃昏之時,鄉村被黑夜籠罩,周遭悄無聲息,心也漸漸安靜,覽讀此書,頓覺有滋有味,在那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竟也生出清澄見底,為之神往之感。有時想,是否白天的繁忙浮躁讓我沉不下心投入這本寂寞卻也讓人平靜的書。凡用心者,皆能動心,梭羅用他的沉靜,在文字裏盡現清新與愜意。他的《瓦爾登湖》物我相觀,到達了述景文字的至高境界。

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畔的森林裏,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與湖為伴的日子裏,清晨與朝露為伴,白天與勞動相融,晚上與清澈的湖水交流。湖給了他水源,樹木給了他冬日生火的材料,土地給了他勞作的田園,魚蟲鳥獸賜予了他天下最原始的視聽體驗,他早已與這片湖泊這片天地融為一體,自然給了他最美的饋贈。“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裏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在我的手心裏,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他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近身傾聽,安靜思考。透過瓦爾登澄澈的湖面,如鏡子般照見到內心深處的情愫,那片滋潤了他的湖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高處。

《瓦爾登湖》讀後感5

在某種程度上説,《瓦爾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誌中的動植物篇。誠然,梭羅大半輩子在康科德與瓦爾登湖邊度過,始終致力於觀察與研究飛禽走獸和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變化進程。

梭羅不論對紅黑螞蟻大戰,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以及獵狐犬等的描寫,總是如此繪聲繪色,如此引人入勝,真可以説是曠世罕見的華章。

梭羅在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談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草木鳥獸的和諧相處有許多精彩片段。

不但如此,他還主張社會內部各族羣之間和諧相處。自古以來,北美大陸的主人、原住民是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到達新大陸後不僅肆意殘殺無辜的印第安人,使其瀕臨種族滅絕的境況,而且徹底毀掉了悠久的印第安文化與生活方式,還對印第安人持極端歧視的態度。殊不知,梭羅乃是狷介之士,卻反其道而行之。

梭羅在書中談天説地和縱古覽今時,一邊立論公允,痛斥時弊。一邊又提出不少積極性的批評與建議,其內容十分廣泛,涉及飲食文化、住房建築、生態環境、學校教育、農貿漁獵等。梭羅諸些舉動和言論,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當今中國,到處可以見到人們侵犯生態環境,環境治理成了社會和諧的一大問題,且不論其它生態物種,就説樹吧!

樹,是我們人類最先的寄託,在樹上吃住行,樹為我們人類提供了最根本的家園;樹能如此,那些其它動植物呢?我想它們生態作用一定也很巨大。那人類還要肆無忌憚的去破壞、殺害們呢?

自然給予人類那麼多,人類當予反思,來感恩這地球上最偉大的母親!

《瓦爾登湖》讀後感6

“我步入森林,是因為我想過真正的生活。”

第一次接觸到梭羅的《瓦爾登湖》是在我們自編自導自演話劇“死亡詩社”中。當時就被這句從容而堅定不移的話語觸動了。到家便買了本《瓦爾登湖》。

説實話,這並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第一遍讀的時候,並未讀進多少。這本書的語言實在晦澀且篇幅很長。但開始讀第二遍時,已經發現了不同。梭羅一個人獨居時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查閲了網絡資料,這本書寫於十九世紀中葉,資本主義世界正在喧囂發展的時期。在這樣一個喧囂的環境中,他毅然步入沉寂的森林,用心描寫出孤獨。他澄澈的內心讓人心生尊敬,甚至讓人嚮往。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能做些什麼?這本書實際上就解決了這麼一個問題。作者獨居在瓦爾登湖畔的木屋中,思考真理。他試圖鼓勵他人,簡化生活,將不多的時間投入到對更高層次的價值觀的思考中去。他提倡簡樸生活,但並不是當我們粗茶淡飯,而是想讓我們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正確的事上。這也許就是為人的正確方式:清澈、恬靜,沒有虛榮造作。

這本書在一八五四年時第一次出版。何懷宏先生説過這麼一段話:“這本書在一八五四年出版時是寂寞的,它不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應該親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對之冷落甚或譏評。它永遠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讀者雖然比較固定,但始終不會很多,而這些讀者大概也是心底深處寂寞的人。而就連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時候讀它才能悟出深味,就像徐遲先生所説,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

《瓦爾登湖》讀後感7

在寂靜無聲的夜晚,翻開這本富含哲理的書,就像遊覽一個人的人生歷程。

梭羅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他,決心獨自隱居在瓦爾登湖畔。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建立起一座小木屋,過起自給自足的.生活。閒適而又恬淡地過着隱居生活。你可能會想這不就像美國式陶淵明嗎?但梭羅在隱居期間仍苦讀不輟,涉獵廣泛。熟讀哲學書籍,對中國哲學也十分熟悉,對世界有深刻的洞察力。

在瓦爾登湖人煙稀少,孤獨是家常便飯。但他以此為樂,靜下心留心生活,鑽研學術。他説:“我的寧靜只有微瀾盪漾,而無巨浪翻騰。”他適應孤獨,愛上獨處。沉醉於學術與自然,在獨處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看清事物的本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以給自己一個類似梭羅般的環境。但在艱難困苦之中,往往是最孤獨無助之時,猶如獨自駕駛一葉小扁舟在海上飄蕩。適於孤獨,學會獨處十分必要。它能使一個人在困難之中看到未來的希望與方向,不被事物所披的外衣所迷惑,堅定自己的信念,無畏面對。

梭羅認為“社交往往太廉價。”在獨處中找到那個本真的自己。在期會考後,我的成績可謂不堪入目。我的大腦似乎陷入漩渦之中,天旋地轉,我彷彿迷失了自己。漸漸地,我終於發現自己過多的壓力反倒使我的精神在崩潰的邊緣。整日患得患失,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孤獨讓我清醒下來,我終於緩緩走出陰影。我彷彿站在瓦爾登湖畔,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機,認清頭上的北極星,心已平靜如瓦爾登湖。

從孤獨中走出,願少年初心不改,一往無前……

《瓦爾登湖》讀後感8

其實讀這本書,是被其封面上的宣傳文字所吸引,“一本清新的純美文字書,一本優秀的人生哲理書,一本豐富的人文知識書”這是因為這句話,也正是因為想從此書中獲得這些清新的文字,優秀的人生哲理以及人文知識,才選擇讀這本書。在讀此書之前,我先大概瞭解了一下該書作者梭羅的人生歷程及寫作背景。對這本書有了更多的瞭解。

該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作者自己獨自一人,幽居於瓦爾登湖畔的人生感悟,也許正是由於四周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乾淨純潔,原生態的情景給作者帶來的是人性聖潔的體悟。在經濟社會,紛擾複雜且污濁的社會中,尋找內心靈魂的一片淨土,使靈魂得到寄託找到歸宿。

該書中,作者通過對現實環境和生活的感悟講出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優美語句,這都讓人銘記在心無法忘懷。文中有一段是這樣説的“我們天性中最優秀的品質,好似水果外皮的粉霜,只有精心加以呵護才能保得住。可是,我們不管是對待自己也好,還是對待別人也好,都缺失如此温情柔意。”“公眾輿論只是一個軟弱無力的'暴君”某些句子看起來,也許對於讀者來説只是一閃而過,或許稍加流行一點你胡發現她是被人們忽視的美麗風景。而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寶藏,去體味書中的真諦,吸取營養。從而提升自己。

從該書中,我瞭解到的,不敢説自己體悟到,因為這本身不是知道了就能夠做到的,還需要很多的生活積澱來承載。讀此書,跟隨作者的筆墨,可以尋到作者那篇寧靜的心,就像身臨其境的感受瓦爾登湖帶來的超脱塵世的解脱,和心靈的釋放。無所謂有多少優美的語句在其中,透過書所獲得的完美潔淨的體驗這本身才是最珍貴的。當然通過本書學到本多細緻入微的描繪手法,對於學習新聞專業的我們來説,自然是錦上添花的事。

《瓦爾登湖》讀後感9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一個哈佛大學的28歲的畢業生亨利?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搭一間小木屋,自食其力,開始了他隱居山林的簡樸生活。他自己勞作耕種,不於外界發生任何關係,除了必須的勞動,他的剩餘時間就用來觀察自然,思考問題,分析生活,評斷價值,批判習俗,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歷有意義的生活。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後,他回到文明世界,為我們留下了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瓦爾登湖》。

選擇在一個寂寞的黃昏,獨自一人,翻開《瓦爾登湖》。時光如一江春水,在窗下翻書的沙沙聲裏流過,流入瓦爾登湖。讀《瓦爾登湖》,我們可以聽得見蛙聲和鳥啼,看得見湖水的波紋和林中的霧靄,處處藴含着返璞歸真的美麗。他記錄了觀察與體驗大自然的詳細情況,為其賦予了通俗的哲學意義,這正是梭羅超越眾人所擁有的'一切所在。反觀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質要求的時代,恐怕難以找到如此沉澱,專心體味生活意義的仙露瓊漿了,讓人們的心靈從沉重的物質中解脱出來,迴歸瓦爾登湖畔那種恬淡、寧靜的狀態,呼吸自由的空氣,體味什麼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喚醒了我們沉睡的舊夢。

讀罷此書,我腦海中隱隱出現了一個頭戴草帽、短褐穿結、帶月荷鋤的人——陶潛

梭羅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兩人都因厭惡世俗的追名逐利,厭惡趨炎附勢的污濁世風而隱居,都好自然、樂山水、愛流年,梭羅也曾在瓦爾登湖畔“種豆南山下”,兩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隱居時間了,梭羅只隱了兩年多,而陶淵明卻是藏了半輩子。

其實不在於時間,時間只是人們想象與虛構的產物罷了。重要的是心,隱居只是一種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爾登”才是最具意義的。

《瓦爾登湖》讀後感10

《瓦爾登湖》曾被譽為“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那時,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最高的權力和更多的金錢。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一位智者,拿起了斧頭,路入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開荒種地,春種秋收。他遠離塵囂,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人,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

剛開始讀時,這一個個的故事情節讓我感到枯燥乏味,讀了幾頁我就萌發出放棄的念頭。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的:“《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但是我在媽媽的逼迫下,我還是堅持讀了下來,只覺得越來越深遠,越讀越絢爛多彩。

而梭羅的這種生活方式只不過是在瓦爾登湖,隻身幽居長達兩年的時間。他獨自一人伐木,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他在小木屋旁捕獵、耕耘、寫作,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田園。

他提倡簡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粗茶淡飯或節衣縮食,而是想要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有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與探索。孤獨創造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心中的'呼喊。我想,這真理應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吧。

而這也體現不了,現代生活給人了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是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而我們,卻是用冷酷的手段想要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卻又給自己埋下了一個生態陷阱,所以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節奏太快了,以至於我們在悠閒中停不住來欣賞美麗的自然,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皈依。

《瓦爾登湖》是一本寧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是寂寞、恬靜與智慧的結合。瓦爾登湖,梭羅的湖。

《瓦爾登湖》讀後感11

瓦爾登湖已經在枕頭邊過了快一年,卻只翻閲了小半本。它有時候會出現在浴缸邊的木頭架子裏,有時候是在挑窗冰冷的大理石上。無論是夾雜在各種浴液的清香中,還是攀援屋外晦澀的陽光時,都那麼默默,不引人注意。

這本書太寂寞,使我不敢沉入到那湖邊的風聲中,不敢張望那松樹小屋下的蔭涼。梭羅在那裏想要尋找到的生命思考,關於永恆,關於生之意義,關於經濟,科技發展,新聞內容之類攀附於物質的追求的鄙夷----於我是有水中月般迷幻的魔力,而現實卻赤裸裸得提醒自己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倚靠現代物質文明生存的女子。空有一腔自命不凡,實則一無是處。在精神的虛空和物質的虛空間無奈徘徊又徘徊。

是寂寞在蔓延。

從精神到物質的寂寞。從物質到精神的.寂寞。

窘於交流的人,大多喜歡獨自思量。梭羅的寂寞因為充滿了他的個人智慧顯得優遊。他獨自的倘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用腳度量大地的旅行更為節約,無論時間精力。在他的行走中,體會自然給予的神力。寂寞在他的觀察和思考裏充盈並變得很有質感,閃爍美的光輝。

我羨慕這樣的寂寞。獨自漫步在美麗的景色裏也曾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丟掉了呢?那些用眼睛,用鼻子,用皮膚感知的季節變換,那些突然湧入內心的對自然的膜拜,那些空無一物卻活潑潑思考的日子,那些從現實建樹上沒有任何意義的快樂,隨着什麼都不見了呢?

無法拒絕的物質,又無法融合到追求物質中,是很多人感受痛苦的本源吧。

比如穿過那片森林販賣各地物資的商人們,他們是有確定的商業目標,有追求的商業利潤值。在這些數字的指導下,生活也應該是充實忙碌的。無論在梭羅看來,那些人如何脱離了智慧追求無盡的愚蠢。人只有一生,把這一生充滿就是快樂的。也許用虛空的思慮,也許用有形的物質。

寂寞來源於無法沉默在虛空的思慮也無法追逐進稜角分明的名利場。

我終將一直寂寞。無論有沒有《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後感12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説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説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記得曾經有人對我説:當我身在顧慮和追逐過多的東西而感到不堪重負、不知所措的情境,去感受梭羅便是能讓我解脱並接受心靈洗禮的最佳方式。在讀完《瓦爾登湖》後,我的心彷彿也成為了一潭寧靜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爾在説“人,當詩意地棲居”。並純粹地因深陷梭羅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終聆聽着自然的聲音。始終穿梭於行行親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鬆土、施肥;始終光着腳投入地細數瓦爾登湖畔第一片落葉的脈絡;始終戴着草帽爬到樹上去找老鷹或松鼠的窩;時常夾着舊樂譜來採集植物標本而樂此不疲;時常頂着最燦爛的星空,靜靜觀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而他從來沒有受過職業培訓,從未婚配,孤獨一生,他不去教堂,不參加選舉,不吃肉,不喝酒,不知曉香煙的作用。他改良的鉛筆完全有希望申請專利,朋友們盛讚他已打開了財富之門,他卻説以後再也不做鉛筆了;作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和愛默生的得意弟子,他本可以成為美國工程師的領袖,而他卻更願意做一位不顧一切與天合一的草民,一位大自然的藝術家。這也正如愛默生所説:“他不肯為了任何狹窄的手藝或者職業放棄他在學問和行動上的抱負,他尋求的'是一種更廣闊的行業,一種生活的藝術。”

不去討論如果他是個積極的入世者是否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物質財富,因為他只是選擇了他喜歡的生活方式,選擇了成全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並在這過程中將永遠寧靜的瓦爾登湖化作了最純淨的眸子,帶領我們去探索和發現生命與生活全新的可能。

《瓦爾登湖》讀後感13

“無論你的生活多麼艱難

請正視它 好好的活下去

別逃避它 也別咒罵它。

它並沒有你那麼糟糕。

當你最富裕的時候

你的生活反倒最可悲。”

亨利.戴維.稜羅於1845年7月4日搬至瓦爾登湖獨自生活。

在閲讀本書導語時,看到這句話,我的腦海中很自然的聯想到了陶淵明的歸隱。當我慢慢的開始往後翻閲時漸漸的明白了其中的'不同。

在陶淵明的詩文中常常能夠看見許多對人性的批判與對官場的抨擊。而《瓦爾登湖》更類似與稜羅的生活雜記 ,它更多在於表現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世之間的思考。他的思考往往會給人一種戳中靶心的痛快,正因為他的特立獨行,連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孤獨的。對於稜羅的“孤獨”人們有了許多的理解,有人説,這讓她想起了黑麥筆下的樹“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由於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士,而像一些偉大而落落寡合的人物。”的確,這能夠很好的比喻稜羅。

比起中國古代多數因厭倦官場而隱逸的隱士們不同,他的歸隱更多的是享受於被自然沐浴的獨居生活, 一個人搭建木屋,耕地,製作生活用品,一個人目送着四季的變遷,一個人漫步在廣袤的森林裏,聽風呼嘯的聲音,安靜,美麗又平和。真正熱愛自然,就是用心來擁抱它,感受它,稜羅做到了這一點,也獲得了自然的饋贈——比大多數人觀察到更細微的事物。

當我一次次翻閲《瓦爾登湖》我心中隱隱燃起了對於這種生活的嚮往。這並不是説我厭倦了庸碌的生活 ,我愛它,而我卻不能夠在這兩者中做出選擇,只能沿着生活原本的軌跡繼續打轉。我想,這便是我無法達到這樣的人生高度的最大阻礙。

我想,當我們面臨許許多多零零碎碎的小挑戰時。我們才會明白稜羅的偉大,生活的偉大。

《瓦爾登湖》讀後感14

步入21世紀,隨着城市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環境日趨惡化。往日的新鮮空氣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車的尾氣、工廠的廢氣。有的時候,我真想獨自一人來到郊外,呼吸着我們本應該擁有的新鮮空氣,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寒假裏,美國著名作家羅常常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如樹的沙沙聲,鳥兒快樂的歌亨利。大衞。梭羅的《瓦爾登湖》滿足了我的想法,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書中梭羅用自己的雙手讓自己隱居森林的生活變得樸實而又充實。在瓦爾登湖畔,梭聲,風拂過的響聲,甚至那碧波盪漾的湖水也有聲音;一邊釣魚一邊思考……

這本書使我非常受益:一個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到底是什麼?有人抱怨買不起房子,梭羅用28美元蓋起了一座使用的小木屋。有人解決不了温飽,梭羅每週用少量時間種植農作物,既填飽肚子有補貼家用。其實,一個人真正的必需品少之又少,只要通過簡單的勞動就可以輕易獲得。人類雖然在不斷進步,但是一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沒有變化。食物只要填飽肚子,房子只要讓人棲息。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已經有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了,他為了更舒適地生活,換一棟別墅,拼命地工作,而忘卻了身邊美好的事物,這不是因小失大嗎?有些人是金錢的奴隸,天天守着它,為它工作,金錢不成了他的累贅了嗎?這些人在社會中佔了大多數,他們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有了還想要。他們一輩子都被慾望指使,生活在種種勞苦與不幸之中,他死後,這些又有什麼用呢?相反,拋開這些名利,脱去這些華麗的外衣,做一個最真實的自己,無憂無慮,盡情地生活,有什麼不好呢?

無知的人們,快點覺醒吧!你現在做的,就是自掘墳墓,拋開名利,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找到最真實自己,讓城市不在被繼續污染,使它變得乾淨而又美好。讓自己丟掉種種負擔,最自由的最自在地生活才是真!

《瓦爾登湖》讀後感15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合上《瓦爾登湖》藍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從這個書上來説,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捨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己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並給自己留下閒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己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使自己有意識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閒暇,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可以生活得簡單卻同樣快樂。

當梭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瓦爾登湖的愛,對於小屋的愛,對於山林的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愛,以及對於大自然萬物的愛,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羅心中孤寂,一種超越了浮躁,超越了個人榮辱,超越了一切物質的孤寂,其實與其説是孤寂,我到更傾向與説是安靜。在安靜中梭羅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後靜靜的寫下他的思想,靜靜的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時,我都能產生一種震撼,然後靜靜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來。然後一步一步的實現,在那時我才感覺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

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悦、開心、榮幸時光。《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屬於大自然那純淨的心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