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2.3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塔》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烏塔》讀後感5篇

《烏塔》讀後感1

《烏塔》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環遊歐洲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心很不平靜。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寶貝,爸爸媽媽總是寵着我們,真是捧在手裏怕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小時候走路時跌倒了,他們扶起我們;長大了,他們不讓我們做家務,甚至連桌子都不讓我們擦,更不用説讓我們獨自出遠門了。

可在國外,家長們可就不這麼教育孩子了,在以色列國土,有一所“鯨魚學校”,這所學校就是讓孩子們乘坐帆船在一年之內橫渡兩次大西洋,遊遍三個海島,孩子們除了經受大風大浪外,還要忍受捱餓,到了島上,自己採集野果充飢,自己搭帳篷睡覺。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面對困難,學會獨立生活。

我們呢,爸爸媽媽不會讓我們遠離他們,不會讓我們忍飢挨餓,不會讓我們受到一點點風寒。

跟烏塔比,我們差遠了,這使我很慚愧,慚愧我們獨立自主能力太差;慚愧這麼大了,爸爸媽媽還那麼寵着我們;慚愧我們男孩子竟然比不上一個小女孩;慚愧我國的教育方法的不足。

可是,再慚愧也沒有用,我們要找出問題主要的根本,是爸爸媽媽的問題呢?還是我們本身的問題呢?

我認為,我們全部都有錯。爸爸媽媽的問題有兩點:一是他們太寵愛我們了,二是他們對我們太不放心了。而我們的問題就出在我們獨立自主能力太差了。

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着,可我們中國的孩子卻像籠中的小鳥一樣,雖然我們有着充實的生活,可我們卻沒有籠外小鳥的自由,所以,我要對爸爸媽媽們説:“快打開你們的溺愛之鎖吧!讓我們擁有自由!”

為了我們,為了補充祖國教育的不足,請讓我們學習烏塔,讓我們學會獨立,真正自強!

《烏塔》讀後感2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一道又一道的波浪不停地衝擊着我的心靈。烏塔,一個與我相差不了幾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走四方。這是怎樣的一種勇氣?這是怎樣的一種自豪?

我有這種勇氣嗎?沒有。我有這種自主意識嗎?沒有。我有這種獨立能力嗎?沒有。

我為什麼沒有這種勇氣?我為什麼沒有這種能力?我不禁問自己。這使我又想起四月份的春遊。

春遊的前一天,媽媽早早地幫我把餅乾、蘋果、礦泉水等準備好,第二天一大早,我背起媽媽收拾好小書包,輕輕鬆鬆來到學校。大家排好隊,剛走出校門,就看見在門口等候的媽媽和其他家長。等我們的.隊伍過去,他們就遠遠地跟在隊伍後面,將我們保護在他們的視線之下。走了一段路,家長們就開始走到孩子們身邊,揹包不知不覺就背到家長們身上了。烈日上來,媽媽和其他家長開始行動,看帶隊老師不注意,悄悄給我們送上水或飲料,還不時伸出手幫我們遮擋太陽。他們既擔心帶隊老師批評,又害怕給我們丟臉,這可難為了媽媽和其他家長們。而他們卻不知,孩子的依賴心理就是在父母的百般擔心及嬌寵中養成的。

我們碰到難事,總是把期望的目光投向父母。而我們的父母,也把這種救助的目光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總會毫不猶豫地幫我們解決。而在不知不覺中,就培育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族。

大文豪歌德説:“失去勇氣,就失去了一切。”面對困難,勇敢面對並積極想辦法解決,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是我們健康的成長,才能是我們不斷的突破自己,超越自我!

當然,小小的烏塔能這樣漫遊世界,除了父母的支持,還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如果是在中國,很有可能被當成離家出走的不良青年而讓警察叔叔給送回家。臨別時,肯定少不了一通批評教育。

我相信大多數同學都看過《小鬼當家》這部電影,我們也是小鬼,同樣也想當家,可是誰能讓我們當嗎?

《烏塔》讀後感3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説:“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裏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為她敢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着父母,她不可能獨自遊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遊歷歐洲,因為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隻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説:“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説:“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説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鍊,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麼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説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缺少鍛鍊;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鍊,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後感4

學了課文《烏塔》,我不禁為主人公烏塔深深感動了。烏塔是德國一位14歲的小女孩,她利用暑假的時間,一個人遊歷了歐洲。沒出發之前,她早已經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處就先查警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示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告平安。她的自理能力和時間觀念都那麼強。她計劃周全,自我保護意識和獨立生活意識也很強,我非常敬佩她。

在我們周圍,像她這樣年齡的孩子可是家中的`小皇帝,不要説一個人出遠門了,就連逛街散步都是爸你媽媽拉着手的。我們班上好多同學都還不敢一個人睡一個房間呢,不要説自己洗衣做飯了。有些同學的爺爺奶奶傍晚來接時還幫助他們掃地呢!

我也已經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了,比烏塔只小了3歲,可上學、放學的十分鐘路程都是爸爸媽媽接送的。今年暑假結束開學時,媽媽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讓我一個人試着走回家,也好不容易説服了爸爸。可杭州的阿姨回來聽説此事,一個勁地反對,當然不要説是爺爺奶奶了,我們都是瞞着他們的。所以沒辦法,到今天也還是爸爸媽媽送我上學、接我回家。

昨天,我終於有了一次自己回家的機會了。下午,我在秀洲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完了劍橋英語興趣班。放學了,可沒找到來接我的媽媽,就緊張起來了,不停地往馬路上張望着。過了一會兒,一同上課的同學都走光了,可媽媽還沒來。我想,我帶着鑰匙和門牌,不如自己走回家吧。於是,我一個人開始往回走。

走在馬路上,我的心呯呯直跳,這可是我第一次一個人走馬路呀。要穿中山路了,我等到了綠燈,又看看左右沒有車子開過來,我就趕緊從人行橫道上跑了過去。真好,所有的車子都停着,似乎在讓着我,給我這個第一次一個人過馬路的小女孩壯膽。穿過了中山路,這下可安全多了,我終於平安地回到了家。

我剛回到家,媽媽也回來了,看見我一個人回家了,連聲誇獎道:我們的沁兒長大了!我聽了,心裏也喜滋滋的。因為我終於跨出了自己回家的第一步。我想,以後我還要多鍛鍊鍛鍊。

《烏塔》讀後感5

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14歲的小女孩烏塔,在做了很多準備之下,用了3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趁暑假獨自遊覽了很多國家,去參觀旅遊。

從中,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負責任,邏輯思維強,有條理,勇敢、細心,有計劃的女孩子。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放學後,爸爸把我送到了保安亭門口,叫我自己回家。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又沒帶小區卡,我怎麼進去嘛?”我跟爸爸説。爸爸回答道:“女兒,你向保安叔叔幫忙開門就行了。”我下了車,慢吞吞地走向保安亭,想看一下後面有沒有人能幫我開門。我往後看,後面沒有人,怎麼辦,怎麼辦……自己心裏一直不知道怎麼做。到了門口,我小聲地説:“保安叔叔幫忙開門。”聲音像蚊子的一樣小,好像在説悄悄話。也許聲音太小,保安叔叔聽不見,沒有理會我。我真的不知道怎樣跟人交流,而且是一個陌生的人。我看到後面有人,心裏非常興奮,那個阿姨幫我刷了卡,打開了門。我跟在阿姨的後面走回了家。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不再這麼膽小了,起碼能跟人交流了。我要向烏塔學習她的`精神。我們個個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如果父母幫你完成某一件事情時,你要跟父母説:“請您不要溺愛我了,放開您的手,讓我們自己去獨立面對毎一件事情吧。我們才會真正的長大,成長。”同時,我們也要向家長呼籲,放開你的手,讓你的孩子自己面對他所要面對的事情吧!

和烏塔相比,我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烏塔自己掙旅費養活自己,而我們呢?卻向父母索要零花錢,不勞而獲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每個孩子的習慣了。烏塔是非常勤勞的,她靠自己的勞動成果賺錢。而我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事情卻要父母操心,不幫父母減輕負擔,每一件事情都要父母督促你完成。因此,以後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學會獨立,自立,自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