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

來源:文書谷 5.18K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

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1

當今社會,到處充滿機會與挑戰。知識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而計算機知識則更為重要。如何在本科函授這樣一種形式下,學好計算機課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我談一下學習感受,供大家參考。只想以此拋磚引玉,讓大家對學習方法多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利於學習。

一、感受與體會

1、基礎很重要

實踐證明,對文字、表格等的處理都是計算機課程的基礎,需要一定的操作桌面的知識和能力,需要一定的工具操作能力,學好這些是學習計算機的入門,所以尤為重要!

2、循序漸進

整個學習過程應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如計算機的起源、發展、windowsXX、xp的桌面操作、電子表格等,使自己能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掌握他們的使用技術。

3、學以致用

在學習時始終要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費在各個命令孤立地學習上;要把學以致用的原則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以讓自己對命令能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

4、熟能生巧

word作為文字操作專家,它能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熟練文字操作的命令。要強迫自己做幾個綜合實例,分別詳細地進行文字編輯,使自己可以從全局的角度掌握整個編輯過程,力爭使自己學習完word之後就可以投身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二、學習建議

1、常見問題要弄懂

對於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如果推脱,那麼問題就越堆越多,不利於今後的學習。

2、有比較,才有鑑別

容易混淆的命令,要注意使自己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

3、養成良好習慣

規範操作。我的體會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益匪淺。

學無止境,只要大家在學習中善於總結和歸納,一定能找到最佳學習方法。感謝陳老師的悉心教導。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我會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努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2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完美當代大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學好計算機這門課程是一項絕對的本領。通過大一的計算機基礎課學習,我們在掌握計算機基礎的同時強化了更多應用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電腦的神奇和奧妙;也意識到自己在計算機上還有許多不足。

通過課堂學習,為我們計算機實踐課打下良好基礎,我們初步瞭解了計算機的發展歷程,知道了它的誕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長期客觀需求的結果,隨着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計算機技術從此就停不下它發展的腳步,從而漸漸地將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計算機從她誕生之日起,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人工智能和網絡普及使自動化越來越先進。

我們從計算機系統組成和工作原理這些基礎知識開始,瞭解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馮-洛伊曼原理和它要求的計算機內所有信息都採用二進制表示和運算的原則,逐步瞭解了計算機的構成和它的操作,通過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學習和實踐,使我們進一步地瞭解了計算機系統的概念和應用。

但是,我們的學習絕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介紹上,在和計算機打交道的過程中,上機實踐應放在首位。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我們不能只依賴於書本,書本知識只能起引導作用,而課後實踐才是我們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地方。

一實訓內容

據我瞭解,大多數同學都以前接觸過電腦,也有玩過一些遊戲,卻不懂操作一些對我們以後工作有用的系統。對於我們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滲透較少,之前都是老師操作為主。此次實訓就不同了,同學們都作了充分準備,在活動中同學們都提前來到教室上課,每位同學都認真的操作、練習;聽着“嗒嗒”的打字聲,心裏真的不亦樂乎!和我們一同參與實訓的還有施郭清老師,在實訓中也給予了我們指導,並且做詳細的講解.

(一)通過大量的上機實踐,積極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思考學之間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努力提高了實習效率。在學習微型計算機系統配置和維護的同時,我們學習了常用的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 、Access,經過反覆練習,我們基本已經可以熟練地運用它們了,我們利用PowerPoint製作了精美的PPT, 利用Word製作了精美的簡報,利用Access製作了表單,利用FrontPage製作網頁,還有很多從實踐中獲得的心得體會。

1、學習了計算機,我懂得了辦公軟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比如:word的功能是,清晰的呈現出表格和圖片,能直觀地表達文章的思想和結構,並讓文檔的版面更加美觀和大方。

2、Excel可以自作出專業的電子表格,並能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計算。這樣一來為我們省了不少的事和時間,得到的結果是又快、又準、有精確。

3、而power point它能放映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於一體的多媒體制作和演示,尤其創作出的演示文稿能夠在一組圖文並茂的畫面中表達出我們的想法。它還可以廣泛應用於開會、產品宣傳、教學等等。

4、Access 是微軟公司推出的基於Windows的桌面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它提供了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模塊7種用來建立數據庫系統的對象;提供了多種向

導、生成器、模板,把數據存儲、數據查詢、界面設計、報表生成等操作規範化;為建立功能完善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編寫代碼,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數據管理的任務。 這一些辦公軟件都提高了我們的辦公效率。

二、實訓收穫

這次培訓的內容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和工具性很強,都是平時工作中經常用到的。參加實訓的'第一課時,我就專心致志地聽講,把學習內容與以前操作不規範或不熟練的地方進行對比,感覺學習效果很好,受益匪淺。特別是EXCEL的學習,因為平時用得比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進一步的學習,所以對EXCEL的操作不熟悉。這一次正好幫我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次培訓,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認識,也掌握了幾種方法。還有幻燈片的製作,原來從沒有製作過,通過這次學習發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難。簡單的製作我已經基本上掌握。現在想起來這次實訓是必要的

三、實訓體會

通過這次實訓,也對我們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有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從毫不理解這些辦公軟件,到能夠應用於它,拿出我們的成果來,這些都是上了計算機實踐課的成果。

做了一個營銷專業的學生,掌握辦公軟件是非常重要的,學好了它,我們工作才會變得方便。總之,不論是課堂學習還是上機實踐,我們都學到了很多知識。想把各項工作做好,就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也只有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倍加努力,增加自我知識儲備,從而減少學習、工作中的困難。

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住大學學習的時間,充實、完善自我,全面發展,攻破電腦,爭取做一名出色的現代人!

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3

簡析如何打造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高效課堂。

身處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衡量當代學生綜合實力的指標中,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已經成為重要標誌。作為一名中職的學生,更應當注重應用性和實用性的培養。這對於他們日後工作、生活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已然成為立足社會的生存基本技能。

如何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高效性,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本學期所教授的是一個非計算機專業的班級,學生大都不太重視該門課程,認為只有專業課程才是主課。課前在和班主任的溝通中還得知,學生有部分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太好,較少與計算機接觸,有些甚至連最簡單的開關機都不會。針對以上這兩種情況,我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了研究和探索。

一、觀念轉變

學生不重視計算機基礎的學習,説明他們並不瞭解這項技術的重要性。需要教師從普適性、實用性、前沿技術發展、職業生涯等各方面進行引導。通過圖書以及在互聯網上搜索現代信息技術的相關資料等,利用視頻教學法、啟發教學法、頭腦風暴,極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接下來還需要輔導他們制訂學習目標,安排學習計劃,耐心的指導。有了明確的目標,再按詳細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去執行,學生看到這樣一幅藍圖,有了學習的動力,再加上學習的興趣,便會肯學、想學。只有這樣才具備打造高效課堂的條件。

二、課前準備

課堂的高效來自於老師課前充足的準備。計算機課程多采用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法。工作任務的設立,就是個重要的工作。

第一,對老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並且對此課程非常精通,所有的知識點、重難點都瞭然於心。第二,需要教師課前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資源,製作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需要細心琢磨,不斷打磨,有了充足的準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如表格的製作、美化、排版等,利用求職簡歷這個工作任務,讓學生完成求職簡歷模板的製作美化,製作好模板後,再填寫完成表格內容。這項任務不僅學習了知識技能、操作技能,更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對職業生涯的規劃。當我在設計求職簡歷這個模板的時候,會讓表格功能儘可能完善,涵蓋絕大部分知識點,實用性強;在內容上,會結合學生的現有情況和人力資源方面的知識引導他們填寫好表格內容。

三、分組教學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為10+30+5,分為三個環節:預習指導+合作交流+達標測評。在45 分鐘的課堂上,教師佔用的時間不多於10 分鐘,課堂上學生用於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於30 分鐘。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以獨學(自學)、對學(同質對子合作)、羣學(小組學習)形式實現新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小組的劃分,組長的選擇皆要用心。在學期初,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為5 人左右),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組長選好後要經過統一培訓,如組織能力、把控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協調能力等。使之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同時也是一個組的小老師。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上,小組長需要提前一天將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導學案通常是我準備的工作任務,以及工作任務的分步驟思考題,這些思考題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工作狀態,一層層將工作任務分解,各個重難點逐個攻破。利用晚自習時間預習準備。小組長組織同學們共同討論、交流,頭腦風暴,發現疑問,並將這些疑點彙總記錄下來。課前周密認真的預習準備為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小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四、身份轉變

教師課堂身份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的大滿灌的教師模式,大量的講授教學有很多弊端。很多學生眼高手低,看着老師操作起來簡單熟練,往往自認為同樣容易,可自己一動手,往往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在高效課堂中,老師需要通過觀察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統一解答,或個別針對性的指導。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學、展、點、練。在這四點中,教師多是引導。學,課堂上通常採用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導學案小組的討論學習,我主要是觀察發現他們的問題,做一個積極的旁觀者,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展,工作任務完成後,分小組讓學生對作品進行交流展示,利用多媒體講解制作過程,以及在製作過程中的收穫,分享共贏,我則在一旁啟發、指點、適度的評價,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精神上的鼓舞。點,通過學生的展示交流和學生製作過程等環節,我會抓住關節點、關鍵點、易錯點、疑惑點講出知識的精華,講得精彩。練,我會對小組成員進行抽檢、講評,找到知識的遺漏點,在矯正總結中提升。

五、評價模式的更新

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主、教師評價為主的這些評價模式已經慢慢退出歷史舞台,現在多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為主線來建立多元多維度的評價模式。多元指的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這些多元素的評價者;多維是指從規範、文明、合作、責任等方面來評價我們的中職生。

學生能力往往是不均衡的,有的技能強,有的理論性強,有的合作溝通能力強,在做評價系統時應該從多方面發現學生的特長,同時也找到不足之處。我會提前做好評價表格發給學生,通過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的形式,從製作過程、製作效果、職業素養等方面查找規範性、文明性、合作情況等多維度展開。小組長需組織好整個評價工作,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課後反思交流

課後反思,除了常規的反思教學目標,如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重難點是否把握準確;反思教學技能,如講授知識是否正確,教學教法是否得當,板書是否合理等。

反思一堂課的收效如何,還要深入學生中去,去聽他們的心聲。一堂外表光鮮的課,那僅僅只是表象,學生真的聽懂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對老師的教學還有什麼要求,這些都需要深入學生中,和他們交流發現更多的問題。學生與老師之間要交流暢通,需要老師用真心換真心,學生才會告訴你內心真實的想法,與學生私下的交流中收穫的信息量往往要大於課堂。好的反思是不斷提高課堂高效的必要條件。

以上六點是我本學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出的,相信還有更多方法和途徑來完善課堂教學,在往後的教學工作中還會不斷探索、改進和總結。

計算機基礎課程總結4

一、主要任務完成情況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重要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它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規劃

1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1突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研究,針對《計算機文化基礎》綜合性較突出的特點,在實習部分進一步體現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突出以項目訓練為主的教學實踐.

1.2採用分層教學法,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

河南高校的主要生源在本省,而河南又是一個農業大省,所以農村的學生在河南高校中佔據了一半以上,根據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甚至部分學生還是“零起點”,因此建議在新生入校時,進行一次計算機摸底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建議採用分層教學法,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1.3構建信息技術的融合化教學

在已初步實現基本課程資源上網的基礎上,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教學資源,探索學生融入科研能力的培養模式.達到立體化教材的作用與要求,並作到課程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實現提供備課,學生學習,師生交流的網絡教學平台.

開發自學輔導課件,提高其智能化水平與網絡化程度.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實現簡單的自我測試,系統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向學生推薦學習內容,還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自動判斷問題的原因,給出學習建議,建設輔助教師完善系統的知識庫,提高課程輔導的層次與水平.

1.4完善教材及考核模式

融合國內外優秀教材長處與科學研究相關進展,根據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新大綱,編寫《計算機文化基礎》新教材,使之具有內容先進,重點突出,體系嚴謹的特色。

完善考試模式,將計算機等級考試與平時實踐性考試相結合,加大了實踐課在考核中所佔比例,引導學生將學習與各自專業領域應用結合起來,促進了素質教育。

2改革傳統教學內容

通過科學研究,學歷提升兩途徑,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抓好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根據信息技術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充實修訂教學大綱,保持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2.1簡化計算機入門知識的學習

對信息技術水平調查結果的研究發現,學生對一些日常性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還是有很多瞭解,計算機的操作熟練程度(例如開機、關機、使用鼠標、鍵盤等)呈一定的階梯分佈,因此建

議簡化計算機基礎操作層面的內容學習,將計算機入門知識的重新學習改為加強學習,即針對以前初級階段學習內容進行補充學習。

2.2加強辦公軟件學習的系統化和理論化

通過學生對Word、Excel和PowerPoint軟件的掌握情況的差異,可以看出:雖然學生在前期已經不同程度得使用到辦公軟件,但其學習主要集中在基本操作特別是Word軟件的基本操作上,對於Excel和PowerPoint軟件以及辦公軟件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還缺乏系統化,這就要求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中還應加強相關內容的學習。

2.3注重網絡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應用

根據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上網和網絡瀏覽能力。但是,隨着因特網的飛速發展,各行業對計算機的使用已經由單機使用為主過渡到利用網絡平台獲取信息從而完成各種工作。因此,在高校的信息技術教育中,除了應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知識的體系化學習外,建議將網絡檢索和信息處理等內容列為教學的重點,從而提高學生對網絡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應用。

2.4增加數據庫知識的學習

數據庫技術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進行信息化的基礎,同時在各種科學研究中,數據庫技術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對於數據庫知識掌握較差,缺乏基礎的學習,因此建議在高校的信息技術教育中,着重增加對數據庫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這將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科研、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5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積極探索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

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必須正確處理“基礎性”與“應用性”關係,因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計算機去解決專業領域中的問題及日常事務問題。但是,目前分類分層次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專業大類的特色在計算機教學內容中反映不夠,各專業大類間教學內容區分度差,計算機教學內容遊離於專業知識之外,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因此,建議高校的信息技術基礎教育中,在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儘量和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讓“基礎”的知識為“專業”的應用服務。以河南中醫學院為例,應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中醫藥學的結合點,從信息化為中醫藥服務的角度組織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經驗做法

教學條件建設

計算機教學機房

為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我院在河南省內率先實現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全程在計算機機房中授課。我院所轄所有教學機房中的所有計算機全部接入了校園網,並投入到了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中,實現了學生從開始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一直到參加考試,全程接觸計算機,形成了邊教學、邊實踐的講授模式。從而使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效果也有明顯提高。

為了配合全程計算機機房教學模式,我院現設計算機教學機房9個,其中新校區6個機房,老校區3個機房。機房內配置方正、長城、聯想品牌計算機,可提供近500名學生同時使用。基本能夠滿足全校《計算機文化基礎》的課程要求。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教育各個層次在內的全校近萬名學生都可以在這裏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

隨着全校專業的增加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計算機機房還在進行着逐年的建設。在增添新設備的前提下,我院還加大了計算機機房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明確了在機房內的教學活動的教師和學生的職責,規範了機房使用和維護記錄的登記工作等。相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能吸取以往的經驗將機房管理的更好,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做出貢獻。

教學軟件介紹

我院《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為全程在計算機機房授課,授課方式為藉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進行講授、輔導和監控,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使教學更加生動,管理更加快捷。

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是一種集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於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的產物。目前已經在日常教學中被廣泛地應用,成為當今教育技術手段的熱點。

1、該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1.1廣播教學

可以將教師機的電腦屏幕畫面和語音等多媒體信息(如:教師所備課程的課件、應用軟件的操作過程)實時傳送廣播給全體、羣組或單個學生。

廣播教學功能具有如下的特點:(1)電子教鞭功能,教師可使用電子教鞭對任何應用軟件進行註釋和講解,達到輔助教學及加強學生學習的目的。電子教鞭同時提供存儲功能,教師可以存儲所有講解的畫面,通過課件製作工具輸出獨立的多媒體產品,並隨時調用該產品獨立運行或分發給學生。(2)電子黑板或電子白板功能,利用此功能,教師可實現在普通黑板上的全部功能。

1.2語音教學

利用該功能,可以將教師機的講課語音實時傳送廣播給全體、羣組或單個學生。當教師在口述講解而無須學生看屏幕時,為了不讓學生因看屏幕而影響聽講,在必要時,可強制學生機屏幕黑屏,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講。

1.3轉播教學

使用轉播教學功能,教師可選定一個學生的屏幕及聲音轉播給其他學生,增加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4屏幕監視

教師可實時監視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不用離開自己的座位便可在本機上觀看到每個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情況。系統可對單一羣組或全體學生進行多畫面(最多8個)監視,也可以進行單一的循環監視。

1.5遙控輔導

教師可遠程接管選定的學生機,控制學生機的鍵盤和鼠標,對學生遠程遙控,輔導學生完成學習操作,利用這種功能,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式的交互式輔導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隨時鎖定或允許學生操作計算機的鍵盤和鼠標。

1.6分組討論

教師可對教室內的學生進行任意分組,每個小組的學生通過文字、語音、電子白板進行交流,教室可隨時插入任意小組,並參與討論,小組內允許多個學生同時交談。

1.7電子舉手

學生使用電子舉手功能可隨時呼叫教師。教師可對舉手的學生通過語音和文字隨時應答和查看。

1.8網絡影院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向選定的學生播放VCD等教學文件,使教學效果更加生動。

2、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教學的特點

2.1多向互動性

多媒體網絡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即可通過網絡實現學生、教師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時,可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互相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主練習時,教師還可發揮網絡的監控功能實行監控,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節奏和進程,並利用網絡的輔導功能,給學生以必要的提示,引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

2.2資源的共享性

網上資源豐富多彩、圖文並茂、形聲兼備,學生在鏈接或教師指導下,可輕鬆自如地在知識海洋中衝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和神奇的網絡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係的轉變都將有很大的影響。

2.3運用的自主性

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並多遍地進行復習,只要身邊有一台可以上網的計算機,就可以利用網絡瀏覽到所要學習的多媒體課件,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通過網絡留言或E-mail等方式向教師請教,教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給學生答疑。

2.4信息的綜合性

多媒體網絡融超媒體和超文本於一體,集圖形、圖像、圖表、聲音、文字於一體,有利於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全而發展。

3、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3.1注意視聽與思考相結合

教師在利用視聽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以防新的“注人式”教學,即用電教媒體“滿堂灌”代替教師“滿堂灌”現象的出現。

3.2注意形式與內容相匹配

多媒體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傳遞內容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並沒有實質性的不同。但在教學形式上,多媒體的介入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一要考慮教學需要,二要考慮媒體特性,三要考慮實際條件是否允許。不能為了片面追求教學形式,而忽略了教學內容。

3.3注意信息量適度

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輸的過程。多媒體教學藉助先進的現代媒體,使單位時間內能傳遞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發生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從而制約多媒體教學優越性的充分發揮。

3.4及時反饋

多媒體教學應根據及時反饋的信息,做到讓學生當堂理解、消化和吸收,在課堂上做好形成性練習,並及時給予評價反饋。課後練習也應及時反饋,不要拖得太久。

3.5課件設計

教學系統提供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學為主的課堂教學輔助課件,供學生使用;一種是電子教案,供教師授課使用,即新型的“講合環境”。

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教育功能,使多媒體信息的綜合處理及交互功能得以充分發展,實現了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共享,拓寬了受教育者接受知識的渠道。

網絡平台的應用

校園網絡的建成與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進展。目前,我院的教學機房已經全部實現了網絡化。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變為了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

通過教學站點了解學生動態,展開學習討論,注重對學生應用信息能力的培養;而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變成了積極的參與者,知識的主動獲取者。

目前,由我信息技術學院承擔開發的計算機教學網已投入使用,與此同時,根據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安排製作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全程多媒體教學課件也已掛在教學網上供全校師生瀏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製作完成的這一多媒體課件。作為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我們一直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曾經使用過PowerPoint、方正奧思、AutherWare、Flash等許多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但經過實踐我們認為,以前所採用的課件大部分是觸發性質的,也就是説,這些課件是"以教師為授課主體"時代的授課工具,對一個初學計算機者來説,不能自主操作這些課件進行自學。因此,我們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並根據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的特點,針對所採用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新版教材當中提出的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個個小問題,利用Camtasia3.02抓屏工具進行計算機操作過程的抓取,製作視頻文件,然後使用Dubit軟件對抓取好的視頻文件進行配音,最後利用Videocon軟件將前期生成的AVI文件轉換為RM格式文件,以方便網絡傳輸。這樣,製作好的課件既包括聲頻、視頻,能夠對計算機的各個操作步驟進行動態、連續的講解,在學生點播學習時就像看電影一樣,又能夠利用校園網平台方便的發佈使用。

課件製作完成之後,我們將之放在計算機教學網上,供學生在課堂實踐練習時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點播學習;並且由於該課件已經發布在校園網上,接入校園網內的任意一台微機都可以瀏覽到該課件,方便了分佈在不同地域的學生與教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進行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學習,增加了學習的靈活性。

同時為了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我們專門開發了內部教學論壇,即教學BBS。課堂上,學生除了可以直接向老師提問以外,還可以通過教學論壇來向老師和其他同學提問題或者發表自己的言論。由於允許匿名發言,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所提出的問題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通過教學論壇,教師可以進一步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態,同時也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帶有共性的問題,及時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果,進一步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法和手段

1.在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採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2.在教學方法上,摒棄灌輸式,實行啟發式學習。首先,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多渠道地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其次,再製定具體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理論課的講授、實驗課的講授以及課後自學三個方面。理論課的講授主要使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啟發式、參與式、比喻式等教學方法,並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自由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與學互動;實驗課主要採用“項目教學法”,首先提出項目任務,通過引導學生住完成任務,達到使學生掌握必備知識和拓展知識

的目的,另外,除課堂教學外,還要通過佈置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參加等級考試、組織信息技能大賽等活動,將課程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3.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課程組在進行教學內容、方法及教育技術的整合與深化的實踐中,建立了學習網站,製作了電子教案,完善了題庫,使教與學的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實驗室、校園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學資源,注意聲、文、圖、動有機結合,將抽象內容形象化、深奧內容通俗化。實行了兩大教學改革,一是由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改革為利用現代教學工具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加了課堂與課外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二是由單純教師講授的傳統方式改革為導學式教學,在壓縮學時的情況下,通過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增大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全校教學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帶頭作用。通過實現教學技術和手段的現代化,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突出素質教育,實現課程教學理念的轉變

課題組通過多次研討,明確本課程在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如何實現以《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為載體實施素質教育,從而達到課程的培養目標,這將是課程組近幾年實踐中始終注意探索、解決的問題。在明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意義的基礎上,我們是通過開設公選課、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等方面來實現大學生計算機綜合素質教育。

4-4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舉例説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模;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教學方法、作業、考試等教改舉措)

針對該門課程學習者的知識起點差異大、課程內容更新速度較快的特點,如何成功開設一門集知識性、實用性和實時性於一體的全校公共基礎課程,成為本課組的工作重點。我們在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利用立體化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課程學生人數較多,為加強教學效果,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講授的同時,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形成了立體化的教學環境。

課堂講授:我們製作了一套形式上豐富多彩的電子教案,以多媒體授課為主,並適當結合板書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實驗教學:在實驗室安裝局域網和黑馬軟件,便於老師在實驗課上能方便的與學生進行互動,收集、批改學生作品和對普遍存在問題利用進行黑馬軟件隨堂演示等,且我校實驗室均為開放式實驗式,便於學生課後自主進行。

網絡輔助教學:我們逐步研製瞭如課堂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課件、教學錄象、Flash輔助演示軟件、題庫、機考系統等網上教學資源,設立精品課程教學網站,

1)通過教學課件欄目,同學們能夠在課後隨時複習和加強課堂講授的內容;2)通過特色教學欄目,使同學們能易於理解和掌握課程中的難點內容;3)通過在線測試欄目,同學們能夠進行自測訓練,隨時瞭解自已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4)“模擬考試”系統,給出了完全與實際考試一樣的環境,通過模擬考試,學生能夠了解試題的形式,難易程度,以及如何使用機考系統等;

5)學生作業展示欄目,則為同學們之間及教師與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提供一個平台,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總之,豐富的網上資源,構造起了一個立體化的教學環境,實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

2、採用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起點分層、內容分流”教學模式

採取了對每位入校新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進行摸底考試,根據摸底考試結果將學生分成低、中、高三部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開課以中等學生的起點作為課程教學起點,安排進度。低起點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先期上網學習,提升知識點後,進入大班學習(大班開課滯後);高起點學生自行上網學習,在網上教學資源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對以前的知識進行整合和提升。因為對學生按起點進行了分流,課程教學內容的起點得到了提高,各主講老師還可再根據班級整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3、“案例教學”、“精講多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普遍採用案例教學法,密切結合設計實例安排教學。教學中能根據所講授的內容選擇有實用性、有代表性的作品來進行分析講評,通過作品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通過作品讓學生知道所學習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講授Excel電子表格時,往往先通過某些案例讓學生了解電子表格的意義和原理方法後,讓學生結合本班同學的具體情況製作成績表,要求統計及格人數、最高分等。這樣學生通過參與到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實踐,學習起來就有興趣,相應的對製作Excel表格的操作就有更深入的掌握。精講多練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基本知識介紹本章基本概念、方法,屬於“精講”內容。

2)課堂訓練與基本知識配套的上機練習和操作性很強的知識,屬於“多練”內容是本課程的基本內容,要求學生必須完成。

3)自學內容是對基本知識的擴充。主要作為學生自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鑽研能力;在學時充裕時,也可作為課堂教學內容,以擴充授課容量。4)習題這部分習題有別於課堂訓練,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便於學生複習和總結所學內容。4、考試機制的改革

為了增強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實行“教考分離”的教學機制,並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考試機制。要求學生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聯合考試(一級)”,筆試及機試兩者均通過才能拿到該門課程的成績。通過幾屆試點,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了,學生整體素質提高了,每年我校學生“全區高校計算機聯合考試(一級)”通過率在全區名列前茅。

2.從實際出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多環節教學”。

(1)課堂講授與實驗上機內容相對“分離”。改變過去將實驗環節簡單作為課堂講授內容的補充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體系確定的教學內容,將兩者在實際教學內容上相對“分離”,在教學組織上各自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將課堂內容與實驗上機分離的目的有很多,既可以擴充課程的實際教學容量,又可以更好地兼顧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學習要求,還可以有區別地採取各具特點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將過去在課堂上講授的Windows操作內容、Office操作內容以及Access操作內容全部轉移到實驗環節,大量採用案例教學並進行學生作品評介。而在課堂授課的內容中增加了多媒體信息的數字編碼技術、數據壓縮技術、操作系統和軟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是學生對實驗上機課的內容產生了新鮮感和內容刺激。

(2)採用多種方法的組合教學手段。實驗環節教學和實訓操作相結合。授課採用投影+課件、網絡+交流討論,以及邊講、邊看、邊做、邊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實訓採用專門設計的案例,學生操作為主,精講多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採用案例教學法。推行“模擬項目教學法”,從現代辦公應用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精心選取各種典型案例。例如,報紙刊物的藝術排版、畢業論文的綜合排版、商場銷售數據分析處理、企業工資管理、搜索與學生專業相關的信息等等。

三、課程資源

四、成效對比

五、課程特色

1、完備的課程教學資源。《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站的幾個模塊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服務功能。各類教學指導文件有利於學生了解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完備的課程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課程的自測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效果;等級考試模塊又將課程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高了拓展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空間和平台。

2、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依託,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實驗室、校園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性,合理地引入啟發式、項目式、研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套能夠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深奧的內容通俗化的課程教學模式。3、科學的成績評定機制。我們常説考試是手段不是目的,但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這個“手段”,則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通過課程建設,我們將逐步落實的“343”成績評定方法,具體就是平時成績佔30%,上機技能測試佔40%理論測試佔30%,我們認為這種方法是科學的,符合課程的特性,考試系統正式啟用後,其中的理論測試和技能測試將都採用無紙化考試。

六、存在問題

七、進一步設想和建議

經過任課教師的集中交流,對本課程的教學提出以下意見:

1、應該對計算機的基礎理論多做一些講解

我們認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掌握基礎理論更重要,但是考慮到有些學生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有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的需求,故應該在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突出重點,並且把計算機基礎理論講得更細一些。2、加強最新計算機應用內容的講解

現在的大眾化計算機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計算機基本操作,隨着互聯網應用的日趨廣泛,學生個人也對網絡使用和網絡知識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們需要補充計算機的一些最新知識,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3、加強計算機題庫建設

應該加強計算機基礎試題庫的建設,在使用已有的ATA考試題庫中的題目外,應該通過實際需求中的一些應用,加強教學試題的設計;對於上邊提到的計算機基礎理論題,應該增加計算機自測題庫的建設,建議下學期把計算機基礎考試系統安裝到機房,使學生通過練習和測試不斷提高。

4、建議任課教師和實驗員一起加強機房管理

實驗室在課間操時間會有很長時間的真空時間(1、2節課後,3、4節課學生來的早),機房裏有30多分鐘的時間沒有老師,實驗員也不能在機房全程職守,所以建議學生按學號就座,加強機位管理,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5、增加實驗室監控設備和手段

在實驗室管理中建議安裝監控設備,對實驗室的教學情況和學生上機情況加以監控,可以有效震懾學生違反實驗室規則的行為,也可以保證計算機設備的安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