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6.61K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

《乘法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0頁的一節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採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後每一個環節,大膽地説出自己想説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素材源於生活,讓學生產生估算的需求。

計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當我們教學估算時卻發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數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信息,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乾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於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①估人數選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②寫作文時,通過規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桔子日銷售量也只能根據某一天的銷售狀況作大概的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2、同題源自學生,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要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後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複地訓練。而本節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於生活實際的信息,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共同質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儘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2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於是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了情緒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2、學生從情景圖中提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學習的平台,有了問題就必須解決,從而,每個同學都積極動腦筯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新課環節上,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發現、分析得出各種口算方法,強化了學過的動腦、動口能力。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兩個因數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簡便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估算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當撐握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估算活動對於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應用設置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還列舉了多種估算方法,切實體現了“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3

四月份,我們三年組到千金國小聽了一節數學課----《乘法估算》。一直覺得最難上的便是估算課,沒有標準的答案可言。學生的想法各異,甚至有的學生算出標準答案然後再進行估算,對估算的意義理解不夠。

這節課從開課就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數學活動,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導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讓估算走進日常生活,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估算的興趣,而教學中教師的“適時點撥”也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本節課達到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目標,是一節運用“情境教學”比較成功的課例。

但本節課教學也有以下兩點值得思考:估算時,方法雖不確定,但必須符合以下兩個要求:一是符合實際,能否在課前安排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尋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貼近生活情境。二是計算方便。在具體的實例當中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實用價值及意義,避免算出準確結果之後再估算。例如,本節課的題目是每排22個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學生來聽課,能坐下嗎?這道題共有三種估算方法,在本冊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22×18第一種: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種:18看成20,22不動。第三種:18不動,把22看成20。經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現了第三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便捷。

其次,可否對學生提交的估算方法進行歸類。如:①有的估算時,是把兩位數看成小於原數的整十數,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時,是把兩位數看成大於原數的整十數,如58看成60……。這樣,便於形成估算的靈活性.針對具體問題選擇正確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這個例題結合問題的要求,把結果估小一些比較合適,

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日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鑑於以上的認識,我覺得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在教學中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積極創設生活情境,促使學生靈活採取估算策略。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意識到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學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提高,並在自主探索中解決了問題。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4

教材説明

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與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數的尾數省略,求它的近似數。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則要先分別求出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而且除數是省略十位後面的尾數,被除數從哪位起省略尾數,可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及運算的方便程度來決定,使求出的兩個近似數可歸結為表內除法口算。由於被除數、除數都要先求出近似數,比第六冊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要難。

例6,通過運醬油的情境引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材給出了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除法口算;另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乘法口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教學例6,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習題。

2.教學例6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取538和62的近似數進行估算比較合適?可以用什麼方法估算?使學生明確:取近似數時首先要考慮所取的近似數與原數不能相差很大,然後要考慮運算的方便,可以歸結為表內除法的口算。

讓學生做“做一做”的題目時,要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取近似數後再計算。

3.關於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3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提示學生怎樣取近似數後再進行計算。

第51頁最下面的思考題。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據題意可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從圖中看出:①只參加數學小組的人數是28-10=18(人);②只參加語文小組的人數是14-10=4(人);③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數是42-18-10-4=10(人)。

教材説明

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過程,實質上是先除以幾,再除以100的連除過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位數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則是用十除的類推。因此,教材首先複習了用一位數除、用整十數除,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準備。

例4教學用100除一個數。教材從除法的意義入手,明確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後出例5教學用整百數除。所出的兩道口算題,一道是商一位數的,另一道是商兩位數的,都通過方框中的話突出用幾百除的口算方法。兩道例題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5

按照教研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師在本備課組內上一節教研課,並從中推選出一位老師代表本備課組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優質課大賽”。作為備課組的一員,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乘法估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感覺。

縱觀這部分知識,教材的編寫意圖是:(1)通過讓學生估算需要準備多少錢購票的具體問題,教學乘法估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用估算;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儘可能簡便。(2)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並明確估算基本方法的內涵就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而《數學課程標準》對於第二學段的估算也明確要求: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它的着眼點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給予以上觀點我在設計教學時選取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素材,通過去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觀奧運會比賽場館買票一事,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讓解決方案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碰撞中明晰,通過“為什麼要這樣估?”“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適?”“哪種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實際?”等問題,讓學生逐漸建構起估算的方法。學會遇到問題要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確定策略,進而解決問題這一思考方法。為了讓孩子們感覺不到數學課中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將練習置於遊戲的情境當中,通過設置“幸運闖關”遊戲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鞏固練習的環節當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美中不足的是:課始讓孩子們猜老師的年齡,給出他們一個猜測的的範圍“大約30歲了”,結果有一個學生猜到了24歲,我沒有進一步去追問“24歲是不是符合老師給定的這樣範圍呢?”,也沒有引導學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確定數的取值範圍,就直接進入了新課的探究,沒有讓預設的情境導入發揮最大化。再者,課的開始缺少估算方面的知識鋪墊,過高的估計了孩子們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所以在讀懂學生方面是我應該繼續努力的地方。

課中估算時,大多數學生都採是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應該準備5000元。也有學生運用進一法估算的,出現兩種估算策略。

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應該準備5500元。

⑶也許是受筆算乘法訓練的影響,個別學生採用了直接用筆算出結果——準確值。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

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結果與實際的準確值相比怎麼不夠呢?學生自發討論起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值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今天我們所學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所以,以後我們再遇到準備錢的時候,什麼時候應估大些,什麼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一定要採用四捨五入來取進似數。“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採用什麼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夠到位。使隨後的練習也產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發生的“連鎖”錯誤。

由於在練習時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導致課尾的教學總結草草收場。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教學也將是我以後努力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在教學我也發現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計算思想和解題思路時所用的語言不夠精練和明確,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將是我以後要重點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數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也將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6

《乘法估算》四年級上冊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採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後每一個環節,大膽地説出自己想説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素材源於生活,讓學生產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當我們教學估算時卻發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結唱歌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信息,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乾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於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①估人數選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②寫作文時,通過規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2、同題源自學生,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要以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後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複地訓練。而本節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於生活實際的信息,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共同質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儘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7

仿照吳正憲老師的教學設計,用曹衝稱象的故事引入。稱得六筐石頭的重量分別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學生估算大象的質量。出現如下幾種情況:1、精算(很多),2、先精算出準確值再四捨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較多)。無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師的再三啟發:有沒有比較簡單的估法,老師想看到一種簡單的估算方法!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一個學生想到了400乘6等於2400。我如獲至寶,馬上請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學生都認為這樣估算是錯的!原因是沒有一個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吳正憲老師的課堂不是有這麼多用乘法估算的嗎?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們普通老師的課堂上怎麼一個也沒有?好不容易啟發出一個大估,全班同學都認為是錯的!我們的課堂咋了?我們的學生咋了?是教師的引導出了問題?

靜心思考,應該是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估算的價值,學生把估算的.準確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價值在於方便、快捷,我告訴學生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估算,我們是為了簡便而估!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後,才接受了400×6這種估法。看來要想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必須要讓學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價值。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8

“數學源於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髮展,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本課教學以富饒的大海這一題材引入,喚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又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對大量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設計了一些場景,有骨有肉地把練習的'內容寓於其中,幫助學生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熱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創設情境,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展示交流,內化提升”——“回顧整理,拓展應用”的教學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教學中,我儘量把學生的思維火花都引發出來,讓他們大膽地想、儘量地説,讓學生主動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計算的結果,使思維的火花開得燦爛奪目。如計算20乘4的計算方法,學生討論後得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

運用遷移類推,發現解題規律。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這一數學學習方法探索學習,由學生在主題圖中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解決問題。如學會20乘4的方法後,就讓學生同桌討論出200乘4的計算方法。

計算教學要和解決問題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知識;在鞏固知識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體驗成功之樂,以此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的效果。

課堂預設不夠,本以為學生可以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與6相乘,但是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預料,此時表現有些慌亂,沒處理好,影響後續教學。以後應該充分預設,熟悉學生不只是認識他們,還要了解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另外板出算式後,師應明確的引導學生進行估算,如:同學們能很快地估計出29×6大約是多少嗎?比200多,還是比200少?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9

《乘法估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於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小明北京之行的問題情境,將參觀動物園、觀看海豚表演、為遊人組裝自行車等有機地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

2、加強變式與比較,注重對估算策略的歸納與提升。

《課標》第一學段估算意識培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本節課中,董老師拓展了例題的內容,結合生活,創編問題,特別注重不同問題的分析與比較,如創編問題中“夠”與“不夠”的比較,原型例題與創編問題的比較,“參觀動物園”與原型例題的比較,“觀看海豚表演”與創編問題的比較,“裝配一些自行車”選擇算法的比較等等,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對估算策略的歸納與提升。從而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選擇合適的算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預設與生成有機統一,課堂充滿活力。

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教學是人與人互動的過程,因此,它又是不斷生成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個良好寬鬆的氛圍,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備課時充分估計到課堂上將發生的各種情況,考慮好應對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課堂上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本課例中,學生對於32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與不夠生成了不同的見解,不斷閃耀着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對估算的意義及估算的侷限性的理解展現了學生的靈感,使整節課體現了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統一。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三單元《體育場》

教科書第33頁、第34頁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

同桌準備一篇文章、黃豆1千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出示:寶雞體育場舉辦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會圖片。

1、師問:這是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你有什麼感想?

2、師問:你估計這個體育場能容納多少名觀眾?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投影出示課本主題圖),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

(2)小組交流,讓每個小組同學説一説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結果。

(3)小組選派代表,反饋結果。

學生a:每小塊看台大約有100個座位,一共有26個看台,大約有2600人。

學生b:體育場每排大約有1300個座位,一共有10排,大約有1300人。

學生c:體育場上下兩層為一個區域,每個區域有200個座位,大約有14個區域,大約有2800人。

學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投影出示一個看台的放大圖,讓學生進行估算。

(1)數一數:一個看台的人數,告訴有28個看台,你能估算出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嗎?

(2)理解數量關係,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數,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2題。

算一算“東方書報亭”10月上旬的營業額(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彙報結果)

四、合作交流,實踐應用。

(1)估計一張報紙,一張版面的數字(同桌合作)

a、數一行的數字和總行數。

b、報紙折出一塊的字數與整版字數

(2)小組活動:每小組拿出自帶的1千克黃豆,估算大約有多少顆?

活動要求:

1、學生每四人一組,各小組準備一千克黃豆。(提前佈置好)

2、提問:每組有一千克黃豆,估計有多少粒。

3、先討論估計步驟,再操作。

4、動手操作時合理分工協作。

彙報方法:

①抓一把黃豆,猜測有多少顆。

②一個盒子盛出有多少顆,看1千克黃豆能裝幾盒,計算出1千克黃豆的顆數。

小組彙報估計結果:

a、一把大約有一百顆,可以抓56把,估計有100×56=5600(顆)

b、一個盒子大約盛出有500顆,一千克黃豆大約能裝11盒,估計有500×11=5000(顆)。

以上活動只要學生説法合理,都要進行肯定、表揚。

五、教學反思:

1、教師教學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促進者。因此,在設計課時,巧妙的利用近期在體育場舉行的“演唱會”導入新課。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情緒飽滿、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接下來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這樣的乘法估算問題隨處可見,為新課的'學習營造估算的氛圍。

2、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合作交流,培養他們專心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吸取別人的長處,改變自己的缺點。

3、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對具體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啟發學生髮展思維,使學生個性化發展,讓每個人都有表現的空間。

4、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1

一、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本節課通過例題説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用一位數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從學生實際生活事例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揭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理念。讓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教例運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等。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麼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四、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從計算方法的角度來看,學生長於精確計算,估算意識淡薄,對估算的作用與價值,沒有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在認識和行為上都感到“不習慣”,常常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聯繫生活實際,創設購買郵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等問題情境,讓學生

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2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課時,我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為這節課的重點,而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靈活的估算,則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學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現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學在數學課本中的出現沒有一個系統的編排過程,感覺以前學生學過的一些關於估算的知識已經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課堂上,當我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目為什麼需要估算?學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夠不夠和大約這樣的字眼,這還是比較好的學生的反饋。那麼中等和差一些的學生簡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見,在學生的思維中,估算的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對於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大量運用幾乎沒有什麼感受和體會,所以,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加強的。

同時,我也感覺的學生在估算方面思維模式單一,不靈活,比如,當和實際的`解決問題聯繫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表現出茫然,為什麼估算的結果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比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決實際問題,又有一部分的學生感覺的在估算時,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話,有的學生就又把9估算成10,這樣以來就有了4種結果,所以,給學生又造成了一種模糊的感覺,怎麼估隨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來就似是而非的學生就有些發矇了。

所以,我認為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基本的方法,即四捨五入的估算法則和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要靈活深入思考的習慣,加上日常課堂練習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體會到估算與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學生就不會感覺到估算離自己很遙遠,也就能夠逐步的加強對估算的學習能力。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3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並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於數感的培養。這一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乘法估算的開始,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因此這節課的目標定位於估算意識在前,方法在後。

教完這節課,有以下的反思:

1、一節好的課,不僅應追求近期的知識能力目標,更應追求高遠的育人目標。

在上“乘法的估算”這節課前,查閲了不少資料,瞭解到了別人已經做到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到,而我覺得又是應該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將估算與生活緊密聯繫,而缺乏通過估算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於是圍繞這個目標我開始進行課的設計,把估算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生活問題的思考聯繫在一起,不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且通過估算還要學會思考問題,經常保持對周圍事物有關數據的敏鋭性。

2、一節好的課,應該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把握住“估算來自於生活”這一認知目標,在教學中首先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創設情景,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願望,並在學生掌握了估算意義的基礎上,選取典型實例,讓學生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從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而從學生的`反饋看,估算意識的建立仍需在今後的教學中滲透。

3、一節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學生表現出對生活問題的敏鋭和個性化的學習能力,課堂上有矛盾的產生、與有學生之間的思維撞擊,這樣的課才具有生命力。在這堂課中,學生參與了,但缺少同伴間的交流,如能讓他們之間也有爭辯有碰撞,對估算的理解將更有生命。

回顧我在備課過程中,自以為對教材作了一定的瞭解,還查閲了很多資料,而現在看來,這些只是為上這一節課而準備的,也僅僅是鑽研了教材上的例題,查閲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而已,對於與估算相關的本體性的知識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做長流水,這長流水不應僅停留在國小數學課本上,還應閲讀掌握作為數學這門學科更廣泛的知識。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4

1.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才能體現數學的價值。本課的情境是一個十分普通,絕大多數同學都有經歷的事,故學生學習起來不會覺得無用。

2.應給學生足夠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只有足夠時間的獨立思考,學生的思維才能打開,自己才能主動想問題,如本課中我給了大家十幾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學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學生在學習一些新知識時,往往會產生“學習這些知識、方法有什麼用”的想法,作為教師,若不能讓學生知道學習估算的作用,他們就不會去主動想方法(因為已學會了列豎式計算)故我在提出“應準備多少錢?”這個問題時指出教師準備的錢只能是帶購買門票的錢嗎?一定要非常精確?小店老闆去進貨時,是否也要非常精確算好每筆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只要知道大概數。故估算在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當學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後,才會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簡便。

4.如何在四十分鐘內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我採用了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學們基本上都參與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動中去,並在優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過學生交流,可以看出學生們能根據自己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本節課就是學生在學過了估算加、減的基礎上,自覺採用了“四捨五入”法得出各種估算方法的。

5.思維定勢的利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本節課時,學生能用“四捨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許多同學就因為“四捨五入”的思維定勢,在對上述五種方法優化時,堅持第一種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種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把學生從思維定勢中引導出來,我認為根據實際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去驗證是個好辦法。當我讓學生計算出買門票的實際價錢再讓學生談談哪些方法不合實際就較自然。但這時對學生“四捨五入”的舊知識產生了認知衝突,為什麼這裏不能用“四捨五入”法?這個問題若解決不好會使部分學生產生迷惑。故當我組織大家一起比較方法1方法3時,發現使用“四捨五入”去估算時,票價與人數都少算了,結果當然比實際的小,而在此買門票,老師帶的錢理應要實際門票應多準備一些,從而得出學習數學要從實際出發的道理,並強調“四捨五入”法是一種通用法則,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但使學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學們感受到解決實際問題不能過於教條,而應認真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方法的道理,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更多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