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文書谷 6.51K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年王勃》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親的途中參加閻都督的宴會,並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故事,顯示了王勃文思泉湧、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的風采。

在教學時,我圍繞問題“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抓住“很有才氣”“奇才”字眼展開教學。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奇才?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尋找答案,並將學生找到的答案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歸納。

正面描寫:“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抓住詞語“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等詞的理解體會王勃的才氣。

側面描寫:

1、“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説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連都督都邀請這個孩子來參加,説明他很有才氣。

2、“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敢答應。”從客人都不敢,可見寫文章的難度很大,而王勃能一氣呵成寫出千古名文,更突出了王勃的才氣,這就是用客人的`表現反襯王勃的才氣。

3、當那位都督聽人講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從都督的忍不住拍案叫絕的誇他是“奇才”更是能看出王勃的才氣。我再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體會詩句的凝練、精彩,感受王勃的才氣。

4、最後從作者對《滕王閣序》的高度評價“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氣。

最後,我們通過朗讀全文,整體感知王勃的才氣,完成“王勃”的評價,除了課文中提到的“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詞,適時補充了“才華橫溢、才智過人、文思敏捷、出類拔萃、後生可畏、筆下生花”等詞語,增加了學生的詞彙積累。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2

《少年王勃》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比較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又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積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讀的過程中,將書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我在指導學生背誦第三小節時,先引導他們體會秋景之美,激發他們記憶的興趣,使他們活記樂背。

當然在教完這課後,我感覺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相關意境圖的出示太早,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詩句出示後,應該先讓學生説説這幅圖上可能畫了哪些景物。在學生充分想象和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出示圖,讓學生欣賞,圖文對照朗讀,這樣設計更合乎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想象説話時,教師還要適時引導,使説話內容和原文的提示相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不能為了想象而想象。

2、在比較句子時,句子之間的差異應該更明顯一些,讓學生去體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純美的意境。如:一隻野鴨飛翔,雲霞在天邊飄蕩。

3、對於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朗讀,學生讀後半句出現了停頓錯誤,我沒有及時的給與糾正。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3

對於教學的設計一直是我們教師努力追尋出新的而又時刻離不開的話題,現就《少年王勃》一課的教學設計談談我的一點體會與感受。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圍繞主題設計教學,幫助孩子們領悟文章主旨。全國國小語文理事會會長崔巒先生在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中這樣講,“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但作為教師怎樣的設計才能便於孩子們紮紮實實的發展的目的了?話説簡簡單單,實在是不簡單!

在設計《少年王勃》這課時,在初步研究了王勃坎坷的`一生後,先是設計這樣的問題來研讀文本的“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在學校試上和平時的教學實踐告訴我,這樣似乎圓滿的課堂,給學生帶來的是什麼?在學生沒有懸念的前提下再去咬文嚼字,學生樂意嗎?孩子的天性告訴我,他們沒有興趣是老師們一廂情願在那所謂的咬文嚼字。反其道而行之,想想假如我們是學生難道不也是這樣嗎?有誰知道了答案還有心思去追根溯源了?在瞭解了這篇課文的精髓後,就圍繞“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上作橫向發展的糾纏,似乎沒有什麼深度的價值。

於是,從題目出發,設計“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這開放式的問題來研讀文章,讓不同起點的學生能有自己的收穫。讓縱向和橫向都有自己發展的空間。使教學浸入佳境。在層層思考和問題的揭示下,學生自己真正主動的探究出文章要表達的深刻主題來。學生讀出自己的精神來大部分學生認為少年王勃是個奇才。奇在年少,奇在寫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學多才……除此而外還讀出了他是個孝順的人,是個謙虛的人,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學習的目的!在自己探險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也許對於教師來説沒有風平浪靜來的有保障,但是教學的主旨為了學生。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也許前面的設計我們教師試圖尋求一個有解的答案來,“提供一個歷史確定性”。從理論角度來説,這明顯是傳統解釋學的觀念。在接受理論看來,文學沒有“惟一正確的解釋”,任何解釋也就不是惟一的、最後的解釋。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全國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楊再隋先生説,“語文教學是一種生活;語文教學是一種過程;語文教學是一種文化。”於是我就在想,作為我們在教學的設計中,必須要能確保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擁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凸顯自己的主體性。而不是為了在沒有懸念中找尋答案而去答案,那所謂的在充分學生主體性中去探究、發現、思考就是水中望月了啊!千萬不能讓我們的過程和方法成了孩子們發展的桎梏!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教師將每一堂上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我們永恆的追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好課”的認識也不盡相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瀾女士認為,下列五種課都屬於好課: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瞭解了葉教授所提的“好課”標準後,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的整個過程,儘管自己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許多有待改善之處,離“好課”二字相去甚遠,需要不斷反思,不斷改善,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一、關於“紮實”與“充實”的思考

一堂好課首先應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對學生來説,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可鍛鍊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而不是圖熱鬧的課。同時一堂好課也應該是一堂有效率的課。

一是對面上來説,對全班多少學生有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

從這兩點上來説,我覺得本次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都還存在着有待改進的地方。造成這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模式還在探索與試驗階段。的確將這一嶄新的學習模式引入平常的教學中,不但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一系列多種能力。但是由於在嘗試的初期,不管是形式上,還是流程上,甚至是合作分工上我和學生都不是很熟悉,都在探索階段。

在課堂上我提了這樣一個任務““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句、段中體會到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大家可以畫句子、圈詞語並在旁邊寫下感受”。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但透過這熱鬧現象的背後,走進每一個學習小組,仔細聆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我就發現這份熱鬧是由一部分優等生所撐起的,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説更多的只是一個聆聽者或者是個重複者。(學習小組內發言不允許重複,對於實在無話可説者允許將他人的話重複一遍)尤其是交流的形式,在課堂的呈現來説應該是不成功的。按照平時的要求,發言時我對1號到4號根據其能力高低都由不同的安排,但是在本堂課上,叫了那麼多組的發言只有3個組是按照我的要求逐個發言的,其實各組的發言全由能力較強的3號組長來發言的。

從這個課堂過程來看,還在摸索階段的小組合作模式都沒有很好地達到“紮實”和“充實”的要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自然談不上得到鍛鍊與發展,對他們來説就談不上“紮實”二字。在交流的時候,有較多小組都由組長代勞,就可以看出從效率的面上來説是遠不夠的。因此“充實”二字做得也不到位,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並不是本學期開始嘗試的嶄新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實踐不夠成熟。在實踐初期的具體操作這一環節的方法、步驟以及對學生的訓練都存在一定問題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如何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嶄新的模式是我必須認真學習、思考、實踐、改進的課題,而且迫在眉睫。

二、對於“豐實”與“平時”的實踐

葉教授所説的“豐實”二字,我是這麼認為的,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內容豐富,多方活躍,給人以啟發。這樣的課就是“豐實”的課。“平時”二字我認為則是指常態下的課。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基於以上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在“豐實”與“平時”這兩點上,自己所執教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還是做得不錯的。

首先儘管這是一堂青年教師的評優課,又是在自己學校上自己班,而且內容是自己定的。但我並沒有事先給學生做任何安排或是有關內容的滲透,而是將比賽、評委、聽課老師通通“不放在眼裏”,因為我的眼裏“只有學生”。依然按照平時的上課模式來給學生上課,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提問……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在學生的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東西,較好的做到了“平時”二字。

其次“豐實”二字的體現可以從課堂上當我提出“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我先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後再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在班級內進行交流。這樣不但交流的面增加了,而且在這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也擴大了,生成的東西也就多了。還有在引導學生體會完王勃的才氣後,我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為什麼會這麼有才華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後得出結論,那是因為王勃愛觀察、愛思考、愛寫作。這一環節不但概括了課文,而且也生成了對學生習作的指導。

三、基於“真實”二字的遐想

不管是誰上的課,任你如何精心設計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將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正是因為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是不粉飾的、有缺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所以它是一堂“真實”的課。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給了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少年王勃》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是對於“好課”的追求永無止境,永遠不會結束,我會繼續走在教學的這條探索路上,不斷以葉瀾教授的好課“五實”標準作為參照,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5

三年學生開始進行習作訓練,一個學期下來,好多老師感覺到學生習作還是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實從三年級上的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指導學生習作的方法,而這篇課文同樣是一篇指導學生習作的好文章。

在習作教學思考上,我個人一直認為“靈感”是訓練學生學會習作的關鍵,寫作教學不能忘記怪學生進行靈感訓練,當然這一訓練是有難度的,而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訓練學生靈感的方法。學生接受每一次訓練,其實都動腦子想了,他們怎麼想,想什麼,什麼樣的想可以給予學生寫作的衝動,這一些我們通過讀這篇文章,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麼產生的?我個人認為,與這種思考是極其相關的。現在好多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着這種心想的過程,不能夠在自己的想中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語言,所以害怕習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讀《少年王勃》這一課,我們要引導學生反覆讀想“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會模仿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寫前思考,這其實就是靈感的訓練過程。學完這篇文章,學生可以沿着這個起點走,每次習作,給學生這個時間。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而事實上,在習作指導中,我們老師説的太多了,自認為自己講的非常好,其實課堂上還有好多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所以老師傳遞的信號無法打通學生的大腦神經,所以最後還是好多學生不喜歡寫。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動作,何不為孩子也創造這樣的環境呢?

習作,離不開孩子大腦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學生是拒絕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其實就是一種大腦拒絕思考的反映。我們在每一次習作中,其實也有許多學生是這樣的,他們的大腦也是拒絕思考,雖然最後也完成,多是應付之文。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習作中,我們應該讓他們主動打開自己的大腦,不要讓自己的大腦封閉。

當然這也課還有着另一層作用,那就是引領學生學習《滕王閣序》(這是國中的教材),也就是説,這一課的學習,其實為孩子的未來做好一種鋪墊,為以後建立一個情境,為以後建立一個知識結構。

這一課值得學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這些,比如少年王勃為什麼這位年輕就有着這樣的才氣?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主題。閻都督是怎麼知道少年王勃的……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的點,不要以為孩子小,其實他們也能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