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強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3.15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氣壓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1

一、教學設計的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於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1、國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性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在教學中,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二、課後的一些感想

1、我們知道,物理情景是物理學習的催化劑,學習物理知識,就要讓學生進入創設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學習富有新鮮和實在的氣息。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後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用多媒體課件應該可以。

2、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必須是有目的性的思維,要達目的必須藉助於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學”,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比如:在怎樣才能使塑料瓶中的水流出來的實驗中,安排學生來完成這項實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再請另外一位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實驗目的,這樣使學生參與的面更廣,讓學生感到興奮,因為這樣的實驗來源於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達到了探究知識的目的。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2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於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國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 “、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鈎”、“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説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裏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裏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教學實踐後,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後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3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非常好。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堂有效教學示範課!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入有效:

“瓶吞蛋”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幫忙把雞蛋壓入瓶內。

二、教學設計有效:

教學理念新穎、教學設計合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大氣壓強的存在到大氣壓強的測量再到大氣壓強的應用。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問有效:

不再是簡單的設問,學生不是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例如:大氣壓怎麼把雞蛋壓入瓶內?讓學生體會瓶內氣壓小於瓶外氣壓大氣壓強起作用。這樣提問有較強的啟發性與針對性,教給學生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活動實在有效:

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例如:學生上講台親自拉馬德堡半球、學生做覆杯實驗親自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上來喝飲料,一位同學能喝到、另一位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平時吸飲料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實驗也有失敗,請耐心等待”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學生學得有效:

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感染着學生、鼓舞着學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清晰、生動有吸引力,充分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問題得到合理、機智地解決,充分反映教師的基本素養,使學生“善學、樂學、會學”

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的難點,如何設計實驗?我用逐漸增高的管子,把無形的大氣壓的測量轉換成液體壓強的測量,學生輕鬆理解、掌握該難點。

六、多媒體使用合理有效:

一個是托裏拆利實驗用水銀,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另一個是大氣壓可托起多高水柱也是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利用多媒體可以達到與實驗同樣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堂上兩個女生拉吸盤偶然拉開了,應及時讓他們解釋問什麼拉開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兩位同學在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不慎將細玻璃管踢碎,給後面的講解帶來不便,我靈機一動用試管代替矮一些的玻璃管,達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堂非常難得的有效教學示範課,充分展示了授課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素養。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4

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決定了國中學生學習物理必須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誘導學生思考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掌握物理知識,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本着這一出發點,對義務教育版八年級物理《大氣壓強》的課堂教學作以下思考,共同切磋。

1用懸念式實驗引入課題

上課開始,我採用了自制教具“大氣壓強演示器”。實驗的器材是:酒精棉球、火柴、廣口瓶(3個)、氣球、棉線。實驗器材非常簡單,但做起來效果非常好。具體的做法是:先把氣球吹鼓,用細線把口封住,然後點燃酒精棉球,放入廣口瓶中(注:勿將瓶口燒得很熱,以免把氣球燙破),快速把氣球放在瓶口上,過一段時間,會發現廣口瓶緊緊地吸在氣球上,按照上面的做法,把其它兩個廣口瓶同樣吸在廣口瓶上,最後把氣球提起來,發現三個廣口瓶緊緊地咬住了氣球,學生在集中精力觀看實驗,這時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是什麼力量讓廣口瓶緊緊地咬住了氣球”,接着很自然的引入新課大氣壓強。通過這個演示實驗,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本節的興趣調動起來。

2、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

利用上面的實驗引入新課之後,接着回憶前面學習的液體壓強的知識。我們知道液體由於受重力,且易於流動,所以液體會產生壓強。氣體也受重力,並且也易於流動,那麼它內部會不會產生壓強呢?

學生分組做模擬馬德堡半球的實驗,把兩個塑料掛衣鈎凹面對擠,儘量擠出裏面的空氣,然後用力拉掛衣鈎,結果費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它拉開。這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也體會出大氣壓強是很大的,然後讓學生向着各個方向拉掛衣鈎,不論在哪個方向上掛衣鈎都不容易拉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大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樣通過做實驗許多問題就很容易的解決了,不用教師再費很多口舌。

3、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

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鈎”、“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最後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説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4、從覆杯實驗引伸出托裏拆利實驗

介紹覆杯實驗:把玻璃杯盛滿水,用硬紙片蓋住,再倒置過來,看紙片能否托住杯中的水。(注:杯水與紙片嚴密結合不留空氣,是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因此,要求杯口的一圈與紙片都要平整。)學生分組做實驗,結果水和紙片都不落下,給學生強烈的興趣剌激。有覆杯實驗的啟發,演示盛滿水的試管倒插在水銀槽中,試管中的水不落下,再把試管換成更長的量筒,同樣做上面的實驗,發現盛滿水的量筒的水,仍然不落下。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裏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裏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5、演示托裏拆利實驗,介紹用取代法測大氣壓強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大氣的高度很大,大氣分佈複雜,大氣的密度是個變量,所以求它的壓強就不能套用液體壓強的公式。托裏拆利實驗揭露了上方為真空的水銀柱與大氣壓兩者對同一水銀面產生的壓強相等的客觀事實。根據它們的平衡關係,難以測算的大氣壓強就被該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取代了。它化難為易是實驗設計思想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這是托裏拆利的偉大功績。教學時向學生講清這種取代作用,使學生開闊眼界,啟迪思維。本節課教學的思考充分運用了直觀教具,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達到快捷地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效果,讓學生得到一個全面的具體的、真實的物理圖景。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以下這些:

(一)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課堂紀律好。

(二)多媒體使用恰當,這得益於課前自主蒐集並修改好了教學演示視頻。

(三)在學生實驗的時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還更進一步多做了一些,並提出了很好的問題。説明學生課前預習工作做得很好,並且思維敏捷。

三、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達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我很滿意。這節課該解決的重要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了。對於一些非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但是也不是本節課的事情,學生完全可以下課後單獨請教我。

四、課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發生,在學生做實驗時,有好幾次都失敗了,我就小聲地在旁邊鼓勵學生:不要急,慢點來,掌握要領和細節等等。

五、如果讓我重新公開上這節課,還會這樣上,如果讓我上一節非公開課,我可能會把一些我直接講解的知識點,以引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説,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六、從學生的.作業、課後談話等途徑我覺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這也驗證了課堂效率的重要性。説明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七、當時聽課的老師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是:教態自然,語言精練,語速適中,課堂氣氛好,學習效果好,教學手段好,實驗演示好等等。當然提出了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

我的啟發是:也許是我的運氣好,也許是課前準備充分,這節課確實上得比較成功,並給我很多的啟發,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感謝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比武大賽”,給了我一次提升自己的好機會。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6

《大氣壓強》一課花了很多心思去準備,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非常不錯,對該課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1、本課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魔術(實驗)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視線,調動起他們學習大氣壓的興趣。而且表演魔術的幾個同學不僅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的領會,也成了同學當中的明星,一下課就有同學圍住他們要學習魔術表演,讓這幾位同學很有成就感,班上也掀起了一股實驗熱潮,洋溢着濃烈的學習氣氛,非常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推廣。

2、大氣壓知識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聯繫實際,加強實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隨手可得的小實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我特別注意實驗的設計,如“紙託水杯”、“餅子瘦身大法”“掀起你的蓋頭來”“誰是大力士”“一盤託千斤“等實驗的設計,不僅巧妙地利用了大氣壓原理,而且實驗簡單易行,容易成功,現象神奇,趣味性較強,課堂上學生們一直興致盎然,精力集中,期待着老師給他們帶來新的驚喜。

3、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科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隻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把握科學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科學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4、除了做一些演示實驗之外,我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説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有關生活事例。真正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迴歸到生活的教學理念。學生們經過回憶可以列舉出大量事例,其中僅與“吸盤”有關的常見事例就有:

(1)把帶有掛鈎的塑料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來;

(2)帶有塑料吸盤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緊緊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帶起來;

(3)有一種尾端帶吸盤的羽毛球,球被投過來時,只要用一個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

(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擠壓出空氣後,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向上提起;

(5)兩塊玻璃之間放一點水,就很難把它們分開。

這些事例能夠配合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切身實際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學習起來感到親切,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有待完善之處:

1、課堂中實驗較多,學生由於好奇、好動,興奮點多,思維發散,需要注意引導學生看出“門道”而不是看熱鬧,也要注意課堂的紀律的有效控制。

2、由於容量較大,時間顯得有些緊張,感覺本節課講解有些倉促,有的地方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不夠理想。

3、對托裏拆利實驗難點的理解消化還需要強化。

體會:理論聯繫實際是物理教學的一條基本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貫徹這條原則,就必須有機地把物理知識與生活、科學技術、社會聯繫起來。雖然國中只學習有限的初步物理知識,但這些知識涉及的範圍較廣,又都是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最需要的,因此完全可以用這些知識初步解釋、解決較多的`身邊物理問題,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繫。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學習物理知識認識物理現象,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和出發點。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現象,創設探索問題的物理環境。但是,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的,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把涉及的物理現象都演示出來。列舉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則可以彌補課堂上觀察、實驗的不足,或者可以豐富觀察、實驗所要説明的問題。

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中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要善於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並且上升為理性認識。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7

1. 引入:利用小魔術直接引入大氣壓強。瓶子變癟,瓶子周圍只有空氣,空氣使瓶子變癟,比較兩個瓶子受大氣壓強的作用,應該用相同的瓶子,體現控制變量法。

2. 語言要規範,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物理量一定要帶單位。

3. 演示注射器吸取水時,應該用帶顏色的水,實驗就是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

4. 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時,給學生圖片展示,創設情景。

5. 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大氣壓與氣壓,學生回答問題時,抓住學生的亮點,順着學生的問題拓展開。

6. 交待清楚托裏拆利實驗,讓那個學生明白,不管玻璃管怎麼變,但是水銀槽液麪和玻璃管內液麪的高度差是不變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形狀,傾斜角度,水銀槽內水銀多少以及提壓管子均無關係。

7. 分析托裏拆裏實驗時,不妨取一個液片,水銀柱對液片有一個向下的壓強,大氣壓通過液體的傳遞,給液片一個向上的作用,而液片靜止不動,受力平衡。所以大氣壓就等於760m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8. 一個標準大氣壓能托起10.3m高的水柱,向學生説清10.3m高的概念,可以舉例一層教學樓高約為3m,而10.3m大約為4層樓高,如果用水代替水銀做托裏拆利實驗,在普通教室不宜操作,這樣學生就明白了水不代替水銀的原因,但是得説請,任何液體都可以做次試驗,只不過水銀的密度是最大的,方便操作。就着這個問題,可以再解釋一下覆杯實驗,紙片掉不下來的原因,若水柱的高度超過10.3m,大氣壓就託不住紙片,紙片會下落。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8

大氣壓強這節課是我參加明星教師評選精心準備的一節課。這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用噴泉實驗引入,然後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和托裏拆利實驗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運用探究思想,突破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1、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連貫性。大氣壓強概念貫穿全節,是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它是一根主線,把各部分的'知識緊緊聯繫在一起,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注重前後知識間的有機滲透,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

2、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體現了生活-物理-社會這一設計思路。大氣壓強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及自然現象的聯繫極為密切,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規律解釋現象,説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設計題的訓練。

3、教學中重視了實驗教學。關於大氣壓強的知識,很多可通過實驗觀察來探究學習,雖然很多實驗用專用儀器操作,但許多實驗可取材於瓶瓶罐罐,並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關結論或驗證有關知識。在本節課教學中,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設計了大量的實驗,重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當然,本節課的探究思想還沒體現的淋漓盡致,教師講的還是有點多,學生的發散思維沒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的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為同學們上好每一節課。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9

學生往往習慣於用氣體所具有的特點來預測大氣壓,容易產生理解誤區,成為學生學習的思維障礙。

本節我的設計思路是:以當下比較流行的魔術引入課題,吸引學生注意力,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學習用品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在親切、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享受探究的樂趣,最後,以一道課外探究實驗承前啟後,使課堂留有餘音,大氣壓強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動手實驗活動,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對本節課具體總結如下:

1.在引入這一環節,我以當下比較流行的魔術引入課題,這不僅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且魔術內容設計讓學生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學生剛剛學了液體壓強知識,且也有這個實驗,所以很容易就回答出:“水會從孔中流出。”當我把塑料瓶從水槽拿出,學生髮現水卻沒有流出。那一刻,我看到學生的表情,感覺到已成功了三分之一。

2.課堂上的幾個小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杯水倒置實驗,既讓學生體會到了大氣壓的存在,又真切體會到了大氣壓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教學反思《大氣壓強教學反思》。還有學生熟悉的滴管、注射器實驗更是學生體會到了大氣壓與生活息息相關。我想給學生印象最深的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這個實驗讓大氣壓的存在事實在學生心中紮了根,成為他們永久的記憶。這是教師任何優美華麗的詞語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用簡單的錄相所能取代的。我想這幾個實驗不僅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氣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了尊重事實、相信科學的思想,激發了學習物理的熱情,這比我們平時幾句空洞的激勵性話語效果要好得多。

3.難點的突破這一環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托裏拆利實驗的過程方法,並用幾幅簡圖進一步分析原理,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問題的實質,突破了難點。

4.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而是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並恰當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服務於生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5.有些問題設計不得當、不明確,使學生不知如何回答,造成有幾個環節課堂氣氛差,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6.針對大氣壓存在的原因處理簡單,只是在引入中一帶而過。使學生印象淡薄,有的同學甚至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雖不是重點,卻直接影響了一些問題的分析,比如在回答:“為什麼我們的手感覺不到大氣壓的存在呢?”時,如果學生深切體會到了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是重力,就不會説出是:“因為空氣密度小。”的答案了。

下次再上這節課,可適當添加練習。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10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非常好。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堂有效教學示範課!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入有效:“瓶吞蛋”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幫忙把雞蛋壓入瓶內。

二、教學設計有效:教學理念新穎、教學設計合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大氣壓強的存在到大氣壓強的測量再到大氣壓強的應用。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問有效:不再是簡單的設問,學生不是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例如:大氣壓怎麼把雞蛋壓入瓶內?讓學生體會瓶內氣壓小於瓶外氣壓大氣壓強起作用。這樣提問有較強的啟發性與針對性,教給學生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活動實在有效: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例如:學生上講台親自拉馬德堡半球、學生做覆杯實驗親自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上來喝飲料,一位同學能喝到、另一位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平時吸飲料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實驗也有失敗,請耐心等待”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學生學得有效: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感染着學生、鼓舞着學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清晰、生動有吸引力,充分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問題得到合理、機智地解決,充分反映教師的.基本素養,使學生“善學、樂學、會學”

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的難點,如何設計實驗?我用逐漸增高的管子,把無形的大氣壓的測量轉換成液體壓強的測量,學生輕鬆理解、掌握該難點。

六、多媒體使用合理有效:一個是托裏拆利實驗用水銀,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另一個是大氣壓可托起多高水柱也是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利用多媒體可以達到與實驗同樣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堂上兩個女生拉吸盤偶然拉開了,應及時讓他們解釋問什麼拉開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兩位同學在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不慎將細玻璃管踢碎,給後面的講解帶來不便,我靈機一動用試管代替矮一些的玻璃管,達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堂非常難得的有效教學示範課,充分展示了授課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素養。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11

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中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要善於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並且上升為理性認識。

這課堂課,總的來説,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多,失敗的地方少,現反思如下:

1、大氣壓知識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聯繫實際,加強實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隨手可得的小實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我特別注意實的設計。如“覆杯實驗”、“瓶吞氣球”“兩個皮碗口對口擠壓”等實驗的設計,比較巧妙地利用了大氣壓使實驗比較成功,趣味性較強,看到學生們一個個臉上可愛的笑容,我也很開心。

2、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隻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比如:托裏拆利實驗──測大氣壓的大小,為何選擇1米長左右的玻璃管?為何選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體?等等,通過一系列引導和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重温”科學家經歷的實踐過程,最後達到“水到渠成”的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目的。可以説: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3、實驗較多,課堂氣氛良好。由於本堂課的實驗較多,學生的參與面較廣,能夠積極投入到一系列問題的討論。

4、除了做一些演示實驗之外,我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説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有關生活事例。學生們經過回憶可以列舉出大量事例,其中僅與“吸盤”有關的常見事例就有:

(1)把帶有掛鈎的塑料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來;

(2)帶有塑料吸盤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緊緊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帶起來;

(3)有一種尾端帶吸盤的羽毛球,球被投過來時,只要用一個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

(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擠壓出空氣後,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向上提起;

(5)兩塊玻璃之間放一點水,就很難把它們分開。

這些事例能夠配合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切身實際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學習起來感到親切,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有待完善之處:

1、課堂中實驗較多,學生由於好奇、好動,比較興奮,導致整課堂的紀律不是最好。

2、由於容量較大,所以時間顯得有些緊張,感覺本節課的結束有些倉促。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12

上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課前我們備課組做了很多準備,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強無處不在,我們設計了十幾個實驗,這些實驗都利用我們平時隨處可見的物品。本來覺得現象非常明顯,結論肯定很容易得出,可是卻發生了沒有料到的情況。首先,我用熱水涮了一下礦泉水瓶子,然後把熱水到處,迅速的把瓶蓋擰緊。不一會伴隨着咔咔的響聲瓶子就癟了。學生還説“勁可真大”我問同學們,是誰把瓶子壓扁的?大家異口同聲的説是空氣。接着我又拿出兩個玻璃片,很容易的就把玻璃偏分開了。然後我又在玻璃片上面滴了幾滴水,讓一位同學把這兩個玻璃片拉開。費了很大力氣也沒有拉開。我又問大家“是誰壓着玻璃片,不讓我們把玻璃片分開呢?”大家很堅定的説“空氣”接着我在礦泉水瓶子側壁鑽了一個孔,然後到滿水,水從小孔噴射出來,然後我迅速的把瓶蓋擰緊,小孔不在向外噴水了,接着問大家“是誰不讓水往外l流呢?”大家説“是空氣”。這時候我觀察到班級裏一位平時成績很不錯的同學,一直在思考什麼,並且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興奮。等到其他同學都不説了,他站了起來説“老師我發現你在做實驗的時候都用到了水,怎麼能説是空氣呢,沒有液體壓強的原因嗎?”大家也七嘴八舌的附和起來,我讓大家仔細觀察實驗,小孔在什麼時候流水,什麼時候不流水,大家説不擰蓋子的時候水可以流出來,擰緊蓋子水就不流了。那麼兩次水都是一樣的水,有無蓋子的區別就在於液麪上方是否與大氣聯通。是誰影響水的流淌呢?他這是恍然大悟,確定是因為空氣的因素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首先就是備課的角度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不要自認為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就覺得學生在理解上沒有問題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於發展階段,我們不能只憑經驗判斷,要注意引導,注意自己表述的語言是否到位。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這節課上,我忽視了這個同學的.想法,他一定會覺得知識是和實際脱軌的,要去背知識,這樣勢必會打消他學習的積極性,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説明他動腦思考了。如何正確的引導他才是最重要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透視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知識的方法,途徑。教學也應該是一個不斷反思,實踐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