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3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壓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壓強教學反思

壓強教學反思1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視頻展示為主,使學生得到很多感性認識,盡最大可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教學條件。

教學中師生互動性比較好,學生勤于思考、積極討論分析、主動回答,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進步和提高。 複習上節教學內容,學生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固體壓力有一定的'作用效果,液體也有重力,也應對杯底有壓力,那麼怎樣更明顯的觀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壓強,合理過度引發學生思考,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教學過程中,整體思路清晰,語言比較準確,使學生分析、判斷有明確地方向。強調深度概念應為到自由液麪的豎直高度,深度不是高度。

注重講練結合,讓學生對知識及時吸收、內化。

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內容多,過度快,應再給學生多一點的思考時間,更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2、在講解P=ρgh時,講解液體壓強與密度關係時沒有強調同一深度壓強相等。

3、有個習題難度偏大,學生討論、回答、修訂時間較長。

4、由於實驗器材不足,授課中不能採取分組探究實驗的方法展開教學,

壓強教學反思2

壓強是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採取分析現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的教學方法,力圖讓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和掌握控制變量法。

一、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

我是直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例子來描述壓力,利用壓力的示意圖,讓學生自己體會壓力,並對壓力的概念下定義,接着讓學生畫出已知的重力的示意圖,通過對示意圖的觀察,説出重力和壓力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壓力不等同於重力”。

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做到由淺入深,一步步的逐漸深入,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並理解壓強的概念。

在講解例題時,通過讓學生計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員對地面的壓強,讓學生深入理解“壓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壓強是指壓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這樣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激發他們學習物理學的興趣,落實了物理的社會實踐性。

在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的講解中,我從公式P=F/S、生活現象出發,並結合實例分析、運用來鞏固。

在課堂總結中,我注意啟發學生在生活中要用學過的'物理學知識進行解決問題,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關係。

二、存在問題:

由於接班時間不長,對學生了解不夠好,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不夠踴躍,上課進度比較緩慢。學生看書回答問題,不能很好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致使學生利用書本上的將要講的知識進行回答,常常使教師陷入窘境。

三、今後改進措施:

要認真備好學生,改進時間安排,爭取在25分鐘內結束課程,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訓練。備課時要靈活,以便能應對時刻出現的突發事件,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課堂上要學會關注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幫助學生,把學習的過程真正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並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加強學法指導。

壓強教學反思3

國中物理新課程有着適應於時代的價值觀和功能,有着全新的培養目標,定位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它的課程理念是:注重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要想適應新的課程,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課程理念,樹立課程觀,教材觀,這樣才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在是新課程實驗成敗的關鍵。

新課程的實施為物理教學帶來了許多變化,如教師的教學觀,學生的學習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關係,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評價觀,教師的`素質等各個方面,下面就針對更新課程理念方面的案例進行評析;

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符合當前課改的重要理念,充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新不課改的中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關鍵,這節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和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探究學習的熱情,另外在教學中注重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在學生學習中,還要學會指點,誘導,和啟發。學法的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讓他們獨立,勇敢,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壓強教學反思4

1、一節課能做些什麼?課後有老師提出我在和學生設計實驗時怎麼不考慮誤差,我説:“如果我再考慮誤差,這節課做得到嗎?”很多老師在講課時,總會發現講的課中還很知識點沒有講到,主要是和某個教輔書上題目對應的方法或知識應該講到。我想,每一節課題,讓我們物理老師來説,可以拓展出很多知識內容題目出來,但這個課題的知識目標挖掘得那麼充分,要一一實現,只有灌輸,我們還哪有機會達成三維目標?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教學,有時是該有取捨的,什麼都想抓住到後來什麼也抓不住。

2、基於學生的教學還是基於知識的教學?我們提倡把學生當作有血肉個性的個體,不是知識的容器。可是在交流中我感到,備課時很多人心裏裝的都是知識,唯獨沒有學生。如果老師每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起點出發來促進學生成長,一定比把什麼知識都講精細強。如何把知識準確而通俗地教給學生,每節課學生能學習到多少?他們有多大的成長空間。這是我們備課時特別要注意的事情。不要怕在形式上完不成教學任務,一定要讓每節課學生有實在的收穫。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你什麼都按部就班地講了,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表面上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還是等於零,不如學一點是一點,這樣效率其實更高。

3、學生差的因由何在?常常聽到老師們説:我們的`學生太差了。學生從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一開始就差了,這問題是不是都在學生呢?我們的物理教學是生動活潑的還是枯燥乏味的?我們有沒有關注孩子們學習時的感受。如果老師有心瞭解學生,瞭解每個教學內容中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如果他們數學知識在這節課中是障礙,我們可以花時間先把這個障礙幫學生掃清再進行教學,注意並讚賞學生的一丁點進步,讓學生每節課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喜悦,他們一定會用成長進步來回報老師。乾脆不學習的學生也有,但那些人開始是少數,如果讓其他人感到學習沒趣、沒法、沒希望,這個隊伍就會擴大,老師有責任讓這個不學習的隊伍變小,儘可能的小。

4、下面是温洲甌海區第二高級中學校長陳漢初的話,與大家共勉: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風逐潮,不需要不斷的花樣更新,教育需要的是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堅持做精就是不平凡,從預防做起,講究教育教學管理的樸實精緻,讓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就是追求零缺陷。

☆圍繞零缺陷教育的三句話: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是零缺陷;要求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藥是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檢驗。

☆讓學生學會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思考在先,解決在先;標準在先,執行在先;估計在先,處理在先,多角度全方位預見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尋求解決的辦法。

壓強教學反思5

該節課是典型的科學探究實驗課,雖説是以學生實驗探究為主,但老師在新課教學中的引入和實驗過程中的疏理點撥要有藝術技巧,尤其是讓學生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並且給學生機會,到前面展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説明現象表明的'結論。我認為調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是,把課堂儘可能還給學生,學生能做,能講的,老師就不能代替。老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前播放美國電影《龍捲風》片段,讓學生見到龍捲風產生的危害,將“父親”從地下室內“吸”上了天空,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引入新課,採用了演示實驗方法,晃動塑料管,泡沫小球從塑料管中飛出,象天女散花,使學生感受到了物理現象的神奇,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壓強教學反思6

學習了壓強後,給學生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一個空茶壺的質量為0。5千克,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壺底的面積為0。01平方米,用茶壺盛了1。2千克的水後,水的深度為0。1米。求,(1)水對茶壺底的'壓強(2)水對茶壺底的壓力(g=10N/kg)

解法一:

已知:m=1。2kg,g=10N/kg,s=0。01m2

求:P,F

解:茶壺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對茶壺底部的壓力等於它自身的重力

F=G=mg=1。2kgX10N/kg=12N

P=F/S=12N/0。01m2=1200Pa

解法二:

已知:水=1。0x103kg/m3,

g=10N/kg, h=0。1m ,S=0。01m2

求:P,F

解:P=gh

=1。0x103kg/m3x10N/kgx0。1m

=1000Pa

F=ps

=1000Pax0。01m2

=10N

兩種方法,兩種結果,第一種方法顯然錯誤。

於是,我把這兩種解法寫在黑板上,結合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第一種結果的錯誤原因所在,同學們也理解了本題的正確做法。通過這到題,要向學生強調:做題時,要注意計算液體壓強時,要先壓強後壓力,計算固體壓強時要先壓力後壓強。

壓強教學反思7

本節課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流體壓強和流速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和“飛機的升力如何產生”兩個核心問題組成,如果只是簡單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接受效果不會很好,對知識也沒有興趣;所以要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己親身經歷觀察、操作、製作、實踐等各種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經過觀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主要遵循以下設計思路:選取哪些器材?實驗中需要改變的條件是什麼?通過什麼方式改變的?改變的實驗條件引起研究對象發生什麼變化?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問題?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對科學的熱愛。

壓強教學反思8

課堂剛開始時,情景設置的導入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明確課堂研究的內容,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給每位學生提供演示實驗。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壓強教學反思9

壓強是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前一章力學的延續,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

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節課的重點是壓力概念和大小,壓強概念、單位和計算,難點是壓力概念和大小,受力面積確認和壓強概念的理解。

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本課的教學結構主要由三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由於本塊知識需要綜合運用力、二力平衡等知識,思考有關問題,解決有關現象時需要一定的分析表達能力,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採取了科學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第二個板塊引入了壓強的概念,在引入壓強概念時,通過比值定義的方法,讓學生給壓強下定義,讓學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三個板塊同樣採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挖掘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並通過對日常事例的分析,最終總結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使物理學科和生活結合起來。

回顧整堂課,成功之處在於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首先運用氣球引入新課,爆破聲能順利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再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壓力的概念,壓力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因素有關,理解了壓強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運算。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和諧的情境,學生在交流和總結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的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簡單問題,培養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充分了解學生,開展實驗時學生過於興奮,有些學生又過於緊張,此外概念的教學需要重點強調。

本節課需要改進之處:1、課前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好學生。2、佈置學生做好課前預習。3、概念需着重強調。

這次的教研活動給了我一次鍛鍊的機會,教研組成員對我的幫助和提點使我在教學上受益匪淺。科學教學是知識聯繫生活的過程,也是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和交流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進一步落實“生活——物理——社會”。

壓強教學反思10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繫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三、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壓強教學反思11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徵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節安排了“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探究性活動還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為學生驗證假説提供了科學方法。因此本節課重要性顯而易見。

設計並進行實驗

學生猜想後,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設計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討論完後又讓各組派代表彙報本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互相點評並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從不同角度來認識事物、現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學得的.知識能夠保持較深的記憶。

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點:

(1)、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前,應注意U形管兩側的液麪不能出現高度差。

(2)、測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時,一定要使金屬盒保持在同一深度處。

(3)、本實驗中,在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由淺入深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麪高度的變化;在測定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而轉動壓強計的探頭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兩管中液麪的高度差是否改變。

方案成熟後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並將實驗結果填入表格。巡視並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各組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並派代表彙報。充分體現了的導演作用,學生當好演員。

有待探討的:

1、學生探究實驗的時間少了些。

2、學生小組的人員(6人)多了些。

3、同一深度時的壓強,各個方向實驗現象不明顯

4、鹽水密度不太濃,實驗現象也不明顯,

壓強教學反思12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過於重視理論知識,輕視了對實際例子的運用。

二、本節課我利用一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彈力重力摩擦力,力力探因”的話語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告誡學生學習力的知識需要謹慎的思考和嚴謹的探究過程,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探究壓力的相關知識的活動,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及時組織學生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幫助學生掌握壓強公式的同時,有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演示的活動中,不便於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動向。

五、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上述例題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沒使學生注意到雖然增大和減小壓強都可以從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方面着手,但在實際應用中應視條件採取合適的方法。

六、關於板書。由於準備倉促,又是第一次用階梯教室上課,板書的設計重點不突出,指導單位換算時,沒有讓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單位之間的關係。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壓強教學反思13

通過對壓強、液體壓強的複習,學生對壓力、壓強、液體壓強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尤其是對重難點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一是壓力與重力兩概念的區別與聯繫;二是對p=F/S與p=hg兩公式的理解。

通過課堂上知識回顧與歸納,重難點突破、易混點辨析,應用練習等環節的複習,覺得學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應該能會正確應用。但通過作業反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仍將重力與壓力混為一談,不能區分,總認為無論容器形狀如何,容器中所盛液體的重力等於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的錯誤觀點。絕大部分學生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錯誤,值得任教者的反思。

難道是在複習時沒有給講透徹講明白,還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清,通過進一步的問卷調查發現,錯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基礎較好的.學生沒有認真讀題,馬虎大意,做題不仔細導致錯誤,總認為壓力就等於液體的重力,沒有考慮到容器的形狀即上大下小容器側壁也承擔了一部分液體的重力;二是基礎中等的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區分清壓力與重力的關係,對兩個概念混淆不清,導致錯誤,尤其是不同形狀的容器所所液體對容器底部了壓力與液體重力的關係;三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根本就不會做,原因也很簡單,上課從來沒認真聽講過,作業都是抄人的,他人錯也就跟上錯。針對以上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一是注意培養學生的仔細、認真審的習慣,因為審好題是答好題的前題;二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三是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多結合實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四是在教學中多關注中等生和後進生,力爭中等生通過複習能不斷提高,使後進生也能學有所獲,有所進步。

總之,複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學生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才能使複習方法更加合理,成效更加顯著。

壓強教學反思14

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習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點開花,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

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

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並結合實驗,讓學生對控制變量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定要求。

2、沒有板書,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壓強教學反思認識液體教學反思

壓強教學反思15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和壓強教案示例之一。

2.掌握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二)教具

演示用:壓力小桌,10×10×5釐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砝碼2個,細砂、玻璃杯。

學生用:壓力小桌, 10×10×5釐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砝碼2個(以上器材兩人一組,由實驗室準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請同學們閲讀本節課文開頭的“?”和圖10—1,猜一猜兩人對雪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下去了,另一個人沒有陷下去?

2.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麼?

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過事實來檢驗。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回答(板書課題:第十章壓強液體的壓強第一節壓力和壓強)。

二、進行新課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錶面的壓力示意圖。

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三人各畫一圖(有意識地請能正確畫出的同學,以便藉此講解壓力的概念)。同學們作圖時,教師可走到學生中去,來回巡視,瞭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2.學生停筆後,先講評下面學生作圖情況,然後評講黑板上畫的圖,進行糾正,並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請同學們思考後舉手回答,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麼共同特點?

啟發學生回答出: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師重複一遍學生的回答(板書: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4.學生分組做課本圖10—3壓力小桌的實驗,並講述壓強的概念。

(1)介紹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要觀察的現象。

首先照圖10—3甲做,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後照乙圖做,比較與甲圖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相同),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後請同學們回答圖下面的圖注中提出的問題,並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照圖10—3甲那樣,放上一個砝碼和放上兩個砝碼,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壓力相等嗎?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積相等嗎?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實驗後由學生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還跟壓力的大小有關。”)

(3)講述壓強的概念

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的概念(板書:壓強)。

講述:要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應取相同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板書這一定義)。

(4)壓強的計算

例:一台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台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請同學們説一説該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壓強等於壓力除以受力面積。

告訴學生,物理上用p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壓強公式:

(5)講述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帕斯卡是法國科學家,為了紀念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他的名字作為壓強單位的名稱。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頓”。

寫出“5帕”,指導學生説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5牛頓。列舉課文中一張報紙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請同學們利用剛學的壓強公式、單位,計算下面所述例題。

5.例題:

〔例題〕:根據課本圖10—4和圖10—5所給條件,比較芭蕾舞演員足尖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教師一邊念題,一邊請同學們看圖,並思考,唸完題後,請學生説出已知條件,教師寫在黑板上,利用公式進行解答。

解題過程中和解題完後進行評講,強調單位必須使用規定的單位:力用牛頓,受力面積用米2,所得到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

三、歸納本課的'內容和課堂鞏固練習

1.利用黑板上的板書,簡明扼要地把本課所學知識敍述一遍。

2.請學生對課本的圖10—1問題作出回答;再請一位學生説一説書包帶子寬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討論章後習題第5題。討論後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把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的兩種方式放在細砂上,請同學們説出觀察到的現象。並回答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四、佈置作業

1.對第一節教材後的練習第1.2.3.4題進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簡要地寫在題目的旁邊,下節物理課時準備課內回答。

2.把節後練習的第5.6題做在作業本上,物理教案《壓力和壓強教案示例之一》。

提示:在做練習第6題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釐米2,1釐米2=______米2,那麼150釐米2=______米2。計算時,要用科學記數法。

(四)説明

1.課本中圖10—3的實驗,如果沒有恰當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樣。這一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其課堂效果好於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比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印象更深刻。

2.關於壓力和重力,在本課只就課本中所述的“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產生,也不一定都與重力的方向相同”進行講述。不宜在本課內進行拓寬或加深。如果有學生説“壓力就是重力”,教師必須加以糾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錯誤。至於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可放在章末複習時進行,以免充淡本課“壓強”這一重點知識。

3.關於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它的意義,在運用時才知道為什麼要把受力面積“釐米2”或“毫米2”換算成“米2”的道理;同時面積單位的換算,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課前給予輔導,特別是採用科學記數法和涉及負指數的問題時,可能就更加困難,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

4.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台的壓強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的比較這一例題,安排給學生自己在課內做,可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做後教師進行講評,在書寫格式、解題思路、公式運用和單位換算上,給予指導,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分別放在細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佈置給學生課後回家自己做一做,並説明理由,以達到複習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鞏固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2.知道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並能對一些簡單現象進行解釋。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懂得物理知識不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各1個,硬紙片或布條,肥皂塊,1~2釐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以上器材兩人一組)

學生用:肥皂一小塊,1—2釐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第一課時所學知識

1.什麼叫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什麼叫壓強?寫出計算壓強的公式和壓強的單位。

3.回答第1課時佈置的思考練習題。

4.説出你測物理課本1張紙對桌面的壓強的辦法。

以上問題,均由學生回答,由另外的學生補充、糾正。然後由教師進行評講。

二、進行新課

1.根據學生對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兩種情況放在細砂陷入細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力不變,玻璃杯對細砂的受力面積發生了變化,使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強發生了變化。(板書: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

2.講述

(1)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

(2)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如果牆基的受力面積不足夠大,樓房對地的壓強就很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所以修建高樓大廈,必須加寬地基,以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

(3)讀圖:學生閲讀課本圖10—6,讀後説一説履帶拖拉機和雪上飛機是採用什麼辦法來減小壓強的?教師對學生回答補充、完善後板書“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

3.實驗:

(1)學生隨堂實驗:

同學們桌上放有一小塊肥皂、有一條較寬的塑料帶和一條細棉線,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後做一做,看怎樣才能較容易地把肥皂塊切斷?做完後舉手發言,説一説你的做法和你這樣做的理由。

(2)教師演示實驗:

分別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紙片或布條。

用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向硬紙片穿孔。

做時請同學們觀察,什麼剪刀容易剪斷布條?什麼錐子對硬紙片穿孔較容易?

由以上學生隨堂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啟發學生得出結論,教師板書:“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

(3)讀圖:學生閲讀課本圖10—7,讀後説一説圖中所述的是採用什麼辦法來增大壓強的。

三、鞏固練習(課堂討論)

1.第1課時完後,佈置同學們做課文後的練習第2.3.4題。請同學們利用小組討論的機會,説一説你是怎樣答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回答:為什麼啄木鳥尖嘴變鈍了,就不能成為“森林醫生”了?為什麼説駱駝是“沙漠之舟”?

2.繼續討論章後的習題第5題,比較梯子和木板,哪個對冰的壓強小?

四、歸納本課內容

1.教師複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老師複習提問→講述→同學們隨堂實驗和老師的演示實驗→同學們的分組討論。2.學生自己歸納本課內容:説一説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並各舉1~2例。3.教師小結: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實際中,要根據不同情況和需要採取恰當的辦法來減小或增大壓強。

五、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並聯系實際舉出1~2個例子。

2.把章後習題第1、2、3題做在作業本上。要求注意書寫格式規範、公式、單位正確。

3.思考第一節課文後的“想想議議”,可以互相討論,看誰説的辦法多。

(四)説明

1.本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當由學生回答的,儘量讓學生回答,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學習,以練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

2.本課安排的演示實驗,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實感,也可以請學生上台演示,演示後把自己的感受説給大家聽,並説明理由。然後教師再進行小結。

3.本課重點、難點都不多,課內時間也較充分,佈置的書面作業,也可以放在課內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中物理第一冊

教學反思1

上完課後,靜心回顧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和得與失。這節複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識重點兼顧全面複習鞏固,以典型例題展開課堂討論,重視課堂反饋,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以達到提高複習教學的效果。

1、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建立教完整的知識結構,注意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繫。壓強概念貫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它是一根主線,把各部分的知識緊緊聯繫在一起,液體壓強公式也是本章複習的重點知識。在複習教學中,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注重前後知識間的有機滲透,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

2、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壓強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及自然現象的聯繫極為密切,在複習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規律解釋現象,説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説理題的訓練。

3、本節課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學中忽視了實驗教學。關於壓強的知識,很多可通過實驗觀察來探究學習,雖然很多實驗用專用儀器操作,但許多實驗可取材於瓶瓶罐罐,並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關結論或驗證有關知識。在本節複習教學中,過多考慮到教學進度,忽視了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忽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沒有讓學生儘可能多的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例如可結合課本中一些插圖和物理現象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這也是近幾年會考中的熱點考題)。

教學反思2

這是一堂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教學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結合課件播放,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

課堂剛開始時,小噴泉的情景設置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明確課堂研究的內容,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其後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問題的提出、器材的選擇、方案的設計、結論的得出都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重視學生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

教學中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並結合實驗,讓學生對轉化直觀法、轉化放大法、控制變量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2、板書比較少,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