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8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有餘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它的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意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理解表內除法的含義,來溝通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關係,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同時加強學生觀察、猜測、想像、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擺五辨花、探索規律)中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體情境中的“餘數表示什麼”,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台,從表內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邏輯的活動和思考空間,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能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從整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學的還不錯,但在“發現餘數比除數小”這個規律時,我是指名學生板書連續的算式,原先是想這樣會縮短時間,由於學生在板書過程中沒有把各數對齊,使學生沒能很快的觀察出這個規律,反而花的時間更多,如果由老帥自己來板書可能效果會更好。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此課之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徵,並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們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上我主要分以下幾步驟進行教學:

一、“比眼力”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出示兩個長方形的圖形,讓學生們觀察猜測哪個周長短一些,為了驗證學生們的猜測,引出學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空間。

周長的計算方法,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因為有了前面周長的.認識,學生自主探索並不困難,關鍵是對各種算法的溝通、比較和理解。在學生交流算法時,我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展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繫,注意引導學生對照圖形,説出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實際意義,數形結合理解算理。我始終抓住問題的本質——不管怎樣列式,都是求圍成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的總和。幾種方法中,長加寬的和乘2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利用區分兩組長和寬的顏色來幫助學生理解。由長方形的長逐漸變短,變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導學生們探索正方形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有助於鞏固周長的概念,同時可強化長、正方形特徵的表象。

三、注意方法優化,總結周長公式。

在總結長、正方形周長公式時,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體會數學的抽象和簡潔。學生在探索大量具體圖形的周長經驗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四、練習的設計,應有層次和坡度。

我設計了四種題型。搶答、口算、選擇、解決問題。但由於時間關係只完成了兩道題。這是教師教學時間把握的失控,還有習題不符合學生們的認知規律,沒有循序漸進。

整節課上下來,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對於教材的鑽研不夠透徹,二是教學用語不規範,三是教學組織方法不當,四是練習沒有達到鞏固的實處,只注重了結果沒有問過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修煉自己的語言,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多動腦思考。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一、活用教材,內容生活化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後來,在教導主任和年級組成員的共同商討下,把例題與習題交換,覺得這樣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這樣,把例題、做一做、課後練習題整理成一個情境串,學生從開始到結束,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學得自然新鮮。內容取材於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電話號碼的選擇、尋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數字排列,寓教於樂於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鬆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電話號碼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寫一寫”、“畫一畫”、“猜一猜”等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着問題:

首先就是目標的把握,還是有點沒拿準,比如,要不要引導學生計算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當初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與主任也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果要學生掌握算法的話,那麼就要引導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再總結算法。但是這樣在時間安排上就得調整,難度也會提高,估計一部分學生會有困難。

其次,在教學例1的時候,雖然我一直在有意識地強調要先確定一種事物,但實踐中,孩子還是沒有很好地建立起這個有序的思考過程,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仍有學生不按順序搭配,出現遺漏和重複的現象。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公開課,特別是操作課,課堂氣氛很熱烈,優生會搶着演示、發言,有意注意差一些的孩子就成了觀眾和聽眾。我班的劉宇桐同學就是,當我説到:“······為她準備了豐富的早餐······“時,他也不聽我下面的要求了,就東張西望地找。所以,讓學生踏實地上好一節課,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有意識地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會覺得數學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它運用到生活中的時候,要注意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們的數學!

關於估算的幾點思考:《乘法估算》,從三年級開始,一直覺得最難上的便是估算課,沒有標準的答案可言。有些學生甚至先算出標準答案然後再進行估算,我不知道對這些學生説什麼好。

從三年級開始,幾乎每個學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學目標和學生所要達成的知識點卻不一。我找了一些資料,將區別羅列如下: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估算:

大綱要求:

重視估算的教學,注意各種算法的結合,加強算法選擇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並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於數感的培養。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恆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

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麼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裏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範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並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要靠老師持之以恆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除了讓學生學習如何用估算解決問題,形成合理選擇估算策略的意識外,在計算教學中也要重視讓學生養成運用估算檢驗計算結果的習慣。例如,在教學精確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計算結果的範圍;在精確計算之後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等。長此以往,培養學生用估算來檢驗精確計算結果的習慣,體會估算的價值。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覆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於“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1、指周長:

指一指手中不同圖形的周長;

2、説周長:

説説在通過指周長後你對周長的理解;

3、畫周長:

用彩筆畫一畫手中樹葉圖形的周長;

4、找周長:

找一找我們身邊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長。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採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夥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滾動(圓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複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雲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並且知道為什麼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説説,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並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於跟着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説,小組説,個別説,最後老師把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着課件説,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説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麼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後發現學生對於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後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後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於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於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於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説、採取全班説,同桌説、四人小組説,及時鞏固。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啟發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周長的含義,自己去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尋求策略、嘗試計算、交流、討論,自己找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師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能力。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對怎樣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有更具體的感受,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嚐到成功的喜悦。課伊始,讓學生帶着做花邊至少需要多少邊框料這個問題,展開求周長策略的探究,對於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法,教師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和取捨。

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接着,學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時,充分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使思維得到共同提高。到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思維迸出了火花,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以往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現在採用加減法驗算集中編排,加法和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於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係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的多樣化。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能正確驗算。

2、引導學生感受加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啟發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想法。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根據《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課始,我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真看主題圖,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購買運動服和運動鞋的情境中學習。並在課後練習中也安排瞭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不僅理解算理與掌握方法,而且鞏固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紮紮實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益於他們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從小抓起,循序漸進。完整的表述題意。現在的教材和一些練習的片子中,很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都是圖與文字配合出現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整的表述題意,有利於學生分析理解,而且堅持下來,能形成方法與習慣。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認識方向》是在認識了東、南、西、北,知道了平面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在現實的情境或者平面圖上辨認上述幾個方向。

通過課前預習調查,我發現學生中對這四個方向瞭解的同學約60%。於是我通過複習舊知入手,試圖找到學生的知識生長點,通過複習,我發現學生對東、南、西、北這四個主要方向掌握的還挺不錯,全班只有兩三位個同學不能正確指出圖中的東、南、西、北,所以學生都能夠説出平面圖上的方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四個方向)。於是我開始引入新課,問: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左下角是什麼方向?(請同學們用學過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進行對應。)下面比比誰能夠通過一節課就學會,好嗎?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方向的信心。

出示課件後,我先是引導學生觀察這幅圖上有些什麼地方,要求學生説説汽車站、火車站、電影院、少年宮分別在學校的哪面?再要求學生像老師一樣提出誰在誰的哪面這樣的問題,當學生提到如“超市在學校的哪面”的問題時,我及時評價,這個問題提的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下像這樣不是正對着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超市是在哪兩個方向的中間,接着介紹這是右上角(東北方向,並畫箭頭板書出這個方向),用右上是東北面幫助學生記憶這個方向。然後再提出你還能提出一個也不是正對着的問題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都能仿照前面的同學提出問題,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説是什麼方向,如果有學生説是“北西”、“南西”等説法時及時糾正(先橫着讀在豎着讀,簡記先橫後豎)。在這個環節後,我又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説方向,如:電影院在少年宮的哪面?學校在超市的哪面等,通過多認多説進行鞏固,最後再進行練習。

在練習的'環節,最後一道練習情況並不良好,我忽略了學生層次的差異和方向板的合理利用。因為生活中的方向與平面圖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將平面圖上的方向正確引入到生活中,這是一個關鍵。學生習慣上知道上北下南,於是教學生面對實際方向,按“東南西北”四個字的順序沿順時針方向90度90度的轉動。這樣仍然有一部分同學難以掌握,需以後解決。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遊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慾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並説“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紮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豔的“花朵”。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説,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學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許多使用過這套教材的教師都普遍認為:教材較難,不好把握。但這對於我來説,剛好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於接手本班瞭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摺,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後,我基本做到每課後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麼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於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藉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幾,認識分數各部分組成的名稱,並且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發展分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就是幾分之幾的'認識。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傳授新知識之前,我先進行復習導入,讓學生温故幾分之一的內容: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我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讓學生説説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它底表示什麼意思。然後通過適當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仍然讓學生思考每道題的意圖和如何解答。力求做到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當然,這節課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學重點基本上把握,但花的力氣不夠,需要反覆強調和講解。學習分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平均分”,做好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平均分”,並且驗證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這些方面的缺憾都值得我今後思考和改進的。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可能性》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就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從而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幾種情況。

我的這一節課一開始,首先設計了一個“摸球”的遊戲,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極積性。第一步讓學生從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這樣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個問題:能摸出一個黃球嗎?讓學生試着摸一摸,結果學生髮現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讓學生從裝有白球和黃球的盒子裏摸球,小組成員倫流摸,摸了以後又放回去,學生髮現可能摸出兩種顏色的球。這活動既簡單又有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説一説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進行實驗、比較、分析、猜想,使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嚐到探索成功的樂趣。再讓學生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然後説一説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全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的學習和判斷,可以説活動貫穿全課,“可能性”也融貫全課。

本課教學,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只是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界,瞭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由此而愛好數學。其次,培養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事物。這節課中,加強學生對隨機事件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可能性”的判斷和爭辯等。從這節課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數學分析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科技知識基礎。另外,學生在這節課中瞭解到操作、比較、猜想、實驗、驗證對認識事物、數學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這些,説明這樣教學會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有較紮實的數學基礎並聰明起:來。不足的是:學生對“一定”的含議瞭解得不是很好。因為有的同學這樣寫到:我的實驗一定能成功。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倍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第一部分我重視學生的感知,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在學習了相差關係的基礎上進入對倍數關係的學習。第二部分的處理上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因此,我在設計時重視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充分建立直觀形象。通過比較黃花朵數與藍花朵數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説一説,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學生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但為什麼用除法計算還是難以理解的。在這裏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這樣的.幾份”來幫助學生探索算法。然後又發展到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幾,是因為這樣的表述能更鮮明地表達相比較的兩個數與“倍”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後,練習鞏固中,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通過練習,鞏固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解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