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堂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4.85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政治課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

教師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程師,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政治課的高效課堂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都是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政治課的任務就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高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能力目的。反思很有必要,為此談點個人的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勉。

1、教師要放開思想,轉變角色。多年的教學工作使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有人對於高效課堂抱有過懷疑的態度,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後我發現:同樣一節課,在高效課堂下老師變得非常輕鬆,學生興趣非常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堂效率大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放開思想,轉換角色,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2、高效課堂教學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我們倡導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從而達到思想的.昇華和品德的內化,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讓學生逐步瞭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許多品德,特別是公德,必須在公共生活的環境中,通過公共交往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才能提高學生品質。

3、高效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知識教育,改造學生的世界觀,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這個創造性的活動要以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為根據,不能脱離現實生活、脱離教育實際,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是聯繫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另外,還要聯繫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師生共同對這些實際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能力。

4、重視預習,開展合作,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以往教學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充分地預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進而由“會學”走向“樂學”,此次高效課堂所提倡的導學案及“30+40”教學法都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用這種方法開展學習,學生將會終生受益。

5、加強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倡導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為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提供機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帶動下主動關心國內外時政,關心和接觸社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學生的意識,增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高效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結合我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認識以及教學實踐,我認為我們在課堂改革推進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導學案的編制及運用還要日臻完善、更加細緻。學期初,由於思想不夠成熟,急於追趕學習進度,有些導學案的設計模式化,缺乏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課堂上一些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的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導學案的運用還不是很充分,部分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乾脆就是抄襲。

2、對於教師的角色不能正確定位。最初以為高效課堂便是老師講的越少越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恣意發揮。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確思維活躍,但卻天馬行空,抓不住重點,細枝末節成了學生討論的主要對象,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完不成,學習效果更是無從找尋。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中,學生如風箏,老師應為抓線者。

3、對待預習重視不夠,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高效課堂要求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這是課堂合作探究的前提,但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於預習重視不足,教師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致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4、小組建設和課堂評價不夠完備。如果説高效課堂是將學生渡過成功彼岸的航船,那麼小組競爭合作機制便是高效課堂遠航的帆,而課堂評價則是高效課堂遠航的槳。在日常教學中,各小組學生性格各異、基礎不一,致使學習過程中發言的總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優秀學生,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課堂評價中過分重視分數,不能將分數與問題的難易有機聯繫,使學生對分數失去興趣,產生疲勞。

經過認真反思,在下一步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繼續做好以下幾點:

1、進一步加強導學案的研究力度,力求編制更細緻,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備課組要求導學案要融進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教學中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要注意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穫。

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環節,運用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的課堂效率,充分的預習是課堂展示的前提,也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

3、開放課堂,重視合作。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今後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為小老師,優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學困生,生生動起來的濃厚學習氛圍。

4、重視教育評價,加強學習小組建設。鼓勵性的評價,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優等生的成功感,使學生勇於探究,善於合作。針對學生實際,要探索制定小組和個人獎懲制度,真正實現了宏觀微觀的相互結合。按成績給小組成員編號,按編號為講解學生加分,越是編號靠後的同學得分越多。這樣能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長空萬里迢迢路,總有頭雁引領飛。”改革勢在必行,不進則退,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乘風破浪,勇往向前。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2

新課改以來,從事思品課教學的教師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思品課教學長期因循“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講授——-板書——-講授”近呼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等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妨礙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揮,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應試教育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單一的粉筆、黑板,走向視聽結合的高效率思品課教學方式,以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課中恰當使用多媒體?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便厭學為願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並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2、通過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為形象的直觀的知識,加深知識理解

思品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利於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3、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果。

在思品課中,有很多重點難點問題是教師難以憑口舌解釋清楚的,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藉助多媒體處理信息,適度選擇,精心選擇,合理解釋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説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

4、增強時代氣息和可信度。

通過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段與政治可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信息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用事實説話,實現超時空的信息再現,從而大大提高政治課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近一主動提出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與問題聯繫在一起。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學生會感到需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他的思維就發動起來。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通過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班級比不使用的班級教學效果有着明顯的提高。使用的班級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識面擴大,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並能問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3

1、反思教育理念。有人認為: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不足,而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與否。因為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後,而工作熱情又很高,那麼對學生的傷害往往就越大,正是“好心辦成了壞事”。因此,當學生不喜歡上政治課時,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否落後於時代的'需要。傳統理念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其絕對權威地位不能受到半點挑戰,學生的一切活動均需圍繞教師這個"圓心"作等距離運動,不能越雷池半步,因而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完全被抹殺。學生只是被看作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是教師在“現代化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而,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因此,作為一名當代的政治教師,特別是在新一輪課改正在進行的前提下,必須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理念,把學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獨特個性的、有巨大發展潛能的人。這樣才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真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理念,善待學生,少一點批評與指責,多一點讚揚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都能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本人前幾年雖然沒有擔任班主任工作,但每年都有畢業的學生來校看望。原因就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岐視“差生”,相反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卻能給予更多的關愛,主動和他們進行溝通。

2、反思教學方法與技巧。好的教學方法與技巧能對學生產生一種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而教師的“填鴨式”教育,雖然也能使學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顯區別。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進行反思。教學方法和技巧的運用,關鍵是看教師運用的是否得當,即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特徵以及教師自身的實際情況等,尤其要看是否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它不在於一堂課問多問少、講多講少、練多練少,而在於問、講、練的過程中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內在的動力,否則就難免不陷入形式主義。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就需要教師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技巧來啟發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本人在上《貨幣的職能》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討論貨幣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其次讓學生總結;最後本人小結引入課題。那一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課後學生反應良好,本人也教得輕鬆。因此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自己的教學特長、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結合,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進行調整,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4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政治課教學應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管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把書本及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吸收掌握並轉化為自己的素質,從而從根本上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預期教學目標。正因為如此,我在對教材處理上適當多安排一些學生討論的成分,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能實現預期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當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現總結如下兩點: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充分,還有待進一步調動。

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比較少,學習過程被過分地簡化為“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課上就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反思一下:為什麼政治課的氣氛總是活躍不起來;為什麼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總是不高;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有沒有充分發揮;如何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引導作用?平時我們總是報怨學生對政治課不太重視、沒有興趣,以此作為上不好政治課的理由。但我以為政治課不好上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教師。正因為我們授課的方法、模式太過於單調和程式化,沒有真正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才會覺得政治課太枯燥、太難學。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想放卻又不敢放”的觀念,在充分鑽研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和學生實際的結合點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以此來大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學生的認識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於加以科學地引導。

由於學生自身生活閲歷的侷限,導致其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都會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發動學生討論分析問題時還要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其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學。當然引導學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不僅需要思維載體、還需要思維方向的一致性。而要讓學生的思維總體上趨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難,因此我們政治教師大都困惑於如何去引導,有時甚至會因不耐煩而讓我們放棄引導直接説出答案。雖然這樣做表面上是把問題解決,但這時解決問題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所以,真正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參與及學生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實現。有位哲人説過:凡事貴在持之以恆。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切忌半途而廢。只有我們注意這點,設定目標後堅持引導,學生才會慢慢地學會思考、才會慢慢地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才會在以後的分析問題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學地分析。總之,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學生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忽視學生的能動性,那麼政治課堂就會一片死寂,人們對於政治課的誤解也會日益加深。所以我們政治教師應該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着教師自身成長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宗旨,讓政治課變成活潑、生動、互動又有深度的探討課。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5

不管是什麼歷史時期哪一個國家,政治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政治卻沒有多大興趣,認為政治枯燥無味,與自身沒有多大的關係,學習方法也多是死記硬背,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政治觀念和思維,影響學生今後對政治的冷淡,導致學生目光狹窄。因此,作為教師,在新課改中,我們必須對政治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政治思考能力,完善學生的政治觀念和思維,讓學生將政治運用於生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思想政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重要途徑。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和國中思想政治課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理論性增強,難度增大。然而,通過我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對思想政治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並不是很高,導致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顯得尤為必要。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的目的不是學習新知識,增長見識,擴展自己的視野,而是僅僅為了應付大學聯考。由於這一錯誤的認識,很多學生不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只靠死記硬背學習,導致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不能正確理解政治的價值。教師要端正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態度,讓學生明白思想政治課程對於一個人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明確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形成正確完整的政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2.增強課堂趣味性。

思想政治課程涉及很多理論知識,如果教師單純地講理論,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要儘量改變過去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枯燥授課方式。在不影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思想政治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有趣的故事,活躍課堂氣氛,講授課本知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本知識。

3.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性明顯增強,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接

受難度加大,導致學生學習政治就是死記硬背,甚至不想學習,侷限了學生的思維。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師難以講解,學生也難以接受,學生越是聽不懂就越不想聽,教師就越講,這樣惡性的循環會導致學生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代替難懂的專業術語,並且多列舉一些學生周邊的實例來解釋和運用理論知識。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又能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增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

4.作出有效評價,激勵學生學習。

常言道:“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有效的評價對於學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種教育手段。由於學生的原有基礎水平不同,對於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速度也會有所差別。在課堂上,或許有的學生的回答並不能令我們十分滿意,;在平常的作業中,或許有的學生的作業不是很好,我們也應該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評價,指出不足,表揚優點。這樣的有效評價不僅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缺點,有利於改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利用自己的優點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做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用心觀察,對於學生在平常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變化,我們應該及時進行有效評價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組織,及時引導,正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

伴隨着學生興趣的提高和主體意識的增強,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課堂氣氛過於活躍怎麼辦?學生的思維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現偏差怎麼辦?這些問題不解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就很難實現。要解決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就需要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正確發揮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1.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適度原則,創設情景,營造氛圍需要教師引導。

高中政治新課標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只會流於形式,甚至出現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而是作為課堂學習的引路人,並及時糾正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要善於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要及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指導

他們學習的方法,要對他們的思想狀況和思維狀態作出迅速、準確的判斷,當發現他們的思維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現偏差時,要及時進行引導,否則課堂教學效益就會降低,教學目標就很難實現。

新課標的理念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落實和發展。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勇於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和引領者,以新課標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觀念和思維,提高學生利用政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6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實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新課程改革中,在丘廣輝主持人的領導下,教研組秉承“立足教研,服務教研”的理念,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一線教師展開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提供了示範、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時也讓我們青年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持續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對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脱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説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能夠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如20xx年安徽劣質奶粉坑害兒童事件的曝光,我國海爾集團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世界具有影響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經濟生活》的教學中説明相關的理論觀點,同樣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相關例子也可隨手拈得,鬧得沸沸揚揚的聯合國改革,我國實行的轟轟烈烈的黨的先進性教育,只要我們有心,具有時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繫、分析、説明實際問題的水平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繫實際”的樸素真理不但僅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持續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展開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水平,辯證思維水平表達水平,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準確的觀點。

(二)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水平、表達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使用所學的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準確理解,澄清模糊理解糾正錯誤理解。如在學因果聯繫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展開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繫,提升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三)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使用高一經濟生活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使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裏的`經濟收入實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很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四)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水平、表達水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使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注重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進程、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準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很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能夠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經濟生活》中“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讓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師則實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得出準確的結論。

四、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所以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個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公司的經營”這個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持續進步,就要持續反思、反省。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持續反思,發現問題,持續改進,才能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才能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青年政治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而學校所創立的丘廣輝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名師教學示範和輻射作用,讓我們青年教師多聽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專題講座、通過教學研討等形式,促動我們的專業成長,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有了更深的反思,從而持續探索,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7

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缺乏生氣與活力,已是公認的老大難問題。造成這種情形的因素固然是很複雜的,但教學方法用之不恐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用什麼方法去激發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活力,即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始終處於自覺、能動、活躍的狀態,是擺在我們政治教師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筆者結合十餘的教學、教研工作實踐,認為要激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益,從方法上講,必須重視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抓好導人環節

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設往往取決於一堂課的起始和導入環節,它有如社戲中的一套開場鑼鼓,又像長劇的序幕和交響樂的序曲,其作用決不可小視。大凡有經驗的教師,都深懂此理,總是力求一開講就把學生的“心”緊緊抓住,使之進入學習新課的最佳精神狀態。如有位教師曾給七年級學生開過一堂“祖國的利益於一切”的公開課,她是以講述這麼一則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開場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小夥子戀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當小夥子向她求婚時,姑娘卻堅持提出要其掏出母親的心去迎娶。小夥子無奈,回家真的掏出了母親的心;可當他捧着母親滾燙的心向姑娘奔去時,不小心摔倒了,此時,那顆心開口了:“孩子……..你摔壞了沒有?”講到這裏,我們發現孩子們聽得是那樣的入神,有的眼裏還閃動着晶瑩的淚花。教師稍作停頓後又啟發道:“同學們,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純真。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應怎樣去對待自己的祖國母親呢?”這樣的導入,不僅渲染了課堂的氣氛,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如磁鐵般牢牢地吸住了學生的思維注意,為新課內容的順利教學作好了鋪墊。可是,也有些教師對如何導入這一重要環節不加研究,總是表現得漫不經心,習慣於那種“復舊導新”的固定模式,以至於張口學生便知曉教師的陳詞: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什麼,先讓我們複習什麼什麼,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什麼什麼。試想,這樣課課一腔的導入式,怎能不使學生興味索然呢?魯迅先生有段話説的很深刻:“四時皆春,一年到頭請你看桃花,你想夠多麼乏味?即使是桃花有車輪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時候,暫時吃驚,決不會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這説明即便是美好的事物,如果單調重複也會令人厭倦的,所以,要使學生能迅速地進入課堂角色並具有積極而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教師不能拘泥於某種方式,而必須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方式“導入”。這方面,許多優秀教師已總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開講方式。如簡述式、提問式、討論式、閲讀式、練習式、直觀式、文藝式等等,這些都可資我們借鑑。當然,導入的.語言應力求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教師一般應把一堂課堂最關鍵、最重要的內容,有誘導力度地、生動活地、簡潔明瞭地介紹給學生。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入題,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益。

二、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活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經過一個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從而使學生注意、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這裏,問題的設計是個關鍵。提出的問題必須新穎、明確,富有啟發性,兼顧梯度性,學生只有對陌生的新知、不理解的事理才能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問題設計的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或推理設疑,或對比設疑,或連環設疑,或矛盾設疑,或變式設疑,等等,下面試舉兩例以下説明之。

例1,高三教材中關於社會義民主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關係問題,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1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間是什麼關係?2為什麼“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3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③怎樣理解“社會義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生產普遍存在系在政治上的本質表理?”這樣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變式設疑,”很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活力,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這一內容的理解,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審題能力和應變能力。這裏的設疑注意了教材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易形成老師循循誘導在前、學生孜孜求索於後的生動活潑的課堂場面,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提高思想覺悟。

三、提高講授藝術

當前教學中,造成課堂空氣沉悶、學生學習被動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缺乏啟發性。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常常出現,不少老師不管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如何,只管自己在課堂上“一講到底”,甚至下課鈴響還餘言未盡,或深或淺,不得要領,使學生又困又管,思維活動得不到刺激,即無問題可問,又無問題可想,必然是“學而不思則”。這就給我們以啟示:要想學生學得生動、學有效益,老師必須改變講授方法,提高講授藝術。思想政治課是説理的課,教材中科學的真理能使學生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這些內容總是離不開教師的“講”,離不開理論的灌輸和系統的講授。現在有一種糊塗的認識需要澄清,有的人一聽教師講,就以為是“注入式”教學,這是很不正確的。事實上,教師系統的講授也可以具有啟發性。這裏的關鍵是在於教師怎麼講,怎樣圍繞講輔以其他方法組成適合自己教學的形式。這就是要求教師要苦練講功,體現出講授的藝術性。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取捨。如在教學“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這一內容時,教材選用的諸如“四大發明”的例子顯然為學生所熟知,教師若再喋喋不休地去講述,勢必倒學生的胃口。有位教師不囿於教材提供的知識信息,而是補充講述了我國古找哲學家主張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與現代社會有識之士呼呈的環境與發展的相協調的觀點不謀而合;《孫子兵法》的用兵謀略在現代戰爭中依然不管其閃光之處;而《三國演義》鬥智鬥勇的思想竟在現代國際商戰中覓到了“知音”。中華民族的偉大不僅表現在那眾多的“世界領先”上,也展示在對異族文化兼容幷蓄的恢宏氣度上。這樣的“講”學生聽起來很帶勁。因為學生渴望瞭解與書本知識有關,但又更深更廣的知識。筆者的體會是:對凡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看清的一般內容,可略講甚至不講;對新課內容與前後知識有關處,則稍加指點,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比較,這樣既鞏固舊知識,又為後面教學埋下伏筆;教師的“講”要重在“點”上,即知識點,特別是重點‘難點和熱點上,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使學生真正搞清基本概念,把握基本原理,並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講授過程中,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和“於無疑處生疑”,促使他們動腦筋,想問題。

其次,講授要力求形象生活,並注意語言的節奏。毫無疑問,形象生動的語言必然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有助於學生的思維。如教師可選擇一兩個典型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以證實觀點,講一兩個生動的故事以引起興趣。使用具體可感的語言以概括道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語言的節奏要隨教學內容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或侃侃而談,像大江奔流;或娓娓道來,如小溪淙淙。此外,講授中還可輔之以其他方法,如運用圖表、錄音、錄像、幻燈等,以使教學內容更易為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注入時代活水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和方法,也是政治課教學生命之所在。

教學實踐一再告訴我們,學生不是不願意上政治説數課,而是不願意聽那種脱離實際的空洞説數,對此,著名特級教師陳凱曾深有感觸地説:“課堂上,一味‘照本宣科’,顯得是那樣的枯燥沉悶。一旦與現實問題結合,馬上生動活躍起來。基於此,我是分注意把現實的內容注入教學,讓教學跳動着時代的脈搏。”所以,要想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氣與活力,教師就得不斷地注入時代的活水。注入時代活水,主要指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繫教材內容有機地注入有關的重大社會實際和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認識實際。如蘇東劇變,這在當時是個很重大的國際事件,引起世界極大震動,我國政府對此不妄加評論,而是聲明,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政府不干涉別國的內政,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我及時地將這一新內容注入到高三“國際關係”中關於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教學中,教學效果好,使學生進一步看到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強大生命力以及我們黨政治上的成熟,從而大大增加了教學的時代氣息。時下政治教師普遍埋怨教材變得太快,教學難以適應,這當然不無道理。但儘管如此,教材由於受時空影響仍不能及時充分地反映飛速變化着的實際,如1992年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提出了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十五大對經濟體制改革又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許多新觀點。這必然引起人們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一系列新的變化,而教材不可能很及時地反映出這些最大的時代實際。作為政治教師,決不能對此熟視無睹,而應自覺地將這些觀點有機地滲透到中學各年段的政治課堂教學中去。與此同時,還應對學生可能產生的種種模糊認識,特別是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是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是不是意味着公有制名存實亡等重大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進行有説服力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到所學理論管用,並逐漸掌握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觀點、立場和方法;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生機盎然,充滿時代活力,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説服力。

五、增強情感因素

教學過程中,情感如同融化在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間的催化劑和粘合劑,有了它,就可以使教學活動別開生面,使教學效果產生質的飛躍。因為課堂中教與學的主體是人,連接教師與學生紐帶的不僅是材料,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寧所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是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這門課,運用情感因素進行課堂教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他學科所要解決一般是學生“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思想政治課更要解決學生“信”與“不信”、“行”與“不行”的問題。假如忽視了“感情”,則不可能“達理”。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強教學方法中的情感因素,並使其潛在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首先,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這是教學達到同頻共振的前提。其次,要創設富有情感的教學氛圍,教師要以愛換愛,以情感培養情感,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與學生共求真理,同解疑難。這樣,師生間教學交往的情感渠道便會自動打開,有助於把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再次,教師以發自內心深處的激情進行課堂講述,是情感化教學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堅信馬列,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這樣去講馬列主義之理才會有真情實感,才能用情去感化、教育學生,使學生也帶着真摯的思想感情去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從而實現情與理的結合和懂、信、用的統一。

以上諸點僅是個人的一孔之見。總之,激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益的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取決於你如何去科學選擇和運用。可以相信,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長對各種方法加以靈活運用,並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那麼,思想政治課一定會逐步成為受廣大學生歡迎的生動活潑的課。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8

成功教育的政治課堂教學探索摘要 成功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感,讓學生自我激勵,挖掘潛能,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內部動力機制,提高教育和學習的效率。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施於積極的期望、講求正確的方法、給予學生於充分的展示機會,當然,教師首先得有實施成功教育的理念。關鍵詞 成功教育 政治課堂教學 期望 方法 機會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的定義已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應該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這當然包括對學生進行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健康樂觀、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的培養,包括對努力爭取成功、善於獲取成功所必須具備的自信力、意志力、創造力的培養。成功教育的實質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感,讓學生形成一種自我激勵,從而挖掘出自己的潛能,提高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爭取成功的內部動力機制,事半功倍,提高教育和學習的效率。

一、 觀念是實施成功教育的先導: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一生寫過大量的小説、劇本。電視台有一期有獎徵答節目是這樣的:如果盧浮宮發生火災,在其收藏的眾多世界名畫中,你將搶救哪一幅?要知道,盧浮宮是世界最有名的藝術博物館,價值連城的世界名畫不可計數。題目本身是刁鑽的,但貝爾納的答案卻極為簡單:我將救出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貝爾納的答案被評為最佳答案並獲得一筆數目可觀的獎金。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最有可能獲得成功的目標是離自己最近的那個目標。但在教育過程中,急功近利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謂“急功近利”的“功”,就是一種過高的期望和目標。要知道,在教育過程中,是不可能出現“跨越式”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更新觀念,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對象。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個信條:“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教師。”我們也許很難達到教育家的境界,但卻能夠力戒“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的習慣思維。既然把學生當着“朽木”,自然就不去“雕”了。就是説,教師不能對學生充滿信心,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首先就被自己扼殺了。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不被老師信任,自尊心得不到滿足,遠比考試成績不理想更難於忍受。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興趣、潛能、積極性、良好心態都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學生大聲的`説:你能行,你會做得很棒!

二、 期望是構建成功教育的基石眾所周知的羅森塔爾效應證明,積極的期望要求對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有不可估量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都有成功的潛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學生的成功離不開積極的期望要求。魏書生先生在每期外出開會、講學時間超過二分之一的情況下,其任教班級仍然取得優異成績。原因也許不是單一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成套的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的期望要求。(首先是堅信學生能實現自我管理的信任;其次是對學生自我管理的範圍、自學內容的佈置、學習策略的指導;再次是各階段應完成的各類作業的具體要求;最後還有老師檢查、學生自查、互查的規定和補救措施。)在大部分學生心中枯燥的政治課堂就是我們的陣地。在教學過程實施前,瞭解實際,制定由低到高的期望要求;在教學過程實施中,精心設疑、巧妙點撥,由淺如深、循序漸進,激活思維、變“一言堂”為“羣言堂”、鼓勵創新,滿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體驗成功;在教學過程實施後,着重落實課後作業,蒐集相關信息,讓學生體驗成功。一個個期望的實現就是一次次潛能的激發,我們的政治課還會枯燥嗎?

三、 機會是構建成功教育的磚石在教學過程中,成功教育不是神祕和高不可攀的,對學生來説,它其實就是一個一個的機會。這些機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對學生的信任、寬容、諒解;給學生在課堂上、在課堂外表現的機會等。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國小時是一個調皮搗蛋且成績極差的學生,曾經留過三次級。慶幸的是上國中後,遇到了一位姓吳的語文老師。吳老師對他的毛病總是“視而不見”,倒是常常讚揚他的字寫得好,並多次把他那字寫得好而文章本身寫得並不好的習作貼在教室裏,讓全班同學觀摩。錢夢龍在接受了吳老師贈予的“成功”桂冠後,不得不開始琢磨怎麼樣才能把文章寫好,才不致於有朝一日被同學笑話。有了這種渴望新成功的內部需求,加上吳老師的鼓勵、指導,錢夢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寫作水平提高到了老師要求的標準,甚至超過了這個水平。可以説,沒有吳老師的成功教育,就沒有錢夢龍這樣一位特級教師。筆者曾接任高二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和政治課,該班有一個全校出名的“犯錯大王”姜某。前任政治教師對我説:姜某曾公開在班上宣稱他厭惡政治,因此政治課也就常被他攪得一塌糊塗。筆者接任後,一方面並未對姜某原來的錯誤“窮追猛打”,只告訴他在我面前,每個同學都是一張白紙;另一方面針對姜某口才好的特點,有意識的安排他擔任“政治課前新聞播報員”(有多人),在課堂上多次由他宣讀摘選的優秀政治小論文。兩個月不到,姜某猶如變了一個人。進入高三,情況愈發良好,市診斷考試,其政治成績是芝麻開花,大學聯考更是達到119分。成功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功,處處都有成功,時時都可成功。一個課堂答問、一次課前新聞播報、一次學習提綱的宣讀、一次演講、一篇小論文的宣讀,可以説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任何環節都藴含着成功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獲得成功的機會,當然這種成功在於激起其內部驅動力。

四、 方法是成功教育的構建模式:急功近利,不是成功教育;“跨越式”發展,更與成功教育的要旨格格不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成功教育,起點要低、要求要嚴、步子要小、節奏要快、活動要多、反饋要勤。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獲得儘可能多的成功機會,享受盡可能多的成功樂趣,增強成功的信心,從而使成功的願望轉化為自己的內在需要。當學生淺層次的需要更為強烈、充實時,就會不斷向深層次擴展,學生也就不斷的向預期目標逼近。如面對不善概括歸納的學生,可以首先提出最低的要求:歸納出一段最簡單的文字的中心意思,只要歸納了,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第二步,文字相對複雜,進行了歸納的,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第三步,教材範例,對一框內容進行歸納,寫學習提綱,仍應進行充分的肯定。如此,綜合歸納這一能力對學生而言也就不再是諱莫如深了,學生也會從被動迎合老師的要求變為主動去琢磨教材乃至於宏觀把握教材,老師的願望就轉化成了學生的內在需要,能力培養也就不再棘手。成功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徑,是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在筆者的課堂上,即使你政治成績很差,你同樣可以因為一個問題的解答而獲得掌聲。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行也許並不盡如人意,但讚揚往往能促發學生的有益行為,因為讚揚無形中傳達了老師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這些觀點的內涵,便會遵循這些觀點去指導自己的行為。

總之,我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教學中實施成功教育,我們的政治教學才會獲得最佳效果。我們應堅信:處處是成功之地,天天是成功之時,人人是成功之人。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9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高中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始的時候我從心理上認為高中生都有了一定的年齡,理解能力也應該可以,再加上我的愛心、我的耐心、我的全心全力,一定能夠讓我的學生學有所成。我信心十足,彷彿已經看到我的學生邁着輕盈的腳步走進了大學的校門。但是,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我發現政治課教學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輕鬆,國中政治考試是開卷考試,絕大多數學生只是等待翻書去抄,少了很多記憶和理解知識的環節,高中課堂上就連最簡單的常識性知識都不清楚。更別提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了。所以這就給我們的政治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做呢?現就我自己的體會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對教學準備的反思:

儘管每週我們都有集體備課活動,但是每一個班級的學生情況又是參差不齊,所以即使集體備課備好了,每個教案我都又認真修改過三四次才拿上講台,但是新課程要求教師備課更多的是備學生,而我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很多時候都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例如對“生產資料”這個概念的理解,我認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資料和工具,認為這是個很簡單的概念,但是,還是有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對這個概念理解不全面,認為生產過程中所需資料是生產資料,所需的工具例如土地、廠房、機器就不是生產資料,當然經過解釋,學生還是把這個概念理解清楚了,但是因為在這個概念的解釋上花費了一些時間,原來準備的內容沒有講完,這是我之前沒有預想到的,所以,我認為,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認真做好這一點,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二、對新課導入的反思:

成功的新課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導入新課,要從與學生聯繫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主動性的關鍵所在。例如,有一次在講“商品服務市場”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就舉了身邊的事例進行了導入,例如河北鋪的標準件市場就是生產資料市場,南大堡蔬菜市場就是消費品市場,學生馬上就有了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了,這節課的內容也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同時,也增強了教學效果,所以説,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這個環節,它對一節課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順利完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大家都知道,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例如,在講“國家的宏觀調控”這個課題的時候,當時,正是剛剛發生了日本發生大地震,在我們這兒也發生了和我國的某些省份一樣的場面,那就是搶鹽潮,我就緊緊抓住了這個教學中可用的好材料,設問學生“如果面對這樣的問題,國家應該怎麼辦,”,學生非常有興趣,結合教材知識提出了好多方面的措施,對於學生的回答我高調給予肯定,並就教材的有關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因、內容、措施等做了總結,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課堂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悟,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斷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水平,為我們的教學做出更多的貢獻。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0

經過一學期的課堂教學,我感覺收穫頗多!在上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現總結反思如下:

首先、從教師方面來看,備課方面:我的個人備課與最終的定案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個人準備不足,對資料把握不夠透徹,還缺少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對教材沒有整體的'把握,不能全面掌握重難點。教學方面:我還不能完全掌握駕馭課堂的技巧,在教學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比如:在教學語言的使用,教學方式多樣化等方面。對學生的管理方面:在上一學期的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管理不夠嚴格,沒有真正落實到個人等。

其次、從小組合作學習方面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在教學中觀察、體會到,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基礎差,聽不懂,沒興趣;二是學生已懂的知識,教師翻來覆去講,學生乏味;三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途徑與教師不“對接”,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所以,落實學生的交流、合作是關懷與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學生能自學懂的知識堅持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理解的堅持不講。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提出合作的具體要求。學生通過自學,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應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個人所得,討論要緊扣教學目標或教師設計的具體問題。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巡迴輔導,及時“撥亂反正”,以免自學討論離題太遠或走過場。及時答疑,及時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情況,為精講奠定基礎,有的放矢。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最主要的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在能夠引發學生思維處一定要放,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盡情地享受馳騁思維的樂趣;但當學生的已完成了這個思維過程後,就要及時收,像上面的討論,當學生的描述處於不斷重複時,就要及時進行下一個環節,用新的信息再次激發學生新的思維。這樣開闔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又注重了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體驗過程。在接下來的學期,我會嘗試着在克服以上存在問題的同時,繼續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學能力。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1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興趣和啟發思維,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的最活躍因素。

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啟發思維是政治教學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進而提高學生素質關鍵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課中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認知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於興奮狀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全身心參與投入,在創設新環境中,能產生碰撞,開拓思路,這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2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課這十幾年來,課堂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問題我都在不斷思索並努力尋求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至此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真正的素質教育離我們多遠?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而新課程的實施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平台,給教師提供了自由的空間。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新課程理念和舊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授課形式產生了尖鋭的矛盾。我們教師在學習新理念、改變舊觀念的同時,正在研究、尋找既適合新理念和符合學生實際,又能體現自己教學風格的新型教學形式,使目前的政治教學呈現出了新氣象。從實踐出發,在“三個維度”的整體中推進,通過政治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政治文化素養,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正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大力推廣,以學生髮展為核心,抓住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創新的點和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式正在被我們教師所接納,但是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缺陷。

困惑一:課改條件下關於政治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於新課改被推廣得轟轟烈烈,教師缺乏相對應的現實技能,加之社會壓力、學校大學聯考壓力過大,使大部分教師在新課改條件中無法融合。教師陷入兩難選擇,處於邊緣狀態。

由於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傳承作用,教學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突出,素質教育也只是作為一種形式存在。而新課程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這一主體,這是正確的。但有些教師似乎沒有在新課程中找到準確的角色定位,他們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為“一切不管”,課堂上教師不講授,只念答案而不分析,或是純粹為講授而“講授”,任由學生的喜好,還美其名曰“敢於放手”,“獨立思考”。教師的作用被淡化,漸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正確定位。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仍然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們不應以“否定一切”的態度來看待教師角色的轉變,而應該多一點辯證觀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組者;不僅是對話的提問者,而且是疑問的激發者;不僅是學習的`輔導者,而且是學習的促進者;不僅是課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課堂的合作者;不僅是學業的評價者,而且是成長的記錄者。在這裏,強調後者並不等於否定前者,而是兩者要更好的結合,相互促進、相統一。現在學生的知識儲存量大、興趣廣泛,他們的視野不僅僅限於書本的知識,更多地向課外拓展,所以政治教師要想抓住學生的“心”必須在教學之餘,也要掌握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要關注國內外的社會熱點,能多角度,全方面分析問題。

困惑二: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和要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

我們知道高中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而學生的注意力也只是二十多分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充分展示出來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如何調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會影響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煉重難點,要求學生把握基本知識,參與探究活動,並且能讓學生盡情發揮,比如:我在講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時,講到某村由於不重視精神文明所引發的後果,結合本縣城存在的一些現狀。我設置一個問題:假如大家是我們本縣的縣長,如何重振我縣成為一個全國聞名的“文明縣”?這時候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説明自己的主張,有學生説:“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教育事業,把人才留住……”有學生説:“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特色產業,比如:香蕉、芒果等,讓這些產品打上中國烙印,推向世界,成為世界品牌。”有同學説:“吸引外資”、“舉辦三月三,提高知名度”、“治安問題是制約我縣發展的關鍵”……學生的興致很高回答也很精彩,迎來陣陣掌聲,我也沉浸在學生的描述中,但是還要考慮到一節課的內容,所以只能對學生問題給打斷了,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只能是留下了遺憾。因此,課堂不是滿堂講,而是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並在有效的時間裏教師要協助學生把握重難點問題、考點問題,合理規劃一節課的時間,對於教師而言也是一種考驗。

困惑三:學生自由、合作、探究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與整體全面發展如何協調?

個體化學習是新課程所提倡的,這裏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既指個性化學習帶來的差異,也包括學生中接受能力快與接受能力慢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學生中發展快慢之間的差異。像對《文化生活》中的有些道德兩難問題我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探究問題後,讓學生分小組相互合作、探究、説説他們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情?學生面臨兩難問題應如何處置?結果反應快的學生積極研究、探討,説出自己是如何做的。而反應慢的學生呆坐一邊默不做聲,這種差異會帶來整體發展的不協調,使課堂陷入尷尬的局面,目前學校採取大班制教學,一個班至少有六十多名學生,一個一個提問吧,照顧不過來,同時也影響這節課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主體的差異性,相應做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調整。高中生這段時期的自尊心強,同時也不願服輸,抓住學生這種心理特徵,我在課堂教學中舉行“小組比賽”活動,如: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探究:在進行村民委員會選舉時,你認為影響投票結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要求各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在黑板上寫出他們的答案,這時候學生完全拋棄個人的沉默,一個接一個往黑板上跑,寫出他們的想法,平時不積極回答的同學為了小組利益想不上去也很難,連平時反應慢的同學也會絞盡腦汁為其他同學出謀劃策。活動結束後,教師要針對性的評分了,要適當地給他們鼓勵但又不能給各個小組一碗水端平,不然學生覺得沒意思也沒動力,要有意地讓他們留些“遺憾”才能夠再次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就得留足餘地了。在活動過程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協助,形成“以優帶差”的氛圍,相互幫助,帶動整體的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在新課程的政治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思想政治這一學科的特點,政治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要改變這些狀況,達到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的“雙豐收”,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端正教學思想,這都需要在我們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和提高。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3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乏味、脱離現實生活等弊端,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恰好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供了發展契機。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實施生活化教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教師要努力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我們除了要具備專業教學知識和能力之外,還要具有敏鋭的覺察力,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及時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從而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發展。下面筆者就從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以及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等方面進行反思,分析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並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之策。

一、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在興趣培養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高中政治課堂上,學生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學生缺乏對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到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一些學生認為,政治是文科,平時不用學,只需在考試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一些學生認為,政治課堂很無聊,教師不停地講,根本記不住;一些學生認為,自己不準備參政,因此可以不用學政治;一些學生認為,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而其他學科更重要,只能放棄政治。

2、解決方法。

通過分析學生的觀點可以發現,有些學生並沒有理解政治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採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開展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開展介紹世界各國文化的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親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在能力培養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解決方法。

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筆者遵循放手原則,讓學生自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有序分工、配合協作,完成教學設計,並派出代表上講台講課。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整理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三、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1、在生活化教學開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學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知識脱離現實,無法應用於現實生活。這是因為我們以前所採用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不夠緊密。這就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2、解決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高中政治教學要在生活的基礎上開展。因此,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引入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討,讓學生深切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例如,在教學“多彩的消費”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利用“光盤行動”的號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這樣就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認識到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繫的。

總之,為了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條件,為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思想政治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學生綜合素質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才能真正體現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實踐性。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4

1、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對於思想政治課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對課本知識的教學,而且需要注意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培養。根據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思想政治教師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儘可能多的獲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能夠把這些知識內化成學生的一種品質,昇華為學生的一種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在課堂上學習政治思想、政治意識,並且將這些知識手段運用於實際生活,去解決其他問題。

2、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層面

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會上的評論或者是家長教育的影響,心裏面存在着對於政治學的誤解,認為政治學是假大空的東西。這樣的認識讓他們對於政治學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心裏把政治學科做為副科看待,平時對於政治學科不願花費太大的精力,僅僅在考試前一段時間突擊背誦一下政治理論。這樣的想法對於學習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學對於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觀念的形成對於一個人的未來人生髮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政治學科的學習重在積累,在於平時點點滴滴的思考,僅靠考試前夕突擊背誦來學習政治是遠遠不夠的。

2.2教師層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建議提出瞭如下的要求:“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並與課堂教學建立互補關係,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倡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

精神”。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課的現狀來看: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單一,有些教師照本宣科,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滿堂灌”這種傳統的、説教式的教學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教學方式,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完全相悖。這就致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思想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現了教師在講台上口惹懸河地講着,學生卻無精打采目光呆滯的聽着。

3、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3.1分清主次,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

在整個政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主體,教師起着輔助作用,政治教學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分清主次,才不至於偏離主要方向。

在以學生為主展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來思考,設計能夠贏得他們認可的教學內容及講課方式。否則,一堂課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接受,也是做無用功。這就要求老師要轉換思維,不以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教學活動,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由此展開課堂教學。這樣,政治教師可以採用學生樂見的講課形式,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由於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並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筆者認為作為人師,最基本的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認清自己作為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曾聽過一個剛邁入教師行業的人講,學生如果惹到他,讓他不順心,他會不管那位學生,潛在意思是毀了那個學生的將來。對於這種思想,筆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錙銖必較,這樣的人可以説並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教學,這就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把握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作為個體,他們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然而,他們也存在共性,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及價值觀念。這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同時還要注意研究當前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從他們共同認可、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互相應和,互相尊重,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説這能夠保持教師的權威,讓學生產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讓學生“敬而遠之”。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學生喜歡和老師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學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自內心的`喜愛跟敬重。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很多問題的認識並沒有統一的答案,這樣老師應該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並且不乏道理,老師也可以轉而為學生喝彩,為他們鼓掌。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從老師的話語,這就有利於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

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下,老師這個職業可謂是非常神聖的職業,很多人都願意相信老師的意見。學生作為與教師接觸最密切的人員,教師對他們的影響非常

深刻,而學生最想贏得的也是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他們思考以及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促成和諧課堂環境的形成,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3.3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容,展望政治發展新未來

中學時代的學生,思想處於一個比較開放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價值觀,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穿插新近發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現,只要一講故事,學生都是全神貫注。那麼,為何不讓政治課成為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與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容與日常趣聞以及小説故事相聯繫,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就需要政治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能收穫自己的人生。

4、結語

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幾乎都有賴於無數莘莘學子,教育者作為培養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謂責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為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所有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裏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只要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政治教學活動中,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無疑也有助於學生喜愛上政治這門學科。同時,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諧相處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牴觸心理,讓他們在接受政治老師的基礎上接受政治。

政治課堂教學反思15

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象,提高政治素質,為他們將來參加國家和社會管理奠定思想理論基礎。現行思想政治教材雖然在舊教材的基礎上作了較大的改進,教材的可讀性明顯增強,但是仍存在內容多,涉及面廣、理論性強的特點。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仍很突出。因此政治教師應不斷加強和改進的政治課教學,採取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筆者有以下三個方面淺見:

一、政治課教學不僅要求被教育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怎麼樣學習即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

首先,教會學生閲讀教材,讀出新意。通讀課文對學習的教材有一個完整的瞭解,找出重點和難點、疑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通讀基礎上深刻理解基礎知識。具體做法可以邊讀邊劃,邊讀邊批,邊讀邊寫。“劃”即對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觀點劃分層次,逐層分析研究,抓住其核心和實質,便於理解和記憶;“批”即將歸納的中心、知識重點、概念的理解等,標題式寫於頁眉、書邊空白處;“寫”即將分散的知識找出內在的聯繫,簡要整理出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其次,教會學生聽課,指導學生在聽課時抓住重點、難點和思路,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聽教師的講解、點撥及對苯二酚問題的分析評價。教師的講解一般比較精煉,抓住所教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內在聯繫,要求學生理解着聽,有選擇的記;教師的點撥往往是在學生思路出現偏差,或學習出現困難時進行的,要求學生思維敏捷的聽,或及時轉換思維方向,或循着教師的點撥深入探究;教師的分析及評價,一般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後進行的,是對學生對問題見解的評判和分析,要求學生認真聽,及時糾正自己對問題認識的偏頗。二是聽同學提出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見解。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同學有很大的啟發性,要求學生思考着聽,思考我對這個問題理解怎麼樣,我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對問題的見解,往往具有創造性和多向性,答案不唯一,要求學生評價着聽,評價其得失對錯,不斷完善自己對問題的見解。三是聽好小結,老師一般在課堂結束時概括本課重點,使學生對本節內容進一步昇華,要求學生認真做好筆記,記住實質、記心得體會、記疑點、記主要不是內容和思路,記在課上想到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通過記筆記可以深化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最後,要展開議論和爭論,要議出水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議論可以分組也可以設定正反觀點爭論。通過議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啟迪學生思維。要求及時總結,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學生善於總結的好習慣,培養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二、利用電教手段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

要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用直觀、具體、形象的東西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邊看、邊聽、邊想、邊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電教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説:“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所傳遞的信息強烈,能變靜為動,動靜結合,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感知背影,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去思索去創造。

枯燥乏味。因此要使學生注意力我們知道,政治學科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正確觀點、立場和方法。學生覺得一些政治知識和基本原理概念比較抽象,理解很困難,如果老師在講授過程中,再不注意方法,學生就會感到集中,教師就要運用新穎的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調控,促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入有意注意。這樣就會使難懂的問題得到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運用電教手段要注意的問題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適當的電教手段

電教手段很多,有多媒體、錄像、電視、錄音等。選擇哪一種手段最適當,除了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外,還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考慮。如高中生易採用多媒體教學啟發學生的思維。

2.注意視聽與思考的統一

電教過程學生接受政治知識,離不開視聽。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又離不開思考,所以只有將視聽與思考結合起來,突出政治課的教學情境,才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巧用事例,注意實效

幾年的政治教學生涯使我深深體會到:理論聯繫實際一定要把準時代脈搏,聯繫的實際要典型、生動、恰當、易懂,真正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社會熱點,開發學生思維

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聯繫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分析。這不僅能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激起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強烈興趣,培養社會責任感。當然,還要注意選取的熱點問題不要離學生太遠,最好是他們知道的或議論過的,否則,很容易“熱點問題”爆出“冷門”。例如,在講《經濟〃政治》“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一框題時,課本上有這樣一段話:“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求我們在合理拉開收入差距的同時,採取措施,克服收入差距懸殊,防止兩極分化。”那麼,怎樣採取措施呢?課本上儘管講了很多,但都是理論性較強的東西,沒有與實際聯繫起來。我用幻燈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國自1996年5月以來到今年6月10日已先後7次降息,並於1999年11月1日起開徵新税種:利息税,税率為20%,請問國家為什麼降息並開徵利息税。學生回答後,我做了總結:降息不僅為了刺激消費,減輕國有企業負擔,同時也為了縮小貧富差距,防止兩極分化。因為,在銀行裏能有大筆存款的人畢竟是有錢人。降低利息,特別是開徵利息税,能適當控制他們的收入。通過這一事例的講解,學生對國家通過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同時還複習鞏固了前面所學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聯繫歷史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它要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好知與不知的矛盾,使學生由不知到知。更要解決好信與不信的矛盾,使他們由不信到信。教師授課時,如果巧妙聯繫歷史知識,進行比較式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時,第二點原因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個問題學生理解的難度很大,他們常常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説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不如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為什麼他們的生產力比我們發達?”在這裏,我對學生是這樣解釋的:“目前,確實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比我們發達,但這並不能説明他們的生產關係比我們先進。我們看問題不能只作橫向比較,還要進行客觀的歷史分析。”接着,我在黑板上板書了一組數字進行分析:英國從16世紀發展資本主義,到現在有400多年的時間;美國在1776年就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到現在也有200多年的時間。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才最終確立,到今天也不過是短短的48年時間。短短數年內,我們解決了温飽問題,並逐步向小康邁進,經濟增長遠遠超過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再過100年或200年,同學們想一想:到那時我們的國家該有多麼強大!”這時,我發現學生的臉上已流光溢彩,正憧憬着美好未來。趁熱打鐵,我進一步發揮:“到那時,世界上強大無比的將不再是指手畫腳的美國!”學生羣情激昂。這樣通過聯繫歷史,比較分析,學生不僅學會了應知的知識,而且解決了信與不信的矛盾,並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愛國熱情。

總之,以上贅述,從兩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好者,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否則,生澀難懂,死氣沉沉。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單純的加班加點和題海戰術,真正實現“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