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65W

一、教學反思

《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學反思

本節課上下來,我覺得自己處理得還算妥當的地方有兩點:

1、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我主要分成了兩大塊:一是關於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二是探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係。在第二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我又分成三個層次來展開教學:首先是討論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然後提問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的合成是否依然遵循剛才的規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大家發現合力應與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均有關係,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這樣處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線路非常清晰,各個教學環節之間銜接比較緊。

2、在實驗方案的設計上,首先由學生髮言提出方案,其他學生補充,然後老師點評,師生互動,共同完善方案,在此過程中同時向學生點明操作中的一些注意點。在探究過程中,對於部分學生新出現的問題,再拿出來共同分析討論,改進後鼓勵他們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結論。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學生來講也許會有更深刻的體驗。

課後,通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還有曾令雨老師的指導,我也認識到有幾點還做得很不夠,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3、提問的有效性、可答性。本節課一上來就有個提問弄的學生難以回答,課堂氣氛一下子有點僵,雖然後來我自己把這個問題接過來了,但已經明顯覺得不夠自然了。

4、實驗細節處理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多給學生鋪設台階,另外,可叫兩個學生到前面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再進行指點,這樣會更有利於學生領會實驗操作的要點。

二、教學建議

1、關於全力的計算

本部分是從一個具體的例題讓學生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物理問題,例題從三方面入手,體現讓學生從實驗結果的處理,慢慢結合力的圖示中線段的意義過渡到物理問題,最終將數學問題與物理問題聯繫在一起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這樣的處理符合學生對規律應用的方式,降低了學習難度。

不同學校的教師,可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本例題,不一定三種方法都講解。對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靈活處理。

(討論與交流)本節有兩個,老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處理,目的是讓學生多個力合成的思想。

2、關於分力的計算

分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分力的計算例子較多,教材中的兩個例子,老教師要充分利用,對層次較好的學校,可適當增加內容,以拓寬學生的能力。

做好實驗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可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的現象,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