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日記(必備)

來源:文書谷 1.81W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日記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六年級日記(必備)

六年級日記 篇1

感謝您——環保小衞士,你辛勤的勞動,為的是讓我們擁有一個美麗和諧、乾淨整齊的校園

環保小衞士,你每一天給校園裏的樹木澆水,讓它們茁壯成長,保衞我們的校園;你日日澆灌花朵,讓它們更加美麗,美化校園;你天天打掃校園,讓我們擁有一個乾淨的校園;你日日為我們打掃廁所,讓我們有一個乾淨的`廁所。

記得前一時光,我們學校舉行了大掃除,同學們都動了起來,此時有的擦窗子,有的掃地,有的擦黑板。大家都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大掃除結束了,眼看效果明顯出來了,窗子被擦得一塵不染,地被掃得乾乾淨淨,桌子被排得整整齊齊。整個校園煥然一新。

環保小衞士,你像一位媽媽,操心着家園;你像一位園丁,此時愛護着我們的校園;你更像一位戰士,日日夜夜保衞着我們的校園。

來吧,拾起地上的紙,讓我們爭做環保小衞士,保衞人我們美麗的校園!

六年級日記 篇2

我所愛的運動並不是使人大汗淋漓、痛快至極的網球,也不是美倫美奐、飄逸飛舞的藝術體操,而是自然平凡而又讓人心身舒展的自行車。

我與自行車的結緣只是個偶然,我只是喜歡自行車上那然人充滿激情的大紅色,如此耀眼。還記得笨拙的我第一次學騎自行車,身上摔得青一塊腫一塊的,雖滿臉的鼻涕淚水,身上全是灰,如此狼狽,但我仍是緩緩的騎上自行車,摔得多了,我便能搖搖晃晃地騎上自行車,還蠻得意的向那些不會騎自行車的幼兒園小朋友炫耀然而現在我已經能穩穩當當的騎在這輛自行車上了。這是一件都麼有成就感的事兒啊!

春季,每逢雙休日,我都騎着我心愛的自行車行駛在縣委的“羊腸小道”上。陽光柔和的灑在我的身上,像一個個隱形的小人從我的指尖慢慢爬到我的身上,舒服極了。樹上的葉子也歪這個小腦袋好奇天真的望着我,好像從沒見過自行車似的。微風像母親的手拂過我的臉龐帶來一絲春雨過後的鏽味。我看着天上那一朵朵像在大海上漂流的綿羊般的雲朵兒,它們是慵懶的,即使世界上再混亂,它們也依舊不緊不慢的按着自己的節拍走。春季的一切是愜意的。

夏季的假期,我整個人像充滿了電能似的',我快速的騎着自行車,像離弦了的箭,大紅的自行車也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花兒們笑紅了臉蛋,一副不勝嬌羞的模樣,是在為我加油鼓掌呢!我更加賣力的騎了,幻化成了一股有力的風,追逐着夏天的步伐,時而我又像脱離了肉體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呼,停下來後,一切又恢復寂然,像散場後的足球比賽場。夏季的一切是熱情的。

秋季,我仍不想錯過那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在縣委,車子像被風推着走一樣。兩旁的樹隨這風兒的節奏搖曳着身軀和手臂,彷彿在向我們低吟淺唱我也用微笑向它們回示。瞧,那幾片落葉,跑到這,又跑到哪,使它們被風追着跑,還是它們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地面,疏疏散散的映着樹枝投下的魅影,它們是在打理自己的容粧。這彷彿是電影裏久違了的場景,我陶醉了。秋天的一切是爛漫的。

冬天騎自行車,當然別有一番情趣。我自由自在的騎着車,快活得像一隻迫切的迎來春天的小鳥。我騎着車,任憑冬天的風把我的臉蛋吹得紅撲撲的,我深深的屬於冬天的清新空氣,太陽懶散的葱白雲作的被子裏探出腦袋來,哈,冬日的陽光好像比春天的陽光還要温馨,我貪婪的吸收着陽光,只感覺自己像一塊奶油漸漸融化在這一絲絲、一點點的陽光裏,我好像不屬於我了,只屬於這個冬天。冬天的一切是柔和的。

有時我這個新手還會異想天開的騎到西門橋上,靜靜的看着和安河岸那被風吹醒的柳樹,在鏡子般平靜的河面上照着,梳理自己的長髮,孤芳自賞

簡言之,不管是老舍先生和他養的貓,還是冰心奶奶和她的動物夥伴,都有屬於自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情有趣,既須運動,又見識自然美景,這就是騎自行車的樂趣。

六年級日記 篇3

飄飄灑灑的雨絲快樂地打着轉,猶如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小天使,踮着腳尖在天空中伴着秋風優美的旋律盡情地舞蹈。

冰冷刺骨的秋風裹着千萬縷纖細的雨絲,悠悠地融進哼着小曲的溪流河川之中。在投入大地媽媽的懷抱中時,淘氣的秋風還不時撩起行色匆匆的人們的頭髮,攜帶的雨絲趁機調皮地順着脖頸溜了進去,突來的寒意令行人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哆嗦。

千千萬萬縷雨絲宛如無數枚尖鋭的繡花針,又如同成千上萬根細小的牛毛,紛紛揚揚地從天而降。落在水泥地上,“啪嗒”一聲;落在瓷磚上,“叮咚”一聲;落在雨傘上,噼裏啪啦。

“沙沙沙”,雨下得越發急了。雨絲髮出的聲音就像蠶寶寶吃桑葉時發出的聲音。密密麻麻的雨絲凝成雨珠,順着屋頂的瓦片緩緩地滾動,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水晶鑲嵌在古色古香的房子上,在茫茫雨的世界中,顯得分外美麗奪目。

“咚咚咚”,雨驟然下大了。噼裏啪啦地大在世間萬物上。街上行人如織,五顏六色的雨具匯成了一道絢麗多姿的彩虹,如同一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大街上,流光溢彩。一顆顆黃豆大小的雨珠墜落在地上發出的聲音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悦耳,異常動聽。

“嘩嘩譁”,千千萬萬點雨緊挨在一起,織成了一道透明的雨幕。雨就像一條無形的鞭子,抽在匆匆趕路的人們身上;抽在肥沃濕潤的土地上;抽在沐浴在雨中的花草樹木身上。

各種各樣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像是在進行大合唱

漸漸地,雨變小了;慢慢地,雨停了。

萬物經過雨的洗禮,都脱去了一身的骯髒,都變得纖塵不染:嫩綠的樹葉的脈絡上垂着剔透的雨珠,雨珠就像一個微型放大鏡,使樹葉越發青翠欲滴;花朵的花蕊上頂着幾滴清澈的雨水,洗完澡,花瓣上一成不染,嬌嫩欲滴;青草經歷了風雨的吹打,挺直了脊樑,嫩綠的草尖上,不知名的小蟲子有頻率地振動着透明的翅膀,連聲鳴叫着……

好一幅朦朧美麗的雨景圖!

六年級日記 篇4

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如,戲劇,對聯,剪紙,瓷器等。我則要向大家介紹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複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覆。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襬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襬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襬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旗袍還不止這些改變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