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數的意義説課稿合集5篇

來源:文書谷 1.5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數的意義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分數的意義説課稿合集5篇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內容。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通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並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老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説一説、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藉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複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後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並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説一説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彙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後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後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裏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着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説説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説一説把什麼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於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説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説出,對於最後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並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着讓學生試着説一説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並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説一説,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係。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説明什麼是分數單位,接着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裏相互説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説一説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瞭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且説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麼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説一説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並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塗一塗,由於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塗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係,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於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執教的認識百分數是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九單元中的內容。下面我就這節課的內容安排、教學設計與大家做一下交流。

首先是教材的內容編排: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現實世界為百分數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例1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逐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第一層次,呈現學校籃球隊3名隊員在投籃練習中投籃次數和投中次數的統計表,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表中分數的大小作出判斷。第二層次,將表中的幾個分數分別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並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層次,在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揭示百分數的概念,介紹百分數的讀、寫方法。在試一試與練習中進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初步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之間的聯繫,初步瞭解百分率,為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積累經驗。

這是教材中原定的內容,在本節課中我稍有改動,後面還要提到。接下來就説説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學情是怎樣的: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分數,特別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類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和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國小數學階段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雖然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接觸過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比如:投籃命中率、及格率、含鹽率等,但對百分數的產生及確切的含義等還缺乏系統、全面、深入的認識。針對以上情況我預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分數經驗進行教學,並給與學生定向的引導,以促進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課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

我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2.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究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與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培養數感。

3.通過舉例和解釋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是: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與區別。

前面我們一起分析了教材,弄清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再談談這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預設目標,我準備採取以下策略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而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從學生身邊取材,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選拔籃球隊員參加比賽的情境,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2、知識遷移,以舊求新

對教學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學生的已有知識,教師要預測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找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或轉折點,巧妙地推進新課的教學。本節課,我由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入手,引導出分數意義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當分數表示為分率時,就可以説成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而第二種表述方式正是我們教學百分數意義的重要基礎。知識的生髮點找準了,後面的教學也就有章可循。

3、循循善誘,適時啟發

新課標要求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本節課教學時多采用啟發式的提問,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4、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教學是我們常小的教學特色,基於個人思考基礎之上的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比較順利地找到解決重點問題或疑難問題的突破口,打開學習新知識的思路。

以上四點是我們在教法方面的預設,但老師們都知道,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所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也是我們備課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

中國有句古語説得好: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標理念下,我想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觀察、思考,通過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整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先來確定課的類型。認識百分數一課屬概念教學,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學一般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是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三是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還可細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

(一)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三)藉助素材,總結概念;

(四)舉例解釋,深化概念;

(五)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下面結合趙老師的`課來具體説説這五個環節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本節課,我選擇了一個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情境(為籃球賽挑選參賽選手)導入新課,為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資源。再通過預設的連環追問來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從而為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做好充分的鋪墊。

在這一環節中,我一開始預設的是分三次出示投籃情況的表格。第一次,先出示投中次數,讓學生説説推薦幾號參加比賽;一想不行,還要看投籃次數,於是又出示投籃次數,第三次出示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幾分之幾,然後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從中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是教材中的原創。可後來在試講時發現,出示第三次表格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後來,我就採用了劉主任和趙主任的建議,做了一些改動,只出現兩次表格,即投中次數和投籃次數,讓學生緊緊圍繞應選幾號球員這一中心問題自主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放大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也就呈現出來了。

第二個環節: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提出中心問題、為學生提供可研討的表格素材之後,我就預設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把計算所得的原始分數分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並根據呈現的材料説一説分數含義,再逐步引導到分率的表述方式上去,即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一百分之幾。大功就初步告成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很好地利用了學生已有的分數知識基礎,藉助分率的表述方式,在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的意義之間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隱形的鵲橋,使百分數的意義呼之欲出。

第三個環節:藉助素材,總結概念

經過對材料的感知、對分母是100的分數的理解之後,就讓學生進行交流:什麼是百分數?從而揭示百分數的意義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就是百分數。至此,百分數的概念教學已基本完成(百分率和百分比放在試一試中揭示)。之後就教學百分數的讀寫。

第四個環節:舉例解釋,深化概念

例子是學生理解概念的好幫手。學生會舉例、會解釋了,也就理解了。本環節是藉助課本中的一個讀百分數、説含義的圖片習題,延伸到學生蒐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通過表述多個百分數的含義,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百分數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作用,增強學好數學的決心。

第五個(最後)環節: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需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本節課的練習設計既注重了智慧性又增添了趣味性。其中,下面哪幾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一題通過辨析既突出了百分數的本質特徵,又讓學生認識到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智慧也得以增長。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我力爭體現以下兩個主要特點:

一是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素材,既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促進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能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利於學生形成數學應用的意識。

二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以上是我個人對本節課的認識,不合理的地方懇請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3

今天我所講的《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和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百分數的意義是分數意義的延伸,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利率、利潤、折扣等實際問題,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教材先聯繫生活實際呈現了程序格式化進度、服裝面料和裏料的成分、汽車銷售情況的百分數,再結合實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最後教學百分數的讀寫,這樣的內容編排,不僅注重了知識的遷移,體現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繫,還有利於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百分數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在知識準備上,他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這為學生在理解分數的基礎上,完成對百分數意義的自我建構打下了基礎;在生活經驗上,他們有的可能已經認識了百分數,並且能夠正確地讀出百分數,但還不能從數學的角度準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在學習能力上,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自主看書學習能力、根據具體問題主動預習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及時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與區別,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顯得尤為重要。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考慮,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過程與方法:結合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百分數建構過程,在探索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在此基礎上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於:

1、我能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我能辨析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能用百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優越性。。

教法學法:

本節課本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原則,採用“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藉助導學案,通過“三學一練一測”,即:三學:獨學自探、合學互探、展學提升;一練:隨機練習;一測:當堂檢測,引導學生採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親身經歷“認識——完善——理解——應用”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裏我要特別説明的是:本節課我雖然採用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但並沒有完全的放手,而是在各個環節都進行了適當的點撥,在放手中又適時地扶一把、推一下,使學生能在導學案的'引領下更有效的展開自主學習,從而節省教學時間,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另外為了有效解決課內40分鐘完不成既定教學任務這一矛盾,我有意將獨學自探環節的內容作為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前一天回家獨立完成,之所以這樣做還有另外的兩個原因就是:四年級一年我曾以這個班為實驗班級,進行了個人市級實驗課題《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預習策略的研究》的實驗研究,學生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這種提綱式預習作業對他們來説完成起來難度不大,另一方面將獨學自探環節作為課前預習,也能使課堂上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展示提升及鞏固練習,不知道這些算不算是本節課的瑕疵.)

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課前預習,獨學自探

按照教師出示的導學問題,學生自己研讀教材內容,進行獨立思考,理清知識體系,弄清百分數的意義、讀法和寫法以及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等問題,完成隨堂筆記。這裏還創設了讓學生比較誰的投籃命中率高一些這樣一個拓展問題,力求讓學生體會百分數更易於比較這一優越性,從而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吃得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拓展問題僅供有能力的同學去探究思考,不作為小組展示內容)。這一環節安排在講授新課的前一天,作為預習作業佈置給學生。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完成情況進行初步的檢查,並給予評價。

第二環節:分享信息,引入新課

陶行知先生説過“生活即教育”。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所以課前佈置了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個實際應用的百分數的作業,開課伊始先讓學生展示蒐集到的百分數,然後教師通過課件展示自己蒐集到的百分數,引導學生初步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起學生深入學習新知識的慾望,從而引出新課。

第三環節:分步引導,自主學習

第一步:合學互探

首先小對子間互相檢查學習筆記,用紅筆修正補充,並根據完成情況作出等級評價;然後各個小組在組長帶領下,針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進一步修改隨堂筆記,準備預展。

第二步:展學提升

各個小組通過抽籤明確各自的任務(其中每一個展示單元由一個小組展示,一個小組補充),教師在各組彙報過程中進行隨機的點撥指導。如:強調“%”書寫時要注意斜線兩側的兩個小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被誤認為零;對學生填寫的百分數與分數異同的表格進行指導。在學生完成展示任務後,找同學講解拓展問題,並通過課件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瞭解將命中率化成百分數更易於比較誰的投籃命中率高,體會百分數的優越性。

這裏我想着重説明的是:這節課上我嘗試着將教材中“你知道嗎?”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在學生探究完百分數的讀寫之後,讓學生閲讀這一材料,既能鞏固所學知識,體會百分數的廣泛應用,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數學教材中的“你知道嗎?” 穿插於全套教材,內容豐富,極具典型性和概括性,無論是從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學科間的橫向聯繫,促進學生知識的生活化,還是從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等方面來看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這個版塊是作為一個非正式的教學內容呈現的,教學目標是隱性的,所以很多教師對這一版塊的內容並沒有足夠重視,基本上是視而不見,或者只是簡單的説一句:“課後自己讀一讀”。今天這節課我將這一內容作為一個探究的小問題來處理,方法也未必就恰當,但我也是隻想做一個小的嘗試,也想用這種方式來“拋磚引玉”。

第四環節:同類演練,達標檢測

第一步:隨機練習

首先通過完成書上的讀、寫百分數的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然後讓學生説出所給信息中百分數的意義,並談感受,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教育;又通過看圖説百分數這樣一道開放式練習,進一步檢查學生們對百分數知識的掌握情況。

第二步:當堂檢測

有效的練習設計可以使學生達到鞏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所以在隨機練習的基礎上,設計了當堂檢測試題。學生獨立完成當堂檢測練習後,由老師批閲組長的練習,組長批本組組員的練習,併為有錯誤的同學講清錯因,實現“兵教兵,兵強兵”的目的。並設計了趣味練習,讓學生根據成語寫百分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體現了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

第五環節:總結評價,反思提升

首先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收穫,再次鞏固所學知識;並讓學生用百分數説一説對老師的課堂評價和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並根據課堂上所記錄的分數,評選出本節課的最佳小組。最後通過兩句名言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教學始終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我竭盡所能,但由於能力有限,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導學案的設計,還是在教學流程的把握方面都還有許多的不妥之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謝謝。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一課。

一、教學指導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將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結構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這是第一項目標也是基本目標;藉助用小棒找1/4,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對美的體驗與欣賞;揭示分數的產生,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這兩項目標是在第一項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思維的一種拓展。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擬訂教學的重難點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全課以“談話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其中動手操作,創造分數這一大環節包括動手操作,感知意義;師生互動,理解意義;深化整體,總結意義;巧妙練習,強化意義四步。設計瞭如下一節課: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輕鬆談話:“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們知道哪些與分數有關的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教師結合大屏幕(課件)適時小結一個蘋果、一張餅都稱之為一個物體,一米長的繩子把它叫做一個計量單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我們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當學生已經把相關的知識説充分了,教師還適時走進去“老師知道它們也和分數有關,你們看(課件)4根小棒、8根小棒、20根、100根小棒,4個蘋果、12朵花等,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分得的結果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藉助集合圈滲透一個整體的同時,讓孩子們感知到當我們把很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我們也可用自然數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結果也可用分數表示。為下一環節的動手操作指明瞭道路。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二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包括10捆小棒、12朵花……(課件)然後讓學生用小棒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一個正方形(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4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4根小棒,8根小棒,6只熊貓等都可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在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説“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的概念。最後藉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4、5/9、3/11、4/5幾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課件)學生是在感知、理解中總結意義,掌握新知的。

接下來通過習題,進一步鞏固所學新知。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設計了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師口袋裏有幾個糖等有趣的遊戲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悦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於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後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乾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説明1/4的含義,然後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説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説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後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説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説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複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

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後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説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後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後,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並説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説明什麼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着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後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藉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

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後的小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並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