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來源:文書谷 3.01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説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所論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從、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態度。

3、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特別是“其”、“道”、“名”、“然”等詞的用法。

4、熟讀背誦,培養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

目的2、3

教學難點:

目的1、4。

教學設想:

1、本文的語言比較通俗,可讓學生利用註釋自己串講課文,必要時教師進行點撥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詞,除弄清它在本課的用法外,還要引導學生聯繫所學過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積累這些詞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3、即事明理的寫法,學生比較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記敍和議論的關係,從而理解作者所闡述的'觀點。

4、誦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讀課文,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本課的背誦要求。

總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課文簡介,疏通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記”是一種文體,指遊記。遊記的共同點是什麼呢?(明確:抓住景物特點,表現山水之美。有人曾將遊記比作“紙上山水”。)

二、介紹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課的教學目的及課時安排。

四、由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板書):褒 冢 華 相 謬 窈 父

五、默讀課文,根據註釋疏通文意。

六、由學生複述課文,串講。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些必要的點撥,特別要點出一些重點字詞的用法。

七、由學生質疑,提出存在的其他問題。

八、齊讀課文,鞏固詞義。

九、作業

1.積累“其”、“道”、“名”、“然”的義項。

2.熟讀課文,體會敍議結合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敍議結合手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的重點詞語的用法。

二、積累詞義。

指定幾位學生把自己所歸納的詞義及例句抄寫在黑板上,並講解。

三、齊讀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討論,明確文章結構。

第三部分(1、2):記遊山所見及經過。

第二部分(3、4):寫遊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遊山的時間及同行者。

四、討論敍議結合的手法。

1.問:本文的敍議是怎樣緊密相連的?

由學生討論後明確:

(1)兩部分間銜接過渡自然。

(2)記僕碑情況突出“花山”二字,為後文的議論作鋪墊。

(3)強調前洞路近、地平、遊者眾,後洞強調路遠、奇險、遊者少。為後文議論作鋪墊。

2.作者通過記遊,闡述了什麼觀點呢?

作者據僕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態度;通過兩洞對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個結論。

3.本文即事明理,借遊山抒發了內心的感慨。諸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對作者這一感慨的看法。(本題可由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

五、作業。

熟讀課文,寫一篇讀書筆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背誦。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所講授的敍議結合的特點及作者的觀點。

二、啟迪思維,深入研究。

從遊覽來看,這是一次半途而廢的遊覽。照理,這樣的遊覽並沒有多大價值可寫,而本文卻成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為什麼?從中,我們對作文之法有什麼體會?

提示:

1.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啟發人們思考。

2.其次要重視構思佈局,使材料與觀點有機統一,結構嚴密。

三、指導背誦第三段

第三段緊承上文,抒發自己的感想。

(1)用“歎”領起下文。

(2)以古人作立論的標準:“求思之深而無不在”才“往往有得”。

(3)世人的做法: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4)闡述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繫。

(5)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悔”。

3、結合提示,爭取當堂背誦。

説課稿 篇2

一、本節教材分析:

教材編寫者將“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級下冊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近些年來青少年的青春期發育提前,這樣安排有利於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綠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兩類生物,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之後,緊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這一單元,有利於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更好的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人的生殖》是國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一章人的由來的第二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與發展,從整體上知道了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本節是從人的個體發育的角度學習人的由來,為第三節學習青春期發育的有關知識做知識上的準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知識目標: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説出它們的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髮育的過程。二是技能目標,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男女生殖系統正面圖和側面圖,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三是情感目標,要求學生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學生敬愛父母的情感。

本節課的重點可以確定為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髮育過程。難點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正面圖填寫側面圖;能夠收集和分析資料。本節課接觸到的新概念很多,例如受精、懷孕、胚泡、胚胎等,需要記憶的具體內容也多,建議安排兩課時,有助於學生紮實的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深切的體會到父母生育、撫養與教育的不易。

二、本節課的教法

本節課採用學校的“一案三步”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導學案,自學、自練、自糾、自測,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體驗情感。學校的“一案三步”教學模式是按照現代教育方****************和多元智能理論,在吸取國內外教育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適合學生個性差異、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學生在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影響下形成的`智能結構,充分發揮學生智力的潛能,經過認真地訓練,從而達到一種新的獲取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實現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即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還給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快樂發展,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三、説學法

在“一案三步”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學習,主要通過自學、合作、交流、討論、自測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作為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存在,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目標的指導下自學課文,觀察圖片,做練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是自主的,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比如明確學習內容,商定學習時間,指導學習方法等。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導學案,通過看書獨立尋找答案,但是在有疑問的情況下允許學生交流、溝通,也允許學生向老師請教詢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能夠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集中的問題,然後進行精講。

學生自學之後,對於書上的討論題可以進行討論,尤其是對於答案和觀點不統一的情況,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甚至是辯論找到正確答案,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指導意義的方法。學生學習後及時通過完成課後練習題進行檢測,教師檢查,對於學生不能正確完成的教師要精講。

四、説過程

本節介紹的是人的個體形成方面的內容,學生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祕感,渴望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有懷有羞怯的心情。教師在理解學生這種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入環節。

這節課的導入是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大概是一個山村女孩,父母在京打工,女孩跟爺爺生活,因為不懂得懷孕、生育等知識,以為和男孩拉手就會懷孕,後來服農藥自殺身亡,由此引起學生對於本節知識的重要性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然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親友家裏新近生了一個小寶寶,在不允許你問人家的前提下,你將會怎樣判斷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子呢?”孩子們一定都會嬉笑着看看外生殖器官,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並順利進入本節第一部分人的生殖的學習內容。

在學生好奇心被充分激發的基礎上揭示本節的三維學習目標,讓學生看目標、讀目標,然後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進行自學。首先學生觀察課本上男女生殖系統正面圖,自學生殖系統結構和功能部分,可用商量的方法明確自學的時間和要求。在學生自學完畢後展示課件上的圖,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男女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圖,從而填寫側面圖中各結構的名稱並完成課本第8頁的兩道討論題。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先獨立思考,對於弄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和小組內學生討論,從而順利完成課本圖IV-4和IV-6,並且完成課後習題2。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巡視,並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自學情況,端正學生自學態度,教師要特別關注一部分差生,個別指導他們進行自學,甚至可以跟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説些悄悄話,幫助其完成自學任務。自學結束後,教師要進行自學簡評,以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然後播放視頻資料,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學習了生殖系統後,進入生殖過程的學習。學生先預習課本,觀察受精過程圖和胚胎髮育過程圖,自學過後展示學習成果,請學生描述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過程,之後老師播放一段關於生殖過程的教學影視資料,請學生觀看錄像後,完成課後第一題。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描述受精的過程和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定會出現不完整的部分,教師可鼓勵其他學生舉手進行補充,直到描述完整為止。此過程為自糾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以及相互補充糾正的過程中可能暴露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以及學生為深入理解的問題,便於當堂解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同時,如果後進生都能描述清楚,説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否則就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尤其是當發現一些共性的難點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更正和歸納。本節課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部位―――輸卵管中的發育過程是個難點,需要教師精講並重點強調。另外在學生自練的過程中教師在巡視中要有目的的蒐集學生中存在哪些錯誤,並在頭腦中分類,在學生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易錯點進行提問,並對學生講解不明的地方進行精講。

學生清楚了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過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課後第三題的數據,請學生討論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了哪些變化?身體生命活動的強度和身體負擔的加重狀況,教師可以提問母親在懷孕期間又怎樣的神祕感受,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另外引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酒精、煙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有哪些影響等。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調查回答,體會到母親懷孕的辛苦。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對母親來説生育不容易,對父母來説養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愛父母,孝敬父母,從而完成情感目標,然後請學生對本節課所學進行小結,再次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小結不完整的部分教師要給以補充。

五、説板書

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系非常清晰,所設計的板書,主要體現知識目標部分,在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中突出強調和卵巢。受精的過程在輸卵管中進行,用紅色強調,胚胎髮育過程在子宮內也用紅色強調。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國小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國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國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

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於這一節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並藉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採用的教學模式分為“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一)、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淨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則紅隊的`淨勝球數為4+(-2),

藍隊的淨勝球數為1+(-1)。

這裏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麼,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二)、探索規律、得出法則。(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為正,負能量為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夥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後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為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為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麼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後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於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於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鑑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後,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小結(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四)、用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此題的設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後,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傑認為:“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複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後,並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為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遊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置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後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後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置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範的表達。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會走路的樹》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優美、藴涵豐富的童話故事,跟隨作者的文字,我們走進一個和諧相處、充滿無限情誼的自然界的角落。而題目本身就引起人們很多的聯想,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碰撞文本,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全文共9小結,分兩部分,以“情”線貫穿全文,第一部分描寫春天的早晨,小鳥和小樹的初遇,小樹帶着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東西。第二部分描寫小鳥和小樹的重逢,這時的小鳥已長成了大鳥,而小樹也變了,它是原來的大鹿的兒子,它們在交談中“叫起來”、“激動起來”,這正是感情的噴發。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裏,重敍舊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整篇課文用生動活潑、淺顯易懂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鹿之間的美好友誼,倡導了人與人之間要真誠和友愛、互助和團結。

【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培養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説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領略到小鳥與馴鹿之間的快樂與和諧,從而產生喜歡馴鹿和小鳥、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説教法學法】:

1.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情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以學生的自我探究貫穿課堂的始終。

2.利用文中空白處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如想像小樹天天來陪小鳥,他們已經成了好了,你們看,小鳥跟着小樹來到了( ),看到了( )。進行説話練習。

3.通過抓關鍵詞句,想象畫面,感情朗讀,感悟豐富的形象,感受美好的情感。

4.運用“扣讀導悟,以讀見悟”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過程】:

一.藉助畫面,融入情境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藉助圖畫渲染情境。通過語言描繪情境,結合想象再現情境,讓學生與課文的內容產生共鳴,真正地融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來,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揭示課題《會走路的樹》,複習生字詞語,導入之後,引導學生想一想:會走路的樹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仔細地讀讀課文。朗讀課文的第一句話時,讓學生讀文來想象一下這幅美好的畫面,再通過朗讀把這麼美的畫面展現給大家,正因為學生頭腦中有了這樣的表象,慢慢地融入到情境中,體會角色,當然也就容易讀懂、讀好了。當學生體會到畫面的美好,再以“小鳥啊,你好奇什麼呀?”請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理解“好奇”的含義。

二.朗讀感悟,展開想象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注重尊重學生自己的朗讀體驗,抓住“當然可以。來吧!”這句話,説説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體會來朗讀這句話,你覺得它是熱情的小樹,就熱情地讀一讀;覺得它是有禮貌的小樹,就有禮貌的讀一讀;覺得小樹喜歡這隻小鳥,就用喜歡的語氣讀一讀。學生有了自己的感受,當然願意去參與朗讀了。

接下來,課文講了,每天得相互陪伴讓小鳥和小樹成了好朋友,此時我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間: “小鳥跟着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假如你是小鳥,你會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

你會見到哪些有趣的東西? 以此疑問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思維、創造思維,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這是學語文、用語文的關鍵。第一部分的結尾:“終於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教學時,稍一拓展,孩子便有思有想,有言有語。諸如:小鳥飛往的地方是南方還是北方?為什麼要飛到遙遠的地方去?小鳥在與樹告別時,會説哪些話?會走路的樹會怎樣回答她? 文中留有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讀書中思索,在思索中讀書,使語文學習實踐化、生活化。

三.讀中探究,學會感激

“第二年春天,小鳥又回來了。她又看到了什麼呢?”讀了語言文字後學生已能初步感受到了小鹿的美麗。但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學生也許沒有真切的感受。此時,讓學生看一看那陽光照射下的小鹿,大家會驚喜地發現,“金色的角”在陽光的照射下真的顯得特別好看,想象着畫面來讀句子

在朗讀第二部分小鳥和小鹿的對話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師生對讀,同桌互讀,生生對讀,讓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一次又一次的角色體驗來表達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小鳥和小鹿一家之間的那種情感。同時,通過師生的合理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朗讀時間,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鑑於此,我設計了一道課後習題: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看到了什麼?會有什麼故事呢?讓孩子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結合生活,結合實踐,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瞭解大馴鹿的美好品德,明白友好,和善,真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在讀懂課文的字與詞、文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課文的情與感,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切實提高表達能力。表達中極力引導學生把“學會感激”放在重要位置,引導學生用“第一人稱”發自肺腑地感老馴鹿培養友情、傳授知識、傳承美德的高貴品質和精神。

四.重視識寫,紮實基礎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這是低年級段識字與寫字的目標任務。讓低年級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認字,以便讓他們及早進入漢字閲讀階段,課堂教學就是一個最有效直接的途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鼓勵學生主動識字。如在複習環節中,我出示了有生字組成的詞語“早晨、好奇、大概、陪着、有趣、激動”等,通過複習使學時再次讀準了字音,再現了字形,有利於幫助更多的學生更好的識字。在學習生字環節中,再次認讀本課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目的是考察學生脱離了語言環境還能否準確識字,從而真正鞏固識字效果。指導書寫時教師給學生進行了示範,潛移默化的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逐步使學生

達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説板書設計】:

23會走路的樹

馴鹿

小鳥 (友好 真誠)小馴鹿

本課的板書,是傳統板書的樣式,以重要詞語為主,主要突顯小鳥和小鹿之間的美好友誼。使學生對應

該掌握的教材內容印象更鮮明、深刻,記憶更牢固、持久。

【説作業設計】:

1. 把這個故事有聲有色地講給家長聽。

2. 續寫故事: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一個例題兩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假分數的意義後,進一步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有利於以後進行分數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帶分數是假分數,是整數與真分數合成的數。

2、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3、使學生經歷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環節的教學,先複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再出示圖形,讓生先用假分數表示,再用整數(或帶分數)表示,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由於相關內容的複習,使得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識,再由老師適時點撥,加深了鞏固。

三、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回憶,導入新課

課前,出示圖形,讓生用假分數表示,再用整數(或帶分數)表示,(一類是能化成整數,另一類是化成帶分數的),從而引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學互動指導(一):

1、自學課本第71頁例4第(1)小題,思考:假分數是怎樣化成整數的?分子和分母有什麼關係?

2、把你的發現和小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有這兩種情況:一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這幾組分數的結果都是整數;二是根據分數的含義,一個分數含有幾個分數單位,“幾個”就是這些分數的結果。從而得出: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數,是幾倍化成整數就是幾。

出示自學互動指導(二)

1、自學課本第71頁例4第(2)小題,思考:假分數是怎樣化成帶分數的?

2、把你的發現和小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在反饋時,教師再點撥,讓學生掌握寫法: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餘數就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三、測評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進行熟練和鞏固,多樣的練習形式使練習充滿活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5、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從總結中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説課稿 篇6

本次三定備課,我心裏總是擔心,總想上好一點,所以名篇不敢上。剛好上到這一篇課文,選了本篇閲讀文章,想上出點什麼?本文又不象《景陽岡》“武松打虎”有這一精彩片段,能讓學生模仿大蟲的動作,學生們興趣黯然,印象深刻。如果要理解孫悟空從石猴-美猴王-齊天大聖-悟空-行者-鬥戰勝佛,即自然人於社會人的矛盾鬥爭,到成為社會人,以至超越社會人帶有理性、哲性的感悟這些層次的理解上,也不是一下就能分析得完美的。只好在名著的語言上想做點文章,通過體會感受語言美來滲透、薰陶讓學生們留下點印象。

教材分析:

教材使這樣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説《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通過以下幾點來解決文章重點的。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後,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不懂的問題。

3、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進行課後閲讀。

在感悟語言上有三個層次:

視覺美;

韻律美;

意境美。

我相信班上學生的朗讀能力,但也不排除所有同學的水平是一樣的,在朗讀上出現的層次性就很明顯。我就從朗讀直觀上去感受語言的'視覺美:利用小黑板,象詩歌一樣抄寫文中句段;再通過與白話文的改寫比較,感受古典語言的韻律美;通過想象去體會古典語言的意境美。我想通過課文學習後讓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化有一些個人的認識,或是喜愛上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再通過課外的興趣閲讀與習作實踐,進一步加深學生學習後的印象。體會古典名著的寫作語言特點:

1、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2、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為一體。

從而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本節課上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傅雷家書兩則》分別寫於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之時,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雖角度不同,但融會貫穿於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該單元安排了兩篇演講詞和兩封書信。故知識目標中應明確顯示: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考慮到三維目標的整和性我決定本節課讓學生完成三個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屬的異同。

(2)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特點,及九年級學生的求知特點,尤其是本班語文基礎較差的現狀,我決定課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鳴。感知可文後辨析兩封家書的異同;品味賞析文章後趁熱打鐵,馬上進入體驗運用環節,延伸拓展後在《感恩的心》中結束本課。

教學過程

歌曲激趣

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

剛才大家聽得都挺投入的,從歌曲中,你聽出了什麼?

(友情提示:可以從形式,內容,語言,感情等方面談。)

學生舉手發言。

小結語:大家聽得認真,聽得動情;尤其是能從遊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裏,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的最好橋樑。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再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寫的多了,整理下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閲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

(出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書的異同。

2學習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學會感恩。

整體感知

請大家快速閲讀兩封家書,看作者再什麼情況下給兒子回的信。傅雷想通過這兩封書信告訴兒子什麼?請以“從___看出,這封書信是作者在兒子___時給兒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問。

學生速讀後舉手發言。

品味賞析

正是期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使這兩封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家書有了相同的內涵。我想知道,同學們喜歡着兩封家書嗎?能把你喜歡的詞.句和大家分享嗎?

體驗運用

傅雷的家書,不僅能使他兒子—傅聰獲益匪淺,也定能使我們這些閲讀者獲益匪淺。讓我們學以致用,用我們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兩個問題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媽 媽 不幸雙雙下崗 ,小李也因此情緒消沉,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決定給小李寫一封短信。你該怎樣寫?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參加演講比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回來後,就總是指揮這個,教訓那個,學習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頎,想給小帆寫一封信。你會怎樣寫?

(左右兩大組分別完成A﹑ B情景演練)

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已從精神上把兩封家書內化為自己的財富了。)的確,傅雷是偉大的,他的兒子是幸運的.或許,我們絕大部分同學都會羨慕傅聰有這麼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歎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遇上這麼好的一個父親?其實愛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一下,你們感受到父親對你們的愛了嗎?

先把你的感受告訴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結:大家的述説很動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讓他為之驕傲的兒子——音樂家傅聰。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親並深深感受到了父愛,那麼,只要同學們努力爭取,長大後也一定會成為讓父母因你而驕傲的人!

作業安排

父愛是無言的,較之母愛,它更深沉,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發現,他和母親一起用真情為我們搭建成長之橋。今天下課後,我們能否用自己的心,通過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呢?

結束語:放歌曲《感恩的心》

課後反思:這節課目標明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的述説很動情,感染了許多聽課的教師。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課文讀的較少,基礎知識——字詞也是在課前檢查而沒有在課堂上展示。

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1、內容分析

《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讚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清新,字裏行間充溢着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讚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薰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弄懂圖意的基礎上,對學生講明道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麼做。要讓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並用以指導自己的語文學習活動,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本文安排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本的能力。

2、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根據三個維度擬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進行朗誦、背誦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的情感薰陶。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來體會課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二、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來進行本課教學。

三、説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於書,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

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1、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三亞落日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我將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新理念,以以讀為本,注重培養學生語感,有重點地循序漸進地進行朗讀訓練。採用多種朗讀方式,體現朗讀指導的層次性。

2、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幅描寫?”讓學生交流感悟。然後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合作學習,在交流中感悟課文的美景,在思考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基調再次有所瞭解。

3、品味語句,想象體悟。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麼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

學習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象,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牀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體會藴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重要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設計以此為立腳點,強調閲讀的個性化,讓學生在美文的薰陶中有獨到的感悟,並在有所積累的前提下有所表達。

4、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後,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後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後的閲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情感再次昇華,我在感悟的基礎上對課文又一次的梳理中,將有層次地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畫面美,讀出意境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彙,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簡潔、概括、重點突出的板書能給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根據本課教學特點,我設計以下板書:

三亞落日

像孩童?像大紅燈籠 ? 像跳水員?

説課稿 篇9

對於本課《磁鐵有磁性》的説課稿,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深挖教學內容,調整探究順序”。

本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動1——磁鐵能吸引什麼?

讓同學先猜想,然後在一大堆物體中用磁鐵找出能被吸引的物體名稱,説説他們的製作資料。我改變書本上原有的對比式實驗記錄單而設計成現在的強調主題的樣式,主要是要把同學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製作資料上來,而減弱其他資料的負面影響。

在實驗後讓多位同學來回答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磁鐵能吸引什麼,從而來強化同學對概念的掌握——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

接着用磁鐵吸引裏面裝有回形針的信封,設置疑問:“老師的磁鐵怎麼能吸引紙做的信封呢?”從而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二局部

探究活動2——磁鐵隔着物體還能吸鐵嗎?

讓同學上講台演示磁鐵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鐵片能否吸鐵,發現磁鐵隔着鐵片卻不能吸鐵,得出“磁鐵隔着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科學概念,並強調“一些”的含義。

我要深挖的教學內容,就是磁鐵隔物吸鐵的現象。其實同學對於磁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現象早就有所瞭解,停留在這個粗淺層面上的探究,對於同學和我們科學教學的發展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我深挖磁鐵的吸引能力與隔開物體的多少之間的關係,並採取倒敍的方法,用實驗記錄單和照片來引導同學對於本實驗的設計和假想。

通過這張實驗記錄單,第一要讓同學明確需要選擇實驗的器材——磁鐵,回形針和40張紙片,並讓同學解決紙片的問題——利用科學書本。

其次要讓同學明白實驗的操作順序

——依次是隔開10張、20、30、40張紙片進行實驗,並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針數量記錄下來。

通過這張實驗照片,不只要讓同學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紙要拉平拉緊,要注意頁數與張數的區別,回形針要掛直不搖晃,要逐步減少,以減小實驗誤差等。還要讓同學比對照片,在小組內分好工作,2人拉紙,1人掛針,1人記錄。

這樣,經過選擇實驗器材、掌握探究順序、注意操作要點、有效分工合作4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並具有很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實驗計劃了。

同學運用自身的實驗設計,得到實驗數據,並綜合各組的數據,一起得出“隔開紙片的張數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越少”的實驗結果。

當然本環節最主要的目的,不只僅是要讓同學得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在教師直觀、簡潔和有效的引導下,形成實驗的思路和設計方案,增強同學合理選擇實驗器材,藉助身邊事物進行探究,能抓住實驗要點並團結合作、合理分工的素養,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我要調整的教學內容,可以認為是本課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鐵識別鐵製品的環節。

教材原來把此環節佈置在同學驗證磁鐵能吸引鐵的.實驗之後,但是教材提供的資料——硬幣,其成分顯然要比鐵這單一成分複雜的多。我們知道,製造1元硬幣的資料主要是鐵和鎳,而鐵和鎳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吸引1元硬幣並不能説明1元硬幣就是用鐵做成的;5角硬幣有兩種,均為黃色,同學直覺為銅。雖然老版的5角硬幣資料的確為銅,但新版的資料為鐵心渡銅。所以看似一樣的兩個5角硬幣,被磁鐵測試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能被吸一個卻不能。磁鐵怎麼能吸銅?所以容易對同學剛樹立的概念發生衝擊,而且磁鐵能吸引鐵心渡銅的5角硬幣,不只需要磁鐵能吸鐵這一概念的支撐,還需要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理論為基礎,所以我調換了此環節的教學順序,在得出了兩個概念之後,並利用同學課外去查閲資料,才幹讓同學理解本環節的教育內涵,才幹理順同學的思維,沿着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認知規律而逐步前進。

前備後拓、深挖細磨,我力求呈獻給大家的,將是一節平實而不是浮誇的,平時而不是刻意的,平視而不是俯視,不是凸顯教師的科學課。

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簡析:

《讓校園更美好》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三冊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的最後一課。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創造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帶來的歡樂。這是在學習前三課的基礎上開展的活動,是在學生確立研究觀,學會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去付諸於實際的行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真正領悟:生活需要創造,創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説,本課的活動,是對本單元活動的綜合檢驗與全面提升。

二、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基本課程理念,具體體現了標準中“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要求和“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自主自尊”的態度目標。教學時着力構建開放的課堂運行體系,圍繞

“影像回放——問問問”------

“熱心參與——查查查”------

“金銀點子——碰碰碰”------

“行動落實——快快快”------

這一活動主線展開,營造真實的生活課堂,激發兒童探究的天性、創造的智慧,參與的熱情,使課堂迴歸生活,兒童熱情關注生活,創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影像回放,參與調查等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關愛集體關心校園的情感,引導學生形成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去創造校園美好生活的態度。

2、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養成時時處處關注校園,關心自己學習生活環境的行為與習慣。

3、知識與技能:在熟悉學校環境的基礎上,瞭解學校設施的一些基本常識,能為解決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開展校園調查,改進小建議的活動中,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掌握解決學校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校歌錄音帶,《粉刷匠》歌曲伴奏帶。

2、學校校園四季景象,學生活動遊戲、做操、唱歌等鏡頭的錄象。

3、創創鼠、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頭像卡片若干張,金點子銀點子獎章若干枚。

4、校園問題情景照片數張。

教學流程如下:

一、影像回放——“問問問”

(動畫出現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的可愛形象)

師:同學們,我們的老朋友俏皮的樂樂猴,憨厚的康康熊,美麗的愛愛鴿、機靈的創創鼠又來到了我們身邊,大家歡迎!他們還像往常一樣,來找好朋友,今天誰會成為他們的朋友呢?

瞧,他們請小朋友看錄象呢!(播放“校園掃描”錄象資料:有校園四季景象,學生上課、活動、遊戲、做操、唱歌等鏡頭,配上學校校歌做背景音樂)

〔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四個陪伴小朋友的動物形象,與教室中的兒童結成平等的夥伴與朋友,他們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共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共同享受美好生活。樂樂猴——健康安全地生活、康康熊——積極快樂地生活、愛愛鴿——有愛心負責任地生活、創創鼠——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這四個可愛的朋友在今天的課堂中,能夠幫助孩子們發現校園生活中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不良行為習慣,改進之處等,所以同時引進課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板書不完整的課題:校園美)

2、你還觀察到了什麼?想知道什麼?大家都來問一問。

〔激發學生對自己的學校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温馨感和歸屬感。學校應該是一個具有家庭親切感和文化氛圍的“生活世界”,一個學生喜歡停留、駐足,可以感受、體驗、學習與探究的“生活世界”。〕

二、熱心參與——查查查。

1、康康熊説,校園裏還真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你發現了嗎?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也非常關心咱們的校園,查出了校園中存在的問題。順口溜“關注校園,熱心參與,查查查!”

(看了剛才的錄象,結合平時的觀察,小朋友都熱心參與,查一查校園裏的問題所在。注:學生查出安全方面的問題如上下樓沒有秩序,下課後有人追逐打鬧,就成為康康熊的朋友;學生查出衞生方面的問題,如小賣部門前有包裝袋,牆上有污漬等,就成為愛愛鴿的朋友;學生查出一些禮儀方面的問題如説髒話等,就請樂樂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動腦筋,發現一些深層次的隱性問題就成為創創鼠的'朋友。)

〔思考自己可以成為誰的朋友,其實就是對查出問題的歸類整理的過程,教師應該讓小朋友自己思考,也可以大家共同討論協商。〕

2、看

我們的校園裏還有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麼想的?

〔鼓勵學生説心裏話,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學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只要有參與意識,這比什麼都重要〕

3、怎樣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呢?(板書:把課題補充完整讓校園更美好)

三、金銀點子——碰碰碰

(出示:金點子,銀點子獎章)

師:為了讓我們的校園更美好,我們能做哪些事情呢?樂樂猴、康康熊、愛愛鴿、創創鼠把剛才同學們發現的問題拍成了照片,大家通過小組討論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討論照片上沒有的其他問題。我們還要評比大家的解決方案,評出創意金點子,銀點子,頒發獎章。

1、小組為單位,認領問題,討論改進建議。(播放音樂《粉刷匠》)

(寫建議書、親自去勞動、寫一些標語牌等等)

2、交流討論情況,頒發獎章。配上順口溜:“關注校園,美化學校,金點子銀點子碰碰碰!”

3、教師小結:我們靠大家的智慧創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們的校園,創創鼠非常滿意,我們全體同學都成了創創鼠的好朋友!

〔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最後解決了問題,人人都有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四、行動落實——快快快

我們的方案很有價值,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只有把我們課上的方案儘快落實,我們的校園才會更美好。順口溜:“關注校園,美化學校,行動落實快快快!”

聽着音樂改編歌詞,走出課堂去落實行動。

〔活動應該是開放性的,延續性的,學生在做事的同時也在學做人,所以引導學生讓行動真正落實,把美好的願望變成現實顯得猶為重要。千萬不要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