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來源:文書谷 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説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敍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敍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後,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説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三課時完成。我説課的內容為第三課時——小結課,前兩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和局部研讀的基礎上,本課時對本詩進行綜合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結構,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並通過比較閲讀進行詩歌鑑賞能力的.遷移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並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2、教學難點:

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劇造成的原因及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採用“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1)通讀:要求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感情,初步瞭解全文。

(2)精度:重點閲讀第二詩段,思考:這一節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的琵琶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琵琶樂曲是怎樣變化的?

(3)解讀:通過板書結構分析及學生的討論分析,掌握本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教師充滿激情的吟頌唐憲宗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並簡要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重新認識本詩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板書小結課文結構。

通過學生對前兩節課的回顧複習,在整體閲讀、局部研讀的基礎上,分析本詩的明暗線交織的雙線式結構,要求學生順着本詩“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梳理全文,搞清本詩明暗對照式的類比式結構寫法。

(三)、概括分析寫作特點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並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説明,以加深理解。最後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三)、對比閲讀,遷移提高。

讓學生閲讀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詩《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分小組討論它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通過比較,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詩歌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四)、佈置作業,拓展訓練,綜合領悟。

作業:1、熟讀本詩,背誦第二段。

2、完成思考練習和同步訓練。

3、自讀白居易的另一首長篇敍事詩《長恨歌》。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成員間的關係》,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成員間的關係》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看圖找關係》專題中的第2節。《成員間的關係》雖然只是作為一個專題知識來呈現,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不是那麼緊密,但它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重要的一節課。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符號表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交流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數學課程的一個任務就是使學生感受和擁有使用符號的能力。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會運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圖對刻畫事物或數之間關係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簡單的關係。發展有條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親情樹”為引子,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事物 符號化表示”這一過程,發展其符號感,並會運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親情樹”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我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事物或數之間的關係。

難點:能分析一些簡單的關係;發展有條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潛藏着“符號意識”,這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重要基礎。比如,路口有標誌 ,表示禁止通行;某場地有標誌 表示可以停車;還有地圖上的各種標識,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學生就生活在一個被“符號化“的世界裏,這些都為今天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數學教學中,學會“符號運算”似乎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原因何在?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以往的教學不承認學生經驗中的“符號世界”,沒有給學生提供機會經歷“從具體事物 學生個性化的符號表示 學會數學地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

五、教法

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基於以上的學情分析,我打算着重採用主體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教師激思激疑,學生積極探究。堅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點撥,利用孩子們身邊的生活素材,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六、學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程序及設想

本節課我打算通過“説一説”、“畫一畫”、“看一看”、“試一試”四個活動環節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中來 學生個性化的符號表示 學會數學地表示 應用到生活當中去”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

1、説一説

同學們現在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從小到大,你們的.成長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自己的親人為你們付出的就更多了,是不是呀?

那誰來説一説你的家裏都有哪些家庭成員呢?

(注:親戚之間的稱呼各地可能不統一,學生也不一定知道,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明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談自己家裏的家庭成員,讓學生明白數學並不是深不可測的,它就來自我們的身邊。談話引入,讓學生倍感親切,非常自然地進入主題。

2、畫一畫

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瞭解到每個同學家裏都有不少的親戚朋友,你們真幸福,被濃濃的親情包圍着,他們為你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你們長大後要回報和孝順他們。那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列出你的親戚關係,繪製成一棵親情樹嗎?

要求從這棵親情樹上能讓大家清楚地看出你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待會兒看誰的設計最有創意!

都繪製好了嗎?先在四人小組裏互相交流、展示一下。

哪個小組的代表先來彙報一下你們組同學的設計?還有哪個組也想説?(注意對學生設計的鼓勵性評價,同時瞭解學生中的各種不同表示方法)

教師在這個環節注意瞭解學生中的不同表示方法,對學生的設計給予鼓勵性評價。並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繪製自己的親情樹,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親情樹既為我們學習成員間的關係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又為我們的感恩教育提供了潛移默化的沃土。從學生的“親情樹”中可以得到很多的生活實例,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學生體會圖能夠清晰、簡潔地表達人物、事物或數之間的關係。

3、看一看

有一個叫小冬的同學也把他家成員間的關係表示出來了,在我們書上83頁,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他是怎麼表示的?

要求大家邊看邊思考書上提出的問題,想好後請舉手。

讓學生看一看書上小冬家的家庭成員是怎樣表示的,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白家庭成員還可以用字母來表示。當然,還可以允許學生用其它不同的方法來表示,組織交流時注意傾聽學生的不同想法,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當學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成員間的關係時,再讓學生嘗試用字母來表示自己家裏的成員關係,改好之後,給同桌看看,互相説説對方寫的字母各表示誰。

最後,教師再問學生:用字母來表示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你感覺如何?讓學生通過談自己的感覺,明白用字母來表示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加直觀、清晰、簡潔。

這個環節設計的意圖:雖然親情樹為我們建立數學模型提供了生活素材,但還是要讓學生從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迴歸到數學模型,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生活中事物間的關係。這是我們在教學中所要重視的。

4、試一試

通過讓學生完成書上83頁的“試一試”和84頁的“練一練”中的題目,強化學生用字母表示成員間的關係。

5、總結與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你還存在哪些不足?

 八、結束語:以上,我僅從分析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説課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説教材

首先説説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裏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説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像及圖片、閲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説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説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為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説學情

八年級,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國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麪人生的風雨。

六、説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説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説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為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導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着,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着説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頻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説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説一説: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通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説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着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九、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十、説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繫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二年級(水平一)的投擲教材原地側面投擲沙包,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

學生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水平一的學生,他們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學習新知識速度快、模仿力強,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新的能力。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力量等素質都比較差,需要隨着年齡的增長,運動量的.增加,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因此,本課我設置了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情景教學及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側向投沙包的基本動作要求和方法。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正確的做出側向站立、肩上屈肘、蹬地轉體、快速向前上方揮臂的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重視安全的練習意識和習慣,以及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站位正確,肩上屈肘

教學難點:掌握上下肢協調連貫用力

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採用以:

1、語言、情境導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慾望。

2、模仿練習法:通過情景導入,學生自主模仿團身滾動的方法。

3、講解示範法:用規範,優美的示範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4、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擲教學,要學生練習按要求,以確保練習安全。要求學生自覺遵守練習常規,按順序輪流使用同一練習場地設備,並在練習中表現出對同伴的尊重和關心,不妨礙他人蔘加活動,與同學建立良好合作的關係。

教學流程

我分三大板塊去實施本課的教學。

第一板塊:激趣導入

我利用自制沙包用沙包完成遊戲來導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要把投擲本領學會,從而導出本課的內容,並且通過這些小遊戲為投擲做鋪墊。由此展現本課的教學內容——知道持輕物側向投擲的動作要領、初步建立完整側向投擲動作表象。

第二板塊:基本部分

1、帶領學生徒手練習側向投擲動作。情景導入,投擲遠方。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側向投擲的步驟。

2、教師示範、講解側向投擲動作,引導學生分小組練習。

3、組織練習:利用情景練習投擲動作。

4、組織學生展示,講解互評。

第三板塊:結束部分

1、介紹遊戲“勇奪第一”的規則與方法。

2、請學生示範。

3、巡視,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

4、放鬆練習。

反思:

説課稿 篇5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細胞中的糖類,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糖類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學生在2、3節學習了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這兩種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即元素、基本單位、長鏈、大分子。這樣能更好理解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別及多糖的大分子性,從而培養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通過對糖和脂的分類和比較能更好地培養分類、比較的學習方法。學完本節課後,學生對生命是物質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能理解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糖類的組成元素、分類、分佈及功能。

2、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自主學習

(2)嘗試比較分類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3)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體會生物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糖類的種類及作用。課程標準中關於本節內容的第一個要求是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屬理解層次,並與以後要學習的細胞代謝內容聯繫密切,所以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多糖的種類及作用;

二、説學生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在國中就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化學知識,也有一定的實驗能力。這都為學習本節的重點知識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難點的教學。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對探究細胞奧祕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問題探究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

2)直觀教學法:利用投影或掛圖,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學氛圍。

2、學法:

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引入新課:

先複習上節關於核酸的知識並便於和新授內容銜接。以問題探討提供的情景和討論題引入糖的學習。

環節二:細胞中的糖類:

為本節重點內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糖的組成元素、分類及分佈, 對於難點多糖的種類,採用實例介紹的方式,使學生有直觀認識。

2、完成糖的分類、分佈表格進一步深入認識糖的分類及分佈;在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分中學生會認識到各多糖結構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過糖應用,體會糖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對糖的認識更有立體感。通過實例,學生對多糖中澱粉和糖原的儲存功能及各糖之間的轉化有了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鞏固練習:

課本課後練習題,使對本節知識點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

五、説板書設計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最後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老師和各位同學。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一)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八冊第十課《公儀休拒收禮物》是一篇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兩條鯉魚的故事。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在選文上具有典範性,富有文化內涵,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條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體現理解和尊重多樣化的新課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劇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方括號裏主要交代人物活動情況。劇本主體是人物對話,叫台詞。括號裏交代的是人物説話時的表情、動作等。按劇情的發展,這個獨幕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公儀休説“只要天天有魚吃,我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公儀休與學生子明的對話反映也公儀休是一個愛吃魚的人。

第二部分(從“幕後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魚下場”):寫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

第三部分(從子明説“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的嗎”至“幕落”):寫公儀休告訴子明,自己拒收鯉魚是遵守國家的法紀,要吃魚得自己去買。公儀休的`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聰明機智的品質躍然紙上。

(三)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的發展出發,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學習公儀休清正廉潔的高貴品質。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3、初步能表演獨幕劇,體會人物的形象。

(四)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的含義,體會公儀休的崇高品格。

二、説學情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瞭解了這篇課文是獨幕劇以及獨幕劇有哪些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閲讀教學的,首先讓學生大體瞭解這個獨幕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接着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研讀課文,通過“看、聽、找、説、讀、演”的方法來學習本課,理解本課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探究和朗讀能力,從而能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知識。

三、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有地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此,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是琅琅書聲,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以讀為體、讀中賞析、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處理上,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新知,從角色表演中加深體驗,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促讀法、提問法、情境創設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開放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理念。

四、説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則只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語文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表學生的新聞記者實踐。”而個性閲讀雙是一種體驗性閲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有意識地淡化教師的分析,強化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讀出個性,培養語感,並能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等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基於以上思路,本課教學我共設計為六版塊,具體實施如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 揭示課題。

2、 範讀課文,思考這個獨幕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 過渡:這節課我們仔細地來討論並演練一下這個劇情。

板書:公儀休

設計意圖:引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整體地,初步地感知劇中情境,為情感的激發,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1、 提出問題。

自由讀課文劇本,思考:(1)公儀休愛吃魚嗎?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2)公儀休是怎樣拒收禮物的?(3)公儀休喜歡吃魚,為什麼拒收鯉魚呢?並找出有關句子反覆地讀一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問題去讀課文,使能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講讀第一部分

過渡:公儀休愛吃魚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A、 嗯,剛吃過。(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滿意足了。

(1) 指導朗讀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練一練,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板書:愛吃鯉魚

(2) 齊讀這兩段課文

公儀休非常愛吃魚,這就有人送魚來了。(你來當管家,他又是怎樣拒絕的,誰來當公儀休。)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多種讀書方式感悟新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新理念。

3、 講讀第二部分。

(1) 分角讀管家、公儀休的話。

屏幕出示句子:謝謝你家大人的盛情,可這魚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現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請你務必轉告你家大人。(齊讀)

(2) 公儀休真的是“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嗎?他為什麼這樣説?(其實這是假話,他這樣説才能讓管家把魚帶走,送魚的目的是有意討好。)

(3) 你能把他們倆的對話都讀好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齊讀)

板書:拒收鯉魚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

4、講讀第三部分。

(1) 自由讀下面三部分,畫出有關句子。

(2) 指名讀一讀。

(3) 出示最後一段話,齊讀。

(4) 找出這段話中的關鍵詞,自己讀一讀,説説這段話你怎麼理解?(俗話説,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

板書:如果……就……所以……收魚 違紀辦事

(5)誰能想象一下公儀休的語氣,學着他來讀一讀。

(6) 引讀子明最後説的話。子明今後會怎樣做呢?同學們,你們也明白了嗎?明白了什麼?如果你是局長,有人送你愛抽的香煙,你會怎麼做?我請一個同學來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更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要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5、學完了課文你覺得公儀休是個怎樣的人?(清正廉潔、以身作則、聰明機智)

板書:清正廉潔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知識建構的原理,進一步擴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情操。

(三)、分角朗讀課文

課文中除了公儀休這個人物,管家他是怎樣的人?(虛情假意阿諛逢迎)子明呢?(謙遜有禮 勤學好問)我們分角來讀一下他們的對話,選擇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誰願意來試試。

設計意圖:“披文入情”注重學生的感悟和語感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

(四)、表演獨幕劇

同學們讀得真好,能不能把它表演出來,下面先看課文錄像,然後找一下搭擋,仿照錄像中的練一練。表演時要注意表情、動作,可以表現得誇張一些,會背的同學就試着背,不會背的可以看着書讀。

學生自由找人組合表演(準備5分鐘)學生上台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在活躍的思維和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五)、全課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系統地歸納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質疑。

(六)、佈置作業:課後再演練一下《公儀休拒收禮物》這個獨幕劇,把戲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人物來演。仔細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

設計意圖:延伸課堂知識,讓學生更深刻、更仔細地揣摩、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培養學生的表演興趣。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閲讀各類地圖和圖片,瞭解本區的地理位置範圍和主要國家。

②知道本區是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瞭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佈於自然地理環境外來移民關係。初步瞭解非州文化。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本區大量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圖像,地理分佈圖的閲讀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獲取知識和記憶知識的能力。

②通過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與外來移民長期殖民統治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辯證思維的能力。

3.德育目標

①通過非洲黑色人種文化.風俗.藝術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的知識講解,進行種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和平發展的'國際主義教育。

二、説教學重點

①黑人原始居住地分佈於自然地理環境的關係。

②撒哈拉以南非中的地理位置。

三.説教學難點

本區的地形特徵。

四.説教學方法

採用讀圖分析.比較分析.綜合分析的教學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在導入部分,我採用遊戲-------給動物安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增進師生感情,因為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不是自己教授的班級。然後用一段視屏過渡到這節主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環境。

在新授部分,第一步,我採用讀圖分析法,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圖8.25和圖6.26,讓學生明白本區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接着找出一些地形區的名稱及河流,最後共同總結出本區的地勢特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學生動腦和動眼結合起來,為下面一個環節做鋪墊。第二步,請學生畫出非洲的輪廓圖,可參照書第九頁的圖6.12,培養了學生動手畫圖能力,接着在把前面所找的地理事物名稱填注進去,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圖,做到動腦、動眼、動手的三維結合。第三步,分析本區的氣候類型,以哪種為主,隨後也就引出一個問題,動植物景觀受氣候因素影響,告訴學生:氣候影響着地理位置,氣候有影響着動植物景觀的變化,是一個普遍的地理規律。第四步,瞭解黑人原始居住地,引導學生看圖8.29,並思考兩個問題:歐洲人來的目的?對本區的影響?由這一步鏈接到第五步,瞭解本區的資源並且進行德育滲透,最後以《少先隊隊歌》結束本課。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分數乘法(二)》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第二課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理解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並學會“求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分數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為進一步學習分數乘分數,分數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學習分數多步計算的關鍵,教材中創設兩個問題情境,通過直觀圖形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方法思考,將舊知與新知有機聯繫在一起,應用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分析

1.已具備的知識經驗:學生在學習《分數乘法(一)》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導過程,本課的學習是對《分數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依據知識的遷移,應用轉化的思想,學生可以通過探究,把新知識轉化為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理解並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計算法則。

2.學習態度及習慣:五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求知慾強烈,但由於個性的差異,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程度各不相同。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擴展分數乘法的意義並熟練計算。

2.會解決有關的應用問題,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直觀模型,通過折一折、分一分、畫一畫的方法,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説教法、學法

焦老師在本節課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實踐操作法、引導法、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力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學法:學生以自主探究為主,小組合作學習為輔,通過動手實踐、討論交流、展示彙報、遷移歸納、應用拓展的方法,在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獲取新知。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焦老師分成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逐步遞進;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動手操作,探究新知——學以致用,提升能力。——拓展應用,延伸新知——暢談收穫,體驗成功。

焦老師首先進行了課前小熱身,巧用學生人數與班級的關係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有意識的喚醒了孩子用已經掌握的《分數乘法(一)》的知識來解答,既複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自然過渡,揭示課題。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3分鐘)

觀察情境圖,培養學生整理數學信息,根據相關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鐘)

這一環節焦老師設計了二個活動,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法意義及計算方法。

活動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以問題“笑笑吃了多少塊餅乾?”為引領和調控課堂教學的主線,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奇思餅乾數的二分之一”這句話,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轉化為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把圖形語言作為理解的基礎,以學生動手摺一折、分一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思考、交流將抽象、枯燥的內容活動化、直觀化。學生能夠很快的探究出方法,由於個性的差異,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焦老師給學生提供展示在平台,由學生在黑板上實物操作展示,表述方法,出現表述不清時,焦教師及時啟迪學生深思,依據舊知的遷移,應用轉化的思想,把“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來獲取新知。體現了我校的“‘134問題導學模式’” 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鍛鍊了學生歸納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活動2.推理歸納,驗證結論

拋出問題“淘氣吃了多少塊餅乾?”,請學生畫一畫理解方法。由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歸納出解題的思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並請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操作驗證。使學生豁然開朗。中肯的評價更加激發學生展示的慾望。學生對一個數只能是整數嗎?產生質疑,焦老師抓住機會引發學生想象分數還可以與分數相乘,可以跟小數相乘,打破學生思維固有的框架。學生的質疑,實現了課堂的昇華。巧妙的為下一節《分數乘法(三)》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更加豐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

(三)學以致用,提升能力。(10分鐘)

二個練習,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説一説”學生輕鬆應對鞏固瞭解題方法,“列一列”使學生體驗了從數量到計量的轉化,考察學生是否會靈活應用,拓寬了知識的範疇,從多種角度為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和靈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四)拓展應用,延伸新知。(5分鐘)

焦老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臨時調整為拓展應用,延伸新知。將數學知識與“為災區捐款”生活問題自然聯繫,發展學生根據實際情境和運算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數學來源與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體現的淋漓盡致。滲透德育教育,激發人人獻愛心。

(五)暢談收穫,體驗成功。(2分鐘)

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遺憾?”學生不僅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形成整體印象,鞏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學習數學的感受,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悦。

六、説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6的 相當於6個 6×

6的 相當於6個 6×

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這個數×幾分之幾

板書設計直觀、突出重點,明確了新知與舊知的連接點。突顯了轉化方法的運用。點明瞭結論。更加體現出分數乘法知識的內在聯繫。擴展了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七、説教學效果

整節課焦老師以問題作為引領和調控課堂的主線,以策略作為方法與應用的統一,以活動作為體會知識與生活的有機聯繫,以評價作為學生探究的動力。以德育的滲透得到情感的昇華。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經歷感知—操作—推理—驗證—應用。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有所獲,獲有所悟,悟有所成。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本文是一則寓言童話,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小魚卻不害怕。讓我們看到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魚面對強者毫不畏懼。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北風、青草、梧桐、小鳥和小魚的樣子,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 説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寓言,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説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多種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讀準、讀好課文。初讀課文時多數學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領會文章的意圖,總是以“北風強大,我喜歡北風”的話語來表達觀點,當然,學生這樣説也無可厚非,但不能滿足於此。因此在教學時要適時地採用對比、遷移等手法引導學生從另一方面出發,體會小魚作為弱者而與課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現,學生就能表達出新的觀點了。

1、教材簡析。

《北風和小魚》是蘇教版第一冊裏面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北風認為自己的本領很大,不把小魚放在眼裏。勇敢的小魚在這個寒冷的季節了,躲在水底捉迷藏,快樂地生活着。課文諷刺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為。

2、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做到熟讀成誦,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領悟、頓悟。因此,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作為本課的難點。

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9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體會小魚面對強大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

三、説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圖示法,表演法,愉快教學法和“扶—半扶半放—放”等教學方法。

1、指導觀察法。

《北風和小魚》這篇課文描寫北風呼呼地吹,下着鵝毛大雪,河水結冰的場景。這對於生活在一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孩子來説非常陌生,學生不容易理解,而教材的插圖既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絕好教材,有時拓展學生思維與深化學生情感的教材資源。所以我採用指導觀察法。

2、情景教學法。

藉助掛圖再現情景,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合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學生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北風呼呼地吹”“”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農活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3、朗讀感悟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教學中,我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個別讀,小組讀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閲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四、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一定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五、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嚴寒中,小魚作為弱者卻對北風毫不畏懼的精神。

六、 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1、情境創設法;2、品讀感悟法;3、對比遷移法。

七、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導入時我準備播放呼呼的風聲,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寒風凜冽的情境中。接着為學生創設一次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來説一説,“你聽了這聲音,有什麼感覺?”學生會説:“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發抖”等。乘此機會教給他們“寒風凜冽”“北風呼嘯”等詞,增加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記憶倉庫。

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北風來時身邊的哪些事物會發生什麼變化,並能用口語表達出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在頭腦中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奠定學習課文的感性基礎。

2、多邊互動,學習全文。

(1) 學習一、二自然段。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後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指導學生觀察好三樣事物的變化並以此為契機指導好朗讀。在指導朗讀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青草變了顏色”,可以讓學生説説青草原來是什麼顏色?現在又是什麼樣子?讓學生得到對顏色的鮮明比較之後,朗讀起來的感情色彩也會更加濃烈。接着引讀第二自然段:北風看見了,覺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説—— 學生們邊演邊讀,個性張揚,就能充分體會到北風的驕傲自大。

(2) 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學採用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方法有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學生通過“氣極了”、“猛吹”兩詞的品讀,聯繫上下文想北風為什麼這樣做?有的學生會説:“因為青草、梧桐、小鳥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魚會不害怕。”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非常生氣,想給小魚點顏色看看,讓小魚也害怕。”還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要小魚也害怕自己,顯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風的蠻不講理就順理成章了; “小魚要遭殃了,它會怕北風嗎?”,一問激起千層浪,抓住“捉迷藏”一詞,體會小魚的自由、快樂、對北風的強勢力毫不畏懼的情感。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在他們腦海裏就會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獲得更深的思想啟迪。這時再讀北風的“非常得意”,就能體會到北風由於過於自信而變得可笑的舉止。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朗讀的重要性。以讀為本,讀中促思的教學思路,加上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一定能讓學生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2、 總結課文,拓展知識面。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新課標也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閲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通過“自然界中,還有誰也和小魚一樣不怕北風?”的練説這一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3、 學習生字。

本課時安排學習“口、和、知”這三個生字,這三個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處,都含有“口”,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比較,促進形象感知,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生字就不是一件難事,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及學情

本節課是國小美術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個課時的內容,為綜合探索的單元課。本課有三個學習內容,:觀察描繪(畫古建築),製作體驗(泥做小亭子),想象創作(畫故事畫),三個內容有一定的層次性。1.觀察與描繪,讓學生通過對家鄉某處古建築作有意圖的考察,繼而進行線描描繪。其目的通過寫生或記憶畫古建築,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古建築物的瞭解與猜想。為後面兩個活動的實施做好鋪墊。2.製作體驗。就地取材(泥、石、木等)製作一幢仿古建築物,並有所創意。其目的通過體驗陶泥捻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擬建築師工匠的學習活動,獲得傳承的意義。3.畫故事畫。在對古建築較瞭解的前提下,將古建築的有關故事用想象畫形式創作表現出來,表達自己的悠思。因此《家鄉古建築》課目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每個學習活動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由於本課涵蓋的知識面很廣,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不能任意拓展,根據教參建議,只需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作一般性的瞭解和把握。在考察瞭解的基礎上畫畫古建築。我所帶的五年一班的學生由於所處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差異,學生的課外知識欠缺,美術基礎和技能操作更是嚴重參差不齊,基於這些因素,要讓學生對古建築有一定認識,除了從書本網絡上獲取信息外,還要求學生必須走出室外去考察,通過親身觀察來認識、瞭解古建築的風格特點,同時感受到中國古建築的獨特魅力。在線描造型的技能訓練上,學生平常接觸有限基礎太差,若是要求用線描方法準確描繪外型無疑難度太大,因此也只能降低學習要求,重點去體驗線描畫的基本方法,嘗試着用流暢的筆觸表現疏密關係,形成初步的造型方法觀。

根據教學結構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

1、參觀考察身邊的古建築,瞭解古建築的常見類型、一般特徵。

2、線畫古建築局部,體驗線畫古建築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對家鄉人文遺產的情感,增強對家鄉的熱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驗線畫古建築的基本方法,難點是能運用流暢的線條表現作品的疏密關係。

二、説教法和學法

由於集中外出考察調查不是件容易的事,且用一節課時間描繪出一個完整的古建築時間太緊,根據以上的內容分析,在本節課中,我從課改理念出發,設計出課前參觀考察以及收集身邊古建築資料、課中完成一個古建築局部的作業要求。以課堂教師引導、作業對比、示範繪畫、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古建築為載體,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欣賞對比、合作交流以及嘗試繪畫等學習方式,來完成認識古建築的一般特徵及體驗線描繪畫的基本方法等教學目標,同時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及時引導學生增強對古建築的瞭解和認識。

三、説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範畫。

四、説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初步感受

交流中國有名的古建築以及宜昌周邊知名的古建築,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古建築那些亭台樓閣的直觀畫面,為後面瞭解古建築的特點作適當的鋪墊。

(二)交流彙報,感受特點。

呈現出宜昌周邊的古建築圖片,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以及教師引導,總結出古建築的一般特徵:造型優美、結構科學、極盡裝飾。

(三)線畫古建築的技術、方法探究

活動一:引導欣賞學生作品,初步感受線描畫的有趣和表現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活動二:以鎮江閣為例,通過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用幾何圖形概括複雜物體的外型,其目的是是讓學生掌握用簡潔圖形概括外型的方法,二是增強學生描繪繁雜古建築結構的信心。

活動三:仍以鎮江閣為例,通過觀察飛檐、斗拱、樑柱等細節,為線描畫的細節描繪加深印象,為處理線條疏密關係做好鋪墊。

活動四:欣賞兩個學生的局部描繪作業,讓學生説説哪幅作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通過作業對比,掌握細節描繪以及線條疏密處理的方法。

通過以上四個活動的開展學生經歷了體驗、觀察、分析、對比等學習方式,體會到幾何圖形概括型、細節描繪、線條疏密表現型的線畫技術和方法。

(四)步驟演示

首先讓學生探討繪畫步驟,然後通過多媒體出示教師的範畫步驟圖片,並根據學生實際的基礎情況重點講解構圖和細節描繪的方法,指導學生正確的線描步驟再次強化方法。

(五)佈置作業,教師巡視指導、作業展評

多媒體出示作業要求:用線描畫你喜歡的一個古建築或仿古建築的局部。要求構圖飽滿,線條疏密得當。同時將多媒體呈現出教師範畫步驟的幻燈片上,引導學生注意繪畫的基本方法。最後通過同桌互評、台前展示、集體點評等方式進行多邊評價。

(六)總結評價:今天我們開心嗎,有收穫嗎?今天這節課是探尋古建築的第一步,希望通過後面兩節課進一步的學習,同學們能有更大的收穫!希望將來的你們中能有一批成為未來的建築師,為祖國建築史造就出更偉大的建築!通過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對本節課表現上的評價,內容上的總結,情感上的認知與提升。

五、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能從身邊熟悉的古建築觀察探討出一般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多項活動讓學生初步掌握線描畫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美術繪畫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