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範文集錦5篇

來源:文書谷 4.36K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説課稿範文集錦5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老舍先生寫的《貓》一課(板書:貓 作者:老舍)。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説説《貓》這一課。

一、 説教材

《貓》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有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特別是《貓》這一課,更是把這種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貓》是老舍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描述得栩栩如生,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是課文最大的特點。這一課我安排的是兩個課時的教學,第一課時學習13個生字和詞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了課文寫了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現在是第二課時的説課。針對文章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閲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瞭解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淘氣。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作者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限,我將本文教學的難點確定為:從作者的描寫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 説教法和學法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採用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新課標》中提到: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成 6 個環節:

1、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節課我們就來更深一步的學習這一課。我來範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是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思考文中寫了什麼時候的貓?都在哪幾個自然段?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學生複習一下前節課所瞭解的內容。學生回答後,請一個學生板書:

長大後:性格古怪

小時候:淘氣

2、深入理解,感情學文

每段中都有總述,有分寫,分寫是圍繞總述來寫的,生動且具體。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這部分可分為四個環節:

(1)拿筆劃出描寫這一特點的相關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師引導。

(3)引導感受作者的情感。

(4)總結從哪些方面表現貓的古怪。

指導學生板書:老實 貪玩 盡職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及學生存在問題,投影出示句子:

"説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

"説它貪玩吧,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那麼盡職。"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體會作者對貓的情感。

引導學生假設如果貓就是你,作者就是你們的爸爸或媽媽,你能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麼?學生答後,小結:在作者心理和筆下,家裏這隻貓就像個可愛又頑皮的孩子,這段文字就像深愛子女的父母在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孩子字裏行間都透出了喜愛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學習一段,自學後三段。

師生回顧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總結出"讀—思—議—讀"的自學步驟,投影出示:

(1)讀:感知本段內容。

(2)思:本段寫了貓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議:本段哪些字、詞最能突出貓的這些性格特點。

(4)讀:體會情感,加深印象。

每組派代表彙報自學成果。

指導學生板書:温柔可親 一聲不出

勇猛 膽小

再分小組討論,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根據學生提的問題,投影出示練習題:

比較下面句子,説説表達效果和情感有什麼不同?能舉出一些例子體會體會嗎?

(1)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2)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腳印。

引導學生説出,第一句其實是把"腳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儘管小貓踩髒了稿紙,但作者的喜愛之情仍躍然紙上。第二句直説"踩印幾個腳印",似乎對貓有厭煩之意。感情朗讀後,再舉些例子,出示投影,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體會其中的感情。

4、訓練朗讀

《貓》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又充滿生活情趣,放手讓學生不斷的朗讀,通過討論交流,理解內容時,切實體會作者是怎樣真實具體描寫貓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理解作者對貓的喜愛。朗讀時,為了顯示條理清楚,表現貓性格特點的`詞要讀的重些,朗讀時表現貓淘氣的部分,語氣略帶俏皮。

5、總結深化

結束語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們在寫小動物的時候,一般都是先寫外形,再寫習性,而這篇文章卻先抓住了貓的性格特點,再具體生動地描寫的。另外,作者先寫長大的貓,再回憶小時候的貓的淘氣、可愛,就像父母在談自己孩子的事情一樣,使我們從字裏行間無時不感到貓的古怪可愛和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

6、説寫結合、拓展延伸

要求學生仿照本課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運用本課抓住特點,真實具體地描寫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注意要表達出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佈置作業:寫一篇觀察日記。

四、説板書

這次的板書我要求學生自己填寫,已達到創新。通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變化的能量中的一課《擺的祕密》。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與策略”、“教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擺的祕密》、《鑽木取火》、《通電的線圈》、《無處不在的能量》四課組成,主要研究能量的表現形式及能量的轉換等相關內容。與前面所學的《光與聲》、《火山與地震》、《機械與運動》等組成了國小階段對能量及其轉化認識的整體框架。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以“無處不在的能量”為主線串連為一體,《擺的祕密》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使學生初步意識到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好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型行解釋;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能設計簡單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能反思自己的探索過程,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同學交流。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在活動中願意合作交流。

3.通過自己的實驗,初步瞭解影響擺動快慢的因素是擺長。

【教學重難點】

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擺線,鈎碼,鐵架台。記錄單。課件

學生準備:秒錶或電子錶

記錄單是我為學生事先準備好的。

【教法與策略】

這節課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直觀教學、情境教學、啟發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 “實驗觀察——發現——猜想推測——實驗證實” 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擺的更多問題。

本課針對的學生是五年級,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特以課件(擺鐘動畫)引入讓學生觀察它,並且從中發現擺鐘計時的特點從而引入擺的概念,提出本課所要探究的課題。當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起後便讓學生們利用桌上的現有材料製作擺,觀察擺的結構來了解什麼是擺線,什麼是擺錘。通過學生們發現擺有時慢有時快,從而孩子們就會提出各種猜法,能用設計的實驗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來解決探究活動中的難點。

【教學設計】

一、課件引入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課件,要求他們邊看邊思考。(課件演示機械擺鐘)“你們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自由的説出擺鐘的特點,“你能給這個部分取個名字嗎?”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們認識什麼是擺,擺有幾個部分組成。“對於擺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便順時揭示課題《擺的祕密》並且板書。以上環節通過運用啟發教學、通過有趣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髮現擺動這個運動方式,理解什麼是擺、擺的結構是什麼,讓孩子們產生想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與動機,達到導入、點題的效果。

二、探究活動

讓學生根據桌上的材料製作一個擺,並且利用一分鐘時間玩擺,要求(玩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他們計時,這樣一來師生共同活動,體現了科學的新課程標準精神。然後提出:判斷擺擺動一次的標準是什麼?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接着讓學生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有那些?當學生彙報時,教師邊板書:“與擺線的長短有關係、與擺錘有關係、與擺幅有關係”,學生們的回答代表他們的思考,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結果,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精神。“你們小組準備選那個因素進行研究?怎樣研究”?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並且(課件出示小組討論的要求、小組實驗的要求)。對於學生們來説,這是一個典型的發現問題的經過,同時又讓他們再一次經歷了通過控制變量來分析原因的活動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接着讓學生們在組內、組間、班上進行交流實驗方案。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任何探究活動必須要有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從而逐漸形成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的習慣,並且還要學會尊重組中的每一個人,做到最終方案的產生是在小組中取得一致意見。接着讓學生分組實驗活動,教師指導參與(提示實驗要反覆做幾次,認真分析數據),這樣體現探究科學的科學性。“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幅無關的結論。教師直接教會學生誤差分析的方法。探究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親身組裝,觀察,認識,使用擺這鐘工具。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來計算擺的次數,進行探究,為下面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了鋪墊。

三、小結以及拓展。

我們研究的問題是關於擺的快慢與擺重,擺長之間是否有關係。進行了兩組實驗,從數據中我們得出了結論,擺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同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課下想想關於擺你還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個一分鐘擺60次的擺。

四、整理桌面。

【板書設計】

擺的快慢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線的長短 有關。

擺線越短,擺的越快。擺線越長,擺的越慢。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它們一直在兒童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孩子天生就充滿着對小動物的好奇和喜愛之情:玩以動物為形象的玩具、畫小動物的圖案、看以動物為主題的動畫片、聽有關小動物的故事及讀有關小動物的書籍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使兒童擁有良好審美情趣的開端。同時,在此過程中兒童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想象、學會了創造、學會了與小動物和睦相處。以小動物為主題的教材安排,正是順應了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符合兒童的天性,相信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本課教學要求粘貼可愛的小動物,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小動物種類、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關於小動物的謎語等。同時,也可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故事和描述它們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這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還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識性。

教材選了十多幅學生的泥塑作品、粘貼步驟的圖片和提示、建議等,目的是使學生在創作時有較豐富的參考資料。學生創作時,首先應抓住小動物的外形特徵,老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用誇張、擬人等手法將小動物進行變形,使其變得更加有趣、可愛、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動物的色彩選用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自己進行積極的色彩搭配,不斷探索、反覆實踐。第三,還要進行形象的創新(包括環境的創設),可以設計一個或一組小動物,也可添加環境,還可設計一個場面等,充分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泥塑的一般特點和小動物的不同種類。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貼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貼出有趣、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對泥塑的興趣,從小樹立愛護小動物、與動物和睦相處的意識。

三、重難點

重點:通過粘貼小動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難點:創造性地製作自己心中的各類小動物。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準備彩泥(或黏土)、底板(紙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師)小動物圖片、課件、小動物範作等

四、教學過程

1.播放課件。

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認識動物名稱,熟悉外形特徵。

2.知識競賽。

分組進行知識講座的比賽,説説動物的知識和小動物的故事(注意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外形特徵等)等,學生評分,教師總評(提示學生注意:可以用樹枝、牙籤等進行創作、添加、刻畫等,同時告訴學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製作平面的,也可以製作立體的,還可以挖空,本課以平面為主,最後對學生進行衞生習慣、創新意識及與動物和睦相處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賞動物。

(1)教師帶幾隻小動物供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後説説特徵。

(2)教師出示各種範作(有浮雕、圓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為主),學生欣賞。

(3)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彩泥小動物。

4.方法傳授。

講授操作方法,觀察動物的形態特徵,注意它的頭、眼、嘴、耳、身體、尾巴等特徵(形狀、色彩、結構等)。

(1)先搓泥條,圍出動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貼動物器官和花紋(粘貼時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壓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製作工具刻出動物外形,然後逐一去粘貼動物的細部。

(3)播放動物各種動態的課件,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要注意小動物的動態處理:如跑、跳、遊等。另外,還可以進行大膽想象,粘貼出形態奇怪、色彩鮮豔的小動物,也可為我們的小動物們創造一個漂亮的樂園,在樂園裏“種”上花草樹木,這樣會使整個造型更豐富多彩。

(4)教師邊示範邊解説,同時強調還可以用圓雕和透雕的形式進行製作。

5.作業指導。

(1)學生創作時,教師及時巡視指導。

(2)學生展示作品。

(3)師生互評,為自己的小動物編小故事或詩歌等。

6.課外拓展。

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做一系列美術作品。

課後反思:去年已經接觸過橡皮泥的製作,所以對一些基本的方法都比較熟悉,我只是稍稍點一下,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來,而且邊説邊自己做,但對較難的動物有些學生缺乏嘗試去做的信心,我想這點是值得我去考慮的。

説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探索的主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創造性地思維,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好素材。另外,尊老愛幼是貫穿學生一生的重要情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也是我們當今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因此,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以及情感教育方面,這節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重難點分析

對於尊老愛幼,情感,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身心發展

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主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養——難點 品味揣摩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 學習目標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知識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主旨(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煉歸納主題 能力 品味揣摩語言,提高審美情趣(把優美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去)

情感目標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並要求把這種情感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 教學方法

鑑於教材特點以其學生的認知水平

引導發現法,點撥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當做認識發現的過程來組織設計教學,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並充分利用多媒體,在表演、品味、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啟發學生,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讓學生自得知識、自悟主旨。

四 教材處理

一方面,在品味語言中,我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設計好學生尋找的範圍和説話的格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給學生開放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個性特點,讓學生在説話中鍛鍊能力。

另一方面,對於深化文章的主旨,我還設計了“真情表白”這個環節,讓學生送一朵花——代表着關愛和温馨的康乃馨給文章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這其實就是以文本為依託,深入文本,概括出四個人的性格特點。這樣,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讓學生能在學完文章後,對文章的主旨自我總結歸納,突出文章的思想情感。

自己找出句子——主旨:真情表白

五 學法指導

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倡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説,多總結”通過自我實踐,自我思考,自我總結,最終建構起自己的知識。

六 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營造一種濃濃的親情的氣氛,用flash動畫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吸引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明白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具體的。

接着,教師結合歌曲內容,用動情的話語,激情引入,把學生帶進一個語文的美的世界。

2感知品味 理解、説話並能夠感悟,是語文學習的心臟

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討心知的興趣。有些問題學生一下子不能回答,這時老師要進行引導。

(1)搶答題記敍文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過程 結果

(2)質疑空間 初讀課文後,填補老師在講課時可能沒有講到的地方

(3)品味語言 這一探索過程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分析能力,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提出問題,因此就要老師設計好問題的思路

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德語言,並説明理由(提示可以從修辭、環境描寫、句式和字詞句的錘鍊等方面考慮)

説話格式:我喜歡的句子是。。。因為。。。

這樣,不至於使學生在説話時説得零亂,這對於規範語文答題的格式也起到規範作用。 及時評價,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這個環節,師生互動,學生動腦動口,教師進行適當的概括,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比較大的作用

3擴展延伸,深化主題 總結歸納

提供了兩個情節

情景一:假如讓你送一朵花給文章中你最喜歡的那個人,你準備送給誰?為什麼?讓學生在反思中,概括出文章所要講的人物的性格,停留到 老師要點出來,每個人,都有資格收到鮮花

講述真情小故事

情景二: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

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及時鼓勵!

4家庭作業:

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來反饋學生對本節的掌握情況

1 收集積累有關親情的名句 一是擴展視野,二是為寫作提供素材。

2 為父親捶一次背,為母親梳一次頭,並將感想寫成一篇隨筆。

做完寫,寫真話,書真情!

這節課,運用積極評價的思想,運用鼓勵的措施,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在課堂上運用三種鼓勵的方法1是 期待性鼓勵2是 及時性鼓勵3是 總結性鼓勵!利用課堂説話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結果反饋的功能,包括評價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達標情況,改進教學的評價和依據);調控功能(及時掌握教學的進度,知識的難易度)教育功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讓他們獲得成功喜悦,增強自信心,培養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

最後是——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並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這節課我將圍繞教什麼、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教,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材料準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八個方面來闡述我説課的內容。

一.解讀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材的意圖是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景物有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並能將透視知識運用到實際繪畫之中,進而提高空間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反覆觀察、對比教材上和所蒐集來的圖片,讓學生逐漸理解透視現象。

二、學情分析:

其實五年級學生對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早就注意到了,為使學生把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過程中我還是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透視教學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其難點,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進行滲透,做好鋪墊。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結合教材,在深入解讀三維目標的內涵後,我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瞭如下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本課應知: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認識到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作用。

本課應會: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瞭解透視基本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表現身邊的景物。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

四、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學生能初步瞭解景物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及相關知識。

本課難點:如何運用所學的透視知識表現身邊的景物。

五、學習材料的準備:

課前蒐集的圖片資料、尺子、鉛筆和水彩筆。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本人採取啟發和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入手,通過認真觀察,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的做到感知和理解。

七、教學流程: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首先説一下時間的安排:①遊戲導入(3分鐘)——②直觀感知(7分鐘)——③深入鞏固 (7分鐘)——④佈置作業(18分鐘)——⑤作業展評和教學延伸(5分鐘)。

一、 遊戲導入:

以自己的雙手為例,可以從任意角度對自己的雙手進行觀察。然後討論,在不改變手形狀的前提下,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雙手看起來不一樣大?(出示課件)

引導學生髮現:距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大,而距離我們遠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小,這種近大遠小現象,就叫做透視現象。

教師板書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首先是穩定課堂紀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課堂上來,其二通過引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 直觀感知:

1、(出示課件)以書中的圖片《樹》為例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説出樹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以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教師並板書)

然後讓學生們根據圖片資料找一找並説一説身邊的透視現象。(出示圖片)

2、緊接着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師生共同觀察圖片、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於距離不同,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有近大遠小、形狀改變的感覺。我們站在路的中心,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房屋都漸漸集中到我們眼睛正前方的一個點上,這一點稱為消失點。而通常沿着這一點做一條水平線,這條線就被稱為視平線。

從而引出視平線和消失點的概念。(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對圖片資料的觀察和討論,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了本課的知識要點。教師細緻的分析,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幫助。]

三、深入鞏固:

本人設計了欣賞、遊戲、表現三個小環節。讓學生充分發現生活中的透視現象。

1、欣賞名畫,體會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並討論它的魅力所在。再指出畫中的消失點、視平線。

2、遊戲:請同學們試着畫出書中三幅圖片的消失點、視平線。

3、表現:請幾名同學根據自已的理解和想象,到黑板上畫一幅具有透視效果的簡單道路圖。(要求有公路、樹、電線杆等)

根據學生所畫,找出錯誤與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強調透視線的作用,加深學生記憶。

設計意圖:[“温故知新”。而知識的積累也恰恰在於鞏固。學生在遊戲中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在欣賞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實踐中總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佈置作業:

教師提出作業要求:用透視現象表現出圖片內容(出示課件)。

要求:1.先找視平線,消失點。

2.畫幾條典型的透視線。

3.按透視現象處理好豎線,斜線。

4.線條流暢。

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繪畫存在的問題,對錶現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學生能準確的找出圖片中的視平線和消失點。能夠以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來觀察景物。從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透視現象。]

五、展評作業、課後延伸:

教師提出作業評價標準:1、透視現象是否能合理把握;

(課件出示) 2、線條是否流暢;

3、畫面是否完整;

4、能否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的表現出來。

圍繞以上4點學生自評,互評。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力求完整、生動。並説一説這節課自已的收穫。

教師進行全面總結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延伸)在教室或校園裏找一處場景進行寫生,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作品的展示、介紹、互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評價能力,讓學生享有成功的喜悦,為學生增添生活的樂趣。從而讓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八、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共分兩大塊,左板塊正上方楷書書寫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左面書寫透視規律。將書法的魅力在點點滴滴之中滲透給學生。右板塊是學生的作品展示區域,讓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時,再對比一下其他同學作品的優劣。找到自己的不足為以後的創作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整體設計構思:[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利用大量蒐集來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交流,以愉悦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也讓學生真正意義的理解藝術來源於生活。]

以上是我對於《繪畫中的透視現象》這一課的膚淺理解與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