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合集7篇

來源:文書谷 1.3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説課稿合集7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我這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第61頁。書上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這節課的內容是後面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進位)基礎。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例題通過分別求數學課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語文課本和一包數學課本一共有多少本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例題,是從不同的兩種課本求一共有多少本這種實際問題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計算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還組織學生討論“計算35+30和35+3有什麼不同?”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新課前,我提前讓學生對新課進行了預習並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在教學例題時,先學生回憶了預習時在主題圖上獲得的數學信息並進行歸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提出數學問題問題,並讓學生運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列式計算。在教學35+30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我來當學生在學生講解到比較關鍵的時候我以學生德身份提出問題,這時全班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很多同學都説了了自己的算法,雖然有的同學總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過這一方法大大鍛鍊了學生總結,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有了前邊當小老師的鋪墊在教學35+3的計算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我順勢讓同桌討論各自的算法並進行總結髮言,看誰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到此學生更加深了對“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

我還組織學生討論“35+30和35+3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各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對比,有助於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師生和諧相處和知識的滲透是潤如細無聲的境界。

説課稿 篇2

一、活動背景:

這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擬人、誇張的手法,將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以輕鬆、明快的筆調描述了太陽被黑夜矇住眼睛來找,各種顏色來躲的捉迷藏遊戲的全過程。散文詩短小精悍,結構簡單,意境優美,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又不乏大膽、奇特的想象,能將孩子帶進一個無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發孩子欣賞和學協的熱情,很適合中班的孩子欣賞、學習。中班的孩子開始留心周圍美的事物,對自然界的變化充滿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無法用好的詞句進行表達。《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根據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標:

1.在欣賞散文詩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內容。

2.初步感知擬人的表現手法,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3.能結合已有經驗,創編散文詩內容。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豐富的玩“捉迷藏”遊戲的經驗。

物質準備:散文詩多媒體課件,紅、黃、綠、藍、白顏色標記每人一個,草叢、菊花、天空等場景。

三、教學法:

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動畫,其聲、形、色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散文詩,感受其意境。

四、活動程序: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四個環節展開,第一環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四、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孩子,機智靈活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提升語言,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朋友等身份走進孩子,以親切交流,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踴躍發言。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第一環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活動開始,組織幼兒回憶遊戲“捉迷藏”的玩法,並和幼兒玩一玩這個遊戲,以遊戲導入,不僅能讓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更直接地喚醒孩子的遊戲經驗,為理解散文詩的遊戲情節奠定基礎。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陽也想來玩這個遊戲,他會和誰玩呢?怎麼玩呢?這裏幼兒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師給與幼兒充分思考、大膽想象的空間,鼓勵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最後以:讓我們來聽一段好聽的話,聽聽太陽到底和誰捉迷藏,怎麼玩?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欣賞散文詩。

教師結合動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老師的直接朗誦,其豐富的表情,合適的體態,貼切的語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散文詩。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詩。

教師提問:你聽到這段好聽的話裏都有些誰?這裏估計幼兒能順利説出太陽、顏色這兩個形象,如果一時説不到黑夜也沒有關係,可以在下面的問題中解決。接着,教師呼應第一環節幼兒關於遊戲的猜測,以釋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來太陽是要和顏色們玩捉迷藏的的遊戲呢,那他們是怎麼玩的呢?這個問題比較的寬泛,幼兒通過第一遍傾聽肯定沒法將這個問題説清楚,但是沒有關係,我主要是反饋一下幼兒傾聽散文詩的程度,估計幼兒能結合聽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語言來説出一些零碎的片段,這是教師是一個微笑的傾聽者,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聽到的內容,讓幼兒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教師機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幫助孩子理清太陽來找,顏色來躲的遊戲關係。最後,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聽的很認真,在這段好聽的話裏都説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第三步:再次欣賞

第2次欣賞了,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邊放錄音邊欣賞畫面,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通過多媒體直接作用於幼兒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兒的感官刺激,加深對散文詩的理解,同時,老師專注的傾聽態度在無形中給幼兒傾聽起到了示範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第2遍欣賞後,教室提問:在這段好聽的話裏,你最喜歡什麼地方?這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這裏有3個要點:

(1)如果前面關於“黑夜”的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教師有必要引導幼兒再説説散文詩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矇住了太陽眼睛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延伸提問:太陽被矇住眼睛是什麼時候?睜開眼睛又是什麼時候?通過看動畫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導幼兒感知黑夜與白天的奇妙變化,同時感受散文詩的趣味性。

(2)幫助幼兒理解“靜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歡的地方是幼兒肯定會説到顏色的“躲”,太陽的“找”,那這裏就可以創設一個黑夜的情境,教師作太陽幼兒作顏色來形成一個師幼互動,通過遊戲體驗,切實感受靜悄悄的意思。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説説散文詩裏的句子

(3)關於顏色們躲的地方。幼兒説到這裏時,教師提問:顏色躲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幫助幼兒理解顏色們都躲在跟自身顏色相同的東西里,這裏理解沒有難度,重點可以放在用詩歌裏句子説一説,通過圖片提示,幫助幼兒按散文詩裏的順序説一説,最後教師小結:這段話可真好聽,把太陽、黑夜、顏色説成是可愛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遊戲,還告訴我們白天和黑夜的區別,真奇妙呀!以教師淺顯、精練的總結、提升,幫助幼兒感知擬人的文學手法。

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這一環節教師就創設遊戲的情境,讓每位孩子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集體玩一玩這個遊戲,邊玩邊嘗試用散文裏的句子説一説,並根據幼兒興趣可以交換顏色卡組織幼兒2-3次遊戲。每次遊戲後教師都要對幼兒在朗誦方面做出有針對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玩玩、説説中感受詩歌意境。

第四環節: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綠色除了躲在草叢裏還會躲在哪裏?黃色除了躲在菊花裏還可以躲在哪裏?那我們去户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們都找出來!帶領幼兒到更自由、開闊環境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看看、説説、創編詩歌。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梅花魂》(板題),我主要要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一)説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繫。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敍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着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讚美梅花來讚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閲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説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裏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瞭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閲讀的樂趣。

(二)説學法

我所教的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説課稿 篇4

一.説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應到抓住重點句段進行品讀,討論,交流,感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説重難點:

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説學情分析:

之前學生們學過很多與動物有關的文章,但通常都是對動物本身特性的描寫,很少涉及到動物之間的情感和動物與人的情感。因而在教本課時,引導生潛心讀書,從細節描寫中感受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説教學流程:

(一)看老人舉動,憶温馨,知不捨

(二)看外貌,結合資料,知不易。

(三)由動作悟鷗情,引疑問,析句子。

(四)讀寫文章,情意綿遠。

五.説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講課時我提問:‘課文那些地方,你特別感動?”學生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聽後我靈機一動,把課文打亂順序去講,直到最後他們才意識到:動物與人的感情是可以培養的。

成功之處:

1.引用課件講課可以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培養了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發展。

失敗之處:

1.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孩子們不能領會教師的教學要求,所以課堂氣氛不沉悶。

2.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有些急於求成,有以教師思考代替學生思考的現象,過於強求教學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應該以學定教!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周莊水韻》。

一、説教材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的遊記散文。作者從不同的時間、季節入手,分三次描寫了周莊水鄉給人的印象,讓人猶如欣賞了一幅有聲有色、韻味十足的動態風景畫。根據大綱及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並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品味本課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能背誦第二次遊周莊的課文部分。

情感要求:感知水鄉動人的情韻,瞭解祖國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重、難點的確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身處農村,很少遊歷他鄉,現在的認識水平不夠理想;本課的語言清新優美,修辭運用非常恰當,這些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對學生今後的寫作極有幫助。同時,本文是一篇遊記,學生以前接觸少,對遊記的寫作方法不太瞭解,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確定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如下:

重點:品味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周莊水韻的古典意境。

難點: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二、説教法

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呢?我用了以下方法:

1、 多媒體直觀教學。文字畢竟是抽象的,因此我設計用多媒體展示周莊的美景,先讓學生對周莊有一個清新、鮮明、深刻、直觀的印象,再牽移到文字上的周莊,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 課堂活動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誦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並受到情感薰陶。

三、教學設計

1、觀賞視頻導入新課

俗話説: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一開始老師就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將學生分散的思維迅速地聚攏,拉回教室,所以我設計的一個這樣的開頭: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旅遊,我們到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江南古鎮周莊去走走,去領略它第一水鄉的獨特風韻。

多媒體播放周莊水鄉的視頻。舒緩的音樂,美麗的風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

2、聽讀感知。

新課一開始,我又藉助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範讀,屏幕上美麗如畫的周莊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從而有效的吸引的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聽完朗讀後,要他們完成了我事先佈置的感知任務:

1)、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敍述周莊水鄉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 (4—6自然段):描述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作者對周莊的整體印象: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這裏的水,還有一切和連在一起的事物(這些事物指河水、波光、倒影、石橋、小舟、行人等) 。讓人不由想起馬致遠的一句詞:小橋流水人家。

3)、作者對這樣印象的評價:這樣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

4)、這樣景象指:

水中倒影—色彩斑斕

水上石橋—風采各異

水傍古鎮—古鎮和水渾然一體

5)、作者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分別是:

第一次,時間是仲春,作者看到的是周莊的雨景,水墨畫;

第二次,時間是冬天作者看到的是周莊雪後的景色,好像一幅 版畫;

第三次,時間是春夜,作者看到的是正在辦旅遊節的周莊,好像一幅油畫。

3、朗讀感悟

周莊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吸引作者去遊歷,去觀賞,原因在於周莊水鄉多姿多彩,動人心絃的情韻所在,下面我們踩着作者的足跡,跟隨作者去領略周莊的多種風韻。

我用多媒體分別展示表現作者三次遊周莊所見之景的風景圖片,同時配以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指名三個朗讀能力好的同學朗讀課文有關內容作畫面解説,這種三管齊下的虛擬旅遊形式讓學生油然而生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很快感悟出不同時節周莊風景的不同意境。

煙雨籠罩的周莊給人一種迷離朦朧的美;冰雪融化的周莊讓人領略到一種典雅古樸之美;張燈結綵的周莊有一種色彩斑斕之美。

4、學生自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讓學生在自由充分的朗讀課文中的精彩語段,從中品味本課準確生動的語言,增強學生語感,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角度和方法。

學生朗讀時我用多媒體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能真正融進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由於有了之前的感知和理解,這一情節的設計使課堂在優美輕柔的背景音樂中書聲朗朗,學生讀得入情入境。當同學們讀到“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迴旋上升”這句時,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精彩的畫面:遠遠望去,薄霧隱隱約約,如夢如幻,恰似一縷紗巾,纏繞在少女的腰際,伴隨着輕風飄蕩。

此刻,同學們已經能真正融入課本進行有創意的的個性朗讀了。他們的語感無形中增強了,而且還能讓同學們對遊記散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5、探究寫法。

趁着同學們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的契機,我適時安排他們探討這篇遊記的寫作方法。(按照時空順序多角度描寫景物;先略後詳,逐步加深描寫;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景物)我就這樣輕鬆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6、佈置作業:

學生討論:作者在寫了前兩次遊覽周莊之後,為什麼還要寫第三次遊覽周莊?

7、課堂在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結束。周莊水鄉就像這首歌中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一樣美麗動人,多姿多彩,讓人嚮往。我們偉大的祖國到處是壯麗的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大家都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四、教學反思

上完《周莊水韻》這一課後,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新的教學思潮中,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課本的單一教學是遠不能很好的詮釋新課標的,那種單一的資源是一種缺失。我們就自覺地、迅速地完成這種觀念的轉變,儘可能地學會利用,挖掘,拓展並整合資源,儘可能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去激活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建構一個多維的教育教學新時空,一個生動無比的活力四射的創意平台。

説課稿 篇6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要説的課是《金孔雀輕輕跳》,這是人音版國小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歌曲為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一、説教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指出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對人情感的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它比其他藝術更直接訴於人的感情,它的效果是深刻而久遠的。但長久以來音樂教學中存在着只重視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心靈感悟、情感體驗的生成與發展,音樂課缺乏美感的問題。因此,我嘗試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情”字,貫穿課堂的始終。

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是人音版國小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的教材,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教材內容:

1、課內內容:學習歌曲《金孔雀輕輕跳》。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和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我開始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感受傣族風情,對當地民俗活動有一個初步印象。

2、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富有有感情地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能選用幾個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跟音樂的節奏表演。

一節課能否成功,我覺得重點的突破,難點的把握非常的重要。我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感受傣族風情,以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教具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二、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運用得當,可以保證學生正確地領會和系統的掌握教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陶冶美的情操。在教學中,創造一個寬鬆的教學氣氛,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民主環境,以情境創設為第一主題。以實踐活動為第二主題,本節課沒有節奏練習、發聲練習、視唱練習等機械枯燥的技能訓練。但這並不意味着摒棄它們,而是把這些分散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如通過師生聊天、表演、遊戲、創作等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領域中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獲得音樂美的體驗。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玩”,並且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説教學過程

人們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課前準備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寓教於樂。

1、課前準備、説傣寨

情緒理論家希爾曼認為刺激是引起情緒的有效原因,積極的情緒則會產生良好的能動效應。在組織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由課間活動轉入新的課堂教學,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先和學生聊天,和學生聊聊傣族,説説傣族人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產等,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聊聊旅遊的話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一種平等互動的氛圍進入課堂,非常自然的過渡引入到介紹傣族。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了情緒又活躍氣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

2、遊傣寨

師:好聽嗎?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參觀傣族人居住的這個美麗的地方。我們閉上眼睛聽着音樂出發了,音樂停下再睜開眼睛。(欣賞《金孔雀輕輕跳》)

1)、獨樹一格的傣族民俗

潑水節、孔雀——傣族吉祥物等

潑水節是傣族特有的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公曆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傣族的特產是竹子。

(老師演唱“金孔雀輕輕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並表演)學生跟老師做一做。模仿幾次後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從有趣的民俗介紹自然的談到孔雀是傣族的吉

祥物,並講一講孔雀的姿態老師以演唱的形式表現,模仿中使學生學會歌曲的第一句。

2)、絢麗多彩的傣族服飾

師:你們動作做的挺漂亮,如果穿上的傣族的衣服就更漂亮了。傣族特有的服裝是色彩鮮豔的那一種,而女孩子叫小卜少,小夥子叫小卜冒。我們班是小卜少的舉手,是小卜冒的舉手。我呼喚小卜少女孩子應一聲“哎”,老師呼喚小卜冒男孩子應一聲“哎”。

老師以唱歌的形式呼喚學生,唱“小卜少”女孩子答應,唱“小卜冒”男孩子男孩子答應,然後男女生互相呼喚。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輕鬆而愉快。

3)、渾然天成的傣族建築

[通過傣族建築的介紹説到傣族的竹樓,再説到雨後傣族竹樓現彩虹的美麗景色,引出歌詞“傣家的竹樓彩虹繞”,分析學唱後解決歌曲的難點]

師:有沒有同學會跳傣族舞蹈的?試着和老師學一學。蹲一蹲,點一點,(重複多編)加上手上的動作。誰能把手的第二個動作變一變(創編動作)跟音樂跳。

[感受傣族特有的舞蹈,通過老師的表演激發學生興趣,從而積極去學幾個傣族舞蹈動作並創編幾個簡單的手位動作,對學生的即興創作要多肯定和鼓勵,給學生愛的期待,激勵學生進步。學生完成了創作展示自己,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創作的自豪感、滿足感為以後的再學習創作注入活力和激情,並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作能力。而且第二次感受了歌曲《金孔雀輕輕跳》的旋律,為學歌打下基礎。]

4)、自然古樸的傣族音樂

然後揭示歌名,聽音樂範唱《金孔雀輕輕跳》[完整的感受歌曲,直接揭示歌名再一次為學唱歌曲鋪砌一塊基石。]

3、唱傣寨

在之前遊傣寨的鋪墊下學生已經完整感受了歌曲四遍並學會了歌曲1、2、4、5四個樂句,只剩第三樂句不會,在這個基礎上學歌就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學生演唱幾遍就學會了歌曲,學歌的輕鬆也使學生對唱歌有了興趣,不會有往常反覆練唱的厭煩感,以最佳的狀態最佳的情感演唱歌曲,美的歌聲給予大家的是美的享受,對音樂的陶醉。

4、愛傣寨

1、在學生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時我説:真美啊,老師好象又到了孔雀的故鄉西雙版納看到了美麗的孔雀,那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然後學生齊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並進行編創歌曲的律動,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學生可能編創的不夠完整,教師就教給學生完整的歌曲律動。

2、學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並做律動。

3、接龍遊戲

遊戲規則:男、女生各為一組,男生唱第一句,女生接第二句,以此類推。(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並能自主的去學習。)

最後在聆聽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中結束課堂,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對音樂課的興趣會日益高漲,讓孩子們的心時時牽掛的音樂課,期待着下一節課。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出發點,這一“趣”一“樂”突出了趣味教學,快樂教學,把學習變得輕鬆愉快,突出體現了新課標“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同主題,多角度”是這節課的中心,這種方法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更好的啟發聯想想象,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分數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整數是單位“1”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一次質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方法,獲得數學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重要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分月餅、摺紙片、塗顏色、找分數等

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件

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線段,兩分米長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學生會説每隻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麼樣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出發點和矛盾產生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

課件

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一半。用數學語言來説,就是這個月餅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1”表示其中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1/2,剩下那一份是這個月餅1/2嗎?明白平均分成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表象,建構1/2 意義,使學生對數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1/2,你還能折出它們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幾分之一,對分數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繩子反覆對摺,再比較其中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個數是無限;同一個物體,平均分份數越多,得到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説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後,追問:為什麼同樣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畫√,不正確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小故事:三個同樣大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最後選取圖中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逐步認識和理解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