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合集7篇

來源:文書谷 8.89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説課稿合集7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優秀的品質”中的一篇——《我為你驕傲》。

一、説教材:

這篇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由於害怕沒敢承認,後來,“他”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寫了一封道歉信。寬容慈愛的老奶奶同樣以回信的方式把錢還給了小男孩,並用“我為你驕傲”讚揚了小男孩的美好品德。

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主要線索,表達了小男孩知錯就改的優良品質和老奶奶寬容博大的胸懷,是一篇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的優秀作品。

二、説目標:

這是經常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這樣的分析我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滑、玻”等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抓住描寫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的詞語,感悟人物的優秀品質。

3、體會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懂得知錯就改的做人道理。

三、説重難點:

圍繞上述教學目標,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團隊將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過程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們主要採用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發現,並用聯繫實際法,想象體驗法、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組織教學,努力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五、説教學流程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了教學: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我們這節課從小遊戲引出驕傲一詞,教師評價學生説:我為你驕傲,引入課題,要是能用驕傲説句話就更了不起了?學生在説話中理解“驕傲”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既抓住了課題的重點詞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培養能力

課前學生對課文和生字詞進行預習,教師這裏直接問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麼?既檢查了學生課文的預習情況,又培養了學生厚書讀薄的能力。考慮到本節課我們只是認讀生字,所以我們主要通過自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詞和生字,並設計青蛙跳傘的遊戲鞏固生字,為學習課文掃清了障礙。通過課前預習培養了學生的預習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三)悟讀明義,感悟真情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根據這一要求,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可以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來讀。運用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的讀書方法,在教師範讀的感染下指名初讀課文,激發了學生的讀文熱情,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重點研讀,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

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小男孩的'優秀品質呢?我們團隊通過對課文的仔細研讀,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劃出文中描寫小男孩心理變化的詞語,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小男孩的內心變化過程。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順勢而教:

(1)、抓比喻句,體會小男孩的開心、害怕、擔心、

為了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到小主人公遊戲時開心和犯錯時的害怕與擔心。我們採用創設情境法,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學生帶入了當時的情境中,説一説,做一做,讀一讀。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主,激發了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又像……”練習説話的環節,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基礎性的把握。

(2)、 想象拓展,體會不自在。

因為小男孩看見老奶奶時感到不自在才能想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不自在的理解對學生體會小男孩的品質至關重要,這裏我們主要採用想像體驗法,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小男孩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體表現。通過想象更好地走進小男孩的內心,體會他的慚愧、難受。為小男孩寫便條承認錯誤做好了鋪墊。

(3)、 抓空白點,體會小男孩的輕鬆。

關於便條的內容,是課文中的一個留白點,考慮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我們進行了展開教學,如果你是小男孩會在便條上寫些什麼?然後出示便條的格式,在同桌間和全班內進行交流。經過這樣的嘗試,學生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開始運用便條,那麼語文的學習就真正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了一體。在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中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小男孩承認錯誤後的輕鬆,情感得到了昇華。

3、感悟老奶奶的寬容

課文對老奶奶的描寫並不多,如何讓學生從不多的文本體會出老奶奶的寬容呢?這裏運用讀中感悟法讓學生去課文中找一找,當老奶奶看到了便條時,老奶奶是怎麼做的呢?使學生在讀文本中感受她的博大胸懷。

4、情感交織,悟出理解

此時學生已對小男孩和老奶奶的優秀品質已有感悟,怎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這些優秀的品質呢?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牽一髮而動全身問題,為什麼小男孩做錯了事,老奶奶還要寫“我為你驕傲”呢?當小男孩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他會怎麼想。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互相啟發,這樣小男孩知錯就改和老奶奶寬容慈愛的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

(四)拓展延伸,提升思想。

課的結尾處我們向生活延伸,你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呢?讓學生交流討論,真正將語文學習的平台拓展到了課外,讓語文與生活鏈結,讓語文提升思想,讓語文指導行動。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我們設計了作業超市環節,讓學生自主的選擇作業,給學創設了較寬鬆的範圍,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六、説板書設計

我們抓住小男孩的情感變化設計板書,體現了師生研讀文本的過程,也體現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這節課中,我們團隊充分的相信了學生,給他們創建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所謂當局者迷,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説明:

《所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13課。它是一首充滿兒童生活氣息的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的神態。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髮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認識“所、牧、捕、蟬、閉、立、樾”等生字,會寫“童、閉、立、黃”等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②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讀懂詩句的意思。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感受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真切喜歡這首詩,願意主動誦讀,激發嚮往大自然,並有在大自然中發現更多祕密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①識字、寫字教學;②會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牧童活潑、好奇的特徵。

4、教學準備:音樂、圖片、課件等

二、學情分析:

古詩短小淺顯、琅琅上口,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已會背誦。這首詩國小生應該喜歡,因為它生活氣息濃郁,形象生動,語言充滿機趣,且這些夏天裏的故事、景緻也是很多兒童所能經歷,感受的,但由於它是古詩文,

意藴較為豐滿,學生不易讀懂。因此,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導。另外,詩中出現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詞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作引導解釋。

三、教法、學法

1、反覆誦讀法

經過千百年來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古代詩歌都積澱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過反覆誦讀來感知、理解和體味。通過誦讀來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歡同喜,感受詩歌的意藴,使詩人的情感自然地輻射到誦讀者的情感之中,換言之,誦讀者的情感自覺地融入古詩的意境中。這種自覺替代的情感反過來會進一步作用於誦讀過程之中,誦讀者腦海裏呈現的畫面,事物也會強化對詩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學法

古詩的教學易使學生學得枯燥無味,也很難讓學生在情感上與詩人產生共鳴。教學時,我分別採用觀察圖片、聆聽音樂、動作表演、語言渲染等多種方法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兒童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讓學生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3、合作學習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一種師生、生生平等的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充分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四、設計理念

在學習內容上構建三個維度:即教材規定的內容;教師選擇的學習內容;學生自行選擇的學習內容。三個維度之間在課上以教材內容學習為主,另兩項內容作為延續。在學習方法上注重合作學習,留出充分的時間,留出充分的空間,通過學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進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驗。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繼續閲讀的慾望,也許是語文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設置情境,促成互動,合理評價,在教師有效地參與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關照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學習祖國語言這壯麗詩篇中的最生動的詩行。

五、教學過程預設

(一)、一讀感知:

1、揭示課題。古代一位大詩人非常喜愛農村的生活,一天他來到一片小樹林,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於是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

●以講故事的形式揭題,而且用用設置懸念的形式瞭解作者,有意識告訴學生預習是一種好習慣,有不認識的字要主動想辦法識記。 出示課文插圖:

2、《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嗎?

3、教師範讀,學生説出袁枚看到了什麼。

●這一環節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描繪的情境中,為解詩意、體詩情設下伏筆;藉助拼音、讀通、讀熟詩歌。

4、運用多種方法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二)、二讀感悟

1、自由讀詩,結合學生讀詩的情況,教給學生如何讀出詩的節奏,如何做到既要停頓又要連貫。

2、多種形式反覆練讀。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三)、三讀想象

1、學生先看畫面,然後在《快樂的小牧童》悠揚的音樂聲中,老師語言描述,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個小牧童,感受牧童的快樂悠閒。

2、指導學生配合表情用快樂的語氣讀好前兩行。

3、關掉音樂,問學生小牧童怎麼不唱了?讓學生弄清下兩行詩意。

4、安排捉蟬環節,讓學生遇事動腦筋想出解決辦法。

●體會詩情,對一年級的兒童來説,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言語描繪也好,動作表演也好,無不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詮釋、演繹動人的

詩境,同時,興趣也在這裏湧動。

(四)、四讀成誦

1、根據畫面背誦這首詩(願意背的齊背隨着音樂)。

2、向好夥伴背誦這首詩(可加上動作)。

(五)、寫字指導

1、讓學生自己説出書寫要點

2、學生練習

六、拓展延伸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説課稿 篇3

一、説文本

(一)文本的內容與地位

本文的作者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寫成了一本“超凡人聖”的《瓦爾登湖》,《神的一滴》就是這本書的一部分。梭羅以他特有的視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爾登湖,可近可親,可目可人;然而,作者離開之後,砍伐、工業及冰藏商人的貪慾,給美麗的瓦爾登湖帶來了不幸。不過,瓦爾登湖並不因此消亡,她倔強的生長着,讓作者讀出了她的莊嚴與純潔,給作者的精神帶來了快樂,靈魂得到了淨化。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優美與深刻的文字,編者才把它安排在蘇教版必修1中“像山那樣思考”專題的“湖山沉思”版塊中。學習本文,對於本專題目標的達成,具有諸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親近自然,陶冶情操,提 升精神境界;能夠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等。

(二)文本學習的目標

根據文本的內容與作用、新課程的要求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l、知識與技能:瞭解梭羅與《瓦爾登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課前讓學生親近自然,寫觀察日記;課上不僅僅是進行文本的交流,也是以文本為觸發點,調動學生的閲讀經驗與生活直覺,點燃他們的對於自然的潛在的感悟與靈性,促使他們思考自然,獲得美感;課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閲讀讀本中“與大自然晤談”的相關散文,讀懂自然這本大書。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通過文本的交流,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引導他們思考與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三)文本學習的重點、難點

鑑於上述目標與專題的要求,確立“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為本課的重點,把“能夠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引導他們思考與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作為本文的難點。

二、説學情

我們面對的是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他們被沉重的升學考試纏繞着,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尤其是城市裏的孩子;有一些孩子逐漸地淡漠了與自然的關係,另一些孩子很渴望走入 自然的懷抱,但是,由於學習的緊張與壓力,以及對於自然美的捕捉與感悟的能力退化,而不懂得欣賞大自然。

三、説教法、學法

基於專題要求與文本的目標及學情,同時又要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採用師生共讀共賞共評的方法。

主要是讀出美感,讀出問題,讀出自我,平等對話,分享思想。所謂讀出美感,就是讀出文本的語言節奏與形象特質,體現美文美讀的思想 ;讀出自我就是師生讀出文本所傳達的與自己生活、生命體驗中相通的東西 ;讀出問題即師生讀出自己困惑或思考的問題;平等對話就是師生、生生應在以文本為媒介的基礎上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分享思想,即把課堂當成一次思想的盛宴,做到共同分享,共同成長。

同時,注重以讀促説與寫,提升學生的觀察的廣度與審美的'深度,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促進學生的説話水平與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説教學流程

(一)教學設想:

以標題“神的一滴”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思考: “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麼?在師生共同探究過程中,注重動態生成,逐步把學生引向預設的三個關鍵詞:汗水、淚水、聖水。以這三個詞為綱,來剖析與賞讀文章內容。同時,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可以利用我們學校的人工湖,增進學生對瓦爾登湖的感性認識。

(二)預習設計:

依據學生對自然的疏遠的學情, 課前設計了三個思考題目,來調動學生對自然的親近與思考:①你眼中的瓦爾登湖是個什麼樣子?②你會有跟梭羅一樣的親近大自然的慾望嗎 ?③回味一下我們在大自然的環抱中曾經產生過什麼樣的美好感受?④到學校的人工湖畔靜靜地坐一坐,你眼中的人工湖與瓦爾登湖有什麼異同?

(三)具體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播放班德瑞《藍色的愛》,營造舒緩、自然優美的課堂氣氛,並用幻燈片展示一組瓦爾登湖圖片。在舒緩的曲子中,教師引導學生:“藍色的愛”就是大海的愛,湖泊的愛,班德瑞以優美的旋律把我們靈魂的浮躁清刷得乾乾淨淨1 100多年前的美國也有這樣一個人,不過是以文字為媒介,把對湖泊的愛傳達給這個世界所有需要心靈療傷的人,他那寧靜的心境、恬靜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們,他,就是梭羅!

(2)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把各自查閲與掌握的資料進行整合,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談談你眼中的梭羅或者《瓦爾登湖》。

2、師生共讀,生成剖析文本綱要,整體把握文本。

(1)引導學生閲讀分析文本,思考:“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麼?[來源:學科網ZXXK]

(2)讀後交流。

(3)討論逐漸生成答案:汗水、淚水、聖水!為了給學生形成清晰的印象,及下面文章分析的需要.板書這三個關鍵詞。

(4)啟發學生 到文章中搜索相關信息,印證“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汗水”。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句子:“大勇者的作品”、“他用他的手圍起了這一泓湖水”等。

(5)啟發學生到文章中搜索相關信息 ,印證“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淚水”。文中沒有出現淚水的字眼,可以藉助一句廣告語來啟迪學生: “地球上的最後 一滴水就是人類自己的眼淚!”文本相關信息:砍伐、工業、建房、鐵路線、冰藏商人等。

(6)啟發學生到文章中搜索相關信息,印證“瓦 爾登湖是神的一滴聖水”。抓住“這是和恆河之水一樣聖潔的水”,仔細體味文章議論性的語句,可以找到依據。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師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過程中,不僅僅解讀了文本,也促使學生思考自然,初步獲得認知:美需要汗水創造出來,可以淨化人的靈魂,但美也極容易被破壞,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3、披文析景,入境悟情。

文本的詩意,來自語言的優美與景色的詩意,在學生自讀品味與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披文析景,入境悟情。主要設計兩個步驟:

(1)你認為文本中最美麗的語句是什麼?美在何處?(重點是一些寫景的句子,尤其是一些修辭句)

(2)你認為文本中最深刻的語句是什麼?深在何處?(重點是一些議論性的語句,以及文中的那首詩歌,可以這樣理解:物我交融,化合為一,我融入了瓦爾登湖,瓦爾登湖淨化了我的靈魂)

完全放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讓學生學會評價語言與思想。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之恰到好處的引向深度,幫助他們在評價中建立自己的審美觀念:汗水,美之創造;淚水,美之毀滅;聖水,美之淨化。

4、開拓想象,我手寫我心。

愛因斯坦認為: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鑑 賞文本之後,還需要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可以迴歸到課前預習的幾個問題:

①你會有跟梭羅一樣的親近大自然的慾望 嗎?

②回味一下我們在大自然的環抱中曾經產生過什麼樣的美好感受?

③到學校的人工湖畔靜靜地坐一坐,你跟中的人工湖與瓦爾登湖有什麼異同?“瓦爾登湖”正如它的名字那樣美麗,它將是人類精神家園的隱語,梭羅也將因此成為一個人類的精神師友。“陽光如此温暖,壞人也會回頭。由於我們自己恢復了純潔,我們也發現了鄰人的純潔。”這是“瓦爾登湖”予以梭羅的精神滋養,那麼,我們呢?我 們如何實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從自然那 裏獲得怎樣的精神滋養與提升?愛自然,其實就是愛自己!要遠離俗利與保持自我的獨立人格的高潔,並要求學生圍繞着這樣的思想,展開想象的翅膀,口述一段話,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拓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達到由感知想象到創造想象的昇華。課後要求學生繼續深入觀察與相互交流感受,以“傾聽自然的心跳”為題寫一篇文章,要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放飛蜻蜓》。這是語文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採用的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説明。

一、説教材

《放飛蜻蜓》是三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真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課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放飛蜻蜓》是一篇精讀課文,放在了本單元的第一課,引領着本單元課文的學習。這是一篇寫人的精讀文章。課文講述了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課文層次清楚、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展,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從中瞭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對下一代的諄諄教導。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品悟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陶行知先生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對其產生敬佩之情。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緻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並啟發孩子們放飛蜻蜓是重點也是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主要採用啟發式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説學法:

1、遷移法。

2、發現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這篇課文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激趣導入,引題質疑,整體感知,理清文脈,指導寫字,設置懸念。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複習導入,回顧文本;品讀語言,感悟品質;朗讀悟情,聚焦“放飛”。

複習導入,回顧文本 :

1、我首先出示一段話來檢查學生上節課認字情況:陶行知看見孩子們在池塘邊捉蜻蜓,他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頭,跟他們講蜻蜓吃蒼蠅、蚊子和孑孓,是我們的好朋友。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調整飛行方向,眼睛

構很複雜,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最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説:“把它放了,好不好?”

這段話涵蓋了本課要學的所有生字,運用詞語重組語境,通過學生大聲朗讀鞏固生字詞;同時也回顧了課文內容,為深入學習、領悟課文奠定基礎。

2、誰能根據老師設計的問題簡單地概括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課文主要講了誰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導他們認識了什麼?最後孩子們怎麼做的?

品讀語言,感悟品質

《新課標》教學建議指出:閲讀教學可以從整體閲讀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藴。這一環節我主要以一個大問題進行引領:“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喜歡葉聖陶爺爺嗎?為什麼呢?”然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品讀語言,感知人物的品質。在品讀課文時,我交給學生邊默讀邊思考的方法: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畫出來,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彙報。通過課前我對文本的鑽研,我覺得孩子之所會喜歡葉聖陶爺爺,主要是因為葉聖陶和藹可親、知識豐富。課文中的五次對話最能體現。我從學生的交流彙報中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三句話來體會葉聖陶的.和藹可親。

①“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一個名叫翠貞的女孩兒的頭,説:“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在這句話緊扣“慈愛、撫摸”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雖然知道孩子們做錯了,但 陶 先生卻能夠“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頭”,體會 陶 先生這樣一個大教育家是多麼的愛孩子,對孩子的態度是多麼的和藹可親。然後我讓學生想想 陶 先生的神態、動作,讀好這一句話。學生彙報完了這一句後,接着我讓學生圍繞“和藹可親”,你還會想到書上哪些句子呢?學生找到句子後,我追問:你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陶行知 先生對孩子們的態度是“和藹可親”的呢?由此找到二三句,

② 陶 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説:“還是翠貞説得對。蒼蠅、蚊子、水裏的孑孓,它都吃。你們説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③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説:“把它放了,好?”從“拉、坐、商量的口吻”這幾個詞中去體會,特別是體會“商量”一詞時候,我讓同學們設想,如果你的爸爸媽媽要你放飛蜻蜓,可能用哪些語氣説?(生氣、嚴肅、命令……)我讓學生學着爸爸媽媽平時教育你們的樣子用生氣、嚴肅、命令……等語氣進行對比讀,在讀中感悟:一個教育家現在卻用商量的口吻與小朋友們説話,這就是——尊重、寬容,這就是對孩子的諄諄教導!然後我指導學生把這三句話加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在感悟文意的同時,緊接着讓學生説説你還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就會發現這幾句都是以問句的形式出現的,為什麼要用問句的形式呢?在這裏我出示了兩個不同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説:“把它放了,好不好?”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説:“把它放了!”同樣是勸説,你更喜歡哪種方式?為什麼?最後我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不同句式的訓練、動作演示和運用朗讀指導讓感受陶行知對孩子的尊重與循循善誘。這樣一來,這篇課文的重點也就輕鬆突破了。接着我回到上課伊始提出的問題,喜歡陶行知是因為他知識豐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用剛才學到找找畫畫寫寫的方法遷移學習,孩子們會説知道蜻蜓的很多知識我指導學生默讀課文6——7自然段,通過陶行知的介紹你都知道了什麼?然後小組輪讀,組織交流,抓住“眼睛一閃一閃、尾巴一撅一撅“關鍵詞體會蜻蜓的可愛、有趣,讓學生明白蜻蜓是益蟲,是我們的朋友,然後順勢引導,陶行知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快就會明白陶行知的介紹會讓孩子們喜歡蜻蜓從而去保護蜻蜓。正所謂是“知之深,愛之切!”,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精妙所在,對孩子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此時課文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以讀為本,以悟為魂,指導學生在讀中悟,訓練學生“自讀自悟” 、“抓重點句”、“邊讀邊圈點畫”、“品詞析句”“多種形式朗讀”等方法感悟體會 陶行知 先生對孩子的循循善誘,養成一邊讀一邊悟的良好閲讀習慣,學會品味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重點詞句是怎麼表現文中人物的品質,把閲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閲讀中悟情。在語文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達到學會學習,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朗讀悟情,聚焦“放飛”

有了前面一個環節的情感鋪墊,在這裏我將和學生和着音樂配合動作朗讀最後一段。感受放飛蜻蜓的快樂。從而在情感上達到高潮。

作業設計: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結合本校班級讀書會的課題和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第一個作業:

(一)讀《陶行知的的故事 》這本書,要求:

認真閲讀《陶行知的的故事 》,以書友隊為小組,在閲讀課上交流從具體事情或關鍵文字中品出的陶行知的美好品格和育人藝術。

新課標還指出:學生應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來獲取信息和交流溝通,這也是實踐能力的一部分。結合本冊書第二單元的“製作動物小檔案“,我設計了第二個作業:

(二)查找有關蜻蜓的資料,進一步瞭解蜻蜓的特點,製作蜻蜓小檔案。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樹林》這一課選自省義務教育國小美術課本第四冊第三課,這是一節典型的繪畫課。以感受、想象、創作的形式,畫同學生活實踐中所見過的小樹林,表達和描寫生活中的體會和感受,培養同學觀察記憶生活的能力。

樹能淨化空氣、美化生活。

一棵樹的結構是由樹幹、樹枝和枝冠組成的,而“小樹林”是以表示多棵樹的組合為主,重點是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後重疊的關係。由於生活條件不同,同學對小樹林的感性知識積累也是不同的。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引導同學親臨大自然,關心周圍的一草一木,發掘其美的因素,以提高同學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只有同學在對周圍事物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才幹愉悦地畫出自身所看見過的小樹林。畫一畫不同季節、不同種樹的小樹林,能讓同學在無拘束的創作中受到美的感受染,體會到繪畫活動的愉悦。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同學的實際接受能力,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訂為以下幾點:

1、學習簡單物體前後重疊的表示方法;

2、培養簡單的構圖能力;

3、知道美的環境要靠人去發明,維護和體驗。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學會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後重疊或遮擋的關係。

三、教學思路

根據這三點教學目標,我採用欣賞、講授、創作的教學方法,引導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來獲得新的知識和構思。這一課時的教學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導入能否引起同學的注意和興趣非常重要,我採用複習鞏固法把同學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會畫樹嗎?誰能説説樹的三局部結構?樹有什麼好處?不植樹行嗎?就這麼幾個簡單的問題,不只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同學受到了保護樹木的思想教育,從而很自然地就集中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新課輔墊基礎。

(二)講授新課

對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4步來完成:

1、欣賞小樹林圖片

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在看一看、説一説的同時,讓同學瞭解樹林中樹木前後重疊和遮擋的關係。為下面的小樹林構圖打下基礎。

2、動手操作組合構圖

欣賞完樹木重重疊疊的美麗樹林後,我緊接着出示一張排列比較單一、死板的樹林圖,讓同學自身去發現:同樣是樹與樹的組合,該如何佈置構圖才會出現美麗的小樹林。使同學掌握畫小樹林,不只要畫很多樹,而且還要畫出樹與樹之間的前後重疊和遮擋關係。再通過同學的親手操作、講評,逐漸培養他們組織畫內容的能力。

3、指導遮擋關係畫法

由於物體的前後重疊和遮擋關係的畫法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是初次接觸,因此我採用示範、講解、摹畫逐步深入的方法使同學掌握,為他們接下來的自由繪畫做好鋪墊。

4、欣賞課本中的範畫

讓小朋友們在繪畫前看一看、評一評課本中的幾幅範畫,不只給以參考,還能使同學積極主動的進入到繪畫活動中。

(三)同學作業

通過前面環節的進行,小朋友對小樹林的構圖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同學獨立作畫練習前,我出示本節課的繪畫要求:

1、畫出樹的前後遮擋關係;

2、畫中的樹要有大有小;

3、畫面色彩要豐富。

讓同學更加明確繪畫的內容,從而提高每個同學獨立作畫的能力。

(四)作業講評

請同學簡單介紹自身的作的內容,在説一説、評一評的過程中,溝通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

通過優秀作業的展示,提高同學對繪畫的積極性和創作能力。

(五)課堂小結

當同學基本完成一幅作品時,假如老師和時的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褒揚。就能使同學體會到勝利的喜悦,從而積極的投入到教師以後的教學中,我就針對這一點進行作業講評,提高同學的競爭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以注重觀察、啟發想象創作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讓同學在輕鬆、愉快、具有豐富表示力的狀態下進行自由創作,真正意義上達到感受、想象、創作的繪畫要求。

説課稿 篇6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嶽麓版國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9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革命爆發”“《權利法案》”和“歷史意義”三個子目構成,主要講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和歷史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其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保證,同時這場革命也是一場具有世界影響的革命,它標誌着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二、説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現,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主動學習的願望,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存在看問題重表象、輕實質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實際的發展需要出發,因人因材施教,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説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講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過程和影響等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議會與國王反覆鬥爭過程的歸納整理,養成用發展的觀點與實事求是的原則看待歷史問題的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

四、説教學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權利法案》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難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五、説教學方法

過渡語: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採用創設情境導入法導入新課。

我會展示《查理一世在狩獵》的油畫並播放《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的視頻,提出問題,那時的英國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帶着問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能夠給學生強烈的視聽刺激,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融入課堂。同時,我設置的思考問題又增加了課程的懸念,有利於烘托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教學

1.革命爆發

(1)背景

我會展示新航路開闢和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的相關史料,並提出問題:新航路的開闢對歐洲有哪些重大影響呢?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採取的措施,在客觀上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着怎樣的作用?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運用有效信息進行思考和歸納的能力。

(2)經過

這一問題線索較為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通過拋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逐步瞭解革命的導火線、開始的標誌、內戰、克倫威爾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相關史實。

【設計意圖】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相關歷史知識,還可以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3)結束

展示《威廉在英國登陸》和《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的'加冕典禮》圖片,並讓學生結合課本思考:為何稱1688年革命為“光榮革命”?有何意義?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我總結得出這是一次宮廷政變,基本上沒有流血,是資產階級和地主貴族之間的一場妥協,標誌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讓課堂教學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教材的分析解讀能力。

2.《權利法案》

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我主要採取了史料分析法,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法律條文的解讀,總結提煉出《權利法案》的內容和影響有哪些。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優點,一方面能鍛鍊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另一方面易於使學生髮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3.歷史意義

這一知識點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不易理解。我會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所學的革命過程和《權利法案》的史實,指導學生從對英國的影響和對世界的影響兩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基礎上,我會得出以下結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開闢了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設計意圖】通過對所學內容的回顧及分析,使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有更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新知。因此在小結環節我採用了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2.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請同學們課下蒐集當今世界上除英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也實行君主立憲制。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達到課雖下、趣仍濃的特點。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以直觀、簡潔為原則,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下樓鎮中心國小。今天我説課的主題是:“關愛他人”。下面我將從活動背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評價、活動延伸等幾個方面作具體的闡述。本次隊課的內容選自《少先隊活動課指導綱要》三年級活動養成道德好習慣教育內容。

一、説活動背景

現代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自我意識濃厚,國小生也有這方面的表現,原因主要是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中大人多以小孩子為中心,嬌慣、放縱,導致孩子心中無他人,目中無他人,形成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思想。

二、説活動目標

本節課要達到兩個活動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重要性。

2、情感目標:觀看視頻,感受關愛他人體會其間的快樂,引起情感共鳴。

3、實踐目標:學會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關愛他人。學生通過“幫幫能力弱的同學”等形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説活動準備

1、編排《相親相愛是一家》《叮鈴鈴,鈴聲響》的兒歌。

2、蒐集班會所用文字小資料,整理平時學生照片,製作班會所用課件。

《關愛他人》少先隊活動課説課稿

四、説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奔主題。

1、播放木偶劇《孔融讓梨》學生觀看。

師生對話。説説你喜歡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他?引出一個班裏的同學要互相謙讓,互相關心。

2、説老師自編兒歌《相親相愛一家人》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木偶劇入手,通過對話的`形式,引出同學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關心。在此基礎上,學生齊説兒歌《相親相愛一家人》,激發情感,初步形成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家人的概念。】

(二)結合生活,建立理念。

1、播放郭明義的故事視頻

2、放映同學間互相幫助,互相禮讓的照片。有學習優等生幫助差等生的,有主動撿地上紙的,有幫同學放椅子的……

3、放映師生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照片。

4、放映照片:我們有流動紅旗了。建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理念。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5、《老師不在我“當家”》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為班集體,為同學做好事受表揚時的喜悦心情,正強化,樹立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理念。】

(三)場景再現,相互關心

1、男女同學排排隊。

具體操作過程:男生説説我有幾個兄和弟,女生説説我有幾個姐和妹。

齊説:大家都是一家人,親親密密同努力,你有困難我來幫,我有快樂你分享。

説完牽手成圓圈,將老師圍在中心。齊呼:關愛他人。

2、演情境劇《不要急,我幫你》

情境:課上做練習題,優等生做完了,下課鈴聲響了,還有兩名學生因為不會做而沒做完,老師在一邊輔導。這時有兩名女生主動説,老師你去喝口水吧,我來教他。在小老師的幫助下,這兩名學生做完了練習題。

3、演情境劇《還有一顆糖》

情境:聯歡會上,老師請同學們吃糖。站在前面的同學有的吃得很香。小明和小軍排在後面,等他倆排到的時候,還有一顆糖,此時,小軍説:“老師,我比他大,讓給小明吃吧。”小明説:“還是讓給小軍吃吧。”倆從互相謙讓,老師表揚了他們之後,把糖分開給了他們。

【設計意圖:通過讓糖吃,培養學生間相互謙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精神,通過情境劇的表演,樹立榜樣的形象,學生學有榜樣。】

(四)動作體驗,提升情感。

隨音樂做《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手操。學生全體起立,站好隊形。一齊跟音樂做手語操。

【設計意圖: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一家人的親切,感受一家人共同的奮鬥,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幫助,拱托氣氛,深化情感。】

五、説活動評價

評價激勵手段

輔導員評價:主要以班級發展主題圖中的獎勵為主。

隊員評價:過程評價以星和小獎章記錄為主。

六、説活動延伸

1、在此次活動中通過幻燈片展示了同學生好的做法,引導隊員在平時要以此為激勵時時做好,事事做好,助人為樂。

2、在集會禮儀上,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做得標準標一致。在生活中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營造相親相愛一家人氣氛。

最後我想,我們少先隊活動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活動全程,隊員們的組織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統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生活能力都得到了鍛鍊與成長,這就是我們組織少先隊活動最大的收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開展好少先隊活動課,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使少先隊活動課真正成為育人、育心的課程,更好的為生活服務。

以上,就是我對《關愛他人》這節少先隊活動課的闡述。存在的不足之處還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