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來源:文書谷 1.8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勸學》。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勸學》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閲讀鑑賞,啟迪學生智慧、鞏固文言基礎。

《勸學》是荀子的一篇論説文。作者闡述了在學習方面的觀點。把《勸學》安排在本單元,對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説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但是,相對而言,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還有所欠缺。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掌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合理論證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要“積累”“堅持”和“專一”的道理。

4、教學重點:積累文言文知識,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5、教學難點:把握全文的論證結構和思想內容。

四、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主要有誦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

(1)誦讀法——主要是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小組齊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2)討論法——主要是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點撥法——對學生提出的難點進行點撥。

2、學法:我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體現在利用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的過程中。

(2)合作學習體現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

(3)探究學習體現在質疑問難,與文本深層次對話的過程中。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共有6個學習環節:

環節一、温故導入激發興趣。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歷代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關於學習的詩句,你知道哪些呢?然後帶領學生一起走近《勸學》,看一看荀子給我們留下了關於學習的什麼思考。

環節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感知作者和寫作背景方面,由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我會加以補充。

2、字詞方面,學生課下已結合註釋和工具書進行了梳理。課上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就學生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增加文言文的知識積累。

3、然後,請學生聽配樂朗誦。

環節三、再讀文本理清思路。

我會設置問題,要求小組合作,明確本文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問題1、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引導學生齊讀第1自然段。

大部分學生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即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問題2、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證中心論點的?

引導學生小組朗讀第2、3、4自然段。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三個方面來論證的。

問題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引導學生明確:本文使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

通過這3個問題的思考,學生可以把握全文的論證結構,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完成教學目標三,突破教學難點。

環節四、三讀文本鑑賞語言。

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引導學生明確: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深入淺出。

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二,突破教學重點。

環節五、拓展遷移。

設置討論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討論1:《勸學》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

此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的習慣,能把作者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討論2:就觀點“學可以已”和“學不可以已”進行辯論。

此次辯論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使用多種論證方法。

然後教師總結,通過辯論,我們可以得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這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終身學習”的觀點是一致的。

環節六、總結。

我會和學生一起梳理文章脈絡,要求學生嘗試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這一環節意在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

佈置兩個作業。

必做作業1、背誦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選作作業2、以“學習”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

説課稿 篇2

曾經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不願看到滿目的山野荒蕪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綠色叢林的屏障

沙漠將變為人類最後的棲居

不願聽到蟲鳥的痛苦悲鳴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生命純淨的天籟

留下的只有我們孤獨的影子……

聽這首小詩,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環境遭到破壞後人類悽慘的生存狀況。這樣的狀況,是我們所不願面對的。由此,當今世界,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鳥兒的偵察報告》,就是這樣一篇和環保有關的課文。

一、教材簡析

該課文選自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十單元“家園的呼喚”。單元編排旨在讓學生獲得關於地球資源、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公德意識。這是繼《只有一個地球》後安排的第二篇主題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淺顯,結構巧妙,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説明了人類的一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帶來了令人心痛的惡果,希望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醒悟。

二、學情介紹

我校是一所城鎮學校,經歷了六年的課程改革,教改成果比較顯著。我班學生在學習方式、質疑能力、朗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各抒己見,表達能力較強,並有一定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上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學習,學生對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閲讀和概括能力。

2.能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3.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重點: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難點: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教學法設計

教與學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有千法,貴在得法。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1、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釋放自己的情感。

2、對話教學法:做到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進行對話,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3、朗讀感悟法:貫穿“以讀為本”的主線,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4、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激趣

特級教師於漪説:“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新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鳥兒在藍天碧海自由飛翔,在叢林山間快樂歌舞的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解説,讓學生感受鳥兒生活的快樂。(播放課件)接着,話鋒一轉:可是,現在鳥兒們生存的環境卻非常惡劣,讓人無比擔憂。通過設置反差,扣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接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郭以實的文章《鳥兒的偵察報告》。板書課題:鳥兒的偵察報告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崔巒老師説:“閲讀教學要有層次地進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理清層次……”所以,在揭示課題之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彙報文中哪些字詞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指出哪些字詞應該注意,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了生字。接着以課件的形式呈現重難點字詞,全班齊讀,加深印象。(出示課件)然後,從整體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緊接着追問:作者收到了哪些鳥兒生存狀況的報告?我適時梳理學生的答問並板書:請鳥偵察、收到報告、我的希望。通過以上的交流和板書,學生對文章的層次能夠一目瞭然了。

(三)、品讀感悟、探究主題

鳥兒發回的偵察報告是課文的重點,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類的一些行為污染了大自然,使得鳥兒受到死亡的威脅。我向學生提出:四人小組合作,選擇共同感興趣的偵察報告開展讀書活動,可以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

在學生充分開展讀書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彙報:誰帶我們去了解野雞媽媽生存狀況的偵察報告?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讀書成果,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並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進行評價。然後追問:野雞媽媽的生存狀況怎麼樣?

按照這樣的方式,請學生彙報讀其他報告。通過讀書活動,在學生對鳥兒的生存狀況已經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這四份報告反映了什麼主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這四份報告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導致鳥兒受到死亡威脅的主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有什麼感受?用筆勾畫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引讀:“看到野雞媽媽孵不出小野雞,作者感歎——”(唉,看了這份報告,我真替生活在森林裏的那些鳥兒擔心。)“看到燕子媽媽失去老伴在哭泣,作者驚訝----“(啊!打農藥是為了除害蟲,卻連我們的益鳥朋友也受到傷害啦!)“看到海鷗不能飛翔了,作者——”採用教師引讀的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激起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

作者痛惜鳥兒的語句充滿了感召力。我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朗讀,並追問:失去這麼多鳥兒朋友,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把文中的“我愛看”、“我愛聽”、“我更感謝”都換成“沒有”再讀一讀。此時再推波助瀾,讓學生談談此時此刻想説什麼?與文本展開對話,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

最後是作者表白自己的希望,再次採用引讀的方式讀課文:“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希望——”(有更多的鳥兒在潔淨的天空裏歡樂地飛翔歌唱)。然後,抓住“潔淨的天空”一詞,讓學生描繪“潔淨的天空”是什麼樣的?根據學生的描述,教師在黑板上描畫出“潔淨的天空”,為鳥兒勾勒美好家園。再讓學生小組交流:我們怎麼給鳥兒“潔淨的天空”?能給鳥兒什麼幫助?把文本的意圖,落實到行動上。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受到死亡威脅的又何止課文裏介紹的幾種鳥兒呢?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和鳥兒有着相似遭遇的一些動物資料。我也向學生展示(出示課件),並簡單介紹了它們的處境。再讓學生仿照偵察報告的方式説一説,再次喚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也為下一課時寫偵察報告做好鋪墊。

結語:現在人類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就拿保護鳥類的事來説:開展植樹造林,為鳥兒搭建小木屋,開闢鳥語林以及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鳥巢的創意,都表明了人類愛鳥護鳥的行動已經展開。我們相信,鳥兒會回到自己美麗的家園。我們會聽到它們動聽婉轉的歌聲,看到它們展翅飛翔的雄姿。(播放課件)在音樂和鳥兒的鳴叫聲中,學生感受到鳥兒又迴歸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六、板書設計

請鳥偵察

鳥兒的偵察報告 發回報告 保護鳥兒、保護大自然

我的希望

我的板書設計着重體現文章的層次和主題,簡單明瞭,再配上簡筆畫,能體現圖文並茂的特點。

感言:我們不希望沙漠成為人類最後的棲居地,不希望最後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更不希望最後只留下我們孤獨的影子----

在一切厄運還沒來臨之前

不要將絕望帶給後代無辜的子孫

一切歷經着久遠的滄桑與沉重

用迫切的呼喚拯救已經昭示的問題

環保,源於命運休慼相關的存在

人類的生命以自然為依託

矗立在新世紀的舞台

人類應該以自己的雙手與智慧來共建我們的家園

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海寧路國小的楊寶華,首先感謝北戴河區進修學校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閆強軍老師所執教的《認識面積》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72頁內容。

“面積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幾何概念教學課,從長度到面積,是空間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為面積單位教學及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了思維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數學的認識,尚需要豐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實踐操作,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的目的。為此,閆老師較準確的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學習過程,得到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閆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將枯燥的幾何概念課上的得生動、有趣。課堂教學呈現如下幾個亮點:

 亮點一:注重知識性和情趣性的統一

課堂教學必須要傳授知識。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被動接受,而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其間的奧妙全在一個“趣”字。為此,我們呼喚“知情”統一的課堂,要儘可能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本節課,閆老師在導入環節創造性使用教材,通過生生擊掌,師生擊掌引入教學,學生興趣高漲。加上閆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課堂上不時發出陣陣笑聲,這樣的課堂氣氛令人感覺輕鬆愉快,課堂成為一條充滿活力、湧動靈性的溪流。

亮點二:注重“生活味”和“數學味”的統一

如果説生活的“味”是親切自然、豐富多彩的,那麼數學的“味”則是抽象嚴謹、精煉深刻的。數學教學應使“生活味”與“數學味”有機融合。本節課,閆老師選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體(樹葉、水立方、天池等),並以學生的學習環境為主陣地,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如:黑板,課桌,課本等物體,通過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感受物體面的存在等活動,把間接的數學知識與直接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這裏,生活是形式,數學是本質。

 亮點三:注重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

對國小生而言,概念教學可以適當地淡化它的定義,而要注重感知和體驗,在豐富和堅實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本節課,閆老師首先通過若干個大小區別明顯的物體的面,給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刺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來。在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引入面積概念,然後通過説一説、找一找、摸一摸、塗一塗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概念的內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閆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同桌合作討論、比較的方法,然後通過動手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樣化的比

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如觀察法、剪拼法、數格法等等,學生在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同時,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亮點四:注重現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在最後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環節用剪一剪、比一比、擺一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一環節中,書中是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這裏我們做了一下改動,變成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大小)。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閆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為一名新教師,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板書書寫欠規範。

2.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以後,應當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老師沒有把這樣的機會放手給學生。

3.本節課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果把重疊法也用到本節課中,那麼這節課將更加完美了。 以上就是我簡單的評課,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同行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課的特點。

《荷葉母親》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本單元的幾篇文章講述了在各種狀態下發生的與親情有關的故事,表現出的都是一種濃濃的親情。《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文章借景寫人,以花喻人,讚頌母親的愛,母女的情。形式新穎,思路清晰,內容淺顯易懂,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詩,朗讀是學生感受課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在朗讀上多下功夫,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學習簡單的詩歌創作及鑑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用自己的語言去歌頌母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教學重點 】

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嘗試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寫歌頌母愛的小詩。

二、説教法

1.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散文詩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感情運用不準,有分析簡單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學習。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美的事物有自然地親近感,加上前幾課的學習已經感受文學的魅力,逐步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年齡尚小,閲歷淺,在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教學法 2、討論法 3、欣賞與體驗。

三、説學法

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

1. 圈點勾畫法 2. 品讀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母愛,是文學作品一個永恆的主題,自古至今吟詠母親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們將和散發着奇異光芒的一顆進行一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去共同接受一次愛的洗禮!今天我們要再一次去感受《荷葉 母親》這篇課文。

[説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二)出示學習目標,分組自主學習。

A、學習目標。

1.複習冰心的生平簡介。

2.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説説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4.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寫自己心情的詞語,並體會作者心情發生變化的原因。

5.品讀文中能解釋説明標題《荷葉母親》的一句話,體會文章主旨的含義。

B、在小組長的帶領互相欣賞課前自創的小詩,下分組自主學習。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理清思路,從而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個很好的補充,鍛鍊了學生寫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難點。

(三)交流展示。

此環節學生依據課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內容,由組長領頭分配任務,儘量讓所有同學參與交流,老師在課堂上真正起到導演的作用,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

(四)詩歌展示

1.各個小組推評一篇質量較好的小詩,書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創作者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互相地欣賞點評。

2.創作者寫好後,自己先誦讀一遍,簡單地介紹自己創作詩歌的靈感與動力。

3.各個小組對自創的小詩經行欣賞與點評,學生的感悟理解欣賞還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撥指導。

4.教師對詩歌的特點作必要的解釋與講解。

(五)拓展延伸。

課後繼續閲讀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讀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創作風格及渲染的主題思想:即母愛、童真、自然。

(六)小結:

當我們心中的風雨來時,母親的懷抱總是我們靈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頓:她吻幹我們臉上的淚花,温暖我們幼小的心,有了她,我們才能活得像塊寶。讓我們敞開心扉,大膽的向母親表達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報答母親對我們無私偉大的愛意吧!

(七)作業佈置

1.背誦最後一段。

2.把自己創作的小詩神情地朗誦給母親聽。

(八)板書設計

荷葉.母親

冰心

雨打紅蓮

借物喻人 荷葉護蓮 讚頌母愛

母親愛我

説課稿 篇5

學情分析:

學生從四年級升到五年級後的第一堂美術課,狀態還沒完全到位。表現為課前準備不足,課堂紀律有點渙散,心思還沒回到課堂等。寫生基本功較弱亦需進一步引導練習,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

指導思想:

本課是一節集中欣賞人物肖像的“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瞭解肖像藝術的特徵,認識肖像藝術形神統一的藝術表現力;通過欣賞不同表現方法的藝術作品,感受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以及與作品的和諧統一,認識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從而瞭解美術語言與作品表現力的關係。

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兩個頁面,共展現藝術家作品5幅,學生作品3幅。藝術家作品中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速寫,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欣賞的方法,瞭解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欣賞用各種繪畫工具畫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們的不同。

2、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結合起來。

3、結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態向同學描述自己喜歡的肖像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在欣賞的過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結合。

教學準備:

圖片、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

1、出示肖像作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工具和畫法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2、出示圖片〈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是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畫。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畫家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特別注重刻畫,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很多人都説這是一種神祕的微笑。

3、小結:肖像藝術重在傳神,“以形寫神”是我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一個重要經驗。“形”我們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優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備的,兩者缺一不可。

二、學生討論

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態很好的結合起來呢?

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人物外貌的基礎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猜一猜

讓你的同桌根據你的神態猜一猜你當時的心情。並想一想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四、畫一畫

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畫一幅半身肖像。並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課後拓展

從課外書上,網上,雜誌上去觀察更多的人物肖像,並向同學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態。

教學反思:

人物肖像畫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人物畫教學中學生,常常存在“不敢畫”和“觀察不仔細”的毛病,針對此,本節課教學以趣激學、以情促學,把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原則。

本課以“尋找打開肖像畫大門的兩把鑰匙”為線索,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通過懸念引入課題,通過角色遊戲吸引學生去觀察、分析、尋找畫人物的第一把鑰匙:人物寫生要仔細觀察,抓住特徵。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存在問題:學生在繪畫時線條不流暢,不能很好的表現人物特點。這部分應是今後訓練的重點。

學生特別對作業要求、作業時間性這個基本要求還不大明白。第一輪作業明顯達不到要求,作業也交不齊。

改進措施:反覆提示,進行一個週期的強化訓練。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國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 氣候的第一課時:南北氣温的差異。我的説課內容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1、説教材;2、説學生;3、説教學目標;4、説教學重難點;5、説教學方法;6、説教學過程。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的批評指正!

一、説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河流;

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而氣温是反映氣候特徵的重要要素,因此學習《南北氣温的差異》,讓學生掌握我國氣温的分佈特點,是認識我國氣候特徵的基礎,也有利於理解各區域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上的差異。

二、説學生

(“地理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動。”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世界的氣候,知道氣温是反映氣候特徵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備了學習氣候的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佈,學生能夠從生活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課程標準理念的落實及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閲讀1月、7月氣温分佈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温分佈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閲讀和分析等温線分佈圖的方法,通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簡單分析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於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温分佈特點。

(由於學生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的侷限性,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難點:影響我國氣温分佈的主要因素。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活動中,我對課本中的正文、圖表、閲讀材料、活動等素材整合,圍繞“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導入法、讀圖比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討論交流法等。並且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於課程標準、教材結構和學生特點的把握,以及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為:(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三)小組互動、主動探究;(四)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等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喜愛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的角色來假設:寒假來臨,劉星的媽媽準備帶上劉星去北極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東海準備帶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遊。一家人在討論準備行李的時候犯愁了:聽説兩個地方的氣温相差很大,於是想請同學們一起幫忙出謀劃策:該如何準備去兩地旅遊的衣物呢?

通過學生喜愛的情景喜劇引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外出旅遊時該如何選擇衣物”來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根據新課程理念 “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同時為後面的第二個教學環節設置一個懸念,學生帶着懸念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這是本課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問題驅動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氣温圖,指導學生分析、探討以下問題:

①一月份0°C等温線主要穿過了那些地區?(指導學生動手在地圖冊上將0攝氏度等温線畫出來,以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加深印象。因為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該線南北的植被、耕地類型、河流水文特徵、農作物種類等,均有較大差異。)

②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氣温各是多少攝氏度?

③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温相差多少攝氏度?

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出,逐步總結出我國冬季氣温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氣温差異大。

(並且知道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

然後,在學生掌握冬季氣温分佈規律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氣温圖,通過讀圖分析分析,認識到我國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氣温分佈特點:南北普遍高温。

(並且知道我國夏季氣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在本環節的活動中,學生通過讀圖探究、自主學習掌握我國冬夏兩季氣温的分佈規律。同時也解釋了前面設置的懸念,還能激發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積極性——為什麼冬季南北氣温差異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温呢?老師在此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原因。進入到本節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小組互動、探究學習。

(三)小組互動、探究學習

此環節的.學習是本課的難點,主要採取小組互動的形式,指導學生共同探究來完成。

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我國1月平均氣温圖;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緯度及氣温圖表。學生合作探究、讀圖填表,總結規律。

②我國7月平均氣温圖;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緯度及氣温圖表。學生合作探究、讀圖填表,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資料和知識儲備,(世界氣温的分佈規律: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總結出: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冬、夏氣温分佈的主要因素。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夏季最低氣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於在高原山地氣温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響)

(由於自然環境總是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國氣温的分佈特點,對我們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響呢?由此進入第四個環節的學習。)

(四)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將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首先,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討論交流,認識氣温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其次,多媒體展示:我國温度帶的劃分圖,及劃分温度帶的主要指標。讓學生認識氣温和農業生產的關係,掌握各温度帶的劃分。

活動結束後,對這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並及時用課堂練習檢驗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效果。

另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如大屏幕所示,我採用條文式板書,這種板書設計比較直觀、系統。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以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結束語: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採用直觀教學、情景教學、合作學習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母雞》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作者對母雞的討厭;後半部分寫了對母雞的尊敬和讚頌。本文的語言直白自然,通俗易懂,京味濃厚,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課文。

綜觀整組教材,四篇課文是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專題編排的,編排意圖一是要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動物的可敬、可愛,二是要讓學生通過對比閲讀,體會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根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徵,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這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這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讀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內容淺顯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再加上語言風格上的獨特魅力,所以我認為學生會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題,只是在揣摩寫作特點時會感覺比較難,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教學方法:

全國小理會理事長崔巒指出: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以此為指導思想,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質疑引讀法、朗讀感悟法、圖文對照法、讀寫結合法、對比發現法等。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按導語要求預習,教師準備好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分三大板塊進行:聯繫生活,質疑導入——讀書交流,學語習文——讀寫結合,遷移提升

一、聯繫生活,質疑導入。

同學們,生活中你最討厭什麼?(板書:討厭)

同學們,生活中你最不敢討厭什麼?(板書:不敢討厭)

有一種動物,在著名作家老舍的眼中,原本是討厭的,可後來,他非但不敢討厭,反而變得十分尊敬、熱情讚頌起來了,這是什麼動物呢?(學生試猜,之後,教師板書課題:母雞)

是什麼原因讓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態度發生了這麼個180度的大拐彎呢?讓我們靜下心來,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這一板塊中,我讓學生聯繫生活,走近作者,帶着疑問,走進文本,這是比較可行的開課方式。

二、讀書交流,學語習文

1、初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理解“如怨如訴”等難點詞的意思。

(2)課文哪些段落是寫討厭母雞的?哪些段落是寫不敢討厭母雞的?那麼,第四自然段是寫什麼的呢?起什麼作用呢?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對文章的結構做到心中有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對學生的預習情況給出一個積極、合理的評價,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細讀,悟情悟理。

(1)默讀1-3自然段,思考:作者討厭母雞的理由有哪些?(相機板書:叫、欺、狂。)然後進行趣味朗讀。

我一向討厭母雞。(哦,為什麼?)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再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哎呀,煩不煩哪!)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嗯,真夠討厭!)

(2)默讀5-8自然段,思考: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理由有哪些?讓學生讀書、思考並在課文5-8自然段的最後寫一句話批註:好一隻________的母雞!之後,讓學生彙報交流,相機板書: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然後,欣賞母雞圖片,醖釀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同學們,其實,剛剛你們説的母雞的這些優秀品質,文中有一段話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評價,那就是——第9自然段。

(3)齊讀第9自然段,討論:

你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的什麼情感?並説説你是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到的。

(相機板書:偉大的雞母親,英雄。)

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練習、展示當堂背誦,並昇華主題——偉大的母愛。

我認為,語文課一定要讓每個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潛心會本文”,只有“潛心”於文本之中,才會有自己的理解,才會有完整的閲讀過程,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源自學生生命的閲讀交流,才會有切切實實的閲讀能力的.提高。

3、美讀,內化語言。

先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説説喜歡的理由,然後採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例如範讀、表演讀等,要讀出感情,讀出“京味”。

好的語言範本,一旦內化成功,將成為滋養孩子一生的文化母乳。就我個人來説,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語言,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喜歡並儘可能多地內化它。

4、比讀,感悟表達

要求:比較閲讀老舍先生兩篇寫動物的作品,思考它們在寫法上的特點。

提示與啟發:

(1)“我一向討厭母雞。”“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這兩句話在文中分別有什麼作用?)

(2)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情感,原來是 ,後來又變得 。 老舍先生對貓的態度,一直都是 。

(3)“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雞。”“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

(這兩句話在文中分別有什麼作用?)

(4) “説他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他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麼盡職。”“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再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

(讀着這樣的句子,你有何感受?)

這一項訓練,我認為是本課的難點,因為這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比如:主題思想的提煉,遣詞造句的方法,謀篇佈局的技巧,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其實,《課程標準》的中段目標中並沒有關於此項訓練的要求。我認為這是在為達到高年級 “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目標打基礎。

三、讀寫結合,遷移提升。

訓練內容:將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寫一段,讓人讀了不再感到母雞討厭,而是覺得它很可愛。

範文示例:

母雞是個樂天派,它一天到晚地唱個不停,從不在乎別人的非議。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再由後院嘎嘎到前院,像一個不斷練聲的歌手。有時候它像有什麼心事,唱的是極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細聲細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讓人忍不住想分擔它的憂愁。每當下蛋的時候,它則用搖滾歌曲向主人報告。有母雞在,你永遠不會感到寂寞!多可愛的母雞啊!

葉聖陶先生説得好:“ 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 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提高閲讀理解水平,又培養習作表達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板書設計:

(1-3) 4 過渡 (5-10)

〖設計理念這組板書設計,能夠清晰地揭示文章的內容、主題和結構,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主題、瞭解課文寫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