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來源:文書谷 2.0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説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古詩描繪的雨後清晨的春景,感受詩歌的意境。

2、理解古詩大意,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古詩的大意。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用書、背景音樂、《春曉》網絡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的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小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花兒都開了,春雨沙沙地下,滋潤着大地。

二、古詩學習。

——古代詩人孟浩然,也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景色,他用一首古詩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

——教師播放《春曉》網絡視頻,請幼兒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教師結合視頻畫面解説古詩的意思: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到處都聽到鳥的叫聲。昨天夜裏傳來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道花朵被打落了多少?

——教師解釋個別詞彙大意: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不覺曉: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早晨的來到。啼:鳴叫。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夜來:夜裏。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意境,感受詩歌的情趣。(詩人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雨後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現了春天裏詩人內心的喜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古詩。

三、分享感受。

——請幼兒説一説這首古詩的大意,分享學習這首古詩的感受。

活動應變

這首古詩,大多數的幼兒在家的時候都已經會背誦,但是基本不理解古詩的大意,本節課的重點在於讓

幼兒理解古詩的意境。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將古詩的美景畫下來。

區角活動

美工區:提供蠟筆、白紙等,鼓勵幼兒根據古詩《春曉》的意境畫一畫春天的美景。

環境創設

主題牆展示區:展示幼兒繪畫的春景圖。

家園同步

1、鼓勵幼兒背誦詩歌,並説説詩歌的大意。

2、春天,帶領幼兒到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

隨機教育

幼兒園可以組織春遊,讓幼兒零距離感受春天。

説課稿 篇2

一:説設計思路: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麪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裏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説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 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説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通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四:説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通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通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五: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導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裏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裏我為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通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六:説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再認識(二)》選自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第二課時。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圖案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學生今後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係,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對圖形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是按照“欣賞——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看一看、説一説——試一試”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動手實踐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第二學期已經接觸一些簡單對稱知識。對稱現象廣泛藴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幾何初步知識、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發現少部分部分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空間想象能力也還不錯,也具備相應的知識水平,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好,課堂發言受客觀環境的干擾較大,不夠大膽。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敢説願説,大膽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大膽展示。

説教法

陶行知先生説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説,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在數學教學中,從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物體出發,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同時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這節課以畫圖為主,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通過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觀察、比較、動手操作,有層次的練習,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藉助方格紙,補全一個簡短的.軸對稱圖形,或畫出某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在畫圖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積累圖形運動的思維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藉助方格紙,補全一個簡短的軸對稱圖形,或畫出某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找出所給圖形關鍵點的對應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觀看圖片,欣賞對稱美。

2、淘氣根據軸對稱小房子的一半畫出了整座房子,他畫的對嗎?見圖1圖2

誰來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二、自主探究

1.淘氣畫好的房子不對,那怎麼改正?

自己先改,然後集體交流。

2.以虛線為對稱軸,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教師引導:1)想象一下對稱軸的過程,感知如何補全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找圖形的關鍵點。學生自己先找,然後叫學生上台演示,並標字母。

3)回想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怎樣找對稱點。(數軸點距)。

4)學生自己找出對稱點,然後上台演示。

5)連接對稱點。

3.學生獨立完成圖形。

4.圖形演示,明確畫法。

找出關鍵點——數出軸點距——描畫對應點——連接對應點

5.欣賞激趣,嘗試製作。

小組合作,試着玩成活動三,並集體交流。

三、鞏固提升

1.基礎練習

1)P24 以虛線為對稱軸,分別畫出下面各點的對稱點,説一説是怎麼畫的。

2)以虛線為對稱軸,畫出下面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拓展練習(出示課件)

1)猜字遊戲

2)照鏡子

四、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安排

第24頁

3.在下面的方格紙上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變成6。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點擊鼠標)

人教版三年制國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國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並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後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點擊鼠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 ,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 實驗2-2 ] 至 [ 實驗2-5 ]

多媒體:(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4)

二、説教法:(點擊鼠標)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 —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國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於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三、説學法:(點擊鼠標)

1、 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其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閲讀,從中歸納出氧氣的用途,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

3、 合作學習: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首先以兒童遊戲的形式開場。[謎語]:(點擊鼠標)看不見摸不到,不香不臭無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離開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質(氧氣)。設問: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氣?”學生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後提出一些常見生活中現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個人5-7分鐘不呼吸會怎麼樣?鋼鐵為什麼會生鏽?家裏的液化氣是怎樣被點燃,為什麼能燃燒?等,這些現象都與氧氣有關,這樣不但能自然導入課題,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因此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着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層層深入、講述新課

因為氧氣與人類的生活聯繫的非常緊密,我調整了課本順序,由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積累説説氧氣有那些用途?學生展開討論,

得出結論:(點擊鼠標)

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實驗探究:物質的比熱容》,根據新課標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過渡句)想要上好一節課,就要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有充分的瞭解,基於此,我將對教材與學生情況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滬科版國中物理九年級第十三章第2節,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物質升高相同温度能量變化情況得出物質具有不同的吸放熱能力,也就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理解比熱容物理意義,然後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課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國中物理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過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來説一説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學情分析

而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於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期,已經能夠獨立思考一些問題,但是比熱容這一概念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還是比較抽象的,針對這一特點,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並突出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體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本節課知識。

(過渡句)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特點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我將從三維角度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計算公式;能用比熱容的意義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物質升高相同温度能量變化情況得出比熱容這一特性的過程,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

(過渡句)確立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比熱容的定義、公式及應用;

【難點】利用比熱容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過渡句)為了更高的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實驗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

(過渡句)有了方案與方法,就要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檢驗,接下來就是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環節。

六、教學過程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新課導入、新知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這幾個環節進行講授。

首先是導入環節:

我會採用情景的方式進行導入,在大屏幕上呈現兩個情景:

情景一:豔陽高照的夏天,有兩個人正從沙灘向海邊奔跑,甲説:沙子太燙腳了;乙説:快點跑,到海里就涼爽了。

情景二:炎熱夏天的傍晚,有兩個學生在海邊遊玩,為了納涼問題兩人發生激烈爭執,甲主張划船到海中去,因為白天海里就比較涼爽,乙則認為晚上是不一樣的,在岸上散步更涼爽。

然後提出問題:產生這兩種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用物理知識解釋呢?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實驗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意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引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併產生認知衝突,從而產生疑惑,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進入課堂,更加有利於接下來內容的學習。】

接下來就是新課講授環節了,這是課程的核心,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實驗探究建立概念”和“深化概念”。

1.建立概念

對於概念的建立是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進行的。我會提出問題: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熱量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夠説出對於同一種物質,升高相同温度,質量大的需要熱量多,而對於不同物質的温度變化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會有所困惑。

接下來我就會以此作為實驗探究的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猜想,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接下來就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實驗的方法以及所需的器材,在確定了實驗裝置圖和基本思路之後繼續提問:如何控制相同熱源?如何確定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結論,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使兩酒精燈的火焰基本相同,便可以近似認為他們是相同的熱源,熱源相同,就可以通過加熱時間長短確定吸熱的多少。最後確定實驗所需要測量出的物理量,並提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意圖: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能夠清楚所要探究的問題,同時也再一次理解他那就實驗的設計過程。】

接下來,讓學生以物理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同時會讓學生在實驗時回顧酒精燈和温度計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現操作失誤。然後要求學生進行實驗、記錄數據。

實驗之後分析實驗結果。學生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得出:相同質量的水或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時,吸收的熱量幾乎是相同的;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時,水吸收的熱量比煤油多。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相同質量的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熱量相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意圖:讓學生經歷問題的猜想與假設、制定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親自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更能加深對於問題的理解和結論的把握,更加有利於對其意義的理解。】2.深化概念

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這時我會進行説明:不同物質吸放熱能力是不同的,我們把表述物質吸放熱特性的物理量叫做比熱容。從而對其物理意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接下來我會對其計算方法、公式表達、單位和含義進行講解和説明。並重點強調其變形公式 ——即可以通過已知物理量求熱量。

接下來通過大屏幕展示不同物質的比熱容,讓學生知道水的比熱容最大。

【意圖:在學生通過實驗理解物質吸放熱能力不同的基礎上提出比熱容的概念,更能加深對其物理意義的理解,而深化的內容對於運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及一些計算又有很廣泛的應用。】

到這裏,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就講完了,我們的目的並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學懂,還要能夠學以致用。

我會讓學生回憶導入中的問題,並運用比熱容的內容進行解釋。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説出:白天温度較高,地面和海水都吸收了相同的熱量,可是海水的比熱容比較大,所以它温度升高的就慢;而夜間温度比較低,他倆都釋放相同的熱量,海水温度降低的慢。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白天海水温度小於陸地,而晚上陸地温度小於海水。

然後出示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及其變形式進行計算。

【意圖: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本節課知識的理解,也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最後,進行課堂小結和作業的佈置。

我會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作業是完成課後習題,並運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意圖: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作業則是讓大家課後及時複習防止遺忘。】

(過渡句:下面進入我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板書設計。)

七、説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採用提綱式的設計簡潔明瞭,可以讓學生在之後的複習中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和農業》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學生認識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的第一節,是北方地區的概述。本節內容包含兩個標題,“黃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前一標題從地表景觀入手,介紹了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對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形成的作用。“重要的旱作農業區”重點介紹了北方地區適宜發展旱作農業的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還簡介了旱作農業的主要農作物,以及春旱對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的不理影響。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特別是國家尺度以下的區域地理的開篇內容,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情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學生們的好奇心強,喜歡關注社會熱點,對我國的各種區域名稱耳熟能詳;但本節課綜合性強,學生綜合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識,提供相應的地理圖片。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分析以及學情的理解,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北方地區地形圖,找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界線,指出北方地區的範圍。在北方地區的地形圖上識記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臨海等,識記北方主要農作物以及大致分佈。

2.運用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圖描述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運用北方地區地形圖和氣候類型圖總結歸納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

3.知道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不利條件和主要農作物,理解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北方地區的瞭解,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激發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土壤等特點。

【難點】

北方地區各自然要素之間及自然要素和農業之間的關係。

五、説教學方法

地圖法、小組討論法。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設置情境,通過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霧凇的景觀圖,引出哈爾濱和吉林位於我國北方地。並提問:北方地區都有哪些地理特徵呢?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直接喚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大大改善課堂效果。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

1.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

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呈現北方地區地形圖,學生讀圖並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北方地區位於哪裏?請同學們結合北方地區的地形圖,找出北方地區的邊界。

(2)北方地區瀕臨什麼海?

(3)渤海、黃海位於北方地區的什麼方位?

通過讀圖學生能夠找到:

(1)大興安嶺、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秦嶺-淮河。

(2)北方地區臨近渤海和黃海。

(3)渤海、黃海位於北方地區的東方。

【教師總結】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和自主閲讀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的讀圖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北方地區的地形

【問題】北方地區都有哪些地形?位於北方地區什麼方位?

【學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於東部,高原位於西部。

【教師總結】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3.北方地區的氣候

觀察圖6.5齊齊哈爾、石家莊、延安三個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回答問題。

(1)齊齊哈爾、石家莊和延安三個城市的氣候都有什麼共同特徵?

(2)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候有什麼差異?主要原因是什麼?

(3)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有什麼差異?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觀察回答】

(1)齊齊哈爾、石家莊和延安三個城市氣候的.共同特徵:都是温帶季風氣候,最冷月氣温都在0°C以下,最熱月氣温都在20°C以上。

(2)齊齊哈爾、石家莊氣候差異主要是氣温差異,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

(3)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差異主要是降水差異,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

【活動】學生討論,結合降水、温度帶分佈圖,找出北方地區温度、降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教師總結】

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温帶和暖温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温帶氣温氣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氣温在0°C以下;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温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濕潤氣候區。降水季節分佈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4.北方地區的土壤

結合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的景觀圖,説説不同地形區的土壤有什麼特點。

【教師總結】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成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被稱之為“黃土地”。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前面中國地理的學習,對於整個中國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已經很熟悉,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北方地區自然特徵的問題,教師再進行點撥提升,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

環節三:小結作業

結合板書、課件,與學生回顧、梳理本節課知識。

【設計意圖】回顧、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和農業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學生掌握認識一個地理區域自然特徵與農業關係的方法。

説課稿 篇7

一.導語引入

首先出示泥人張的彩塑課件。

學生看後,提問:

看到這些彩塑,你的腦海中會想到哪些詞語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動逼真等)

二.繼續引入

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始人是張長林,字明山,他能把泥人捏得栩栩如生,似真的一樣,説明他技藝的高超絕倫,他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奇人”,僅僅是因為他技藝的高超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讓人稱奇的事?

三.介紹本文作者(課件出示)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説《神燈前傳》,中篇小説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説集《雕花煙斗》等。短篇小説《雕花煙斗》,中篇小説《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説。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

從上面的資料中,你捕捉到哪些對你有用的信息?生自由發言。

四.生輪流讀課文,找出生字。

五.生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課件出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泥人張智鬥海張五的故事)

2、作者稱泥人張是“俗世奇人”,你能從故事的情節中找出他“奇”的地方嗎?

(泥人張沉穩幹練,面對他人羞辱鎮定自若,喜怒不形於色。他胸有成竹,後發制人,面對無端侮辱,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予以還擊,一招制勝。這是一位個性內斂,應對從容的奇人。)

3、在一般人眼中,海張五比泥人張有錢有勢,但結果卻是泥人張大獲全勝,你認為,他獲勝的原因是什麼?而海張五又輸在哪裏?

一在於他的技藝高超,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反擊對方,二在於他沉穩幹練、鎮定自若、喜怒不形於色、後發制人的性格,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人格,他不卑不亢,不畏權貴,用自己的智慧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這應該是這個故事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而海張五有權有勢,這不是他的錯,他輸的主要原因在於他以為有權有勢就可以飛揚跋扈,目空一切,不知道尊重勞動人民,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這應該是一個人的德行問題。

4、這也是一場鬥爭,泥人張不發一言,卻用奇特的方式取得了勝利,那麼你認為泥人張爭的是什麼?

(爭的是一個人的尊嚴,做人應有的驕傲。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5、從泥人張智鬥海張五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啟迪?

(1、有權有勢者,更不可狂妄自大、粗俗、飛揚跋扈、不可一世。

2、做人要有人品,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媚上,不欺下。

3、遇到惡勢力,與其鬥爭時,要講究策略,抓住對方弱點,以己之長攻對手之短。

4.要學有所長,在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5.堅信正義的一方終將取勝。

6.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

7.智慧比財富更重要。有智慧者定有知識,有知識者未必有智慧,智慧來自實踐。但沒有知識是不行的,所以現在還是要好好學習知識。

六.一篇成功的小小説,是很講究寫作手法的,比如細節描寫,伏筆照應,設置懸念等,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表達藝術,以此來拓寬我們欣賞小説的視野,豐富我們看問題的角度。

對比手法細節描寫。

伏筆照應懸念設置。

側面表現空白藝術。

1、對比手法舉例

吃飯時人們的表現—————————泥人張的表現。

海張五囂張的性格————————————泥人張沉穩的性格。

海張五出場時3個人——————————————泥人張獨自一人。

海張五粗俗放肆的話語————————————泥人張自始至終不發一言。

……

2、細節描寫舉例

第八段中的動詞“叭”“戳”用動作寫心理,寫出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和不屑。

第九自然段中的“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也是對海張五的外貌進行的細節描寫。

3.伏筆照應舉例

下雨天,泥人張從鞋底摳下一塊泥巴。

兩處肖像描寫相照應。

第十段中“賤賣都沒人要”與後面他自己花大價錢買泥人埋下了伏筆,有很強的諷刺意味。

泥人張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飯館天慶館,與後面故事發生的地方在天慶館埋下伏筆。

4、懸念設置舉例

第一段中“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他的手藝到底有多高超,為下文設置了懸念。

第七段中人們的猜測:“一個泥團砍過去?”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設置了懸念。

第十一段中“但天津衞的事沒有這樣完的————”下面的故事到底如何,設置了懸念。

5、側面表現手法舉例

第三段中通過店小二的話側面表現出其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

第四段中通過眾食客的反應寫出了海張五遠近聞名,不凡的身份。

第十段中,“海張五隔着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從側面寫出了泥人張技藝的高超絕倫。

6、空白藝術舉例

十一段和十二段之間省去了,泥人張當晚回家怎樣刻制泥模,怎樣送給工廠,怎樣給雜貨攤,怎樣寫“賤賣海張五”等。

十三段和十四段之間省去了海張五看到賤賣海張五的泥人後是如何的憤怒,如何派人去買,如何定價錢等。

七.總結本文

八.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俗世奇人》的其它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