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來源:文書谷 1.6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剛才我向大家彙報了一堂語文研究課,在這裏把我們的設計理念與意圖作一交流。

一、關於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媪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詞語句子全文

4、藉助朗讀想象、感受詩中田園生活中的美景,並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體會“村居”所表現的作者的感情,並能説出來。

二、關於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課堂反思。

“十一五”課題提出讓學校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策劃中心,學校不再僅僅是傳遞和儲存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生實現終身發展的一個平台。教師依託策劃、引領策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策劃,找到發展的方向,提升發展的技能,學會完善自己,打下終身發展的基礎。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們在思考:語文學科為學生打下什麼基礎?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國小面臨着許多重要的任務,而其中佔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在國小裏,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閲讀:在閲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閲讀。”語文課標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首要理念,我們認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就是學思結合的閲讀能力。語文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為他的終身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又怎樣為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呢?在這兒,我們僅僅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策劃自己的教學為例來談。我們試圖使自己的`教學能形成這樣的結構性流程:學生拿到一篇課文,能清楚地知道學習任務,我要學什麼,學會什麼?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教會學生不斷地反問自己: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規劃自己的學習,適當地進行組織與調控,做到學思結合。

本課的學習活動設計,按這樣的流程進行:

第一環節,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通過回憶古詩的學習,進行遷移,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確定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同時指導如何達到以上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活動。這樣,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組織起自己的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老師在這段時間內該做什麼?巡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單獨指導、幫助,發現共性的問題,在交流時進行集體指導。比如

第三環節,學習結果交流。

學習任務明確了,學生也花時間去學了,有的任務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會遇到困難,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這節課中,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個難點,在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明確要求與方法,我們再來練習。討論:怎樣才能把詞所描繪的畫面説生動呢?

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遺漏;

2、加上方位詞,構成完整的畫面;

3、語言連貫、流暢、優美。加上語言的節奏和表情更好。

學生描述後,老師的評價也始終圍繞要求、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語言從凌亂到整齊,從貧乏到豐富。從今天的課堂現象中也能反映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上肯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今天以這樣的流程進行課堂教學,學習目標是四個,該學會的,我們都學會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才有可能、有時間再來看辛棄疾的另外一種風格的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藉助註釋與譯文,在最短的時間內讀通、讀懂。對着屏幕,用自己的話説説對這首詞的理解,體會這首詞的情感,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特色教育校本課程剪紙課——對摺剪《貓》。

一、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對摺剪《貓》包括兩個內容:對摺剪和打開後添加不對稱部分。第一步: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剪紙(對摺剪)的方法。講的是對摺剪紙的一些基本技巧。

第二步:打開後添加不對稱部分修飾方法。讓學生知道通過非對稱的圖案是如何添加的,使剪紙變得更加豐富。

第三步:探究創新,是為了鍛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引導學生為自己喜歡的剪紙卡通形象進行合理的改造。啟發學生通過在自己作品上的添加製作,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新課程強調不僅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而且使他們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養成健康的情趣。

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我制訂了一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技能剪出自己喜歡的剪紙卡通形象作品,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得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一些剪紙作品探討出剪紙的方法,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學會用剪紙從對摺剪到單面剪的裝飾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和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動手、細緻、耐心的勞動品質,加強操作過程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二、結合學生和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討剪紙的方法

難點:製作鏤空的方法

一節課要想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教師準備:示範剪紙作品、相應的課件、剪刀等。

學生準備:剪刀、刻刀、彩紙數張,課前瞭解剪紙的基本步驟並設計一個剪紙圖樣。

三、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看我手中的剪紙作品是什麼形象? ——卡通貓。剪紙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只要喜歡,自己熟悉的卡通動物都可以用自己的巧手變成剪紙的形象。中國的民間傳統素材內容大都是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餘等。這些民間藝術流傳廣泛,生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種對摺剪《貓》。

教師和學生一起通過觀察和分析圖案歸納剪紙製作步驟:可以先把紙對摺,畫出貓的圖案(因為是對摺,只畫圖案的一半),貓的尾巴,大家可以設計的個性一點(彎的、盤着的'都可以),再剪。左右摺疊、鉛筆畫線、精心剪制。

板書:剪紙的折法:對稱折——貓

(通過教師出示剪紙作品的過程,形象生動地講解創意説明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

探索活動: 仿例製作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另一張紙,看下一幅圖(貓),按照剛才的步驟,動手在自己的紙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這個圖形。老師將取優秀的作品展示。 (師巡視指導學生製作)。

作品展示:老師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評析,將優秀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並及時表揚。

探究創新——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個性創意。

師:人的智慧是無盡的,簡單的事物裏往往藴涵着偉大的創新。創新途徑一: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合理的添加,如給小貓的頭部或頸部添加好看的蝴蝶結。

創新途徑二:還可以在貓的眼部的造型上進行創新。如微笑、傷心、驚奇等各種眼神均可。

創新途徑三:尾巴的形狀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化。不過我們是對摺剪紙,打開後是兩條尾巴,需要修掉一條。

創新途徑四:團花圖案以前我教教過,就是利用不同的摺紙方法:(板書:。三折、四折、五折、六折)

如:三折 ①將方形色紙左右、上下各對摺一次,要折整齊。

②把摺好的紙再沿着對角線對摺一次折。要注意這樣摺好很重要。 ③在摺好的紙上畫上簡單的貓的紋樣,花紋的線條要接連。把要剪去的地方畫上記號。④按照紋樣剪出,小心揭開,美妙的圖案出來了是一圈小貓頭,非常可愛。

小結:團花剪法的步驟;特別要注意製作較為複雜,適合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來操作。只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試試在這個圖案基礎上,你能剪出什麼圖案?比比看,哪位同學的思路更獨特、更有創意! (生剪師巡視)

(製作較快的學生上講台講述並展示自己的作品)

剪完的同學把作品舉起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同學們創作的喜悦!大家最喜歡哪一幅作品?老師都喜歡!我們有優秀作品的主人談一談自己製作的感受。

藝術是博大精深的,在簡單中呈現了美,更多的是呈現了美的深度,讓我們一起走進剪紙世界!來感受美!(利用教育博客展示老師近期的原創剪紙作品)

同學們用這一節課,大家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技法。很好!大家的剪紙作品在別人看來隨顯得普通,但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剪紙藝術的藝術魅力。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並把我國的民間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四、課後反思:

一、從課堂引入:我用直觀的剪紙作品引入,由此讓學生們瞭解對摺剪紙的圖案特點。(師生有互動,用參觀法,以直接感知的方法,引入本課)。

二、情境創設:我創設剪師生共同探討圖案的製作方法的情境,是為了激起學生自覺研究剪紙圖案構圖特點的興趣,讓他們對課堂感興趣,都躍躍欲試,,渴望自己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師生也有互動,生生有互動)

三、探索活動:圖案的添加與創新(這個環節是對上個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這裏運用了練習和添加創新)

四、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創意是讓學生自覺的在自己的剪紙作品上添加造型。(培養了創作能力,讓思路獨特、有創意的作品就出來了,這裏運用了發現法、探究法,以引導探究為主)

我把剪紙教學引入課堂,是為了喚起並激發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繼承併發揚民族藝術,讓學生從小培養對民族剪紙的瞭解和興趣,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剪紙可以使學生們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幹一件事,剪紙進課堂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美的薰陶,而且還發展了同學們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保護並繼承了我國的傳統藝術。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與目標

幼兒教育是素質的教育,要求為幼兒一生髮展打好基礎。綱要中要求我們"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教育幼兒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而《奇妙商店》這一教材既是通過講述動物們之間發生的變廢為寶的故事,達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它的內容深動形象,貼近幼兒的生活感知,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共識,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對於教育幼兒愛護環境,擴展幼兒想象力,嘗試變廢為寶不顯得枯燥,而十分自然和有趣,體現了語言、社會、藝術等多方面內容的相互滲透與整合,符合大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能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術等方面的發展。

因此,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藹、不解、精美"。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或得成功的感受。

(3)激發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行為。其中,重點為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新詞;難點為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激發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行為。

一、説活動準備

依據幼兒園活動的特點,為了給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動準備:

1、情景設置:設置商店情景,擺放故事中由廢物變成的寶。

2、材料準備:大象伯伯及各角色的木偶;幼兒收集的廢物;小推車一部;剪刀、漿糊、透明膠等材料;人手一份評比表。

二、説教法學法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學法:

1、情景參與法: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此活動中,我設置了商店情景,並通過木偶表演,讓幼兒參與故事發展的討論,以此達到目標中理解故事的目的。

2、討論法:討論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這個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從活動開展時的對廢舊物品處理的討論到故事中廢物能變成什麼,變廢為寶的價值及活動後討論如何讓人們都參與環境保護、變廢為寶的活動中,整個過程體現幼兒的大膽探索與表達,形成探究式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3、表演法:表演在此活動中應用於對故事的完整了解環節,是通過讓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自由表演來體會故事中表達的"笑呵呵、不好意思、和藹、不解"等角色動態,達到更好地瞭解把握故事內容的目的。

4、操作法:教育提倡應材施教的開展,在此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能力與經驗選擇合適的廢舊材料,嘗試通過製作來實現自己的設想,既滿足幼兒動手的需要,又是對活動教育意義的一次提升,變"知"為"行"。

5、評價展示法: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後的教師印花評價及成果展示,既是對幼兒這種需要的滿足,又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就感,使之更樂於參與這一有意義的"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活動中。

三、説活動過程

(一)討論廢物的處理,激發活動興趣。

在此活動中,我設計讓幼兒手推廢物車入場,討論裏面裝了什麼?小朋友們要把這些廢物怎麼處理?從而肯定幼兒可行性的初步構想,又為故事的引出埋下鋪墊。

(二)理解故事。

在此環節中,我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講述故事,提問幼兒回答的單一、呆板的形式,而是讓幼兒參與故事的發展,具體即通過間斷性啟發插問,引導觀察"誰來到奇妙商店?他們帶來了什麼?",想像猜測"大象伯伯會把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各色廢紙變成什麼?",及把小馬的問題"用漂亮的禮物換取一堆廢物值得嗎?"拋給幼兒討論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理由,瞭解幼兒的價值觀。再引出大象伯伯的回答,藉此糾正和教育幼兒,讓幼兒知道愛護環境、變廢為寶是一種崇高無私的行為。讓幼兒在形成對大象伯伯尊敬的同時,把這一觀念轉化為自己言行的榜樣。

通過參與故事發展的討論,幼兒已獲得對故事初步的認識,但這時的認識是片斷的。因此,我在幼兒參與故事發展討論的基礎上,又引導幼兒與老師一同來完整地講述故事,在講述的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表演,藉此體驗故事角色神態,既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又達到學習應用新詞的目的,完成教學的重點。

(三)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以"小動物們都把廢物交到了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過來了,請小朋友幫忙"的形式,讓幼兒參與"變廢為寶"的行動中,鼓勵幼兒大膽選擇材料,想象製作,實現自己的設想。大膽尋求幫助,通過相互協作及教師給予合適的引導,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成功。

而在製作後,鼓勵幼兒分享與交流"我用什麼廢物變成什麼禮物",讓聽課老師協助用畫紅花的形式,對幼兒的作品從選擇材料是否合適、變出的東西是否有創意、製作牢固、美硯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既發展了幼兒大膽交往的能力,同時也是對幼兒付出勞動的一種肯定,體現生生、師生間的知識與互動。

(四)結束環節,延伸教育目的,使愛護環境、變廢為寶成為幼兒自覺自律的行為,進一步突破教學難點。

在此環節中,我不對幼兒進行簡單的環保教育,而是讓幼兒參與"怎樣讓大家都參與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活動"這一討論中,引伸出如:設計宣傳大海報、進行環境評比、舉辦變廢為寶義賣活動等延伸性活動。使活動不停留在單一的一堂課上,而成為系統連續性的實踐活動,以真正達到讓幼兒自覺自律,做好環境小衞士的目的。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部編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中的第三課《小青蛙》。

一、説教材

《小青蛙》是部編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中的第三課。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讀起來節奏明快,音樂和諧。兒歌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課文中的“清、晴、情、請”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課文將字族文識字寓於兒歌之中,通過讀文識字,能有效避免學習形聲字的枯燥。將字與文融合在一起,不斷鞏固青子族中各字的音行義,既有利於讀文識字,也有利於學生語言的發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

2、通過聯繫課文,老師範寫,學生跟寫來學習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三、説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教學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四、説教法學法:

針對以上學情,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圍繞本節課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覆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2.對比學習法:將課文中的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清、晴、情、請”放到一節課來對比學習,激發學習興趣,並讓學生掌握對比學習法的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謎面,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學生自讀,聽錄音範讀,跟老師讀課文,通過多種方式讀課文,反覆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它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這樣能讓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閲讀感悟的習慣。

(三)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青”,引導學生觀察“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便於規範學生的書寫。

2、指名認讀生字並組詞語。

3、範寫生字,強調重點筆畫,學生書空生字。

4、練寫生字。

5、激勵評價。

6、同樣的方法學習“清、晴、情、請”。

7、指名學生認讀生字,鞏固學習的知識。

(四)鞏固練習。

通過對這四個形近字的練習,掌握這五個字的寫法,以及它的運用。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個生字,一個是青,另外四個是:清、晴、情、請。我們還知道小青蛙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六)板書設計

3、小青蛙

青(青蛙)(青色) 清(清水) 晴(晴天)

情(心情) 請(請問)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採取分段讀,教師範讀等方式進行閲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熱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三 、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於: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掌握學習方法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標誌。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 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 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於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 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覆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 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

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已簡單交流蒐集的聖誕資料的基礎上,我又把精心製作的課件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播放,讓學生説説聖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聖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後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聖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接着引入課題,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 “給”是一個多音字,並分清“矛”與“予”。然後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走進文本。

(二)品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美好品質。

1、整體感知課文。

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有哪些人?誰給你印象最深刻?

2、分段學習,體會人物情感。

(1)輕讀1、2自然段,讀完後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麼?

(2)抓住金吉婭的沉默不語,品讀第三自然段。

設計理念:同過哥哥姐姐和金吉婭的心情對比,通過研讀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以及一系列的問題(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在想些什麼?金吉婭給家人買到了禮物沒有?買了什麼?這麼便宜的棒棒糖,媽媽生氣了嗎?)讓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金吉婭美好的心靈。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點句,品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金吉婭的善良。

設計理念:先讓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婭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的有關句子,並划起來。研讀第一個重點句: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讓學生想象小女孩是個什麼樣的女孩,為什麼那麼想要洋娃娃,發揮學生想象及體會小女孩的願望很強烈;研讀第二個重點句: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讓學生進行對比,體會小女孩的什麼都沒有,從而使學生的同情心與愛心一下子湧上心頭,進一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與愛心。再以“媽媽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是否確定幫助一個陌生女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與愛心,同時激發學生們自己的愛心。然後讓學生帶着同情和決心再次讀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昇華。

(4) 緊抓住重點句:我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三)愛心奉獻,情感昇華。

1.師:八歲的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每一個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會怎麼想呢?

設計理念:發揮學生想象,替小女孩説幾句話,為寫作打基礎,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感恩教育。

2.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這是一棵怎樣的樹了吧?這樣的一棵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畫心)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更加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請記住——出示名言: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

3.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像金吉婭這樣善良的人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選一個你最想幫助的人,把你的愛心寫下來,做一張愛心賀卡,寫上你的愛心主語,交給老師,老師一定把你們的愛心轉達給他們。

4.播放音樂《讓世界從滿愛》,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下課。

五、板書設計

家人:棒棒糖 善良 仁愛 金吉婭 同情 體貼

説課稿 篇6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單的摺紙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練習,會使其摺紙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摺紙興趣。

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用邊對角,邊對對角線的`技能進行摺疊。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

重點:

幼兒能根據自己喜好圖上漂亮的顏色。

難點: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

白色方形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在摺疊好的薔薇花的花瓣上圖上顏色

2、製作完後把作品桌子(講台)上,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3、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敢於大膽創新的幼兒。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中製作的薔薇花,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看、想、做、説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對摺紙產生了興趣,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老師進行輔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