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來源:文書谷 4.34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xxx,來自xxxx。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噸的認識》。

一.説新課標

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對質量單位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本課知識,應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一噸重的觀念,會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計算,為日後解答應用題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説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測量的認識的第三課時“噸的認識”。

2、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單元中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計量單位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就學全了,可以使學生對這兩種計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噸的認識”之所以安排後講,是按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分別編排的。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化的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4、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的計算。

2、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三、説教法

根據概念教學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本節的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及心理髮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學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取一些具體感性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知覺動腦、動手、動口,去感知和體驗知識。

2、運用新舊知識遷移法,啟發引導學生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識。

3、開放式教學法,營造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問題,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

四、説學法

1、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從生活實際的體驗中學會觀察、推理和空間想象。

2、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整理、反思的學習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第二環節,講授新課這一環節,分兩步驟來進行

一.通過自學舉例,初步認識噸

我首先提出,你還想知道有關噸的哪些知識?由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激起探求新知的興趣。

然後教師出示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好的問題,由學生自學閲讀教材,並就自己感興趣的和看不懂的地方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培養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

接着,請學生説説通過自學,你學會了什麼,鍛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自然導入質量單位間的換算。學生會找出“1000千克就是1噸”,在這裏我設計了2個問題:

1.1噸=1000千克這個式子可以怎麼讀?還能怎麼讀?讓學生明確單位間可以互相換算。

2看看這個式子,你能給同學們提出數學問題嗎?鼓勵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自己出題來進行單位換算的,主張自己提問,自己解決,進一步培養了學習能力,這樣對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學生會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起來,形成完整認知結構。

完成這句話的教學後,再讓學生提出還有哪句話重要,圍繞“計量較量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這句話,我設計了2個問題:

1、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活中有什麼物品用噸作單位?

2、出示教師收集的有關資料。

在這一步驟中,我針對“噸”這一概念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很難直接接觸到,不容易形成表象的實際情況,採用自學.舉例.自問自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着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二、説目標:

<一>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到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

2.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

3. 新課標關於必修課程中常用應用文教學的建議:“應藉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

4.單元學習指導與目標:“注意抓住演講詞的主旨和特點,分清邏輯層次,體會其中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領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二>制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進一步瞭解演講詞的特點。

(2)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演講目的及意義。

2.能力目標:

(1)理清演講思路,體會其強烈的邏輯性。

(2)體會文章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領會作者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三、確定教學重難點

1.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

由於學生不瞭解美國的社會制度,對美國的種族歧視、隔離政策不太瞭解並且全無感受,所以難以理解作者所反映的嚴酷事實,難以體會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然而要理解這點,才能理解作者所講的話的深遠意義。所以要把結合背景材料與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作為本課教學難點。

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

本文是一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演講詞,使其具有如此語言特點的主要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根據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普遍存在着各方面的困難,因此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本文是應用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與學以致用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與討論法。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知識,體會作者文句中藴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對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討論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後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

五、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熟讀課文,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演講目的;理清演講思路,體會其強大的邏輯性。

第二課時:在朗讀中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反覆誦讀中感受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通過有關夢想的詩句和名言引起學生對夢想的思考,再通過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林肯等———讓人想到這些人無疑都是美國人。看來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佔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麼,今天我們將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預習

檢查

1.重點字詞積累

駭人聽聞、義憤填膺、安之若素等詞語

2.請同學簡介這篇演説辭的作者和時代背景(課前印發預習資料;教師作相應補充)

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檢查,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整體感知

1.思考: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夢想的內容、怎樣實現夢想?為什麼要實現夢想?)速讀課文,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們的想法有何不同。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夢想是什麼?(17-25節)

為什麼要實現夢想?(1-5節)

怎樣實現夢想?(6-16節)

2.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齊讀17-25節,結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2)讓學生朗讀1-5節,並概括為什麼要實現夢想?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將出現叛亂。)

(3)讓學生朗讀6-16節,概括怎樣實現夢想?(採用非暴力手段,決不退縮)

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變被動為主動。

發展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問題探究

為什麼直到17節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夢想?放在後邊起到的作用?

(讓學生自己思考總結髮言,教師把學生觀點用有關詞語記錄在黑板上,然後教師點撥、小結)

探究文章結構,體會其強大的邏輯性。

注重以學生為本,採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説説演講詞具有什麼特點:

(目的明確、邏輯性強,內容具有針對性、思想性等。)

第二課時

導語設計: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演講詞一般具有極強的説服力與號召力。其中語言起着很關鍵的作用。你能説説本文在語言表達上具備怎樣的特點嗎?(大量運用排比句式)

引出本課時的重點內容:體會排比句的表達效果,並應用到寫作中去

比較閲讀

1.刪掉“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學生讀(讀4):“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另一部分學生讀(讀5):“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為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説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學生齊讀第二段

讓學生體在朗讀中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2、感情充沛。3、使聽眾受到鼓舞。

佈置作業

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一篇演講稿。學寫演講詞,切實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學會演講。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本單元的地位及知識結構: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題是“責任與使命”,重點探討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作為第一單元的主體內容,為後面的認清國情、肩負使命等教學內容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本單元由主題探究“學會承擔責任,做負責任的公民”和第一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第二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組成。第一課通過學生了解有關責任的概念,讓學生學會評估承擔責任的回報和代價,理解無私奉獻的行為對個人、對社會的積極意義,第二課在第一課對責任的含義、責任的來源、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等問題進行一般性的探究之後,從“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兩個角度進一步展開,意在啟發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第一課與第二課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關係。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兼顧近年的會考考點)。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責任的含義及來源,正確理解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理解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係;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懂得信守承諾、勇擔過錯等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同時增強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獨立分析問題和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能創新性的多個角度的思考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對比、討論、舉例、質疑等多種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原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和挖掘生活中的事例來組織教學,開拓學生思維,激發情感體驗,使學生認真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學會承擔責任。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幫學生樹立責任意識,體驗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樹立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努力做一個負責任公民的人生追求。

(三)説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我特確立以下內容為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1.教學重點:責任的含義及來源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

確立依據:(1)責任的概念較為抽象,但又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起點,只有弄清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結合我們充當的不同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才能增強同學們的責任感(2)只有講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學生才會真正樂意去承擔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從而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教學難點: 履行責任的代價、回報和衝突;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確立依據:(1)學生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認識不夠,要讓學生作出一個正確理性的選擇有一定難度。(2)部分學生公德紀律意識淡化,對集體活動、公益活動不感興趣,有利的就上,無利的就讓現象還較嚴重,而且相當普遍。

二、説教學方法

1.説教法:

(1)教法依據: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老師要着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學中要努力啟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教法選擇:我將重點採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與老師點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通過活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感悟知識,在感悟中實現情感的昇華。

2.説學法:

(1)學法依據:根據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情境、活動、體驗,層層深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增強責任意識,落實責任行動

(2)學法選擇:結合本單元內容和學生實際,擬指導學生的學法是:

A問題探索法: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不斷地探索,在此過程中,培養其辯證思維的能力,養成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習慣。

B合作學習法。類似於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即通過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或辯論、交流,使學生共同進步和提高。

C參與學習法。即儘可能多地製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三、説綜合設計思路:

1.説課時安排及教材調整:

(1)説課時安排:建議安排7課時,其中主題探究1課時,新課講授6課時。(其中第一框兩課時,其餘各框1課時)。

(2)説教材的調整:擬將《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內容放到《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之後進行講授。

調整依據:A.從知識的層面看,講承擔責任從對自己、他人負責,擴展到對集體負責,對國家、社會負責,由小到大,使教材知識點間銜接更加連貫,同時能真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知識的邏輯性更強。

B.從學生的認知角度看,學生在承擔了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責任之後,自然會想到,我盡了這些責任,我該得到那些回報呢,此時引出《不言代價與回報》的相關知識,應該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2.説新課的導入: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思品教學中精心地設計導入環節,不但能在最短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鬆弛中吸引過來,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且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單元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了不同的導入方式,如講《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時,我是用多媒體展示晶晶保護奧運火炬的視頻錄相,這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對污辱奧運火炬行為的憤怒,而且能使學生產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情感,從而順利導入到新課教學中。

3.説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重難點突破流程圖)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 感知教材 激發興趣

↓ ↓

思考探究究問題(分析問題)→ 理解教材 培養能力

↓ ↓

談體會做法建議(解決問題)→ 提升觀點 促使踐行

流程設計指導思想:教師要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樂於參與的方式組織和傳授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和體會教學中的道理,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重點突破

如講教學重點之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

過程設計(活動一)老鷹抓小雞

讓一學生説説小時候常做的“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規則,(場地允許可組織部分學生開展遊戲)然後讓學生討論後回答:(1)“小雞隊”在什麼情況下取得勝利?在什麼情況下失敗?(2)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學生討論,老師總結:(1)、每一個隊員必須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否則,哪怕只有一個人沒有努力,也無法取得成功。如果“小雞隊”有人掉隊,脱離集體,那就會失敗,否則,很難抓到他們。(2)集體離不開個體而存在,同時個體也只有緊緊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觀點提升:集體離不開個體而存在,同時個體也只有緊緊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設計意圖:(1)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2)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意識。(3)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感悟和體會良好的班集體對個人生活和發展的積極影響。

(活動二)做班級的主人

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大組進行對抗,一組整理收集班集體中好的現象,一組收集班集體中存在不良現象,看那一組收集的現象更真實可靠。然後引導學生交流思考:(1)兩種不同的現象分別給班級帶來什麼影響。(2)你認為怎樣才能減少班級中的不良現象。(3)想一想,你打算為營造良好班集體做些什麼?

觀點提升: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

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的競爭意,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2)有利於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依存的關係。(3)結合班級實際有利於更好實現由知到行的轉化。

難點的突破:

如講教學難點之一: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過程設計: (活動)我參與無我快樂

(1)多媒體展示北京奧運志願者的感人鏡頭和有關事蹟

(2)引導學生思考討論:A、北京奧運志願者們工作那麼辛苦,但他們為什麼不覺得苦和累?B、他們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C、為了北京奧運的順利召開,你曾做了什麼?D、想一想,你還參加過那些公益活動,有什麼體會?

觀點提升:我們生活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互幫互助的社會,更應該是一個人人相互關愛的社會。我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既承擔着社會責任,為社會作貢獻,又在幫助他人,並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參與北京奧運會的快樂,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像這些北京奧運志願者一樣,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從而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價值。

4.説新課的結尾:一堂好課,結尾相當關鍵,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靈活的採取不同的結尾方式,比如講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內容後,我是用歌曲《愛的奉獻》來作為結尾的,這樣不僅對所授新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可以收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完美統一,達到課已盡而情未窮的教學效果。

5.説板書設計:用圖表式板書,使學生對每節課知識一目瞭然。

(具體設計見課件)

四、説教後反思:

1、本單元的教學重視了學生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有利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2、在教材的處理上,對教材順序能進行大膽的調整,對課本原有活動材料能進行必要的更新,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非常好。

3、結合九年級畢業班將參加會考的現實,教師對每個活動和講解的內容進行觀點提升,有利學生掌握系統的課本知識,達到了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會考要求兩不誤的目的。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小兔家的窗》,我將分別從説教材、説活動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説一説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

一、説教材

1、教學分析:本篇故事講述了小兔與窗的故事,通過描寫小兔用冰塊做窗,表現了小兔天真無邪的特徵。而小熊貓與小兔的對話中,又告訴幼兒冰易融化的特點。整個故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故事結構清晰,內容層層遞進,讀起來流暢連貫,易於上口。

2、學情分析:本篇故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性。以小動物的口吻講述故事內容,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中班幼兒處在語言和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詞彙量較豐富,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通過讓幼兒學習故事內容,讓幼兒瞭解冰"融化"的特點,以及知道玻璃窗才是最牢固的這一道理。

二、説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育內容的範圍與要求,《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就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3、情感目標:感受傾聽他人的美好感情,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手偶一個、教學掛圖一幅、課件一份、幼兒的教具學具(圖書、圖片、頭飾等操作材料)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對冰的形態、結構有過初步的瞭解。

三、説教法

學法洛克説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情景表演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佔主要地位,因為中班幼兒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活動內容的印象。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與實施,我將本次活動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指偶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分段學習,熟悉內容;三是完整傾聽,理解內容;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遷移,結束活動。

一、指偶導入,激發興趣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她是誰呀?(小兔),這隻小兔怎麼樣啊?來,我們和小兔打個招呼吧!

師:(師為指偶配音)小朋友們好,見到你們真高興,我用大蘿蔔蓋了一間房子,可是……師:可是怎麼啦?誰來猜一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指偶是中班幼兒比較喜歡也願意操作的一種教具,同時,教師的配音以及指偶動作的表現,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也能夠將幼兒帶入一個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去,這就為接下來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分段學習,熟悉內容

1、學習第一段:小兔用大蘿蔔乾了什麼事情?可是,這個房子有什麼特點呢?冬天到了,小兔怎麼樣?(凍得直髮抖),小兔發抖的時候看着窗户説了什麼話?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凍得發抖的樣子(邊説邊做動作)

2、學習第二段:小兔這麼冷,她會想什麼辦法呢,誰來猜一猜?這些都是小朋友的想法,我們來聽一聽小兔自己是怎麼做的。小兔怎麼樣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搬了一塊冰,裝在窗框上)。小兔這時候的心情怎麼樣啊?為什麼?(很開心,因為有窗子,冬天她就不冷了)

3、學習第三段:

1、學習前先設疑:你們覺得小兔的窗户會不會一直都在啊?為什麼?

2、學習內容後提問:春天來了,小兔發現窗户上的什麼不見了啊?(冰),為什麼會這樣呢?(到了春天,天氣暖和,冰會融化)。呀,小兔這時候心情怎麼樣啊?(急得哭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着急哭的樣子。小兔心裏真難受,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幫她呢,讓她的窗户一直都存在?

4、學習第四段:小熊貓指着地上的水,他是怎麼和小兔説的呀?裝上玻璃,你們覺得窗户會不會再消失不見了呀?(不會了),為什麼呢?

(第二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在看看、聽聽、猜猜、説説、演演的過程中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從而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幼兒想象與思考在前,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遲到》是北師大版小語九冊七單元中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敍事散文。文章以倒敍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牀而捱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

散文是寫父愛的,父愛既嚴厲又慈愛。但文中寫父親的筆墨並不多,突出一個“嚴”字。敍述“我”賴牀,寫“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親嚴得似乎很無情。接着寫父親打“我”,逼“我”上學,打得真是又嚴又狠。後來寫父親又到學校送花夾襖、銅板給我,也很簡單,沒有笑容,沒有安慰的話。可是細細品讀,就能感受到那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父親的愛有時是嚴厲的,有時又是一種深深的疼愛。正因為作者對這份愛的理解,所以才會改掉遲到的習慣,才會有了精彩的人生。

二、説目標

本課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目標:

1、自學生字,理解恐懼、狼狽、恥笑等詞語意思。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學會質疑。

第二課時目標:

1、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閲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

2、通過閲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着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通過多角度的閲讀和思考,理解父親為什麼要狠狠地打我,體會嚴即是愛。

三、説教法

本課時我結合教材特點,採用多種方法並用的形式穿插於整個教學之中。主要教法有:

1、詞句品悟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多角度理解思考,在讀中理解父親狠狠打“我”和到學校為“我”送東西的用意,感悟父親嚴和疼都是愛。

2、媒體輔助法:運用多媒體PPT課件,創設氛圍,增加信息,把學生帶入文本情境,通過靜思、討論的過程,在自主閲讀、合作學習、交流碰撞中使學生對父親狠狠打我是為打掉我的壞習慣,是愛我這樣的思想情感經歷層層深入地變化。

四、説學法

經過五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大多數學生能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抓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體驗等)進行自主閲讀,能初步瞭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並有了質疑的慾望。有了查閲相關資料,並進行簡單整理的能力。

因此,本課學生在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閲讀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學習理解文章。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課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有了基本瞭解。現在,誰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文本。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請找出相應的句子來。

2、抽生讀:我的父親很疼愛,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3、出示句子:我的父親很疼愛,但是他管教我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4、比較兩個句子,感受表達情感的不同。

5、感情朗讀。

6、你能用兩個字來概括父親給我留下的印象嗎?板書:“疼、嚴”。

7、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部分:

(一)體會父愛的嚴厲

1、我是怎樣犯下錯誤的?讀2—3自然段,勾畫出寫我犯的錯及犯錯原因的詞句。

2、全班交流,師引導小結。

3、面對錯誤,我又是怎樣的態度?找出寫我對待錯誤態度的詞句來。

4、交流答案,進行品讀和理解。

5、父親怎樣管教我的?文章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嚴,請同學們邊讀邊劃出表現父親很嚴的詞語或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1)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感受到父親的嚴?(從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方面去理解)

a、生説

b、指導看圖

2)誰能把父親的嚴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a、試讀——指名讀——評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小結:父親的一個眼神,一番訓斥,讓我們感覺到他對我的管教。板書:“很嚴”。

3、當我被父親從牀頭打到牀尾,雨聲混合着我的哭聲,我號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這種被捱打的感受,感情讀出來嗎?

a、個別讀

b、齊讀

小結:正因為如此,我會説,父親對我的管教,很嚴很嚴。

剛才我們通過讀感覺到父親的嚴,難道父親一點都不愛我嗎?

(二)、體會父親的愛

1、請同學們閉眼想想,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想想早上發生的那一幕:我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身上留下一條條鼓起的鞭痕,接着自己又像一隻狼狽的小狗一樣到了學校。課上老師説:“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留的功課有沒有沒做好?今天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道別了嗎?……”請同學們睜下眼睛,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麼事?心情會怎樣?

2、指名説:(傷心、難過、委屈、愧疚)

3、正在這時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出現了,爸爸來學校做什麼?

4、父親為什麼在如此狠心地打我之後,又來給我送東西?

5、引讀:爸説了什麼?那又做了什麼?

6、想象説話:

a、爸爸,什麼也沒有説,拿出花夾襖,看着我穿上,從他的眼神和動作中,我知道:他多麼想對我説:“____”

b、然而,爸爸什麼也沒有説,只是拿出兩個銅板,遞給我,從他的眼睛和動作中,我感到:他多麼想對我説:“____”。過渡:這,就是很疼我的父親,當她聽到我痛苦地哭號,看到我身上紅腫後的傷痕,他哪裏放得下心呢?鞭藤打在我的身上,疼在爸爸的心頭,他帶着夾襖和銅板來了,站在我面前,卻什麼話也沒有説。

c、我穿上花夾襖,拿着兩個銅板,望着父親,我多麼想對父親説:“____”然而,他們什麼也沒有説,此時無聲勝有聲。

7、再讀18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我”經歷了了件事後,後來怎樣了?

2、齊讀最後一段。

3、我有如此大的變化,除了受父親影響,還有什麼原因呢?

【三】、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1、正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愛中的“疼和嚴”,才從遲到變成了早到。其實,改變的又何止是上學到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出示交流林海音的有關資料。

3、小結,沒有當年父親這樣的“疼和嚴”,就沒有林海音今天的成就。多少年後,她再次回憶起到這件事,現次回憶起她的父親,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篇文章,寫下了這段話。

齊讀第一自然段。

當父親遠離林海音而去,當她已年過古稀,對到這件事仍念念不忘。

4、齊讀林海音的話。

5、讀了這篇文章,你能用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四、作業

讀了本文,寫出你的感受和認識。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國中二年級下冊》中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第三節。本節課是第六章

的核心內容,是在學習了“神經系統的組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有關“神經調節”的知識。在教材中介紹了反射、反射弧、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等基礎知識。

其中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容都比較抽象並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節課中沒有出現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這一專有名詞,而是以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來表述,這正是以新課標為依據,體現了新課標中的要求是概述瞭解這一層次。在本節中有一個膝跳反射的實驗和測定反應速度

的探究活動通過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義和反射弧的組成。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不需要任何複雜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組,相互配合來完成,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充滿情趣。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能很長時間的集中,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對生活有很強的好奇心,樂於探索,願意與人合作。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情況,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明白反射的概念。

2、能夠描述反射弧的.構成,能夠舉例説出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二)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三)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求真務實、勇於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描述出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教學難點:識別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四、教學的重難點

已修訂後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為參考,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反射的含義,要達到準確判斷一種現象是否是反射,硬重啟中的關鍵詞

進行講解。 如:人與動物都會有反射;反射的完成必須依靠神經系統;反射有刺激引起的;反射必須是一種有規律的反射。 明白反射必須有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深刻記憶反射弧的結

構,只有掌握反射,反射弧的含義,才能真正理解反射與反射弧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難點:

通過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的區別,才能夠對關於反射的實例進行分析。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生物學科是一門將來真正有用的學科,是一門最前沿的學科,對探究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説依然。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在探究實驗基礎上,學生可以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循環課堂”的理論我主要採用了 直觀演示法:利用課本圖片進行演示,既直觀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試驗探究法:通過“膝跳反射”

“縮手反射”的試驗,以學生為主體的試驗,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思維能力在、組織能力。小組討論法:學生通過理論聯繫實際討論不僅解決了學習中的實際問題,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學習的精神。

學法: 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完成縮手、眨眼、膝跳反射等實驗探究

活動及分析、討論一些生理現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交流得出反射的

概念及反射弧的結構。

六、教學過程

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教材內容的容量和參考書的要求,我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的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本課課時預定為2課時。現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和活動預設如下:

1 導入新課

以小實驗活動進入新課。

在講解新課之前讓學生配合教師完成一個小實驗:一名學生被矇住眼睛教師用一個牙籤刺其手指,其他學生觀察該學生做出的反應。為了讓其他學生也親身經歷、親自去感受,我又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去完成一個小活動打手板小遊戲:甲學生去打乙學生的手掌,乙學生迅速躲避。每位學生進行十次,看看誰被打到的次數是最少的。 學生做完小活動之後,給學生設立一個問題:這兩個活動是在人體什麼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又繼續設疑:該系統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調節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2 解讀目標

組織學生快速閲讀學習目標,使其明確本節課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從而為本節課定位,發揮目標的引領作用。

3 學習過程

由親身感受實驗和對事例的分析,總結出反射的概念。師説“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什麼是反射呀?先不急於知道,我們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該實驗是醫學上常用來了解人體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的情況的,這就是——膝跳反射。”學生閲讀課本膝跳反射的實驗要求、步驟及注意事項,並請一位學生配合教師進行演示。由兩名學生組合成一個小組去進行該實驗。實驗後請學生分別來談談感受,並繼續又舉出排尿反射和課上的縮手反射,請學生們以前後兩人為一個討論小組進行分析:這幾個活動都稱之為反射,那麼反射是由人體的哪個系統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具有什麼特點的反應活動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嘗試着自己來總結、歸納出反射的定義,最後由教師板書展示出反射的定義,這樣使得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

4、診斷評價 我設計了6個診斷評價題目,前5個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第6個變式考察學生在新的情景下對“反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這些題目,緊扣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增強了訓練的針對性和題目的典型性。

我説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風箏》的第二課時。下面就從教材、學情、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理念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刻,筆調親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敍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瞭。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中表現童趣,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孩子們心理變化隨着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而開放式的文章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風箏》這篇課文位於第三單元,此單元的主題為“心中的秋天”。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裏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並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為語文園地裏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裏的快樂”作一些鋪墊;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3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詞語。

二、説學情

三年級第一學期是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的階段,是閲讀能力形成的一個轉型期,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但是由於學生的年齡侷限性,對於閲讀理解的深刻程度還有所欠缺,對於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體會內心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文中描寫的事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喜歡閲讀的文本。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角色體驗的形式品讀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風箏》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

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較好地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

五、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本着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教學中我通過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詞析句法,角色轉化等方法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能力,力求達到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二)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學習“做風箏”部分,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放風箏、找風箏”兩部分的內容;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學習課文,學會積累詞句,為寫作積累詞彙,實現“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六、説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本課我預設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第二課時:感悟課文,體會“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我本次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課前談話,複習引入

1.同學們放過風箏嗎?誰願意把放風箏的情景給大家説一説?(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理念:由回憶放風箏的情景,引入課題,既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勾起了勾起他們美好的回憶,再次感受放風箏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培養學生在面對新知時,能主動尋找其現實背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複習,加深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圍繞“風箏”主要講了哪幾件事?(板書:做、放、找)

(設計理念: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既是檢測他們對上節課學習的知識掌握情況,又是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朗讀感悟,找出“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你認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哪一部分最有趣?

2.全班交流:你認為哪一部分最有趣,誰來説説?説出你的理由。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能閲讀課文,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知課文,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三)細讀探究 體悟情感

課文主要講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敍述層次清晰,結構一目瞭然。通過這三部分內容,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變化。在教學時,我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他們在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然後由扶到放,力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合作的學習。

A.扶學第2自然段,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讓我們先來感受他們做風箏時的快樂吧。請同學們讀讀有關的自然段,看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小夥伴快樂的心情?用筆做好標記。

2.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看來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憧憬”是什麼意思?(嚮往)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通過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做風箏時最憧憬什麼?

(2)是啊,我們心中充滿了美好的嚮往,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這時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

(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嗎?(依舊、仍舊、還是)你用換詞的方法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很好。

(設計理念:新課標對三年級的學習要求:“學習聯繫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一環節主要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這些方法,指導今後的學習。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指導朗讀

(1)我們開始做風箏時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雖然做出來的風箏什麼也不像,但是我們依然快活。請你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嚮往等)試着讀一讀。

(2)指名讀,讀後生評議。

(3)讓我們一起把這種興奮、嚮往的心情讀出來吧。(齊讀)

(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環節運用試讀、指名讀、齊讀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為下文的自能閲讀文本奠定基礎。)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做風箏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快活,放風箏時,我們的心情會——更快活。我們在學習第二自然段中,先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了小夥伴的心情。現在請你們運用這種方法,默讀學習三、四自然段。(自學)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説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

(1)説説你的體會。(預設:託、牽、一緊一鬆、跑起來)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句話再讀一讀,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找同學上台表演。

(3)指名錶演(一人讀課文,兩人表演)。學生評價。

(4)全班齊表演。

(設計理念:兒童在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把課文內容表現出來。我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去表演,使他們得到心理的滿足。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如見其景,如可觸摸,從而進一步激發情感,感受放風箏的樂趣。)

除了這裏,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夥伴們的快樂?

課件出示: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1)説説你的體會。(快活地叫喊着、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叫喊什麼?

(2)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快活喊出來吧。(齊讀)

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夥伴們的心情變化?

課件出示: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1)小夥伴們的心情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2)誰能説説“大驚失色”的意思?(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3)怎麼叫千呼萬喚?(呼喚的次數多,人數多就是千呼萬喚。)他們在呼喚什麼呢?

(4)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後評議。齊讀。

(設計理念: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這一環節是在總結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通過自學,找出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夥伴們的心情變化。這一部分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C.放學第5-8自然段,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過渡:風箏飛走了,我們千呼萬喚。最後,我們找到風箏了嗎?請自學5-8自然段,體會小夥伴們找風箏的心情。

1.全班交流

(1)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是啊,你體會的很好,他們傷心的哭了,你還從哪裏看出他們的傷心?

(2)理解“垂頭喪氣”

a.誰能做一下垂頭喪氣的樣子?

b.齊讀體會他們失望的心情。

課件出示:“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3.想象寫話

(1)我們找到了嗎?作者沒有給我們答案,請你展開想象説一説。

(2)全班交流

(3)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把你剛剛説的內容寫在紙上。(提醒寫字姿勢)

(4)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文章開放式的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同樣是語言訓練的延伸,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在這裏讓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續寫文章,把所想的變成文字抒發出來,從想到説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總結回顧,朗讀全文

1.朗讀全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再次走進文中,感受他們童年的美好時光,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設計理念: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字、詞、句、段圍繞一個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根據從整體——部分——整體的閲讀心理特點,我們在閲讀教學中也應引導學生先對文章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再對各部分作具體分析,最後再回到整體上進行綜合歸納,從而達到對整篇文章內容的準確感知和深入理解。)

2.總結。今天,我們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的方法學習了《風箏》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做風箏時是充滿憧憬的,放風箏時是快活的,找風箏時雖然垂頭喪氣,但也是為了尋找快樂。通過再一次讀文,我們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老師相信,在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課後,請同學們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説説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

(設計理念:為了體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理念,我設計瞭如下作業:讓學生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説説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孩子主動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又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實現了“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七、説教學理念

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閲讀教學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還學生以“閲讀主體的地位”。

據此,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快樂、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使學生擁有更多地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還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課改新理念。

説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記敍了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在他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在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評價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達愛的方式。這篇課文簡潔易懂,在教學中我會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用的表達方式,體會父母的愛。

二、説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五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逐漸發展,他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設置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對課文的探究慾望

三、説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親和母親對巴迪所作的詩的.不同評價。

2、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體會課文的表達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親對巴迪所作的詩的不同評價,體會父母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自己。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中含所運用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通過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自己,並聯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在導入環節,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考,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話導入:同學們,當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時,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樣的評價?(誇獎、讚揚……)如果父母對你的評價截然不同,你會有怎麼樣的表現呢?(傷心、難過、不理解……)。學生會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思考,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每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在小時候遇到這種情況,他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觀察題目,並提出問題:通過觀察題目,你們有什麼樣的發現?

學生能夠發現“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對反義詞。通過課前預習也能夠知道,這兩個詞語有雙引號。這是直接引用課文中的評價。“精彩極了”是母親説的,“糟糕透了”是父親説的。

其次,我會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情?我會指名學生回答,最後進行總結:巴迪童年時寫了一首詩,父母對他的詩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母親:“精彩極了”,父親:“糟糕透了”,這兩種評價是截然不同的,在母親的評價中獲得了鼓勵,在父親的評價中獲得了指導,最終巴迪成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兩種不同方式的愛。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後,就進入到了第三個環節的學習,深入研讀環節。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表達方式理解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我會讓學生學習第1自然段,指名讀,讀出感情。思考問題:母親是如何評價“我”的詩的?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學生很快能夠找到母親所説的話:“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找找目前的動作和神態。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接着提問,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能夠説出,感受到了母親的開心,因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歲就會寫詩了,她特別自豪,從中也感受到了,母親對我的鼓勵。接着,我會提出問題,聽了媽媽的讚美,我是什麼表現?

2、指名讀,找找父親是如何評價的?學生也會從語言、動作和神態三個方面找出父親的態度。然後,我會提問,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是什麼樣的人?最後總結出,父親對兒子非常嚴格,態度是嚴厲的。也能體現父愛的深沉,母親對“我”高度讚揚,父親為了讓我不要驕傲,所以對我嚴格的評價。

3、最後,我會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風颳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深入研讀環節,我採用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方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反覆朗讀中,體會父母表達愛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間發生的趣事,你如何體會到父母的愛。

(五)小結作業

最後,我會讓學生談收穫,我進行總結結束本課。作業是課堂的眼神,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請同學們運用語言描寫、神態描寫手法寫一寫你和父母之間發生的趣事,不少於200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