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來源:文書谷 4.3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4號選手姜達。今天我説課的課文是《灰椋鳥》。

一、説教材

首先我説一説這一篇教材。《灰椋鳥》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事寫景的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5小節是課文的重點,作者對灰椋鳥的歸林及它們入林後落下飛起、起舞爭鳴的景象作了細緻的觀察,生動的描述。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燃起愛護鳥類、保護自然的情感。

二、説目標

我教學設計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文本特點、課時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段落4~6自然段

2、能力目標:通過重點詞句的品讀,感受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激發學生對鳥類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從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的句子中,感受熱烈和壯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激發學生對鳥類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

本課教學是第二課時,我主要教學課文的4——6自然段。我分為四個部分來進行, 第一部分:複習導入,重温作者情感的變化

第二部分:視聽結合,感受歸林的壯觀和温馨

第三部分:捕捉鏡頭,感受作者的愛鳥之情

第四部分:聯繫作者,昇華感情形成共識

下面我就詳細來闡述一下。

第一部分:複習導入,重温作者情感的變化

第一課時,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掌握了生字詞,學習了課文1-3小節,並且瞭解到作者對灰椋鳥的情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開始的不屑,到好奇、期盼,最後竟情不自禁的歡呼。 (多媒體出示)

有什麼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翹首遙望——歡呼

(不屑) (好奇) (期盼) (讚歎)

提出問題:作者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就讓我們就和作者一起走進那片鬱鬱葱葱的樹林,靜靜等候灰椋鳥的歸來。有人説: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這裏置疑設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課文。

第二部分:視聽結合,感受歸林的壯觀和温馨

(一)壯觀場面

1、 首先播放灰椋鳥歸林的視頻,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了什麼。讓學生置身於模擬的“情場”之中,通過觀看視頻,增強情感體驗,引發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用語言表達。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再讓學生找一找,作者是怎樣描述這幕情景的?

2、 學生交流後,投影出示這一段話:

一開始還是一小羣一小羣地飛過來,盤旋着,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羣整羣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3、出示文字後,讓學生自由讀讀,用一個詞兒説説自己讀了文字後的感覺。板書:壯觀

4、學生交流後,再來探討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令人震撼的壯觀景象表達出來的,引導學生通過讀文緊扣“排空而至”、“浩浩蕩蕩”、“一小羣一小羣”、“整羣整羣”、 “數百米”、“巨大”、“一批一批”等語句感受鳥的數量多。

(二)温馨場面

1、作者用細緻的目光,生動地描寫,恰如其分地寫出了灰椋鳥歸林時萬鳥飛行的壯觀。那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歸林的鳥兒,輕聲讀讀這幾句話,你的感受與前面一樣嗎?

出示文字: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着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讓學生初讀後交流,看到這樣場景的感受。板書:温馨,在學生交流後,繼續追問,哪些詞兒讓你感受到這種温馨和快樂?在學生理解了“傾訴”、“呼喚”、“應和”的意思後,根據文本留下的“空白”,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想象鳥兒們在傾訴些什麼?會怎樣呼喚?又會應和些什麼呢?以豐富的聯想來填補空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進行閲讀,能大膽地來對文本陳述自己的見解。

教師在學生交流後總結:在愛鳥人的眼中,鳥兒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情感,有靈性。這鳥兒懂得了傾訴,懂得了呼喚,它們互相應和,在説着知心的話兒,在交流着一天的見聞。

2、 接着教師以“鳥兒們彷彿是温馨的一家子”、 “鳥兒們彷彿是知心的好夥伴”等語言描

述,進行多次引讀,讓學生再次感受鳥兒的温馨畫面。通過朗讀使學生深化理解,深刻領悟,把握情感。

鳥兒們彷彿是温馨的一家子——先回來的——(一二兩大組)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着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三四兩大組)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引讀:鳥兒們彷彿是知心的.好夥伴——先回來的——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着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3、在閲讀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習規律的揭示。引導學生再次審視第四小節,萬鳥歸林的景象是多麼的盛大,而作者在描寫這盛大的場面時,表達有序值得我們學習,進行寫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交流,注意表達順序:

一開始——沒有幾分鐘 按歸林的時間順序寫

先回來的——後回來的 入林的先後順序

空中——林中 方位的變化順序

4、最後再和學生一起朗讀這一小節,感受鳥兒們釋放出的無限的生命張力。

第三部分、捕捉鏡頭,感受作者的愛鳥之情

1、首先過渡描述,作者邊聽邊看邊想,我們邊讀邊品邊悟,跟隨作者親眼目睹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真是意猶未盡。

(切換畫面,播放音樂)

此刻,夕陽已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

讓我們走進這片被晚霞染紅的林子,置身這鳥的天堂。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第五小節。

2、在初步感悟文字後,提出問題:如果此時你的手中有一部攝影機,你會拍些什麼呢?學生自由言説,隨機出示文字。運用“鏡頭轉換”的情境幫助學生轉換觀察角度,以抓拍畫面為任務引導學生細品文本。這樣的設計提升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給予了學生閲讀的方法。

3、這拍的是近景——

■出示文字:

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 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讓學生觀察鏡頭中的灰椋鳥在幹什麼,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樣的畫面。

此時對比體會:【引讀:灰椋鳥尖尖的嘴????怎麼此時的灰椋鳥怎麼變成了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讓學生思考,體會作者已經深深愛上了灰椋鳥,所以灰椋鳥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真如人們常説:情人眼裏出西施麼。接着再指導朗讀,讀出灰椋鳥的美麗,作者對它的喜愛。

4、這拍的是全景鏡頭——

■出示

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也讓學生觀察鏡頭中的灰椋鳥在幹什麼?不是一隻,不是兩三隻,是百鳥爭鳴。教師引讀:

聽,它們在幹什麼?——呼朋引伴;聽,它們在怎樣鳴叫?——嘰嘰啾啾;這麼多鳥兒的鳴叫,似——;這麼多鳥兒的鳴叫,如——

再來和學生交流,此時的灰椋鳥成了什麼?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讓學生聯繫生活,提煉生活,豐富想象,豐富語言,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此時板書:歸林時 喧鬧熱烈

這裏寫百鳥爭鳴的聲音連續用了兩個比喻“似?? 如??”,讓學生能用這兩個比喻詞來説段話嗎?點擊:

天空中雪花漫天飛舞,似 ,如 ,

似 ,如

由扶到放,注重語言的訓練。

緊接着教師語言描繪再次引導學生反覆品讀,用朗讀營造氣氛,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潮,感受鳥兒的熱烈,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讀)夕陽如同天然的舞美燈,發射着炫目的光芒,此時此刻——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這裏有曼妙的舞者,快樂的歌者,嫻熟的演奏家——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來到這裏,置身其間,彷彿享受着一場視聽覺的盛宴——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反覆品讀的過程,是觸摸文字的過程,是感受作者的過程,是走近情境的過程,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聲音來演繹課文,一股純厚的語文味便在課堂上盪漾開來。此時此刻,再讓學生説説你最想做什麼?

學生交流後,再來引讀: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激情澎湃,不由得心潮起伏——

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麼會——這樣熱鬧?作者已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5、最後進行總結,我們置身在鳥的王國,享受着鳥兒帶來的無限情趣,讓學生把這喜悦帶進朗讀之中,在音樂聲中再讀第五小節。

第四部分、聯繫作者,昇華感情形成共識

1、此時拋出課前的問題:課文學到這兒,你找到作者情感發生變化的原因了嗎?

2、緊接着追問是什麼讓灰不溜秋的灰椋鳥如此的自由、歡快,煥發出一切生命的活力與張力。再次瀏覽課文,找找原因。

3、學生交流後總結,人類為鳥兒營造了一個自然的生活環境,鳥兒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情趣,因此它們也成了許多作家筆下的主角,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對鳥的一段精彩描寫。出示《鳥的天堂》裏的一段文字:

先讓學生輕聲讀讀,再來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後總結:巴金先生和《灰椋鳥》的作者一樣,都是愛鳥的人,所以在他們筆下,無論是夕陽西下,還是晨光曦微,鳥兒們都是那樣快樂歡暢,活力四射!

4、此時教師深情介紹作者,並播放《與鶴共舞的親情》視頻。

徐秀娟,有着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她在自然保護去工作期間,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的灘塗上為了尋找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的生命。

5、在瞭解作者後,讓學生思考:假如你就是一隻鳥兒,生活得如此自由快樂、安寧幸福,你最想感謝誰?把你心中最想表達的感謝寫下了吧!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説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正如古人所云:“情動而辭發”。在這裏教師的描述,音樂的渲染,影片的介紹,都在調動學生着學生的情感,所以此時的表達也是順理成章得了。

再來總結:是啊,如果沒有那鬱鬱葱葱的樹林,沒有像徐秀娟這樣愛鳥護鳥,為了心愛的鳥兒甘願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人,我們現在到哪兒還能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讓我們記住作者徐秀娟的這句話:

(出示齊讀)樹林是鳥的樂園 鳥是人類的朋友

説課稿 篇2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們從某個單一的視角所觀察到的物體形體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各個角度全面的觀察,才能獲得完整的物體形象。從這三個角度觀察而得的物體的平面圖就是我們所説的三視圖。

三視圖在現代社會中應用極廣,造型設計、加(施)工、產品使用、電腦輔助設計等領域都要用到三視圖及其原理。本課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三視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個體的實踐練習中提高其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間觀念。三視圖和立體圖的相互轉換難度適中,也很有趣,易於為學生接受。

學生分析:

國中學生求知慾強,涉獵廣泛,設置三視圖與立體圖的轉換練習既具有新鮮感,又富於思維的挑戰性,是合他們胃口的。本課除了要向學生明確正確的三視圖原理和繪圖方法外,還應適當強調三視圖的表達效果(這是其設計應用的屬性決定的'),但不必過分強調製作的專業性。

教學目標:

1、在直觀教學中瞭解三視圖的基本含義和畫法。

2、通過欣賞認識三視圖的社會應用。

3、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設計繪圖能力,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三視圖與立體圖的相互轉換練習。

教學難點:三視圖的繪製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視頻演示台、圖片資料、立體模型、三角尺、圓規等。

學具準備:鉛筆、橡皮、直尺、三角板、圓規等。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欣賞理解 講解畫法 實踐練習 講評觀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構思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玩一個猜謎遊戲,好嗎?”

[出示圖片1]

“根據你的經驗,圖1是表現的什麼事物呢?”

基於現有圖形猜測:

回答(略)

通過設置懸念,引起學生關注和思索,同時為三視圖的概念導出創設情境。

“看來,大家的意見很不相同,是老師提供的信息太少了;我們再添加一個信息呢……”

[出示圖片2]

兩圖結合,有的答案被否決了,但也有新的答案出現,答案還是五花八門:

回答(略)

“還有分歧,信息還是不充分。我們再提示一個信息……”

[出示圖片3]

大家同時説出了謎底

“枱燈!”

歸納結論:

生活中,如果我們僅僅觀察事物的一個側面,並不能準確的瞭解它;

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等三個角度綜合的觀察,才能全面的掌握物體的造型信息,從而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笑話發生;

平面圖要比立體圖的形式簡單,易於掌握,有很高的實用性。

學生們跟着思考,理解,

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出示課題

“用三幅從相互垂直的三個角度觀察所得的平面圖來反映物體全部造型信息的方法,就是我們所説的三視圖。”[板書]

看P18第一段,作筆記。

圖片欣賞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三視圖作品。”

[出示圖片“4組”]

學生欣賞,評論,暢談感受

通過直觀教學,從感性層面瞭解三視圖的應用領域,把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思想,為下一步繪製三視圖作準備。

“大家看,三視圖的都有哪些社會應用啊?”

[總結,板書:溝通設計、生產、使用諸環節。]

學生髮言,總結歸納。

“產品設計”

“生產和施工”

“宣傳、推介”

“使用產品”

“維修、保養”

三視圖的

形成

和繪製方法

“那麼,三視圖是怎樣形成的呢?”

[出示課件]

學生觀看,瞭解,筆記。

以直觀的動畫演示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軟化了難點。

[講解:]“為了三視圖使用的方便,我們規定了一些它的繪製規則……”

[板書:

位置固定:

尺寸相應:

(長對齊,高平齊,寬相等)

虛(不可見部分)實(可見部分)並用。]

掌握繪圖技巧

強調繪製要領,為下一步的三視圖繪製練習做技術鋪墊。

三視圖練習

辨識

三視圖

[出示P18圖-塑料壺]

分辨右邊的平面圖是哪隻壺的

仔細觀察,闡述觀點,説明理由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三視圖-立體

[課件出示圖片“5組”、“6組”、“7組”,引導練習,巡迴輔導]

根據提示信息,完成練習,鞏固知識,掌握技能;自評、互評。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強化所學知識,形成美術技能。

立體圖-三視

補齊

三視圖

作品

觀摩與講評

師生互動,品評得失。

體驗成功的樂趣,交流學習心得,激發學生持久興趣。

小結和拓展

總結課堂教學,佈置課外作業。

“大家翻到課本的封面,這上面有一隻陶器,它造型奇特,簡約古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試着畫一下它的三視圖。”

利用既有興趣,延伸教學效果,探索深層次的美術技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們在數學課上接觸過三視圖,個別人蔘與積極性不高。

2、繪製三視圖時,部分學生遺漏細節,比例不調,或畫成了立體圖。

説課稿 篇3

教材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二十四課

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這樣的一個大教室,和這麼多老師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同學們想一想,一個人高興經常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生:笑

師:你們會笑嗎?

生齊:會!

師:那麼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看看你們究竟會不會笑?我來説,你們來表現,請同學們面向台下的老師們,讓他們來做個裁判!

師: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興呀!

上課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高興,那麼想一想,與高興相近的詞語還有哪些呢?

生:興奮

生:激動

生:快樂

師:(板書:快樂)大家説得非常好。在生活中,當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是快樂的,得到一件禮物時是快樂,受到表揚時是快樂的……可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卻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成課題:給予是快樂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給予是快樂的

師:有誰知道“給予”是什麼意思嗎?

生:就是給別人什麼。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師:理解得很好,我們都知道得到什麼東西,往往是快樂的,可付出,給別人什麼又怎麼會是快樂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生:想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輕聲快速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讀書)

師:大家讀得非常認真,看來是被故事吸引住了。現在我還想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在課題左上方畫上略讀符號),你們知道這個星號表示什麼嗎?

生:這個星號表示,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

師:有誰知道略讀是什麼意思?

生:簡略地讀

生:這樣的文章只要瞭解故事的大致內容就行了。

師:同學們説得很對。另外還有一點很得要,那就是這樣的課文要求大家自己讀懂,而我只能給大家一些提示。這樣一篇文章,要你們自己讀懂,有信心嗎?

生:有

師:光有信心還不行,還應該有好的讀書方法。(投影:讀、思、圈、注),這是我們平時經常用到的方法,除了這些方法,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投影:問)要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下面就來檢驗一下,我們的自學能力如何吧!

生:(讀、思、圈、注,自學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自學情況,隨機指導學生學習。約五分鐘)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我發現師範附小四年三班的同學讀書的本領真強。許多同學都掌握了自學的方法,而且運用自 如,讀得很深入,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可是作為四年級的同學,光會提出問題還不夠,我們還應該提出有價值 的問題,並且能夠嘗試着自己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互相協作,交流一下,解決、篩 選我們提出的問題,比一比看看誰的問題提得最大價值。過一會兒,我們在全班進行彙報。

生:(分組討論,解決簡單的問題,對提出 問題進行篩選,比較誰提的問題最有價值。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學習交流。)

師: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解決了許多自己提出的問題,對課文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那麼究竟誰的問題提得最好,最有價值呢?我們來分組進行彙報,交流一下各組的想法。同時,告訴大家,我在 讀課文的時候,也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會兒我們比一比,我提的問題怎麼樣?

生: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這個問題最有價值:保羅的眼睛為什麼濕潤了?

師:是個不錯的問題,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我們組認為,保羅被小男孩善良、無私的言行,深深地打動了,激動得快要流淚了。從這個細節中我們能夠從另一個側面更深地體會到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師:問題提得好,理解得更好,你們組表現得真不錯。其他小組的有什麼想法呢?

生:我們小組認為“保羅為什麼一錯再錯?”這個問題最有價值。因為課文中只有三個人物,而保羅和小男孩是最重要的人物,保羅的思想變化最大,從這種變化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了小男孩一心為弟弟着想的好品質。

師:分析得非常精彩。可是我要問:保羅真錯了嗎?

生:(紛紛舉手)

師:在讀文中,我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保羅是錯了,還是對了?”(投影)讓我們來共同討論一下。

生:我認為保羅有錯的地方,也有對的地方。因為剛開始,當他見到保羅在看車的時候。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全文共四個部分,分別交代太陽花的由來,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太陽花的啟示,通過作者記敍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露作者對“事業”的憧憬,對創建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説明的不明顯,在介紹花的生命時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側重點置於太陽花的美、經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陽花的啟示上。

根絕教材的這種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太陽花獨特美的原因及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辭及記敍、描寫、説明相符合的表達方式。

(3)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託的意願,理解其象徵意義。

其中,(1)(2)是重點,(3)是難點。

二、説教法: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嚴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劃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2、朗讀法:語文教學應以語感培養為核心;語感只有通過多讀、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薰陶情感,啟迪思想,於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説,這篇課文也較適合朗讀。

3、聯想法:用聯想法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中,可讓學生產生相關聯想。

三、説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為“學習閲讀思考——討論——解疑——拓展訓練”的方式。課堂中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逐步解疑,拓展訓練,學以致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教學:

(一)設置情境,激起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時,你覺得什麼花最美呢?然後讓學生來講自己的體會,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每種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呢?這樣處理,就可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慾望。

(二)讀課文,挖掘太陽花的美

心理學認為: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我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從哪看出?”去讀書,帶着目標,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畫,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專注閲讀。

在學生閲讀完畢後,可順便點出個別讀錯的字詞,同時啟發學生挖掘太陽花獨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滿生機的美、毫無保留的美、經久不衰的美等,在講外在美時,可提及文中的描寫,落實重點。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略做總結,對學生結論加以肯定,激勵學生,並引發聯繫到教學的第三步驟。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陽花美,且能經久不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啟發概括出三個原因:喜愛陽光、善於抓住機會、主動讓位,同時,點明此處在記敍中夾雜説明。

(四)聽課文錄音,談花的啟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點明瞭太陽花的有益啟示,並表達了“還要種一片的”願望,這部分主要設置聽課文錄音,啟發學生思考:太陽花生命短促,卻能保持燦爛多姿,那你面對這樣的太陽花,你能不能學到點什麼,捂出點什麼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處,我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討論後學生髮言,啟發他們聯想,如太陽花是否很像生活中的某類人呢?它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學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多説,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訓練

為提高總結質量,也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明確落實重難點,這樣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

説課稿 篇5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了重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從而讚美了孩子間純潔、崇高的友情。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講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重傷,急需輸血。作者先講這是“我聽説過”的一件事。接着講幾名兒童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其中一名小姑娘傷勢最重。然後講面臨的嚴峻局面:這位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但“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迫在眉睫”,比喻事情擺在眼前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只好求助於小姑娘的同伴。因為他們中“幾名未受傷的孤兒卻可以給她輸血”。這對醫生來説是不得已的事;對孤兒們來説,這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女醫生的話再一次陳述了利害關係:“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情況非常危急。

這一段具體講了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

第二段(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講阮恆是怎樣獻血的。這一段比較集中地描寫了阮恆獻血時的表情、動作,真切地反映了這個小男孩兒獻血時複雜的心情。“一陣沉默”、表明這幾名未受傷的孤兒都在進行思考,是獻還是不獻。“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舉手的小男孩叫阮恆。“顫抖”,發抖。手顫抖説明阮恆情緒激動而緊張。“舉”“放”“舉”,反映出他獻與不獻的思想鬥爭很激烈。當輸血開始後,阮恆“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啜泣”,抽噎着哭泣。這句話寫出了阮恆當時的心情很緊張。是疼嗎,不是。過了一會兒,又“嗚咽”起來,“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同樣也不是因為疼。繼而變成“持續不斷地低聲哭泣”,而且眼睛緊閉,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這一層進一層的變化,表明阮恆的心情非常痛苦。那麼,他為什麼這樣痛苦呢?課文在這裏沒有作具體交代。當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時,他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顯然。醫生的安慰打消了他的顧慮,因而像沒事一樣。

第三段(第十二自然段到最後)講阮恆獻血是為了朋友。這一段先交待前面講到的阮恆非常痛苦、非常緊張恐懼的原因:“以為自己就要死了。”這同前面的敍述相照應。再講有人問阮恆為什麼願意獻血。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儘管前面講阮恆那麼痛苦,但他努力掩蓋自己的痛苦。並竭力制止抽泣,並沒有抽回胳膊不獻血。這説明他雖然錯誤地以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讓“她”活下來,自己仍然堅持獻血。這一點十分可貴。由後面的交待,也可以想象得出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阮恆的.是什麼話:不要怕,你不會有什麼危險,馬上就好了……

課文語言樸實無華,細緻的觀察加之細節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看似平凡、實則高尚的小男孩那令人敬佩的品質。他用自己的獻血,挽救了同伴寶貴的生命,此舉令所有人為之動容,感歎不已。體會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感悟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引導學生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 教材簡析

《七巧板》是鄂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試用課本第六冊第十三課。本課通過用七巧板在平面上拼擺出不同的圖形,培養學生對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體會拼擺造型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用幾何圖形拼擺生活原形,簡便、易操作,是學生十分喜愛的手工製作。但其形狀的概括具有抽象性,要求學生拼出教材上沒有的新圖形有一定的難度,這些必須引導學生解決。教材上展示了用七巧板拼出的人物、動物的圖形,可供學生拼擺參考,激活學生的抽象思維。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對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能夠動用簡單的、限定的幾何圖形拼出多變的新圖形,體會其中的造型樂趣。

2、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重點

在拼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教學難點

拼出教材上沒有的新圖形。

(五)教具準備

製作成型的七巧板拼圖,七巧板紙板,燈片,錄音機,磁帶。

(六) 學具準備

七巧板、作業紙、膠水。

二、説教法

在本課中採用了直觀教具展示法、操作過程演示法、形象思維視覺刺激法、啟發示談話法進行教學,以確保課堂教學做到“追求審美、引導創造、強調參與、重視過程、突出情感、激發興趣、力求愉悦、注重聽覺視覺”這三十四個字。

三、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學法滲透是很重要的。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採用了“視覺感知——模擬認知——實踐探知”三步法,即首先觀察成型作品,瞭解七巧板的構圖特點;然後模擬實踐,拼擺七巧板圖形,明確拼擺方法;接着採用模擬中明確的拼擺方法實踐操作,進一步熟知七巧板的特徵,且構圖上有所創新。這樣,使學生在愉快地製作與積極的創造過程中,在小組討論與協作製作過程中獲得知識,增強其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説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堂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導語及畫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在本課教學中,採用這樣幾句話作導語:老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的小夥伴(師出示七巧板拼擺成型的作品),你們看他多愛學習,正聚精會神地看書呢!

(二)感知美(引導學生了解七巧板拼圖的特點,感知拼圖的美。)

本課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限定的幾何圖形拼出多變的新圖形,首先就必須瞭解構圖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示範作品,展開聯想,分析七巧板成型作品各部分的形狀特點,瞭解七巧板拼擺構圖的特點;並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説一説七巧板中的幾何圖形,可以表現生活中的哪些物象原形?

師設問:

(1)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可用三角形表現?

(2)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是有區別的,你知道有哪些物體的`形狀可用正方形表現,又有哪些物體的形狀可用平行四邊形表現?

從而,學生了解了七巧板構圖的特點,感知了七巧板拼擺的美之所在,並啟發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展開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構思美(模擬實踐,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構思美的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上用七巧板拼出的人物、動物的圖形,感悟七巧板拼擺構圖的美,並以小組為單位,選一幅學生喜愛的作品,模擬拼擺這幅圖形,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基礎,為學生構思作品提供依據。同時,師利用燈片上的畫面,引導學生構圖時儘量做到構圖美。

(四)實驗體驗,過程中創造美。

學生自己動手拼擺七巧板圖形,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及想象力,在創造美的過程中認識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悦。教師在此借優美的音樂為學生營造氛圍,使學生在愉悦的心態下創作。

(五)展示美(欣賞性評價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學科的重點,從欣賞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品,更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學生個性的保護。因此,教師在總結評比中:(1)請學生誇一誇自己的作品。(2)師表揚思維新、構圖美的作品。

説課稿 篇7

《一切都在運動中》選自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這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對整個運動單元起到了統領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A、過程與方法:

能夠依據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的相對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B、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的運動是這一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的變化。

2、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能運用辨證的眼光看問題。

(二)重點與難點

理解“參照物”,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二、説學情

學生對運動可以説既熟悉又陌生,甚至運動或靜止會與學生的`前概念存在着衝突,以前一直認為是靜止的東西,現在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可能也會變成運動的或者一直認為運動的物體由於參照物的不同也可能變成靜止。

三、説教學過程。

這課我設計了六個環節。一談話導入。在課前讓學生先讀一讀刻舟求見的故事,上課伊始提問學生你覺得那個楚國人能找到自己丟在水裏的劍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那個楚國人因為不懂運動常識所以做出這麼可笑的事,激勵學生學好今天的知識。二認識參照物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先是讓學生自學26頁上的兩幅圖,找出並寫出圖片中運動的物體,同桌交流你是怎樣知道它在運動的。接着全班交流,接下來揭示參照物的概念,最後再回到圖中找參照物。在這一環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三是探究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中的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第二個作用是判斷物體運動快慢在探究第一個作用時,首先我質疑為什麼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事先確定參照物。接着和學生一起分析書上的兩幅圖進而得出第一個作用。第二個作用是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的。

四是認識選擇不同參照物對判斷物體運動的影響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參照物不同,結論也不同,首先讓學生用滑板車代替行駛的汽車做模擬實驗分析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的人動不動,然後分析書上的三幅圖。進而得出結論。

五是演練環節設計了一道題。是讓學生鞏固練習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狀態。

六總結。設計了一道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讓學生反思今天的學習。最後點出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一切都在運動中。完善課題。指出下節課還需繼續探究。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設計。希望各位老師針對我的設計和講授提出你的寶貴意見。我將不勝感激。

説課稿 篇8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一首詩歌——《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課時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講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表達了小朋友讚美老師,熱愛老師的一片真情新課程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我的教學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目標:認識二類生字及課後詞語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習慣目標: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習慣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心、體貼、尊敬老師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是:1.認讀本課生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紫丁香傳遞出的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美好品質

教學設計部分:一、導課利用課前音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使學生儘快進入情境中,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巧妙憑藉插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但由於多媒體教室的音響沒聲音,顯得這個環節的過渡效果不是很好二、識字、詞部分是第一課時的重點之一,我利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朗讀做好準備並利用獎勵五角星,鼓掌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品讀課文時,利用情景朗讀,範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等各種形式的讀,尊重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讀書的快樂,並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紫丁香代表了學生送給老師的一份禮物,是關心、熱愛、尊敬老師的一種真實表現此環節由於時間分配的不是很合理,重難點的突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四、板書設計是情感體驗的濃縮,我利用三個詞來概括了小朋友對老師傳遞的那種濃濃的師生情

整堂課的教學流程存在一些失誤,但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的寶貴經驗,對我今後的教學路程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作用請各位領導、專家多給予批評與指正

説課稿 篇9

教學設計思路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增加學生閲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鈎”。

2.正確認讀11個生字。

3.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二)能力目標

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情感目標

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生字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瞭解課文內容。

(一)播放朗讀錄音,加上適當的配樂,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記憶。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的主要內容,學生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

(二)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裏講一講剛才聽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補充,比比誰講得完整又準確。

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個別差異,教師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師要對錶達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關注,搞清楚困難的原因,是沒集中精力聽故事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特別指導這部分學生。

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時間,學生在反覆讀書的基礎上達到通順、流暢。

(四)揭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自己讀準,並標上記號。

(二)反覆讀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三)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信的信心,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普遍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三、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一)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二)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説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師巡視,參與討論,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四)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語句。

1.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麼意思。樹和喜鵲為什麼會感到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感覺如何?

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

3.“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麼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句話。

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的主要內容。

四、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一)書寫

1.學生自己書寫。

2.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注意的問題。

3.教師根據情況具體指導。

相信學生,給他們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並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缺補漏,指導方法,師生、生生達到共識。

(二)通過編故事,複習、鞏固生字。

學生隨意挑選一些學過的生字、詞語,用這些生字、詞語編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在興趣極濃的情境表演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一説:你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小培養學生蒐集材料、整理知識的好習慣。

六、作業:擴展閲讀

學生在課下蒐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容的散文、詩歌等,並談談自己的感受,説説更喜歡怎麼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