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10篇

來源:文書谷 9.97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説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八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10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説。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説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説,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説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閲讀,在享受審美愉悦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説的“小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説《荷花澱》),此篇小説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①。小説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鈎子鈎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泄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説,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②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裏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置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裏湧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為題材的小説。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裏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着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着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説主題。

3.教學目標 :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2)動作技能目標: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3)情感取向目標: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説學情及學法

1.説學情:

“高爾基説小説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説,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③坐在課堂裏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説的閲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説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本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閲讀文本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2)探究學習法: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着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閲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3)合作學習法: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説教法:

1.學生中心法: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閲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鋭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④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悦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裏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説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説,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約3分鐘,3—4個學生)

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裏要説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 ┅┅”或“這一句表現 ┅┅”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裏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本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好的小説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説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⑤。這篇小説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本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1.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閲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閲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説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説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約5分鐘,8-10個學生)

2.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説話?我這老臉呀!”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約3分鐘,3-4個學生)

3.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説明原因。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閲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閲讀的時間;②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③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約8分鐘,6-8個學生)

4.讀語段練筆:“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裏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設置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閲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置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裏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約2分鐘,3-4個學生)

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閲讀空間: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閲讀輻射,擴大學生閲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⑦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説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頻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課件隨時調用。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進程的流暢。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 (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雙全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説》。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介紹表現古人高超技藝的《核舟記》,有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時期創作的三首詩《望嶽》、《春望》和《石壕吏》。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説、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範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遊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 教學方法的採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遊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藴,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覆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遊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在“課前三分鐘”(每節課的前三分鐘向學生推薦好文好詩好句)環節中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把你想到的`事情寫下來,按你寫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記下來——這實際是一句關於要確立目標、如何按目標堅持、做好後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銘。教師與學生交流關於座右銘與銘的關係與相關的知識,並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範背誦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四)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隨後採用遊戲接龍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於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五)學生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根據系統論整體要素之和大於部分整體之和的原理,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六)思考閲讀 此環節要求學生完全不打開課本(作筆記除外)。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要為陋室作‘銘’”?通過大屏幕展出劉禹錫的生平簡介幫助理解,瞭解了《陋室銘》的創作背景及創作情感後再引導。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並闡述理由;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要求學生抓住中心句,在板書中體現文章是如何“表現中心”——即從哪些方面表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句的。為此我又設計了一些問題按序拋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帶着學生深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經過足夠的時間的討論與教師的巡迴指導,學生完成了學習“創作”,用幻燈展示學生的板書,再用投影板出教師的板書: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水(龍)靈 託物言志景

人 事 不陋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 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諸葛廬 自比 “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書融入了以上所提的三個問題,並體現了本文的寫作手法——託物言志,使學生能通過板書對短文一目瞭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勵學生看着板書再背課文,並引導找出文章韻腳。

ing 名 靈 馨 青 丁 經 形 亭

(七)練習設計

《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此我設計了以下課堂‘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緻的句子

2、對於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3、學習文章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或追求通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獲得了及時的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八年級(下)語文第二課——《再塑生命的人》

2、知識聯繫及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生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本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將敍事和抒情有機結合的表達能力;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説,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

過程方法:認識海倫凱勒,試着從盲聾啞人的角度去體會她的生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作者熱切求知的精神,從她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史,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藉助課堂小遊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説學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聲情並茂的朗讀方法;運用泛讀、精讀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

1、整體設計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以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理念,通過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力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模式為引導激趣。感知課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愛”主題昇華“愛讓生命綻放光彩!”

2、具體教學設想:

第一步導入:以“瞎子猜字”這個遊戲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試着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裏,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對於他們來説,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蹟。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蹟,共同見證那個奇蹟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遊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黑板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後,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並細細體會過程。

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蹟的認識和了解。

資料1: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説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資料2: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着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並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後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本文就節選其中一部分。

海倫所創造的奇蹟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於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資料3: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資料4: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資料5: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温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再塑生命的`人》,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後在文中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___

______(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復甦: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昇華:生命中擁有了______(愛,課文第39自然段)

B、談談對“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再塑生命”的歷程,那麼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問題2、同學們,“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説説。(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總結: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蹟,完成了生命的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

求和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根據學生回答補充)

另外一點最重要因素: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高超教學技巧。

第四步:探究與討論:

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為什麼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瞭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為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倫生命的人。

第五步:佈置作業。

1、蒐集更多關於殘疾人成才的事蹟,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也有許多關於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經接觸過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對於這樣一篇短文來説,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引導學生挖掘文字背後所藴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品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上.我像,這兩個方面也是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

文言文的教學,往往會走進固定的翻譯講析的模式,使學生慢慢喪失掉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故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角度的誦讀,和多層次的對話的方法來引領學生探究此文的美點.

我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個步驟:一、蘇軾與自己對話二、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三、蘇軾與“我”的對話

走進第一個版塊“蘇軾與自己的對話”。俗話説,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着片文章,可以説是蘇軾的自白書,是蘇軾真情的流露。要讀懂作者的心,首先要知道,蘇軾説了什麼?那麼,這個環節,要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文章,之後,通過譯讀的方式來疏通文意。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在熟讀這一節,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一提到蘇軾,我相信,大家能夠背誦出很多他寫的詩來,我們來試一試。學生回憶蘇軾的相關作品之後,老師話鋒一轉,引入本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蘇軾的另外一篇小短文,相信你會對蘇軾有更多的瞭解。那是公元年發生的事情了。在一個怎樣的夜晚,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和蘇軾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吧。第一個環節:誦讀指導

首先讓學生自己大聲誦讀課文。之後,教師指名誦讀,及時糾正朗讀中的字音和停頓。然後齊聲誦讀。讀後,老師問大家:剛才老師讓同學們大聲的朗讀着片文章,你認為,着片文章應該大聲讀嗎?因為之前學生的三遍誦讀,對文章內容略有感知,因此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致會根據文章內容來談,靜寫得很美,是晚上,而且環境很寧靜,所以,音量應適中,而且速度要慢,舒緩一些。接着,老師來範讀文章。(故意在三處停頓稍長)之後,請同學們來點評一下老師的誦讀。教師及時的.給予肯定。如果沒有提到停頓的問題,老師則提示大家説:剛才老師在朗讀的過程中,有三處明顯的停頓,誰聽出來了?那麼,老師為什麼要在這三處故意停頓過長,想提示大傢什麼?前一問,學生回答可能比較順利,後面的問題給學生時間稍加思考。或教師提示:從內容或表達方式上想一想,有什麼不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反映出,第一部分的內容是敍述,第二部分是描寫,第三部分是議論抒情。教師提示學生,及時在書上標示出來。好,請同學們把敍述的句子讀一下,讀得要平緩一些。學生齊讀。再把描寫的句子,用讚美的語氣讀出來。最後兩句,用惋惜的語氣讀出來。教師點評,看,同學們的語氣的變化,説明,文章你已經讀懂了一半了呀。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個環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熟讀了文章,為第二個環節疏通文意大好了基礎。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及時提示大家時間,注意閲讀效率。時間到,大家進行交流。例如:再如:這些問題都讓其他學生來解決。確實有問題的,老師再來解決。在沒有什麼問題之後,老師説,今天我們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翻譯課文:譯讀。

我來給大家做一下示範:第一句“。。。睡”我這樣説:的一個明淨的晚上,我略有睏意。本來打算寬衣睡下,可無意間發現,皎潔的月光已經穿過,照到了我的牀頭,這美好的月色啊,原來被我關在了户外,於是經過老師的啟發,學生順着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下面的情節。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學生進行着再創造。之後,讓學生及時點評學生的譯讀作品。如有偏頗錯誤之處,教師予以糾正。此環節,是在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在理解句義的基礎上,又不侷限於文字,讓學生進行着合理的加工和補充。

進入第二個版塊: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

教師過度引導學生的思維:同學們,閲讀文章,我們會感到,這些話是蘇軾對自己在訴説,訴説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和自己的心對話。這些話,似乎只有對自己訴説。不過,還有一個人,可以傾聽蘇軾的心語。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張懷民了。我們説,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是因為朋友之間有着共同的語言。那麼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嗎?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一找答案。他們的共同點是同是“閒人”

由此,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第一個環節:探究閒人意韻,知人論事。真的清閒嗎?引入蘇軾的背景知識和張懷民的背景資料?他們的閒是被迫的,是不情願的。是無奈的。那麼,如果你是張懷民,在這樣一個夜晚,你想對蘇軾説些什麼呢?蘇軾會怎樣回答張懷民呢?學生分小組合作分工設計。然後每組出兩個人來表現兩個人的對話。學生在瞭解了作者的背景之後,應該可以扣住相互勉勵,相互安慰這一點來設計。可以讓兩到三組同學進行彙報。教師小結:他們兩個人,真可以説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應該説,此時,蘇軾的心情大概是不能平靜的。心中的陰霾除了向好朋友訴説,也只能傾瀉於筆端了。那麼如果這樣的話,寫出來的景應該是陰沉昏暗的。可事實不是這樣的,蘇軾筆下的景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寫景的句子細細品味。這是第二個環節,品析語句,披文入情。教師可以提供思路。讓學生自由體會。領悟蘇軾的曠達情懷。

第三個版塊:蘇軾與“我”對話。

800年後的今天,你想對蘇軾説些什麼呢?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治水必躬親,本課屬於八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第五單元。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主題,要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確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還要學習在説明記敍中結合議論抒情的寫法。治水必躬親位於第五單元第五課,為非重點課文。作者是清代的錢泳,善詩詞書畫,多年遊歷全國各地,著有履園叢話水學。文章説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説是治水的態度。另外還讚揚了海瑞為官清廉的'特點。對於文章的主題,就是治水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儘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瞭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並且來指導學習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儘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瞭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並且來指導學習

教學重點

讀課文,譯字詞句

理解文章的主題及對學習的啟發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事必躬親

導語:

水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物質,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它。它對於我們很重要。它有它温柔的一面,也有它無情的一面,我們中國地域廣大,水患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無情的時刻。其實,不單今天,在歷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征服它。比如,有一個古人叫鯀,他帶領人們去治水,因為辦法不當,只知道堵,因此失敗。他的兒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為方法得當,故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來,治水要用合適的方法。方法從哪裏來?必須從實地調查中來。我們來看治水要怎樣治,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二.正課:

1.小組內先自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會的字詞,結合課下注釋、老師出示的字音解決,再不會的全班共同解決。

2.小組內學生根據老師指出的朗讀要求,先自讀,由同學互評,進而全班推舉同學範讀。最後還可以齊讀。

3.小組內根據提示、課下注釋、工具書譯課文。

泥:拘泥蓋:原來,表原因是以:因此親勞胼胝:親身去經歷困苦

昔:過去布袍緩帶:穿輕便服裝未嘗:未曾如是:象這樣舉:成功

(由小組內選出數位同學作示範翻譯,其他同學評價)

4.分析課文(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出來,老師引導)

(一)一段(1)治水之法:

應該: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應該:執一;輕信人言

因為:非~~~,非~~~

(2)論點: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二)二段:舉例論證:海瑞兩個方面討論得出布袍緩帶和親給錢糧;

正反對比論證:水利如何舉如何不舉

5.説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結

1.(老師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以達到儘可能背的目標)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治水的一個方法,有兩個不可,分別是~~~,因為~~~,所以必須~~~。

接下來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舉例論證,即昔海忠介~~~。這説明治水必須躬歷山川,親勞胼胝。除了這一個,還要清廉,即親給錢糧,~~~,這説明治水官吏還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從反面論證另一種情況,即如好逸惡老~~~

2體裁為議論文。

3.所學道理:治水必躬親。

4.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正反論證。

5..古今字詞義:

泥:(泥土)拘泥

掌故:(過去的規章制度)過去的故事

蓋:(因為,表原因)蓋子,蓋住

窮:(追究到底)經濟上貧窮

舉:(成功,完成)舉起

.6重要字詞解釋:

相度諮詢是以胼胝昔未嘗

7。.按字義寫成語:

泥於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遠嫌而避怨非諮詢不窮其致

8.按成語寫句子:

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

9.收穫:

(1)治水必躬親

(2)事必躬親

(3)治學必躬親

課外作業:寫一篇關於學習的小短文

《治學必躬親》

要求:

1.運用典型事例;

2.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我今天所説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新大綱對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閲讀教學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訓練學生閲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思路,瞭解基本的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

(二)使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學習各種閲讀方法。

(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在“能力訓練”的“閲讀訓練”項中特別強調了“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等等。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因為新教材的第一冊的編輯思想是根據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第一單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課《這不是一顆流星》是寫祖孫關係,第二課《羚羊木雕》是表現同輩的朋友關係,此課反映父子關係,而第四課《散步》表現的是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國小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七年級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係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課文2、3兩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説,“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閲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閲讀訓練,着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六、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

3、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4、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要點有: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圈點批註與整體閲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具體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閲讀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預習的要求)

(二)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幻燈出示,見附一)

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朗讀

1、2段一組同學讀,3、4段二組同學讀,5段全班同學讀,6段三組同學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還是切實去改變,我選擇後者,七年級時期是訓練朗讀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加以強化,到了高年級再去補已經很難有成效,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根據學生實際,七年級第一學期朗讀要求為正確,對一些學生讀不準的詞語,採用英語學習中學單詞的方法,教師進行領讀。)

(三)圈點批註與整體閲讀訓練

1、閲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註

批註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於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七年級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註,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簡要説説批註的地方並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範,教師可在學生閲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3、詞彙積累——課堂練習二

(寫完後對照課本,找出寫錯的字並改正)

(詞彙是語言的材料,切實落實,此練習一方面設計聽的能力,一方面練習詞的意義,一方面練習正確書寫,一石三鳥)

4、閲讀嘗試練習(提問討論)

1)“我”與父親最後一次相見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

(理解記敍要素)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説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重點討論解決2、5)

(嘗試練習的設計的目的是檢測整體閲讀的效果,同時解決一些次要的目標。提問5的設計可視作是對此課的總結)

(四)作業佈置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語料的積累,習慣的培養,這類練習表面上看較為機械,但對低年級學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課後練習七(不借助其它參考書,做錯沒關係,做在書本上)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教學要點是重點段落研讀、關鍵語句意義的品讀、理清本文的層次與結構體會中心與段落之間的關係、比較閲讀訓練。如果説第一課時側重於基礎能力和基本習慣,是整體感知課文,那麼第二課時主要是突破重點難點、完成主要目標並進行遷移訓練。第一課時的鋪墊,第二課時是發展。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背影》選自我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請的一篇著名的記實散文。一直作為語文教材的傳統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為它寫出了一種異常真誠與至誠的父子之愛,反映了我國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説:我覺得,讀朱自請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光方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後才能真正體會這篇名文所藴涵的真精神。閲讀這篇散文,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走近作者,認識生字、生詞。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能力目標:學習在平實的敍述、抒情中藴藏着的極為精巧的構思;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係。

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中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很適合朗讀,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感情,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所以我把該文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激發孩子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八年級學生,他們的閲讀範圍還不是很廣,掌握的閲讀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親那個不怎麼優美的背影?學生還無能為力。因此,我把此當作本文的教學難點。

4、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進行朗讀評價的教學方法。

(2、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想結合,激發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法。

5、教學用具:多媒體。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國中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閲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法上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據此,我在教學該課時主要採用朗讀的方法,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解,作者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受出來,以達到教學目的,而不是一上來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了閲讀興趣。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會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地去解決問題。

6、説學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和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1自主收集資料,增加課外閲讀量的方法,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3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而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説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導入新課的開場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導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人們常説,“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象個寶,沒媽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有一個人也時時刻刻在關心、愛護、影響着我們,那就是父親。在生活中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在成長的歷程中他對你有什麼影響?你怎樣評價你的父親呢?1、由導語引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2、自由發言,鼓勵學生多發言。3、教師小結,引出新課。(此設計能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達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

(二)檢查預習情況,明確學習目標:1、生字、生詞的練習。(運用多媒體顯示出來)2、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關資料3、檢查朗讀情況,並讓學生作出評價。(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自己收集資料,查閲工具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閲讀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是學法1的實施。)

(三)啟發誘導,合作探究1、配樂朗讀此文(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2、整體把握文章,讓學生談聽後的感受。3、把握文章脈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4、文中出現了幾次“背影“?着重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見的背影?5、本文通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的什麼的感情?6、體味文中父親的幾句話。(以上設計的問題由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閲讀興趣。完成教學目標2 。)

(四)教師小結,佈置作業:熟讀全文,進一不感知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設計瞭如下導語)同學門,上節課我們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親,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這篇課文。

(二)明確目標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2、領會樸實的語言風格。3、繼續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用多媒體顯示下列問題)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映象最深?為什麼?2、體會父親親爬月台時的幾個動詞。3、文章為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寫父親的背影呢?4、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竟然感動得流淚,你相信嗎?5、你認為文章是通過選取什麼角度來表現“父愛”這一主題的?(此設計意在拓寬學生的思路,在師生質疑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重要一環,是對學法2的指導,從完成教學目標2。)

(四)學生朗讀課文,分組討論,就文中不解之處質疑。(教師點撥)(此設計是讓學生養成自主提 問,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是學法2的進一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後多瞭解爸媽,體會他們子女的關愛。

(六)總結全文,滲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學目標。

附板書設計一 附板書設計二

背影 朱自清 難忘背影 —— 點題

祖母死了,回家奔喪 父 描寫背影 —家境:禍不單行父親疼愛兒子

禍不單行 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失業) 子 別前背影: 細心關照兒子憐愛父親

家中光景慘淡 情 買橘子背影: 體貼周到

深 再現背影: 思念

四個背影:開頭;去買橘子時;告別時;淚光中的。

四次次流淚 :

第一次見父親,睹家境,想起祖母悲哀

第二次見背影感動

第三次別父親

第四次想背影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單元課文都是敍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閲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伕的交往,寫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2、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閲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與説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點的刪選能力,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練,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聯繫身邊的人,關注、關愛他人。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法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山區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體現於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國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

三:學法分析: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言基礎,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過程設計:

(一)

1、進場導入:

蘇芮的《奉獻》—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愛的人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設計説明:使學生一進教室,便能進入音樂所營造的氣氛中,為進入主題作為鋪墊)

2、教學導入:

以xxxx年度超級女聲的冠軍相關情況入手。

3、教師結語:

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關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關注過身邊的普通人?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家楊絳曾經關注過一個車伕,為他寫下了散文《老王》。(設計説明:以一組反差相當大的圖片進行對比導入課堂教學,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設置的情景中來,,為下面的教學打好情感基礎。)

(二)

環節一“走近老王”:

面對陌生的老王,我們有那麼多的揣測和關切,現在我們就循着楊絳的筆墨,一起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設計説明:遵循閲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閲讀的體驗,以學生閲讀心理為切口,激活閲讀思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環節二“評説老王”:

討論老王的品質,説説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老王是一個——的人,表現在——。”的形式表達出來。並説説“我們”一家人是怎麼做的?(設計説明:在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本依據,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體現教學重點。)

環節三懷念老王:

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麼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麼樣的感受?她為什麼能這樣想?(設計説明:進一步理會作者隱含在內的深沉的感情,也一進陶冶自己的情操。)

環節四關注“老王”: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老王”一樣遭遇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別人是怎麼看待他們的?在今後的日子裏,你將會怎麼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組新時代老王的照片為參考依據)(設計説明:“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關心身邊的弱者,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淨化思想。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五:拓展延伸:

造句:假如我是一團火,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顆星,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雲,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樹,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為他人__;(設計説明:通過造句的形式,把感情進一步深化,並拓展,同時也進一步提升、淨化學生的感情)

五: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於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運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家一家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以《愛的奉獻》結束,讓學生一起高唱,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六、佈置作業:

課後題二(設計説明:課上不足課下補,整個教學設計,讀得較多,語言品位不夠,本題恰是品味語言的,可以讓學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裏?)

板書設計:老王楊絳

窮苦呼籲社會:

讚揚—老王善良關注、同情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老師們,我説課的題目是:《台階》,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面我就按照説教材、説學法、説教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學設想:《台階》是一篇自讀文章,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作者塑造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形象,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因此,本節課緊扣小説的三要素,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

2、教學目標簡介: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聯繫生活,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和認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和態度目標:

(1)學習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2)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3、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藴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説教法與手段: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並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的。

2.“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3.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4.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3分鐘(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8分鐘(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再讓學生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圈點法找出文中關鍵詞句,能複述故事情節,把握小説結構。(設計意圖: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②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③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10分鐘)

提問:讓學生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完成。學生各抒其見,教師小結: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後代的眼裏,顯得比較卑微的、胸無大志。但骨子卻那麼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們身上的品質和美德讓我們震撼感動。(設計意圖:①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②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③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四)全班協作,質疑解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全班交流。如提問:1.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2.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異常艱難,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這是為什麼?3.父親為了造出像人家一樣有高台階的新屋,也叫人羨慕,競花了大半輩子去準備,才蓋起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父親這樣做,值得嗎?(設計意圖:①這個環節有學生自己把握,教師適當引導,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質疑討論中鞏固、強化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師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③掌握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回憶自己的父親,抓住父親的特點,仿寫一句話。(設計意圖: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②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拓展和寫作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

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七)作業設置:(1分鐘)

寫篇週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設計意圖:把課本與生活聯繫起來,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五、板書設計:

台階--李森祥

新屋--(有地位、受尊重)

台階(線索)

要強--老實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貧窮、地位低)

(設計意圖:①體現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②直觀表現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③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浪之歌》與本單元的其他文章一樣,也是散文詩,主要運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在這首散文詩裏,海浪被詩人賦予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裏融入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世世界的守護者。

2、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積累“執拗、憔悴、饋贈、真諦、海誓山盟、長吁短歎”等詞語;理解作者筆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標:學習文章優美的語言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把握詩文的節奏和美妙的意境,並從中理解詩歌的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悟詩中閃爍着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構特點及重點難點

不同於真實世界,在這首散文詩裏,海浪首先是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前四節裏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律動中與愛人難捨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在這裏,海浪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形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情感內涵;理解作者筆下海浪的`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二、説學生

散文詩的內涵較深沉,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講,要理解難度較大。但由於學生生活在海邊,對大海、對海浪比較熟悉,學習本文,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重點突破。

三、説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標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對於詩歌,朗讀尤為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

2、自讀探究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發揮集體的力量,自主學習,探究詩歌的內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