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説課稿範文合集10篇

來源:文書谷 1.9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説課稿範文合集10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閲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説。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説課稿,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後學生閲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學習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閲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藴。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語文説課稿 篇2

《識字3》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本文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有關。讀着課文就如看見兩位身着唐裝的兒童,在陽光明媚的三月裏,走在青山綠水間。聽着鳥兒的歡唱,聞着花木的芬芳。他們不禁玩起了對對子的遊戲,童聲稚語和着鳥語花香迴盪在藍天碧野。大自然充滿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文章的語言優美,如“和風細雨”、“鳥語花香”、“萬紫千紅”、“山清水秀”等,學生雖然不能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但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電視、圖畫等媒體已有了感性的認識。在教學時,無須作過多的講解與分析,而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悟、積累。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有13個,會寫的6個。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識字,新課程指出: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採用多種方法識字,鼓勵學生課外識字、主動識字,培養識字能力。本課要認的13個生字中“霧”、“霜”、“霞”都是雨字頭,“蝶”、“蜂”都是蟲字旁,“李”、“楊”都是木字旁。可以採用找偏旁歸類識字法識字。“碧”可以用編字謎的方法記字形。“秀”既是要認的字也是要寫的字,可以在寫字時重點記字形。

憑着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一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所藴涵的自然美。難點是對“對子”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思路時,努力以讀為主線,在讀通、讀好課文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字的音、形、義。儘量從整體入手,避免為了識字而學文,把課文分割得支離破碎,破壞了文章原有的韻律美。

【説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預設本課時的學習目標為: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熱愛自然。有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説過程】

為了達到上述學習目的,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着“以識字為基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為目標而步步展開。

1、以識字為基礎,採用三步識字法,設計識字教學: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依據《新課標》制定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着手,隨識字學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為一體。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藉助拼音據詞讀音。再同桌合作學習,互相檢查字音。然後通過指名認讀,集體評議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及鞏固。基本解決了生字的讀音問題。第二步,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同時,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字義教學。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劃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利用圖片幫助理解“萬紫千紅”、“碧野”;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如“朝”字中有一個“早”字,所以“朝”是早的意思,“桃”“李”“柳”“楊”都有一個木字旁,都是樹木;利用學生資源來理解,有學生提出什麼是“蜂”“蝶”,別的學生馬上告訴他是蜜蜂和蝴蝶。第三步,設立一個專門突破字形的環節解決字形上的問題,以強化對字形的記憶。二冊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記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根據偏旁歸類識字、編字謎、拆字等來分析生字的字形。這樣,使音、形、義有機結合,形成整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朗讀激發學生感情,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識字3》雖然是一篇識字課文,但文質兼美,不能為了識字而採用一句句分割教學。那樣會搞得支離破碎,破壞文章的整體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整體着眼,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來解讀課文,感悟課文,並從中獲得語言和精神的整體共識,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感情以認識為基礎,只有讓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懂得了相關的知識,學生的情感才有可能被激發。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充分自由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所描繪的自然景觀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提出不懂的詞,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相關圖片中進行感受。如有學生提出“碧野”一詞,我出示了一張精心挑選的大草原的圖片,學生禁不住發出陣陣讚歎,再讓他們説説家鄉的“碧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説出了他們心目中的碧野,他們的情感也被進一步激發。

情感具有情境性,要讓學生身臨其境,才能觸景生情。為了讓學生進入情境,讀出感情。在學生讀懂課文後,我播放了一段《苗嶺的早晨》的音樂。既是通過音樂語言再現課文,又是創設情境提供想象空間。然後

出示一張美麗的主題圖,教師再用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文本,讓學生進入與課文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產生了情感體驗。在朗讀時,學生個個讀得極有感情。

3、層層深入,突破難點,感知“對子”:

“對子”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是陌生的。他們説不上什麼“對仗工整”,“平仄”等術語,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對子。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先不對學生講對對子的規矩,而是讓學生自由對對子,想到什麼説什麼。因為沒有了條條框框的約束,學生説得無拘無束,也對説對子有了興趣。然後在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後,引導他們觀察,每一對對子有什麼特點。學生在觀察後,驚喜地發現原來動物和動物對,樹木和樹木對……他們對對子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更感興趣了。最後告訴學生,對子就是過年過節時家家户户貼在大門口的對聯,教師再出示兩副用大紅紙寫的對聯,領着學生讀讀説説。不知不覺中難點已迎刃而解。

新課程中,教師應該更加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特徵,使語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美好情感。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鳥是樹的花朵》是冀教版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迴歸自然。

《鳥是樹的花朵》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的冬天美景圖,還描繪了這些“花朵”們的動感。課文向我們揭示:鳥是樹的花朵,樹是鳥的天堂。只要有美的心情,處處就是美景。

二、説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情感的能力,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鳥是樹的花朵》一文,雖文字優美、想像獨特,但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因此可讓學生通過品詞、品句、想象畫面來深入理解課文,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時,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三、説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文采飛揚的美文,的語言生動傳神,適合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語言積累。因此,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調動學生的想象世界,經驗世界,情感世界,與文本深入對話,更深刻理解樹與鳥之間渾然一體的關係。根據本文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設計理念來安排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是精讀,我用兩個課時完成。我這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的設計。

我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來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也就是説,要求學生把掌握基礎放在課下,課上只是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這樣逐步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因此,我不知的預習任務主要有:

1、自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標記閲讀時的疑問

3、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談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四、説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六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的脈絡。

4、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基礎字詞,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課前預習的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樹褪去了一身的.綠葉,光禿禿的,北風吹來,瑟瑟發抖,這幅情景實在難以讓人愛起來。可是,有一位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作家,在他的眼裏,冬天的樹不再寂寞蕭瑟,而是充滿生機、熱熱鬧鬧。因為樹上開了一些特殊的花朵。它們是什麼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情感豐富的作家的,我們來學習第3課《鳥是樹的花朵》。

二、理解課題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並談一談對課題的理解。

教師總結:課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讓我們想到鳥像花朵一樣點綴了樹木,讓光禿禿的樹木也變得美麗。從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遍的體裁是——散文

三、檢查預習

出示檢查預習的題目:

1、小組成員一人一段讀課文,互相糾錯。小組長評價小組成員讀書情況,並記錄下來。

2、小組長聽寫小組成員生字,要求把字寫規範漂亮,並進行組內討論,指出容易出錯的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3、組內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4、組內交流你在預習課文時產生的疑問。

四、小組彙報,教師適時點撥。

1、小組長評價組員讀書情況。

2、學生指出容易出錯的字,並寫到黑板上。

3、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稀疏、空曠、枝繁葉茂、妙不可言、千姿百態、白腴、凝滯等詞語。

五、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本文緊緊圍繞什麼來寫的。

本文僅僅圍繞課題“鳥是樹的花朵”來寫的。

2、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本文作者首先感歎了冬日的 ,其次展現了

優美畫面,最後讚美了 。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歸納。

感歎冬日的樹木的稀疏而空曠。

展現了鳥落在樹枝上的優美畫面。

讚美了鳥給冬天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六、總結

這篇富有詩意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冬日美景圖。鳥就像樹上的花朵一樣美麗,讓我們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暖。

七、佈置作業

1、思考上課提出的問題,課下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浙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冬眠》。本單元安排的三篇課文都和科學知識有關,讀這樣的文章要把握文章介紹的知識要點,即寫了什麼?還要琢磨文章的詞語是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的準確、生動的。即怎麼寫?《冬眠》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了觀察到的刺蝟冬眠的情況,告訴我們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教學《冬眠》這篇課文,其目的是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將科學知識介紹準確生動的方法,為後面3篇課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研讀課文過程中,我感覺到文章很長,但是文章的內容卻淺顯易懂,在課堂,如何讓學生除了讀懂文章,又能體會科普文章的表達方法?如何在科普文章中上出語文味來?這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目的和要求,再聯繫學生實際,從三個維度出發,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8個生字,通過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理解“蕩然無存,野性難馴”等詞的意思。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動物冬眠的一些知識。

3、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觀察,探究的興趣,初步學會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的閲讀方法,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將科學知識介紹準確生動的方法。

4、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根據學習科普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説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閲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目標中的2,3兩點又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學習課文中,讓學生自讀自悟瞭解刺蝟冬眠的特點。歌德説過:讀書應該用兩隻眼睛,一直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個眼睛看到文字背後。通過對“甜”“於是”的感悟,通過角色體驗,在多次朗讀中感受作者對小刺蝟的喜愛。

六、教學過程:

本課我打算在兩課時中完成。

下面我來説説我設計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文本。

“同學們看到這個眠字,你會想到了哪些詞?那冬眠你又會聯想到哪些動物呢?”直接揭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瞭解的談談對冬眠的瞭解。這裏將“冬眠”與學生的舊知相連,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到令學生最充滿興趣的問題,以此為切入口,進行教學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圍繞主線,多層研讀。

於永正老師説過:“語文味在哪裏?在朗讀裏。”“朗讀是教語文的根本大法。”課堂中我抓“我決定把它帶回家去,看看它怎樣冬眠。”展開教學。

(一)、研讀小刺蝟冬眠的特點,第9——12自然段

課文的哪幾自然段寫了刺蝟冬眠的情況呢?這裏的研讀,我又分3個層次進行。

1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裏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小刺蝟冬眠的大概情況。

2讀、邊讀邊思,知道刺蝟冬眠的特點。用表格的形式將刺蝟冬眠的情況展現出來,看誰的表格設計的最為合理。我們常説,語文教學應發展學生的思維,這裏,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所讀懂的列舉出來,不僅讓學生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更是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觀察的順序,敍述的順序。“半個月來”——“第三週開始”——“第二天早晨”——以後的“每隔兩三個星期”,從文字表面的寫了什麼,到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構思怎麼來寫的,使本文的.重難點加以落實。

3讀、讀中品味,感悟。正所謂“語言有温度,字詞知冷暖。”這裏我主要抓住“半個月來,刺蝟蜷成一團,睡得真甜,小鼻尖從刺叢中露出來。”中的“睡得真甜”來感受作者對小刺蝟的滿心歡喜。從哪裏看出小刺蝟睡得很甜?為什麼不説睡得沉,睡得很死,而説睡得很甜呢?這甜甜地睡着了,彷彿讓你想到了誰?看着這小刺蝟,作者彷彿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你説該怎麼來讀呢?這裏我抓住“甜”,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細節,通過“睡得甜”和“睡得死”的比較,感受語言,又採用角色體驗法,讓學生進入課文特定的情境,深入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獨具,而後又通過學生輕緩,充滿柔情,滿懷愛意的感悟朗讀,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小刺蝟的熱愛,同時也引發了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歡之情。

(二)、快讀進入冬眠,即第3——8自然段。

那從課文的3——8自然段裏,你又懂了什麼呢?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3——8自然段。閲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只要是學生言之有理,不違背科學常識的,我都加以肯定。然後我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抓住“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進行教學,旨在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冬眠,並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科普説明文用詞之準確。這裏我分兩步進行教學。

1、“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是作者從書上看到的一句話,真是這樣嗎?你能用作者實際的觀察來解釋説明一下嗎?這裏的解釋説明既可以是照本宣讀,簡述文本內容,從而提高處理文本信息的能力,又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打亂第四自然段的段序,通過再次排列,感受句子的嚴謹和“一般地説”,“但是”“因此”的用詞之準確。

三、總結全文,昇華認識。

粗讀結束冬眠一段,“結束了冬眠,這個曾經睡得真甜的刺蝟,又變得野性難馴了?你從課文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野性難馴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你能結合你所學的有關冬眠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這裏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再次感受到冬眠是一種減少精力消耗的自然現象,等冬眠過後,就亦回到從前。

“於是,我又用舊毛衣把它包好,放回當初發現他的地方。”孩子們這裏的於是,僅僅是因為小刺蝟野性難馴,我倆交情蕩然無存嗎?這於是前,我又想到了什麼?這裏的角色體驗,旨在讓學生從“包好”,“放回原處”感受到我對小刺蝟的愛護,再次體會到作者那顆愛小動物的心。

課已終,但我想,從這堂課中,我不僅從學生原有的對“冬眠”認識上好了一堂補充課,更是讓學生從科普文章中感受到了科學的準確與嚴謹,從對重點詞語的關注體會到了科普文章中煥發人文的動人的一面。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年”的來歷》是國小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它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春節,以神話傳説的形式出現在“中外文化”這一主題單元中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而且貼近兒童生活,又體現了時代特點,藴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瞭解中國文化,增進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年”的來歷》講述了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年”的來歷。教材共有6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向我們講述了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也叫“年”,然後用一個疑問句引出下文有關“年”的來歷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了因為“年”獸的樣子可怕、兇猛,所以人們對“年”獸十分恐懼紛紛躲避。

接着3—5自然段詳細地向大家闡述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兒出現後是如何將“年”獸攆跑的,他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也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第6自然段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年“也就由此而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我們的春節,以及一些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本文中還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除夕鄉親們逃往深山,好心的老婆婆勸白鬍子老頭和大夥一起上山躲避“年”獸的情景;一幅是白鬍子老頭放鞭炮、穿大紅袍等方式嚇跑“年”獸的情景。它有助於學生課文。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教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繼續學文,瞭解白鬍子老人趕跑“年”獸的辦法。

2.體會老人的聰明勇敢,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到危險與困難,要冷靜想辦法解決。

4.交流自己家鄉過年的風俗。

3、教學重難點、關鍵

弄清白鬍子老人是用什麼辦法把“年“獸趕跑的。

“他的辦法又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教法、學法

1、 教法

①複習與激趣相結合

因為興趣是學生學文的最佳途徑,只要有了興趣學生會主動學習更加樂學。這樣既可以新舊知識銜接,又可以將舊知識得以鞏固。②圖文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學生通過觀察,有助於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形象。從而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③扶放結合、以讀代講法

根據不同內容和難易程度,我適時選擇不同的教法。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中學生的反饋及時給予講評和鼓勵,激發他們的鬥志;通過有感情地指導朗讀還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提高朗讀水平。

2. 學法

與教法一一對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方式,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互相探究相結合。在紮實的語言環境中抓住重點詞語和段落中的關鍵語句,合理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課文,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學程序

1、 複習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大家都知道春節又叫“年”,因此老師也提前給你們準備了一份過年的禮物。(出示幻燈片)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後我説你要準確讀出這些詞語才會有獎勵。大家一聽更來勁了,一副不服氣的表情。詞語對於他們來説十分簡單,所以齊讀後他們就會得到期盼已久的那份禮物 (鞭炮)。因為鞭炮是同學們春節最喜歡的,聽到那個聲音他們一定很興奮。

接下來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瞭解,我出示“年”獸的圖片和相應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回答:“年”是一頭怎樣的怪獸?為了躲避“年”獸的傷害,人們怎麼樣了呢?在一名同學回答過後,通過齊讀第二自然段共同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新舊知識緊密銜接)

2.整讀全文,重點感知。

幸好一位白鬍子老人出現,他是怎樣攆走“年”獸的?老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的整讀全文找出相應的段落3-5自然段。(培養自學能力)在尋找中我選擇了默讀獨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探究的方式,既可提高學生個人閲讀分析能力又使能力稍差的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也在表達上也可以得到鍛鍊,在交流中雙方得到互補互進。探究後指名反饋,給與評價,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瞭解又可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使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信心倍增。

那攆跑“年” 獸的老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來看畫面,再讀讀3—5自然段請你用相應的詞語來形容一下。學生們一看到畫面就感到新奇,這個人的氣色、精神與別人有些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立刻會想到我得怎麼説,這樣一定會自覺地去文中尋找答案,並馬上舉手回答。因為“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在文中位置十分明顯,這對於他們來説太簡單了,從而透過畫面人物的形象對這兩個詞圖文結合得到進一步理解。

接下來來到老婆婆家他與老婆婆有了哪些對話,從中你又知道些什麼?採取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各自的情感(老婆婆的善良和白鬍子老人的自信、勇敢)瞭解其中的內容並彙報。 讓學生再讀中領悟。朗讀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適當的引導示範,也十分有助於解決問題,為下一步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

半夜時分,“年“闖入村子,結果如何?它是如何被嚇跑的請你用文中的詞語或語句回答,始終使學生不脱離課本,掌握最基本的'學文方法。但此時的讀文就可以開放一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以最快最準的方法找到答案。”年“是嚇得渾身戰慄、大驚失色、倉皇逃跑。不用細説就可以想像和開始的耀武揚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白鬍子的做法紅紙、亮光、鞭炮聲和紅袍則是最有利的證據。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板書,再次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答案。突出了文章重點。

為什麼白鬍子老人能想出這些辦法呢?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繼續讀文。這次的回答對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來説可能覺得較難掌握,不好理解。因此邊讀邊畫後,我為這些同學創造了共同解決問題,虛心向人請教的機會,不要因為不懂而厭學,而是更加積極地學。在合作探究中知道原來“年”有三怕“怕紅、怕光、怕響聲。待學生彙報後板書,並提出問題為什麼老人能根據”年“的三怕想出那些辦法呢?(突破難點)這就需要孩子們動腦思考問題。(因為他像我們一樣善於思考)説明老人很聰明。聰明得讓鄉親們都驚奇,所以有感情的朗讀第5自然段,並請讀得好的同學給大家示範。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體現了讀文的重要性。

最後齊讀最後自然段,學生準確概括“年”就是由此演化而成,一些風俗也流傳至今。為全文起到一個整體效果從而説明此段是全文的小結。

四、知識拓展,總結全文。

故事結束,“年”的由來也有了瞭解,但文中的老人卻給我們印象很深。誰能用用自己的語言來説説“白鬍子老頭兒是怎樣的人呢?在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當你遇到困難或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做?一連串問題的提出將課文內容做了延伸。學生憑自己對本文的理解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及時的表揚,總結。使學生不但知識技能上有收穫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教育將一生受用。

在即將結束本課內容的時候,我們以各種資料圖片展示家鄉春節的習俗,使學生大開眼界開闊視野,思維得到了拓展。不單為學習而學習,做到了學習與生活相聯繫。

五、佈置作業

收集各民族春節習俗

六、教學板書

張貼紅聯——怕紅色

30“年”的來歷 燃放爆竹——怕響聲 趕“年”

燈火通明——怕亮光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第12課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五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和三個整體認讀音節yuɑn、yin、yun,配有圖畫。第二部分是拼音學習。包括兩項內容,(1)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的拼音,鞏固新學的韻母,複習j、q、x跟ü組成音節省寫ü上的規則。(2)看圖讀音節詞語。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準確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認字讀韻文。第四部分兒歌,配有圖畫,我們根據新課程標準。根據本組拼音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習聲母與前鼻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讀準三拼音節,複習ü上兩點省寫規則。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前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

三、教學難點:

三 拼音節的拼讀。

四、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遊戲法、先扶後放的方法及教學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為了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複習引入。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所以一上課老師放一首歌曲引入。學生自由地做動作,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接着讓他們做摘蘋果遊戲,將學生帶入拼音樂園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對拼音的興趣。

(二)聯繫語境,教學發音,指導書寫。

出示情境圖,在看圖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首先學習兩個前韻母時,老師示範發音,講解發音的方法,讓學生模仿、交流。小組學習,老師巡視作個別指導。然後放手讓學生學習後面的三個後鼻韻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的過程,探究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點,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指導書寫時,老師用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看清五個前鼻韻母的位置,再讓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幾個,這樣學生記住字母的形,講練結合。

(三)合作探究,拼讀音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相拼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帶着學生學習第一組拼讀音節,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學習其它的三組音節,然後交流反饋。

(四)複習舊知,突破難點。

三拼音節拼讀是難點,老師用填空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讓學生説出介母是誰,然後指導拼準三拼音,在j、q、x與ü的相拼省寫兩點學生已學過,但學生易忘記。教師先複習j、q、x與ü的拼讀規律 。讓學生拼讀,使學生化難為易。最後用遊戲的形式彙報拼讀音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在興趣盎然中學拼音,在遊戲中學,學生就會學得輕鬆又愉快。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國小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説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説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導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敍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閲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信息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説,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信息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説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説:“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國小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説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説反思:

語文説課稿 篇8

課文《愛之鏈》是一首愛的讚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一個嚴寒的冬夜裏的充滿愛的故事。作者字裏行間稱頌着人間的友愛互助——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周老師的這節課在設計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文短教,圍繞愛的鏈條,探討主要環節。

首先,“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讓學生進入愛的珠鏈上感人的一幕幕。

接着,帶領學生交流文章中的動人畫面:

1、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是怎樣的?(以讀代講)

2、喬依是怎樣為老婦人修車的?還有哪些段落的描寫也反映出喬依的為人?(此處絕不惜時,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

3、引讀6、7自然段,即當喬依修好車,老婦人滿懷感激地打開錢包時的一段對話。(此處不費時,直接點明——不容質疑)

4、學習“老婦人幫助女店主”一段時,學生讀文後完成填空:

來到了小餐館,老婦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於是

這樣設計,精簡省時,又能啟發學生前後聯繫課文,深入思考,為理解“愛之鏈”作了鋪墊。

5、引讀女店主進房間後對喬依説的`話。(能讀懂的不作繁瑣分析,一讀而過)

6、課文為什麼用“愛之鏈”作題目?(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從內容回到文題,幫助學生體會中心。)

整節課的設計,直奔中心和重點,“省時高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我的思考——在挖掘人文內涵的同時,怎樣更多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台,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詣統一?

聽課時,腦子裏零星閃過幾處地方的處理,不知可否:

l“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這時讓學生敍述喬依修車、婦人幫助店主的情節,可有感情地朗讀原文,也可鼓勵他們靈活地將自己的語言,加上課文中的詞句來表達。)

l——“喬依,你與老婦人素不相識,你為什麼這樣做?”

——“喬依,你目前不需要錢?難道這筆錢你不能接受?”

(進行這樣的“人物採訪”能促使學生前後聯繫,文本內容與生活經驗、個人看法相聯繫,深入體會喬依的為人。)

l“想象一下,你就是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那位受助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説些什麼?

(創編對話,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文本語言。)

l進一步探究:僅僅由喬依、老婦人、女店主之間的相互關愛就能形成這條愛之鏈嗎?

(以《因為愛》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展現同學們常見的,熟識的表現“人間真愛”的一幅幅畫面,繼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耳聞目睹”。)

小結提升:世上許許多多的“喬依”,串起了愛之鏈……

l創編關於愛的格言

(學生根據自身的閲讀感受創編格言,是真正的“情感內化”。)

我想,我們只要用法得當,在兼顧工具性的時候,不會淡化人文的,融合得好,會讓愛更深,讓鏈更長的。

沒有完美的課堂,我們的目標是無限的接近完美。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囚綠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本文講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囚禁常春藤的故事,描述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態和真摯心願,含蓄的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囚綠記》其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藴藉,感情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中學生朗讀、賞析,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鑑賞評價,充分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實現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表明,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係,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本文的意思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敍事層面,表現了作者對綠枝條的無比喜愛,一個是象徵層面,即本文的深層寓意。前者意思淺顯,學生通過閲讀可以理解,後者比較含蓄,學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如下3點,並把其中第2、3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熟讀文本,把握的結構及作者感情脈絡。

2、品味重要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寄託的對綠的情感,理解綠的內涵,把握主旨。

3、學習本文借物抒情和託物寄意的.象徵手法。

三、説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這是新課程的核心學習觀念,本教學設計為了切實落實這一理念,將採用儘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師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學”。其做法就是強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2、指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用圈點批註的閲讀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閲讀;利用導學案深入研讀課文;利用網絡、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視野,激發讀書興趣,拓寬學習渠道。

四、説教學方法

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所以本文的教學時間擬定為一課時。

1、做好學生課前預習。首先指導學生採取圈點批註法閲讀,利用導學案把本課一些問題提示性前置給學生參考,便於學生深入預習。其次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信息。如作者介紹、背景資料,以及常春藤的圖片和常春藤的生長特點。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本課我試圖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我的課堂容量以及課堂美感。我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各項功能和資源,強化了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我還在課前精心製做了,鏈接一些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視野,豐富閲歷,擴大知識容量,拓寬學習渠道,力求做到把信息技術和教學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配合多媒體引領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探究、合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常春藤》詩歌朗誦視頻,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閲讀記敍性散文,首先要了解的對事件前因後果的敍述過程,抓住的關鍵句子,在此基礎之上理清的結構,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走近那一抹綠

1.綠是什麼?“我”為什麼如此熱愛這抹綠?

2.為什麼要“囚”綠?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4、找出文中描寫“囚綠”後“常春藤”的形象的語句。從中你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常春藤有怎樣的特點呢?

5、人綠對對碰。在“囚綠”的過程中,“綠”與“我”在對峙中進行了怎樣的心理對話?

老師先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注意文中哪些語言信息?請找出來並做批註。學生自主閲讀、思考、批註,必要時小組討論。整個過程先由學生練習、活動,然後老師發現問題,指導總結。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老師的指導作用。

(五)、認識那一抹綠

知人論世: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説説“綠”的象徵意義,解釋的主題。

小結:

作者通過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頌揚了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廣大中國人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了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

(六)、感悟那一抹綠

本文給你什麼樣的深刻人生啟示?

這個問題設置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對主題進一步個性化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問題,突顯作品的現實意義。

(七)、抒寫那一抹綠色

課文采用象徵手法來描寫景物,試着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寫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象徵意義。

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以片段寫作方式訓練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鞏固本課寫景狀物藝術手法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六、説板書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是一棵生機勃勃的常春藤。以作者寫作思路“四綠“(即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為大地,又以“個人”(陸蠡)、“民族”,作為樹幹,再把象徵意義作為茂密的枝葉。一棵蓬勃向上的常春藤就堅貞不屈地挺立在我們面前。我力爭做到簡潔而不繁複,直觀而不費解。

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教學要求

1比鮮10個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倍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二、教材説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笨善闖殺究魏鹹遄值鈉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兩個頭飾,“棵、穿”的猜字圖。

2幣求學生觀察校園、路邊、生活小區的樹木,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認字、寫字

1比獻

生字中,注意讀準“穿、傘、暖、冷”的`字音。要認識的10個生字多為單音節詞,適宜隨課文分散認字。從字形上看形聲字居多,本課要隨生字認識“父、刂、冫、人、灬”5個偏旁。根據生字的特點,也可從偏旁入手,相對集中認字。如,先複習“、日、糹、”4個偏旁,再認本課5個新偏旁,並適當説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到生字表裏找找9個偏旁分別藏在什麼字裏,藉助拼音,看看課文,想想怎樣記住它。在學生議論中會發現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傘)就可以記住字形。教師在討論中可提示學生:

(1)看圖猜字。“棵”(左邊畫棵樹,右邊畫個果子)。“穿”(上面一個洞口,下面一排牙齒)。(2)記個大概印象。對難字如“暖、熱”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記個大概,隨着閲讀、復現,逐漸鞏固。為了精確辨認生字,可安排兩項練習。(1)選偏旁、部件卡片組成字讀一讀。

(2)比一比,組詞:爺——爸、棵——課、穿——窗。

2斃醋

本課要認識筆畫“”,鞏固先裏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教學時重點指導兩個字:“四、五”。

四:第一筆“豎”在左半格,行筆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筆“橫折鈎”起筆處和“豎”的頂部相連,橫行至右上格折轉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鈎出。第三筆“短撇”和第四筆“豎彎”,都從橫上起筆在框內均勻分佈。寫“豎彎”時,豎要直,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最後一筆“橫”與第一、第二筆的收筆處相連。

五:第一筆“短橫”在上半格;第二筆“豎”從“橫”中點起筆,行筆略向左斜;第三筆“橫折”起筆超過“短橫”,向右行筆至右半格與“短橫”上下對齊處折筆向下,收筆與“豎”對齊;第四筆“長橫”託連第二、三筆,起筆、收筆處超過第三筆。

(三)詞句

本課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各指的是什麼。教學中可運用插圖讓學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紮在樹幹上的稻草或草簾;“綠色的小傘”指枝葉茂密的樹冠。還要聯繫上下文,從它們的作用:預防小樹被凍壞、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説。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冷——熱,可在閲讀中點一點。

本課首次出現自然段,可先從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這樣的行文方式上讓學生感知,再通過一段一段地讀,逐步知道一個自然段説一個意思。

(四)朗讀

朗讀時要提示學生,讀完一個自然段要停頓一會,停頓的時間比句號長一些。

本課重點指導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適當停頓,如: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語氣中要表達出互相關心的喜悦之情。

(五)實踐活動

1笨魏“讀讀説説”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彙。練習時可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説説。指導的重點是擴大積累,運用恰當。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組練説,再用四張填空卡片變換順序開火車口頭填空,比比哪一組説得恰當而不重複。

2毖菘偽揪紜<由弦爺與小樹的動作、對話把第二、三段的內容演一演。這是第一次演,如學生有困難,就教師幫助編,由兩個同學演給大家看,意在激發興趣。經常演演,學生也就會自編自演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