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來源:文書谷 1.8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美術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美術説課稿 篇1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説課的課題是:“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談一下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歡迎各位專家給予指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結構:本課採用突出重點人物,重點分析經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紹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位美術家。每位美術家單獨一節。另有“相關鏈接”,介紹同時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術家和經典作品,以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藝復興美術的理解。從而讚賞美術對社會、文化發展的貢獻,進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2、本課內容的重點是欣賞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即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作品,要求對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並對三人的藝術風格進行比較研究。

3、本課的難點,主要在於學生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特點、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的先進思想——人文主義,缺乏比較深入的瞭解。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

4、教學目標:⑴ 學習欣賞西方經典美術作品的方法,體會經典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⑵ 加深對歐洲文藝復興這一偉大歷史時期的認識,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

5、教具:課本、教案、學案、多媒體

學具:課本、白紙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都達到了一定層次,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強烈的好奇心,正經歷着從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向理性思維、抽象思維的轉軌期,感性的東西對他們來説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優勢,充分利用學生感官體驗的審美愉悦,創設濃郁的學習氣氛,通過學生主動思考、質疑、參與、合作,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推測,使學生的認識過程從直觀的感性體驗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維階段,“授人以漁”,提高其自主鑑賞的能力,並通過學生自主的欣賞和審美經驗的積累,達到“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南北朝 劉勰)的學習效果,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和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教法及學法

教法、學法的選擇應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落腳點應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上。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根據教材的特點、要求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其心理特點,我準備採用主體探究式教學法與學生合作式學習法相結合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同時輔以練習反饋、變式訓練等經典做法。讓學生

在活動中滲透教學主題,在參與中領悟教學內容,

在體驗中培養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態度

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應用中獲得實踐能力,

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在聯繫中拓寬知識領域!

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將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活動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運用,在活動中創造,我們的課堂自然會充滿不竭的活力。

四、教學過程:

1、以疑激趣,導入新課:(3分鐘)

我國宋代學者張之厚説“學則需疑”“於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課堂教學的導入,負有醖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優秀的教師從踏入教室的最初幾句話起,就應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智力振奮狀態,為魅力課堂的形成打下基礎。我擬引用恩格斯對文藝復興的評價開場並設疑:恩格斯為什麼説這是一次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產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導入新課。

2、補充知識,奠定基礎:(5分鐘)

歐洲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它對人類產生的精神與文化政治的影響,它的文化價值,是極為珍貴的。美術是其精神財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幾位經典的美術大師,是構成文藝復興文化的主體。但是,與其他課的欣賞不同之處在於,本課六位美術家(尤其是“三傑”),必須放在文藝復興的`大環境與人文主義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獲得真諦。因此,瞭解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在這個環節設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補充有關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板書:一、歷史背景),為下面進一步欣賞美術作品奠定理論基礎。這裏有一個關鍵詞是“人文主義”(板書:人文主義),即爭取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展,主宰宇宙的不是神而是人。這與歐洲中世紀的否定人生、否定現實、提倡禁慾主義的宗教世界觀,是針鋒相對的。

3、分別賞析,橫向比較(30分鐘)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我設計採用先對“三傑”分別賞析,然後再對其進行橫向比較,使學生不僅能夠感受他們各自作品的藝術魅力,更能通過比較的探究,把握其藝術個性。

首先設疑:本課中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板書:“三傑”)是指哪三位美術家?

⑴ 達芬奇的繪畫 (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台階式設疑:

①恩格斯提到的第一個巨人就是達芬奇,為什麼?

②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③運用已有美術知識嘗試分析《最後的晚餐》(板書)。教師提示:主要從形象、情節、構圖、透視四個角度探究。(板書:形象、情節、構圖、透視)

④有沒有同學能畫出焦點透視的示意圖。(説課演示:畫焦點透視的示意圖)

學生經過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後,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或需要補充的再提出來交流,教師及時肯定和補充。問題④是我設計的讓學生動手畫的環節,請能畫的同學畫到黑板上,其他同學各自畫在準備的紙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並選優秀作業進行表揚,展示。目的就是提供條件讓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通過成功表現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讓課堂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健康成長的沃土。

(2)米開朗基羅的繪畫(板書)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完成教師的台階式設疑:

①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表現的內容?

② 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是如何造就天地、人類等萬物的呢?

③ 嘗試分析《創造亞當》(板書:《創造亞當》)一圖的藝術特色。教師提示:從內容、形式、對比因素等方面入手。(板書:內容、形式、對比因素)

④ 文藝復興借用了古希臘羅馬的語言唱出新的文化的讚歌,在《創造亞當》一圖中有沒有體現?如何體現的?

通過不同組學生展現自己的分析結果,交流,教師參與,得出結論。

本環節的設計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設置適當的台階,讓學生產生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成就感,以利於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營造交流的、融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⑶ 拉斐爾的繪畫(板書)

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拉斐爾的《椅中聖母》(板書),教師提示:從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直線和曲線)四方面進行。然後交流、補充、總結得出結論。(板書:構圖、形象、色彩、形式對比因素)

⑷橫向比較:(板書)(分鐘)

在師生共同分別賞析了“三傑”繪畫作品,體味了其藝術特色的基礎上設計這一個環節,讓學生橫向比較這三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主義的光輝、高超的藝術技巧、以及每個人的藝術個性特徵,提高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進而綜合認知的能力。教師設置四個角度進行提示,讓學生思考:

①作品儘管表現的都是宗教題材,但表現的形象卻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閃耀着人文主義的光輝。

②作品都選擇了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戲劇性、概括性和表現力的瞬間。

③作品都選擇了適合內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④藝術家的個性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達芬奇的深湛、含蓄和富於理智,米開朗基羅的雄健有力、充滿激情,拉斐爾的優雅、和諧、秀美等。

4、拓展知識,加深理解:(3分鐘)

要求學生課後欣賞“三傑”的其他作品和課本介紹的其他美術家的作品和成就,加深對文藝復興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價值的認識和理解,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5、課堂小結:教學過程結束。(4分鐘)

本課的設計,主要依據認識發生論和誘思探究理論原理,把握學生的認知結構,精心設計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做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教師。要使每節課都眉目分明,山青水秀,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這是我個人對本節課的設計思路,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完了,謝謝!

美術説課稿 篇2

本次交流課,我所授課的班級是二三班,上課內容是國小美術人美版二年級課程《水果樂園》,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反思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方面

1、本課是以“好吃的水果”為題材組織一年級學生進行“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祖國各地有着各種各樣的水果,它們味道鮮美、色彩豔麗,都是孩子們的最愛。因此,以水果為題材能極大的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徵。本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猜、説、看、畫等活動,觀察感知身邊的水果,在此基礎上利用畫畫、塗塗等形式進行表現,從而體驗美術造型活動的樂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和感受水果特徵和認識水果的基本形狀以及帶給個人的不同感受。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自主表現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體會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通過師生共同創設有情趣的感知與回憶活動,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表現能力。難點是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或體驗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説學情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在美術教學上,學生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而且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他們敢動手、好奇心強,樂於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表現慾望。

三、説教法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認識規律,我採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創設法:上課初,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吃什麼水果,它的味道怎麼樣,它長什麼樣,讓學生通過回憶説出水果的外型特徵。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提問法:在本課教學中,多問學生,讓學生談一談、説一説,啟發學生思考,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

(3)演示法:利用電腦演示水果大變身的步驟,從而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大膽想象,解放學生的手,使他們放手畫畫。

四、説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將採用以下的主要學法:

(1)猜一猜:教師提示要猜的水果,讓學生通過想象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看一看:感知水果的形狀、色彩。

(3)學一學:學生跟電腦演示畫畫步驟學習水果如何大變身。

(4)畫一畫:學生動手大膽嘗試用畫筆畫出觀察到的、喜歡的水果。

五、説教學程序: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激趣導入——觀看水果圖片——示範畫果——欣賞感受——自主表現——評價作品——課堂延伸

(一)激趣導入

上課一開始我對同學們説上課前先熱身動一動腦,用兩個謎語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觀看水果圖片

在此環節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它的味道、它的外形特點,主要是通過回憶,讓學生感知水果的特徵,並根據感受説出來。

(三)示範畫果

用電腦出示水果大變身的'步驟,讓學生可以直觀瞭解畫水果的過程。比老師親自示範畫水果的速度要快。解決了學生在老師親自畫畫的過程中的那一段靜態的環境。還可以瞭解多種水果的畫法。

(四)欣賞感受

接着,帶學生走進水果王國,走進水果小精靈的世界。讓學生觀察到更多的水果,瞭解更多的外形和色彩。通過觀看水果大世界,刺激學生的視覺,提升學生的感受。

(五)自主表現

走進水果王國,你都看到哪些水果小精靈呢?他們都在做什麼?大膽發揮想象,運用手中的筆畫出有故事情節的畫面。

(六)評價作品

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

(七)課後延伸

通過調皮的小孩大戰魔王的故事來教育孩子全面飲食。

六、説反思

本課充分考慮到了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特點,在環節的設計中首先用孩子們喜歡的猜謎語的遊戲作為引入點,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導入新課,開門見山簡潔利落牢牢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接下來採用的互動遊戲猜水果、畫水果比賽等手段既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標準也循序漸進的一環套一環進一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使學生處於趣味的動態中,並注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和德育滲透。在教學重難點的解決上,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使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教學氣氛達到了高潮。這節課立足於教材,卻又不侷限於教材,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超越生活的表現。使學生體驗到生活和自然才是美術的第一課堂,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美術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兒童的世界裏怪獸是他們比較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動畫片、想一想、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等多種材料繪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怪獸;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怪獸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怪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面具》、《機器人》、《民間麪塑》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怪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彩筆繪畫來表現畫面,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説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怪獸的分析,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

説教學難點:怪獸的設計和表現。

説教學準備:有關怪獸的資料,彩紙,教師範畫、作品。

二、説本課的指導思想

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三、説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怪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説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的'怪獸,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怪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説教學法分析

1、觀察範作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六、説教學過程

1、出示幾種動物圖片:鹿、馬、魚、鱷魚、蛇、老鷹等,着重觀察它們的一個重要部位,最後出示龍的圖片。並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後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 、下面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到怪獸世界裏去參觀一下{怪獸欣賞}:中國古代的怪獸、外國的怪獸、卡通裏的怪獸。

5、學生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如何表現了怪獸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6、學生思考,“你想怎樣表現你心目中的怪獸?”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的語言交流為繪畫打下基礎。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8、評價。

七、説課堂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怪獸,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個怪獸最吸引你?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八、説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作品中表現了很多怪獸,實際上這些怪獸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幻想神話中的“靈物”,雖不足為信,但它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你們讓老師也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都是好樣的。

美術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四季的色彩》,國小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一課教學內容,我準備從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部分來進行説課。

第一部分 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四季美景,如詩如畫,色彩絢麗,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課是以瞭解色彩知識為主線,認識國內外國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變化與魅力的 一節“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設計,引發學生對大自然四季色彩變化的聯想,尋找藝術與生活, 藝術與情感的關聯。

2.通過欣賞名家名作,作美感表達,使學生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賞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藝術美。

難點:學生對色彩的聯想,對作品的美感分析,並作美感表達。

第二部分 教法學法

教法首先 運用“激趣教學法”,通過小實驗,小遊戲等教學方式激發興趣,啟迪求知。其次 重點運用“情境教學法”,力圖打造審美教學的亮點,南朝學者顏之説:“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薰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擬之”,在備課的時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負這多彩又美麗的四季?有這樣一個比喻“藝術是哭泣的淚珠,歡笑時的音符“”,當一個人全心去體會這個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能將他的生活,知識,心靈和諧統一的時候,情境教學就會為你打造一個美的世界,我和他們一起放飛心靈,一起美美的觀賞,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達,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後 “啟發引導法”,藝術課程最大的亮點是綜合性與人文性,與音樂,文學學科整合,會怡情促趣,在這裏我重點要、説的的是本課對於教師語言的引導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的那樣:“人類教育中最美妙語言觸及人的心靈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師語言應該詩化,充滿情感,音樂的渲染,詩詞與美文都講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濃縮的情境,在本課當中我設計了聞一多的'《色彩》一詩,講解色彩的聯想,又在欣賞美景圖片時,設計以詩文解説,或以美文解説,激發學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師詩意的引導必然提升美術課堂的魅力。

學法 我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問題有時來的比講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歡肖伯納的那句話;”

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就擁有了兩種思想。他啟發我們應給學生髮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而情境教學教師設計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點燃學生髮現,研究,探索之火,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培養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我分為一“ 導入環節------遊戲導入,色彩體驗”二“講授環節-----詩情畫意談四季,感受色彩變化”三“欣賞環節----欣賞名家名作,潤物無聲;自主探究得結論,金石為開”四“創作環節----美感表現四季”四步驟完成。

步驟一 “ 導入環節------遊戲導入,色彩體驗”

活動一 試驗導入 引出課題

活動二色彩聯想遊戲

設計意圖;;遊戲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識,色彩聯想,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

步驟二分 講授環節-----詩情畫意談四季,感受色彩變化”

首先從“點”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點點”成線,欣賞課件美景,師生詩文解説

最後“線線交織成面,情境引導,師生共展畫卷。

設計意圖;本環節對知識進行點線面全方位的引導,使學生從點入手,階梯狀到最後在頭腦中形成美好畫卷,激發學生的美感體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説能夠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們通過一個個階梯走向認識,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徵。’”我想你給學生一個梯度,學生定會還你一個認知的高度。

步驟三 “欣賞環節----欣賞名家名作,潤物無聲;自主探究得結論,金石為開”

學記中説,叩之以小者小鳴 叩之以大者大鳴,設計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自主探究,從而引出作品內容,作者,表現形式,色調,感受五項知識的探究,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後教師把學生分散的觀點總結,為學生欣賞作品作範例。

步驟四“創作環節----美感表現四季”用線條畫出記憶深處最美的畫卷。

板書

結言 作為美術教師,我應該對得起這個美字,作為審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美,創造美,應用美,你給學生一個美的學習情境,學生必然還你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美術説課稿 篇5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美術教科書----中國美術鑑賞課《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一單元。我主要通過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及教學過程等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通過對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藝品種的簡要介紹,使學生對工藝美術的基本特徵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最終達到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和工藝美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2、教學重點:

瞭解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把握各種主要的工藝品中的基本特點及時代風格。

3、教學難點:

通過各類工藝品的造型、裝飾,領會其審美特點及文化內涵,從而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有較深入、準確的認識。

二、教法:

新版教材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中應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和思想才能表現出來,最終使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得到教育和審美享受。由此結合提問教學法,可以採用分目標、分層次的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不管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在適當修正和更改的同時,主要給予正面的啟發引導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要對他們簡單灌輸、指責。這樣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都會獲得一種成就感,讓全體學生的水平都有所提高。這也會對促進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學法:

課堂中組織討論,通過教師所提供的大量古代工藝美術作品,讓學生賞析、品評,進行自主性學習;經過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通過展示部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作品及圖片、仿製品,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這些工藝品屬於哪些品類,確定由哪些同學來進行分類。

導入本單元課程內容。

(二)主體內容講授:

環節一:

首先從整體上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突出成就、發展概況等方面加以介紹,然後分別論述四個工藝美術的重要品種:絲綢、青銅器、陶瓷、玉器。

本環節重點介紹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對世界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環節二:

簡要介紹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史,提出問題。

1、絲綢有哪些分類?

2、誰來賞析一下《聯珠騎士獵獅紋錦》、《卷草鳳紋錦》這兩幅絲綢藝術品。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概括總結,以此兩幅絲綢作品為例,重點分析中國絲綢的裝飾藝術特點。

環節三:

在青銅器一節中,引導學生分析商代的《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盤》,春秋的《蓮鶴方壺》,漢代的《長信宮燈》這幾件重要青銅器藝術作品,讓學生找出不同時期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環節四:

在陶瓷一節中,介紹原始彩陶和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瓷器。引導學生賞析作品,讓學生明確中國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遠影響,同時感受其藝術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環節五:

在玉器一節中,由於學生對這種藝術品類比較熟悉,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在這裏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玉器的豐厚文化內涵,並分析商代《玉鳳》,和清代《白玉雕桐蔭仕女》這兩件作品。

環節六:小結:

總結本單元四個知識點。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絲綢、青銅器、陶瓷、玉器四個分支環節,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美術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美術的輝煌》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第八單元第23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從新古典主義美術到浪漫主義美術”“現實主義美術和印象畫派”與“現代主義美術”三個子目構成,主要講述了五大美術流派興起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藝術特點等知識點。本課與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和世界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息息相關,介紹了大衞、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等一大批偉大藝術家,在近代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課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瞭解19世紀以來的藝術發展歷程,更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説學情

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我所面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之前的歷史學習,學生們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並具備了一定的歷史自學能力,對美術的相關知識也有一定的瞭解,但理解還不是很深刻。同時高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通過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五大美術流派,採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五大流派的特點。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五種美術流派興起的背景,説出五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特點,理解藝術與社會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交流和小組討論分析各個流派的特點,提高歸納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要平等對待,加強交流借鑑。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不同美術流派的代表人物與作品。

【難點】

不同美術流派的特點及背景。

五、説教學方法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於此,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材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我採用温故知新導入法。

我會帶同學回憶近代文學都有哪些主要的流派,分別説出這些派別的代表作品,提出疑問:“那麼在其它的藝術領域,有沒有類似的流派存在呢?”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利用歷史知識前後銜接的特點,通過對知識的回顧,使學生在舊知和新知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繫,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上課狀態。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從新古典主義美術到浪漫主義美術

1.背景

我會同時講授兩大流派興起的背景,以方便學生進行對比。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回憶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並提出問題:法國大革命經歷了怎樣動盪的過程?啟蒙運動構建的“理性王國”有怎樣的缺陷?學生結合所學及史料可以認識到: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三次起義和一次政變,動盪不安,資產階級崇拜英雄主義精神,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新古典主義美術;啟蒙運動宣傳的自由民主只是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無產者依然享受不到,對於“理性王國”的失望和不滿,催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2.特點

我會展示《馬拉之死》和《自由引導人民》,請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分析兩幅畫藝術風格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兩大美術流派的區別,新古典主義是以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整個畫面嚴整和諧,在表現形式上突出理性,而浪漫主義美術強調色彩的運用和畫面整體的統一,不拘泥於細節的描繪,更加重視表達人的感情。

【設計意圖】這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現實主義和印象畫派

在這一階段我會展示《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和《日出·印象》,然後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請學生按歷史興趣小組進行分組討論,結合課本知識,採用分析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方式,去分析現實主義和印象畫派的區別,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最後由小組推舉代表發言,表述兩大流派的不同特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進行總結,現實主義和印象畫派的特點是:現實主義注重表現社會現實,而印象學派反抗主題思想,表現微妙色彩變化,後期繪畫風格有了新的特點,即線條粗狂、形式誇張、色彩明快。

【設計意圖】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現代主義美術

在這裏我會將課堂還給學生,請學生通過自學探究現代主義產生的背景和藝術特點,然後請學生自願上講台介紹自學的成果,並對他們的發言進行積極評價,最後總結歸納現代主義的背景和特點。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上台發言的機會,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我採用了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小結,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請同學們蒐集其它現代主義美術的作品,加深對於現代美術的認識。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來。

七、説板書設計

美術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的課題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14課《吃蟲草》,説課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

一、説教材

《吃蟲草》這一課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課程改革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睞,仍佔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我就對教材展開分析:

“吃蟲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蟲植物作為教材內容,對於許多學生來説,接觸的是一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探究、想象與創作的空間,雖然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着學生、教師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對象確定為三年級學生,我認為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中使用該教材,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於學生的心理髮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着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現大自然中美與善的生態平衡,並同時在蒐集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該課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教學目標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凸現於課堂,應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差異的表現為基礎,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可以是異想紛呈的設計,以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活用教材,使教學人本化,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自然中奇妙的植物——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的特點,通過吃蟲草這種植物,瞭解自然界的美妙。

2、過程與方法:發揮想象力,敢於大膽表現。學習用綜合技法表現吃蟲草。訓練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提高運用相關資料能力。培養學生大膽進行設計、繪畫、製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於價值觀:

通過觀察瞭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

2. 將美術與科學自然融合,充分發揮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

(三) 教學難點:利用審美情趣,創意的設計、綜合技法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

二、説教法

我們常説“教有法而無定法”前邊這個“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不大變的,是個“定量”,而後邊這個“法”則是多樣、靈活的,它考驗着我們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空裏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個無限量的“變量”。在該堂課中,我認為應立足於從美術學科的創造表現中延伸對科學以及現實社會的聯繫。以下是我設計的教法:

1.故事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2.賞析入境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視頻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不及在真實的自然中得到的那麼深刻靈動,但對於該課而言,運用課件在短時間裏瞭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直觀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3.師生互動,探索表現

在對大自然奧祕的探解中,教師蒐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識內容,不斷激發起每個人個性化的思考及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各種形式展開藝術實踐嘗試,教師引領着學生分析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突出“獨特、個性、創新”。

三、説學法

教學最終落實於學生的“學”,它不僅僅是結果,更強調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作了以下指導:

1.組織教學:教師圍繞設計及表現奇異的吃蟲草及新型“捕蟲器”進行創作,並展示部分作品,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識經驗,以先行者的姿態呈現。

2. 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個人獨立或集體制作的形式,讓學生確認自己已有的材料並通過分析吃蟲草的捕蟲器特點“芳香的氣味,奇特的外形,鮮豔的顏色”三大特點,緊接着從分析仿生設計案例賞析,將人類和生物的奧妙在造物過程中進行模仿、創新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設計與表現的原則,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 加強認知與表現結構:學生對設計以及造型已經有了基本明確的認識,但還不夠鞏固,這就需要在過程中結合具體操作和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張揚,鼓勵新穎、奇特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真正瞭解設計與表現的思維方式,更為理性地欣賞,評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悦。

四、説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課堂教學是信息交流為主要活動載體而存在,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比克低估。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制作了一些課件。這樣做有以下優點:1、符合教學內容的需求。2、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3、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大自然中有無數動物和植物,每天它們之間都發生許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動物和植物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教師講小故事:春天來了,天氣漸漸變暖了,植物也開始生長了,與此同時一些小蟲子也來了,災森林裏草地上尋找自己最愛吃的小草。可是就在前兩天,幾個小蟲子正在草叢中玩耍時,一不小心,備草給吃掉了(停頓兩秒),你們相信嗎?

學生:不信

教師:你們不信呀!那我就帶你們去看看。(出示課件:蟲子被吃的過程)

學生:觀看課件

教師:現在你們應該相信了吧!

播放課件:短片中的小螞蟻怎麼了?你們想不想了解更多有關吃蟲草的知識啊?——出示課題《吃蟲草》

(二)新授

1、蟲子吃草是平常事,居然還能吃蟲子?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吃蟲草既不會跑也不會跳,但他卻輕而易舉的讓活蹦亂跳的螞蟻成為自己的獵物,那麼吃蟲草事用什麼方法抓住小蟲子的呢?

它又有什麼特點呢?

2、下面我們在欣賞幾個錄像,看看吃蟲草事用什麼方法抓住小蟲子的?(播放課件)細緻觀察下面兩組圖片,根據吃蟲草的捕蟲過程重新排列,並説明理由。學生討論,並彙報。

3、根據錄像中的資料我們來總結一下捕蟲草捕蟲的方式都是什麼樣子的?

設陷阱:等待小蟲子掉進捕蟲葉袋裏後獎其捕住。

黏液粘:從葉片上分泌處黏液,粘住小蟲子。

設圈套:合攏葉片夾住小蟲子。

在水中將小蟲子吸入捕蟲葉袋裏。

4、我們已經總結處三種吃蟲草捕蟲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蟲草,你會用什麼辦法吸引蟲子,來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蟲草吃蟲的過程。

(兩人一人演蟲子,一人演草)

5、吃蟲草為什麼要吃蟲呢?(放錄音)

6、欣賞圖片:學生彙報有哪些種類?吃蟲草有什麼特點?生長在什麼地方?

7、欣賞學生作品(多媒體)

剛才,我們瞭解了很多吃蟲草的知識,對吃蟲草有了許多認識,但生活鍾我們睡都沒有見過。他們靠奇特的外形、鮮豔的顏色、芳香的氣味,不僅吸引了小蟲子,還吸引了好多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就通過想象,把吃蟲草吃蟲子的情景表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觀察:畫面中運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麼材料和方法完成這次作業?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表現吃蟲草的?

8、教師示範勾線法:首先選擇用基本型想象吃蟲草。(花形奇、現象奇,這個花長的想垃圾桶,人們瑤想扔垃圾可以扔到裏面,然後花可以吸收生長)(我準備畫一種纏藤花,它可以生長在河邊,他不僅能吃蟲子,如果小孩在河邊玩水,觸動它,它就可能纏住你,不會讓你掉進水裏)(我還準備畫一個葉子很大的花草,葉子上面有許多小孔,他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和廢氣。)

教師強調注意疏密、高低、大小、遠近的變化,通過欣賞作品講解。

(三)練習:

你們能不能發揮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處的奇花異草啊?今天我們將舉行一個“想象小天才”畫展,比一比誰畫的吃蟲草最有創意?老師相信同學們的設計能力,你們一定能夠想象出更新奇的吃蟲草來,並能把它們最生動的一面表現出來,現在我們就來培育自己的吃蟲草吧。

1、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你學過的方法表現吃蟲草捕食的情景。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3、輔導要點:線條的變化、構圖,捕蟲器的趙姓和細緻的描繪。

六、説評價

體現“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以“設計思維活動”作為主軸綜合貫通,使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採用自評、互評、師生共評方式相結合,即重結果,又重過程,同時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係以及融合。

新課程促使我們要求自己不僅要有很好的美術素養、專業能力外,還應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引領他們的動態,讓同學們共同發展、進步、教學相長,交流相長。

美術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課《門》,下面我將就以下內容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1、説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體系

本課選擇“門”這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強化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本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設置了交流討論、欣賞評述、設計製作三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瞭解美術與文化及環境的關係,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本課以啟發和分析的方式導入,以討論的形式相互交流對門的瞭解和感受,使學生能夠從門的文學含義、造型、功能等方面展開討論,用美術的眼光去思考、理解門的文化含義。

基於學生對門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本課設置了製作練習,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門。在表現手法上以簡單畫出效果圖為主,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評價過程中,提出了從創意、造型、實用功能、作業效果幾個方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2、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對門的文化背景闡述自己的.見解;

(2)、能對門的造型、功能等進行簡單評述;

(3)、能嘗試設計一個門,並簡單繪製效果圖。

教學重點:門的造型、功能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設計一個造型、功能合理的門。

3、説對教材的處理

(1)教材選了不同時代、民族、地區的門的圖片,我根據教學實際,增加了現代門,特別是身邊的不同特色的門的圖片進行欣賞;

(2)在教學情境創設方面,為激發學生興趣,我採用猜詞形式導入,

同時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熟悉的門圖片,調動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

(3)在教學手段使用上,我運用照相機拍攝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家鄉的門的樣式,進行欣賞討論。另外,我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説教法

教法:以啟發教學方法為主,談話、講授、演示為輔

三、 説學法

學法:以自主探究式學法為主

四、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展台、範畫等

五、 學具:教材、常規繪畫工具等

六、 説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以猜詞遊戲導入,同時板書課題《門》

2、 交流與感受:説一説與門有關的成語、詞語、文章或者唱一唱與門有關的歌曲。以此加深學生對門的文化含義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行學科整合。

3、 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討論並欣賞不同時代的門,説一説古今的門在造型、色彩上各有什麼特點;

(2)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民族的門,討論在造型、色彩上的特點,瞭解門的民族特徵。以此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3)欣賞不同造型的門,討論總結不同造型的門要依據其功能、環境設計。

4、 設計製作:教師展示範畫,引導學生討論討論你想設計哪種類型的門,説出構思。

5、 作業: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門的效果圖的設計製作。

6、 作業展評:學生自評、互評,同時進行師評。最後以鼓勵性語言結束本節課。

美術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美術中的《水族館》。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説(教材、方法、過程、理念)

一、説教材:

1、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贛教版)二年級下冊 “多變的紙”中的第七課《水族館》,其學習領域為設計應用。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心靈手巧

心靈:體現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海洋生物的喜愛,體驗用自己的雙手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樂趣。

手巧:體現在能利用身邊的廢紙,通過看看、剪剪、貼貼、包包、捆捆、扎扎等造型遊戲,把喜愛的海洋動物製作出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

A、(學情分析)吉安是一個革命老區,沒有水族館。學生生活在內陸,對水族館完全陌生,對海洋生物的瞭解只有在電視、書本上。根據這一情況確定為引導學生了解海洋生物的造型。

B、(課本教材分析)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操作等學習習慣初步養成。且通過《昆蟲世界》和《動物樂園》前兩節課的講解和操作,學生基本掌握了一些卷、揉、剪、撕、貼、包等基本技法。根據這一情況確定為運用不同的紙張和方法制作自己喜歡的海洋生物。

二、説方法:

(加理論形象思維方面)由於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自制力差,缺少生活經驗,所以,為達成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我特別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具體的方法有:

1、情境教學法:在課題導入時,通過播放水族館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融入課堂教學中,觀察海洋生物的造型特點。

2、觀察法:播放影片時採用邊看邊講解分析,讓學生在欣賞和觀察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意義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美的鑑賞能力。

3、實踐操作法:.通過剪、貼、包、捆、扎等方式按自己的想象做出與眾不同的海洋生物。

學法有: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

三、説過程

在進行《水族館》的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啟發——引導”法,以圖例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具體過程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海洋生物模型、供學生欣賞的`圖片、以及課件。

學生準備:各種廢舊報紙、塑料紙、包裝紙和彩色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形式:學生以四人一組,分組圍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以下五個步驟來組織教學。

1、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播放水族館影片進行課題導入,邊講解邊分析每種海洋生物的形狀、特徵。影片中海洋生物的奇異的動感和亮麗的色彩衝擊學生的視線。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了海底的神奇魅力。學生在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海底生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激趣:老師這還有很多圖片,大家想不想看呢?大家來説説看你的感受。在看到圖片一時有的同學會説“這隻魚的顏色是黃色的,我最喜歡黃色的了”、有的同學會説“這隻魚身上的花紋象一隻眼睛樣的,我很喜歡”、有的會説“這隻魚有很多顏色,花花綠綠的很漂亮”、 有的會説“這隻螃蟹的樣子很威猛、還有的會説“這隻魚長得很象刺蝟”,在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中,導出課題《水族館》。

2、講解——

出示課題後,開始進入教學的主要內容。A、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分發一件做好的作品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允許學生去拆,去裝。這時的學生充滿了好奇,有了探究興趣。學生通過拆裝後對製作海洋生物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老師抓住幾個主要的製作過程進行講解、現場操作,主要是捆、扎方面。B、欣賞其他的海洋生物作品,讓學生分析、討論。

通過這組海洋生物的作品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裝飾品。學生在欣賞了這幾組圖片後,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於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3、創作——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並提出製作要求: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然後請學生説一説他或他們小組準備做什麼,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及時予以鼓勵或指導,並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新課標強調:美術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巡視過程中我會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和他們的每一個細節,使課堂保持和諧,人文的氛圍。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學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4、展評——每組選一兩名小朋友展示作品並説説自己使用什麼材料做了些什麼。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自評,然後組織同學互評,最後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評出最佳作品。根據學生的發言再分別評出“最美心靈獎”和“最巧小手獎”。通過語言和獎勵小海星的方法給學生鼓勵。

5、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通過看看、剪剪、貼貼、包包、捆捆、扎扎等方法把自己喜愛的海洋動物製作出來了,你們真是心靈手巧的孩子啊!課外大家還可以利用這些廢棄的材料製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吧!

四、説理念:

1、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2、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在目標中,主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讓學生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用教學環節中的作品激趣;欣賞作品讓學生賞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展示作品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總之,處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做中學,學中樂”充分享受美術帶來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