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8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

一、教學目標

國小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本課時的目標分別為:

1、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理解周長的概念與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兩個教學重點我是這樣來突出的:

1、理解周長的概念

這個重點我是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 導入

上堂課我們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誰能説説“周”是什麼意思?“長”是什麼意思?

第二步:理解認識周長這個概念

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説出哪部分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然後再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讓學生説説周長。如書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籃球場的平面等。

第三步:總結歸納

國小生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着依賴性。通過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感性上認識了周長,這時要將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討論、總結、概括什麼叫周長?最後得出圍在每個圖形邊長的和,叫做這些圖形的周長。這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全面、自然的、主動的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老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了點拔的作用。

2、周長的計算這個重點分兩步進行

(1)創設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題,誰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請你想幾種方法來計算周長?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②用長方形滾動③各條邊相加。這是一次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練習。在沒有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學生的思維狀態下,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無疑都是一種好辦法。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用長方形滾動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量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討論,學生認為只要量長和寬就行。聯繫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學中也使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遷移。然後要求學生列出求這個長方形周長的算式,並要求説出你這樣做的依據。

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大至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長+寬+長+寬”其實這就是用繩子量和長方形滾動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長×2+寬×2”這是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來做的。

③(4+3)×2也就是“(長+寬)×2”長和寬折起來,長方形周長就是長邊與寬邊和的2倍。

2、討論總結、歸納方法

再次討論,説説哪一種方法好?為什麼?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是“(長+寬)×2”。

三、課堂練習設計

(一)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周長概念掌握的練習在新授前,安排一組圖形説説周長。

2、圓周長計算的基本練習。

書中的全部練習題都做為基本練習題,分三個小層次進行。

先是進行直接計算的模仿練習,安排了練習中的第1、2小題。

然後是動手測量後計算的題目。安排了練習中的3、4小 題。動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起到幫助理解,尋找規律之橋樑作用。通過動手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計算周長與用線圍課本一週量出長度,這兩個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知道,由於我們在用線圍時會形成誤差,所以結果會有些不同,其實周長應該是相等的。

最後設計的兩道應用題。國小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要結合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根據大綱要求這個練習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中的5、6兩道應用題。

(二)變式練習

這個練習層次我設計的練習是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0分米,長和寬是多少分米?

這是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教師可採用可移動的線框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周長不變時,長與寬是同時要發生變化的。

練習的設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既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使學生學掌握了周長與長、寬的關係。

(三)第三部分:發展練習

用長5釐米,寬4釐米的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是多少?

可以發現這是一道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訓練的題目,這道題的設計是為了能讓學生更靈活地運用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特別為優等生而設計的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共有兩種不同的拼法。

(5+8)×2=26(釐米) (10+4)×2=28(釐米)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堂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滲透、培養。

1、怎樣測得長方形周長時,通過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繩子、用長方形滾動、用邊長相加。這裏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2、長方形周長計算時,三種計算方法:長+寬+長+寬;長×2+寬×2;(長+寬)×2哪一種好?學生先進行嘗試練習,通過自己去嘗試練習後找出答案。

3、變式練習中一題多解的練習,通過練習,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2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王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三年級數學上冊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温顧複習,查漏補缺,為本節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課堂開始王老師以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和特點作為鋪墊,讓學生回顧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知識,還有就是知道周長的定義,為後面計算周長買下伏筆。

二、情景引入問題導學。

設計了一個十字繡的圖,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計算給十字繡裝邊框需要多長邊框,從而引出問題,開始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三、探究新知,方法多樣,學生為主,總結概況得出結論。

探究新知時候,給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邊長,讓學生根據剛開始的'知識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並小組合作用擺小棒的方法解釋方法,讓學生明白每種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通過擺小棒重複解釋了公式的含義,學生一目瞭然。後面用同樣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整個過程教師一直在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最後總結概況周長公式。

四、教師的鼓勵性語言和提示性語言非常豐富,發人深省。

課堂一開始教師就給學生提出了兩條課堂的建議,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堂也不是的鼓勵和反饋學生的回答,聆聽別人的建議等等。提示長方形周長公式中的小括號時,也沒有直接説明,而是間接引起學生的關注,印象深刻。

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中還有一種2個長和2個寬的計算方法也需要給學生滲透一下,為後面的學習提供幫助。

2、練習題的設計跳躍性較大,最後一個題難度較大,建議可以拆分成幾個題逐步滲透思想和方法,層層遞進,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探索的慾望,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學生分析:在此之前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因此本節課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本着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關鍵點: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學生愛聽的故事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點撥學生迷惑等教學方法。

2、説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並體驗數學的樂趣。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電教手段,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多媒體課件出示龜兔賽跑的故事,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烏龜的長呢?咱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討論誰跑的路程長嗎?(得出可以比較這兩塊圖形的周長。)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兔子的路程:提問:兔子的路線有什麼特點?(長方形)長方形的特徵是什麼呢?怎麼算長方形的周長呢?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彙報結果。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説説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小組討論後彙報小結:寬+長+寬+長=周長(長+寬)×2=周長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麼多種,這裏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寬+寬+長+長=周長寬×2+長×2=周長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2、小龜的路程:提問:怎樣計算烏龜的路線(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特徵是什麼?小組討論解決方法:討論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有哪些方法?總結成公式。彙報結果: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邊長×4=周長

3、得出他倆的路程一樣長烏龜和兔子比賽究竟誰勝利了?(對,小兔獲得了勝利。)

4、給小兔點掌聲,有錯就改,真棒!希望我們也能像小兔那樣作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學生。

(三)鞏固深化,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

1、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並求它們的周長。

2、求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學生測量、計算。)

3、求毛巾的周長:(課件出示)

4、求跑兩週多長課件出示)5、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

(四)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都學到了什麼?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邊長×2+邊長×2=周長

大家嗎?同桌互説,然後告訴大家。

(五)課後延伸,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3-5個)

2、蒐集數據計算教室門、窗、課桌、凳子面的周長。

四、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主要圍繞教學目標,顯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本課重點,雖很簡練,但通過板書能看出本課所講的重點內容。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X午好!

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依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面積和麪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好本課,是以後學習平面圖形面積推導過程的重要基礎,並且為學生進一步系統地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做好準備。

二、學情分析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之前,已經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心理髮展仍處於行為把握階段,不能抽象理解。他們有初步的數學學習經歷,但指向性不明,方法不夠恰當;有較強的活動和觀察興趣,但是活動缺乏有序性,觀察度不夠寬泛,概括、歸納水平差距較大;有小組合作意識,有表達意願,但數學語言不夠規範,小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對於面積這一具有抽象特點的知識,探索、理解、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將成為他們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能區分面積和周長。

2、技能目標

經歷面積公式的推導,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驗——發現——驗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事物間相互遷移類推的唯物主義觀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我主要運用“情景創設法”,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理論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將小組合作探究作為首選。學生分小組進行“拼一拼”、“猜一猜”、“議一議”“驗證”等活動,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行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六、説教學過程

1、複習質疑,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出示兩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2釐米和長7釐米寬2釐米)圖片,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彙報關於長方形、正方形的已有知識、經驗。

繼而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猜想一下哪個面積大?留下了一個懸念,導入了課題(板書課題)。

【教學設想:通過複習,喚醒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回憶,特別是周長、面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記憶,為新知學習做好準備。問題的提出既引出了新課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經歷探索過程,概括歸納公式

接着探索剛才的問題,並提出新問題:你們能想辦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小組合作對長方形的面積進行探討。學生在這個階段可能會採取用面積單位擺、畫格子等較為直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演示並對學生的探索結果給予肯定。繼而讓學生猜想一下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該如何計算。

【設計意圖:我認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種很好的遊戲,一種娛樂項目。通過猜測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們帶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結果是否正確,才能做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用面積單位擺各種規格的長方形,並填寫記錄卡。

提取3組以上操作數據,驗證猜想,教師要作好小組操作指導工作。最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經歷了長方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後,再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通過分析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和寬相等時,就變成了邊長×邊長,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邊長×邊長。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實驗——猜想——驗證——歸納——概括,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在不斷的失誤中進步,同時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練習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對公式記憶深刻。】

3、寓練於樂,鞏固新知。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所以我還將練習設計成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同學們去遊樂園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然後組織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比較碰碰車場地和旱冰場地的面積誰更大些。

然後出示花草地示意圖:遊樂場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草坪,想在中間修建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請你算一算建好後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本節課上到此時,學生已經開始倦怠,利用遊樂場的情境能再次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學生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設計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並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既記憶了公式、初步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緩解了學習的疲憊,可謂一舉多得。】

4、拓展思路,啟迪思維。

在本環節設計了兩道具有一定難度,要進行反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題目,旨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設想: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激發新的思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學習數學的喜悦。】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楚、明瞭地展示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學習內容。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過程:由已知向未知的過渡;由具象的實物向抽象的數字轉化;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學習的快樂。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四邊形》認識部分中的第5課時。這一課時是在學生研究平面圖形、長度單位和初步感知了什麼是物體的周長及掌握了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一課之前,教材安排了讓學生去測量課桌、黑板、樹幹的周徑、圓形花圃、籃球場等不同形狀的物體的邊長,並要求計算出邊長的總和是多少,通過大量的感受活動使學生對圖形的周長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並具備了測量、比較的理念和動手的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總結周長計算公式。

(2)能利用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周長計算的問題。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的能力,以及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2)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總結長方形周長公式

二、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採用創設情境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髮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説:“喚醒人實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創設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觀察、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長方形的特點,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數學書的封面、課桌面)引導學生複習長方形的特點,變抽象為直觀。

2、複習周長:出示學生的生活照,引起學生注意,設疑: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老師想把這張照片裝飾一下,鑲上花邊,讓它變得更加漂亮,花邊要多長呢?引出周長,進而複習周長的含義,讓學生指出長方形的周長,藉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四條邊之和。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提出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先來研究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前面學生在學習周長時已經學會用工具測量出周長了,這裏開篇點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計算。

(三)實踐探究、獲取新知

1、討論算法:通過設問,讓學生明確知道了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即先量後算。

2、出示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小組合作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

①向學生説明活動要求。

②學生分組交流想法,然後在自學本上寫出自己的算法,能寫幾種就寫幾種。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説算式(師板書算式),小組間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算法,課件演示,歸納算法。

(3)小結要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由於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熱烈、民主、交流的學習氛圍,老師在“放”的同時又要注意“收”。

(四)應用新知,達成目標

1、出示一個長6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計算。

①一人上台板演,其餘的在本上列式計算。

②集體訂正,優化計算方法。(讓學生經過體驗後更能體會哪種方法更好)

2、出示兩隻兔子在賽跑的情境圖,(正方形邊長4釐米,長方形長為5釐米,寬為3釐米).

①讓學生猜猜看哪個長方形的周長更長。

②驗證猜想。(分男、女生組比賽計算周長)

③引導發現: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周長一定時,它的長和寬是不相同的。

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3、學生作業:第42頁及43頁做一做第1題。

從圖形題上升到文字題

由於長方形是一種空間圖形,用文字來表述題意,是要學生從題意中轉換為圖形,從而訓練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4、選作:第42題做一做第2題

(五)回顧小結,教師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穫?有什麼感受?

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穫,培養學生的小結能力。

附: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6+6+4+4=20(釐米)6+4+6+4=20(釐米)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6×2+4×2=20(釐米)(6+4)×2=20(釐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6

一、説教材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西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第一課時《認識周長》。認識周長是本單元最基礎的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我們本課講的周長不僅僅侷限於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概念。

二、説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於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説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

三、説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4)創新目標: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我們把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周長概念的建立和周長測量上,特別是周長概念的建立。

四、説教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繫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學習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主要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反饋教學法,融合成“合作參與——探究交流”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自學、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重構認知。

五、説過程

一、嘗試探究,認識周長。在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兩隻螞蟻比賽的動畫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出周長概念。並讓學生通過“五做”來感知,感悟,最後理解周長概念。摸一摸,通過摸一些圖片的一週,來初步感知周長;描一描,把這些圖形的一週描在紙上,抽象出圖形的周長;想一想,讓學生想象圖形的周長,初步形成周長概念;然後再找一找周圍一些物體的某一個面的周長,讓學生理解周長是相對於平面圖形來説的;最後讓學生説一説,什麼是周長,在老師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周長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過第一環節的的學習,學生認識到了周長是圍圖形一週的長度,那這些圖形的周長究竟是多長呢?這就需要去測量,在測量中加深對周長的理解。本環節是做書上練習,測量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然後再測量難度更大的圓的周長,遵循了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三、聯繫生活、應用周長。數學是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學習了數學知識,應該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環節讓學生先嚐試着找找生活中周長知識的應用,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老師事先蒐集的一些例子,最後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相互測量一下對方的腰圍,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説特點

我們認為本課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以“做數學”為核心來指導教學。

所謂“做數學”,就是“做中學數學”。荷蘭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數學教學的具體組織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做出來”的數學,而不是給以“現成的”數學。“做數學”強調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和思考,在實驗操作、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增進了對知識的理解;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學會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們始終堅持“做數學”的原則,讓學生在做中學。為了使學生形成周長的表象,建立好周長的概念,我們讓學生去摸一摸圖形的一週,再把這一週給描在紙上,還在周圍找一找其他物體的某一個面的周長,最後來量一量具體圖形的周長,量同學的腰圍等。通過這些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長,理解周長。讓學生親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數學概念會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學得生動,學得深刻。就象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的“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動手操作不應該是脖子以下的活動,應儘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應為學生學習知識服務,應為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服務,更應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服務。所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動手之前進行思考,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

二、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抓手來組織教學。

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其空間觀念的發展主要依賴於觀察、實驗和必要的動手操作,再通過心理活動的內化去獲得表象,形成空間觀念。幾何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空間形式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形式,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形”的科學抽象與概括,同時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基本條件。以前我們的教學由於受傳統觀念與“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只重視求周長的計算教學,而忽視了概念教學或者過分強調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直觀和表象的作用,以至於造成學生對形成幾何圖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間觀念淡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多層次、多渠道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結合有關知識的教學設計一些靈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問題來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機。

根據以上理論,我們把本課設計為三個層次:識周長,量周長,用周長,讓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並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形成周長的表象,建立周長的概念。特別是想象圖形的周長這個環節,是我們獨特的設計,能更好地落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饋”為主線來精心設計。

課堂是有限的,如何能處理好時空的有限性和學生思維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重點。我們在設計本課的時候,以“小步子,多反饋”為主線,精心設計了很多的小環節,並注重學生信息的反饋。特別是在測量圖形周長的環節裏,如果讓學生測量太多的圖形,操作就只會流於形式,於是我們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資源,先測量書上練習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長,讓學生的學習落實到“知識”上。然後安排學生測量一個圓片的周長,這是因為書上練習很典型,而圓片的一週是曲線,它可以體現出很多的測量方法,並能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比膚淺的討論很多圖形的周長測量方法更有意義。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加上一個比較靈活的環節,測量腰圍和生活中其他物體的某一個面的周長,並及時進行反饋。

這樣,以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為原則,利用反饋教學法,儘可能的讓學生從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科學地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加以調控,使教與學產生共鳴,情感產生共振,定會使學生在這個輕鬆、活潑、富有個性的探索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其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必將得到發展與提高!

六、説板書

本課的板書很簡單,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周長的概念板書了下來。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我今天説課的內容就是這個單元的第二小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地位。

這一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周長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這些知識的獲取為第三小節的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和學習策略上的支持,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是緊接着周長概念編排的,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直觀操作、展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還十分強調對周長公式的應用。

二、説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

(1)四基兩能目標:

①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②本節課重在培養孩子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經歷把數字符號抽象成文字公式的過程,發展他們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會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形成熱愛數學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這是要求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不是老師直接拿給他們,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公式是理論的'東西,要讓學生不僅知道,還要會靈活運用,也就是要把知識學會、學活。

3、教具準備。

周長的推導強調直觀操作,所以我準備了教具,學生準備了學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一個釘子板,小棒。

三、説學生。

1、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徵,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進行學習的知識基礎。

2、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四、説教法。

1、 情景導入法。

2、 動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説教學理念。

1、在認真分析教材、教師用書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為七個環節:

(1)導入新課。

(2)自主探索,推導公式。

(3)課堂練習。

(4)實踐操作。

(5)走進生活。

(6)延伸提高。

(7)課堂總結。

2、教學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動手比、動手摸、動手擺,動筆算,交流討論,引導歸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注意思維品質的培養。我這節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實”,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實實在在地練,真真切切地落實四基兩能。

六、説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直接利用情景導入新課,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

①教學時,採用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操作過程就是與原有的知識進行連接。練習時,圍釘子板,求周長,直觀鞏固計算周長的方法。——四基

②在長、正方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多去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類推能力。——兩能

③在探究長、正方形周長的時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現不同的周長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長公式靠近,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兩能

通過3—6四個環節練習,反覆鞏固。練習是貫穿於教學全過程的。新概念形成後,通過多次的反覆練習和運用,能使學生正確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才能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師根據概念教學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從不同角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採取多種形式反覆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概念。

3、課堂練習:新知應用。

4、實踐操作:動手操作能力的體現。

5、走進生活:知識遷移。

6、延伸提高:知識昇華。

7、課堂總結:知識迴歸。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8

一、 説教材

1、 説課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上海試用本)國小數學第五冊第110~112頁的例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直觀認識角、線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並會進行周長的計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後一節課學習周長公式的變式運用及拓展打基礎,同時又為後繼四五年級的長、正方形的面積及長、正方體的學習作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本課內容基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還是以直觀為主,通過討論交流,圍圍描描等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3、 本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二期課改教學大綱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可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②會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過程能力與方法:① 通過圍一圍、描一描等操作活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

②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討論,配以媒體的直觀演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歸納出常用的周長計算公式,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喜好的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並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4、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會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概念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難點的教學關鍵就是:通過多種學生喜好的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各種感觀,來協調感性認識,並通過合作學習將得到的直觀感受加以內化,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並形成一定的探究學習的方式。

二、 説教法

愛迪生曾説過:“我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實驗的結果。”教學也是一樣,學生的動作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讓他們親手去描一描,圍一圍,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化、具體化,在動手操作中進行認識和理解,在合作討論和交流中進行完善和內化,在練習與運用中進行對比,排除誤區,得以鞏固。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面向全體,人人動手

本課內容概念性較強,又較抽象,如果單純是教師演示或個別學生演示,必然會有部分學生因為得不到親身的體驗而無法建立正確的概念或建立殘缺的概念。因此,結合教師擺小棒、部分學生上前指一指圖形的周長這兩個示範性的初步感知活動,我又讓每個學生挑選練習紙上2~3個喜歡的圖形描出周長,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親自動手的機會而不再是純粹的一個旁觀者。

2、激發主動,積極參與

三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這樣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並在討論中相互取長補短,得出比較全面的方法。在這一小組探究的活動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主體性和主動性得以體現,一些思維、概括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被帶動起來。

3、師生配合,多邊互動

本課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以及幫助學生整理探究學習的成果。特別是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配以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媒體的展示,判斷學習的成果是否正確,並在此基礎上,輔導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在第二次討論學習後,安排學生看書,既是利用教材對前面活動成果的一個加強,又留給學生消化與質疑的餘地。

三、 説學法

“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為此,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圍圍,描描,讓學生養成勤動手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自主的小組學習、討論,經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嘗試去發現和創造自己未知領域中的知識,這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閲讀教材進行質疑,通過練習中判斷題的解答,讓學生學會用比較的方法排除干擾,鞏固成果。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力求形成的一種學習方法和能力,為此本節課在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 説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一)、周長的含義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同時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1、 出示一個(小棒搭成)三角形: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長。

演示:三小棒擺成一直線

2、 出示一個(小棒搭成)四邊形: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四邊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四邊形的周長。

▲這兩次出示由教師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體會周長的含義。

3、出示釘板(圍着各種圖形),讓學生上來用手指描一描各個圖形的周長。

▲由幾個學生上來操作,一是檢測前兩次觀察後對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繼續加強學生對周長的直觀感受和理解。

完成練習紙:選擇你喜歡的2~3個圖形,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

▲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同學都可以在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周長的含義,同時又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

4、揭示課題:(指釘板上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們着重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怎麼計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長方形的周長

▲《大綱》中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於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充分地感知了周長的含義,認知結構已有了調整和重組,所以在這一層次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採用分組討論探究,並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作好記錄,使討論不流於形式。學生應該很明白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在討論探究的時間裏,每個學生都享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同時也擁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權利,這段時間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對於學生而言,把問題交給他們遠比把結果交給他們有挑戰性,更容易使他們有成功的情緒體驗,學習上的探究能力得以發展,合作意識得以加強,組內成員相互取長補短。

1、 出示一個長方形(媒體):

它的長是5釐米,寬是4釐米,周長是多少?

(1)學生討論,並記錄討論結果。

(2)交流彙報。配以媒體演示。

▲此時應該是學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現,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對自己的成果的正確性是十分關注的,利用這一時間,不失時機地配以媒體的演示,一方面讓學生鞏固討論學習已有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辨別學習結果的正確性。

板書: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3)方法比較,得出常用公式。

根據四邊形的周長概念,這四個算式都正確嗎?你覺得哪個最簡便? (5+4)×2

5+4表示什麼?表示一份長與寬),配以媒體演示

乘以2表示什麼?(有這樣的兩份),配以媒體演示

這個算式也就是(以媒體演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 ×2

▲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梳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而得出計算長方形周長較為簡便的算法,並引導學生概括為計算公式,此時學生的認識就由感性上升為理性。

2、 如果用字母C表示長方形的周長,a表示長的長度,b表示寬的長度;

長方形周長公式可以寫成: C=(a+b) ×2

練習利用公式求長方形的周長。(媒體)

3、 出示例1,指導書寫格式

解: C=(a+b) ×2 先寫公式

=(25+15)×2 代入數據

=40×2

=80(米) 要寫單位名稱

答:………………………………。

▲其實解答例1已是水到渠成的事,這裏只需指導學生一個規範的解題格式。

第二層次:正方形的周長

▲這一層次基於上一層次的認識,學生應該有能力解決,但可能方法的選擇上有一些偏差,因此,這裏採用學生討論的學習方式,主要使學生全體能對正方形的特徵重新喚起,進而應對這種四邊相等的特徵,採用合理優化的解答方法。

1、 出示正方形,a=5cm

這個正方形周長怎樣求?為什麼?

2、 學生討論,並交流:(配以媒體演示)

板書: (5+5)×2=20 cm 5×4=20 cm

3、 為什麼這裏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都相等。)

4、 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5、 如果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方形的周長,

板書:C= a ×4

6、練習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長。(媒體)

第三層次:看書,劃出概念,質疑。

▲這一層次主要對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進行重温和整理,培養學生對教材的閲讀習慣及敢於質疑的學習精神。

(三)、鞏固反饋

1.完成P112 練一練

2.A冊34頁第二題。

3. 媒體出示判斷題

4.根據要求在釘板上圍長方形或正方形

(1)圍一個長5cm,寬4cm的長方形,口答周長。

(2)圍一個邊長3cm正方形,口答周長。

*(3)圍一個周長是12cm的長方形,怎麼圍?(拓展題,視時間)

▲由於這是第一課時,練習也以實踐操作題居多。目的還是為了鞏固學生頭腦中周長的概念。在第2個練習之後安排了第3個練習,使學生在比較中排除干擾,強化所學的知識。第4個練習的第(3)小題是一個拓展題,視時間,如果充足,在課堂上討論;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則安排學生課後思考,使學生課堂上已掌握的知識得以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

(四)、總結整理: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佈置:A冊P34;每日精練P68。

附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 ×2

C=(a+b) ×2

(5+5)×2=20 cm

5×4=20 cm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 a ×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9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西南師大版,三年級第六單元第二節課,第一課時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探索的慾望,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説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着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點: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説教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學生愛聽的故事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點撥學生迷惑等教學方法。五、説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並體驗數學的樂趣。六、説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傳統的'教,將讓位於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只有從學生出發,才能有效的促進教學,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電教手段,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同學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自從“龜兔賽跑”兔子失敗之後,它一直很不服氣,總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這一天,在遙遠的森林裏,動物又舉行了一次龜兔賽跑。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裁判員虎王正在宣佈比賽路線。説:“請運動員小兔沿第一塊草坪跑一圈,運動員烏龜沿第二塊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説:“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烏龜的長!”師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烏龜的長呢?咱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你有辦法判斷出誰跑的路程長嗎?學生討論。(得出可以比較這兩塊圖形的周長。)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出示目標指名讀讀)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設計思路: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兔子的路程:提問:兔子的路線有什麼特點?(長方形)長方形的特徵是什麼呢?怎麼算長方形的周長呢?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彙報結果。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説説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小組討論後彙報小結:寬+長+寬+長=周長寬+寬+長+長=周長寬×2+長×2=周長(長+寬)×2=周長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麼多種,這裏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設計思路: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在這個環節中,儘量讓學生多做多説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並且驗證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還有利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鍊。)

2、小龜的路程提問:怎樣計算烏龜的路線(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特徵是什麼?小組討論解決方法:討論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有哪些方法?總結成公式。彙報結果: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邊長×2+邊長×2=周長邊長×4=周長(設計思路:有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進行知識遷移,學生會輕輕鬆鬆的總結出來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得出他倆的路程一樣長烏龜和兔子比賽究竟誰勝利了?(對,小兔獲得了勝利。)

4、給小兔點掌聲,有錯就改,真棒!希望我們也能像小兔那樣作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學生。(設計思路:前後照應,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鞏固深化,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

1、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並求它們的周長。

2、求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學生測量、計算。)

3、求毛巾的周長:(課件出示)

4、求跑兩週多長:(課件出示)

5、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設計思路: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髮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層設計了以上幾個習題,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又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四)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都學到了什麼?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説,然後告訴大家。

(五)課後延伸,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3-5個)

2、蒐集數據計算教室門、窗、課桌、凳子面的周長。(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周長的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這幾個習題的設計,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周長。)

五、説規律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按照新課標要求,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總結規律,説出規律。既鍛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設計思路:本課的板書,主要圍繞教學目標,顯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本課重點,雖很簡練,但通過板書能看出本課所講的重點內容。)文章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的教材。這局部教材是在同學認識了周長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同學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同學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同學探索的慾望,引導同學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同學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培養同學觀察、推理、分析、綜合、籠統、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同學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着課程規範,我在認識了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同學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點:讓同學在自身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教學方法:

依據同學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

1、從同學愛聽的故事動身,為同學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

2、聯繫生活實際,讓同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同學的協作能力;

4、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同學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研討新知、引導同學總結、點撥同學迷惑等教學方法。

五、同學的學法:

“同學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同學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動身,讓同學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獨立考慮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同學對數學的興趣,並體驗數學的樂趣。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探索的慾望,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着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1、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教學難點: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教學關鍵點: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教學方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

1、從學生愛聽的故事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點撥學生迷惑等教學方法。

五、學生的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並體驗數學的樂趣。

六、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傳統的教,將讓位於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只有從學生出發,才能有效的促進教學,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電教手段,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自從龜兔賽跑兔子失敗之後,它一直很不服氣,總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這一天,在遙遠的森林裏,動物又舉行了一次龜兔賽跑。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裁判員虎王正在宣佈比賽路線。説:請運動員小兔沿第一塊草坪跑一圈,運動員烏龜沿第二塊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説: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烏龜的長!

師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烏龜的長呢?咱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你有辦法判斷出誰跑的路程長嗎?

學生討論。(得出可以比較這兩塊圖形的周長。)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出示目標指名讀讀 )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設計思路: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兔子的.路程:

提問:兔子的路線有什麼特點?(長方形)

長方形的特徵是什麼呢?

怎麼算長方形的周長呢?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彙報結果。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説説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小組討論、後彙報小結:

寬+長+寬+長=周長 寬+寬+長+長=周長

寬2+長2=周長

(長+寬)2=周長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麼多種,這裏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設計思路: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在這個環節中,儘量讓學生多做多説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並且驗證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還有利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鍊。)

2、小龜的路程。

提問:怎樣計算烏龜的路線(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特徵是什麼?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討論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有哪些方法? 總結成公式。

彙報結果: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邊長2+邊長2=周長 邊長4=周長

(設計思路:有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進行知識遷移,學生會輕輕鬆鬆的總結出來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得出他倆的路程一樣長。

烏龜和兔子比賽究竟誰勝利了?(對,小兔獲得了勝利。)

4、給小兔點掌聲,有錯就改,真棒!希望我們也能像小兔那樣作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學生。

(設計思路:前後照應,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鞏固深化,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

1、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並求它們的周長。

2、求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學生測量、計算。)

3、求毛巾的周長:(課件出示)

4、求跑兩週多長:(課件出示)

5、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

(設計思路: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髮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層設計了以上幾個習題,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又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四)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都學到了什麼?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説,然後告訴大家。

(五)課後延伸,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3—5個)

2、蒐集數據計算教室門、窗、課桌、凳子面的周長。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周長的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這幾個習題的設計,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周長。)

七、規律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按照新課標要求,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總結規律,説出規律。既鍛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八、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 周 長的計算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2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主要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模式、説設計、説板書、説評價、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説得失八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在前面“圖形與幾何”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意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生活中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二、説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國小數學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瞭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求法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因此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注重發展”。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的過程。

三、説模式

“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即“三標準一主線六原則一跟蹤”。

“三標準”是指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一主線”是指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應圍繞一條核心、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即“舉三歸一、以一反三”。

“六原則”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六個習慣為課堂呈現方式和操作原則,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知己知彼、集思廣益、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一跟蹤”是指對學生知識、方法、能力的課後跟蹤。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3

第五單元美化校園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2第67—69頁。

2.説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並初步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通過測量和計算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合作、樂於思考的數學素養。

3.説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 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交流、善於合作和主動探究的數學素養。

4.説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在對於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二、説教法

1.説導入方法:

本節課的導入採取了回顧舊知,為新知識作鋪墊的方法進行,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了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個情境,目的在於回顧上節課所學的關於周長的相關知識,為本節課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做好鋪墊,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2.説新授教學採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學法。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創設給花壇圍護欄、算游泳池周長、籃球場的周長、給手帕加花邊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②猜想驗證法。在教學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教學中,通過猜想,讓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後通過自己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③講解法。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中,教師在學生歸納總結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將知識點進一步鞏固、深化。

④遷移法。在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法進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學習,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説鞏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層練習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設置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發展練習三種不同層次的練習,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②操作法。在練習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計算圖形的周長的題目,目的在於通過測量圖形的每條邊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周長的意義和周長的計算方法,通過兩張長4cm,寬2cm的長方形紙片的拼圖遊戲,進一步練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初步探究長方形的周長是與其的長、寬之間的關係。

③歸納整理法。在練習中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鏈。

三、説學法

1.説學生的認知基礎

學生們前面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及其特點,結合具體情境能理解周長的意義,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及算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動手操作和分析綜合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節課讓學生參與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模式:動手操作,創設情境——操作體驗,初步感知——探索知識由來,抽象概括新知——實踐操作,運用延伸。

2.説學法

①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整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②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四、説教學程序

(包括情境創設、各環節及設計意圖、課件的應用説明、板書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每塊花壇需要多少米護欄?(出示課件:目的在於回顧圖形周長的意義。)

同學們,我們來幫花匠老爺爺算一算每塊草地都需要多少護欄。

提問:三角形的周長怎樣求?

四邊形的周長怎樣求?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我們三年級一班也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任務,我們將負責管理學校門口一個長8米,寬4米的花壇。(課件出示情景圖)

2、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給長方形花壇圍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師板書)

師:要求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算出什麼?

生: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壇圍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三環節:積極思考,引導猜想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係?

師:根據花壇的長和寬,你能求出花壇的周長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設計意圖】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猜想驗證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教師通過猜想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第四環節:操作驗證,總結方法

(一)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

師: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

(1)8+4+8+4=24(米)

板書:長+寬+長+寬 =周長

師: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書 長2+寬2=周長

(3)(4+8)×2=24(米)

板書:(長+寬)x2=周長

小結:先算一條寬和一條長的長度,乘以2表示有這樣的兩份。

分別讓每一種做法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課件,將學生的算理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這裏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喜歡用那種方法?為什麼?

4、怎樣得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8米表示長方形的什麼,4米呢?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在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教學中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意識和熟練運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數學思想的素養;對學生各種不同的算法,只讓他們説清算理即可。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在多次的計算過程中,會逐步實現多種算法的自我優化。算法多樣化並不要求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算法多樣化的核心是每一個學生個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幫助學生選擇最簡單、最方便的計算方法。

5、求護欄的錢數

(1)師: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也就算出護欄的長度,需要多少錢?我們還需要什麼條件?

(2)老師這裏有兩種護欄的價格,甲種護欄8元/米,乙種護欄9元/米,選擇你喜歡的護欄,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錢。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一個長方形的游泳池,長25米,寬15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求出游泳池的周長嗎?

7、思考:假如我們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長

1、師:學校又新建了一個花壇,也要圍上護欄,你們看這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課件出示情景圖)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正方形的特點是什麼?

3、那你們能求出這個花壇的周長嗎?

學生可能出現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讓不同做法的學生談想法。

(2)你喜歡哪種方法?能具體説一下嗎?

5.引導學生説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直接用邊長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12釐米

8米

這兩個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在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因此這個環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護欄計算錢數,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後,教師稍作引導,學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維碰撞中實現算法的自我優化,培養了學生善於運用知識、方法的遷移解決新問題的素養。

第五環節: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師:今天大家真不簡單,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既然同學們有這麼大的本領,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大家。現在我們也來證明一下自己的本領吧!

1、小小測量師

有四個圖形分別測出周長,想:算周長之前應該幹什麼?

2、籃球場的周長

你們知道籃球場是什麼形狀的嗎?(長方形)老師還知道它的長是28米,寬15米,你們能求出籃球場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全班彙報。

3、為了把這張畫裝飾得更漂亮,要給它的一週圍上邊框。要做多長的邊框?你看小明做得對嗎?(課件出示題目,根據學生作出的判斷顯示“笑臉”或“哭臉”)

4、老師有一塊長為10釐米、寬為8釐米的長方形手帕,想鑲上一圈花邊,需要多少釐米呢?(課件出示題目。)

師:你想怎樣計算?為什麼?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剛才的那條花邊裝飾這個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手帕,夠用嗎?、拼一拼,算一算。

引導學生説明原因。

6、每組有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片。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量出紙片的長和寬,再動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麼圖形,並算一算拼成圖形的周長,最後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拼一拼,算一算,組內交流。

7、拓展題(課件出示題目,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題意)

利用圍牆的一邊,用鐵欄杆圍出一個長方形花圃,長25米,寬10米,要用( )米長的鐵欄杆。

學生組內交流,獨立計算。

師:為什麼只算3條邊?

一面廣告牆要裝上霓虹燈,你能幫設計師算出所需霓虹燈的米數嗎?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應該是生活中的知識,因此練習的設計注重從現實生活入手,體現層次性、靈活性、有效性,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第六環節:回顧小結,梳理知識。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呢?你有哪些收穫?

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希望同學們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幫助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談收穫,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和再現;提醒學生在生活中關注周長的問題,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素養。

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寬+長+寬+長 8+4+8+4

寬×2+長×2 8×2+4×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7×4=28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4

一、教學目標

國小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籠統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和同學實際,本課時的目標分別為:

1、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同學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培養同學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和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培養同學刻苦鑽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局部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和周長的計算是同學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理解周長的概念與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兩個教學重點我是這樣來突出的:

1、理解周長的概念

這個重點我是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導入

上堂課我們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誰能説説“周”是什麼意思?“長”是什麼意思?

第二步:理解認識周長這個概念

出示一些圖形讓同學説出哪局部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然後再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讓同學説説周長。如書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籃球場的平面等。

第三步:總結歸納

小同學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籠統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着依賴性。通過這樣的教學中,同學在感性上認識了周長,這時要將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討論、總結、概括什麼叫周長?最後得出圍在每個圖形邊長的和,叫做這些圖形的周長。這個教學過程是同學全面、自然的、主動的.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老師把知識強加給同學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了點拔的作用。

2、周長的計算這個重點分兩步進行

(1)創設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題,誰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請你想幾種方法來計算周長?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②用長方形滾動③各條邊相加。這是一次訓練同學創新思維的練習。在沒有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同學的思維狀態下,通過同學自身考慮得出的方法,無疑都是一種好方法。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用長方形滾動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量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討論,同學認為只要量長和寬就行。聯繫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同學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學中也使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遷移。然後要求同學列出求這個長方形周長的算式,並要求説出你這樣做的依據。

通過同學的主動參與,大至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長+寬+長+寬”其實這就是用繩子量和長方形滾動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長×2+寬×2”這是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來做的。

③(4+3)×2也就是“(長+寬)×2”長和寬折起來,長方形周長就是長邊與寬邊和的2倍。

2、討論總結、歸納方法

再次討論,説説哪一種方法好?為什麼?通過師生的一起討論,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是“(長+寬)×2”。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説課稿15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三年級數學上冊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情境創設引入比較新穎,吸引學生的興趣。

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創新,將龜兔賽跑引入本節課中,讓學生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問題“誰跑的路程長?”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做到了問題導學,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簡潔明瞭,以學生探究為主體,對比概括計算公式。

設計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通過測量出每個邊的長度,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周長的方法。通過學生列出的不同計算方法,引導每個算式中不同的數代表不同的含義,最後得出最簡單的一個作為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習題設計有始有終,層次清晰,由易到難。

概括出本節課的新知後,首先解決了本節課一開始的龜兔賽跑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並練習用公式計算。又採取了不同形式鞏固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判斷中有易錯點和難點,突出了本節課中的'重點內容。最後又以計算拼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長提高訓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周長的本質和計算周長的方法,並且強調了重合的邊。

四、教師的講解清晰,重難點強調比較突出。

長方形周長公式中小括號的作用,正方形周長和邊長的倍數關係,單位的統一,拼接方法和周長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幾個突出的重點都做到詳細講解和強調,提高學生的認識意識。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解釋不夠透徹,它是兩組領邊的和或者是兩組長和寬,這一點王老師做到了很好強調和擺圖。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比較可以舉一些實際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周長的大小和不確定性,增強學生生活感受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