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優秀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4.1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找規律》優秀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規律》優秀説課稿

《找規律》優秀説課稿1

説一説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教學目標是:(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 。

教法與學法是:

1、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2、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面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意義。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序:第一部分通過遊戲,導入新課,引出規律;第二部分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第四部分聯繫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五部分是運用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最後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遊戲導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和學生玩一個簡單的“跟我學”的小遊戲。然後追問:同學們學得都這麼快,這麼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學生回答,指出遊戲中存在着規律的現象。(師板書:規律)

然後順勢説明: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雙手中,也存在着規律呢。不信?就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説一説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裏,我從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導入,讓學生從簡單的遊戲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告訴學生在這一場景裏隱藏着一個規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然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觀察交流:自己從圖中獲取了那些信息?這些信息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此時學生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着再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數據,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緊接着師提出:是不是有這種排列現象的兩種物體,它們的數量就一定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找一找規律。(將板書補充完整:找規律)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動手操作,提升規律

首先,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並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上一個圓片,將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分別填入表格中,並觀察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溝通與例題中發現規律的聯繫。思考:按其排列位置,小棒相當於上面例題中的哪些物體?圓呢?小棒的位置和圓的位置有什麼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接着再進行對比:通過操作發現的規律與在例題裏發現的規律一致嗎?能把發現的規律總結出來嗎?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經歷數字化過程,進一步驗證規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再次經歷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的排列特點及個數關係的探究過程。溝通與例題中發現的規律的聯繫,使學生把獲得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簡單數學模型。]

四、聯繫實際,尋找規律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藴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着再回到主場景中,現在有12只小白兔手拉手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想一想應該有幾個小蘑菇?

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裏,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圓形排列的物體的規律,我採用多媒體來進行模擬實驗:把12只小兔分別用12個數字來表示 /article/,如果每兩個數字之間出現一個蘑菇,有多少個蘑菇呢?仔細瞧,數字們要變魔術了!課件演示12個數字圍成一圈,形成一個鐘面(鐘面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通過以前的學習,都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和12個間隔)。然後師再提問:現在蘑菇的個數有變化嗎?為什麼?這樣的排列又有着怎樣的規律呢?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六、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數數、畫圖、擺學具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找規律》優秀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找規律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位置:

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四)意圖和前後聯繫:

本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是新編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

2、學能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六)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因此,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這些例子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動手操作的內容比較多,應該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時,還需要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三、教法設想、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以觀察、討論法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研究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

(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投影儀(片),圖形卡片。

2、學具準備:各種圖形卡片。

五、教學過程:(略)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投影出示:小朋友們參加聯歡會時的.情景圖。)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裏?

3、揭示課題:找規律,並板書。

(通過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給孩子們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活動

學習例1。

(1)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開個聯歡會。大家剛才已經發現了會場的彩旗、彩燈、彩花和小朋友們佈置的規律,但是這個會場還沒有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

(2)師生共同佈置會場。(投影出示佈置完的會場。)

《找規律》優秀説課稿3

一、説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和旋轉排列規律。

2、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過教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材編排的特點和重難點

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後,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複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循環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我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學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活動方式:看一看,找一找,説一説,擺一擺,引導學生攻破難關。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在春節期間我們都要拜訪一些親朋好友。老師也不例外。有一天老師去朋友小東家,發現他家的牆面和地面很漂亮。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幻燈出示牆面)。

(二)、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1、認真觀察小東的這幅圖案,每一組都有哪些圖形?猜一猜,第4組應該怎樣排列?

2、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3、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的規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4、小東的這幅圖案我們還可以從下往上來看,豎着觀察也有這樣的規律。

5、我們一起來看看地面圖案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規律?是什麼樣的規律?(出示地面圖片)

6、學生觀察圖片找出規律。

7、幻燈演示規律。

(設計意圖: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現的產生在學生充分討論和發現後,通過電腦演示,呈現牆面圖案的規律,並且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印象深刻。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找到規律後,聯繫生活找規律這一內容,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發散了思維,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三)、動手操作、發展規律

1、師:為了歡迎大家,好客的小東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出示三組水果)

可是他只擺了三組,第四組的水果他想請大家自己擺。小東還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先要説出前三排水果之間有什麼規律,才能擺放第四排水果。先找出水果之間的規律,再按規律擺一擺。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2、小東還買了一些動物玩具來佈置房間,剛擺好了三排,還有一派沒有擺,想請同學們來幫幫忙。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有什麼規律?

師:按照這個規律,請你們猜一猜,第四排它們又該怎樣排列。再擺一行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設計意圖:此環節精心設計數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大家幫助小東,小東為了感謝大家,以請大家吃水果形式,鞏固前面所學規律。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們不斷地觀察、思考、探索,既增強了推理分析能力,又將本節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四)、加強練習、鞏固規律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這麼快就幫小東擺好了,老師這兒還有一道題想請你們幫個忙。(出示“畫一畫“)

師:能按照規律畫出第四組圖形嗎?(學生動手畫)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書上完成並請學生上台展示)

2、獨立完成115頁做一做練習,並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

(五)、規律延伸

1、師:我們在來看一組圖片,看看它的規律是什麼樣的?按規律把表格填好。

2、學生觀察、交流、彙報。教師幻燈演示。

3、完成117頁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運用前面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來尋找新的規律,並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們的生活,你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生活中有數學,學好數學為了更好的生活。)

(七)、拓展作業

今天老師想給大家留一個課外作業,希望大家能根據今天我們所學的數學規律,在手帕上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比一比,誰擺的既有規律,又有創意。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寓數學學習活動於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

在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地學習,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在個人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協商,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表述觀點,對同伴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在交流中使學會上互相補充,互相完善

3、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節課,設計了一些擺擺、排排等活動,調動學生各種器官參與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

課中我充分地相信了學生。鼓勵並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學中對學生出現和各種合理化推測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樹立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品嚐成功的喜悦,讓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意義,愉快而有價值。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找規律》優秀説課稿4

説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循環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循環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循環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説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説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着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