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範文(通用12篇)

來源:文書谷 1.52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範文(通用12篇)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1

有幸聆聽了國小數學教育專家吳正憲老師的講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語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學魅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吳老師不僅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更可貴的是作為一個老師來説,對於學生的熱愛與生命的尊重。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做好授業解惑的同時,更注重將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人格作為我們教師的工作重心來對待。優質的數學課堂不光注重學術的嚴謹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還應該能夠讓數學課體現出“數學味”來。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選取合適的具體事例,貼近學生生活,巧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俯下身子備課,鑽進孩子腦子裏想問題,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退到學生的`思維水平去想問題。爭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動課堂。課堂上還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關注學生思維的碰撞,巧妙利用課堂上生成的意外作為教學資源,及時組織學生在討論中質疑,在操作中獲得,在實驗中感悟,在交流中學習,使學生最大程度地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掌握所學知識。

優秀的數學教師還應該是知識豐富,人格高尚的人。我們都應該力求做到教會知識、培養技能,同時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數學是一門科學,必須求真與踏實,讓“真實、踏實、誠實”的教育思想伴隨着我們的每一堂課,讓科學的嚴謹性和教育的藝術性藴藏在我們的每一堂課,讓知識鞏固和思想教育貫穿在我們的每一堂課。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2

過學習吳正憲老師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吳正憲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精湛的教學理論是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在當今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老師也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的老師。人們常説:“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就得準備好一桶水,甚至要準備一條流淌不息的江河”。從吳正憲老師的教學專著中吸取了許多教育教學營養,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提升了我的教學理論層次。同時,我也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蒐集一些全國名師的教學課堂視頻,學習他們的教學藝術。在日積月累中,我的教學方法、教育觀念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尤其是在每日繁瑣的工作中,我更多的時候是孩子們眼中“衝動的魔鬼”。在學習中,聽了吳老師的示範課,他們的課堂環節中無不滲透着一個“愛”字,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簡單的“你真棒!”,一次鼓勵的掌聲,一段充滿愛意的評價,收到的學習效果比大聲的指責高出很多倍。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課堂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説便是:“課堂教學源於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讚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讚賞與熱情的鼓勵,如:“好極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很會傾聽,並會接納別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這些話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語言的激勵,吳老師還非常善於用體態語言來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着老師的信任,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説教更有説服力。愛,使我的教學產生了智慧和力量,使先前感覺枯燥的教學變得充實。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我們老師時刻要記住: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日心説”。教師因為學生而精彩。每每看到學生因為吳老師而不願意下課時、因為吳老師的離去而流下眼淚時,心中總有一種感動,那不是學生對老師的最好的褒獎嗎?是什麼讓吳老師短短的一節所擁有那麼大的魅力呢?我想除了是吳老師精妙的教學設計外,還和她在課堂中所體現出的對學生獨有的愛有關吧!我們不是傳授知識的機器,那只是教書匠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只有充滿愛的.課堂,那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的學生都不喜歡,那他還能教得好學生嗎?沒有老師對學生的愛,又何來學生對老師的愛;沒有學生的精彩,又何來教師的成功!教書的快樂在那裏,我想最大的快樂,還是在學生吧。誠然我們的學生也給過我們困惑、憂心、煩惱和傷心,但我想他們給我們的快樂不是更多嗎?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像吳老師那樣讓學生所喜歡的老師。

“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這些不正是我苦苦追尋的教育理想嗎?不是對我們常説的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的最好詮釋嗎?吳老師的這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就若一股春風吹亮了我迷茫的雙眼,又若一劑強心針給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動力,讓我找到了自己和名師的差距,也讓我找到了自己奮鬥的目標!從她身上我體會到了數學課堂上的藝術魅力,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能夠傾聽學生的心聲,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效果自然很好,高效的教學自然在課堂上落地生根。

在學習中,促使我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學會了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學會了用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誠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學會了在反思中探索教學的真諦……我知道,學習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台,也使我們更好的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這個平台上,我深知“教師”的沉重含義,但我深深地堅信:我將會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在明天的教育百花園中,開闢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後再次用吳正憲老師的四句話與大家共勉: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3

20xx年12月3、4日在瀋陽市岐山一校有幸聽了吳正憲教授的兩節課並聽了她的評課,使我受益匪淺,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在評課《年月日》時,她説:“像年月日、認識時鐘”這樣的課程設置,孩子對此已經有一些認識,那麼老師完全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將自己的已有知識一起彙報給其他學生,讓學生之間交流,老師就負責整理和糾正孩子語言的不規範或常識上的認識錯誤,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其次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解決問題》這節課,她採用的是複習舊知導入的方式,簡潔明瞭。應該説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困難,但是吳老師沒有隻侷限在讓學生解決問題,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收集數據信息,然後變成用文字記錄,讓學生閲讀文字理解題意,緊接着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用圖示表示出題目的含義,還幫助學生複習了加法的意義。這樣的導入特別紮實,為接下來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這個環節中,吳老師花了很大的力氣讓學生經歷分析兩部計算問題的過程。智慧人的出現,讓學生意識到拿到題目先得整體把握一道題目,然後研究條件,琢磨問題。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能夠自主用圖示表示出題目的大意,雖然有些孩子一開始出現了錯誤,但是我發現數形結合的思想已經悄悄滲透給孩子們了。

吳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選擇了幾位較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過辯論,提問的方式,讓原來得數是7的孩子意識到他們解決的'只是哥哥摘了多少個桃子。第一次做對的孩子,吳老師提醒他“如果等於號再直一些、一樣長、加上單位名稱就更好了!”;第一次做錯的孩子,吳老師肯定他們“雖然錯了,但是帶來了很有意義的討論,感謝你們!”;對於沒寫完整的那個小姑娘,吳老師先讓她説出心裏話然後提示只有寫出來別人才會明白,並讓她自己補全。這個環節中,吳老師有意滲透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在後來的報告中,她告訴我們這裏的“四步走”是波利亞告訴她的。在練習部分,吳老師仍然引導學生採用“四步走”的方法,並注意培養孩子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總體感受:

吳正憲老師的這節課就解決了四道題目,一道複習,一道例題,兩道鞏固練習。七年級看這堂課沒什麼特別的地方,每個老師都會按這樣的層次設計。但是細細回味這節課,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上出了濃濃的數學味道。課堂上,吳老師沒有因為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而降低對他們思維的訓練。不僅僅是讓孩子會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更是要讓他們明白知識的內涵,真正掌握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這堂課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沒有爭先恐後回答問題的熱鬧場面,但是,我們看到了孩子們靜心思考後的豁然開朗,看到了孩子們從不會到會的學習歷程。自始至終,吳老師一直將孩子們推在前頭,出現錯誤了,不要緊,讓孩子去追問孩子,在相互碰撞中,問題解決了,數學思想也滲透了。在由形象到抽象一步步的過渡中,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2、習慣養成貫穿始終。應該説這個班孩子無論是表現力還是思維水平都比較一般,吳老師雖然只給他們上這一節課,但是一直注意提醒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次師生問好時,吳老師提醒他們“説話要乾脆利落,不能這麼拖!”接下來的課堂上又多次進行了提醒。學生在出現兩種答案後,吳老師不急着判斷,引導他們學會質疑,對別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向別人闡述自己的觀點。雖然這次學生説得並不夠精彩,但是隻要老師有了這個意識,還用擔心將來孩子們不敢表達,不會表達嗎?

3、尊重每一個個體。為什麼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來上,怎麼也上不出那股味道?我想這是因為特級教師身上散發着獨特的人格魅力,這魅力體現在對每一個個體的關愛。吳老師這節課上,特別關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第一次讓學生試着將分析過程記錄下來時,吳老師給出的時間很充分,在我看來甚至有些長,其實她是在等待那些有困難的孩子;後面的交流中,我發現她將很多機會給了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説錯了也沒關係!”雖然練習沒有來得及都完成,但是吳老師建議“新課的每個環節都應該紮紮實實,切不可走過場!”

最後她的一句名言讓我記憶深刻:孩子聽見了,就忘記了;孩子看見了,就記住了,孩子經歷了,就知道了。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4

我在山東省國小數學教師遠程研修中我第一次有幸認識了吳正憲老師,感覺她是一位特別親切的專家。隨着學習的深入,她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讓我想進一步去了解她,於是我上網蒐集她的資料,加入她的網上工作室,讀她的文章,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讓我有了很多體會,吳老師的教學生涯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首先,讓我仰慕的是吳正憲老師的'成功。教改文章散見於全國多家教育教學報刊上;不斷應邀講學、作報告,每場報告都引起強烈反響;參加了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節目的錄製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基金會錄製了教學片;曾登上國際數學研討會的講台宣讀論文……這些成就都是教師所夢想的,其中任何一點都讓我向往。

其次,讓我感悟的是吳正憲的經歷。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學畢業就開始了教師生涯。80年代初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十年後取得了巨大成績。我深深思索:她16歲就開始教書,僅僅中學畢業,學歷並不高,更沒有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只是通過自己默默地耕耘,虛心地討教,才換來了今天的豐碩的成果。應該説我們的條件比她要好,即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又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可我們還是被禁錮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每當想到我自己工作近十年仍無所作為,不禁使我深感羞愧,也因此激發了我,使我產生了奮鬥的激情。

第三,讓我驚歎的是吳正憲老師的“大膽”。她有膽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編排體系進行教學,而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材;她有膽量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五六年級兩年的教學任務,並提前一年參加全區的國小畢業考試。我沒有這種水平,每年每學期的學生考試就讓我只能照本宣科。當然,這可能與各地教育要求有關,我想如果吳正憲換了地方恐怕也沒有今天的成績了。

最後,我要做的是趕緊行動起來,更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並努力創造各種條件進行教研和教改活動,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5

20xx年4月12日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選拔成為“吳正憲國小數學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組成員。按照工作站對核心組成員的要求,近三週來,我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認真研讀《吳正憲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吳老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生動具體的事例,從“把教育作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與兒童做朋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課”四個部分,深入淺出地將她在教書育人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應該這樣教。讀後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也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

吳老師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學歷程,有很多經驗想對我們説,特別是象我們這樣的年經教師們,通過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熱愛數學是智慧源泉

做教師,要愛教育,愛孩子;做數學教師,要愛數學,愛數學教育。只有熱愛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熱愛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神奇深深打動。

吳老師通過多的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為兒童提供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教育”的理念。“有營養”有數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終身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科學的探究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一言之,“有營養”的數學一定是有後勁的,是可持續的。“好吃”的數學就是馬“有營養”的數學“烹調”成適合孩子口味的數學,即孩子們喜歡的數學、愛學的數學、樂學的數學、能學的數學,也就是能給孩子們良好數學感受的數學。一言之,就是為孩子們創造適合他們需要的有數學味道的數學課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交往,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情感與情感的呼應,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對於課堂而言,生命、生態是愛的温暖下的“動態”過程,如果沒有愛的驅動,教育之道就會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精神不能複製,思維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愛的光芒投射下,才會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長,生命的成全。

生命離不開愛,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諦。愛的教育並不是掛在嘴上,也不是公開課上奢侈的點綴;愛不僅是微笑,更是一種教育心態;愛是對個體健康的關注,是對生命挫折的憂慮;愛是真誠,是對孩子們自尊的保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到達人的心靈深處。教師與孩子手牽手地站在一條戰線上,師生的生命才會融在一起。教育教學才會有成果。

3、做充滿詩情的教育者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詩情,要用激情和詩情喚醒學生的智慧,在潛移默化中成就學生的健全人格。對藝術家來説,最大的幸福是創作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對教育而言,最大的快樂是課堂裏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學生在課堂裏心靈交匯,智慧碰撞。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善於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把課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維的深度上。當然,我們上課不僅僅是用理智上課,也應該展現我們的喜歡、興趣和幽默,投入我們的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課堂不能以勝敗論英雄

吳老師認為,課堂上對於學生“錯誤”的剖析與爭論能給我們帶來火熱的激情,帶來深度思考的快樂,帶來智慧碰撞的滿足,為我們揭開數學“神祕的面紗”。面對學生的犯錯,教師應給他們留有驗證、解釋的機會,用純樸的微笑和真誠的鼓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孩子都揚起自釜底抽薪風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不以勝敗論英雄。

5、用真情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僅是我們每個教師應有的職業修養,更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切入點。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換來的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任,同時,還有學生熊熊燃燒的求知之火,這種交換是值得的。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方法,還有情感,熱愛數學的情感,熱愛學習的情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讓我們用真心、真誠、真情去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6、“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

愛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愛親人,才能是家庭和睦;愛朋友,才能享受到友親的温暖;愛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愛學生,才能體會到教育的幸福。作為教師,我們只有真心地愛事業、愛學生,才能使內心永遠充滿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陽光燦爛。“一切為了孩子”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是我們工作的歸宿。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滿愛的教學才能與學生在課堂上碰撞智慧,交匯心靈,感悟靈魂。

7、“勤”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吳老師一直堅信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都是從勤奮中獲得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告誡我們年輕教師要珍惜大好青春年華,勤於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教師,要在實踐中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其次要勤于思考,學生是變化的,教材是變化的,課堂是動態的,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如何使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如何讓學生愛數學。思考和反思會使每一天的工作更理性、更科學、更有質量。再次要勤於寫作,每次反思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拿起筆將教學中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點點滴滴的體會都是教育智慧的積累。要堅信一分的汗水,一分的收穫,只有勤奮才能鋪就成功之路。

總之我們青年教師應當清醒的認識到:一個具有專業水平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勤於學習的讀書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你就能為自己的教師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8、“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標。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早已成為全體教育者的共識,唯有“創新”才是民族發展、國家振興之路。“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吳老師説:“教師要敢於創造,創造孩子們喜愛的有魅力高效的課堂,創造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體的立體生命課堂。”在我們的教學中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智慧的啟迪;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我們要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創造喚起創造,給學生創造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和課堂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智慧智慧的湧動與自身的成長,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

很高興能夠通過“吳正憲國小數學工作站原平分站”這個平台認識吳老師,進而閲讀了《吳正憲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通過閲讀我受益匪淺,從書中學到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國小數學教師,同時也體會到了做教師的幸福感,今後,我將認真學習吳老師所有書籍及視頻,積極參加工作站安排的一切工作,不斷提升自我課堂教學水平,為原平市國小數學教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6

張亞男讀完了吳老師的《答國小數學教學50問》之後,感覺自己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看問題的角度和以前有明顯的改變,以前只知道對着教案書看教材,按部就班的把教材上的例題呈現給孩子們。現在感覺其實我們可以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的死搬教材,從已知走向未知,在瞭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從未知走向已知。讀完之後,我的感悟有以下幾點:

一、認真的研讀新課標

每當開學的第一個例會,學校領導就強調一定要讀新課標,在讀懂新課標的基礎上理解教材。但看着苦澀難懂的文字,從來都沒認真讀完過。回想自己的教學歷程,都是拿着課本我行我素,想到哪兒講到那兒。讀完了吳老師的答國小數學50問,才發現,原來新課標如此的重要,我們在教學當中,也會根據自己的意圖改編例題,因為感覺書中的例題有答案,不想讓學生直接照抄書中的答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自己改編例題,有時候看着自己改編的題和例題很相象,但是其實已經背離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比如書中的例子,學生做操有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有十行,每行有八個人,問一共多少人用圖形和用文字呈現出來所培養孩子的能力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若是文字,孩子們只需要根據文字解決問題即可,但是如果用圖形的方式呈現,學生需要先讀懂圖形,從中提取信息,理解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交流想法。前者提現了原課標中的雙能,而後者明顯涵蓋了新課標的四能,所以例題的改編一定要以讀懂讀透新課標為基礎。再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新課標中已明確提出: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如果明白了新課標對空間觀念的要求,那麼我們在講授這部分的時候,目標就會非常的明確,否則總感覺這部分內容好像很簡單,但是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又經常出錯。

二、重視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

新課標有“雙基”變“四基”已經明確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性,其實在教學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如果學生積累的基本活動經驗豐富,那麼學生在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比缺乏經驗的高。比如同種類型的題如果換成和學生實際聯繫比較緊密的`,如買東西的問題,學生明顯解答的又對又快。再如:之前在學習《升和毫升》的時候,在講課的過程中,自己製作出來稜長為1釐米和1分米的空心小正方體,在裏面裝滿水,讓學生直觀感知1毫升和1升大概有多少,然後把1升的分別倒在盆子裏,碗裏,杯子裏,水瓶裏,讓大家感知1升有多少。最後在做這部分題的時候,孩子們的正確率明顯比其他班高。

平時如果孩子們缺乏某方面的經驗,如果老師有能力讓孩子們體驗,儘量讓孩子們體驗,這對孩子們來説尤為重要。

三、重視數學廣角,綜合實踐活動這類課程

平常在教學過程中對於這類課程要麼簡單的讓同學們瞭解一下,要麼直接讓孩子們記結論,從來沒有當成重要的課程來讓孩子自己體驗。看了吳老師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這些課程的綜合性和過程性是最強的一部分,它是以問題為導向,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可以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問題,學會科學合理的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克服困難,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載體。而我們的忽視白白錯過了對孩子們各種能力的培養,今後要把這部分內容當成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體驗中獲得結論。

四、讓學生養成基本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審題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把題先完完整整,認認真真的看一遍;心到:看每句話都應該思考這句話背後隱藏的信息,我們在做題過程中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手到:看到一些信息,經過加工轉化之後可以順手把這些信息寫在上面,如看到一週想到7天等。

我發現孩子們在審題時,往往忽略一些關鍵詞,比如題中説讓孩子們自己提出一個關於除法的問題,孩子本能的把除法兩個字忽略了,很多同學提的都是加減問題。另外,孩子們在做題過程中不會找數量關係式,看到數字想讓加就加,想讓減就減,沒有一定的做題思路,這都需要慢慢的培養。

有時候我們在選擇練習題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那些描述非常長的題,以為只要把關鍵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寫出來,學生能清楚地明白意思即可。其實題越長題中的干擾信息越多,選擇這樣的問題更能讓學生學會抓關鍵點,關鍵詞,免受無用信息的干擾。

其次,要讓學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低年級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漏題,抄錯數,數算錯等情況,而這些很多時候是可以通過認真檢查來避免的。這個需要老師在課堂中不停的強調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另外要教給學生一些檢查的方;最後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恆,嚴格落實。讓學生養成自主檢查的好習慣,對於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再次,在課堂上要多強調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數學這一學科本身就具有嚴謹性,邏輯性等特點。學生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候,一定要強調要嚴謹,比如:我們學習《圓的周長》的時候,半圓的周長和圓周長的一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學生在表述時,老師要認真引導。老師應該在低年級就着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數學問題。

最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數學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

五、重視估算的能力。

吳老師在這本書當中,有好幾個問題都和估算有關,估算看似簡單實際上對孩子們來説卻並不簡單,經常會出現讓我估,我就估,精算完了再估,對使用估算信心不足,總害怕估算錯誤。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還是估算,估算比精算應用的範圍更廣,我們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是先進行估算,感覺差太多就不用再精算了。對這一問題還需慢慢的引導孩子們轉變觀念。

其實讀完這本書,我的感悟還有很多,每讀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小小的感悟,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書中的案例,我們可以直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而且讀起來也沒有那麼枯燥無味。今後我會多讀幾遍,爭取早日汲取到書中的精華。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7

這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説實在,讀教育類的策略方法感覺還是挺枯燥的。但在課堂教學後,感到迷茫也無助時,拿起這本書,就像是吳老師在遠處給你指明瞭方向一般。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和藝術來提高教學執教的能力。讀過之後對於我來説收穫還是很多的,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於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後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後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於教學模式過於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國小生來説,讓數學練習伴隨着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

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吳老師也提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書中利用兒童經驗的策略中,有一個“解決問題練習課”的教學片斷,吳老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總結:

(1)先看清題目説的是什麼事,求什麼問題,弄懂題意。

(2)再想想先怎麼做,再怎麼做,也就是做好解題的計劃。

(3)解決問題,按計劃實施。

(4)回頭看,進行回顧整理、反思、總結。

正好這兩天我們也講到了“解決問題”,備課時我就想着也試着用這種方法講講看,在講完例題後就帶着學生總結了以上的4個步驟,並提出在今後解決問題時就按照以上4步進行。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自己。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題前,我都會盡量給學生創造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或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靜態畫面動態化、情境化,將學生置身於現實問題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題目中説的是什麼事,讓學生充分地説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從中引出數學問題。第2、3步做好解題計劃和實施計劃可以合併進行。這一環節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小組的交流,還有全體性的補充。具體是這樣做的,以3道題為一組,先是自己獨立完成,全部寫完的指名3位學生板書,其他學生再寫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講台寫自己的方法,然後分三種情況進行,第一種請每位上台的學生分別進行講解,第二種由下面學生針對板書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板書學生再做解答,第三種是針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其他學生講解題思路。我覺得這樣做的確很好,這樣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了多層面的學習,讓學生將多種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的多樣化教學思想。第4步回頭看是我在教學中常常忽略的環節,其實是尤為重要的,回頭看不但包括檢驗,還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調整,這是進一步形成新經驗的重要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細細體會,數學教師應當努力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妙,在探索中除了學會數學知識,還要形成積極的情感、智慧的思維和完善的人格,讓數學教學成為激發學生潛能、積蓄學生能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於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8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我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着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置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羣,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國小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羣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羣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説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繫,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那麼,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要開拓學生的思路,就必須重視誘發因素的選擇和運用。我們知道,不誘不發,誘導得好,就會思緒綿綿,言辭滔滔。誘因範圍廣泛,一書一畫等等,都可以用之誘發引導,打開思路。情景教學是集成“形真、情切、意遠、理藴”的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設情景教學,在情景中展開聯想的彩翼。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通過語言、實物、音樂、圖畫、表演、生活,把學生帶入教材描寫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啟發想象,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正好這個學期聽了幾堂公開課,我得到一點感觸,老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課堂問題的設計也是能體現出這堂課上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9

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增強情境性、實踐性是新課標對課程理念實施提出的主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標準)頒佈實施,相信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會發生改變,語文課堂對“教”與“學”雙方要求也會有所改變,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語文學習任務羣是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新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學習評價,學習任務羣由這些學習項目組成,結構呈現更為全面完整。

新課程標準強調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立德樹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進一步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現以部編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在長江源頭各拉開冬》為例,談談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完成語文學習羣的組建。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在文學體裁上屬於遊記散文,全文以有“西藏的歌者和行者”之稱的馬麗華跟隨攝製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歷和感受,展現了雪域高原中冰塔林的神奇與壯美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從課程標準看,這一單元所選課文皆為遊記,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旅遊其實也是一種閲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採用移步換景法的觀察角度,繼上一篇《壺口瀑布》定點觀察法之後的文章,它的意圖很明晰:學習兩種不同的寫景角度。我想了解這些之後,為建設學習任務羣有更好的幫助。

一、注重主題,以文化人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程內容組織原則:在加強語文基礎的基本上,堅持文化人,構建學習任務羣。“以文化人”之“文”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外國優秀文化、日常生活科技進步文化,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通過長江源頭雪域高原的各拉丹冬雪山的雪水向前流淌,從而締造了長江,而長江一路向東奔湧,養育了兩岸的萬千子民,孕育千年文化,它不僅是生命之源,開啟長江生命之旅,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它所能表達的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讚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於作者情感感受體驗的任務,可以在導入環節設計關於長江的歌曲,或是播放關於介紹長江源頭各拉丹東的紀錄片,在音頻或視頻中首先得到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説出對各拉丹東的初印象,感受長江源頭的壯美。

二、貼切文本,找準任務。

新課程標準建議在教學過程中立足學習任務羣,追求少而精,實而活。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在課前不僅要熟讀每一個單元提示説明,同時還要認真揣摩每一篇文本前的課前預習,文本後的課後思考探究以及積累拓展,從中獨具慧眼去找準教學目標,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從中建立不同的學習任務羣。本單元為遊記散文,可以根據遊記散文的特點:所至、所見、所感,從方法,語言,情感三方面去構建學習任務。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於遊蹤的尋找任務,完成“所至”:提示地點詞語,讓學生掌握根據重點詞語,去了解作者行走痕跡,從而區別定點觀察法和移步換景法的不同之處。同時在對所見的景物中獨取冰塔林的描寫組建任務,完成“所見”:尋找文本中對冰塔林的描寫句子,判斷其觀察角度,以及不同觀察角度中呈現的不同特點,從而掌握景物描寫中不同的描寫角度,除俯視、仰視、平視之外,還有遠看、近看、細看,體會在不同角度中相同景物的不同點:高處俯視的晶瑩連綿,近處平視的壯美奇特,細緻觀察的熠熠生輝。當然,在感受觀察角度的過程中組建對冰塔林描寫語句的賞析任務,感受本文語言看似隨意,實則精巧,用詞很“日常”,實際上不乏精心錘鍊、準確傳神之處。

三、創設情境,感受情感

新課程標準建議在構建學習任務羣中要注重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注重評價和資源。根據這一要求,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變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學習資源,同時還可以利用跨學科融合,把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聯繫,去構建情感體驗學習任務。

如何體會作者在文本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文中多次寫到作者的身體狀況堪憂,她想要表達什麼情感。在此環節中可以通過資料助讀的方式,或是學生自由討論的方式,展現各拉丹東雪山自然環境的艱險,人在原始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應該存在的哪些心理狀況,將抽象的學習具體化,從而達到與作者同行,與作者同感的情境,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那份樂觀與堅強。

四、做好評價,提高能力

當下語文教學中,針對單篇學科知識逐“點”解析的方式依然存在,語文教學依然在“刷題”和“死記硬背”中掙扎,這樣的教學很難適應國中學業水平評價方式。而當前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更注重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作業設計中注意這方面的綜合性: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遊覽美麗的家鄉風光,利用觀察的不同角度,寫下觀後感,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遊中玩,在文中游,很好的詮釋學生對文本知識點的掌握,同時貼近國中學業水平評價要求。

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學生能主動進行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那麼,作為“教”一方的我們,認真領會課程內容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的突破,在學習任務羣的驅動下,把靜態的課堂過程變為動態的課堂過程,從而實現學生的“學”的突破:自助、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師生共學,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引路人”。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10

“雙減”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新課改”接踵而至。4月21日新課標正式出台,她如一縷春風撲面而至,給疫情下的我們帶來了新鮮的空氣。我們如獲至寶似的積極參加學校線上組織的學習新課標活動。

2022年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並給出了詳細的解讀。下面我簡單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文化自信

2011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我們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不少經典之作。所以老版課標把傳統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新版課標提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可見新課標從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孩子們越來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的堅定信心。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注重成語、名言警句和古詩的積累等。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把這些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會、故事會、傳統節日手抄報比賽等,也可以模仿優秀的電視欄目,比如:“朗讀者”“經典詠流傳”“詩詞大會”“聲臨其境”“紅色記憶”等等,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文化的薰陶。

我們做孩子們的引路人,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對自己的文化濃厚的興趣,發現中華文化之美,培養文化自信。

二、語言運用

雖然在老課標中也有“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但是,在新課標中,把這一點也單獨列出來,並加以強調。尤其是“瞭解祖國通用文字的特點和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

針對這一點,我想説的是,在第一學段中,新增的關於整本書閲讀的建議,不僅看讓孩子們嘗試閲讀整本書,還鼓勵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整本書。

看似簡單的“輸入”和“輸出”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驗着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運用,因為我們要給別人介紹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説清楚”。

所以,這就關係到“怎麼説才能説清楚”的`問題。也就是在正確運用中形成自己的個體經驗。

比如在教學《水滸傳》名著閲讀時,要讓孩子們有計劃地讀整本書,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互相講故事,複述自己所看的內容,這個過程既考驗了孩子們對語言的靈活運用,又增強了孩子們對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

反之,那些對祖國語言的隨意使用,難免會對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一定的影響。像大街上的某些廣告,網絡用語等。最常見的比如“尋物啟示”。可見,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三、思維能力

這一點在2011版課標中有這樣一個詞語“發展思維”,但是發展到哪種程度?如何發展?都沒有給予十分明確的建議。而新版課標中,就有了更加詳細的內容。

比如“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以及思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同時鼓勵創新,積極思考。

語文學科的學習能有什麼創新?新課標提出了學習任務羣(只有語文課標中有),還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跨學科學習等。

比如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可以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單元學情分析”“單元教學提問”“單元作業”等。

比如給孩子們佈置作業時就以整個單元為整體,各科老師可以集體設計作業,語文老師讓孩子們寫觀察日記,美文朗誦比賽等,美術老師讓孩子們畫畫……從觀察日記到圖畫的製作,再到學生的分享以及提出自己的疑問等,融合了語文、科學、美術、數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培養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不是要去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呢?是不是要去創新、積極思考呢?

四、審美創造

在2011版的課標中,提出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但是新版課標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美、發現美、還要有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這些內容的提出其實是對學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為我們要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與以往相比僅僅會欣賞已經遠遠不夠了,還要會創造,也就是運用多種形式把自己認為的語言文字之美表現出來。對於表現形式並沒有限制。

比如同樣一篇課文,很多年前我們可能只是讓孩子讀讀背背。現在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演課本劇、開辯論賽、小古文或者古詩之類的可以配上音樂,加上舞蹈也可以製作繪畫、動畫等,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2。0的加持,不僅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也讓孩子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或者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理解。

總之,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最後,我用雅思貝爾斯的話與同行們共勉。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11

國小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當前國小基礎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相應的文化知識,還要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明確教學目標,樹立學生價值觀。在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有效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不僅有助於引導學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寶貴精神,還能促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貫徹新課程標準,舒緩學生壓力。教師在貫徹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方針時,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能使學生逐步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國小生年齡小,認知能力較為薄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處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繁重的學業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很多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出現的厭學情況比較少,有一些學生因為性格或者對體育課的認知原因,不願意積極地參與活動。教師可從學生的角度來出發,通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構建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感知體育運動的魅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啟發式教學、提問式教學來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真正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教師可設計一些猜謎語遊戲,例如,“雙手贊成”猜一運動項目,謎底是舉重;“金蟾戲水”,謎底是蛙泳。教師結合所要教學的體育內容設計謎語,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促使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目標。

優化教學方法,促體能提升。對國小體育教師而言,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按照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引導,同時教師還要換位思考,要從學生的視角對體育運動進行設計、優化,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引學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動手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能提升。

涉及教學方案,提高身體素質。教師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特點也是十分必要的。總體來講,身體素質是衡量學生體質狀況的重要體現,其中包括靈敏度、耐力速度、力量及柔韌性等多個方面。國小生缺乏鍛鍊,導致其身體各個方面都存在着下降的情況。教師更要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幫助。國小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發展階段,學生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異,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又要注意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的強度,避免學生訓練強度過大而出現不良反應。例如,在進行速度練習時,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運動水平來安排一些短跑運動,提高學生短跑速度的教學目標;在鍛鍊學生的柔韌性時,安排一些體操活動,使學生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能得到有效鍛鍊,這樣不僅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當前時期國小體育教學現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構建體育教學模式,通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為他們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吳正憲新課標解讀心得 篇12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閲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閲讀教學,閲讀是為了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閲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説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閲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閲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於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閲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