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的心得(通用23篇)

來源:文書谷 1.8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的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的心得(通用23篇)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讓我體會到了數學的生命過程。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本人有以下的認識: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的教學中,我們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着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閲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閲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説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通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為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為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多加快學習的步伐,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2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下面簡稱“新課標”),為確保新課標能系統推進、落地實施,多種形式的研修交流和培訓開展得如火如荼,成都市戴美蓉名師工作室也在暑期安排了線上的培訓學習。此次培訓由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和北京市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主辦,請來史寧中教授和多位一線專家教師為我們解讀新課標、示範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培訓結束我收穫良多,以下幾點小小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教育觀念需要更新

新課標的一個主要變化就是從“四基”到“核心素養”,從傳統的“雙基”到“四基”到如今的“核心素養”,本質上是教育理念和課程目標在發生變化:過去的教育過於強調結果,而現在的教育開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教師可以傳授知識,但經驗需要學生積累,正如“紙上覺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在積累經驗的同時去思考、總結,教師再引導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思考,正如史寧中教授説:“教師應當明白學生會不會想問題、做事情,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學生悟出來的。”

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以人為本”,以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核心素養聽起來高不可攀,但實際上,知識建構的過程本身就是在發展素養,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麼通過知識的學習來發展核心素養,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

二、教學策略需要改進

教育觀念的改變也註定我們需要改進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新課標背景下,知識點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它本身,還要學習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區別和聯繫。譬如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這兩個概念時,可通過具體的例子給出兩者概念,但這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明白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數學關係,為改進該教學,可以補充一張表格,用以區分兩個概念的定義、特點和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明晰兩者的區別與聯繫。

潘建明教授指出在實際教學時,我們仍需注意很多細節,避免形似而神不似。例如部分教師教學時看似講了方法,但實際並不到位,要讓核心素養落地,就得講出方法體系的步驟,讓學生積累具體的實施經驗,有了實施經驗和基本方法經驗,才能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在做同底數冪的運算時,可以在運算結果後增加一個問題:計算的依據,從關注學生的“算法”轉向關注“算理”,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潘教授還給出了“分段式反饋”和“開火車”等教學反饋方式,並闡明優缺點,讓我不禁反思在教學中怎麼更恰當地使用哪種反饋方式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大單元教學”成了近期的熱門詞,但如何實操我還不得要領,而何麗華老師以自己一節“三角形的章起始課”作為課例,展示如何在大單元視域下進行幾何教學。由點出發,找準本節內容的核心點、易混點、轉折點;貫穿線,為同學們提煉出今後幾何圖形學習的基本套路,形成三角形的`整體認識,同時為今後的圖形學習打下基礎,體現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及關聯性。“大單元”強調的“大”是注重把同類研究對象、相似的研究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思想一致性的學習單元,引導學生形成“研究對象在變,思想方法不變,研究套路不變”的切實體驗,在整體的過程中更好地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研究思路。

朱敏龍老師在講述實踐教學時談到一個問題:課堂預設,我也收穫頗豐。課堂預設沒有錯,但若預設過多,總會出現一些“意外”,例如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學生一語道破本節課要學習的公式、定理,打亂教師節奏;或是學生沒有回答出教師預設的答案。如果我們忽視這些“意外”的價值,只顧追求與預設保持一致,便是在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處理也不夠完善。為了課堂教學中能使預設與生成達到和諧統一,生成精彩的課堂,朱老師提出四個策略供大家參考:

①嘗試彈性預設,拓展自主空間;

②把握課堂契機,產生新生長點;

③發揚教學民主,做敏鋭傾聽者;

④增強自身文化底藴,積累數學智慧。

三、學習評價需要重構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評價就是指揮棒,該文件還進一步指出“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這幾句話中所提到的問題就是我們目前考試中還存在的問題。因此,胡趙雲老師從“基於能力素養設計命題藍圖”、“基於四能與素養命制試題”、“基礎性試題的命制”、“禁止命制超標試題”四個方面為我們講解如何依據課程標準命題,讓評價指向核心素養評價,還配備了相關考題,一一闡述其中的不足之處,讓我對會考的題目設置要求有了更深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專家們的講座和課例讓我受益匪淺,不單在理論方面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實踐方面也有了些許感悟。新課標的頒佈意味着對教育和教育從業者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從業者的我們,更要做好充分準備,用新的教學理念構建更好的課堂。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3

2022年9月將要施行新版的課程標準。利用暑假我認真學習了,從中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數學情景與培養目標

新版的課標從四基發展為核心素養。更加註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説是哪些能力呢?抽象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數學建模的能力。但是這樣表述太過抽象,課標給出了“三會”的要求。

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就是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應用數學,明白數學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不是脱離現實的。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儘量去還原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因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抽象的水平。他們對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能力還非常的弱,需要現實的背景提供支持。情景化的教學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引入更多有情景、有故事、有數學文化內涵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的喜愛,對數學的理解。

二、掌握知識與核心素養

在具體的知識過關過手的問題上,有些老師認為學生學不會,通過大量的練習會有所改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其實學生大量練習只是在機械模仿,他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説,這麼做。他也記不住,更理解不了為什麼要這麼説、這麼做。所以他不可能有很高的提升,更難進行創造性地應用數學。

再説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數學思想方法是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而教學時間又如此的有限,二者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如何調解這一矛盾,在學生素養和能力培訓上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式呢!?

要深入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現有知識儲備和學生的學習風格偏好來設計教學。同時,重視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不是能用知識點來倒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這樣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去跳一跳摘桃子,學生更容易達到。設計的過關、過手的層次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如果過高的能力水平學生一時還達不到,這樣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都會受到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了,有如何來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呢?所以我們要深入的研究課標,重視一冊書,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設計,重視知識點的不同能力水平的區分是怎麼樣的?

那又如何來了解某一個能力點、某一知識點在課程標準中是如何要求的呢?

第一、這個具體的知識點課程標準都有相應的解説,而且後面還有相應的習題的要求,我們可以根據這樣的習題,就可以瞭解到我們對這一知識、這一能力有如何的要求。

第二、從新舊課標的變化中找到不同的地方,那麼能力點的變化,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結合各地的會考的變化。來認清國中階段的課程標準新要求。成都會考從原來的28個題調整為26個題,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選擇題少了兩個,但是選擇題的題的的分值卻增加了兩分。對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數學概念的要求不是降低的,反而是提升的。A卷的圓從原來的三問調整為兩問。也就是説考試更加重視學生的基本的解題經驗和基本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考試變化促進了老師應該如何去教,而考試的變化就是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變化而來的,這樣可以方便老師快速掌握應該如何去教學生。當然這是我們理解課程標準的一個方式,而不是唯一的一個方式,也不是唯考試論。

三、學科融合與項目學習

課程標準的另一個變化就是項目學習和跨學科的融合學習,也就是知識的應用。學以致用,用學所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現實中的問題又不像書本試題,用單一個學科知識就是可以解決,往往是多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應用。所以,跨學科項目學習讓可以我們更好地去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比如,我在七年級年級開設的“生活中的消費”這一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自主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來了解和學習。有的小組選擇豬肉漲價,有的小組選擇青少年的養育成本,有的小組選擇成都飲食消費的變化……。我們覺總覺得國中生是孩子,不會有成人一般的思考,我們從選題可以看出學生是關心現實生活的,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個現實生活中,豬肉前段時間漲價很大,特別是疫情期間漲的很快。現在教育消費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詞語,學生也關注到了。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餐桌變化非常的大,吃什麼、怎麼吃,怎麼健康的吃。學生關注的這些話題,也是現實生活中消費的一些熱點話題。所以,不要覺得學生不會思考,不會去做項目活動。那是因為教師沒有放手讓他們去做,沒有引導他們去做。學生的能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我們教師如何去培養他們,去關心他們。

讀新課標、聽專家的解讀。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課程標準,更加適應的時代的發展的要求,更加符合時代對人才的培養的新要求和新變化。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4

我學習數學新課標,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熟悉,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取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熟悉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依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一些感受。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一、聯繫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

數學知識的構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學“熟悉分數”時,結合平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本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均勻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均勻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均勻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依照習慣的説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碰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小哪個數可以剛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末半個該用甚麼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願望,感遭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習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題目情境,增強利用情趣。

人的思惟起始於題目。題目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輕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題目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説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愛好而學來的東西,是很輕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奇妙的設計題目情境,重視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寫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覓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

三、蒐集利用事例,體會利用價值

在實際的教學進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先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輿圖用四種不同色採辨別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着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外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量種渠道蒐集數學利用的具體案例,並相互交換。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可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籤各種成份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熟悉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閲資料,蒐集數學利用的事例,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利用,進一步瞭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利用價值。

四、創造利用機會,展開實踐活動。

實踐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和熟練應用起側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入的理解和熟練的應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説:“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學生利意圖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當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教學“百分數”後,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算,怎樣存更合算,熟習、把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利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利意圖識,構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當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公道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進步對數學的整體熟悉,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利意圖識,重視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增進學生的科學觀的構成。新課標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5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版),這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一線教師又該如何適應新的課程標準?又該如何進行教育教學,培養學生,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研讀新課程標準,掌握變與不變。

2022年5月30日有幸聆聽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國中內容解讀》,史教授分別從四基到核心素養,結構與內容的變化,整體設計分佈實施三個方面進行解讀,讓我理解了為什麼要修訂課程標準與課程方案,主要是圍繞立德樹人,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作為一名國中數學老師該如何進行教育教學,我覺得需要站在更高,通過更高的視角,來理解我們的教育,讓整個教學做到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特徵

數學核心素養的表述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顯示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顯示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顯示世界。這“三個用”描述的數學導向很明確,就是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迴歸實際應用,不要再去鑽研那些偏難怪題了。未來的考核應用類的題目會增加,相關學科聯合類的題目會增多。這些特徵如何與數學知識結合,就需要我們理解其內涵。數學的眼光就是數學抽象,抽象能力是發明創造的根本,體現數學的一般性。如自然數的抽象,2個蘋果,2支筆,先在形式上去掉名詞(感性具體),變成2,這裏的可以代表任何實物,實質上舍去背景(感性一般),再抽象成數字2,就是抽象的本質(理性具體),最終體現數學的一般性。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最初的結繩計數,發展到現在的超複數和廣義數,數的家庭已發展得十分龐大。這無疑是歷史的進步,數學的發展。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對現實生活中的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進行抽象,用定義或符號表達。數學的思維就是邏輯推理,包括代數的推理和幾何的推理。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的研究結果,一般藉助於歸納與類比研究對象的性質,關係和規律,得到結論;藉助於計算和演繹,驗證結論,考察數學體現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的語言就是數學模型,通過模型,構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用數學的.概念方法和結論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性。

數學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為(包括思維、做事)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發展。

二、結構和內容的變化

這次新的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在學段上由三個階段變成四個階段,體例上增加一章學業質量,結構上增加代數的兩個基本事實,內容在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念。不難發現,新課標內容相對於舊版更加完善,新課標教學理念對於教師團隊的要求會比較高。不管怎樣變化,數學的核心素養不會變,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終生學習的理念。在教師的教學中一定要知道自己教學的位置,知道前後教學(知識)的聯繫,整體把握,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作為國中數學老師,也要認真研讀國小部分課標的要求,更要知道國小數學的內容的增加與減少,包括學業要求,才能在國中階段的教學達到一致性。

三、整體設計分步實施

在整個教學中,注意教學的整體設計,如大單元教學,課時教學,分步實施。在教學設計中要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選擇有利於學生體驗與理解的素材進行思考與探索。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藴涵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設計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教學中要注意關注學生的獲得,不是學習態度;還要關注知識的獲得,思維的獲得。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將學習所得應用新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努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我們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終生學習。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6

這個假期聆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講座,研讀了新課標,我深刻地認識到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的數學課程要培養什麼樣的數學人,反思我們的數學課程教學要如何改進實施。

新課標中指出:課程目標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史寧中教授指出,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為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化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發展。

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三會”及主要表現: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在國中階段,數學眼光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在國中階段,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為:運算能力、推理能力。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在國中階段,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為: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

國中課程內容的四大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分別側重培養不同表現的核心素養。

數與代數部分:經歷有理數、實數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數域擴充;掌握數與式的運算,能夠解釋運算結果的意義;會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描述現實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形成合適的運算思路解決問題;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觀念,進一步發展運算能力。空間與圖形部分:經歷探索圖形特徵的過程,建立基本的幾何概念;通過尺規作圖等直觀操作的方法,理解平面圖形的性質與關係;掌握基本的幾何證明方法;知道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基本特徵,理解相關概念;認識平面直角座標系,能夠通過平面直角座標系描述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形成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統計與概率部分:掌握數據收集與整理的基本方法,理解隨機現象;探索利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的方法,理解各種統計圖表的功能;經歷利用樣本推斷總體的過程,能夠計算平均數、方差、四分位數等基本統計量,瞭解頻數、頻率和概率的意義;形成數據觀念、模型觀念和推理能力。

綜合與實踐部分: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採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複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史寧中教授對課標的解讀,從四個方面詮釋了課標修改的前提、內容以及必要性。從教師對課標的認知上的理解,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還原數學的本質,從潛意識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問題提出恰恰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在數學上有所造詣的根本。而設置問題情境又是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度思考的前提。

在我們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之間的關聯,落地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知識本身與核心素養的關係,是數學知識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形態,如研究對象的概念、性質、關係、運算、規律等,構建了數學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橋樑。比如:與“概念”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抽象能力;與“性質”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推理能力;與“關係”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模型觀念;與“運算”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運算能力等等。

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將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體現在教學要求中。如:確定國中階段“圖形的性質”主題教學目標時,關注學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等的形成。

設計課堂教學每一細節之處。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評價和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細化到“為什麼教”“教什麼”“到什麼程度”“怎麼教”。

作為教師,先從小處着手學習、落實。細心研讀“教學實施”部分提出的“教學建議”,再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反思,落實課標要求有抓手。

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式的選擇、加強綜合實踐和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五個方面對課堂教學的實施給出了指導建議,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合理設計自己的教學。

比如關於教學方式的選擇,其中一條就要求“強化情境設計和問題提出”,注意創設真實情境,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教師教學要根據本班孩子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以及教材情境的熟悉程度,合理選取問題情境。一句話,學習素材要真實可信,孩子們才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新知探究之旅,調動孩子強烈的探究熱情。課堂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如果理解楚了這一條,就能明白課堂不只是“優秀生的舞台”了,也就會慢慢改掉教師“一講到底”的毛病。

學習新課標、理解課標精神,我今後對課標的解讀仍會採取聽取專家現場講座、線上視頻學習、案例研究等方式進行。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邊學習邊踐行邊感悟,努力理解新課標的精髓。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7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説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而在《2022版的義務教育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於數學課程的性質中也提到了:“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科。數學源於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係的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形成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幫助人們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本質、關係和規律。………數學的應用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同時在《新課標》中對數學課程理念中也提到了:數學課程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階段的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新課標》中的十個數學核心素養詞裏面“模型數學、數據分析”涉及到了數學的應用。根據《新課標》及受現階段社會大力發展經濟的現實,在保證完成義務教育教材教學的同時,必需密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尤其在實驗教材中,對於數學經濟來源於社會生活實踐更為突出表現,現根據《課標》,結合教材就數學課改中如何體現”數學——生活”的密切聯繫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當前數學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繫。導致學生雖然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和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高。“眼高手底”和“高分低能”往是這樣造成。在以國中生為對象,對數學與科學兩學科進行了比較測驗及問卷調查,得到了以下一些結論

(1)發展不均衡我國學生的數學測驗取得第一名,但總成績發展不均衡。試卷包含五個方面數學與計算代數式圖形幾何測量統計。我們的學生在數、式、幾何三方面確確實實得分第一,但是我們的學生在測量方面失分最多,統計方面在十幾個國家裏排倒數第五。

(2)用時間做代價對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是,我國學生用於學習數學的課內時間每週是307分鐘,而國際上平均是217分鐘。課外學習時間有5個調查分支(每週)1時以下,1-2小時,2-3小時,3-4小時,4小時以上。結果是中國學生37%選擇的是4小時以上,大多數國家的同齡學生選擇的是1小時以下。我們學生的好成績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用時間做代價換取的。時間就是生命,説得極端一點,學生是用生命為代價換取了一個所謂的數學好成績。

(3)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遠遠不夠在這個調查中,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問題分4個分支你是否願意上數學課你是否願意接觸數學老師你是否願意讀數學書或與數學有關的書你是否願意和同學交流與數學有關的話題。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中國學生雖然數學第一,但跟西方國家相比,正好出現一個剪刀差成績是好的,但積極態度不如西方國家西方國家成績是中下的,但他們喜歡數學。面對以上結論,我們在慶幸學生“雙基”紮實的同時,不得不引起注意,我們的學生在應用能力方面確實不如人家,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遠遠不夠,令人擔憂。

二、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現數學生活

對於《新課標》來説,最重要的是使學生真正“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眾所周知,數學有着廣泛的應用,這是數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隨着網絡的.發展,人們對身邊以外的世界也越來越關注。《新課標》中也提到了“數學教學活動提倡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體現數學是認識、理解、表達真實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語言。教師必須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風格的情境素材。真實情境的創設要注重情景的多樣化,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數學教學活動要聯繫實際、貼近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現實中創設並引入數學情境,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帶着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加強了學生生活中怎樣應用數學的意識。案例一八年級上第三章《3.1確定位置》入手的課堂引入環節,從當前熱門話題太空探索入手,介紹了我國的北斗系統,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應用於生活的一種樂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鍾愛數學,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三、開展數學活動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強調教學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因此教師要想方法改變教學方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體驗。案例二七年級(上冊)第一章《1.2展開與摺疊》時,讓學生各預先製作正方體,在課堂學生親身體驗展開成平面和摺疊成盒,現場實踐操作,通過活動把課堂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緊密相連。通過本活動,讓學生領悟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案例三讓學生自己用幾何圖形設計校徽。通過諸如此類活動,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施教之初,貴在引導”。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經歷自身的思維活動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可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從數學活動中尋找樂趣,從而激發學生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四、讓數學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做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覺得生動、深刻,而且進行了人文教育。當前數學教育家提倡一個重要觀點——做數學。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正如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所説“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做數學”,讓學生在“做”中激趣,“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決。案例四講七年級(上冊)第六章《6.3扇形統計圖》時,讓學生自己組織收集、統計、處理數據,並根據結果,組織學生觀看球賽。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運用中獲取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分析現實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五、關注數學生活,促進數學學科育人

心理學的理論表明,個體的動機、情感、意志、氣質等非智力因素,對數學學習以及智力開發有着很大的影響。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心以及相互尊重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數學教學中顯然應當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也在享受到終身做人的教育,即德育教育等。在引導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應通過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進而體現數學的價值。案例七在講授“勾股定理”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此知識的同時,通過數學學習滲透到德育教育當中,既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又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課改的理念價值。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8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於2022年4月21日頒佈,對於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學習、理解與落實,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的頭等大事,戴美蓉名師工作室立即組織工作室成員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我深入思考,回顧梳理學習內容,受益匪淺。現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新課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使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

史寧中教授在講座中提出的“三會”解決了我的困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為什麼説是人人所必須的?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從新課標的解讀中,我找到了答案。現在回想起來,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很快就忘掉了,好像學到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課標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着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所以人們常説有些孩子學數學沒有悟性,其實“悟性是可以培養的”。數學能力的提升,是學習力的提升,史教授提出數學的學習需要孩子去體悟,而不能只靠老師的填鴨,所以在教學時要關注孩子是怎麼學會的。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悟性”。很多孩子“不啟不發”甚至“啟而不發”,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舉一反三的“悟性”。史教授的講座強調了知識和知識之間的、學科和生活之間的關聯。即就是知識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學生找不到事物之間的聯繫,無法順利的總結和演繹,導致他悟性不高。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大單元視域,增加單元知識、領域知識的梳理,還要多讓孩子把生活中的實例做數學規律的演繹。學習之後他就應該可以用生活中的實例解釋裏面的道理,反過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現象也可以用數學的規律做解釋。自然而然就培養了學生的悟性。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因此國中數學課堂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教學內容要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現實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使學生對數學由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2、強調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藴涵。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學習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學習給教師講授以反饋、分享、調控、反思。課堂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逐步建立。

3、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4、着重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

新課標的學習,讓我明白了今後的教學方向,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我們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需要我們把數學核心素養、課堂、學生聯繫起來。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讓數學學科育人在課堂生根。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也激勵着我與時俱進,不斷去學習、研究、成長。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數學學習的密碼,學生成長的密碼。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9

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教育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今年,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們迅速開始研究新課標,一線教師隊伍中颳起了“新課標學習”的大風。成都戴美蓉名師工作室更是走在了“新課標學習”的前列,從2021年就開始接觸新課標的一些理論指向,在新課標正式發佈後,工作室積極為成員們安排各類課標解讀的學習機會。

6月,由全國名師工作室百家講壇承辦,“2022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解讀系列實踐研訓”在線上發佈。該研訓課程邀請了多名教育專家,既有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高屋建瓴的整體解讀,也有何麗華等一線教師們結合課堂提煉的實踐理論。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對新舊課標的對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如何在實際教學中落實新課標有了一些體會,尤其是新課標對數學課堂中濃郁的“數學味”體現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

(一)“數學味”——素養導向

史寧中教授首先對比了課程標準的變化,課程目標從“雙基”拓展到“四基”,再從“四基”到“核心素養”,強調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的親身經歷和獲得的學習經驗。數學核心素養即為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表述為“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史教授的解讀中,“三會”是比數學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更上位的要求,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即對現實世界中基本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觀察,使學生能夠直觀理解數學知識及其現實背景,能夠在生活實踐和其它學科中發現基本的數學研究對象及其規律,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即通過經歷獨立的數學思維過程,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法則的發生與發展,能夠合乎邏輯地解釋或論證數學基本方法與結論,能夠探究自然現象或現實情境所藴含的數學規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即通過經歷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簡單數學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初步感悟數學與現實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中事物的性質、關係和規律,能夠感悟數據的意義與價值。

新課標也明確了國中階段數學核心素養的表現為:抽象能力、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運算能力、模型思想、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還強調了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階段性。

我們可以感受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堂,更關注於學生的學,不僅是學習結果的`獲得,而且包括知識、思維的獲得過程。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先明確教學內容所指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如:概念有關內容的教學指向抽象能力的核心素養,為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

(二)“數學味”——大單元視域

本次學習中,“大單元”是一個高頻詞彙,有何麗華老師關於“大單元視域下幾何教學”的分享,也有易良斌老師關於“大單元教學策略”的講座。何老師以“三角形”的一節章起始課為例,從“點”與“線”的角度來理解大單元視域下的數學內容,如:本節課的核心點——定義的教學三角形的定義;易混點——分類的教學按邊分類;轉折點——性質的教學實驗幾何→論證幾何。以研究的視角架構一章的起始課,以“數學現實”和“生活現實”作為切入點,確立研究方向;以關聯思考、類比回顧規劃課堂思路;以找共同特徵、類比下定義、拼三角形、表示等活動開展過程研究;以研究成果的運用來鞏固所學知識;以彰顯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和關聯性來進行活動評價。易老師也以函數為例提出了一些關於大單元目標滲透的思考,大單元起始課的結構包括:數學外部的現實情境、數學內部的內容領域及數學內外的綜合應用,其核心包括:大單元知識,整體思考;核心概念,關聯把握;知識結構,類比生成。

從兩位專家關於“大單元視域”的解讀,我們可以感受到新課標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更加強調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所以,我們教師在理解數學時就不應只關注於單一的教學內容,還應注重其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和關聯性。在實際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連點成線拉線成網”的數學知識架構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類比遷移、對比歸納等自主學習能力。

(三)“數學味”——情境創設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中提出,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注重創設真實情境,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注重情境的多樣性。胡趙雲老師提到真實情境不僅包括生活情境,還包括科學情境、文化情境和數學情境。朱敏龍老師分享到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熟知的時事現實,設計與重大的社會熱點問題、與時俱進的時事有關的情境,富有時代氣息,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感悟數學,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只有創設貼近學生時事、認知、生活、科學的現實情境才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才能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凸顯數學的本質、有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因此,對於我們數學教師而言,要創設符合學生現實的情境,就不能只是簡單粗暴地對一些情境進行“拿來主義”,而要在平時做學生的“知心長者”,還要做數學本質的“研究者”,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研訓學習,讓我在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理解的同時,也認識到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的責任,我們不僅要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更要讓數學課堂生出它該有的“數學味道”,讓學生愛上數學。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0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此次修訂,各課程標準都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那麼,該如何在日常課程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呢?國中數學“新課標”相對於“舊課標”,又有哪些重要變化呢?帶着這些問題,我有幸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國中內容解讀》和《數學課程標準修訂與核心素養》的講座,參加了成都市戴美蓉名師工作室的一系列教研活動,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分享如下。

一、課程性質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課程理念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以習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1、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一步強調學生“四基”的獲得與發展,發展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課程內容體現結構化特徵。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新課標課程內容的組織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表述,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課程內容的呈現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適當考慮跨學科主題學習,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適當採取螺旋式的方式,逐漸拓展和加深課程內容,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3、課程實施是通過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的橋樑,教學活動應儘可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想、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4、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促進教學評價的變革。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的要求。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依據,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教材的編寫等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新課標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從查驗知識點到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探索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的評價。

5、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表現。國小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國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在國中階段,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四、課程內容

國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如何幫助我們達成相應的課程目標呢?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思考。

1、數與代數。“數與式”是代數的基本語言,國中階段關注用字母表示代數式,以及代數式的運算,字母可以像數一樣進行運算和推理,通過字母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方程與不等式”揭示了數學中最基本的數量關係(相等關係和不等關係),是一類應用廣泛的數學工具;“函數”主要研究變量之間的關係,探索事物變化的規律,藉助函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方程和不等式。數與代數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觀念,發展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

2、圖形與幾何。國中階段圖形與幾何領域包括“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化”和“圖形與座標”三個主題。學生將進一步學習點、線、面、角、三角形、多邊形和圓等幾何圖形,從演繹證明、運動變化、量化分析三個方面研究這些圖形的基本性質和相互關係。“圖形的性質”強調通過實驗探究、直觀發現、推理論證來研究圖形,在用幾何直觀理解幾何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從基本事實出發推導圖形的幾何性質和定理,理解和掌握尺規作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圖形的變化”強調從運動變化的觀點來研究圖形,理解圖形在軸對稱、旋轉和平移時的變化規律和變化中的不變量;“圖形與座標”強調數形結合,用代數方法研究圖形,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用座標表示圖形上點的位置,用座標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領域內容的學習,將有助於學生在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幾何直觀,提升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統計與概率。國中階段統計與概率領域包括“抽樣與數據分析”,“隨機事件的概率”兩個主題,學生將學習簡單的獲得數據的抽樣方法,通過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特徵的方法,以及定量刻畫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形成和發展數據觀念。“抽樣與數據分析”強調從實際問題出發,根據問題背景設計收集數據的方法,經歷更加有條理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利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利用樣本方差估計總體方差,體會抽樣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的合理性;“隨機事件的概率”強調經歷簡單隨機事件發生概率的計算過程,嘗試用概率定量描述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概率的意義。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感悟從不確定性的角度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理解通過數據認識現實世界的意義,感知大數據的時代特徵,發展數據觀念和模型觀念。

4、綜合和實踐。國中階段綜合和實踐領域,可採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整合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思考與表達,解決和闡釋社會生活以及科學技術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感受數學與科學、技術、經濟、金融、地理、藝術等學科領域的融合,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提高發現與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課程實施

在運用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的路上,課程實施尤為重要。新課標要求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倡導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注重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通過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到在以後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更應該鑽研新課標,深挖教材,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1

讀完了《數學2022版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了《數學2022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全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知道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特徵在於“基礎性”,即讓未來公民獲得所需要的基本數學素養。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數學源於生活,並廣泛應用於生活,我們應該以生活中的數學基石,從中歸納出數學模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美感。《數學新課標課程》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們應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教,學生學,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在國小數學課外作業方面,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外作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1、能夠有效落實“雙基”

新課標強調國小數學課外作業在落實“雙基”上的有效性,可行性;強調以“遵循學生年齡和生理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為前提。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雖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抓“雙基”,但也絕不能走向另一個極點,虛化或放棄。因此,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仍應是當前數學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選取了自然、社會與其他學科中的素材,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運用的過程,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都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教材特別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繫與綜合,對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也作了重點介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材的核心要求就是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指人用數學思想和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那麼數學作業作為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模型的主要過程,承載着提升素養的功能。良好的數學課外作業設計能夠啟蒙數學思想、訓練數學思維、培養科學態度。

3、進一步增強家校合作

在國小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替代。家長和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數學課外作業的通道,把數學學習狀況、學習要求、學習建議等一系列教育信息通過作業、作業留言等方式進行交流傳遞。讓學校要求成為學校教師改進教學、提升教育的目標任務。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在作業留言中的建設性意見,對教師教學提出的希望和請求等。這些意見和建議,促進了家校合作,既有利於教學,也有利於育人;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又加速了教師的專業成熟。

總之,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不僅要認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鑽研知識,找準課程的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並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出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及時地鞏固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2

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國小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例如內容要求,以數與運算第三學段(5-6年級)為例:

(1)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瞭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瞭解奇數、偶數、質數(或素數)和合數。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會進行小數、分數的轉化,進一步發展數感和符號意識。

(3)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整數除法與分數的關係。

(4)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和混合運算,感悟運算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3

2022年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目標的確定,立足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三會”、“四基”和“四能”,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它們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增加了以下內容:

(1)理解負數的意義。

(2)知道實數山有理數和無理數組成。

(3)能用數軸_上的點表示實數,能比較實數的大小。

(4)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

(5)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簡單的推理。

(6)瞭解代數推埋。

(7)理解函數值的意義。

(8)知道二次函數係數與圖象形狀和對稱軸的關係。

(9)會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倩,並能確定相應白變量的值,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10)知道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係。

(11)能用尺規作圖:過百線外一點作這條百線的平行線。

(12)理解角平分線的慨念。

(13)不能用尺規作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

(16)會計算組數據的離差平方和。

(17)經歷數據分類的活動,知道按照組內離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方法。

(18)會計算四分位數,瞭解四分位數與箱線圖的關係,感悟白分位數的意義。

根據新課標總目標和實施教學建議,我們應該在今後的教學改革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素養導向,圍繞“為什麼教”和“為誰教”,準確把握課堂,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素養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設定教學目標,改革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在做中學習”,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三、注重課堂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四、推進數學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融會貫通的能力,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五、落實因材施教。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展個體化差異教學,加強學生個別化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明確每節課、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規劃和自我監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六、更新教育評價觀念,改進評價方式。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改進只看結果的評價,強化學習過程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着力推進評價觀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試評價的質量。不斷強化素養導向,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倡導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完善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記錄與分析,關注學生真實發生的進步,倡導針對學生的真實的評價。加強師生對話交流,增強評價雙方自我總結、反思、改進的意識和能力,倡導協商式評價。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典型行為表現等多種方式表現性評價。推動考試評價,提升考試評價質量,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

七、結合“雙減”政策,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實行大單元作業設計,增強針對性,豐富類型,合理安排難度,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

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4

在初步研讀了新課標後,我有幸參加了xx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暑期專題培訓,通過兩天半的在線培訓,此次活動由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與一線優秀講師,帶領大家深入解讀與研究2022年版的新課標,圍繞“新課標”針對國小數學核心問題進行研討,讓我紮紮實實地領會了新課標的精神。通過線上學習,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深刻的認識到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的數學課程要培養什麼樣的數學人,反思我們的數學課程教學要如何改進實施?

一、夯實老內容,領會新導向

通過學習不僅夯實和重温了課程標準的老內容,更是解讀了2022版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和導向。課程標準從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11年版的還是有不少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要通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主要依據。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四能”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課標明確提出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養目標不是一節課就能培養的,知識點的學習只能作為階段性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提前預設,提升學生哪方面的素養,從真實情境問題出發,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的特點,在理解性學習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單元結構化整合,注重學習能力的遷移,舉一反三,減負提效。

同時,新課標中還倡導要積極開展跨學科學習。很多孩子都覺得學了數學只能用在教室內,但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絕不是孤立的。比如:數學的建系和地理、美術、建築等學科可以融合,數學的數據統計和信息技術可以融合等。我們要勇於“跨”,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

二、注重實踐數學,提高數學素養

xxx教授在《聚焦核心素養強調綜合、突出實踐的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講座上提出義務教育課程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答案是“核心素養為宗旨,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數學知識本身與核心素養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數學知識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形態,如研究對象的概念、性質、關係、運算、規律等,構建了數學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橋樑。比如:與“概念”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抽象能力;與“性質”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推理能力;與“關係”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模型觀念;與“運算”有關內容的教學,可着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運算能力等等。課程內容要強調學科實踐、強調綜合,彰顯課程理念的變化。從注重教什麼,到關注為什麼教;從注重共同基礎到關注個性需求;從注重學科邏輯到關注生活邏輯。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弗雷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國小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瞭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誠然,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着眼實踐性的同時,還應體現出數學學科的特點。即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去研究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次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讓我領略到了諸位名師大家的無限探索熱情、無窮教學創意和無止境的教學追求;這次培訓,更讓我對新課標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時代已經正式來臨,我們不能只在一成不變的教學老路上埋頭苦幹,還要時不時地抬頭看看前方和遠方。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意味着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去擁抱變化,革新自己,勇於嘗試。心中有課標,教學有尺度,讓學生完整經歷探究的過程,明晰知識的產生由來,這是高於知識層面的數學本質理解,也是高於技能層面的數學思維活動。注重體驗與經驗積累,讓學生在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與能力素養。

用新課標指導課堂教學,創建學生喜愛的數學課堂,聯繫教學實際積極思考,用新理念新方法落實好標準的要求。用篤行和奮鬥去譜寫新課程理念的新篇章!不負時代,不負學生,一起向未來!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5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都有明顯變化,明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科育人價值的課程理念,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課標新舊交替,鞏固認知

最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xx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內容上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標要求通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教和學相互促進,會教才會去學

新課標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課程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通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瞭如何去“教”,我們把握瞭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現實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本次課標修訂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説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新課標可以助力新課堂,但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體現核心素養,注重建立具體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教學目標要處理好核心素養與“四基”“四能”的關係,強調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是“四基”“四能”,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強調根據主題、單元整體設計教學目標,圍繞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課時的教學目標。

2、把握教學內容

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強調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通過合適的'主題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繫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注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還要注重內容主線與核心素養髮展之間的關聯。

3、選擇教學方式

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探索大單元教學;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強調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4、重視綜合與實踐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為主線;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適當採取主題活動或項目學習的方式呈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

5、融合信息技術

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數學教學的推動作用;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會有收穫和進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問世給予我了很好的學習素材,我相信在它的指引下,一定會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更多啟發和創新,讓我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爭創出新的業績!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6

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四、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繫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説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7

從數學新課標中,我們發現數學課標中要求並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並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繫;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在課標中同時強調促進學生全面、全體、長久持續地發展。所以數學課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數學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之外,就是要求實行人的教育,這與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一致的,所以數學課程的改革就是加強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功能,加強數學學科的學科育人功能。具體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並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四、國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8

教科研活動月開展以來,我校又進一步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感覺受益匪淺,對數學課程標準有了更新的認識,對今後的工作有更大的幫助,下面簡要談一下我的體會。通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一、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繫,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二、把學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同時幫助後進生樹立信心。

四、倡導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通過本次的學習,使我受益很大,必將對我今後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19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1、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3、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4、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誌等。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20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21

教研組舉辦活動時,全體數學教師重新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着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一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22

通過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為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錶”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為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説一説、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算法傾向,主張各種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裏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裏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裏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

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

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算法,它是指羣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算法,而是通過這些算法的展示,説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着各種不同的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繫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係,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繫。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遊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新課標解讀的心得 篇23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

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説,可以單獨説、同桌説、集體説,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説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