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的心得(通用28篇)

來源:文書谷 4.82K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書的心得(通用28篇)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

借假期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閲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裏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説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説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在閲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説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繫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於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麼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麼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着去鍛鍊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20xx年至20xx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10:1、30:1、50:1。”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

近段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了《好教師是自己尋找的》的這部教育專著。掩卷細思,感慨頗多。

本書的作者是楊茂秀。本書入選中國教育報“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本書通過33個動人心炫的故事,點燃教師這個行業最深層的生命。

在這本書裏,介紹了作為教師的種種成功案例。這讓我更進一步認為,新時代的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成為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的“貴人”。時刻關注自己班裏每一位孩子,用自己從生活或書本中瞭解到的各種知識,來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小心地呵護這些小心靈。讓孩子們在天真快樂的季節裏盡情飛翔。教師還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傾聽者,一個博學的朋友。

教師應該是一個吹響孩子生命號角的人,是一個點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個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人,教師要給孩子一個目標,制定遊戲規則,然後在孩子身後起到鞭策和激勵作用。教師要和孩子同成長共患難,要努力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知心朋友。教師要給孩子以“閒暇”。給孩子們“閒暇”。是讓孩子們在這難得的“閒暇”中,快樂充電,發揮特長,培養興趣。讓孩子們在閒聊中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教師的教育就是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期許,我們不需要去培養全能的神,而應該培養“完整健康的人”。教育,應當是生命快樂的體驗,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最重要的是快樂。快樂是人類的終極追求之一。只有有了快樂,孩子的心靈才會充盈,才會快樂。我們教師應該是傳遞快樂的天使。讓我們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3

教師培育這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培育這一代又一代的祖國未來。教育需要 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這篇教師讀書心得希望對您有幫助,正文開始: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 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 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 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 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 底線。

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 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 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 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 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

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 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 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 怠” 生命衰微, 、 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 書籍中, 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 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 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 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 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 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 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 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 歷史。

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 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 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 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 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 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 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 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 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 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 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 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 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 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 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 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 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 來。

書讀多了, 認識提高了, 實踐也就有了方向, 有了信心, 有了力量, 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 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 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 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4

認真拜讀了由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撕基撰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感到本書中提到的問題多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它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確實際事例及精闢的理論分析加以解惑,讓人心曠神怡。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每個老師多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能做到這一點應當是一件引以為榮的事。如果在學校裏沒有一種學科教師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裏這種對學習和知識無動於衷,沒有為自己找到任何感興趣的事情的學生就越多,那麼,教師們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就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裏移植到學生的心裏。

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當我讀到這裏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在我教育的學生中也有一個非常類似的學生。他對於老師的教育與批評和同學的幫助多無動於衷,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學習成績落後,上課不認真聽講,影響同學學習,甚止要欺負同學和老師頂嘴。心理極不健康。針對這個學生的情況,我按照書上的提示,我先尋找他對那件事感興趣,因為他不可能對任何事多不感興趣的。

通過觀察及與父母瞭解發現他喜歡唱流行歌曲,於是我就安排了唱歌接龍比賽,但是由於他平時要欺負同學,同學們不願意和他合作,這可急壞了他,他求着我給予安排,我就借這個機會給予了批評與

教育,他是滿口答應認真上課,不欺負同學。在教育中我也不急於安排,而是根據這個同學愛唱流行歌曲的優勢安排了一個關於數量的比賽,果然不出意料他詼諧的動作,較多的數量贏得了同學的掌聲,大家多爭着和他一組。通過這個活動把他從智力的惰性狀態中挽救出來,使他在某件事、某種活動中把自己的知識顯示出來,表現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觸動他在集體中的人與人的關係。體驗到聽從教師的教育及與同學和睦相處的成功與喜悦。

這個事例是我在看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根據自己實際的教育問題,依靠他的理論分析進行的由理論到時間的嘗試,效果很好,對我的教育促進很大。同時也感到我們不光要看這本書,有些好的方法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實踐,好的建議可以去做如:建議教師寫教學日記。我從教12年,我從來多不寫教學日記,也感覺到損失了多少珍貴的財富呀,我決心從本學期開始撰寫我的教育日記。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5

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6

有幸拜讀《做卓越的教師》一書,讀後感受頗深,這是一本提升教師能力,超越自我的書,是一本受益匪淺,藴含教育意義的書。此書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方方面面都有啟發,讀完此書,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以下幾點感想:

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我現在所帶的班級基礎較差,記得剛接手這個班級時我很沮喪,當我走進教室才發現其實並不是別人想象的那樣,於是我便覺得很有希望,對他們要求非常的嚴格。但是沒過多久我發現只有嚴格還是不行的,還需要愛心,要發自內心地關愛他們。從此,我不再因為某一個學生上課講話而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邊,問他為什麼要講話,此刻講話合不合適,他也很坦誠地説,他想學習,但是基礎太差聽不懂。我就對他説,就算聽不懂也不能講話,我們達成了共識。此後他一講話,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講了。

教師要很細心,很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現在的班級基礎普遍不好,於是我每次先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再設計有坡度題目,先運用基礎知識再稍微提高能力,最後出一箇中檔題目做思考題,題目做完後,讓學生自己演排。我也趁機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同時也糾出他們在習慣上和規範解題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還有不懂的,我再給他們講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課時,我針對上次講課的重點內容出一個題目,讓他們當場練習,既鞏固了知識點,又提升了他們的解題速度。

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上課謀福利

通過下課和學生聊天,對班上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性格喜好都有所瞭解,我發現其實他們也有可愛之處,有同學字寫得漂亮,但是不喜歡學習,我就讓他到黑板上抄題目,並且表揚他的字寫得好。有些同學自制力差,一不小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學習,追求更高分數的心理,不斷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學習上。還有部分同學追求進步,由於基礎差,學習相對來説也有些吃力。於是我上課下課不斷地鼓勵他們,提醒他們要堅持,有時給他們佈置任務,並且還要檢查。一旦有進步,就表揚他們,並且還給他們訂立更高一點的目標。

當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時候,你會收穫更多。我沒想過我會有多麼大的成就,而事實上,我班的學生卻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讓我覺得付出沒有白費。

捧讀彭興順老師的《做卓越的教師》一書,走近智者,聆聽教導,在思想的交匯、碰撞中盪滌心靈。

《做卓越的教師》一書,以例舉鮮活的事例,引用哲理小故事的形式,引發對教師和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全書行文灑脱地敍述了八個專題,即做卓越的、幸福的、會育人的、會上課的、會當家長的、會培訓教師的教師和卓越教師的培訓,涵蓋了教師的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研修組織、家庭教育、魅力師訓等,讀來受益匪淺。

第一章《做卓越的教師》,主要講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分別是教育情懷、愛崗敬業、實踐積累、博覽羣書、善於反思、勤於寫作方面。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方面。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

“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這個寫在最前面的話語,旗幟鮮明地指出教育的培養目標。這是作者內心深處的真切感悟,是作者震人耳聵的呼喊,“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高瞻遠矚看教育,長遠規劃做教育,如果教師沒有這樣的思想意識,又怎能培養出雄心壯志的學生,怎能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努力!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話,聽了着實讓人感動,他在為松下公司定位時曾説,松下公司主要是製造人才,兼而製造電器。在這樣的一家“主要是製造人才”的公司裏,還有誰能心有旁騖呢?正是松下對員工的一片赤誠,才最終把松下公司做成了全球頂尖的充滿文化氣息的“大哥大”。同樣,教育發展,教師先行,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李希貴説:“學生第二,教師第一。”追求卓越應是每位教師專業成長的理想境界。

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優秀的自己

澳柯瑪空調的精彩廣告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風光之極,撼動着一顆顆躍動的心。“最好”是相對的,是永無止境的,“更好”卻是可以追求的,比昨天有進步的。

央視新鋭主持人歐陽夏丹的經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曾經在上海衞視主播《夜間新聞》的歐陽夏丹,幹得是有聲有色。20xx年,在繼續留任上海還是到北京重新開創事業的艱難選擇中糾結着矛盾着,最終她聽從導師的話:“如果想過安逸的生活,就留在上海;如果想挑戰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潛力,那就去北京。”她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20xx年9月25日,歐陽夏丹終於坐在了《新聞聯播》的主播台上。

凡夫俗子的我們沒有出類拔萃的才華,有的只是平平常常和平淡如水的生活,雖然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樣可以做最優秀的自己。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説過:“讀書能讓人得新知,增學問,養性靈。”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們不斷地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讀過《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對我今後所要從事的教育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你想幸福一生,請你熱愛你自己的職業!我深深地愛着教師這一職業。有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像園丁一樣把雨露灑滿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但是,看過《一個都不能落》後我常常問自己,我真的就要像園丁一樣嗎?園丁的工作是修剪樹木,讓樹木花草按照圖紙上的設計成長,稍有偏差就進行修飾,最後讓人們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如果説從辛勤培育、細心呵護角度理解,教師是園丁;如果説學生有錯誤,教師要幫助他整改,教師是園丁,可是花草雖然有生命但卻沒有意識,學生則是有意識有靈魂的,如果教師真的完全像園丁一樣去“修剪”學生的話,那便是一千個讀者,一個哈姆雷特,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不是園丁,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日常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層次不一,有學優生也有學困生,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些學生能夠在知識的海洋裏如魚得水,而在他們享受着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的時候,另一些學生卻難以融入其中,對所學的知識仍然是一團迷霧。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教學中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也不會讓課堂成為任何一個人心頭難言的傷痛。我的教育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千篇一律的學會同一個知識,應用同一個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而是適時地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予以幫助,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一個都不能落》這本書總結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教學提供了參考,例如書中提到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過度貪玩兒,課堂上違反紀律,課後不按時完成作業,有時甚至因為攤貪玩而逃課。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學生如此貪玩兒?怎樣才能轉化這些貪玩兒的學生呢?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我,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但是《一個都不能落》給了我答案與幫助。

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自身因素造成的,他們有些人自制力不足、基礎過差或者是注意力差;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一些外界因素造成的,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教師的填鴨式教學,家長的疏於管理等等。教學中我們能忽視他們嗎?我們應該以學優生的標準約束他們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不要讓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要耐心的教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嚐到成功的滋味;要循循善誘的進行教導,同時還要善抓反覆、確保轉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因材施教。

當老師最開心的就是能夠看到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搏擊,健康成長,但是,老師不能為學生做一切事情,需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學習,不要忘了,我們不再是園丁,而是一名澆花匠!我們要用赤誠的愛喚醒迷茫,點燃青春,讓希望這片沃土開滿燦爛的個性之花!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8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此刻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我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我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此刻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資料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向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留意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我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就應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我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我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一樣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職責很重大,女兒跟自我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齊了,很多時候在想自我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此刻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我都十分嚴格的按照自我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應對自我,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我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我的獨立性,她自我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我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我也願意理解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一樣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9

人的一輩子是離不開學習的。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裏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對於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

作者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説,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再者,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不管他擁有多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在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經常懷疑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雖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0

《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國小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這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和體驗。

翻開書,一百條推薦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一樣的個體,在學校裏,教師不就應“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必須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

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向困繞我的問題:為什麼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

為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能夠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此刻我最後明白原先我沒有在備課中思考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資料,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

原先就因為我這種欠缺思考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推薦: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我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推薦,突然很懊惱自我的消極,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以前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我,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

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是知識的源泉,聰明的殿堂!它會給人氣力,讀書能夠改變人生。讀完了《給教師的推薦》,我不時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我的教學實踐中。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

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質,這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1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説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説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們校長也常説,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閲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閲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説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閲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2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閲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説,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説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説,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説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説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説,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説,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閲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裏,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繫,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裏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説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3

小時候,手捧連環畫、小人書的日子,實在是難得,幾乎可以算是一種奢侈。於是,在屈指可數的有書相伴的日子裏,讀得是那樣津津有味、廢寢忘食;而在沒有書相伴的日子裏,便一遍一遍地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連環畫、小人書……

伴着這樣的憧憬,我走進了師範,走進了圖書館,走進了書的海洋---穿過後花園,穿過行政樓,走進頂樓的圖書館與書相伴,是我記憶裏最感幸福的事。

現在回想起來,師範的三年,算是我讀書人生的真正起點!從那時起,開始接觸名著,開始閲讀中外小説。懵懵懂懂地讀《紅樓夢》,興致勃勃地聽潘禾櫻老師的講座,喜、怒、哀、樂,無一不被書中的情節所感染;一遍一遍地讀《老人與海》,一次一次地被震撼,於震撼中牢牢地記住了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可以被打倒。”每每翻開冰心的《談生命》,反覆唸叨着這樣幾句話:“生命是一條小溪,他的使命是奔向大海,旅途中有歡樂也有挫折……”於是再次抬頭看天空時,一切陰霾都已經在不經意間散去。

書,伴我走過一天又一天,一季又一季。心情愉悦時讀,失意沮喪時讀,成功時讀,失敗時讀……讀《三個火槍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平凡的世界》、《圍城》,讀瓊瑤、張愛玲,讀顧城、舒婷……

師範三年,置身於書的海洋,融入進書的天地,因為有書相伴,倍感幸福!

走上講台,是在一所小小的完小,沒有圖書館,遠離了書店,生活似乎迴歸到小時候,於是,日子裏再一次充盈着對書的憧憬。自考,給了我靜下心來再一次“啃”專業書的機會,《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國小班主任》……工作之餘,一次次地手捧,一遍遍地“咀嚼”,迎來的是一次次順利地通過考試。

又是三年,投身於“啃”書,醉心於實踐,因為有書相伴,平凡中不乏精彩!

不知不覺,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有書相伴的“教育旅途”中,更多同行、名家的書籍,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本本語言平實、質樸的書籍,字裏行間閃爍着的是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的光芒,散發着的是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每一次閲讀,總能帶給我許多的啟迪,總能促使我多一份思考,總能激起我內心的波瀾!而我,更慶幸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光,這樣的心情。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4

教師,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職業。對於新手上路的我,可以説經驗匱乏,心中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需要有一位資深的教師或是一本能解讀心中困惑的百科全書做些指導。於是,想起了房山教委下發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我興致勃勃地拿起這本書,開始了我的研讀,從中學到了許多,內心也得到了滿足。

打開書的目錄頁,首先,開始品讀增訂版前言,從中印象最深的有這些句子:

1、從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第一天起,如果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你最需要的是支持。

2、任何教師都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基本的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第一句話中,我體會到教學的意義。教學,就是教與學,教師居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學首先離不開學生的支持。

由於各個班級裏都會存在着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就要做出指正,這時需要學生家長的支持。教學,不僅是學習課本知識,要做到教書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這時就需要領導的支持。隨着科技的進步,教具也極為豐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還需要社會的支持。仔細想想,教師要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真的最需要就是支持。

雖然,我只是一名頂崗實習教師,但我身上承擔者教書育人的責任,所以,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稱職的教師。解讀第二句,我明白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教師採取多種方法,因材施教,學生的成績肯定會提高。當然,這也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看完增訂版前言,我感觸就挺深的,覺得這本書真好!於是,我就繼續讀下去。

讀完前言,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充滿了激情。首先,前言部分講到:教書育人是一門要求很高的藝術,它需要我們耐心細緻、身心投入、勇於奉獻,擁有無私的愛心、非凡的個人魅力。自信超羣的能力。的確如此,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做到以上要求,這也是對我自身的要求,使我有了方向。其次,在給新教師的部分,我明白到:作為一名新任教師,需要指導老師的指導,他們的指導是無比寶貴的,有了他們的指導,新任教師會少走彎路,才會較為快速的進步。當然,作為一名新任教師,要主動、積極地去與指導教師交流,虛心請教,態度端正。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別人塑造未來,教師的影響是永久且深遠的。

進入正文部分,我學到了課堂管理、教學規劃、實際授課指導、職業精神:優秀教師的態度行為、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係、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以及新增的7條建議。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一、關於課堂管理

1、學習到教師職業的特點:堅持以身作則、説到做到;堅持讓學生認為他們每天都有所不同;堅持拒絕放棄任何人;堅持幫助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堅持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精神領袖;堅持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是成功的人。總之,堅持就是課堂管理的鑰匙。

2、明白到教師要想積極地開展教學,就要講到學生的心裏去。首先就要讓學生信任你,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遨遊四方。

3、確立規章和制度,當學生背離了約定的章程時,就要督促他們練習、練習、再練習。等等。

二、實際授課指導

1、人非聖閒,教師在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錯誤。要做到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不應該一蹶不振,要勇敢地振奮你的精神。

2、要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或是多讓指導教師聽聽自己的課,從中會受益頗多。

3、在教學上,要因材施教、切忌只講不練、切記照本宣讀、允許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多關注學生的優點、適當傳授一些社交禮儀、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作業適量、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總之一切教學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重。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1、首先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天賦、技巧、優點和夢想。要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要保持微笑。在孩子的世界裏,他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教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足以讓你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教師要搭建成功的舞台,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督促他們前進,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他們就能做得到。

4、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説至關重要。因此,要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高一點的評價,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四、新增的7條建議中

1、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建立了某個規範後,一定要堅持執行下去,只要你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有機會掌握教師管理權。

2、從講桌後面走出來,站在講台上,你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思想的源泉,走出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聽講意識,促進教學的展開。

3、樂觀地教學,切記,學生需要的是積極的、有影響力的、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老師,他們更喜歡這樣的老師,同時也更喜歡這樣的老師講的每一節課。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結束語部分。在結束語部分,明白了老師勤於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點亮孩子的靈魂,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教師要用愛心去感觸每一個孩童,一直鼓勵他們勇於攀登,耐心地給予他們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承擔的職責,明白了教師力量的偉大,明白了教師職業神聖的內涵。除此之外,還體會到教師真正的意義。真是如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於新手上任的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會快速成長,試圖做一名合格、稱職、優秀、受所有學生敬愛的老師。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生,我會鼓足幹勁、精神飽滿地對待每一天的教學。相信愛心+耐心+恆心=成功。教師職業,我來了!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5

最近參加了一次教師培訓,是教師十大素養之科學素養,藉此培訓的機會系統的瞭解了和教師有關的科學素養。原先以為科學素養應該是搞科研的人才需要研究的,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原來那是很狹隘的想法,科學素養和我們教師的距離是這樣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兩方面:

首先從科學素養的涵義來説,包括以下七個方面:①具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②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其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能準確運用合適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③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增進對世界的瞭解時採用科學的過程。④有科學素養的人在與他周圍的世界相互作用時所採用的方式與藴藏在科學內部的價值是致的;⑤有科學素養的人理解和重視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⑥有科學素養的人通過科學教育並使其貫穿自己的一生,形成了對世界更豐富、樂觀和積極的看法;⑦有科學素養的人具有許多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操作技能。這七方面對於教師來講,是我們每天處理事情時都要用到的,是應具有的基本素養。其次再從教師的職業特點來説,由於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人人不同,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使得教師的工作具有複雜性;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具有示範性,另外,教師的工作還有創造性和靈活性以及長期性和長效性等特點。教師的職業工作特點也需要教師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保持活力,保持發展的動力,以減少工作的不適感和倦怠感。

既然教師需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又應該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呢?

第一,要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教育創新的科學觀、學生觀、師生關係觀。現代科學觀的教學是變“教”學問為“做”學問。

第二,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素質的提高,要依賴不斷的學習,不僅可以通過攻取學歷的方式來學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身不斷地積累和留心社會發展變化來學習,還可以讀書,看報等等,只具備學科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既能“一專”,又能“多能”。

第三,還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還是靠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培訓,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大連教學基本功。

第四,要具備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過程本身是教師重新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並趨向合理的過程。

第五,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日常繁重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獲得提升的主要渠道就是教研活動和上課實踐。

第六,中國小教師要同時具備自然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

教師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我將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省和積累,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幸福教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所以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境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本學期,校長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今日我們怎樣做教師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堅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日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日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説:“熱愛是最好的教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僅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我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我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我、充實自我。“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説過:“熱愛是最好的教師,它往往勝過職責。”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堅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進取,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齊活動,一齊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王國亮教師説:教師僅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劉又喜教師整天與學生一齊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樣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樣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我,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教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説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僅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善。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自我與自我、自我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紮實苦幹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十分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忙,團結的力量大,團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一位特級教師總結自我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多麼豁達的胸懷,剖析許多名師的成長經歷,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沿着名師的足跡,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7

《做一個優秀的國小數學教師》一書由裏面一共收錄了16個特級教師的專業成長案例。每個成長案例都是由檔案、成長、隨筆、我最愛讀的書、推薦給國小數學老師的`書這五個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16位名師的專業成長路徑,我們可以從中探尋名師們成長的軌跡。

成長貫穿於我們的整個人生,每個人都需要成長,生命的每個時段都需要成長,只有成長才能讓我們的生命開出幸福之花。書裏記錄着16位名師的成長故事。讀着他們的故事,品味着他們的人生智慧,並時時反觀自己的軌跡,才發現,要學還很多,要下的工夫也很多。

仔細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長故事,無不都透露着一個美麗的字“愛”。書中的名師都愛學生,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愛是成就他們事業的根基。正因為心中充滿着對學生的愛,他們才會視學生如己出,才會尊重每一個孩子,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更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因為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愛,他們才會甘於清苦,埋頭苦幹,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為熱愛,才會把工作當做一種愉快的帶薪學習。才會覺的工作着才是美麗的。才會把講台當作自己解不開的情懷。___老師説:朋友,不管是事業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自己的事業,我們都應當無怨無悔。當我們用愛心呵護自己的事業時,你會發現平凡的工作中藴藏着無窮的樂趣!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自己的事業時,你會看到生命之樹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當我們像經營自己的家一樣經營自己的學校時,你會發現身邊的一切都是那樣富有魅力!

碩果累累的名師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仍在努力的探索着、前進着,在他們眼中對教育的追求永無止境。名師們尚且如此,而作為普通一線教師的我們,在如今有着這樣先進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有什麼理由不進步,有什麼理由不成長呢!

愛,人世間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間最動人的字眼,人世間最偉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一個人生命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生命是悲哀的。詮釋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所以,我們要付出真心愛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愛我們,聽我們的。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8

這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啟發。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為現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説: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説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説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但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樣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潛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説,做得多就錯得多。當這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明白,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先鋒反饋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決定,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能夠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以前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餘之列了。

孔子説,只有這樣,你説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取。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後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説,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國小,説好了,把投稿地址發給那個國小的教導主任的,但是回來之後,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明白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向也沒有發。心裏很是愧疚。但是等之後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明白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必須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佈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製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必須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但是由於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用心性。

以後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務必明確規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明白做的結局怎樣樣,有佈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9

《論語;學而》另一種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澤厚説:學者,學為人也,論語。學為人而悦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悦也。友朋來而樂,能夠本體乃羣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則雖羣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説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只有在必須的語境中,其好處才能清晰地浮現出來。《論語》,這本子夏留給後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麼狀況下,對誰,就什麼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並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悦、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為骨幹的中國文化的特徵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必須作如是解麼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句話語意重點並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能夠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麼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於野合的父母,起於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説:吾其為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為支柱來建構一個理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己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於魯,十四年周遊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裏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託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能夠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能夠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麼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聖人能夠光耀千秋,能夠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豔,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但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聖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盼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於,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於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啟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於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譭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於同流合污。

孔子説:我不生氣!因為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0

俗話説“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是我拜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為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為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彷彿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複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着。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為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為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脱,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什麼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閲讀此書也發現自己有以下幾方面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件事學生都有他人心裏的“認為”,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醜”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一方面是“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奇思妙想。作為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並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讓自己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1

我記憶中看的最早的課外書就是國小的時候學校裏訂閲的《當代國小生》。這本書使我的寫作本事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有許多開發智力的板塊也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忙。國中以後會根據教師的推薦讀一些名著,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我喜歡看奇幻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很好地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高中的時間學業很重,沒有看很多課外書,這是我的一個遺憾。那時候似乎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錯失了很多開闊眼界的機會。大學因為專業的關係我讀了基本外國名著,像《飄》《傲慢與偏見》《湯姆叔叔的小屋》等等。其實大學時光是一段很好的與書為伴的完美時光,此刻想來有點後悔沒有好好珍惜。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讀的書並不多。最近在培訓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教育家的啟發,翻閲了《讀書與旅行》這本書。《旅行與讀書》台灣作家詹宏志所著,詹宏志是台灣各界的閲讀狂人,家中藏書四萬冊,每年買書兩千本,一小時閲讀十萬字,出版十餘部著作。《旅遊與讀書》是作者把自我人生的兩大志趣書寫集結。

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説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唸誦着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巴厘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就如樑文道在序言所説:他在印度高價買下一張其實用不了那麼多錢的地毯,中了明眼人一看就知底細的局,而原因只可是是因為那位地毯商人能用古波斯語吟詠奧瑪伽音的詩句。這是典型的書呆子才會犯的錯誤。但另一方面,書也會讓他變得聰明,明白許多一般遊客不清楚的內行門道。例如,就為了“伊斯坦布爾人為了兩個羊頭哪個比較好吃而爭論不休”這就話,他把兩位本地作者合作的《吃在伊斯坦布爾:探尋巷弄中的美食》當作枴杖,丈量伊斯坦布爾的美食地理,效果竟然遠勝大眾旅行網站的團體智慧。

我們耳熟能詳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是一本書,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過其中一頁”,我們都很嚮往遠方,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等待,等適宜的時間等適宜的人等忙完手頭的工作等長大了再去,當時不瞭解,之後才明白真的長大之後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應當早一點丟下一切就出發的。旅行與讀書的關係極其微妙,讀書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經開始了,甚至在不自覺之處,常常是因為書中所述的某件事,觸動你前往某處的動機。可能是一處古蹟,可能是一位故人生活的地方,也可能僅僅有一處美食,你就來了,要來看一看,和書中描述的是不是一樣,去體驗,去感受。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閲讀是一種“想象”,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閲讀則是一種“摸象”,僅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瞭解的開始。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是勇敢,也是我們對書本資料的驗證。

《讀書與旅行》除了描述旅遊和讀書的關係,最最重要的是裏面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讀來讓我不由得嚥了好多次的口水,有佛羅倫薩牛排、肉醬寬面,印度囊、羊肉咖喱炒飯,巴厘島的原味烤肉大餐,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日本的料理,摘抄一段吃龍蝦的描述“我用刀叉將龍蝦肉剜出,切開小塊沾滿醬汁送入口中,龍蝦肉將熟未熟,軟嫩無比,醬汁則極濃郁,有奶油的滑潤與白蘭地的香氣,更有濃的化不開的龍蝦蝦膏滋味,但又帶了一點番茄酸度,顯得清爽不膩,的確相當高明。”

讀書不停步,旅行不止步,勇敢前行,有多遠走多遠,遠方的路總有期盼,總有歸宿,愛讀書,愛旅行,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2

我第一次參加了讀書會,由於最近的疫情,我們無法在學校跟同學老師進行交流。柯老師舉辦的線上讀書會,讓我們有了一個機會去跟他人分享和交流。

首先__同學給我們分享了一部電影《貓與桃花源》,這部電影是單親爸爸甘於平淡家庭生活和熱血兒子勇闖世界的衝突,追逐桃花源追逐虛幻的夢影,追到了卻也留不下,如《千年女優》千代子説“畢竟我愛得是那個追尋着他的我”夢想的意義不僅在於實現,也在於追尋的過程中那個成長的自我。這部電影有夢想,有親情,有愛,很温暖。我覺得有家人在,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桃花源。

第二位__同學推薦了《一次閲讀知三國》,為我們介紹了三國時期的人物,“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裏的的人物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劉備的誠心,關張的義氣,諸葛亮的聰慧。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所以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劉巖同學具體的講述,與高柯激烈的討論了對於關羽的看法,引起了我的閲讀興趣。

這次讀書會舉辦的非常成功,我收穫頗豐。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多閲讀,多看電影也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通過讀書會把自己認為好的書、電影帶給其他人,這不免也是一種快樂。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3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説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説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提供説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內容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社會角色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賴性特別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羣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形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隨着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可以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此進行集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隱患,開展了集體指導講座“沉溺網絡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絡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同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集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集體干預內容,可以在不同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於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4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幾點讀書感悟。

一、成功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何為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霍姆林斯基説: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後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髮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二、有關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閲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閲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閲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閲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也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閲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每週,我都會給學生留出幾節課的時間來閲讀,很明顯,他們的語言和寫話水平都提高了。無論是獨自還是和夥伴一起,我發現,他們都從中找到了樂趣。因此,閲讀近者是對閲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

所以,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密切注意,使學生迅速閲讀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讀能力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在六、七年級,學生應當能夠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個長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這些能力,少年的思維就會變得遲鈍,思考力好像在許許多多的死衚衕面前停頓下來。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個句子的完整的、邏輯上獨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個句子沒有讀到底的時候就猜 出其餘一部分的含義,那麼這就不僅會反映在目前的學業成績跟不上去,而且會影響到腦的解剖生理過程。缺乏閲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

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誰不善於閲讀,他就不善於思維。

摘下我認為對老師很有益的話: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三、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建議中就讓我們“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文中談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的,一個班級的學生雖然學習生活在一起,也許用相同的時間學習相同的教材,但是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往往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暫時落後的學生,多少會存在學習心理障礙,若沒有得到及時排解,最後會導致對學習喪失信心。其實,我們在教中也認識到了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也注意了分層輔導和教學。譬如,對學習狀況不同的學生,我們會有不同的學習要求和期望。如在每一節課中,課前提出學習目標是針對大部分同學來講的,在課堂操作中,往往完成情況差異很大,有的同學用幾到十幾分鍾就完成了操作任務,而有的同學可能等到下課也還沒完成操作任務。對一些掌握不太好的同學,則降低難度和要求,讓他們也能按時完成他們的操作任務,並對他們進行更多的關注和輔導。當然,在如何分層上,我還需更多地深入實踐和研究。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任何一門學科的任何教學大綱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知識,而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不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太多,在此只就幾點談了談。讀書使我們受益匪淺,思考使我們更進一步。作為年輕的教師,路還長,我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努力攀登,用教育智慧創造奇蹟!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5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專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很喜歡莎士比亞説的這句話。正是如此,我在寒假裏讀了一本叫《哈姆雷特》的書,是莎士比亞所著。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習慣上將本劇與《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並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回國奔喪,父王鬼魂訴冤,囑其報仇。王子裝瘋,安排“戲中戲”,證實了新王殺兄的罪行。錯殺大臣後,王子被打發出國,他洞察新王陰謀,中途折回。新王備下毒酒毒劍,挑唆大臣之子與王子決鬥,欲置之於死地,最後三人同歸於盡,母后也誤飲毒酒而死。

我們從莎士比亞的創作裏獲得靈感、啟示和智慧。時代變化了,社會進展了,儘管民族有歧異,地域不相同,世界各地的學者們都在莎翁身上發現巨大的歡喜、無限的生命,都禁不住讚歎:“人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這段話寫的不就是莎士比亞自己麼?他不就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麼?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6

認識和擁有《教學勇氣》這本書,是在十年前。偶然聽説這是一本美國教授撰寫的教育名著。週末興沖沖跑到秦嶺路附近的圖書批發市場,在一家專營大夏書系的書店購買的。現在這本書已經有十週年紀念版和姊妹篇的《我的教育勇氣》。訪書是樂趣,在那個沒有網購的時代,充滿期待的找尋過程,和尋了千百度,最後買到手那種興奮,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這是現在網購時代體味不到的樂趣了!

記得當時找尋很快樂,等讀起來卻不是那麼順暢。因為是國外作品,本身文化有一點差異,再加上翻譯時,一些語言表達的問題。一般讀起來會有些費勁兒。雖然這本書吳國珍教授翻譯得比較專業和流暢。讀一本書,還和自己生活工作閲歷,以及思想思考深度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讀書就是讀自己,讀書就是找尋自己的影子。幹國祥老師説過一個有意思的觀點:真正好的閲讀不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是要仁者讀出智者的觀點,智者讀出仁者的觀點。這樣才能有進步”,才能是思想碰撞、深度閲讀。當然,不可否認能引起共鳴的閲讀是最舒適的閲讀。或者是自己心中有,口中無,筆下無。看到別人説出來了,深為贊同,心有慼慼焉!

先討論書中的主要觀點:“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什麼是技術層面?課堂上課件的精美,語言的華美,內容的完整到位等。或者説是:技巧、策略和技能。這是當然也是重要。但是,僅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什麼是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

作者説:自身認同是指發展的一種聯繫,在這種聯繫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祕的自我:賦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長的文化環境,支持過我的人,傷害過我的人;我對別人和對自己做過的有益或者無益的事情,愛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還有很多很多。在這個複雜的領域中,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力和外力運動着的交匯,這一切的一切不斷聚合在我們成其為人的永恆的奧妙中。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深奧的感覺!

我的理解是:我們每個人成為這樣的人,都有原因背景,都是我們的遺傳、背景、經歷共同作用綜合而形成的。既然如此,我們就要接納自己,讓自己的內心保持一種和諧,而非衝突和掙扎。自身完整,就是説,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在聯繫中發現。

自身完整要求我識別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個性中的東西,分辨其中哪些適合我,哪些不適合我——我選擇的賦予生命活力的方式的匯聚在我內部的各種力量有關:對這些力量我是歡迎它們還是害怕它們,是認同它們還是反對它們,是追隨它們還是拒絕它們?通過選擇自身完整,我會變得更加完滿,但是完整並不意味着變得完美無瑕。承認我原本是的那個整體,意味着變得更加真實了。這段話相對好理解一些,完整的反義詞是割裂的、異化。也就是説我們跟隨自己的內心,不要做過於勉強地做一些事情。

作者接着説:自身認同和完整不是用來雕飾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花崗石,而是一個處於複雜的、不斷需求的、終生自我發現的過程中的敏感區域。自身認同在於構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合方式有關,使自身完整協調,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就自身認同和完整這個問題,我請教過南明集團的魏智淵校長,他舉了個例子:教學中知識,不是外在於教師,跟教師的生命沒有關係的客觀的東西,而是與生命相互交織的東西。教詩歌時,我們不是簡單地把一首詩歌講解給孩子,而是把我在這首詩歌中受到的感到傳遞給孩子。這份傳遞中包含了“自我認同”,因為我既然被這首詩歌所感動,或者相信這些知識,那麼就意味着這些知識是我自我的一部分,我對知識的理解與傳遞就代表了自我認同。以師生關係為例,學生不是我的操作對象,不是我灌輸的對象,而是我的關愛、引導的對象。在這種關愛與引導中,我與學生有了心靈的默契與共鳴,這就是自我認同的過程,也是保持自身完整的方式。這有點像戀愛,好的教學和教育都能夠讓人獲得高峯的體驗,戀愛本質上就是從對象身上認出自己,也就是“自我認同”。而因為這種關係,自身也就獲得了完整。怎麼樣?經過魏校長的解讀,是不是對這個觀點更清晰了!

記得有一次培訓,教授提到一個觀點: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共同場。這和魏校長的觀點有相通之處。但我還是對“認同”這個詞語有點自己的看法:是不是也有接納自己的含義呢?對於這本書疑問還有很多,期待能夠經過繼續閲讀,把這本書讀懂,得更透徹。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7

作為教師,要想永遠勝任,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書。看了目錄,感覺頗具誘惑力:

A、什麼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師(成功的教師必須瞭解和實踐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質);

B、第一特質:積極期望(高效能教師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

C、第二特質:課堂管理(高效能教師是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

D、第三特質:掌握課堂(高效能教師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E、全新的理解:從高效能教師成長為教師領袖(孜孜不倦地學習成長的教師最終會成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雖不是什麼成功教師,但是我也想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因為我也想具備高效能教師的特質: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做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讀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我更明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課堂上,要的是老師的盡心盡智而不是大聲叫嚷、發號施令,更不要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開學第一天,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生們希望明確自己現在學的是什麼,將要學什麼。在這點上,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的驚喜混亂。所以開學第一課我們不必忙着講新課,而是應該細細地與學生們熟悉本學期的教材,讓學生們都知道,這一學期,我們要學些什麼。接下來的一到兩週裏我們應教導學生們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比我們教師更向往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

對於我們教師,營造高效能的課堂首先要認真備課,尤其是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課堂無從談起,教師備好課就傳遞給期待學生成功的信息,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必備信念。其次,要認真設計好課堂教學,諸如講解、闡發、提問、演練之類的教學活動等,都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做到難易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儘管中美國情有別,教學有異,但教育的基本原則不變教書育人。因此,我們從書中借鑑精華,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實現高校課堂,則是益生益師之事,何樂而不為?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8

讀書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享受,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行使這個寒冷的寒假也温暖了很多。而在讀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除了幸福與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得出了很多體會。

一、作為教師應該不斷進取,不斷地擴充自己。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擴充自己,始終走在知識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的豐富,而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這樣學生才能在你身上學習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識擴充都將對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幫助。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學習是唯一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因為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學生。

三、對待學生要學會寬容。

“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教育應從寬容開始。誰都曾年少輕狂,青春叛逆,用作為一名教師的愛去寬容你的學生,包容他的小缺點,小錯誤,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不同的懲罰措施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學會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學生,學生才會學會理解你,愛你。

開學伊始新一輪的讀書活動在教師進修學校中教部唐主任的倡導下又一次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學期給我們選擇要讀的書的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新課程標準》和《課改新理念》這三本書。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就曾讀過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本書,最近我又一次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和第一次相比這次受益匪淺,收穫很大,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也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當過30多年的國小、中學教師,他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既沒有深奧的教育理論,也沒有枯燥的説教,而是深入淺出地道出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與困惑。今天又一次讀這本書,有些困惑在心中多年的問題有了答案,有一種登高望遠而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有差生轉化的問題,有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有課堂教學管理問題,有班主任工作問題等等。並且有着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書中的所有內容,對我感觸很深,幫助很大,啟迪非淺。我是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就拿我們的教學語言來説,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覺得樂人和動人都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