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華佗傳》閲讀答案與翻譯

來源:文書谷 1.9W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闢,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三國志·華佗傳》閲讀答案與翻譯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①,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②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③,考驗首服④。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⑤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曹衝病困,太祖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廣陵吳普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

節選自《三國志華佗傳》

注:①差:同“瘥”,病癒。②太祖:曹操的廟號。③傳付許獄:解押送給許昌的監獄。④考驗首服:拷問認罪。⑤考竟:判決。這裏指處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

B.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

C.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

D.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户樞不朽是也。

11.下列對文中後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湯不過數種”中的“湯”指“湯劑”。它的意思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四肢僵硬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中的“湯”,意思相同。

B.“太尉黃琬闢,皆不就”中的“闢”,應解釋為“徵召”,不能理解為“躲避”。

C.“語其節度,捨去輒愈”中的“節度”指(服藥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D.“谷氣”即“水谷之氣”,指飲食的精氣,因為人的飲食以五穀為主,故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多種經書,當時不止一人要他出來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後來他對自己從事醫術也常產生後悔之情。

B.華佗醫術高明,性格倔強,不畏權勢,不喜逢迎,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大醫。

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治,不久又退還財物走掉,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D.華佗倡導體育運動,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我國養生醫學的經驗總結,但由於他被殺害,其醫學著作沒有直接流傳下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2)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

10-12ACC

13.(1)有一位郡守生病,華佗認為這人發一下大怒病就會好。於是多次接受他的財物卻不給他醫治;沒有多久丟下他走掉了,還留下書信辱罵他。(以為:認為。貨:財物。無何:沒有多久。)

(2)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蛔蟲、赤蟲、蟯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髮不會變白。(三蟲:三種寄生蟲。藏:通“髒”。輕: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使…輕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