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作文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2.5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文化作文合集15篇

傳承文化作文1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給我們奉上了一道“饕餮盛宴”,有人稱打動了自己的“詩心”;也有人不以為然:不過是死記硬背罷了。在我看來,文化傳承必須從“心動”開始。

在科技發達、日新月異的今天,文化傳承是一個熱點話題,每個人都在強調要繼承、傳播,發揚傳統文化,可真正捧起了史書,腹中有經綸的人又有幾個呢?而《中國詩詞大會》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詩詞的機會,讓我們走近文化經典,靜嗅墨香,在機械、枯燥的學業、生活或是工作之中,這股“清流”便能滋潤我們的心田。

有人卻認為這樣的死記硬背根本不是在傳承文化,試問,您真的用心去觸摸詩詞了嗎?還是正捧着手機瀏覽一些無聊的網頁?如要您連詩詞都未曾瞭解、涉獵,那我也不敢完全相信您所作的評論。不嘗試着瞭解詩詞,又何來心動?不心動,又何來進一步的文化探索、追求呢?而在這進一步的文化探索、追求中,不經意間的舉動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

在我看來,《中國詩詞大會》確實打動了我的“詩心”。百人團組成的“行走的詩詞庫”,氣勢雄偉,王立羣、康振、蒙曼和酈波四位專家,妙語連珠,還有温婉大方的主持人董卿和氣宇不凡的選手們,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感染了我,我相信,還有千千萬萬的觀眾和我一樣,都被他們打動,也慢慢愛上了詩詞,這不正是這檔節目想要得到的效果嗎?

或許《中國詩詞大會》並不能打動所有人的心,但我們也不能説它毫無益處,比如説,當您打開電視,播放的不再是無聊的肥皂劇,而是《中國詩詞大會》詩聲琅琅的節目現場;當您拿起手機,新聞八卦頭條不再是明星的花邊新聞,而是《中國詩詞大會》裏優美的詩詞選段。耳濡目染之間,我們不也是受到了文化的薰陶了嗎?如此一來,我們身邊的文化氣息更濃了,同時也為文化傳承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即使不心動,人們也在潛移默化中習慣它,使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就達到了文化詩詞傳承的目的。

沒有“心動”,哪來“行動”?當然,文化傳承不僅僅靠“心動”,更要靠“行動”,如此,方能弘揚、傳播、推廣古典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文化作文2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她魅力無窮,價值無限,我們有責任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她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營養,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她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飛脊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一代又一代的兒女懂得了什麼是對國家忠誠;李密在《陳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明白了什麼是對長輩的孝敬;“頭懸樑,錐刺股”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季布的一諾千金,讓後代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留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智慧。傳統文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滋養着我們的民族。我們要珍視她並把她傳承下去。

但是,在當今外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傳承出現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洋風,他們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張居正、于謙等人;他們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鬱頓挫、那豪放飄逸的詩風。對他們而言,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

在埃及和韓國爭奪我們造紙術的發明權時,在我國的馬頭琴成為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中華民族的子孫該何去何從?我們的文化正被別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踐踏,當下又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在情人節的玫瑰中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記就等於背叛。我們應當守住中華民族的瑰寶,讓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她在新時代裏煥發生機!

傳承文化作文3

俗話説“北孔南朱”,今年寒假,爸爸帶我去了朱熹當年講學的考亭書院。

下了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考亭書院的牌坊。這座牌坊可真高,全是用石頭做的。聽説牌坊上的“考亭書院”四個大字是皇帝親書。牌坊上還刻着各種各樣的瑞獸,匠心獨運,栩栩如生。爸爸説這牌坊是考亭書院唯一留下的真跡了。由於朱熹等人的傳道授業和潛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學尚文,直到清末都一直妥善保護和使用着這座古老的書院,書院裏一直是書聲朗朗。到了解放後,由於“破四舊”等原因,書院便破敗下來了。偏偏這時要建水電站,政府便只把牌坊搬到這裏並保護。其他的都毀壞了。唉,可惜了。

在歎息聲中爸爸帶着我走上了通往牌坊後的台階。這排長長的石階,順着山坡向上延伸,顯得十分莊重、嚴重。爸爸説,這台階是本世紀初,政府建坡上的朱子祠時候修的,可惜後來保護不力,朱子祠又坍毀了。

站在石階的中間往下看,考亭書院的牌坊、石階兩旁正茁壯成長的樹、遠處的田野和麻陽溪盡收眼底。我爬這麼一百多個台階都覺得累,回想當年求學之人不遠千里地來拜朱熹為師,真不容易啊。那麼,朱熹先生當年創下的書院又怎能讓它就此消失呢?

看出了我的疑惑,爸爸把我帶到了旁邊的公告牌。原來,政府打算重修書院,規劃圖都展示出來了,幾乎跟原來的書院一模一樣。消失的書香氣息又將在廢墟上升起。

考亭村本來就山清水秀,現在政府利用朱熹文化以考亭書院為主打品牌把它建設成文化旅遊區,每到假期就有很多人來遊玩,特別是對朱子文化感興趣的人和學生們。

確實,我看到了考亭村裏朱熹老師當年的民居也被保護起來了,可惜,是做成飯館,沒什麼文化味。我想,如果做成一個朱子書院,裏面有老先生教書,有一些國小生讀國學,是不是更好一些?總之,要注重保護,也要注重創新。書院和古老的村落對我們是文化的寶庫,如果能想一些法子,讓古老村落自己創收,那就可以把文明很好保留下來了。

希望書院的那朗朗書聲永遠傳揚下去,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永遠傳揚下去。

傳承文化作文4

今天是天一校園藝術節,學校組織我們少年部觀看了一場由着名錫劇演員特意為我們展現的錫劇表演。

演員們共表演了《珍珠塔》、《雙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會》、《雙玉蟬》和《贈蟬》等錫劇中的經典傳統曲目選段。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歌舞,有形體,有對唱,有單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斷的表演獲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錫劇顧名思義,就跟無錫有着不解之緣。但我們大部分同學卻都是第一次欣賞錫劇。因此我們全程都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豎起耳朵,目不轉睛地盯着舞台。

主持人告訴我們,錫劇是無錫的傳統戲種,距今已有百年發展歷史。它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深受無錫人民的喜愛。錫劇前稱灘簧,是江、浙一帶説唱藝術的一大支流,發端於古老的吳歌。現經國務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錫劇的角色和京劇一般,分生、旦、淨、末、醜,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現得較多。

這是一節別開生面的錫劇基礎普及課。深入淺出的講解加上台上抒情優美、悦耳動聽的音樂,演員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向平時對傳統戲劇毫無接觸的同學們展示了傳統藝術別樣的美。此次活動,使得錫劇走進了同學們心裏,讓錫劇更具象的傳播,讓錫劇這個地方戲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觀眾。

一台表演,一堂戲曲,看似與學校課堂無關,但卻實實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學的課堂中。這台節目不僅讓我飽了眼福,更讓我長了見識。錫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它,讓它能永遠地傳承下去。然而,現在我們小一輩對錫劇卻知之甚少。這一方面因為包括錫劇在內的戲劇那慢悠悠的唱腔與如今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傳統曲目缺乏時代感,感覺離我們生長的年代太久遠了,多聽兩遍估計就會使人興味索然。更達不到百聽不厭的地步。

因此錫劇要想作為中國文化得到傳承併發揚光大,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錫劇這一傳統地方劇種只有在我國傳統的基礎上固本納新、與時俱進,才能長遠發展下去,為人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與精神動力。這些包括錫劇在內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擁有更廣闊的前景。而不是隻能作為一個個冰冷的名詞被列在文化遺產名錄中。希望我們的後人也同樣有欣賞到這些藝術的眼福。

傳承文化作文5

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採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韻悠綿到京劇的唱練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壓目。

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國裏,熙熙攘攘的人們似乎早已將赤縣濃重的傳統文化丟擲在了一個偏僻的旮旯裏。少了王荊公“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元旦洋洋喜慶,少了杜牧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斷魂之哀,少了辛稼軒“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盈盈笑語,聖誕節的雪撬,情人節的巧克力、玫瑰,卻遠渡重洋,從西洋一路風靡了東方的中國——這個古老的民族。

中國傳統文化黯淡下去了,猶如浩渺寰宇裏一顆煢煢孑立的孤星,那樣形單影隻。可是,我不甘心,難道在流行浪潮的面前,中國的傳統文化就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

屈原用楚地方言演繹着《離騷》《懷沙》;左思用唯美的文字抒寫着《魏》《蜀》《吳》之賦;陳子昂用幽州台歌,開闢了新唐四傑的雄渾之風,李白杜甫用浪漫與現實在中國文化的座標上以雙巒的形象拔地而起,蘇軾以大江東去的如椽巨筆開創了宋詞的新紀元,關漢卿用元代話劇不止地將一個個哀豔的故事流傳。中國的文化在無聲之中包羅着天地萬象。它浩瀚無邊,猶如挾泰山以超北海難以逾越。

也許我的吶喊無法像黃鐘大呂一樣震耳發聵,傾刻使國人清醒冷靜下來,我只是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喪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應倡導學習,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而只有不斷汲取這個民族的文化底藴,或許才有資格被稱之為龍的傳人。如今,我國取消無意長假,將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都增設了一天的假期。這不正是為了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銘記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嗎?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惟有保住民族文化之根,續接斷裂的文化之脈,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才能讓東方巨龍真正從沉睡中甦醒。讓我們一起來期待!讓我們一起去努力!重新緊握那遠去的傳統文化,使其重歸我華夏大地,使其長盛不衰!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再次展現出傲人的風采!

傳承文化作文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最喜歡的詩句,中國的古文化中有豪放,有清愁。

小時候補習老師講駢文,有時學一篇下來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一首虞美人,體現出後主所感,老師講着首詞時,“只是朱顏改”,寫出了詩人抒發的亡國悲。

我的補習老師給是個老北京,話裏字間,精天細選。為我們譜寫青春的古文。

有時候老師給我們放音樂,寫作、抄詞時。一曲《森林狂想曲》可以使我們狂躁的心平靜下來,這道音樂中,使我彷彿到了森林,花香沁人心脾,寫作時文思似泉湧,春日樹葉翠綠,使人心平靜,抄寫時會把速度放慢。

一步一個腳印,聽着駢文,聆着現代、青春的美音,自古至今,音樂讓人冷靜、駢文讓人瞭解中國之文化,文化的聲音是美妙的,文化的聲音也是豪放的。

還有時,老師給我們聽評書,《三國》中亂世的義,《水滸》中兄弟的情,劉玄德三顧頻頻天下計,請出了孔明,黑三郎有一清、加亮。玄德有卧龍,三郎有加亮,可見,名人都有高人的教誨,文化在加亮、孔明的身上體現充分,這種文化的真音是有韻的,是選的讀書多的,出山前孔明讀了二十七年書,而司馬懿也讀了二十年書,文化的聲音是深沉的。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資本,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圖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布衣之中,終也無為。

文化的聲音是深沉的,是豪放的也是歡樂的。

結課前,老師告訴我們文化的聲音是美麗的。

傳承文化作文7

隴原明珠靈台縣,鶉觚傳奇美名揚。

我的家鄉在隴原東部的邵寨鎮,這裏物華天寶,四季分明,景色多變,山美水美人更美。

春與如絲,催醒萬物,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好奇東瞧瞧西望望,給大地鍍上了神奇的色彩,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絕勝煙柳滿皇都。”桃花紅梨花白,樹樹新綠惹人醉。

夏日炎炎似火燒,雷聲隆隆雨就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氣候温潤,草木茂盛,花盛開,柳成蔭,處處馨香惹人醉。

秋風攜手落葉舞,果實累累換金裝。紅彤彤的的是柿子,黃澄澄的是香梨,蘋果家族人丁旺,笑滿山川香滿原,穀子點頭把手招,黃豆咧嘴哈哈笑,歡迎你來邵寨遊一遊。

雪花飄飄冬來到,銀裝素裹處處嬌。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原馳蠟象。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滿了金燦燦亮晶晶的銀條兒,而松柏樹上則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陽光出來了,北風過處,雪沫兒隨風飄落,五光十色,猶如一道道彩虹從天而降,恍若仙境,美不勝收。

美山美水毓美人,惠德惠心代代傳。文王畫畫卦山,千古美名傳,東漢滾龍寺,傳奇説不完,鶉鳥立觚杯,靈氣動天地

華夏文明傳千古,美麗靈台更輝煌,攜手共建文明縣,齊心協力向前看!

傳承文化作文8

20xx年,中國家喻户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04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05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消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譁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着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聖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説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麼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裏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為保護民俗文化出台了相應政策:從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為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後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眾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傳承文化作文9

當五月的風再次吹綠枝頭,蘆葦再次茂盛時,空氣中似乎多了一種甜膩的味道,那是人們煮粽子飄出的濃濃香氣。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端午節。

對端午節最初的記憶是手上那根帶着“姥姥愛”的五色線,房屋門前的艾葉及那冒着熱氣的甜膩的粽子。我們家鄉過端午每個小孩手上都要帶五色線,據説有祛邪之效。小時候父母忙,每次過端午都是姥姥給我戴五色線。因此對端午最初的記憶是五色線,是姥姥那張慈祥的臉。如今五色線依舊綁在手腕上,可姥姥早已離我而去。

長大後,慢慢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它和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有關,沒錯他就是屈原。屈子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錚錚吶喊至今在人們耳邊響徹,他那偉大的愛國精神千年傳承。

現在,祖國強大了,端午節也走向了世界。20xx年9月端午節成功入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各地民眾都會以獨特方式慶祝端午。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讓人們在忙碌中重新找回了那最質樸的生活方式。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當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向世界詮釋新時代的新文化、新精神,讓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傳承文化作文10

在朱子文化苑實地探訪看到,整體建築為仿宋建築風格,飛檐斗拱,紅柱青瓦白牆,裏面展出了明、清、民國時期的各種匾額、楹聯、中堂、照壁、屏風及各類木雕精品近20xx件,涵蓋了傳承朱子理學的名言警句,教化獨到的家訓家規等。

相鄰的開山書院是福建最具影響的官辦書院之一。據尤溪縣朱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琳介紹,開山書院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原修繕,集中展示朱熹一生中所創辦的書院,還陳列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文房四寶以及當年書院曾有的文具、古籍、教本等。

尤溪縣不僅對這些珍貴的文化古蹟進行保護研究,更重視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給尤溪留下重要的文脈。

據尤溪縣相關負責人蔡曉斌介紹,尤溪縣先後出版了《朱子行跡傳》《朱子詩選》《朱子文化基礎知識簡明讀本》等12本共200多萬字的有關著作,還整理規範了朱熹祭祀活動,成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尤溪縣加大對朱子史料和文化的挖掘,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合作,集全國近百位專家學者精心編撰了《朱熹大辭典》一書。

朱子家訓文化在當地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弘揚。尤溪縣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朱子家訓的研究,並把朱子家訓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

傳承文化作文11

“鄉土”二字歷來為中國人稱道。遊子思故鄉,這是我們的鄉土情結;勤勤懇懇,待人友善,這是我們的鄉土氣息;融入莫言的高密鄉中的,是使我們的鄉土文化。然而,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們的鄉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臨此困境,我們有責任執傳承之燈,映照鄉土文化。

哲學家期內塞爾有言:“一個社會就像一張張大的嘴,它合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咬住某種堅實的東西。”我以為,鄉土文化就是我們堅實的根基。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受其養育,只有紮根鄉土,才能向更高、更遠處發展。北大畢業生陳錦華放棄高薪工作,毅然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擺脱貧困,這就是在鄉土文化的'影響下紮根深潛、實現自身的價值。

常言道:“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因為有鄉土文化,漂泊在外的遊子才會有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才會在想到那片鄉土時心有慰藉。若缺失了鄉土文化,人走得最再遠,也只會像浮萍般漂泊無依;社會發展得再快,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然而,在深諳鄉土文化的重要性之後,又該如何傳承與保護呢?受到城市化的衝擊,許多鄉村拆除老屋,蓋起新房,青年人走進城鎮,很少回家……鄉土文化尚未被細細品味,就漸趨消亡。

與此同時,李子柒製作的鄉土美食、傳統工藝視頻在網上捲起熱潮。這亦在告訴我們,鄉土文化不是隻能在農村發展的,它可以藉助現代化的手段傳播得更廣、更遠。

無論處在什麼時代,鄉土文化都不會過時。縱使現代社會物質豐富,鄉土美食還是能引起人們的喜愛。我們更需秉承傳統之燈,繼承鄉土文化,同時又融入現代化元素,促進鄉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映照鄉土文化。

執傳承之燈,也要求我們深入挖掘鄉土文化的內涵,猶如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一書,就對鄉土文化做了深入剖析。也許我們不能人人都寫出這樣一部學術著作,但學習鄉土文化內涵,執傳承之燈,映鄉土文化,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秉持傳承之燈,你我一起,才能讓鄉土文化像琥珀般在人類精神長河中閃耀。

傳承文化作文12

美德是一首動聽的歌曲,縈繞在耳邊;美德是靈魂的力量,催人奮進;美德是生命的財富,尋到生命的價值;美德是一種境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所謂的“美德少年”——就是有着至善至純美好品德的少年,它不是一張純粹簡單的獎狀,而是浸透着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輝的作用。傳統美德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首先需要的是良好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習慣也是。《弟子規》裏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告訴我們一個良好的社會公民就是每天都要從這些小事上做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在這些小事上一點點落實而養成的。

其次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孟子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玄奘孤身一人穿過沙漠跟崇山峻嶺去印度求法,水囊還在沙漠裏壞掉了,連續5天沒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氣跟智慧才能繼續前行呀!

最後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人就必須要在社會上立足,社會需要我們共同建造,一個好的社會離不開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不用像趙國強一樣英勇與歹徒搏鬥;我們不用學劉子元不顧生命危險跳水救人;我們也不用悉心照料十三位非親非故的老人……但是我們應記住這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努力去做美德少年,不要一心想着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從撿起身邊的紙屑做起;從尊敬師長,不頂撞父母做起;從不説謊話,誠實守信做起……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充滿着競爭,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對新一代祖國的花朵要求不僅僅是博學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美德少年!

傳承文化作文13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有知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傳統,被稱為“禮儀之邦”。古中國的文化傳承,對人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崇尚“禮、樂、射、御、書、數”全面發展,其中尤以“禮”為先。孔子云:“不知禮,無以立也。”可見古人將“禮”看作個人修養的基礎。

在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智慧中,將“禮”看作整個文明發展進步的基石。

“禮”在古代規範着人的行為,深含着古人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對己的期望和寬容。《左傳》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又有言:“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古人將“禮”看作天地最基本規律的體現。

現代人所理解的“社會文明禮貌行為”只是“禮”最根本態度的表層演繹。“禮儀”在傳統文化中包含並遠遠超越了“禮節”這個表層的內容,藴含了上古先輩們對自然、對人文深刻的理解和實踐。

培根曾説過:“讀史以明智”;牛頓也曾言:“如果説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社會進步,首先是文化的進步,文化的進步,首先是優秀的傳承。中國文化輝煌燦爛,“禮”文化巨匠層出不窮,各流派傳承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經典鉅著浩如煙海。作為新一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有責任、有使命認真學習、積極傳承“禮”文化精髓。

讓我們輕輕翻開歷史沉重的書頁,輕輕拂去她表面腐朽的浮塵,踏上承載文明的文字階梯,步入聖賢的智慧殿堂。當東方沉睡的巨人正在甦醒,我們在吶喊,急需民族靈魂的甦醒。而“禮”文化,是我中華民族魂的根本。

我們急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人我為一”的理想理念的澆灌,也急需“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民族自信。當我們心中擁有文化的信仰,人和人之間會充滿理解和關懷,不再有公交讓座的糾結,也不再有見義勇為的尷尬,温良敦厚、謙恭有禮、孝義為先自然而然會成為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禮節”的社會表象自然而然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觀。只有這樣,社會文明才能從靈魂層面得到真正的進步。

我們少先隊員應當行動起來,認真學習和傳承“禮”文化,從小做起,修養自身,為祖國的文明進步,為東方巨人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承文化作文14

今天下午的時候,我們參加了葫蘆絲比賽。葫蘆絲比賽上,幾乎每個班都是多才多藝,葫蘆絲吹得非常生動。輕快的輕快,悠久的悠久。總之,每個班都非同凡響。但是,在這一次比賽上。我們班也展示出了很少有過的耐力與實力……

我們的比賽是在地下操場進行的,從學校去到地下操場,有許多層樓梯,體力好的同學。到達後基本沒喘幾口氣,體力差的同學則是氣喘吁吁,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來到大廳裏,已經有許多班都在等待着了。等到所有的班都到達站好後。比賽便開始了。首先是主持人們用沉穩,不緊不慢的話語為我們做開端。然後便是常主任講話。完畢後,比賽便正式開始了。首先是由幾個社團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木蘭辭》與《金孔雀》。《木蘭辭》這首曲子,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吹的非常生動,即使是我旁邊愛説話的同學,也不由得安靜了下來細細吟聽。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們表演完後,就開始了班級之間的大賽。首先我們整個六年級一起合吹了一曲《龍的傳人》雖説平常都僅是班級之間吹。但這次突如其來的何吹卻並沒有出現什麼差錯。吹的很是自然與生動,彷彿已經排練了無數遍似的。每一個節拍都沒有什麼失誤,速度都非常的一致。吹奏完《龍的傳人》後,家長與同學們都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就是班級特曲了,有的班的曲子是《映山紅》,有的班的曲子是《編花籃》,還有的班是《打水姑娘》還有許多曲子我因為記憶不深,所以便不記得名字了。我們班的曲目也是《映山紅》等待前面的幾個班都吹奏完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場比賽是不容小看的,許多班的葫蘆絲吹奏的都非常好聽。於是,還沒表演,我們便有了很大的壓力。終於到了我們班了。首先是領頭人帶頭喊口號。然後便開始了吹奏。在吹奏的過程中,由於我太緊張,不小心記錯了鋪子,把《映山紅》給串到另一首曲目上去了。意識到錯誤時,我便趕緊改了過來。但是心裏卻是很害怕。生怕因為我的錯誤導致班裏的分數會太低。

吹完後,同學和家長們都為我們發出了掌聲。也讓我的心放鬆了下來。大賽結束後,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我們便趕緊跑出地下操場,由於站的太久。許多同學的腿都已是痠麻不已。就連我走的時候也差點摔了一跤。

這次大賽讓我們班的同學都經歷了一次耐力的訓練。所以,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加強鍛鍊,強身健體。同時也要用心去做事情,不然可就會像我一樣出現出現致命的失誤了。

傳承文化作文15

“節日/是日子/在時間上打的結/小結連着大結/大結連着小結/如攀緣的繩索”就這樣,節日承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款款而來。有人認為節日是給分別異地的親友以相聚的機會;給生活疲勞的人們得到放鬆的時間;給貪玩的兒童添上上揚的嘴角……我啊,卻覺得每一次節日的到來都是在延續那種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朔之時,北風吹雪,夜色朦朧,天降嘉瑞,伴隨着第一聲爆竹的響起,萬家燈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內,陸務觀正在用草書趕寫迎春的桃符,那顫動的手錶達的絕不是害怕、擔憂,而是對新一年的嚮往、激動。一轉身,衣袖輕揚,“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句從口中緩緩道出,時間到了。如今,依舊是那一清脆的爆竹聲鳴,依舊是那一幅紅紅火火的對聯。從“上日”到“元日”,從“名刺”到“賀卡”可能改變的是名稱和慶祝的形式,而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紮根於此的是那抹不去的名族特色,是那永遠的精神支柱。正是這種特色,這種精神支柱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中前進。

菖蒲節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碧綠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劍,輕輕一揮,揚起汨羅的濁浪。雖終落得“愛國忠君敵不過鄭袖的裙底風雲,正道直行不敵張儀的舌燦蓮花”,但你的精神依舊隨着端午延續至今。那種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那種取明月以為目兮,引晶冰以為魂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品質,仍然是我們今天的榜樣,目標。對,考古證明為紀念屈靈均而設立端午的説法有些牽強附會,但將兩者相綁不也是我們對於這種精神品質的繼承,不也是為了延續這種傳統文化嗎?

國外有人説中國的傳統節令食品美味。餃子,年糕,粽子還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條,他們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都是傳統的體現,都是綿延至今的傳統文化。當你對Beluga鱘魚所產出的魚子醬拍手稱妙,我或許用一碗臘八粥開啟早晨的時光;當西方的宴會桌上擺滿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許在一個大大的粽子中沉醉;當來自法國的Foie Gras滋潤你的雙脣,我或許在母親親手做的清蒸水餃中沉入夢鄉。也許中國節令美食不在於食材多麼的高端,而在於那一縷貫穿古今的悠久歷史,美味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口中的傳統文化。

節日,是你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內在的魂。她延續着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在一個個時代中完善,這便是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