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淵明的作文

來源:文書谷 1.6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陶淵明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1

暗夜,萬籟俱寂。我拿着令人觸目驚心的考卷,走在羊腸小道上。惟有冰冷的月亮伴着我。

冥冥之中,我來到間住宅。宅邊的五棵柳樹在寒風下狂舞着。那舞動的枝條猶如鞭子,狠狠地抽在我心上。

多情的月亮終於消失在我的上空,伴着另一個人去了。

黑幕中,一位先生扛着鋤頭伴着月光向我走來。再近些,只見他短褐穿結,手裏還拿着酒壺。莫非,他乃是五柳先生?

“小女子何等悠閒,大臨寒舍。”他發話了。

我輕笑一聲:“先生乃彭澤縣縣令,怎會是寒舍?”

“那官,我早已辭了。”他有些不屑“我堂堂一個男子,怎能為五斗米折腰?”

“好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但先生隱居在此,那又有何出息?”我反問道。

“田園生活如此甚好,怎能跟污濁官場相提並論。我在這‘銜觴賦詩’,‘無案牘之勞形’,妙也!

一陣沉默過後,他瞥見了我的考卷,説道:“你落榜了?”我木納地點點頭。他又接着説:“落榜又有何哀傷,應調好心態,以備下次迎戰。”

“你寒窗苦讀十年,最後竟落得這下場,你不怕我重蹈覆轍?”

他擺擺手,説:“這不同。你乃處於太平之世,無動亂擾民。豈能跟東晉相比。我可‘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你也可‘不為挫折而駐足’。莫非,你們現代人的思想退化了。”

不為挫折而駐足,對,就是這樣!我激動得説:“先生點通了我,我乃感激不盡。定不負先生之意。來日再聚……”

柔情的月光伴着我,灑下一抹銀光。而我奔馳在銀色的小路上……

“叮叮叮”可惡的鬧鐘又響起來。忽然,一切都不見了。我從牀上爬起。哦,原來是一場夢。“莊生曉夢迷蝴蝶”,看見桌上的試卷,我不再彷徨……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2

晨起在曉風裏誦讀陶淵明的詩文,彷彿置身寧靜的田園;靜夜在燈下謄寫他的傳記,如同與他對話。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聽到一句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時我並不知您,也不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只是從心裏覺着,詩中的每個字裏都流淌着一種寧靜美好,悄悄地浸潤了我的心靈。在自家的矮籬旁小心翼翼地採擷下一朵朵沾着露水的菊花,任菊香與清露沾上衣襟,沾上鬢角,沾上舒展的眉梢。採花累了的時候,一抬頭便能看見連綿的羣山。山峯既不高聳又不險峻,只是在天地間勾勒出一道温柔的線條。這樣的生活,幼小的我和您一樣嚮往。

真正走近陶淵明,是我學習了《桃花源記》之後。您用文字描繪的畫面,既真實又縹緲,真實得讓人嚮往,縹緲得讓人失落。當您寫下“怡然自樂”時,您的嘴角有沒有上揚?當您寫下“無人問津”時,您有沒有輕歎,或是從眼角滑落一滴晶瑩的卻快要乾涸的淚?這時候我才明白您的苦痛、您的煎熬。您想救天下百姓於水火,卻又無法忍受為五斗米折腰;您想要過安逸舒適的生活,可是內心的良知驅使您以筆去揭露社會的.黑暗。

我以為您的內心是消沉的,可是我錯了。當我誦讀您的《歸田園居》、《雜詩十二首》以及《五柳先生傳》時,我的內心忽然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堅定卻寧靜的力量。是的,您沒有放棄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守,也沒有停止對現實的批判,但我卻看到了您的坦然,您的放達,您的灑脱。您的快樂來自於讀書、醉酒,您的快樂是忘卻得失,與自然共舞。社會的黑暗、世風的污濁不能擊垮您,您在一聲放達率真的笑中將它們甩到雲外。

我不敢説我真的從那一個個文字中穿梭千年讀懂了您,但是我從您身上得到了感悟。您採擷的不是東籬下的菊花,而是心田上的一朵寧靜;您望見的不是南邊的羣山,而是心靈中的那座堅守。您的坦然灑脱,更像是一罈佳釀,我自願沉醉其中。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3

話説在東晉,有一奇人叫陶淵明,人們都認為他是一名隱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我卻不這麼認為。

主要依據就是這篇《五柳先生傳》,不用我説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而這篇文章也就是揭露陶淵明真正身份的一篇代表作。

我初次讀完這篇文章,就意識到一點,這篇文章的作者並不是陶淵明,而是他的學生為揭露他醜陋行為而寫的一篇匿名信。由於文章寫的是陶淵明,所以後人認為作者就是陶淵明。為什麼説是他的學生,文章第一段有解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在古代,先生都是稱呼老師用的,所以是他的學生。因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給他留情面沒直接寫出他就是陶淵明。接下來就寫出了他的種種不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主要因為他學歷不高,説話怕被別人笑話,所以乾脆不説,對於榮華富貴更是不敢妄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雖然他學歷不高,但他好學,由於有許多字不認識,所以只讀懂大意。(這可能是唯一誇他的地方,畢竟做人不能太絕嗎!)而每當真正讀動一句話時,就異常高興,以至忘記吃飯。“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如果有一句話實在不能理解,就借酒消愁了,又由於他經常不理解句子的含義,所以養成了喝酒的毛病,最後把家都喝窮了。“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的鄰居知道他愛喝酒,所以很少喝酒,但一喝酒他就聞到了。一喝就沒完,還希望喝醉。最後趕緊走,不想讓別人追到他管他要錢。“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緊接着,鄰居們就把他的住所都拆了,用來抵債。就出現了“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景象,他也就認了。“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就是他的學生在咒他趕緊死。

文章最後一段是別人對他的評價,與我的學説不一樣,我就不再多説。

這就是五柳先生陶淵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