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的魅力作文

來源:文書谷 2.66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靜的魅力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靜的魅力作文

靜的魅力作文1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從另一時空而來,穿越到這一時空,貫穿起幾千年來的大成就。

諸葛亮靜思而智慧過人,李白靜思而得浪漫真諦,陶淵明靜思而得大境界……靜的魅力,在你思考的過程中。

靜,是一種美麗。《詩經》中有一首詩——《靜女》,“靜女”即美麗的女子。在古人眼中,靜代表着那夢中的白蓮,幽靜而顯美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相望的那一瞬間寂靜,代表着純真而依依不捨的真情,代表着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這是一種美麗。“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一瞬間的寧靜,給人留下了斑斕的想象,美麗,任你而想。執手相望的寧靜,感動的寧靜,無聲無息的世界,為我們開啟一場美的盛宴,讓我們品味靜的魅力。

靜,是一份自由。遠離塵世,醉心山水,此時此刻的幽靜讓王維感到自由。官場上的朋黨之爭,爾虞我詐讓他被束縛在那不安囚籠之中。回想過去,王維不竟有所感慨,“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他從繁華走入靜謐,從朝中遁入空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看花開花落,觀雲捲雲舒。這份寧靜給予他思想的自由,他揮筆寫下《山居秋暝》,這份寧靜,給予他人身的自由,讓他清水出芙蓉,高潔而超然。靜,是一份自由,引領我們遠離塵世的束縛,走進那詩意的天地。

靜,是一份感悟。“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只因“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帶着他對靜的感悟,臨南山而居,於東籬採菊。他完美地詮釋了“靜由心生”即使在喧囂的塵世,只要心靜,那麼寧靜的氛圍便會一直陪伴你,伴你攀登高峯,摘取榮譽。因為對靜有這樣的一份感悟,所以他説,“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遠離塵世的喧囂,醉倒在南山的悠悠菊香,與飛鳥相與還,臨清流而賦詩,獨守對靜的那一份感悟,從此,詩意的生活。

靜靜的相伴,靜靜的坐着,靜靜的看着,一切因為有了靜,而顯得那麼美麗;與風相隨,共同遨遊,像蒲公英一樣飛翔在自由的天地;心境方可身靜,帶着靜的感悟,詩意生活。

與靜相伴,重拾心中的寧靜。讓靜與夢攜手,在靜的魅力中,夢想成真!

靜的魅力作文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靜,純粹而自然,卻飄渺難以言喻。很多時候,我們都驚覺於周遭的安靜。靜的美妙,在於其合乎人心,恰到好處;也正因此,日陷喧囂的我們對其深深嚮往。

在寧靜中,我們才能聽到心靈真實的訴求。喬布斯在斯坦福的畢業典禮上告誡那羣即將離開象牙塔的學子們:不要讓外界的聲音淹沒你的內心。在這個充斥各種成功論、奮鬥史詞典榜樣社會,能有幾人願意去傾聽自己的內心?許多人每日庸庸碌碌換得一身疲憊,自以為是充實生活的本質;願意多看幾條微博也不肯一個人靜一會。當靜成為眾口評論的境界時,其實它正遠離我們。

在太平盛世裏要求一份內心清淨,已屬不易。因此那些身處亂世的隱者更顯傳奇色彩。管(車各)、左慈、華佗,他們或許是《三國演義》裏最具神話色彩的人物。在那個羣雄並立的年代,武將謀士們都在大施拳腳以求留名於世時,他們卻隱逸遁世,神龍見首不見尾。或許在他們眼裏,再運籌帷幄的軍師,再萬夫莫敵的豪傑,不過是汲汲於名之輩。因為寧靜,他們從容,足以在亂世裏曳尾於塗中。

霍金在牛津大學研究宇宙爆炸起源理論時,一位負有盛名的博士為其理論取了一個漫畫式的名稱以表明自己的不屑。後來,霍金在與羅傑.彭羅斯的探討中頓悟,證明了自己的正確。或許足夠寧靜,才能找到正確的聲音,將人引入一片新天地。

古來那些死守善道、遺世獨立的人,內心都是寧靜的。他們寧靜得淡漠了自己的私情,無視了身處的困厄,正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寧靜勝過千言萬語去寬慰自己。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在最後這樣告誡自己的兒子;也許經戰場官場洗禮一番後,孔明最懷念的,是遇見玄德之前,躬耕於南陽的日子。

身邊的朋友們都説,以後有錢了,住到深山老林裏,興致好了去當徐霞客。是啊,我們都向往一種理想的生活,要麼世外桃源,要麼面朝大海,寧靜悠閒,與世無爭。但無奈的是躲不過一個前提,現實註定我們要在世俗和喧囂裏翻滾一次才有寧靜生活的權利。可是誰能言之鑿鑿我們不會在追尋的路上已經失去最初的嚮往?

靜的魅力作文3

寧靜的夜晚,當你心如止水地獨坐窗前,凝望蒼茫的大地。此時你的耳朵會變得格外靈敏。你聽:“滴答滴答”雨打芭蕉,“嗡嗡嗡嗡”飛蟲歡愉,“唧唧唧唧”蟈蟈歌唱,甚至還能聽見曇花開放的聲音。這些聲音譜成了一曲忽遠又忽近意境悠遠的小夜曲,讓人心曠神怡!多靜啊!多美啊!原來靜也是一種美。

在人羣中很難保持一份內心的寧靜,一旦寧靜下來,不去注意其他的事,會發現,自己做事的速度在成幾何倍增長,做什麼事都順暢多了,別人也不會因你的離去而感到什麼,但你會聽見平常聽不見的一些風聲,鉛筆沙沙聲,水滴掉落聲,遙遠的汽車鳴笛聲,樓上樓下的放電視聲,鳥叫聲,蝙蝠捕食小蟲從而扇動翅膀的聲音。這些聲音組成了一支意境悠遠的樂曲。待你回過頭來,和他們聊天時,才發現自己安靜做自己的事的決策是正確的,並沒有耽誤什麼。原來靜也是一種速度。

聽説佛家禪師修道時,將會把自己關到一個封閉的地方,修行者身形入定,雙目一閉,誦起經書來,便會拋棄紅塵,污垢塵埃盡閉與精神之外,心無旁騖,安心專注於參禪悟禪,最終,成為一代高僧。原來靜也是一種途徑。

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就是心靜,心靜如水,不顯不露,專心思索,方可得大智慧,讓思想縱橫千里而不惑。

心靜,才可看破紅塵,成為後世傳頌的隱士。不為得失而憂,不為名利所累。心自然會靜下來,達到更高層的境界。然後你會明白: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身處紅塵,卻不受車馬喧囂所擾,只因他“心靜”。

“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李白因不得志,心便靜了,才創造了這個千古名句,讓我們明白“靜”也能幫助我們看穿世界。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隱居在世外桃源,只因這裏靜,發出了由衷的感歎,最終明白了: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的道理

《核舟記》中蘇軾被貶還那麼高興,因為他悟出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道。

靜,不僅是哲學家所推崇的,也是我們普通人所致力追求的,一旦你進入了“靜”的心境,你就很容易達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這,就是靜的魅力。

靜的魅力作文4

靜之境有三,一曰外物之既靜,人口緘默,環堵悄然,於是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此人所常謂之靜也。其二者,為外喧物鬧,而向靜求諸異地,古之隱逸者然也。然靜法之大乘而極至者,曰心靜。當是時,絲竹雖嘈而不亂耳,人聲雖雜而愈靜,巋然不動,安步以當車矣。此三境,任得其一,則可受益無窮而盡嘗其魅力也。

靜之其一,見乎諸端。譬如學子參試,皆屏息凝神而閲題,默然以疾書,雖一針落地可聞也。考場之外,亦令行而喧止,意在營靜以利學子也。人之與會,則語者立而談,聽者默然。至若體育賽、病房中,更不消説。彼童子覓表,人眾聲雜則無從獲也;天色既暗,人倦而歸家,則萬籟俱靜,表“自現”也!此皆謂得乎靜之功。故曰得其境一免責井然而有序,其益自見矣!

昔者五柳先生惡塵網人境,致仕歸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倦於外物喧鬧而求靜於造化天地也,可謂得第二境也。求得之靜愈見其寶也。是故陶潛雖簞瓢屢空而晏如也,執杖耘籽而常樂。羈鳥歸林,去五斗米以得靜;池魚歸淵,別車馬喧而清歡。五柳先生乃著文自娛,潛心品靜;今之人方有其詩文之寶藏也。此見第二境之妙也。

然“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以其心境之寧,波瀾不驚,故雖“結廬在人境”,猶可“而無車馬喧”!蘇洵嘗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心若止水,則明辨細小之物;內得靜法,可專注如激光,穿事越表,探得生之內核。

古之成大事者,非惟有曠世超人之才,亦必得心靜也,開國者毛潤之少時,嘗攜書往茶館,擇極鬧處而坐,攤書閲文,欲以砥礪其志,修心靜之法也。閲至精髓,則喧雜穿耳過,明義留心中。故方其領兵長征,雖時遇險境,常遭困苦,得暇,則獨坐觀書,專心致志矣。以其心靜,炮火敵兵不可撼之也。卒建國,澤行神州,成萬古功業!

清時公子納蘭容若,亦深諳靜之魅力。隨帝出征,萬騎奔走,黃沙漫天。然既駐,則吟“夜深千帳燈。”妙詞佳句,非惟其博學才豐,亦必得靜也。倘遑遑欲歸家,或汲汲於富貴升遷,口中所言,必頌人君之俗詩偽詞,何以傳誦至今耶?

靜之魅力,如上所言,益處無盡。願諸君尋而品之。林清玄謂:“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餘謂:得靜,則可共適造物之無盡藏也!

靜的魅力作文5

高山靜穆,才變得如此的雄偉,河水寧靜,才匯成深遠的湖泊,自然寧靜,才彈奏出羣鳥共鳴的樂曲。靜是自然給予我們的一種恩賜。唯有靜,我們才能更好的體會到大地的厚純,河流的無私,天空的寬容,山林的奉獻。

靜是一種奇妙的心態,唯有靜下心來,我們才能很好的審視自己,認清自己,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

還記得那個3歲時便失去雙臂的小女孩雷慶瑤吧!最初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失去了雙臂意味着什麼。她的長髮被剪掉,她的花裙被藏起,當她心愛的洋娃娃被扔掉時,她不顧一切的去搶,可她蹲在地上時,她卻不知道用什麼去撿洋娃娃,這時她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什麼,年幼的她不得不靜下心來靜想自己該怎麼去做。於是她開始用雙腳練習吃飯、洗臉、刷牙,最終她還學會了用雙腳刺繡、化粧、畫畫。

我們説雷慶瑤是不幸的,但靜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我,贏得了尊重。當你看到她那如春花般的笑臉時,你不得不為她身上的靜的魅力而喝彩。你不得不為她身上回射的靜的魅力而折腰。

靜是一種長遠的境界,唯有靜下心來,我們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保持清醒的頭腦,領會所學的精髓。

大家一定記得這句格言吧!寧靜致遠,只有內心寧靜,我們才能走得更遠,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

莊子莊園,淡泊名利,專心修為,才創造鯤鵬展翅九萬里,傲視蒼穹獨一家的神話。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潛心磨礪計策,才開創了三千越甲終吞吳的奇蹟。諸葛孔明靜心學習苦心鑽研幾十年,才締造了三顧茅廬、三分天下的傳説。由此可見,靜是學習的前提,唯有靜下心來,你才能真正的學進去。

靜時一種奇特的法寶。學習上離不開靜,工作上又何嘗不是如此,靜心搞科研,才能有所成就,張冬偉如果不是靜心鑽研焊接技術,又如何成為焊接技能的第一人,孟劍鋒如果不是靜心鑽研鏨刻技術,又怎能刻出巧奪天工的銀質手帕。

同樣我們的生活中也離不開靜,唯有靜,我們的家庭,才能和睦。唯有靜,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也唯有靜,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唯有靜,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的美好。 這就是靜的魅力。

靜的魅力作文6

安靜、寧靜、靜指的是一種狀態,簡單地説,它代表一種環境。

想到靜,難免會想到老師常常唸叨的“入室即靜”,要求我們上自習要“靜得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雖然嚴厲,但這樣的“靜”對於學霸們來説,也是頗具吸引力的吧。但靜的魅力並不僅僅限於此。

古代的學者們對靜的感悟,顯然更上一層樓,他們並不願止步於環境。“曲徑通幽處,潭影空人心”,雖不見靜,但卻有靜,此靜乃意境。當人們真正地、徹底地靜下來後,人們才能感受到“意靜”。難怪古代詩人如此鍾愛於隱居,環境靜到極致,才能更真切地體會到靜。

不僅有“曲徑通幽”直接寫出靜的,更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以動襯靜的。當然,也不乏動靜結合的例子。靜,給中國詩抹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動靜雜糅等所帶來的意境,帶給文人一次次別樣的體會,不難看出靜之魅力所在。

但靜的魅力並未被髮掘完。

“靜若止水”。

心境的產生是意境的昇華。能到這地步,算得上古之聖賢了,已經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並非水的地步。但這樣玄而又玄的東西不是常人能體會到的,但我們可以變相地應用。比如古代兵法,以靜制動。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亦不動,若敵人焦急猜疑,我自巋然如山,這像是一種心態,一種心境。更淺顯的,如“心靜自然涼”,只要心靜下來,環境能奈我何。所以用“靜若止水”來形容高深莫測之人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也不難怪人們如此地嚮往了。意境的昇華便是心境。

從普通的環境,凝結至玄奧的意境,再昇華到高深的心境,靜之魅力盡在“三境”之中。我們現在能做的,不僅限於“入室即靜”,學習可能更需要“心靜”。

靜的魅力作文7

靜水流深,不顯不露。靜,以外觀默默無聞的姿態隱藏着內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個“靜”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禪意,富有魅力。

身靜,方可心無旁騖;專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禪宗似乎是最早領悟到這一要訣的。禪宗的必修課,也是入門功夫——坐禪,就要修行者身靜入定,誦經冥想。雙目一閉,便將滾滾紅塵、污垢塵埃盡閉於心門之外;身靜入定,便不為外物所役而細品沉思。自印度蓮花大師始,不少僧人在喜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飢餐蕁麻,渴飲雪水,形容枯槁而終於“靜”思得佛門真諦,成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過,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靜。身如靜水,不顯不露,方能讓思想縱橫千里。

心靜,方可遺世獨立,羽化登仙。單純的身靜,心中依然萬念錯雜,自然不可得道。身靜的同時,更要心靜。不去想那人間的紛雜,只將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靜的冰涼怡人,放鬆精神。而到了更高層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舊可如止水。於是,你不必奇怪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受,只因為他“心遠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蘇東坡被貶黃州,仍能於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為他從不變的靜中,悟出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境界,於是便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靜中修身悟道,在靜中羽化登仙,在靜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力量。但他們還是保留着那份靜,或許是習慣已成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們打破了沉默,你才驚訝他們的智慧與博大,於是才有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慨。《天龍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個默默無聞的掃地僧;助魏公子竊符救趙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門的一個守門人;智慧象徵的諸葛亮,出茅廬之前也只是躬耕於南陽的農夫……他們往日的靜正反襯出有朝一日力量爆發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靜,那不是單純的沉默,而是為了蓄積之後的爆發!

於是不難理解嵇康在面對前呼後擁,大講排場來拜見他的鐘會時,仍舊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爐火和鏗鏘的錘聲中默默忙碌的舉動。聖賢的靜,豈容俗世的嘈雜來打破?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千年前的智者從深邃的靜水中悟出了禪意。這禪意並非不可言傳,只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感悟呢?這也許是現代文明的悲哀。

靜的魅力作文8

靜是什麼?靜是淡泊名利隱居山間的一種情操;靜是獨立思考耐住寂寞的一種境界;靜是遠離燈紅酒綠的一種決心。靜是靈魂的詮釋,心靈的放飛。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陶淵明一生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祿,飛黃騰達,而是田間的一種安靜、樸素的生活。沒有官場的勾心鬥角,沒有爭權的頭破血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淡泊名利,不貪圖榮華富貴,並非人人都能做到,而陶淵明做到了,正是憑藉一種靜的情操,他的古詩千古流傳,他的選擇世人稱讚。靜是一種情操,一種不貪名利、看淡權貴的追求。

假設在100次實驗後他放棄了,那麼如今我們可能還是最原始的“焚膏繼晷”,假設在重重困難面前他倒下了,那麼如今我們還是用一張信紙,一張郵票,寄送着思念。我難以想象是怎樣一種力量支撐着他,讓他從未放棄。是靜吧,當全神貫注集中在實驗上時,除了燈泡的炸裂聲,除了電話的佔線聲,他的世界靜的可怕。愛迪生憑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給我們帶來了光,帶來了聲音。他用心聆聽着每一次實驗,他用靜感覺每一次結果。靜是一種境界,一種耐住寂寞,永不放棄的恆心。

忘記他們的姓名了,卻銘記了他們的事蹟。20xx年感動中國的鄉村教師,為了一羣孩子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放棄了繁華。他吃着簡單的粗糧,睡在破舊的房屋中,幾十裏的山路接送着孩子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度過。也許會在一瞬間留戀城市的燈紅酒綠,但在更多的時候,我想他更愛山間的白雲,孩子們質樸的笑聲。他習慣了夜間靜的只有樹木唰唰的聲音,他習慣了黎明靜的只有鳥兒的啼叫聲。從他踏上這塊土地的一瞬間,他便接受了這靜。靜,是一種心態,一種無私奉獻、勤勞樸素的精神。

靜,是什麼?

是你處在喧囂的城市卻因不附和大眾而擁有的一種情感,是你為夢想不懈拼搏後的一種決心,是放棄該放棄的,珍惜該珍惜的一種偉大。

靜的魅力作文9

走太快的人,往往看不到近處的風景。而這些風景,肉眼不可能覺察,只能用一顆安靜的心細細欣賞。

山間的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輕輕地灑在行人的身上,斑駁的光影隨着炎熱的風緩緩地躍動着。清新的空氣縈繞在我的身旁,夏日的風聲伴着鳥蟲鳴,奏響一支《蟲鳥小夜曲》。我沿着山間的小路閒庭信步般走着,足旁的野草野花也在微微擺動,一切司空見慣的景色愈加賞心悦目。在清脆的鳥鳴聲中,山越來越安靜,沒有繁雜,沒有喧囂,有的只是洗盡鉛華後的靜謐。在這般寂靜的幽境裏漫步,何嘗不是一種享受!當今社會裏的人,有多少已經再不拜訪這安靜而原始的山了,人們腳步匆匆,卻不願向安靜涉足。

家附近有一條河,澄澈而清涼,河面上少有船隻開過,附近的人都愛在河邊嬉戲。仲夏,悶熱的晚風徐徐吹過,人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尋求水中的清涼與愉悦。將身體置身水中,頓感清涼透頂。躺在水面上,任流水一寸一寸漫過我的皮膚,此時,岸邊水面所有的喧鬧消失殆盡,水下的雙耳只能聽見潺潺流動的水聲。安靜的世界裏,一切彷彿被按了暫停鍵,我向四周望去,不見一人,不見一物,只見望不盡的水面與被夕陽染紅如油畫一般的天空。仰望天空,一覽無遺,像永遠也看不完的屋頂,屋頂之下,便是水與水中的我們。此時,人與天與水完全融成了一個整體,再也分不出彼此。指尖輕輕劃開平靜的水面,按回了暫停鍵,世界彷彿又靈動起來,而偌大一個世界裏,彷彿也只剩我一人,水的樂章在我耳邊奏響。

夜,褪去了白日的繁華與喧囂,但城市之夜,並不十分安靜。在某些角落裏,燈紅酒綠依然,宛如白晝;對面的高樓裏,始終有幾盞燈,終夜未熄。我最喜歡的夜晚,是雨夜,是狂風暴雨且夾雜有些許雷聲的夜。沒有嘈雜的人聲,只有雄渾的雷聲與急促的雨聲;沒有明滅的街燈,只有照亮深夜的閃電。街道空無一人,即使有人,也被厚重的雨幕遮住。整個城市迴盪着的,只有風雨雷電聲。這安靜嗎?這十分安靜。安靜在我的眼裏,並不是寂然無聲,而是隻有最原始的聲音在心頭上回蕩。夜未央,倦意已上,我躺在牀上,漸漸沉睡。

這讓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小僧見風吹旗動,便爭執到底是風動還是旗動,雙方各執一理,便問大師,大師説:“非風動亦非旗動,乃汝心動也。”心若止,外物又豈會動?

人們常常以為,無聲便是安靜,卻忽略了心中的波瀾與雜念。心淨才是真正的靜!心淨了,世界便靜了。這才是靜的魅力!

靜的魅力作文10

中國人,是崇尚“靜”的,因為它有着無窮的魅力。

靜下心來,才能體悟人生、體悟真理。從老莊的“無為而治”到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陶潛的“心遠地自偏”到老人們口中的“心靜自然涼”;從修行的道士到打坐的僧人,從仁愛天下的儒家到知行合一的心學。哪一個不是“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靜下心來到南陽耕種隱居,諸葛亮才練就了“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識遠見;因為靜下心來感悟田園生活,陶淵明才擁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閒適;因為靜下心來不停悟了十幾年,王守仁才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心學。可見,要想體悟世間真理,離不開一顆恬淡安寧的心。

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麗存在。有一個富翁,有人問他看到最美的景色是什麼。他説,是他安步當車去上班的那天在路上看到路邊的一株野花。這個富翁是很悲哀的,不是嗎?他每天日理萬機,來去匆匆,錯過了路邊多少美麗的風景?而這偶然的一次相遇,使這株野花在他偶然寧靜的心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這個事例讓我聯想到一次有趣的經歷——有一天早上,我陪婆婆沿着河邊散步。我發現在河流的淺水區有成羣的田螺,茂盛的水草,在水草中歡快嬉戲進食的小魚,慢條斯理地享用田螺肉的螃蟹,還有一條打瞌睡的青蛇。回家後我興奮地告訴了母親,她很驚奇的樣子。她每天走這條路上下班,竟一直沒有發現。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太多的人浮躁起來了嗎?看來,美,是需要靜下心體會的。

靜下心來做事,可以事半功倍。老師經常告誡我們,做作業或是幹其他什麼事情,一定要靜心,這樣才會高效。我起先很不以為然,直到寒假我在母親的建議下和一個同學去了圖書館寫作業。在圖書館這種安靜的環境下,我也不由自主地靜了下來,然後開始寫作業。沒有了書桌上的零食,沒有了抽屜裏雜七雜八的課外書,也沒有了婆婆做飯的的噼裏啪啦和汽車發動機的轟鳴,我奮筆疾書,平時最討厭的閲讀題一上午居然做了那麼十幾篇。這下我真服得五體投地。靜下心來,拋開雜念,專心致志地做事,這真是一種享受。

靜能使人悟道,靜能使人發現隱藏在生活中的美,靜能使人做事事半功倍,這只是“靜”這種神祕事物眾多魅力中的幾個而已。在這個吃飯追求“快餐”,學習追求“速成”,建築追求“短工期”的快的有些浮躁的社會裏,如果我們能多一份寧靜的心態,一定會更加深刻地體悟到“靜”的魅力,更加深刻認同古代先賢對“靜”的崇拜。

靜的魅力作文11

江河湖汊天水相連,清靜的自然給人以寧和的心境。但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眼前的風景總是走馬燈似的晃過,還來不及細細品味,便悄然而逝。我們不應該拋棄曾經充盈了整個中華墨客團體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靜,我們更不該眼睜睜地讓靜的魅力無聲流走。

百歲老人吳清源,最近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這次不是因為他的圍棋,而是因為他的駕鶴西去。早年的吳清源顛沛流離,為了學習圍棋,他東赴日本,中國人的身份讓他在求學之道上頻頻受阻,因為這點,他加入日本國籍,這一經歷是他此生被人詬病的起點。國內的閒言與惡語彷彿漂洋過海的輪船,飛躍幾百公里到達他的耳裏。吳清源先生什麼也沒有辯駁,他只是閉上眼歎歎氣,然後繼續下棋。黑子與白棋交錯,靜靜地叩在棋盤上。他安靜地像是聖人一般,只顧自己的信仰,那是對棋的熱愛,對靜的追求。百歲人間事,只求一局棋,吳清源先生在靜中成就自己,因為靜,他的獎盃顯得與眾不同;因為靜,他的魅力散發出迷人光暈,給所有圍棋學子安靜地上了堂無聲之課。這是靜的魅力,無物可比。

孤獨旅人笛卡爾的名字,被日日夜夜不停地印刷在各種書頁上。他以數學而受人尊敬,以數學而美譽遠揚。但他還有一個不被眾人所熟知的身份,這便是哲學家。在數學生活之餘,他還喜歡冥想。他説:我思故我在。他精鋭的頭腦可以從謹密的數字,切換到見不到摸不着的思想。正是因為他能一言不發地計算,聚精會神地思考,他的存在才得到更開闊的意義。“靜”是他的行為,更是他的`心態,與旁人的哲學觀點不合沒關係,與幾何的鬥爭失敗沒事。是靜給了他為目標披荊斬棘的勇氣,是靜鑄就了他傳奇的生命。這是靜的魅力,無人可敵。

古人曾雲: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就是靜的魅力。靜能給一連串的事物帶來不同凡響的結果。汪國真説: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是他獨自遠去時靜的背影。李青蓮説:莫使金樽空對月,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他狂歡時靜的沉思。聶魯達説:我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對櫻桃做的事。這是他熱戀時靜的情語。蕭紅説:我不能決定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這是她前途渺茫時靜的信念。

這是靜的魅力,讓人攀上高峯,讓人另拾珍寶,讓人修身養德,讓人造就品格。靜的魅力時需要向品雙窨一般體會的,一口清鬱,一口芳馨,二者共鳴,回味無窮。

靜的魅力作文12

喧囂忙碌的現代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心有時卻會浮躁不安,不知道如何使自己平定下來,於是這時,我們又會極度的渴望靜,哪怕只有短暫的瞬間,只為覓得內心的那一方淨土。

或許會有很多人認為,想要使心真正靜下來是不容易的,因為想要擺脱外界的紛紛擾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多數人看來,也好像只有寺廟生活那種孤寂,才是使心靜下來的最好方式。青燈、木魚、佛經,每天簡單到近乎枯燥的生活,卻慢慢成為很多人所追求的,因為只有心無雜念時,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可我認為,靜不一定就要執迷於一種完全超脱紅塵的世外生活。在沉寂的夜裏,我會選擇翻開一卷卷的樂譜,彈着陪伴我多年的古箏。我一直認為,古箏是一種很美妙的樂器,它的發聲極為古樸。我沉溺於它那悠遠自由的絃音之中,拋卻心中的情緒與雜念,在音樂的世界裏盡情遨遊,感受着“高山流水”那一瀉千里的激昂,“漁舟唱晚”的悠閒遼闊,“千聲佛”的簡單空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下着毛毛細雨的清晨,我會和閨密一同騎車到郊外遊玩,感受着“潤物細無聲”的美麗景象,貪婪地吸着混着淡淡青草味的濕潤空氣,看被雨洗滌得青翠欲滴的樹葉、鮮豔嬌嫩的花朵。偶爾還可以驚喜地發現破土而出的鮮嫩萌芽,又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讓我備感這靜謐的大自然所藴含的無窮能量!和朋友一起靜靜地坐着,手拉着手,共同呼吸。我感受到彼此多年相互扶持的真摯友情,這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我又發現了安靜的另一魅力,那就是,在靜謐中,你可以學會冷靜,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世間最真誠的感情!

當你的心真正靜下來時,你可以忽視、忘記一切繁瑣的事,可以在面對危險或者困難時冷靜下來,做出最理智的決定。在遇到與別人爭執的時候,千萬不要讓憤怒和急躁來左右你的心情,而做出一系列很不理性的行為,那樣是會讓你追悔莫及的!

冷靜的靈魂是最有力量的,幽靜的淨土是最令人嚮往的,而靜的魅力,卻是最迷人,最有力量的!

靜的魅力作文13

巖中響自答,溪裏言彌靜。 ——題記

靜,是大自然的賞賜;靜,是以一種心態;靜,是一種社會和諧温馨的風情畫.......

靜謐自然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自然的動更能體現自然的靜。沒有白雲飄逸哪有藍天的安靜;沒有鳥兒的清唱哪有森林的安靜;沒有小溪的奔騰哪有高山的安靜。自然美,美在她的靜,靜體現了她那不加任何修飾的美。李商隱讀懂了自然的靜,有“秋陽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項斯亦有“山果經霜多自苦,水螢穿竹不停飛。”感受靜謐自然。

獨善其身 世間太繁華亂了我們的眼,心間太嘈雜亂了我們的心。我們需要停下來尋花,問草,問天,問地,問自己。儒家“獨善其身”是寧靜,道家“解紛和光”亦是寧靜;禪學“見性忘情”亦是寧靜。心是一身之主,神情之帥,心靜才能擺脱世俗的浮躁。致虛守靜是古往今來中國知識分子修身養性的一種基本功,《莊子》中説:“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做到獨善其身。

温馨社會 喧囂的小溪把碎末拍打在山坡上的時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灘上的時候,它能照見世界麼?安靜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眼睛與眼睛的一種對話。赫爾辛基是芬蘭的首都,整個城市都是安靜的,他們的菜市場都是那麼安靜,更不用説圖書館了。沉靜平和的書卷氣質是最受人尊敬的氣質之一,因為那是一種在我尊重他人的最高體現。別等到書香襲人,可惜已隨風而逝,再捧黃金時,可惜已經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

遠離塵世的喧囂,避開嘈雜人海,靜聽鳥語花香,慢賞雲捲雲舒才是享受生活。

在靜謐的自然中我們能夠獨善其身,在和諧的社會中我們能夠獨善其身,靜是一種修養。聖人心境天地之鑑,萬物之鏡也。

我們享受大自然的賞賜,觀賞和諧温馨的風情畫。

擺脱世俗的浮躁,獨善其身,做到靜,融入靜。

靜的魅力作文14

如今,穿梭在喧囂的鬧市,何處不充斥着各式各樣的繽紛與嘈雜?生活於此地,很多人也耳濡目染般地變得浮躁起來。“靜”的魅力被一再忽視。老子曾説:五色令人目盲,五聞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既然喧囂的塵世只會使人失去本真,我們又何嘗不靜下來,好好地品味內在的美呢?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若心不靜,又如何踏入佛門?所以,靜下來吧!“此時無聲勝有聲”,“靜”之獨特魅力,實在是叫人慾罷不能啊。

“靜”是波瀾不驚的平和。曹文正先生在《家書》中有言:“千軍萬馬金鼓隍郭之中,未始非靜心澄慮,寧靜致遠之地也”,“千軍萬馬”中,倘需靜心澄慮足見靜的魅力了。三國名士諸葛孔明先生把“靜以修身”當作座右銘,一生都銘刻於心。“靜”可以成就一個人。遇到危機,只有平靜下來,波瀾不驚,才有可能化險為夷,柳暗花明。

“靜”是寵辱偕忘的安然。“心靜自然涼”,一碗清泉,若是加入過多的慾望和雜念,就永遠不會變得清涼。豐子愷説“不困於情,不亂於心。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如此,安好。”就是在強調想要靜心下來,就必須得忘記塵世的紛擾,做到無慾無求。大智者莊子,一生過得超然灑脱,他強調“超越”二字,力求“無所待”,“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真正的“靜”即超越得失,超越功名的逍遙自得。莊子還説,“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的,在大道中忘卻浮名,忘卻喜怒憂懼,“靜”才會降臨在心中。“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身?”寵辱偕忘,是‘靜’的要求,也是‘靜’的魅力。

“靜”是對自我的審視,是對自我及人生的詰問。史鐵生早年截癱,從此便行動不便,只能在輪椅上度過每一天,可他從不埋怨,而是靜下來,從深處反省自己,不斷地思考,寫就對中國文壇乃至世界都有極大影響的鉅著,成了文壇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年老之時,他又患上了尿毒症,飽受折磨,有記者採訪,問他的職業,他説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可偏偏這次,飽受命運摧殘的他再次平靜下來,靜心澄慮,寫出了《病隙碎筆》。他從未停止過審視自己,終於把自己的潛力很大地發揮出來,這不得不説是他“靜”的結果。

“靜以修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下來吧,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安靜的靈魂會閃光!

靜的魅力作文15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乃曰靜。在靜中表達志向,在靜中悟出真理,靜,就如同一位智者,使我們的頭腦變得睿智靜,又如同一個警鐘,時刻警醒我們為人處事要理性,遇事需沉着。用心去感悟靜吧,你會發現一個絢麗的世界。

東晉著名詩人陶潛留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話談。他摒棄官場的爾虞我詐,毅然選擇歸隱田居;他曾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堅守自己的原則。歸隱田居後的他再無塵世的那種繁華喧囂,一個人獨自在田園生活。理解他的人認為他是在享受生活的樂趣猜不透他的人或許認為他那是在逃避什麼,他的世界是黯淡無光的,孤寂無聊……其實不然,他這種情操是在靜中學會練達、豁然、曠達。他雖遠離了人羣,但他的生活卻是那麼地寧靜“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他於靜中享受着一種安逸舒適的生活,他於靜中思索自己的人生歷程。這怎能不説是靜的魅力?

再如在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邰麗華主演的《千手觀音》震撼人心。她們是一羣聾啞人,她們的世界永遠是安靜的,她們用自己的動作來向觀眾表達着她們的思想和情感。觀眾的熱烈掌聲將是對她們最好的回報。她們雖然聽不見,但她們看到了觀眾的手舞足蹈,她們的心感應到了觀眾的歡呼聲。是什麼讓她們如此堅守自己的舞蹈?我想大概是靜所具有的魅力吧!她們知道不能在有聲的世界裏大放光彩,便在無聲的世界學會堅強、學會超然,最重要的是於靜中學到了一種感召力,是靜的魅力成就了她們的輝煌!

古語云,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確,一個人若能在喧鬧的日子裏保持一顆定心,那麼心必定就靜下來,心靜下便能安心地考慮後來要走的路,路就越走闊了。君子之行,修身養性,靜觀其變。靜是一種奇妙的心態,那些豁達、超然、淡泊等大多出於靜吧。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淨地,需要在某個時候靜靜獨自呆着,感悟靜聽具有的威力。

靜止我們變得通達,靜讓我們學會理智,靜讓我們遇事沉穩……靜鑄就了我們一個別樣的人生,靜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思考的人生舞台。原來靜的魅力如此之大,用你最真實的心去感悟靜。你的人生也會因靜得以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