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作文(精選49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承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文化作文(精選49篇)

傳承文化作文 篇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更應該把它傳承下去。

我和我的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奶奶像蒼老遒勁的樹根,沒日沒夜地為我們家這棵大樹輸送養料。雖然奶奶嘴上不説,但我知道她有多辛苦。近幾年,奶奶的身體也不如往年硬朗,隔三差五的會往小診所裏跑跑。我很擔心,生怕奶奶生什麼重病。有一次,我的奶奶不知是因為晚上睡了有海綿墊的牀,還是因為早上衣服穿少了受涼的。一回到家後就病的動彈不得,一動就渾身發痛。我猜一定是奶奶的腰間盤突出這個老毛病又復發了。醫生叮囑爸爸媽媽:“這幾個月,大媽必須躺在牀上休息,再忙也不要讓她插手家務事。”爸爸媽媽精心照料奶奶,沒讓奶奶受一丁點兒罪。我是奶奶的大孫子,奶奶生了病也會在想我飯吃得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我怕奶奶操心,病情會加重,就比以前更乖了,有空時我還和奶奶談談心,聊聊我在學校裏發生的事。在我們一家人的關愛下,奶奶的病一個月就好了起來。

中華民族的文明住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裏的。我們將用這些文明來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

傳承文化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她魅力無窮,價值無限,我們有責任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她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營養,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她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飛脊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一代又一代的兒女懂得了什麼是對國家忠誠;李密在《陳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明白了什麼是對長輩的孝敬;“頭懸樑,錐刺股”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季布的一諾千金,讓後代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留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智慧。傳統文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滋養着我們的民族。我們要珍視她並把她傳承下去。

但是,在當今外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傳承出現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洋風,他們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張居正、于謙等人;他們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鬱頓挫、那豪放飄逸的詩風。對他們而言,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

在埃及和韓國爭奪我們造紙術的發明權時,在我國的馬頭琴成為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中華民族的子孫該何去何從?我們的文化正被別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踐踏,當下又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在情人節的玫瑰中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記就等於背叛。我們應當守住中華民族的瑰寶,讓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她在新時代裏煥發生機!

傳承文化作文 篇3

金秋十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清早,同學們乘着大巴,一路上灑下我們的歡歌笑語。很快,我們便來到了大足的寶頂山,這裏雲霧繚繞,風景優美。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穿上統一的漢服,迫不及待地來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門旁。只見寬闊的廣場上,整整齊齊地擺放着一排排具有古典氣息的石書桌,上面放着筆、墨、紙和《弟子規》,廣場正前方還掛着兩幅孔子的畫像。我們莊重而嚴肅地站在石桌前,仔細地聽着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尊師重道,同學們虔誠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禮,還恭敬地寫了一個“人”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人”的筆畫含義,一撇代表學問,一捺代表品德,大家還一齊朗誦了《弟子規》。最後老師在我們的眉心點上一顆硃砂,這個儀式代表老師已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

通過學習儒家文化,拜孔子,讓我們知道了從國小要會禮儀,學會感恩,還教育了我們如何做人、做學問,如何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

隨後,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地下層。在那裏我們學會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讓我們知道了茶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午飯後,我們來到大足石刻。這裏石窟有75處,造像多達5萬多尊,這些石刻以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而著稱,它是世界石窟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部偉大的石窟“連環畫”。其中“千手觀音”石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觀音”高7.7米,刻於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鍍滿了金箔,金光閃閃,被譽為“天下奇觀”,千手觀音共有1007隻手,手裏拿着120件法器,每隻手中心均有一個法眼,像在視察人間疾苦,這些佛手無一雷同,千姿百態地分佈在佛身四周,像孔雀開屏一樣美麗。

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石刻全部由山體直接開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個缺乏現代科技的時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我情不自禁地感歎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的非凡技藝。

隨後,我們又進行了寫生活動和參觀了石刻博物館。

通過這次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弘揚並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

傳承文化作文 篇4

那是情感的爆發,或橫,或豎,或撇,或捺。那是心靈的樂曲,或輕,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詩意的展現,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來源於它——漢字。

“呯呯嘭嘭“這是敲打鍵盤的聲音,”悉悉唰唰“這是有手寫字的聲音。當這兩種聲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會深發感觸——那一個個有着生命的方塊字還會繼續傳承下去嗎?它們會不會被電腦上那些死氣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這個信息時代,哪裏還有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當你沉醉在唐詩宋詞中時,你可知它是怎樣傳承下來的。當你欣賞着某位書法大師的作品時,你可曾想過是誰的功勞讓你看見這美的享受。當你聽着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點頭稱讚時,你是否體會到這心的滋養。就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方塊字,讓你體會到詩的意境,眼的美麗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氣勢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輕柔平靜宛若流水,卻又忽迷茫神祕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無不透露着生活的靈動,漢字的剛勁以及中華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寫出好文章,那是因為漢字的多層含義。音樂之所以可以打動人心,那是因為漢字優美的聲韻。詩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淚下,那是因為漢字的柔美情趣。一筆一劃之間,互相輔助,互相襯托,那是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體現。漢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筆劃中都藴含着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個音節中都體現着我們國家的雄健和骨氣。所以讓我們離開手中鍵盤,拿起手中的筆,讓我們為能寫出漢字這樣美好又神聖的東西而驕傲吧!

如果在你面對一個個英語字母時,你會想起漢字那一張張充滿生機的臉。如果在你聽到躁音時,你會渴望朗讀一篇優美的文章。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體會了漢字的美麗,你已經感悟到了漢字的深層意義。從今往後,讓我們用漢字來體會高山巍峨,用音節來體會人民的大方,用筆劃來體會國家的繁榮富強!

看,看橫,那豎,那撇,那捺!聽,那輕,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傳承文化作文 篇5

各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國家之所以富強,是因為文化,社會的,社會之所以和諧,是因為文化。我國是世界文化唯一延續的四大古國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利弊日益暴露,有大部分已經被淘汰了,但有些人卻想把傳統文化一塵不變地交給下一代,這就需要注意了。傳統文化有好有壞。我們應該發揚好的。剔除壞的。因為她會楊勇青少年的心靈。甚至束縛他們,所以在面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取捨。

中國有過年的習慣,過年會使人精神煥發,過年還要燃放鞭炮,放煙花,隨着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現在我們不燃放鞭炮煙花了,有人會説過年是傳統文化,燃放鞭炮不是理所應當嘛,難道傳統文化不重要了嗎?不,不是的燃放鞭炮煙花會使空氣,變差。也會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這個地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人們正在保護環境,所以不燃放鞭炮,煙花並不是,拋棄了傳統文化,而是發揚了他。傳統文化理應現在結合我們一樣。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而尊老愛幼,尊師重教我們已經傳承了五千多年。它是傳統文化,它是發揚光大,會永不磨滅,因為它是民族之魂永不磨滅。但現在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有些老人仗着尊老愛幼的傳統揚言這樣了,分家。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有個老人每天下午都會端着板凳坐在車上,人肉搶位,等到他們而女同事,不會為了停車的事而煩惱,這引得我們的思考,如果那兩個老人,每天座位,會不會引起別的控車主的憤怒,甚至社會上一些不諳世情的出現。如果長此以往,每個車主的父母令人,那社會還會穩定嗎?還會和諧嗎?難道尊老愛幼就是理由嗎?現在有些人打着各種幌子,請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去學習那些喲,腐蝕作用的文化,以此來謀劃我們青少年的心理。如果我們接受傳統文化,那以後準,會不堪設想。因此在好的傳統文化上,我們更應該擦亮眼睛,用傳統文化,用批判的眼光去對待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取捨。

與傳統文化之精華,省傳統文化之糟粕。我們勢在必行——取捨。

傳承文化作文 篇6

週五,我們看了《百鳥朝鳳》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隨着時間的變化傳統樂器嗩吶消失的過程。

故事的主人公遊天明,一開始自己不願意學習嗩吶但由於父親的逼迫,而去當時最有名的嗩吶匠焦三爺那兒去拜師學藝。焦三爺因看到了他父親摔倒後,遊天明所流的那一滴眼淚,將他收為徒弟,經多次磨難,他終於可以拿到嗩吶跟師傅一起吹嗩吶了,漸漸的,他學會了鳥叫,並贏得了其他師兄的鼓勵,隨時間的推移,他的師傅也漸漸變老了,為了不讓嗩吶失傳,便交給了遊天明,天明也對所產生的感情,並建立了遊家班,決心不讓遊家班解散,但隨着時代的腳步,嗩吶匠將不再受到尊敬,至於最後,不管什麼事,都沒有在請嗩吶匠,並被其他樂器所代替,不得已下,遊家班已解散,焦師傅在一次百鳥朝鳳中死去!

看了這部電影,我為遊天明為父親所留的那一滴眼淚與他對父親的想念説感動。為他用竹竿從河裏吸沙繫上來的那第一口水而欣喜,為他在暴雨中戲水而同情!為焦師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囑咐遊天明不要讓嗩吶失傳而感動。

隨着時代的進步,許多傳統的東西已失傳,人們只是一味追求時尚,流行,通過這部電影,我們應該傳承傳統的工藝,因為那是我們獨有的更是老一輩人的心願,不應該失傳,行動起來!那不是俗,那是文化,讓我們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吧!

作為青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一起行動起來吧!

傳承文化作文 篇7

悠悠華夏源遠流長,風流人物燦若繁星。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無不都擁有良好的家風。或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顯家富是司馬光的家風;“踏踏實實地本分做人”那是周恩來的家風;“精忠報國”則是岳飛的家風。

那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孝字。

記得小時候回老家過年,爺爺總會給我講“黃香温席”、“卧冰求鯉”、“子路借米”的故事,也會教我讀《三字經》、《弟子規》......還記得在那年的某個午後,年幼好動的我老老實實地坐在老家的火爐旁,一邊聽爺爺講故事,一邊跟着爺爺搖頭晃腦、咿咿呀呀地讀書。現在想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爸爸常説:“長輩養我小,我要養他們老。”天下唯有“孝敬”、“助人”不能等,因為過了,別人就不再需要了。每每得知家中老人身體有些不適時,爸爸媽媽也總是第一時間送他們到醫院檢查,直到康復。

我的媽媽雖然是江西人,但並不喜歡吃辣,可她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爸爸現在還經常講起奶奶給媽媽做飯的故事。那是媽媽第一次見奶奶,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放了好多好多辣椒,媽媽咬着牙吃下,辣的嘴都紅了,胃也不舒服,可奶奶以為媽媽喜歡吃,以後就經常給她做。一吃就是幾年,直吃得媽媽哭笑不得,也把我媽的口味徹底改變了。現在呀,我媽吃飯那就是“無辣不歡”了!

我在這樣一個充滿孝道的家庭氛圍中長大,耳濡目染間也深受大家的影響,決定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經常攙扶着爺爺、奶奶散步,為他們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回去,我都靠着爺爺坐下,聽他講故事。爺爺總是眯縫着眼,拉着我手,説着:“玥玥,我給你講一個爺爺小時候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我已經聽了無數次了,但我還是像第一次聽爺爺講故事那樣全神貫注,那樣充滿好奇。

家風如春雨一般,潤物無聲;家風如春風一般,潛入心田。“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道道永不消失的印記。盡孝道,講傳承,讓我們崇德向善,爭做美德少年;讓我們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弘揚社會正能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身邊落地生根!

傳承文化作文 篇8

今天又是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了,我們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大足石刻。下車後,我們穿上了老師為我們準備的四種顏色不一的古代服裝。總體分為白色、藍色、黑色、紅色四種顏色,我們班的女生穿了白色的服裝,男生穿了藍色的衣服。接着,我們就向大足石刻前進。

走進大足石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濃霧朦朧的景色,接着迎面撲來的是一陣涼爽的風,最後再吸一口氣,這感覺就如同吃了一塊薄荷味很重,去不至於嗆鼻的糖。霧濛濛的景色、涼爽的風以及清涼的空氣,簡直令人心曠神怡、沁人心脾。

接着,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戴上了耳麥。在我們正好奇這個耳麥時,耳麥裏想起了老師的聲音,老師指引我們來到了一張張桌子前,這不是我們平常用的桌子,桌子上平擺着一張水寫字帖,用中性筆寫着兩個大大的鏹錚有力的“人”字,字帖的兩旁各放着兩卷書。這時,一位老師站在桌子上,拿着話筒,告訴我們第一個環節是:拜孔子。老師教我們扶手,也就是右手在左手前面,放置胸前,手臂打直,向孔子行了三禮後,就是拜老師、老師回敬。然後老師讓我們照着字帖上寫下“人”字,寫完後,便讓我們拿起書卷,輕輕翻開,第一眼看見就是“弟子規”三個醒目的大字。老師讓大家一起朗讀弟子規。這整個過程顯得那麼莊重、嚴肅。最後一個項目,也就是最激動人心的環節——點硃砂。吳老師用食指輕輕蘸了一下硃砂盒裏的硃砂,隨之,食指頭上便沾着紅色的硃砂,再輕輕點了一下我們的眉心,就這樣,每個人的眉心上都冒出了一個紅色的小圓點。我們互相望了一下對方,大家都捂着嘴笑了。

接着我們又去體驗和聽導遊講了一些項目和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千手觀音。當我看見了聞名已久的千手觀音,我大吃一驚。古代很多人刻千手觀音都沒有刻到一千隻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是的的確確刻了一千隻手。我雖然沒有一隻手一隻手的挨着數,但是這密密麻麻的手,讓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也會一身雞皮疙瘩。這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一千隻手中都有一個眼睛,而一千隻手都拿着不同的法寶。雖然經過多年的風蝕,但是大致模樣還是看得清,然而經過專業人員的修復後,千手觀音殿變得金碧輝煌,看起來十分宏偉。令人不得不讚歎人類巧奪天工的手藝。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大足石刻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看見了人類的聰明才智,也讓我懂得了更多知識、使我受益匪淺,它還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一生。

傳承文化作文 篇9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着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説:“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説,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裏,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着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裏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裏,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裏,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裏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傳承文化作文 篇10

週末,至善教育舉行了一次以傳承紅色文化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地點是在資興的百灶居紅色教育基地。

一大清早,我和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坐着大巴車來到目的地。下了車,我們紛紛換上了紅軍服,繫上小皮帶,個個都神氣十足的樣子,看起來像極了真正的小紅軍。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今天的第一個活動項目:毛毛蟲賽跑。開始我們組的組員不以為然,老是一次次地輸掉比賽,後來終於意識到了比賽的重要性,於是都開始發力。我也在心裏暗暗給自己鼓勁,最後累得滿頭大汗總算是打平了。比賽結束後,大家開始跟着老師學唱紅歌,個個認真地唱着,激情滿滿,氣勢如虹。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鬼子”的環節。遊戲開始後,我們高喊着:“衝啊!衝啊!”幾顆手榴彈同時飛了出去,在敵軍中間炸開了花,戰場上硝煙四起,濃煙滾滾,我趁機瞄準目標抬手就是一槍,砰!砰!砰!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幾個“鬼子”。我們扛上步槍,衝向“鬼子”的營地一起俘虜了剩下的敵人,把他們帶到了長官面前,接着便是一片歡呼聲“我們勝利了!勝利了!”結束後,長官領導我們舉起右手,莊嚴地開始宣誓:“我宣誓!重走長征路,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切行動聽黨指揮!”此時我的心中油然而出一種信念: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中餐是體驗民族文化---長桌宴。當地老百姓為我們這次參加活動的兩百多人準備了好幾條長長的桌子,桌上擺滿了豐盛至極的美味佳餚,大家吃得可歡了。飯後我們轉移到隔壁的大廳進行了才藝展示,我踴躍報名上台表演,並展示了自己最擅長的“朗誦”節目。因為這次準備得不是特別充分,所以感覺不盡人意,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表現得更好。下午還進行了許多特別好玩的項目:滑索道、拔河、齊步走等等。滑索道是我一直很期待的項目,因為通過它讓我戰勝了恐懼,使我變得更加地勇敢。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不知不覺就到了返程的時刻,我們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坐上了回家的大巴。直到現在我還一直沉浸在這次有趣的活動中,久久不能忘懷。

傳承文化作文 篇11

時間的長河蕩起輕柔的漣漪,中華民族的光芒將河水照得越發清澈透明,我就像河邊的一株小草,仰望着傳統文化的參天大樹。筆墨紙硯,橫豎撇捺,牽着我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

那個傍晚,太陽像是被墨水暈染過了一般,臉蛋也不再那麼紅了。柔和的光芒像胭脂一樣塗抹在牆壁上,倒影也漸漸變得修長。陽光一路相隨,我輕輕踏進這間非凡的小屋。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沁人心脾的香,墨水的濃郁與宣紙的暗香調和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也載着我的一段回憶。

那時,我第一次執起筆桿,將無名指輕抵在筆桿後,老師的諄諄教導化作一滴滴濃墨,沾染了泛黃的宣紙。輕輕頓筆,再小心翼翼地拉出一條水平的線條,最後一收,不知練了多少遍。就這樣的一根根線條,組成了勁美的漢字。時鐘滴答滴答地響着,我的耐心也在悄然褪色,我加快了速度,工整的字跡也泛起了波瀾。這時老師走過來,他輕輕俯下身子,對我説:“書法是一種藝術,你要學會享受這種藝術,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放慢速度,説不定會收穫更好的效果。”這句話彷彿一束光,照進我幼小的心靈。是啊,在這繁忙的世界裏,人們忙於生計,稍稍放慢自己生活的節奏,也許就會找到“柳暗花明”中的那個小村莊。

傳統文化的世界雖然廣袤無垠,但一點一滴都滋潤着我們的生活。我將會踏着腳下堅實的路,用濃墨書寫傳統文化的傳奇。

傳承文化作文 篇12

清晨,紫紅色的雲霞充滿着整片天空,其中還有一輪血似的夕陽,如此暖意的畫面顯現出“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温馨與從容之感,暖得讓人沉醉,暖得讓人迷戀。伴着如此美麗的景色,我們哼着小曲,邁着愉快的步伐,一覽了漢灶村的婺州窯和文化大禮堂。

我們來到了婺州窯,欣賞了陶瓷的魅力。我們先聽了工作人員的講座,初步瞭解了婺州窯。之後,我們便開始參觀婺州窯的陶瓷,這一些陶瓷可真精緻,一個個光滑剔透、造型生動逼真。你看,這個陶瓷如同一隻老虎,瞪着大眼睛,張着大嘴巴,彷彿是要把旁邊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個陶瓷是關羽的樣子,一手持青龍斬月刀,一手撫着長鬍子,十分的威風。每一個都栩栩如生。

參觀完了婺州窯,我們又踏着一條路旁滿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漢灶文化大禮堂進軍。一陣微風拂過,風中含着的露水,一下子全撲在我的臉上,彷彿是給我的見面禮。

到了文化大禮堂,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黑板報,黑板報上貼了許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張張慈愛的臉微笑着看着我們,像是在給我們的祝福。走進大廳我們便看見了一張標牌,上面寫了“存好心,做好事,説好話,做好人”,這與我們王校長常説的“存暖心,做暖事,説暖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們做一個温暖的好人。接着我便看見了《新二十四孝圖》,上面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告訴我們該如何孝順父母。我現在認為以前和父母發脾氣很不應該,現在想起來十分後悔。

看完這些後,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的會議室,聽了講解阿姨的介紹,原來別看這裏白天那麼安靜,晚上可十分熱鬧了!大家在廣場上跳舞、看電視、聊天、下棋,樣樣都有。在文化大禮堂裏還會組織一些免費的活動課,讓老人們參加豐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們做西式蛋糕,教老人們認字,學習各種本領等等。聽完後,我們又看了牆上的名言,許多都對我們人生有着巨大的意義。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句話對我觸動頗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見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會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去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對強敵,是不會有所畏懼的,他會義無反顧地去迎接挑戰。

下午夕陽的餘暉給大地染上了一層金色,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一次參觀婺州窯和文化大禮堂的旅行快要結束了,我們滿載而歸,帶着學到的知識和快樂的心情,踏上歸途。

傳承文化作文 篇13

從古至今,中國在不斷的變化而時代隨之推動發展。我們的國家從貧窮走向小康。從落後走向強盛。經歷了太多太多,凡事有利必有弊,所以在發展的同時,它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讓中國人對於利益權勢更加看重,而唯一不變的是流傳傳程至今的孝道。

孝之一字——表現的是兒女們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它是每一箇中國人所應該擁有的品質。在古時流傳着這樣的一個傳説遠古帝王——舜,作為五帝之一。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母親恭順,對弟弟妹妹慈愛,他的孝舉感動了天帝。所以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堯帝聽説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堯帝決定選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之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由此可見舜不僅有才幹,而且還是個大孝子。從此人們就把“孝親敬老”視為最崇高的美德,也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可見“孝”是自遠古就沿襲流傳下來的,並時代相襲、貫穿百代。即使是和現代社會相距千年的封建社會,“孝”也是被人們所傳頌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長輩的人才是有思想有品格正直的人。意大利的亞米契斯説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這句話對我來説有影響很大,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讓愛並呵護自己十幾甚至二十幾年的母親傷心那麼他不會配成為一個真正人,它只是一個行屍走肉,只會破壞並且傷害他人感情的高級動物。由此可見在當今社會“孝”也是尤為重要的。

如今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國青年,作為一個正直的高中生,也同樣作為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我們更應該堅守孝道,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傳承獻上我們自己的一份力,因為“孝”從來不會過時。

“孝”傳承至今有着它永不落下的原因就是有着人間有三大真情之一的美稱,也是因為孝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孝道永遠不會落下。

傳承文化作文 篇14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佔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是什麼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着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着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些血統與傳統,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國小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並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皇帝”,凡事都圍着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傳承文化作文 篇15

中華上下5000年,我們骨子裏流着的鮮紅血液所告訴我們的乃是紅色傳承,乃是文化傳承,乃是中國上下5000年傳承……

中國的文化傳承你是如何看待的?現在我們就拿當今特別火的漢服來説説中國文化傳承,大部分人都能接受這中國文化傳統服飾,數年輕人最多,並且他們會去理解學習,並且傳承發揚這種文化。但是少部分人還是不能接受中國文化傳統服飾,他們認為這是戲子才穿的,但是不能因為少部分人都不接受而不再繼續傳承這種服飾。畢竟這種服飾是我們的中國傳統服飾,是先輩流傳下來的我們理應去發揚光大,讓別人知道我們的中國文化。我們擁有着上下5000年的歷史,擁有着傳統文化服飾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應該感到自豪而不是感到嫌棄覺得這種服裝不倫不類!

中國的紅色傳承也格外讓我們注意,在那戰爭時期無數先輩奉上了自己的身軀以及鮮血,鑄就了現在一個新的中國。我們應該格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歲月匆匆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我們應該發揚光大傳承着歷史。同學們讓我們握起雙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們傳承我們中國的文化!!!

傳承文化作文 篇16

當五月的風再次吹綠枝頭,蘆葦再次茂盛時,空氣中似乎多了一種甜膩的味道,那是人們煮粽子飄出的濃濃香氣。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端午節。

對端午節最初的記憶是手上那根帶着“姥姥愛”的五色線,房屋門前的艾葉及那冒着熱氣的甜膩的粽子。我們家鄉過端午每個小孩手上都要帶五色線,據説有祛邪之效。小時候父母忙,每次過端午都是姥姥給我戴五色線。因此對端午最初的記憶是五色線,是姥姥那張慈祥的臉。如今五色線依舊綁在手腕上,可姥姥早已離我而去。

長大後,慢慢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它和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有關,沒錯他就是屈原。屈子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錚錚吶喊至今在人們耳邊響徹,他那偉大的愛國精神千年傳承。

現在,祖國強大了,端午節也走向了世界。2009年9月端午節成功入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各地民眾都會以獨特方式慶祝端午。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讓人們在忙碌中重新找回了那最質樸的生活方式。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當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向世界詮釋新時代的新文化、新精神,讓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傳承文化作文 篇17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浩如煙海。傳承經典,會讓你更加的多才多藝,傳承經典,會讓你感悟到生活的藝術。

原來,傳承經典文化有那麼多的好處,有些同學不禁要問了,什麼樣的文化才算的上是經典文化呢?經典文化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最能經過時間歷練的,經過世人多次好評的文化,就像我們六年級現在所學的弟子規,它就是從古流傳至今,代代教育我們學習高尚品德的書。傳承下來這種高尚品質,從一人影響至一週,從一個人的小文明,到社會的大文明,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能改變這個人的態度,這個社會的風氣。

那如何去傳承經典文化呢?我送大家十六個字:漢語是關鍵,歷史是線索,心情是動力。只有對國語的精深,對歷史理解的透徹,再加上一個堅持不懈的心,就能使你好好的把經典傳承下去。

學習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自己,傳承經典,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學習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傳承文化作文 篇18

寫春聯,2月11日,天是那麼湛藍,雲是那麼潔白,追夢小隊的隊員們各個興致高昂,向路人分發了宣傳問卷,而下午2:30,活動則更是精彩豐呈了,我們參加了由金海社區主辦,臨池閣協辦的賀新年活動。我們先由小書法家楊嘉琪和他的小夥伴們寫了幾百張福字,接着我們每個小隊成員都一一寫了福,並送給了周圍的人,更傳遞了一份喜慶而又濃濃的年意!

採訪臨池閣的陳老師,下午4:00整,我們則採訪了臨池閣的創辦人陳華鋒,隊員們紛紛問出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之書法的問題,我們都受益匪淺:他從哇哈哈廠裏的中層幹部辭職,幹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憧憬,創辦了臨池閣,在5年的時間中,人數飛速發展,從2人變成了500多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學生也都獲得了很多書畫獎項,將書法這一國粹繼承下去而感到自豪,他將這番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參與進來,發揚光大。他還教會了我們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採訪吳亞卿爺爺,2月14號上午,陽光明媚,追夢小隊的隊員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大街92號,採訪了浙江省辭賦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國楹聯書藝委委員大名鼎鼎的吳亞卿爺爺,他先給我們寫了幾張書法作品,接着我們採訪了吳爺爺,他一一回答了我們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出現了王羲之、柳公權、米芾、孔子、蘇軾、李白、杜甫等一系列文化名人,他們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他自己從6歲就開始學書畫了,每天都在練,到至今,已有60多年了,他的學生也來自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舉止,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間,縈繞在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懂得了我們從小就要學好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志向,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借鑑祖先的文化精髓,這樣才能將祖國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觀浙江美術館,下午,我們又來到了浙江美術館,排着整齊的隊伍,與家長們一齊領略了書畫的魅力和神奇,大家都對大師的書畫都讚不絕口,還再次體驗了書法,而每個人寫的福字,又各不相同,各具特長,最後,我們還和一位書畫愛好者合了影呢!

通過這次假日小隊活動,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書法,有了一些深刻的瞭解,還學到了一些書法技巧和人生道理,真希望能多多舉行這樣的活動呀!

傳承文化作文 篇19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羣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這兩句歌詞時常在我耳邊盪漾。

中國的龍文化歷史久遠,源遠流長。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徵,它可以用來祈福、抵禦災難,既然龍這麼富有神話色彩,那就讓我們來説一説關於龍的成語故事和傳統習俗吧。

中國古時候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畫家張僧繇,一天梁武帝要他在寺廟的牆上畫四條龍。張僧繇用了三天就畫好了,並且畫得栩栩如生。大家聽説後,走近一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説:“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了。"大家都不相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四條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這就是成語畫龍點睛的由來。

中國的傳統習俗賽龍舟源於我國楚國。楚國人不捨得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屈原。激烈的賽龍舟很好的詮釋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也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的精神。

中國是東方的一條巨龍。長城在崇山峻嶺中飛舞,那是龍的身影;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那是龍的驕傲;奧運賽場上中國運動員奪得一塊有一塊獎牌,那是龍的榮譽;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那是龍的驕傲。

我是龍的傳人,我是炎黃子孫,我是中華兒女,我驕傲、我自豪。

傳承文化作文 篇20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大概就是指人的才華,才氣等。因此,在空閒之時,我們應該多讀詩詞歌賦,以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真正做到氣自華。

平平仄仄,妙齡女子手敲紅牙板和着節拍低吟淺唱夕陽西下,柔腸百轉:仄仄平平,關東大漢手彈鐵琵琶踏着步子引吭高歌大江東去,氣吞河山。遙望黃河之水感歎波濤之洶湧,登頂泰山之巔俯瞰羣山之渺小,惆悵國破古城草木煙籠十里長堤,感懷遭際雲夢水澤波撼岳陽城。各種風景迥異的畫面組成悠長的畫卷,翻開詩詞書卷,便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啊,學習中國古典文學,陶冶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文學素質。

看!盛唐,李白遭受讒言詆譭被排擠出長安,激憤的詩人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人仕途坎坷而不沉淪,對理想的執着,對前途的自信,令人起敬。浪漫的李白啊,詩句總是那麼豪邁奔放,曠達不羈,無拘無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才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豪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骨氣,這些千古名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體味詩仙的韻律,我常常為那排山倒海的氣勢所傾倒,欣賞太白的詩作,猶如遙望九萬里長空上大鵬同風起,我感受到那個廣闊的胸懷與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看!宋朝,有這麼一位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卻又仕途坎坷的文學巨匠,名叫蘇軾,字號東坡居士。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中這個竹杖芒鞋的詩人,頂風冒雨,從容前行,他抱着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態度,笑對挫折,泰然處之,儘管經歷了無數次貶官失意之委屈,他仍能不畏懼不沮喪,抱着曠達樂觀的一顆心,淡然面對官場沉浮,這種心境是常人難以擁有的,正因為如此,蘇軾詞中的豪邁激昂也是宋代任何詩詞都不可媲美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慷慨激昂,讀後令人頓覺那擂鼓吶喊,劍拔弩張的戰場就在自己的眼前,氣勢磅礴,振聾發聵。

晚風襲人,獨自坐在課桌前,品讀唐詩宋詞,我感受到不同的詩詞大家迥異的風格,給人不一樣的美感。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斷腸白蘋洲。那是柔婉悽美。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那是磅礴壯美。

輕粧鬥白,眀璫照影。那是典雅淡美。

無論這些詩詞的風格,時代,背景,情感如何,它們都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瑰寶,它們反映的是古人對名山大川的讚美,對多彩文化的謳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手邊常放一本詩卷詞集,沉醉於詩情畫意中,痴迷於優雅境界裏,遨遊於中國谷代文學的知識海洋之中,中國古代文學的寶庫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淨化我們的靈魂,振奮我們的精神,磨礪我們的意志,給處於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一劑精神良藥。

中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才氣,大氣,骨氣,豪氣,讓我們多讀一點經典詩詞,使我們的精神氣色更加豐盈。

傳承文化作文 篇21

每次家中來客人的時候,老爸總是一副要讓客人們不醉不歸的架勢。我就納悶了,白酒真的有那麼好喝嗎?是什麼原因竟讓老爸喝得那樣着迷?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魯中晨刊小記者魯能泰山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採風活動。嘿嘿,我終於可以把謎底給揭開了。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鍋爐房。剛剛進去,就感到非常熱。我們小記者個個臉上都紅撲撲的,因為人很多,讓我覺得快要被蒸熟了似的。在原料倉庫裏,我們看到了成堆的高粱和大米。原來,老爸經常喝的酒就是用這些原料釀成的啊!但是這糧食是怎樣釀成酒的呢?帶着這疑問,我們來到了釀酒車間。真是“未進其門,先聞其味”啊,好一股香醇的氣味,車間四處都洋溢着濃郁的酒味,我想在這裏工作的叔叔阿姨就不用喝酒了吧,天天聞着這酒香,不用喝也能醉了。

走進車間裏的小套間,只看到一個個長方形的池子,池子之間,只留了小小的間隔。這間隔應該是釀酒師傅們走的路吧?嗯,應該是,沒錯的,我想,控制好這些原料在發酵池裏發酵的時間,一定是這釀酒的關鍵所在。

走進儲酒倉庫,偌大的車間裏,整齊地放着各種品牌的成品酒,這可讓我吃驚了,有:“金萊蕪”、“銀萊蕪”、“小天下”、“開源好日子”……與這相比,我老爸的儲酒櫃那可真是“小流比江河”啊!

看,那流水線上,一些工人阿姨正在忙碌着。洗瓶、灌裝,壓蓋、封口、貼標籤、打印生產日期、裝箱,再運送到成品庫。我們在阿姨忙碌的間隙提出各種問題,工人阿姨也都給我們作了詳細的介紹,這既讓我們看到了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也瞭解了白酒生產釀造流程繁雜的工序,還真正地過足了記者癮。

正是有了這“玉露瓊漿”,才有了這“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句的流傳,才出現了我們的“詩仙”——— 李白。這白酒的釀造難道不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文化嗎?不應該發揚光大嗎?

傳承文化作文 篇22

(寫春聯)

2月11日,天是那麼湛藍,雲是那麼潔白,追夢小隊的隊員們各個興致高昂,向路人分發了宣傳問卷,而下午2:30,活動則更是精彩豐呈了,我們參加了由金海社區主辦,臨池閣協辦的賀新年活動。我們先由“小書法家”楊嘉琪和他的小夥伴們寫了幾百張福字,接着我們每個小隊成員都一一寫了福,並送給了周圍的人,更傳遞了一份喜慶而又濃濃的年意!

(採訪臨池閣的陳老師)

下午4:00整,我們則採訪了臨池閣的創辦人——陳華鋒,隊員們紛紛問出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之書法的問題,我們都受益匪淺:他從哇哈哈廠裏的中層幹部辭職,幹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憧憬,創辦了臨池閣,在5年的時間中,人數飛速發展,從2人變成了500多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學生也都獲得了很多書畫獎項,將書法這一國粹繼承下去而感到自豪,他將這番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參與進來,發揚光大。他還教會了我們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採訪吳亞卿爺爺)

2月14號上午,陽光明媚,追夢小隊的隊員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大街92號,採訪了浙江省辭賦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國楹聯書藝委委員大名鼎鼎的吳亞卿爺爺,他先給我們寫了幾張書法作品,接着我們採訪了吳爺爺,他一一回答了我們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出現了王羲之、柳公權、米芾、孔子、蘇軾、李白、杜甫等一系列文化名人,他們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他自己從6歲就開始學書畫了,每天都在練,到至今,已有60多年了,他的學生也來自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舉止,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間,縈繞在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懂得了我們從小就要學好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志向,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借鑑祖先的文化精髓,這樣才能將祖國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觀浙江美術館)

下午,我們又來到了浙江美術館,排着整齊的隊伍,與家長們一齊領略了書畫的魅力和神奇,大家都對大師的書畫都讚不絕口,還再次體驗了書法,而每個人寫的福字,又各不相同,各具特長,最後,我們還和一位書畫愛好者合了影呢!

通過這次假日小隊活動,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書法,有了一些深刻的瞭解,還學到了一些書法技巧和人生道理,真希望能多多舉行這樣的活動呀!

傳承文化作文 篇23

文化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從何處來,往哪裏去,就正如氧氣,無形無感,人人不可缺少一般,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軟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聯起來成為社會。

文化是一條浩浩湯湯的長河,從遠古奔流而來,翻過崇山峻嶺,穿過柳林繁花,容納人生代代,沉澱滄海桑田。文化是一面晶瑩剔透的明鏡,照亮心靈的面容,倒映歷史的影子,既有慷慨高歌,亦有細雨婉轉,既有吟風弄月,亦有躬身沉思。然而殊不知,我們沉澱了數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驚堂木的聲音消失在深巷中,舞動的皮影隨着夜深而沉寂。我們隨着文化音符跳動而熾熱的心,也慢慢冰涼。

現實中,不如捫心自問,我們世世代代珍藏的“傳家寶”,現在還安好嗎?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越來越頻繁地耳聞目睹:手工藝人逐漸老去,帶着自己代代相傳的精湛手藝歸於田土。“申遺”,儼然悼詞落筆前的一聲絕望呻吟,“失傳”,成為一種文化的最終結局。

當《論語》在曲阜的大街被當做旅遊紀念品出售時,我們能看見子孫在庭院玩耍時,上前問一句,今日讀詩否?我們忘卻了文化,而文明也在離我們而去。當小丑在殿堂表演,大師卻在流浪。為了能夠保存他的技藝,而四處奔波。我們看着那台上浮誇的動作,低俗的語言,我們還能笑出口嗎?

文化雖不能及時果腹,卻是精神的生命源泉。疏離文化之人,無法追尋靈魂的喜悦,忽視文化之民族,難以自尊、自信、自強,失去文化的社會,是灰暗的、死寂的、病態的,即使表面繁華美麗,也終究是沒有根的浮木。

現代人需要精神力量來支撐自己,需要以本源之水滋潤靈魂與心靈,防止在繁華中迷失自我,可當人類的精神家園逐漸荒涼,再也不像往日繁華時,人們才注意到文化的重要性,就如同人們只有到空氣稀薄之地,或難以呼吸時,才會發現它的珍貴一般。

如今,大部分傳統文化被用在商業開發上,而這所謂的傳統文化也不過是一件商業外衣罷了。這樣的文化猶如一劑慢性毒藥,摧毀着華夏五千年的根基。且看學者陳更,慢朔詩詞世界,體悟古人境界,鈎沉古典文藝之美;故宮院長單霽翔“喚醒”紫禁城,使古物不再塵封、歷史不再褪色,一抹娟秀瓷花、一記遒勁筆墨,得以向世人訴説華夏傳奇,而本為異鄉人的高佑思,深扎中國的土壤,甘做橋樑,為世界還原沉藴又純粹的中華文化。當我們注重文化時,我們的心才真正跳動起來。

正如史鐵生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寫:“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惟有傳承才是文化流淌的根脈,我堅信,日升月落,春秋更迭,世間萬物在不停的變化,而先人的智慧和血汗交織成的華夏五千年文化,卻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然後醇香。

傳承文化作文 篇24

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化。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繫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揹着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後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髮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髮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後,我憤怒了:怎麼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衝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於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幹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着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儘量為父母做什麼:比如幫他們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孝老愛親,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傳承一份份美與愛,傳承這一種偉大的傳統民族文化,喚起每一個人的孝心!

傳承文化作文 篇25

中國儘管人口眾多,地域之廣,但是多災多難。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沒有留下一個能夠傳承的家族文化。

多災多難是一方面,主要是戰爭,沒有戰爭的年代不到百年。戰亂不斷,迫使各個興起的家族遭到侵襲和毀滅性的打擊,有的顛沛流離,有的家破人亡。中國沒有一個家族是世代富裕的。

妒忌也是一個主要原因。紅眼病是通病,誰富有和誰過不去。

平均主義的思想嚴重,不勞而獲的思想普遍。

自身家族文化難以建立,即使建立也不過三代,富不三代。

我們要問為什麼?文明的進步往往是打破家族文化的主要桎梏,再有是家族文化不適合時代發展要求,保守—打破—新的保守。總是在打破保守的圍成裏轉圈子。愚鈍是主要的因素,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想融合和彌補。一旦接受新思想,要付出很慘重的代價,過後是用代價做新的堡壘。

我們所説的家族文化是一個家族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並非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會比物質財富傳承的更久遠。

一代一代的往下走,總是變化着適應朝代和時代。深信總有不變的人生法則和智慧。

吃苦耐勞是生存的必須,不是家族文化;勤儉持家是家庭的維護生活的方式;誠信誠實是做人的準則,不是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個家族精神的理念,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精神。

我們從歷朝歷代到今天,活着就是一種幸運。迫使我們只顧及活着這個簡單的詞語裏,卻有着無盡的艱辛和甜酸苦辣、血汗。

傳宗接代只是為了傳承血脈,而不是傳承一種信念和精神。

家族是社會的細胞,細胞豐滿,才有和諧的社會圓潤的果實。

傳承文化作文 篇26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彷彿太陽公公也被我們的熱情感染,每一縷陽光都是那麼活潑,像得到糖果手舞足蹈的孩童,又像一個個金色的音符,在歡快的跳動着,組成一闕美妙靈動又和諧的樂章,詮釋着快樂的真諦。

今天,我和文學院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大同,領略傳承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古老和悠遠。

看到大同村的第一眼,並無想象中驚豔的感覺。乍一看,大同村確實村如其名,大同大同,沒有不同。海水不可斗量,村更不可貌相,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大同村,你會發現,武術,是其中的一個閃光點。

在大同村,習武之人眾多,上至垂暮之年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脱的孩童,差不多都會個一招兩式,習武已蔚然成風,學習拳術、鍛鍊身體成了村民的一項主要活動。大同村的四門六合拳術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武術文化源遠流長。

走進大同村的武術文化禮堂,武術教練程叔叔熱情的為我們講解。牆上有一排文字和圖片,我們一邊徐步觀看,一邊聽程叔叔一一解説,把得到的信息立馬抄在那張活動記錄表上,碰到不知道的填空,就去問程叔叔,知道答案後又立刻抄上去,用求知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堪比餓狼尋求食物時的那種可怕的狂熱,恐怕《竊讀記》裏的小女孩見到我們也會自愧不如。

好不容易解決掉了活動記錄表上的一部分填空,我們鬆了一口氣,猛抄暫時告一段落。沒頭蒼蠅亂撞説不定會剛好撞到蛋糕上,而我們一味猛抄其實也學習到了一點兒知識。大同村的拳術套路有很多,四門拳、五虎拳、六合拳等等,各具特色,讓大同村的武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聽程叔叔説,他在假期裏都會收徒弟,教他們武術,在去年的暑假,程叔叔就收了幾十個徒弟。一段精彩的四合拳表演,便是程叔叔的大徒弟——一位大哥哥給我們帶來的。

只見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瞑目蹲身,紮了個馬步。一旁的程叔叔告訴我們那叫準備動作,話音剛落,大哥哥突然出拳,拳頭握緊如鐵錘般,一拳打出去竟有風聲,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要是一拳打在木棒上,估計木棒都得斷成兩截。接着,那位大哥哥又鬆開拳頭,兩手悠然擺回,似乎乘着清風。他叉開兩腳,一前一後,不動不搖堅如磐石。他氣沉丹田,醖釀氣力,隨後漂亮的一個猛拳迅速打出,身體在打完一圈後立馬調轉方向,來了一記飛腿。表演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拍手叫好。

程叔叔的六合拳表演緊隨其後,令人目不暇接。雨點般密集的拳頭似鋼鐵般堅硬,一拳一拳如驚雷,出拳迅猛,帶着空氣被劃破的風聲。剛時似金屬相撞,柔時似雲翼輕展。六合拳剛中不乏柔,柔中藴含剛,剛柔並濟,十分有力。打拳是十分費力氣的,這不,程叔叔打完六合拳後,説話都喘上了氣,不過也正因這一點,經常打拳才有強身健體之效果。

傳承傳承,傳的是文化,承的是精神;傳承傳承,傳的是那份最初的美好,承的是那份單純的追求。傳承需要驚人的毅力,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的…

傳承文化作文 篇2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國,各地都有各地的文化。而我們温州的文化,也在文化禮堂中得以傳承了下去。

記得那是前年的春節,我外婆家附近的文化禮堂中在進行演出。愛湊熱鬧的我當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我同我的舅舅也報名了,我們打算合奏一曲古箏曲《漁舟唱晚》。

練習了大半個月,終於到了演出的日子。信心滿滿的我們在台下看起了表演。有的表演民族舞蹈的,她們的物資優美動人,配合着特別的民族服飾和美妙的音樂,她們猶如朵朵綻放的花朵,在舞台上大放異彩,贏得了觀眾們陣陣掌聲。有演唱歌曲的,我記得那是兩個和媽媽差不多大的阿姨,她們的歌聲婉轉動聽,那是一首畲族民歌,雖然我聽不懂她們唱得是什麼,但是從她們的表情和動作中,我感受到了她們的幸福和快樂。還有一個拉二胡的老爺爺,媽媽説這是她以前的語文老師呢!看他樸素的穿着,還有掛下來的長鬍子真是頗有一番拉藝術家的風範。他表演的曲目是著名的《賽馬》那忽快忽慢的節奏,時低時高的音調,彷彿真的有一匹馬在我的眼前飛奔而過,中華民族傳統樂器的魅力果然很不一般。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陣,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不時響起,我也不免陷入這歡樂氛圍中,不禁忘記下一個節目就要輪到我了。

這時,舅舅跑來了,他提醒我馬上就要上場了,讓我準備一下。我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觀眾席,來到了後台。由於我已經練習的很熟練了,倒也沒那麼緊張,我在心裏默唸了一遍曲子,便上台了。我和舅舅配合默契,琴聲如流水緩緩流淌,流進每個人的耳朵裏,流進每個人的心中。一曲彈完,台下響起掌聲,我沉浸在歡樂中,緩緩走下了舞台。

演出還在繼續,一個個節目又一次將歡樂推向高潮……

時間在歡樂中流逝,到了演出的尾聲了,最後一個節目,全場合唱了一首《明天會更好》,大概也是寓意着祖國的未來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演出結束,大家走出禮堂。每個人的臉上都煥發着幸福和滿足。這次的演出不僅是快樂的源泉,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傳承文化作文 篇28

蒼鷹用翅膀感受了天的高遠,螻蟻用軀殼撫摸了地的堅實,每一方土地都有一方人,用自己的一生為這方土地的奪目而奉獻一切。

那年我隨父母來到錫林郭勒盟。雙足踏入鬆軟的牧草中,我望着遠處山峯矗立在似有似無的暮靄中,看一抹長煙流過,灑下一束潔白。我為這裏的景緻陶醉了。

一位當地大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拉着我的手到灶爐邊,教我做奶茶。我們先製茶包。我一步步模仿着他嫻熟的手法,用小刀輕輕刮拭磚茶邊緣,將其切成塊狀後,放入紗布中,這樣茶包就製成了。隨後,他將一把小米與牛油倒入炒勺翻炒,金黃色的小米在滾燙的炒勺中頓時活躍起來,隨着翻炒上下跳躍,用自己的每一寸“肌膚”去感受炒勺的熱辣,在光與火的交織下上下舞動。油光將其融為金黃色的微粒,冒着點點星光。小米翻炒好後,他將這金黃色的小米一併倒入煮沸的清水中,白煙頓時隆起,瀰漫在鐵鍋的周圍。水面上暗湧着水波,小米在沸水中自如地遊動。接着,他將方才制好的茶包放入水中,磚茶迅速與沸水混為一體,在水中肆意潑墨,將澄澈的水渲染成深棕色。我幫忙將鮮牛奶倒入沸水中,奶白在水中蔓延開來,一股噴香瞬時沁入我的心脾。他左手捏起一小把鹽夾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將它輕輕灑入奶茶,右手則拿起木勺,在水面上畫着圈,隨着水面微波翻動着手腕,將調料與牛奶攪拌在一起,攪拌出水面上一道美麗的渦旋。奶茶的香氣滿溢了整個蒙古包,滿溢了整個錫林郭勒草原。

夕陽墜落時分,我們坐在鬆軟多汁的牧草上,任露水浸潤了肌膚,面對遠處落日餘暉給予山頭的最後一脂嫣紅,舉杯對飲。何等愜意!

我本以為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都是這般無憂無慮,但我錯了,我注意到了當地蒙古包上的修修補補,也注意到了當地孩子手中殘破不堪的書本,更注意到了草原上日漸稀少的蒙古包數量。

接待我們的當地大叔説,越來越多的蒙古族人因為各種原因背井離鄉,到城市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問他為何會選擇堅守在這片草原上,他搖了搖手中的奶茶,笑了笑:“不忘本!這做奶茶的手藝,不能丟!”

離開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那天,我擁抱了那位當地大叔。相遇註定是一場沒有結局的煙火,轉瞬即逝,卻照亮了那年的星空。我不會忘記他在臨別時對我説:“小姑娘,別忘記告訴更多的人,向他們介紹我們蒙古族的文化!”

周國平曾説:“文化是生命的花朵。離開生命本原,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這位當地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對這片土地的愛,詮釋着傳承文化的精神,詮釋着如盤旋之根般堅守的真諦。

文化,需要傳承者,更需要傳播者。尊敬的大叔,這被您傾注一生心血的蒙古族文化必將成為祖國萬里河山中璀璨的明星。

堅守故土,紮根家鄉,傳承文化的精神,縱歲月流逝,也將永駐人間,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傳承文化作文 篇29

他彎下身子,鋪好襯布,找了幾個瓦罐、水果小心翼翼地擺在上面——這正是我在老師家學畫的事。在上幼兒園時,別的家長都把“漢字”、“單詞”、“數字”強行的灌輸給孩子,而我的母親卻按照“順其自然吧”的方式教育我,從來不強迫我算數認字,她看我對繪畫有興趣,便讓我去學畫。

而我這位老師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他年輕的時候大學聯考落榜,在這失落的時候,他卻得到了一位著名畫家的賞識,這次難得的機會讓他十分珍惜,從此他刻苦練畫,他的畫也突飛猛進了。

開始上調子,鉛筆與紙摩擦發出的“沙沙”聲在耳邊環繞,遇到一個帶勁的對方,便開始埋頭雕琢,畫得越來越細緻。這時老師走了過來,低頭看了看我的畫,皺起了眉頭:“你為什麼把這個骷髏畫得那麼黑!是不是畫的時候又沒有顧全大局?”,“告訴你多少遍了,先從暗的地方畫,否則整張畫的明暗層次就無法掌握了。”老師一把把我的畫奪了過去,手裏握住鉛筆,在紙上認真的畫着,每畫幾筆就抬一次頭,眯起眼睛看一眼,再低頭畫,“看見了沒有?就像這樣……”看着畫得如此精緻的骷髏,老師卻讓我重畫,戀戀不捨地問:“那我把它擦亮……”沒等我説完,老師就從牙縫裏蹦出兩個字:“不行!”接着又説:“畫是不能擦的!一擦就會出問題,特別的彆扭!那畫就跟貼了塊膏藥似的,特別難看……”

老師對我們很嚴厲,經常為了一點小毛病就讓我們重畫,而且很奇怪,有時我們覺得造型畫得已經逼真到了極點,老師看了就會皺起眉頭,砸吧一下嘴,搖着頭説:“不好,不好。”在當今社會各種“炫技”廣受外行人追捧時,他始終堅持着他自己的原則。他時常跟我們説:“畫畫目的不在像,而在於表達,突出,要在像與不像之間找到一個最好的臨界點。要是一味追求像,誰又能像過照相機呢?但我們畫畫能通過對現實的改變,將一些東西畫得虛一點,一些東西畫得實一點,一些東西畫得暗一點,一些東西畫得亮一點,明暗結合,虛實結合,這所表達出的東西就會遠遠超過那些照相機了……”,我們似懂非懂得聽着。

直到有一天,我去看了一個畫展,畫展裏很多作品追求極致,處處都畫得逼真,我看了就感到好像有根針扎到了我的眼裏,十分刺眼,一眼都不想多看,大家都在追求精細,千篇一律,味同嚼蠟,但彷彿一幅不那麼細緻,甚至説得上粗糙的一幅畫讓我走進了畫裏,思緒連篇,駐足了許久。我終於明白了老師所講的“畫不在於像,而在於突出與表達。”

那天下了課,坐進車裏,母親激動得跟我説:“你們老師到莫斯科看完畫展後感觸很深啊,他今天跟我們説,他説西方繪畫的精髓傳承給我們這一代人是他們那一代畫家的責任……”聽了之後,我對老師肅然起敬,也對繪畫有了新的認識。

傳承文化作文 篇30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幾處靜謐幽深的街道,街道兩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頭了,隱隱透着一股歷史的滄桑,古典的韻味和少有的充實。

老房子,在內居住的多是老蘇州,少見精美華麗的日曆,而大多隻慣用老黃曆,可能是認為那一本厚厚的小黃曆會記錄下一年內的功德,每天一早撕下一頁,那麼昨天才算過的踏實。老房子門前總會有三三兩兩或站或坐的人在聊天,聊的多是自己的兒女,或者就是些新聞熱點。也正以為如此,老房子裏的消息總是最為靈通的。

推開老房門的一霎那,門板“咯吱”作響,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憶。從門口走到門前雖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麼要從腳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磚間滲出。繞過第一幢房子,牆角有一個煤爐,即便已經很久沒用了,它卻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見從前老人在煤爐邊忙碌的樣子。轉彎便是一條幽深的走廊,頂上三三兩兩有幾個天窗。白天,這條走廊總有幾處是明亮的,夜晚卻漆黑一片,那明亮處通向的是一個個小院子。走廊中兩邊的牆十分粗糙,雙手貼合牆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紋。頂上的橫樑不再精美,卻充滿古老的氣息。老房子裏的人家大多都還沒有裝衣架,幾根竹子橫跨放兩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掛着衣服,同時聯絡着兩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裏的人家,每每聽到院子裏的人在聊天,會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時還會捎上些新的點心。每逢過節,一家有好貨,幾天後家家都有。

蘇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舊願意繞到房後的院子中,打磨時間。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錯過好戲。院子中總有幾户養花草的人家,老人們或是相互幫忙養着,或是相互交流經驗,以至於園中的花草總是那麼美麗,那麼動人。

許多老蘇州不願搬離老房子,因為這裏有一份懷念和寄託。他們不願離開相伴多年的好友,不願住進只有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冰冷的房子裏,那種沒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們所不喜的。他們不願有住了十幾年卻不認識鄰居的感覺。他們要的是如納蘭容若心中“小構園林寂無譁,幽籬曲徑仿人家。”的生活。

當灰黑的磚瓦開始泛紅,老頭老太便相互攙扶走進廚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蘇州人燒菜總按人頭算,每個人愛吃什麼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們都期盼着接到兒女的電話,又害怕聽到兒女有事不回家吃飯的消息,害怕面對一張張空椅子,一個個空碗。淡黃色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在一起吃晚飯的情景,總是老房子裏最温馨的時候。

每當到俗稱“過節”的時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會聚在一塊折錫箔。有時小孩也會來湊熱鬧,學着長輩的樣子,可謂有模有樣。大人大多不願從外買現成的,只是默默圍坐在一起,懷着一顆對先人的懷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裏,老人心中會不斷牽出無限牽掛和思緒。

就是在這樣平淡的日子裏,蘇州人平靜地傳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

傳承文化作文 篇31

一個人,閒來無事,走進了一家普通的便利店,卻不知道該買些什麼。於是,就獨自在店裏慢慢逛。

春節到了,我突然想買點鞭炮,喜慶喜慶,逛了整整一圈,卻唯獨沒有遇見鞭炮。

問過之後,才知道原來現在政府為了保護環境,不在允許隨便賣鞭炮。每個小店都能買到鞭炮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沒能買到鞭炮,心中有些悵然,不禁想起以前過春節的時候。

鞭炮是我小時候過春節最好的玩具,每年我總會去偷偷買鞭炮。鞭炮種類很多,我最愛的一種只要一塊錢,就能買到一盒,像一盒火柴,裏面的鞭炮也像火柴一樣,小棍狀。

要用打火機點燃,十幾秒後就會爆炸,沒有絢麗多彩的火花美景,但有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四濺的碎片,很嚇人,沒有人願意把它與象徵美好的鞭炮聯繫在一起。

肯定有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會喜歡這樣的鞭炮,不美,只能嚇人,同時還很危險。每個小男孩都有一點冒險精神,幻想自己是一個英雄,我也不例外。每當我手中有了一盒鞭炮,我就覺得自己有了可以依靠的後盾,不懼怕任何人,正因為這樣,鞭炮也總能陪伴我許久。

而且,鞭炮確實給了我力量。到了春節時,家家户户都得做不少美食。香味吸引了不少“中華田園犬”,這些野狗就成了我用鞭炮的試驗品。不過,很顯然這些狗鼻子太靈,沒有一隻是被鞭炮嚇走的,它們聞到了刺激的味道就跑,但我從不計較這些,依然我行我素,照樣玩鞭炮。此外,我還試過炸沙子,嚇雞,炸螞蟻,炸紙巾等等。當然,危險的事也發生過,我曾經一不小心把鞭炮扔進媽媽的頭髮裏,好在她頭髮密,啞炮了,沒有造成傷害。

其他的鞭炮我也喜歡,每年都會放幾個。可惜,現在春節將至,大街小巷裏卻見不到鞭炮的影子,不禁有些懷念,鞭炮是春節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可同時鞭炮又會影響空氣,污染大氣,這種危險的易爆物,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鞭炮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只能變為回憶。一想到這件事,心中就有些悵然和失落。

春節的鞭炮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這個中華文明的瑰寶,我仍希望可以傳承下去。我們應該守護好這象徵美好的傳統,把中華文明推向世界。

傳承文化作文 篇32

“老師老師,我們這是去幹嘛呀?”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這是新華小記者發出的好奇聲響。

“同學們,接下來會有一場講述匠心的精彩演出,你們可要看好了。”老師親切的話語讓我們很快地安靜下來,自覺站成一排觀看演出。演出節目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關於蘭花的表演。

一開始,優美柔緩的語調,很快讓我們着迷,並沉入其中。優雅緩慢的古箏調配上悠揚激盪的琵琶很快把蘭花那一乾坤正氣傳到我們的心中。我們入迷地看着,只見舞蹈女演員,那手一揚,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蘭花,一舞一跳,一踩一轉,淡藍色裙子迎風飄揚,恰似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蘭花。

接下來出現一個手握毛筆的男演員,只見他目光炯炯,盯着手裏的毛筆,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揮舞着毛筆創作着書法。配上後面李叔同的書法詞,真是讓人叫絕。我看着表演節目,心中不禁發起深思,李叔同為我們留下的經典著作,是李叔同想讓我們傳承的一種蘭花精神是一種,一身正氣、公正無私的品質。這就是匠心嗎?是的,這就是匠心!

一曲終了,那優美的調子還在我的心中迴盪,這次的研學之旅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明白了,所謂匠心,是需要我們當今這一代去努力傳承的!

傳承文化作文 篇33

在朱子文化苑實地探訪看到,整體建築為仿宋建築風格,飛檐斗拱,紅柱青瓦白牆,裏面展出了明、清、民國時期的各種匾額、楹聯、中堂、照壁、屏風及各類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蓋了傳承朱子理學的名言警句,教化獨到的家訓家規等。

相鄰的開山書院是福建最具影響的官辦書院之一。據尤溪縣朱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琳介紹,開山書院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原修繕,集中展示朱熹一生中所創辦的書院,還陳列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文房四寶以及當年書院曾有的文具、古籍、教本等。

尤溪縣不僅對這些珍貴的文化古蹟進行保護研究,更重視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給尤溪留下重要的文脈。

據尤溪縣相關負責人蔡曉斌介紹,尤溪縣先後出版了《朱子行跡傳》《朱子詩選》《朱子文化基礎知識簡明讀本》等12本共200多萬字的有關著作,還整理規範了朱熹祭祀活動,成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尤溪縣加大對朱子史料和文化的挖掘,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合作,集全國近百位專家學者精心編撰了《朱熹大辭典》一書。

朱子家訓文化在當地也得到很好的發展弘揚。尤溪縣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朱子家訓的研究,並把朱子家訓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

傳承文化作文 篇34

朱熹為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福建各地市現有多處朱子文化遺存,朱熹本人、弟子及受其思想影響的人修建的書院,在福建境內就達400餘處。

地處南平武夷山市的五夫鎮,因朱熹在此從學、著述、授徒近50年而名揚海內外,被稱作朱子理學的搖籃。隨着朱子理學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理學研究活動日趨頻繁,千年古鎮也開始重獲新生。

古街是五夫鎮歷史遺蹟最為集中的地方,有朱熹講學立説的興賢書院,有濟災救荒的朱子社倉,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而今,古街上仍然居住着近千位村民,他們恪守朱熹“韜晦深藏”的古訓,成為古鎮“千年記憶”的守護者。

此次政協會議上,南平市政協主席張建光表示,總投資83億元的“中國朱子文化研學旅遊基地項目”已提上日程,五夫朱子文化園、考亭書院、延平書院等重點子項目正順利開展。

傳承文化作文 篇35

有時候覺得好的料理真的像一首詩。我相信很多朋友在吃日本料理時,常常覺得端上來的菜餚完全像一首詩。日本也特別講究餐具,有各種不同著名的“燒”。所謂“燒”,就是漢字裏的窯,陶窯。譬如説叫清水燒或者熱燒,是從不同地區陶窯燒製出來的陶碗、陶盤、瓷器。所以日本料理裏,你會覺得不只有味覺上的快樂,視覺上對於這些小碟子、小盤子也有一種認知的過程,它所承接的這個物品,也是非常講究的。

常常我們會發現,端來兩片非常講究的鮪魚生魚片的旁邊會放上一朵菊花,或是一朵茶花,有時候是一片紫蘇的葉子。這時候你會思考:這樣的盤飾到底為的是味覺還是視覺?因為你並不會去吃這朵菊花,可是在色彩學上,這朵花剛好用它的黃色襯托出魚肉的某一種透明度。所以我會覺得一個講究的料理到最後真會成為一種文化,非常值得被珍惜和傳承。大家也知道,日本料理的師傅擁有非常崇高的社會地位,因為他用他的料理傳承了精緻的文化。

歷史上改朝換代,政權的轉移,大家常常覺得那是大事。可是我們知道在一個真正悠久文化的歷史裏所相信的是:美的信息被傳遞才是一件大事。如果美的信息中斷了,這個文化就成為歷史的罪人。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有所謂的文化財、人間文化財,這些師傅被當成活着的寶貝,因為他們傳承了歷史、傳承了文化、傳承了美。

這種傳承並不是在一個很特殊的研究所,或者大學裏面去教學生,而是把美放在生活裏讓我們去認識,所以才彌足珍貴。所以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面來,大家可以觀察看看有多少美的信息,能夠在我們的每一天三餐中傳承下來。我特別強調三餐,我們是怎麼度過每一天的三餐?我們是不是在三餐裏感覺到自己非常優美的文化?還是草草率率隨便打發掉?我想這應該提醒我們如何能夠恢復食物的品質,將最基本的生活美學從這裏建立起來了。

在生活美學談到食物部分的結尾,我們特別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細節裏面,重新呼喚起自己對食物的一些記憶。

如果剛好週休二日,家裏的人會説:“今天我們去哪裏吃飯?”或者“我們今天做什麼菜?”

如果是自己家裏做菜,恐怕你會特別碰到一個問題――我要到哪一個市場去買菜?

我自己有一些偏好,譬如我不太喜歡去現代的超級市場,好像總覺得那邊的食物已經被冰凍過,或者處理到已經幾乎沒有感覺了。傳統市場讓你覺得有一種人的快樂在其中,尤其小時候常常跟媽媽去傳統市場買菜,你會覺得大家都很熟。所以那些熟人當中,他會提醒你:“我今天有非常好的芋頭,剛剛從山裏挖出來的。”

我們會覺得傳統市場裏面有一種對於物質的快樂,就是你會感覺到它跟我們今天在超級市場這種沒有情感、冰凍的食物材料非常不同。

即使我住在巴黎時,也是去幾個傳統的市集。在市集裏可以聊聊天,然後看到不同農家種出來的新鮮果蔬,或者自家釀的酒、自家特別方法做的鵝肝醬或者肉醬,充滿一種人的親切,有人的記憶在裏面。

我記得以前淡水碼頭上一個賣蚵爹,就是蚵煎餅的小店,那家小店後來也消失了。當它消失後,淡水對我的吸引力就會少掉一個傳承。

這些都構成了小鎮文化中非常迷人的素質,也是大都市事實上無法取代的東西;因為大都市裏的人太匆忙,匆忙到失去了精緻品味的可能,所以大都市裏大概千篇一律都會慢慢被快餐店所取代,人也找不回他原有那個小鎮文化的悠閒和精緻。

所有的美通常產生在悠閒文化當中。

我想下一次大家可以再去感覺一下,你找的可能不只是小吃,而是小吃周遭人的生活美學,周遭人的一種温暖,以及小吃文化給你一些非常重要的歷史記憶。它們存在,才會有大都市的存在,如果小鎮文化全部消失了,大都市會變成一個非常無趣的地方。

這是生活美學的一個部分。希望大家也能夠開始對食物用心,對食物講究,在自己的生活裏,好好為自己完成生命的菜餚。

傳承文化作文 篇36

圓潤的臉上嵌着一雙智慧的大眼睛,而隨口説出的話一下就能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藴,她便是我國中語文老師——翦老師。我總盯着老師那麼短髮出神,她是怎樣成為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的呢?

雖然翦老師看起來年輕,有時還有些小孩子氣,可她教語文卻教了整整19年,比我還要大6歲!難怪她總能講課連課本都不瞄一眼,面帶微笑,用流利的普通話把課文都分析到位;有時講到激動處,就瞪圓了眼,還猛一拍桌子“砰!”嚇得正課出神的我忙把頭一縮,又立馬聽老師侃侃頁談。

也許就連翦老師都不知道她自己到底讀了多少書,那次我在辦公室,翦老師邊吃薯片邊拍拍我,問我詩歌比賽的準備情況:“嘿,廖婧宜,你選了一首什麼詩?”

“我準備了一首徐志摩的《偶然》”老師停止吃薯片,蹙着眉頭思索什麼,卻轉眼間便開心地笑出了眼角細細的皺紋:“是不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這一首?這首詩雖短小,卻清新別緻,耐人尋味。”

到了詩歌比賽,咱班的“男神”李汝珂正站在講台上背誦一首席慕容的詩,快唸完時卻忘了詞,漲得臉通紅,眼睛不停眨動,還不時撓撓着:“呃……呃……”我也緊張也盯着她——然而愛莫能助。

就在這裏,一個聲音響起:“那是我調零的心。”全班齊刷刷看向聲音的來源,上一秒還低着頭的翦老師,此刻正幫李汝珂找到了詞,李汝珂匆匆朗誦完,跑下了台,我幾乎是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老師的,而她渾然不覺,又低下了頭,對我而言,隨口接下一首詩簡直比登天還難;可對翦老師來説是再容易不過,我自忖書看得和咱語文老師比,卻是“小巫見大巫”,同時,我也感到了語文的博大精深。

生活中的翦老師是可愛至極的。政治課上就講咱翦老師總愛親親自家兒子肉肉的臉蛋兒,惹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她兒子也挺不好意思。不僅如此,以前老師看聽寫,她就塞給我一大堆零售,笑眯眯地説:“沒關係,隨便吃!”還親切地摟着我,讓我感覺我們年紀相仿呢!

翦老師改變了我對語文的看法,加深了我對文學的喜愛,她那種文學修養讓我歎為觀止,領略了文化的魅力,她上課有趣而深刻,文學積累也深不可測,還讓學生倍感輕鬆與快樂,她就如同一把文學火炬,一點點照亮每一個角落,並點亮了文化的聖壇,將希望傳承下去。老師,您的指引將會改變我前方未知的路,您傳承下來的文化將會讓我堅定不移地去探索語文未知的祕密!

傳承文化作文 篇37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生命。美國總統曾經説過,一個國家的傳承沒有了,這個國家就會滅亡。

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傳承。比如我們天台,傳統的小吃有餃餅筒、糊啦?。更加地道的是天台話,天台話從小聽到大,不學自然會,鄉下就更加講究了。有這樣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是賀知章寫出的鄉情鄉音。他二十幾歲離家,六十幾歲回到家鄉,口音不變,説着同樣的話,這説明了傳統是多麼偉大,多麼讓人激動啊!

當你身處異鄉的時候,正要回家,錢包沒了,車票也沒了。你正哭訴着,突然被一個同鄉人聽到了,一定會馬上給你補票,這種鄉情是無法割斷的。夏天的時候,在小店門口,在大樹下,只要一聊起天來,芸芸眾生,滔滔不絕,夏日的炎熱也會一掃而光。

傳統是民族的根脈,傳統關係着我們的生存,傳統是人民的文化,傳統是民族的精神之所在!在日常中,我們講的是普通話,但我也擔心我們傳統方言會失傳,所以我們要保護傳統,把傳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傳承文化作文 篇38

家裏又熬起中藥了。回想起兒時,吃的第一副可以歸之為中藥的應當是“芝麻拌糖”,久久不能忘懷那滿口芝麻經由日光蒸騰出來的香甜。只是後來終於見得中藥的“廬山真面”,一切好感都煙消雲散,才知道真正的中藥是不存在什麼香味的,迎面撲來的只有令嗅覺神經發酸的苦味,無怪很多人喝時要捏着鼻子了。

這次,當跳耀着的火再次託着泥土色的陶罐,孕育出氤氲濃郁地瀰漫在夏季炙熱的空氣中時,我卻突然發現藥其實真的是有着香味的,奇特的香味。這種香味,不同於“蕎麥花開白雪香”的甜美,不同於“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雅緻,不同於“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清淺,不同於“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清玄,而是一種開闊、厚實、沁人心脾的淳樸,每一絲、每一縷都述説着中華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文化精髓。

藥之香源於自然。中藥的每一草每一木都有其獨特的芬芳,源於大自然的賜予,正如我小時念念不忘的芝麻香。中藥直接取天地物華,在文火細煎之中萃取自然的精華,在陶罐泥香之中培育自然的力量,它即是自然的產物。從科學上來説,是藥的某種成分治癒了病;但從感性上説,喝藥的過程何嘗不是迴歸自然這一母體的方式,從而誕生了一個全新的鮮活生命。與西藥截然不同,中藥極少對哪個菌抑制了哪個病毒加以冰冷的剖析,而是讓藥物順其自然地盡情演變,不刻意地提取特定的物質,那種嚴謹中的悠閒自得,如同一位美食家哼着小曲兒,隨手將幾種家常菜倒入鍋中,卻烹得一道“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的極品。

藥之香源於融合。美加上美並非一定等於美,而種種草石混合在一起,帶着它們原有的清香,在火中、在熱中、在融合中脱胎換骨,將精髓、將香氣通體綻放。它們遵循着大自然海納百川、互依互存的教導,相互包容,相互補助,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它們產生神奇的力量,產生厚柔堅的藥香。

藥之香源於精細。中藥的精細並非像西藥以毫克甚至是微克來計量,通常也不在乎多喝一口少喝一口,卻是表現在用文火慢煨而爛熟的細工。那氤氲是令人心蕩神馳的魔力,早在藥流入身體之前就已沁入骨髓,好似海水擁沙灘入懷,悄無聲息地輕舐沙土,卻是一寸一寸地腐蝕蠶食直到完全俘虜了它們,將其變成汪洋大海。而採藥時間也必須精打細算:時間不同藥性不同,入藥方式不同藥效不同。自然是如此的包羅萬象,又是如此細緻入微,“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使中藥涵蓋了鉅細並存之美。此外,精細之處還在於中藥發揮其功效的穩慢,一如剔透的美玉長久帶在身邊而愈發光潤細緻,那是細水長流的悠遠;也如中醫四診法觀言行、看氣色瞭解病情這種從微處入手的細緻。

藥之香源於文化。藥深邃的力量,以統治中國千年的儒家思想為根基;厚實的浪漫,像莊周夢蝶而不脱離現實;隨性的優雅,還有謝晉清玄的遺風。這,幾乎可以成為中華古典精神的代表。而中國自古無論何門何派都重人情,這也使中藥和西藥有了好比筷子和刀叉的區別。於是有了“神農嘗百草”的傳説,中國人對自然的探索和渴望的執著,那種以生命為代價而使更多生命延續的奉獻,是中醫源遠流長的根基;《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的編著,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那獨特的治療方式,是中藥芳香四溢的源泉。温情,將思想者和行動者緊緊結合,隨着藥香在中華文明中久久瀰漫。

餘香未絕,我彷彿可以感覺到千百個精靈在我的身旁縈繞。這深色的中藥,深邃得如同中華文明,以自然為灶,以精細為火,以寬容為罐,以文化為草石,在泱泱千載之中悠悠地燉出奇異之香,裊裊升騰。

傳承文化作文 篇39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文化已在中華民族傳承千年。又有三省吾身之説,那麼我們身上是否具有“孝”這一優良品質呢?事不能拖,話不能多。孝的精神不可幾日速成。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去實行。

我的故鄉雲夢自古出了一個大孝子——黃香。他冬天為父母暖被,夏天為父母驅蚊。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他的孝心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伴隨着一顆堅守的真心。無獨有偶,董永也有着賣身葬父的感人故事。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所以他們是比生命還要尊貴的人。

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孝的文化一直在流傳,可是卻被人們漸漸忘卻於無形之中。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即是孝的表達。正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其實不然。陪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比那些常年不回家,只寄錢的人看似要好很多。可是他們的孝心真的存在嗎?沒錯,你是每天在父母身邊,可是你對他們好嗎?是有人常年不回家,可是他們卻每天心繫父母啊!

曾聽説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兒跟她的媽媽爭吵之後賭氣摔門而出,漫無目的的她在街上走了一天,又累又餓,忽然他走到了一家賣面的門口,可是口袋裏卻沒有一分錢,這是老闆娘看到她,親切的喚她進來。聽過女孩兒發生的事後,煮了一碗麪給她吃,女孩兒吃完了後非常感激這位老闆娘,可是老闆娘卻不太領情的説:我與你不認識,並且就之煮了一碗麪給你吃,你就感激成這樣,那你的媽媽給你做了不知道多少次飯,可是你有感激的過她嗎?聽完老闆娘的話,小女孩兒恍然大悟,立馬跑回來家,發現早已做好飯的媽媽正焦急的等待着她。

可能孝一直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可是卻被人拋之於腦後。並不是我們不善,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孝,孝文化,對於我們也已是耳熟能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它真正的走進心底,讓它去彌補之前我們欠下父母的愛吧!

等孝精神深入我們的骨髓中,之後才是發揚和傳承。要相信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所散發的光芒不可阻擋!

傳承文化作文 篇40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禮儀,文言文,科技等中分個孰輕孰重,我會毫不有的選擇文言文。我為何出此言呢?其實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是千千萬萬炎黃子孫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個驚人的成就的背後隱藏着無數的失敗,甚至出現了血的教訓:在這時為了延續種族,傳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傳?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但總會出現記憶的偏差,導致知識的不完整。所以人們學會了記錄,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現代漢語的源頭。在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現,讓許多千古名篇湧現。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記》,餘味無窮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氣的《望嶽》。即使在新文化運動時遭到了排斥,即使現在她已經不是常用語,即使她較於我來説是那麼晦澀難懂,都無法掩蓋它的光芒。語言文字本身是沒有任何對與錯之分,只有繁與簡之區,亦或者説它的價值與作用取決於使用它的人。中國語言文字一家,任何一個我們都不應放棄。

如今,上天賜予我機會生長在中國,有機會接觸文言文。我想要去傳承,無論文言文到底有多深,無論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現在文言文的知識還十分淺薄,但我願意我的綿薄之力去努力學習,來表達我對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學習路上一步一步穩妥的走下去。

傳承文化作文 篇41

前些天爸爸讓我看了篇報道,大大的配圖照片是一個蒼老且再也普通不過的老農,正站在破舊的房屋面前,舉着粗糙但堅實的手,似乎堅定地要告訴我們什麼,再看配圖標題,粗粗的黑體寫道:“温州‘誠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標題是:“八旬老人還兒債,誠信做人動鄉鄰”,整篇報道是講一個“温州八旬老漁民為在台風中死去的三個兒子還債五年至今”的故事。誠信老爹,一個本來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傷過後,平靜地對債主説出“人死債不爛”這樣的話,用“子債父還”之舉誠信守諾,用“誠信”之心感動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肅然起敬。

德,不因顯爵而高尚;品,不因貧窮而低劣。誠信老爹,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再現。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是一箇中華文化的文明史,誠信、謙讓、勤儉、仁義、從善如流等太多的中華美德故事了。

誠信,從《陳太丘與友期》中的陳太丘信守承諾;《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堅持説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為信”,曾子的“殺豬償信”等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歷史和時間或許把它們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無論光陰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都決不會被一個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國人會遺忘、丟棄。

而當今社會,隨着那種摒棄誠信牟取暴利的風氣的不斷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連自己親手生產的饅頭自己絕對不吃,這不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會現實,更是一種道德傳承的淪喪的悲哀!企業家們,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見利忘義,身體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睜睜地,看着兒童的臉上不再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老人的氣息愈來愈沉重,年輕人的朝氣蕩然無存,生產問題食品的人們難道沒有一絲從心底裏的愧疚嗎?捫心自問,當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輕易食用,當所有的誠信都被利益所吞噬,當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邊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賺得的金錢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早在二千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將什麼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學追隨,失去了才學有機遇相跟,而失去了誠信你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如過眼煙雲,終會隨風而逝。

中華文化浩如煙海,傳承中華美德,固守誠信品德,就如同一個國家有了靈魂,大樹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乾涸……

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誠信老爹”,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復甦的點點閃亮,這與當下一些有悖於中華文化的行為,值得我們思忖與反思。誠信的傳承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重歸無塵的心靈,用“誠”和“信”,讓人與人之間少一分冷冷的懷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誠信我們才能發現:青草綠樹,藍天白雲,花香鳥語,美麗無處不在;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月圓月缺,美麗盡存其中……

傳承文化作文 篇42

關注傳統文化現狀的人都清楚,有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傳統文化,即便在乎又怎麼樣?就説比較喜歡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的人們,在這些日子裏做了什麼?在春節期間,除了燃放鞭炮與大吃大喝,還做了什麼,還剩下多少內涵?説好聽一點,不過是有“傳統”沒文化,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味同嚼蠟,結果是年越過越淡,就跟大家看央視春晚一樣,越看越沒勁。傳統與文化的分量顯然有些單薄,我們難道要靠鞭炮與吃喝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弄得某些憂國憂民之士忍不住竭力疾呼“用法律保護傳統節日”,以此提醒人們記住民族傳統,不使洋文化吞沒民族傳統文化,可謂用心良苦。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是法定節假日的一些洋節日在城市裏越來越火,甚至在農村也開始流行。難道這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什麼的,雖然沒有大型活動助威,更沒有特意放假,可參與者無處不在,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過節的理由和方式,各類大眾傳媒還連篇累牘地刊登一些十分有趣的讓人們感到親切的細節點綴節日氣氛。我們必須承認,洋節在我們這裏表現得很有活力,生活化了,很富有人情味,這就是一種“文化”氣氛。

再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很令人擔心得不到及時保護而面臨失傳。尤其是當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性強,影響範圍較小,不為眾人熟悉,過上現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對“非遺”更陌生更疏離,文化遺產就面臨消逝的危機。即使一些列入保護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事實上已陷入瀕臨失傳的境地。不僅民俗實物和器物平常難得一見,一些民俗文化活動也趨於萎縮。文化遺產靠什麼保護或者發展?戲要有人看,曲要有人聽。可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跟大眾文化生活漸行漸遠,僅僅靠列入遺產名錄恐怕難以為繼,至於還想吸引外地人似乎有點勉為其難。

因此,使本地人先熟悉本地的文化遺產實在是當務之急。不僅僅是在文化遺產日搞一陣子宣傳,地方報紙不妨長期開專欄介紹,地方廣播電視設立專題節目宣傳,逢節慶活動,各地要讓傳統文化內容走街串巷,使本地文化遺產廣為人知,家喻户曉。讓廣大羣眾跟本地文化遺產多一些親密接觸,讓青少年也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熟悉本地的傳統文化遺產。由此使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躍起來,深入人心,植根社會,成為廣大羣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文化遺產就不只是珍稀動物一樣的“遺產”,更是一個地方文化生活的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原本需要特殊保護的文化遺產通過廣大羣眾尤其是青少年的零距離體驗而重新贏得大眾的喜愛,必然煥發生機,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發展,何須誰再為如何保護傳承焦慮?

另外,不妨多點“拿來主義”,向“洋節”學點經驗,引導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中,使傳統更鮮活一點,給傳統節日注入更多的時代氣息,比如鼓勵大家讀幾本中國傳統經典著作,欣賞或參與諸如各種戲曲、相聲、評書等傳統文藝活動,大力為傳統文化造勢,使傳統節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就一定會更有滋味,更具魅力,傳統文化就一定更有前途。

傳承文化作文 篇43

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道關於端午節的試題中,同學們答題破綻百出,甚至不知屈原的性別和年代,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然而,在笑聲背後,更有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在如今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是否已經遺棄了我們的民族文物、民族歷史和民族精神?歸根結底,便是能否傳承民族文化的大問題。

尊仰文物,提升正確認知。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是一段歷史的記憶。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秦始皇的兵馬俑則是君王的追求與宏大的志向。在觀賞中,我們看懂了文化,但有些文物更需要我們對文化的保護,對增加了人生的認知。八國聯軍侵華洗劫並燒燬了圓明園後,近年來不少愛國人士本着對文化的保護正在追討十二生肖首……觀望到已成殘垣的圓明園,我們不僅要為它惋惜,更是憑藉對廢墟的認知,得出一個警示的結論:落後就要捱打!這不僅是上天對我們昏庸的責罰,更是我們需牢記的民族屈辱的歷史和輝煌的文化,時刻敦促着我們對人生責任與義務的正確認知。

回望歷史,明確自身責任。唐太宗曾説:“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的存在,更多的是來時刻警示我們,以古比今,明確時代青年的責任。王昭君嫁至匈奴為和解漢匈關係,維護和平;張騫通西域為促進民族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繁榮;鑑真東渡,鄭和下西洋也都是為傳播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歷史中,每個人都承擔着時代的責任,無論為民族還是為國家,都是我們所景仰的。或許我們在這一秒承擔了一定的責任,下一秒就會改變甚至民族或國家的命運。正如魯迅先生曾説:“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然而,要承擔遠方的責任,首先還是要明確歷史責任,不斷提升人生的價值感和使命感。

傳承精神,感悟生命意義。傳承民族文化中,傳承民族精神是不可缺少的。雷鋒、郭明義等人的助人精神,當代無數人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楷模;“最美老大爺”王副順的寬容、體諒受到無數的好評。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到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精神。然而現如今在世界面前,我們卻讓世界看到了我們低劣的精神。非洲人民説我們不團結,因為在一個地區只要有兩家中國公司,它們便會拼個死去活來;歐洲人民説我們不文明,因為我們隨地吐痰等一系列不文明行為。難道我們積累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只有這些嗎?那些屬於我們的就只剩下被利益操控的低劣陋習了嗎?我們就不能尋回我們的民族精神了嗎?我們要傳承好優良的民族精神,重新刷新人生意義,讓世界改變對中華民族的不良看法。

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傳承,倘若沒有盡到歷史賦予的責任,傳承便會隨時間一起慢慢流逝掉;傳承文化,便是夯實人生大廈必不可缺的基石;傳承文化,品悟生命的意義,為了民族的美好未來奠基。

傳承文化作文 篇44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悠久綿長的歷史長河淘洗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北京的長城故宮,西安的秦陵兵馬俑,江浙的同裏,烏鎮自不必説,即便是開埠百年的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城隍老街的弄堂石路,哪一樣不是上海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足跡要讓世界瞭解中國,我們就必須先了解自己,繼承中國的文化,保護身邊的文化遺蹟,記得央視的《實話實説》曾就一棵千年古榕該不該砍作過討論,人們都從實用主義出發認為不能,惟獨樑從誡先生説了一句:想一想吧,它出生於李白,杜甫的年代啊。這句惟一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待千年古榕的話不禁令人深思。馮驥才先生近日也説,沒有心思寫小説,當里弄,衚衕被"羅馬花園""澳洲別墅"吞沒時,他竟投身城市文物拯救,還使天津的枯衣街得以保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的文化復興便在這點滴之間。同時,我們的眼光也要放遠,西方文明同樣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我們也應傳承。

歌劇與京劇,盧浮宮與頤和園等等,它們的地位是一樣的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文化必然向多元化發展,在承認不同時,更需強調一個"和"字,一個現代人要了解各地文化,進而尊重他人的文化,使筷子的與握刀叉的互相尊重欣賞,才是全人類的幸福。當然,傳承人類的文化遺產離不開人們的慎視,取其精華,剔其糟粕,中國封建傳統中的三綱五常,忠君思想,西方的唯心,君國,霸權作為人類文化思想遺產的一方面是要不得的時代在發展,一味抱着文化遺產終無所成,正如魯迅先生説的:不生育不流產而等待一個英偉的"寧馨兒"終是不可得的對待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仍需要創新,事實上文化傳承的過程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我們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時,必然受西方新思想的影響,新的文化便在我們手中誕生,歷史是發展的,終有一天我們創造的也會成為未來的文化遺產,要讓後人看到不斷豐富的文化,我們不創新,更待何人。

我們必須明確今天我們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傳承文化是以現實與未來為目的的,過分脱離時代的文化終會被淘汰,滿口"之乎者也",不知網絡,納米,藍牙的老先生只能生活在回憶中。全世界的人們,請攜起手來,將散落身邊的珍珠串成最富魅力的項鍊,連接深邃的歷史與無盡的未來,讓我們努力吧,以全人類與歷史文化遺產的名義。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世界。

傳承文化作文 篇4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其柔弱於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古人的天人合一,今人的科學發展;古人的剛柔並濟,今人的和平共處;古人的“局力重民”,今人的“以人為本”;古人的天下大同,今人的和諧社會。世間萬物無不追求統一發展。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似乎已沒有文化的隔閡,時間與空間的枷鎖已經被網絡和信息技術徹底拆除。再也看不到曲水流觴把酒賦詩的浪漫情懷,看不到九層台上的巫舞搖曳,聽不到月下江畔的簫聲幽咽,聽不到囊螢映雪的琅琅書聲。無論高樓林立的學府裏,還是竹籬茅舍的鄉村中,無論是獨居一室的枯坐時,抑或是熙熙攘攘的人羣裏,有文化良知的人都應捫心自問:我們的文化根基在哪裏?我們的文化認同在哪裏?我們的文化長河將奔向何方?

歌舞昇平裏,為什麼就沒有一點空間傳遞文化的火苗?為什麼就沒有一點點淡雅之心。離開這俗世一會,去感受那漸行漸遠的遠古絕響?傳統文化是美的,只是我們沒有靜心去感受;傳承文化是快樂的,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參與。《梅花三弄》的曼妙旋律,《清明上河圖》的精工妙繪,《空城計》的抑揚頓挫,哪一件不散發着文化的芬芳,你感受到了嗎?你體驗的是超凡脱俗的美與快樂。追求時尚與個性是人類的天性,而能與傳統文化交心,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得到的將是永遠的時尚與個性。手中緊握住一把打開文化的鑰匙,將那把封住文化長河的大鎖打開,讓文化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陽光、空氣和水,讓它們成為我們的血液。打開這把鎖住文化的鎖的鑰匙,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有我們心中這把無形的鑰匙才能打開那把無形的鎖。紛繁世界有太多的韻華,只要我們保持那顆追求的心,文化的土壤便會滋潤着我們。依稀中,你是否聽到洞庭湖畔範仲庵的深沉呼喚,你是否看見李煜在七夕的月下填詞賦詩的幽幽哀傷。

傳承文化作文 篇46

歷史的長河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國五十七年的艱難歷程,中國人民在困境中追尋着黎明的曙光。面對五十七年的風雨滄桑,作為華夏子孫,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我們可以挺直腰桿,拍着胸脯,字正腔圓地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不屈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在知識經濟時代裏,經歷過百年奮戰的中國又蓬勃奮飛了,她博採眾長,堅持創新,勇於探索,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神舟昇天,實現了我們的飛天夢;2008年,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期待的一年,舉國上下,國人一致呼喊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國家的富強讓我們懂得這個世界,珍惜這個世界。善於發現生命是點點滴滴的美,才能擁有積極的心態,敏鋭的思維,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業上有所建樹。而對於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來説,人文素養更是立身、立國之本、是成功的關鍵。然而,人們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勢必造成了對人文素養的忽視,所以就有了在風景如畫的景觀大道上打赤膊,在綠化樹上晾衣服,剛裝的電話亭裏電話不翼而飛這類尷尬現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號對人文景觀的痛下殺手,為了發展地方經濟不惜破壞當地環境的可悲局面。

我國的歷史底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師,一個國家民族素質提高了,象徵一個民族的靈魂高尚;這樣,我們就無愧於五千年聞名中外的歷史,無愧於祖輩們打下的天下。

我們當代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着時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奮學習是為振興中華,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讓我們沉睡的心靈甦醒吧,源遠流長的古文明,需要我們傳遞,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等待我們傳承,讓我們揚起夢想的風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個時代文明人,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種理想,收穫希望,讓這個五千年文明歷史古國,日月同輝,地久天長!

傳承文化作文 篇47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支撐着整個中華民族的脊樑,還在各方面影響這全世界。比如,西方文化,強調的是個人自由主義,而我們中華民族向來以國為重,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説“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説“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户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説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説説‘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脱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弘揚美德是在展現國學之美這種美卻不是在書的表層可以體會得到的。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傳承文化作文 篇48

茶之於中國,就如同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

茶伴隨中國的歷史篇章緩緩展開,中國茶史可上溯至傳説中的神農嘗百草,當時茶被作為一味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到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童約》中記載了“武陽買茶”的境況。茶興於唐,盛於宋,唐代飲茶蔚然成風,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產業的發展,全國範圍內茶鋪、茶館鱗次櫛比,茶產業和茶文化空前發達。

羽撰《茶經》三卷,闡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等林林總總,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着作。到了宋代,宮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為雅,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宋朝宰相蔡襄着有《茶錄》,宋徽宗趙佶撰有《大觀茶論》,茶成為舉國之飲。明清時期茶葉製作技術進一步發展,“作罷龍鳳團”使散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蒸青的製茶方法改為炒青。同時也推動了其他茶類的發展。茶隨着歷朝歷代的興盛而興盛,繁榮而繁榮。

茶與宗教的關係歷來也相當密切,不難發現,很多名優茶都與宗教有一段淵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種植打理。道教最早將茶作為得道成仙的重要輔助手段,視茶為長生不老的靈丹仙草。佛家也偏愛茶,認為飲茶能夠“破睡”,幫助坐禪修行,還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歷古有“茶中有禪、茶禪一味”之説。杭州龍井寺產龍井茶,餘杭徑山寺產徑山茶,廬山招賢寺產廬山雲霧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點都不為過。

茶也影響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國的文化及傳統。從廣東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國的英式下午茶。千年來,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與各地文化相融合,開枝散葉,浸潤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國特色、形式豐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經歷了幾朝歷代的更迭。與其同壽的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着中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葉嘉木承載着五千年的歲月,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在任何時候,喝上一杯茶,都彷彿能穿越時空,尋到歷史的痕跡,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氣息。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化名片。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打造和傳播這張文化名片,是我們當代茶人肩上的責任。要讓承載中華文明的茶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就必先把茶注入每一個國人的血脈,代代相承。國民教育是傳承文化的主要方式,國學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茶學作為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可以與國學及傳統教育相互捆綁。

“和敬清寂”是日本對唐宋時期習得的中國茶道的提煉和昇華,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難在中國茶人中尋得芳跡;中國千餘種茶的品種、傳統制茶工藝也有一大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殆盡。此時,急需國民更多關注茶學,研習茶文化,增進傳播及教育,以保留、保護、復興先人給予的茶文化瑰寶。

永恆都是經典的,而要做到經典必先在當下時代成為風尚與流行。讓茶在時下成為一種流行、不被淘汰,這是生存與傳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時尚,被更多年輕人所喜愛和接受,是今日茶葉傳承之路上需要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

今天的90後、00後們將是未來二三十年茶學傳播的主力軍,要讓他們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給茶換上新潮的衣裝。縱觀歷史,五千年來茶的形式也並非一成不變。在唐代茶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點茶法,明清流行沖泡飲用。而到了今天或者未來的50年到100年中,茶會是以怎樣一種方式流行着呢?

也許這正是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問題。中華民族是智慧而又勤勞的民族,也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民族。有十三億雙手就會創造出十三億個奇蹟,有十三億張口就會講述十三億次傳奇。茶,這一葉承載中華五千年智慧的文化方舟,隨着中國這一東方睡獅的覺醒,將拉起昨日的鐵錨、揚起萬眾一心的風帆,駛離歷史的港灣,遠航未來的彼岸。向世界發出一張中國的文化名片!

傳承文化作文 篇49

相傳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古蜀國。古蜀國的望帝死後,他的臣子及子孫遷都到成都。後來,古蜀國被強大的秦國吞併,望帝的魂靈含恨化作杜鵑,聲聲啼血。一年又一年春天,杜鵑的啼鳴,不僅訴説着這段歷史,還催促着農民耕作,也一次又一次地催促着,巴蜀千千萬萬個春天的到來。

這是巴蜀的第一個春天,從這個春天開始,巴蜀就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活力、希望、更多的,是浪漫色彩與詩情。他在一次又一次,走進了中國歷史上,那些了不起的春天。也影響了,中國五千年的盛世之春。

唐代的薛濤,在浣花溪寄居,留下了“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春天。五代的後蜀國主孟昶,痴情萬種,偏愛芙蓉。為花蕊夫人,種下樹樹繁花,滿城錦繡。如是之秋,其中相思之意,更若那樣一個永恆的暖春。隨着半入江風半入雲的絲管聲,巴蜀走進了商業繁華的宋代,交子,世界上最早的貨幣,在繁華的成都發行。歷史永遠記住了,巴蜀這個人潮熙攘的春天。年復一年,巴蜀的一些春天消逝了,卻總有一些春天甦醒。清朝創辦尊經書院,為巴蜀喚醒了一個個希望的春天。

也許,在兩千多個春天裏,最讓每個巴蜀人族自豪的對外交往的歷史,莫過於錦繡成都,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與海上絲綢之路、北方絲綢之路都有聯繫的城市,那個代表了巴蜀實力,一直到今年都沒有消失的春天。

這三條絲綢之路,在如今的巴蜀,乃至於整個世界,意義都不同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他們的新名字。這幾條大路上,為其他國家,源源不斷分享着來自於巴蜀和全中國的永恆之春,以及經濟共榮。

通過一帶一路,為正值春天的巴蜀,再一次帶來了新文化,新理念。創新,兼容幷包,春熙路,錦裏,在歷史的春天裏,第一次大量湧入留學生。空港,天府新區,在歷史的春天裏,第一次湧動着科技磅礴的力量。進步!進步!巴蜀在世界的春天裏,再一次百尺竿頭!

這是一個巴蜀的春天,一個科技之春,文化之春,歷史與現實兼容之春,夢想之春,這更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了不起的盛世春天。

“一帶一路”上,承載了巴蜀文化幾千年的春天,更鑄就了,巴蜀文化永遠永遠的春天。

聽——那是杜鵑鳴春。

一聲一聲,傳遍巴蜀大地,傳遍大江南北,傳遍異國他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