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簡介

來源:文書谷 2.11W

談生命分析

冰心簡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從結構上看,課文僅一段,即中間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層次來。下面從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章法和語言運用等方面作簡要分析。

“談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但本文開篇即生波瀾,不説“生命是什麼”,而説“生命像什麼”。“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總之開篇的話警醒眼目,提示話題。

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這裏喻示着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但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情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後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而是顯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他聚集起許多細流……一瀉千里”,這些句子非常連貫順暢,有氣勢,有力度。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快樂勇敢”“享樂”“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緒色彩的,對刻畫“春水”形象和表達作者的心意有很大作用。

再往下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與前一層有所不同的是,從“破殼出來”,到“長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歸化了”,這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歷程。但在情調、寓意上與上一層是一致的。開頭幾句話,“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頭!”細讀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衝動與奮進,其中“聚集”“破殼”“伸出”“掙脱”等詞語對錶達這種意義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樂”“吟唱”“跳舞”“寧靜和怡悦”等詞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與上一層是一致的。

最後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開頭幾句氣勢非凡,“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滴”,語調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懷。“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兩句是作者積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寫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點題之句。作者提煉出深刻的哲理,並表明自己的人生觀、人生態度,以及對社會、對宇宙自然、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全文具有高亢、激昂、達觀的情調,這種情調在結尾部分更加顯著。

本文兼具感性化和理性化的特點。以前者而論,“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説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過程,生動形象,藴藉含蓄,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本文作為文學小説詩歌文學作品的顯著特點。以後者而論,文章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規律、生命歷程中的艱難與幸福的辯證法,以及幸福含義的多樣性豐富性,揭示了宇宙生命之間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現。

另外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點,都是純白話,但明朗、靈動、藴藉,有韻味,上文提示的許多詞語就是例證。文中還有反覆的語句,如“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為行文層次的標誌,又有旋律迴轉、反覆吟唱之感;“大海(大地)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落在)她的懷裏。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這種反覆的語句,莊重而精警,生動又富含思想。其中“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是一種特殊的感受,也許在常人的感覺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這些,達到了非常人所能達到的思想高度,語句看似平常,實則藴含邈遠情思、意味深長。

二、問題研究

1.全文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有幾種不同的劃分方法?

可以有多種分段方法,下面作一種較為粗略的分段,並對各段的意義和作用作些説明。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點,為下面行文展開作一鋪墊,它獨立於文章各層或各段之外,不好與下文聯成一段。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應該獨立成段,如果細分,這段的最後一句話還可以獨立成段,以示這一句話的重要性。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段落特點和作用與第二段是一致的。

第四層:最後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這種分段以“粗略”為原則,如果要細分,還可以在二、三、四段內再細分。本文的分段沒有定規,“有幾種不同的劃分方法”這本身就含有鼓勵學生有不同答案的意思。

2.最後一段(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

最後一段(層)全是議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説,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後,再點明命意、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説,起着總綰全文的作用,由於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後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3.怎樣理解“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

這是一句形象生動的話,本可以有多種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説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這裏的“雲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説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可以指老年時,但也未必確指老年景況。

這句話是詩句,很有意味,可以讓學生背誦下來,對於學生理解本文、體驗生活、認識人生都有好處。如果可能,還可讓學生仿寫類似的語句。

4.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説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狀。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後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悦,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悦”,最後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儘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説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藉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關於練習

一、反覆朗讀課文,品味關鍵語句,説説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本題意在整體把握文章大意,深化對文章思想的認識。注意把握本題的三個要求:“朗讀”,“品味”語句,闡明文章主旨。這三者有前後順承的聯繫,或內在的聯繫,即通過對課文的感覺感知,達到對文章的本質的理解把握。

文章中藴含着作者豐富的感情,可以通過朗讀體會得到。要指導學生認真朗讀,讀到感情激越處要情調激昂,聲音響亮;讀到感情平靜處要語調深沉;讀文章最後部分要情調高昂,字字藴含力量。

關鍵語句很多,主要集中在文章最後一段。品味這些語句其實也是在抓文章的主旨句、主題句和精警語句。這些語句有:“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這些話大同小異,但意味略有分別。第一句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第二句闡述作者(或我們所有人)對於生命中的辯證法應持的態度,這是在對第一句的內容既已瞭然之後,更進一層地表明態度;第三句的意義與第二句相似,只是以反問的形式闡述,即無疑而問。

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是: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生命存在於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鬥爭的過程;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考慮到這一思考有一定難度,也可以另作這樣的表述: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要注意,這裏陳述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而不是讓學生暢談他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所以答案應儘量貼近課文的本意。

二、文章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並對人生的每一階段進行了形象的解説。反覆朗讀、體味有關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試着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快樂而痛苦的人生過程。

本題意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並揣摩文章重要段落的意藴。“用自己的話描述”,意即答案有較大的伸縮性,可以有多種答題思路。

思路一:以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為例,闡述生命是一個快樂而痛苦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點。這就要回顧文章有關段落,試作提煉、概括,再用自己的話表述。

思路二:以一棵小樹的生命歷程為話題,闡述生命是一個快樂而痛苦的過程。要求同上面一樣。所不同的是這個過程在這裏表現得更加平靜而温柔一些。

答題的關鍵,一是按照原文的思路,不能離開課文;二是用自己的話作歸納總結。

三、作者説:“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段話,並展開討論。

此題意在挖掘文章思想感情的價值,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並進行寫作訓練。理解作者的話不是此題的重點,重點在於“借題發揮”,要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説出自己的獨特理解,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學建議

一、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鑑這種人生態度,也就是説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二、聯想、想像、揣摩、品味。課文以“春水”“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需要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還要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提煉概括的能力。

三、注重朗讀和背誦。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此外,可以結合朗讀和揣摩文意來學習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可以讓學生熟讀,一些精彩句段可以背誦。可以背誦最後一段,也可以背誦全文。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還可以對文中的一些語句進行仿寫、擴寫。

四、課文後附了冰心寫於1985年的散文《霞》,這篇散文與課文的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為老年人。兩文中的主題有相似之處,當然思想感情也有不同之處,例如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將兩作一比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態度、人生觀念。

五、有關課文的幾個大的、重要的和有爭議的問題在“問題研究”中已經提出並作了解答,這裏再補充一些問題供教學時參考。

1.你從課文中領悟到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規律又是怎樣的?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命狀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

3.在這幾種生命歷程和生命狀態中,“春水”“小樹”表現了怎樣的心理品質、情緒狀態?

4.“行程的終結”喻示生命的終結,此時“春水”的心態是怎樣的?(或“春水”怎樣面對死亡的來臨?)

5.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幾句?

6.你能簡要分析人類或自然界中痛苦與幸福相伴共生的其他生命現象嗎?

7.綜觀全文,作者意在宣示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觀?

有關資料

一、冰心傳略

冰心(1900-1999) 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著有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繁星》、《春水》等;譯有《印度童話選》等。

冰心,現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於福建福州長樂。父親謝葆璋是海軍軍官,曾參加甲午中日海戰,具有愛國思想。冰心的童年是在山東煙台海邊度過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豐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詩人的氣質。在海邊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歲就開始閲讀《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西遊記》《水滸傳》和林紓〔林紓(1852—1924):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羣玉,字琴南,福建閩縣(現在福州市)人。他譯了四十多種世界名著。〕譯《説部叢書》。辛亥革命起,隨家南迴,才進福州女師上學。1913年全家遷至北京。1915年入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因志願學醫,於1918年進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預科。五四運動爆發時,她是預科一年級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在學生自治會任文書,又是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中的一員。為了擴大宣傳效果,她開始在北京《晨報》發表《21日聽審的感想》等鼓吹愛國學生運動的時評,署名謝婉瑩。在奔騰澎湃的五四運動的啟迪下,她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一些社會問題。從1919年9月起,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説〔問題小説:為提出某種社會問題而創作的小説。〕,如《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引起了較為強烈的社會反響。所以冰心説,是五四這道電光,這聲驚雷“把我‘震’上了寫作的道路!”由於白天上街宣傳、募捐,晚上筆不停揮地寫“問題小説”,理科的功課脱下一大截。1921年,在理預科畢業後,就考入文本科。因文科成績優異,還跳了一級。

冰心的“問題小説”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抒寫對封建社會和封建家庭的不滿,二是揭露軍閥混戰造成陷民水火的慘痛生活,三是從人道主義立場表現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921年,冰心由許地山、瞿世英推薦,列名於文學研究會。她的“問題小説”與文學研究會的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象、討論人生問題的宗旨是一致的。這時,冰心着重反映剛從封建思想束縛中掙脱出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彷徨與苦惱,她敏鋭地感到了這部分青年的危機:“不能昇天,不甘入地”,他們被“懸在天上人間的中段”。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但那時冰心已不滿足於只在小説中提出問題,她在探索人生道路上希望尋求答案。當時她既不可能與工農結合,又缺乏先進思想的武裝,只能以自己“美滿”的家庭中的“親子之愛”作為靈藥,推薦給當時患有時代病的青年,以母愛的深沉,自然的神妙,童心的純真來慰藉他們煩悶的靈魂。這就是冰心的“愛的哲學”的起因。她的小説和散文的文采既融化了古典文學的神韻,又融合了歐美文學的乳汁,贏得許多青年的共鳴,被人稱為“冰心體”。

從1920年開始,冰心又以詩歌體裁抒唱對人生的感受。由於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她寫出了為文壇矚目的短詩集《繁星》和《春水》,摹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謂“小詩的流行的時代”,當時有人將此類短詩稱為“春水體”。冰心的詩歌風格含蓄、温婉、雋美。她的“詩的女神”“滿藴着温柔,微帶着憂愁,欲語又停留”。冰心早期的文學觀是,文學要能“表現自己”才是有創造性的、有個性的“真的文學”。而她的短詩則是最能“表現自己”對人生的探索,對自然的讚頌,乃至心靈深處的矛盾、煩悶的“真的文學”最典型的例證。

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説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同年她畢業於燕京大學(協和女大已與燕大合併),以最優的成績獲得金鑰匙的榮譽,並得到燕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大學的獎學金,於1923年8月赴美留學。不久因病住在美國青山沙穰(ráng)。療養院7個月。在療養院她過着“完全與‘自然’相對”的生活,病友間的相互憶念似乎又實現了“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都是好朋友”的幻想,加上客旅中的鄉愁使她倍加思念母親,這樣就在小説詩歌文學作品中更熱衷於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容的“愛的哲學”,代表作有《悟》《寄小讀者》等。冰心從1923年開始在《晨報》副刊《兒童世界》欄內發表《寄小讀者》,1926年結集出版。《寄小讀者》中雖着力詠唱“萬全的愛”,但在這本旅美通訊集中從不渲染資本主義制度的所謂“物質文明”,而是熱戀着祖國的鄉土和親人。從1926年至1935年,該集即發行21次,平均不到半年即重印一版。冰心是五四以來最有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當時她以平等、誘導的教育方法啟發兒童,這對封建的填鴨注入式的教育方法是一種否定。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返國,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女子文理學院。其時,北伐戰爭的革命風暴使她感到超階級的“愛的哲學”的虛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將她那個能“融化消滅”世間煩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變化,寫出了《分》《冬兒姑娘》等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對勞動者的苦難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分》側面描述一位勞動婦女為生活所迫而做奶孃,無法哺育新生親子,説明了母愛也不是人人能平等享受的。茅盾在1934年所寫的《冰心論》,對她早期的創作道路論述頗詳,對《分》的評價也較高。

(選自《冰心研究資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二、生命的璀璨瑰麗(陳子善)

52年前,冰心先生寫過一篇散文《談生命》,發表於當時京滬鐵路管理局主辦的《京滬週刊》第1卷第27期。《京滬週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綜合性刊物,以報道鐵路新聞,探討鐵路修建為主,兼及時事經濟,文藝只是點綴。因此,冰心先生這篇情感真摯深邃,文筆清新柔美的散文長期湮沒,為各種冰心小説詩歌文學作品集和研究資料集,包括迄今搜錄最為齊全的《冰心文集》(六卷本,上海文藝出版社)和《冰心全集》(八卷本,海峽文藝出版社)所失收,不為人知。

現在,冰心先生走了。她老人家的謝世,標誌着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後一位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作家隱入了歷史。作為一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我未能有幸親承冰心先生謦,但我想起她老人家90年代初以來給我的好幾封親筆信,想起她贈我的題詞,想起她慨然惠允擔任我參與主編的民國女作家小説經典“虹影”叢書的名譽主編,對她老人家的寬厚、親切和關愛,一直心存感激。為表示我的深切的哀悼之情,現把這篇半年前無意中得之於冷攤的先生佚文《談生命》公之於世,以為紀念。

在我看來,冰心先生與世紀同齡的生命是堅定的,正直的,是完全融合在她的多姿多彩的創作之中的。在這篇用詩一般的語言寫成的《談生命》中,先生説:“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冰心先生在她漫長的生命中有快樂,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她與讀者同快樂,也與讀者同痛苦,七十餘年如一日,從而成就了她的璀璨瑰麗的生命。她雖然未能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但她的生命與20世紀中國新文學同在,與一代又一代的千萬讀者同在,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同在。冰心先生走而無憾。

(1999年3月4日《文匯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