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三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7.49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三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三讀後感15篇

論語三讀後感1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對流水的感歎,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歎。

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歎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

高爾基説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

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意義的事。

論語三讀後感2

每年暑假,媽媽都會給我補習很多課,比如説:數學、語文、英語。可是,今年暑假只給我報了個小靈童國學班,學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我開始以為沒有什麼用,可是學了之後,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論語》這本書,是根據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來編寫的。老師教書的方法也很特別,以蓋笑臉讓我們互相比較,在競爭中學習。老師並不強求我們背誦,只是讓我們大聲朗讀,用多種形式去讀,所以,我們心裏沒有壓力,感覺很輕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許多內容就能熟讀背誦了。在課堂上,老師常常會選出一些與我們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子,讓我們獨立思考,可以相互討論,然後講講意思,最後老師進行點評、補充、總結。

我性格比較內向,在國學班學習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説我變得開朗多了。上課的`時候,我們經常進行一分鐘演講,我感覺這對提升我們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講能力很有幫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緊張到比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麼膽怯了。下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一些健身小遊戲。

論語三讀後感3

我最喜歡讀歷史書籍了。最近,我迷上了一本《論語》。主要講述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等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每一句精煉的話語,都是那麼的簡單明瞭。

《學而》是《論語》的第一篇。其中主要講述了君子應該務本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説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通過這句話,讓我明白學習也要及時複習,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單純的學習告訴我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人是生活在羣體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可以提高我們交流和互相學習的能力。當下最為缺少的也好象是孔子告訴我們的這一點一樣。交一個益友,可以開闊視野,互相幫助,何樂而不為呢?俗話説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既然交友有那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呢!子夏也曾説: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一點更為重要。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己,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就是立足社會所在。努力吧!朋友

論語三讀後感4

《論語》這本書有道德、仁愛、孝道、教育等多種思想,其中主要思想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向他的優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台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後,不亦説乎?”這句活的意思是:學了之後,要反覆的再看,複習,這不是件高興的事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背英語、語文的`詞時,要每天鞏固,才不會忘記。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的單詞我第一天就背會了,可是過了一星期後老師聽寫,二十個單詞只有五六個能記住,其它全忘了。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後世所繼承,在中國件社會為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論語三讀後感5

新的學期,李老師讓我們誦讀《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國學經典。裏面藴涵了許多人生哲理和學習方法,字字句句都讓我受益匪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句。

前一句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後一句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可恥。

這兩句至理名言出自孔子之口,細細品味,我感同身受。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每天都在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我虛心請教,將來都可以成為我的良師益友。比如,就我們班級吧,全班有七十多名學生,有的是數學天才,有的是足球小將,有的是小畫家,還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多向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學習,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感謝《論語》教育了我,助我成長。我會一直誦讀《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三讀後感6

俗話説的好:好曲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現代名著是這樣,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也同樣如此,比如孔子的論語就是一部很好的書!

《論語》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聰明好學,青年時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現在通行的《論語》共20篇,493章,大部分內容為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一部分不屬於問答,只是孔子的言論。《論語》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涵蓋哲學、政治、經濟、論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學説的主要文獻.

《論語》中的知識是無窮的,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起房門苦讀.後來家裏人發現他的書箱裏藏的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便問道:“有人説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的回答説:“臣所知道的的確不超出《論語》。過去臣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論語》裏閃爍着人性光輝的東方智慧,經過兩千多年的洗禮,已得到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認同,成為了世界的財富。

論語三讀後感7

我是一位三年級的國小生,現在正學《論語》。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意思是:學到了知識後,你經常去温習它,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

在我沒學《論語》之前,我對學過的課文,很少去温習它,我把許多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叫我去讀書,而我卻找各種藉口出去玩,還時常惹媽媽生氣。

自從誦讀《論語》之後,對照書中的內容,我羞愧萬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説的話去做。於是,我試着去做了兩週。每天放學後都温習功課,並做簡單的`筆記。兩週之後,我的學習果然有了些變化。就拿這件事來説吧!

那天,老師走上講台,對同學們説:“今天考試。”雖然同學們複習過了,可還是非常緊張。只有我感到渾身輕鬆。因為我將那部分內容已熟記在心。結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終於嚐到了温習功課的甜頭。

還有一次,下課之後,同學們在玩遊戲,我也加入了進去,原來同學們再一起玩搶答題這個遊戲。一個同學負責翻書找題,我們其他人搶答。我連續答對了好幾道題。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温習功課真好!

孔子寫的《論語》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今後,我還要深入地去學習。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論語三讀後感8

今天,爸爸買了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閒着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説(同悦)乎?”意思是説“學習以後,能在一定的時候温習它,不也感到很興奮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天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假如經常翻開書温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

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週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週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説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説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

論語三讀後感9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説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三讀後感10

最近,我讀《論語》這一本書,讓我知道了,《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的內容廣泛,匯聚了孔子關於教育、道德、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宗教等。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舜的仁愛》,講的是,舜的.父親是個瞎子,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給他娶了個後母,後母生了個兒子叫象,象好吃懶做,老夫妻倆和象,經常密謀,要害死舜,他們三個想盡一切辦法害舜,但是舜都安全的回了家,以後,舜不僅不厭煩父母和弟弟,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他們,父母和弟弟被他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

這則文章讓我懂得了,無論別人怎樣去害你,我都會用一顆仁愛的心去感化他。

以後,我要向孔子學習,他那種勤奮好學,不厭其煩,直到把問題解決了,才肯罷休的精神。

論語三讀後感11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聖的精神聖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到現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為師,就必須學習,對一個好老師而言要求他能夠達到為學、為師、為人的和諧統一的境界。學習要有積累,要博聞強記,要廣博。有了厚實的`功底,才能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我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什麼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入乎耳,發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別人,這是一種學習。還有其他“學習”嗎?有!于丹老師説,關於“學習”一詞,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標準説得好: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簡單標準,“學以致用”。經過學習導致一個人重塑整個價值體系,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這才是一個好的學習。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太多了,應當按照孔子所説的那種為己之學,學以致用,才能在學習中汲取必要的營養,推動自己的事業。通過學習於丹的《論語心得》,可以體會到一做好人生的加減法。

論語三讀後感12

《小王子》這本書我們已經啃完了,現在我們又啃了一新本書——《不讀論語枉少年》。這本書的作者是謝然,深圳高三學生,十七歲,是讀經典的小天使。

《不讀論語枉少年》在封面的這幾個字是徐磊題的,曹文軒親自為它序言。《不讀論語枉少年》是謝然對儒家學派經典《論語》的'深刻解讀。這本書使我大飽眼福。人人都認為,經典是最枯燥的。但這本書用幽默的眼光,讓我覺得讀《論語》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個可愛的,普通的,智慧的老頭,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會驕傲,他也會罵學生。可他又對自己和學生嚴格要求,力爭達到君子的標準。他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為了克己復禮,不辭辛苦帶着弟子周遊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卻很偉大,謝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評價孔子,借而解讀《論語》。《論語》雖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讀的書,是一本可以當作小説來追讀的書,是一本長得最不像經典的經典。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身的修養。

《不讀論語枉少年》,一本好書,它不適合增囫圇吞棗的人,不適合看短篇小説的人,不適合走馬觀花的人,只適合慢嚼細嚥的之人。

論語三讀後感13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瞭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並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於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説學了能按時温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是説你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麼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三讀後感14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裏面的《為政》,這是《論語》裏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説:“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着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為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一個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三讀後感15

從一年級起,我們每天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進行20分鐘的國學誦讀,從《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到《千字文》,我們在經典中浸潤心靈,在音樂中培養習慣。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的內容廣泛,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的言論。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我最喜歡的.兩句話。就拿我們這個四十多人的班集體來説吧,我們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將”,有的人是“繪畫能手”,還有的人是“數學專家”、“英語博士”、“摺紙大師”……大家各有各的特長,只有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提高。還有一次,語文姚老師給我們講解習題,其中有一道題我認為講得不對,在經過查資料核實後我懷着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師指出了錯誤,沒想到姚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在全班表揚了我。姚老師的年齡比我們大那麼多,知識也比我們淵博得多,可她卻勇於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情在班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論語》需要我精心拜讀、細細品味、慢慢感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