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晨讀勵志文章

來源:文書谷 1.47W

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會時常找一些有關大學生勵志的文章來看看,那麼大學晨讀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

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大學還不是你享受生活的時候。

9月份,你們即將踏入一座座美麗的象牙塔。現在大部分人都已經得知錄取結果,本科也好,專科也好,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把大學當做自己的一個全新的起點。你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後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肯定有好多人,現在已經在計劃自己的大學要怎樣度過,要學習多少知識,要考多少證書,或者要有一個自己的社團,這些都是可以的。

但是,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高三的那種爭分奪秒的精神,不要忘記高三的感覺,不要忘記自己是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夠有資格進入這所理想的大學,不要墜落。

高三的時候,老師總説,熬過這一年,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了。的確,大學生活很美好,很自由,但是,所謂的享受,並不是每天上課坐在最後一桌,擺着課本玩手機,不是每天逃課,不是每天窩在宿舍打遊戲,看電影。享受是指你們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業餘時間,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

現在你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可是四年後或者三年後,有的人自己開公司,有的人為別人打工,有的人月薪過萬,有的人月薪過千。大學就像一個染缸,開學之際,你們都是空白的,畢業後,你們有所不同。有多少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那個最初的夢想。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自己是經過怎樣的艱辛才踏入到大學。我相信,只要你依然有夢想,只要你依然能夠像高三那樣堅持,只要你拿出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勁兒頭,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大學裏,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顏色。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並且一直堅持下去。有些人一心研究自己的專業知識,畢業後可以找份對口的穩定的工作,有些人喜歡在學生會鍛鍊自己,有些人喜歡在圖書館裏面博覽羣書,有些人會利用大學自由的時間去到處旅遊,有些人會選擇在大學裏談上一場戀愛,當然還有一大部分人會每天窩在宿舍裏,記住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如果我們一天到晚拿着手機,刷着微博,窩在宿舍,宅着看電視劇,天天上着網,做着那些八十歲以後都能幹的事,那麼我們要青春幹什麼呢?

或許錄取你的並不是你最喜歡的大學,或許被錄取的那個專業也不是你最心儀的,多看看它的好,試着去接受,試着去喜歡,你也可以去選修其他的專業,如果你有足夠喜歡一個專業,我相信你會有興趣抽出自己閒暇的時間去學習相關的專業。你不喜歡這個大學,或者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這都不是你墜落的藉口,難道你忘了,你高三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就是為了上大學。兩年前,我收到的錄取結果並不是我想學的,更不是我喜歡的。我用一年的時間去習慣,去想它會給我帶來的好處,我用第二年的時間去耐心的學習,直到現在我喜歡上自己的專業,甚至我會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感到自豪。

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晰記得,高三的一幕幕,我並不是想讓大家記得那段時光,而是高三那種感覺,每天早晨起來,一想到自己最想去的那所大學,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充滿鬥志。連大學聯考都怕,你還怕什麼。大學你都考上了,你忍心浪費四年的大學時光麼?其實,三年,四年,轉眼即逝。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你是為什麼堅持到了現在,當你逐漸墜落的時候,想想你高三付出了多少。

大學並不是你該享受的時候,而正是你追尋夢想的最佳時刻。我相信,只要你依然記得高三的那種感覺,你再拿出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勁兒頭,你的大學就會有意義。四年時間,會改變一個人很多。開學後,你們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大學對你們而言都是新的起點,我希望三年後,四年後,你們一個比一個有出息。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大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

我的一個老師説:“為什麼我在現在的大學生眼中看不到強烈的求知慾,充滿激情的活力,有的只是迷茫、困惑和逃避?每當我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都要考慮談的話題是否對他們有實際的利益(如工作、掙錢等等),以這樣的方式來引起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可我有時真覺得自己這樣挺混蛋的……”雖然老師是以調侃的方式説出了“混蛋”這個詞,可聽完之後,我卻不很平靜: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

當一樣新事物擺在眼前的時候,我們會想:“這對我有什麼用嗎?”如果它能給我們帶來實質的利益,那麼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接受;可如果我們看不出它的“價值”所在,那麼默然或者放棄便是我們的選擇。可是,誰又能告訴我,什麼才算“有用”?什麼才算“無用”?

參與課堂討論,道出自己的見解,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可是為什麼只有當老師説參與發言可以額外加分的時候,我們才會變得積極,我們才會進行思考?

也許有人會説不是不想交流,是不好意思,沒有勇氣站起來説話。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沒有勇氣?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害怕他人的嘲笑?害怕自己的愚蠢?我們習慣每天對着電腦,發着短信,看着各種雜誌,可是我們卻不習慣在課堂上站起來説出自己的觀點,在課後與老師熱烈地談論學術問題,可是我們卻在寢室裏與舍友們對某個國際社會問題爭論不休,以及寢室卧談那叫一個活躍啊,這是“自我意識”強烈的體現,還是我們缺少了一種年輕時代的激情?

有時候我會想,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這個年紀應有的激情?許多朋友都會説生活很無聊,生活很無奈,的確,作為生在這個充滿競爭年代的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壓力要去承擔。可是,壓力的結果是讓我們變得沉默,變得迷茫,變得功利,而不是把它轉變成一種責任、一種動力。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難道真如一些長輩所説“一代不如一代”了嗎?我們的“不如”,僅僅是因為生活舒適、吃不得苦嗎?應該説,我們普遍比上一代的文化素養高出了很多,那麼作為一羣“高素質”的一代,我們的價值又體現在了哪裏?我們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個性,渴望被人認同、出人頭地,可是,我們的“自我”卻讓自己走向了封閉、默然而不是對自己的肯定和自信。

也許有人會覺得説“公民社會”、“社會責任”有點説的太大太空了,可是現在掌握國家命運的一代鍾將退去,未來還是會掌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其實理想、抱負、熱情這些東西,我們都不曾失去,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在不經意間被我們所遺忘了,而怎樣去喚醒這些,應該是一件必須自己去解決的事情,別人幫不了你,否則你一輩子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無所做為,別怪別人鄙視你、瞧不起你,因為你活該!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從挫敗中學習,不迷信權威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致新生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許還在為終於擺脱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

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羣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後、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於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

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於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

但大學是什麼?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

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榮譽、什麼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

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

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後,可能會“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張朝陽當初在清華唸書時,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很有挫敗感,考試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開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裏游泳,或者每天繞圓明園跑上幾公里。正是經歷了這種挫敗,讓他逐步增強了自信,敢於直面各種挑戰,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

同學們,清華園緊張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慢慢認識到,成功不取決於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裏,面對會考大學聯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我校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後,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説: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説起猶太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麼著名的宮殿建築,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説,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後,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麼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後,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麼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説,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麼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祕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於質疑,敢於發現前人的侷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於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範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同學們,挑戰和超越的接力棒現在已經傳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經過四年的學習,畢業時帶走的不止是老師教的知識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問題。祝願你們在反思中學會批判,在挫敗中經歷成長,在挑戰中贏得未來,在美麗的清華園度過不曾虛度的青春時光!

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會時常找一些有關大學生勵志的文章來看看,那麼大學晨讀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

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大學還不是你享受生活的時候。

9月份,你們即將踏入一座座美麗的象牙塔。現在大部分人都已經得知錄取結果,本科也好,專科也好,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把大學當做自己的一個全新的起點。你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後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肯定有好多人,現在已經在計劃自己的大學要怎樣度過,要學習多少知識,要考多少證書,或者要有一個自己的社團,這些都是可以的。

但是,大一的孩子們,請不要忘記高三那段時光,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高三的那種爭分奪秒的精神,不要忘記高三的感覺,不要忘記自己是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夠有資格進入這所理想的大學,不要墜落。

高三的時候,老師總説,熬過這一年,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了。的確,大學生活很美好,很自由,但是,所謂的享受,並不是每天上課坐在最後一桌,擺着課本玩手機,不是每天逃課,不是每天窩在宿舍打遊戲,看電影。享受是指你們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業餘時間,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

現在你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可是四年後或者三年後,有的人自己開公司,有的人為別人打工,有的人月薪過萬,有的人月薪過千。大學就像一個染缸,開學之際,你們都是空白的,畢業後,你們有所不同。有多少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那個最初的夢想。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自己是經過怎樣的艱辛才踏入到大學。我相信,只要你依然有夢想,只要你依然能夠像高三那樣堅持,只要你拿出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勁兒頭,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大學裏,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顏色。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並且一直堅持下去。有些人一心研究自己的專業知識,畢業後可以找份對口的穩定的工作,有些人喜歡在學生會鍛鍊自己,有些人喜歡在圖書館裏面博覽羣書,有些人會利用大學自由的時間去到處旅遊,有些人會選擇在大學裏談上一場戀愛,當然還有一大部分人會每天窩在宿舍裏,記住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如果我們一天到晚拿着手機,刷着微博,窩在宿舍,宅着看電視劇,天天上着網,做着那些八十歲以後都能幹的事,那麼我們要青春幹什麼呢?

或許錄取你的並不是你最喜歡的大學,或許被錄取的那個專業也不是你最心儀的,多看看它的好,試着去接受,試着去喜歡,你也可以去選修其他的專業,如果你有足夠喜歡一個專業,我相信你會有興趣抽出自己閒暇的時間去學習相關的專業。你不喜歡這個大學,或者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這都不是你墜落的藉口,難道你忘了,你高三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就是為了上大學。兩年前,我收到的錄取結果並不是我想學的,更不是我喜歡的。我用一年的時間去習慣,去想它會給我帶來的好處,我用第二年的時間去耐心的學習,直到現在我喜歡上自己的專業,甚至我會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感到自豪。

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晰記得,高三的一幕幕,我並不是想讓大家記得那段時光,而是高三那種感覺,每天早晨起來,一想到自己最想去的那所大學,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充滿鬥志。連大學聯考都怕,你還怕什麼。大學你都考上了,你忍心浪費四年的大學時光麼?其實,三年,四年,轉眼即逝。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你是為什麼堅持到了現在,當你逐漸墜落的時候,想想你高三付出了多少。

大學並不是你該享受的時候,而正是你追尋夢想的最佳時刻。我相信,只要你依然記得高三的那種感覺,你再拿出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勁兒頭,你的大學就會有意義。四年時間,會改變一個人很多。開學後,你們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大學對你們而言都是新的起點,我希望三年後,四年後,你們一個比一個有出息。

大學晨讀勵志文章:大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

我的一個老師説:“為什麼我在現在的大學生眼中看不到強烈的求知慾,充滿激情的活力,有的只是迷茫、困惑和逃避?每當我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都要考慮談的話題是否對他們有實際的利益(如工作、掙錢等等),以這樣的方式來引起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可我有時真覺得自己這樣挺混蛋的……”雖然老師是以調侃的方式説出了“混蛋”這個詞,可聽完之後,我卻不很平靜: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

當一樣新事物擺在眼前的時候,我們會想:“這對我有什麼用嗎?”如果它能給我們帶來實質的利益,那麼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接受;可如果我們看不出它的“價值”所在,那麼默然或者放棄便是我們的選擇。可是,誰又能告訴我,什麼才算“有用”?什麼才算“無用”?

參與課堂討論,道出自己的見解,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可是為什麼只有當老師説參與發言可以額外加分的時候,我們才會變得積極,我們才會進行思考?

也許有人會説不是不想交流,是不好意思,沒有勇氣站起來説話。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沒有勇氣?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呢?害怕他人的嘲笑?害怕自己的愚蠢?我們習慣每天對着電腦,發着短信,看着各種雜誌,可是我們卻不習慣在課堂上站起來説出自己的觀點,在課後與老師熱烈地談論學術問題,可是我們卻在寢室裏與舍友們對某個國際社會問題爭論不休,以及寢室卧談那叫一個活躍啊,這是“自我意識”強烈的體現,還是我們缺少了一種年輕時代的激情?

有時候我會想,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這個年紀應有的激情?許多朋友都會説生活很無聊,生活很無奈,的確,作為生在這個充滿競爭年代的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壓力要去承擔。可是,壓力的結果是讓我們變得沉默,變得迷茫,變得功利,而不是把它轉變成一種責任、一種動力。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難道真如一些長輩所説“一代不如一代”了嗎?我們的“不如”,僅僅是因為生活舒適、吃不得苦嗎?應該説,我們普遍比上一代的文化素養高出了很多,那麼作為一羣“高素質”的一代,我們的價值又體現在了哪裏?我們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自己的個性,渴望被人認同、出人頭地,可是,我們的“自我”卻讓自己走向了封閉、默然而不是對自己的肯定和自信。

也許有人會覺得説“公民社會”、“社會責任”有點説的太大太空了,可是現在掌握國家命運的一代鍾將退去,未來還是會掌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其實理想、抱負、熱情這些東西,我們都不曾失去,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在不經意間被我們所遺忘了,而怎樣去喚醒這些,應該是一件必須自己去解決的事情,別人幫不了你,否則你一輩子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無所做為,別怪別人鄙視你、瞧不起你,因為你活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