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

來源:文書谷 2.19W

身在職場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看些工作勵志文章可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正能量哦。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供大家參閲!

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

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為什麼你努力工作,卻仍得不到尊重?

小師妹前幾天來我家做客,她跟我説,最近找個新工作,但做得很不開心。

師妹是學中文的,大學時,喜歡看書、碼字,參加各種社團,在各大小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許多作品,也組織開展過各種文藝活動,算是學校小有名氣的風雲人物,憑着在學校的這些積累,畢業時,輕鬆考進了三線城市的事業單位,做的是宣傳工作。

新人上崗,經驗不足,禮貌來湊。為得到領導同事認可,儘快融入辦公室小圈子,她下決心做辦公室的勤勞小蜜蜂,在領導同事上班之前,提前到辦公室,掃地、拖地、擦桌子,並每個杯子續上熱水,下午下班關空調、關門窗,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見着單位所有人都露八顆牙齒,微笑以待,任何人需要幫忙,第一個挺身而出。

她以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認可,可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錯了。辦公室的人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裏,有事時呼之即來,無事時視她為無物,她已然成了可被選擇性忽視的小人物。

她説,他們辦公室共有四個人,一個領導,兩個老員工,她算是四個人中間資質最低的。

平常,一到週末,領導會約兩個老員工聚餐,並在辦公室熱火朝天討論,哪家的口味蝦味道純正,哪家的豬蹄入口即化,哪家的海鮮新鮮正宗。一開始,師妹會在他們討論選定哪家飯館時,高興地插話,是哦,是哦,那家我上次去過,味道真不錯,這家我可以去幫忙訂房,我知道哪家口味更好,可每每她説話時,其餘三個人就都開始沉默,裝作沒聽見。

老員工莎莎是個吃貨,喜歡帶水果和乾糧到辦公室,每到工作間隙,就拿出來分享。一人一個香蕉或一人一把葡萄乾,他們邊吃邊笑,唯獨沒有任何人禮貌性地問師妹一句,你要不要嚐嚐?你要不要一起來?沒有人。於是,她就每天在瀰漫着瓜果香味的辦公室陪笑,時間一長,她就開始黯然神傷,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努力去迎合,卻仍不受歡迎,融入不了辦公室的小圈子。

師妹跟我説完,眼裏蓄滿淚水,我摸了摸她的頭,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是他們太過勢利。他們之所謂視你為無物、不待見你,甚至漠視你,主要因為,在他們眼裏,你只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卒,你無背景、無身份、無權勢,不值得尊重。

在部分人的處世觀中,背景、身份和權勢大小決定了人情冷暖。

當你背景強大、工作平步青雲、有權又有勢時,他們就會對你笑臉相迎;而一旦你落魄不堪、名譽掃地,他們就會避之唯恐不及。

郭德綱年輕時,窮困潦倒,為進京謀求發展,向身邊的親朋故友借錢籌路費,結果一無所獲,沒一個人願意借錢給他。後來,在幾個同學的資助下,得償所願,進得北京,摸爬滾打十餘年後,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相聲天地,蜚聲中外,而此時,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視他為神,敬他、愛他。

人情冷暖體現最極致的,莫過於文革時期。大批有學識有德行有操守的知識分子被打成文化xx分子,身邊原本親近的人,都如倒樹後的猢猻,四下散去,更有甚者,為證自身清白,極盡污衊之能事,硬生生把知識分子送上了絕路。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説,我們身邊多的是勢力小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勢利的眼神下生活。

勢利者這一社會羣體的出現和存續已有一定的歷史,它最早出現於19世紀20xx年代,發展至今,可謂歷史悠久。勢利者最典型的特點是,認為人的社會地位即人的價值,有社會地位的人,就是有價值的人,就該受到尊重和推崇,反之,則是無用之才,就該被鄙視,被忽略。

出於本性,被忽略和漠視的一方,往往會惱羞成怒,不知所措,繼而焦慮、恐懼、痛苦,輕則抑鬱,重則輕生,實屬害人不淺。

社會如此現實和無情,生而為人的我們,總會有年輕經驗不足的時候,總會有跨不過的坎越不過的河,總會有碰到人生低谷的時候,難道就真的任勢利者宰割,成為勢利社會刀俎上的魚肉嗎?

非也!

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1.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既然社會規則認可身份,認可社會地位,那我們就順勢而為,努力讓自己站到儘可能高的地方,當你有俯瞰羣山的能耐時,山腳下的人自然會仰視你。

但,通常,身份地位的獲得影響因素有五個:

一曰變化無常的能力。

二曰運氣。

三曰領導喜好。

四曰公司或單位盈利模式。

五曰大經濟環境變化。

五個因素可控性不高,再者,身份地位保有的持續性不強,若想終身保有更是難上加難,除非你身處身份認可的社會,同時又出身於名門貴族,否則,高地位的獲取,就只能取決於你事業成就的大小,可又有誰能保證,此時風光,彼時不會遭遇變故呢?

2.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才是勢利產生的唯一根源。每個人都苛求尊重,對遇到的挫折會感到恐懼,於是,有人為了迎合社會認可,迎合他人喜好,選擇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生到頭,卻驚呼,這輩子一直都活在他人的陰影裏,沒有做過自己。

有一個故事,説一個公司職員,因為領導喜歡武術,就投其所好,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等練得一身好武藝,準備博領導歡心時,單位卻換了喜歡文學的新領導,於是他又開始勤習古今中外文學名典,等到自己文武雙全時,單位又換了喜愛下棋的領導。在人生的終點,他發現自己做了一輩子別人,卻從沒有做過自己。

看清人性,看清勢利者本性,更看清自己,才能不被其他人的言行影響心情,不被他人牽着鼻子走。不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就不怕被他人冷落和漠視。

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與艱難工作為伍,才能看到最美風景

最近幾年,各種同學會的邀請多了起來。從各種同學會裏,我們可以察覺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一些以前上學時成績馬馬虎虎的人,在30到40歲的這十年,都有非常戲劇性的發展,成了中小企業的老闆或有實力的機構高層。他們在參加同學會的時候,都會大大方方的支付贊助費。

而另一些讀書時的優秀學生,走進社會多少年後,卻成就與地位一般般。可見人生的逆轉,就潛藏在人生的各個節點上。小時候會讀書的孩子,因為腦筋都不錯,自然就練就一身察言觀色的小花招,也學到了學習與生活上的小竅門。換言之,這些人都具有小聰明。

那些落第生的情形正好和優秀學生相反。他們成績不佳,不會念書。所以他們不斷重新開創。碰到挫折,他們不會傷心,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傷心。常在不如意中打滾,更讓他們看清了社會的底層,意外懂得解讀人心,善解人意。所以他們不自負、不自誇,從不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別人看來可能很難,可是他自己卻不覺得。對他們來説,那隻不過是種磨鍊。於是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成了這一行業的第一第二。有了成績,自然就有信心。由於他們做事都是出於自發,所以即使下一個工作的困難度更高,他們一樣心平氣和、迎難而上。如此一來工作的進展,自然會逐漸往好的方向延伸。

反觀那些優秀學生呢?由於他們從小就懂得察顏觀色,長大後處事格外世故。總是可以在瞬間經過篩選,並找到不需特別費心力的工作,輕鬆應付。也就是説他們非常懂得逃避艱難的工作。等到遭遇工作或人生的重大困境時,便不知所措了。

遭遇困難與挫折,雖然客觀上不是什麼好事,但在主觀上不要看成什麼壞事。大德大勇大智的養成,大多因為經歷困難、挫折的啟迪與磨礪。

人易流於舒適安逸。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人習於迴避艱難的工作。面臨21世紀大變革期,很多機會往往以困難的面目出現。所以主動的選擇艱難工作更有意義,也是上上之策。如此才能抓住別人不易看出的機會,如此你的潛力才能發揮出極限。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人類也是如此,一類人選擇艱難的拼搏,一類人選擇輕鬆的苛且,但結局與人生會分出天壤之別。

面對艱難的工作,需要的不是盲幹與心靈雞湯式的成功學。我們要用科學的“逆思維”。

平庸者,或者説失敗者,在行為上有一個共同表現,面對困難,接受一件未做過的任務,做一件不熟悉的新事情,或面臨需要提升目標時,他們都會面露難色在心裏打退堂鼓,嘴裏吐出“不可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採用的是一種叫“順思維”的方式,即用現有的方法、習慣、經驗及現有的資源條件,去看待與評估具有挑戰性的新事情、新任務或超越於現有條件的高目標,認為不可能做到。

而成功者都是“逆思維”。挑戰艱難的工作,最忌諱的就是負向思考的順思維,整日擔心煩惱、憂心忡忡而錯失良機。

運用逆思維首先要做到下述五點:

(1)不説不行。

(2)窮盡假設。聆聽各種新的想法及有創意的提案後,再慎重給與評價。

(3)發現好機會,即勇敢挑戰。

(4)從機遇倒推戰略,從目標倒推努力。歡迎難題,突破解決。

(5)平靜面對感傷、沮喪、悲情。

由此形成不畏險阻,接受艱難工作並遇難而樂的念頭。進而讓這種征服欲成為心靈自發的驅動力量

記得我少年時看過的京劇《沙家浜》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被困於蘆葦蕩的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連續多日面臨日偽軍的掃蕩、傷痛的折磨、彈盡糧絕的威脅,人的體力和毅力幾接近於極限……這時,指導員郭建光這樣説服大家: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終,他們以“再堅持一下”的頑強精神,迎來了大部隊反掃蕩行動,得以走出蘆葦蕩,重回殺敵戰場。

“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句話,是毛澤東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説過的。

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不僅是信心的體現,也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心弱則志衰,志衰則不達。在不少情況下,外在的打擊實際上並不足以置人於死地,其脆弱的心理才是真正的元兇。戰勝危機、擺脱困境,關鍵是要有迎難而上、勇克時艱的堅定信念和抗打擊的堅強意志。“再堅持一下”,就是這種信念和意志的體現。

松下電器創辦者松下幸之助,在驗收工作時常講的一句話是“最後一擊”。

一流的人和二流的人之差,就在這“再堅持一下”“最後一擊”。與艱難的工作為伍,靠着這“再堅持一下““最後一擊”,才能完成艱難的工作。

三年前,帶孩子去海南三亞旅遊。

蜈支洲島有個潛水項目。當時上國小五年級的兒子很興奮,拉我們去玩。我覺得要換上全套潛水服很麻煩,水下又不能抽煙,我就留在了岸上。太太陪兒子下水,到中途,耳朵感到不舒服,也半途而退了。只有兒子在專業人員陪同下,堅持到了海底。

他回來後,向我們描述了海底的景色:透藍的海水,迎浪搖曳的海草,身邊遊動着各種五顏六色的海魚。原來只能在圖片上看到的異國美色,沒想到這兒也有。我有點小後悔了。

旅遊時,最美的風景,大多藏在需要付出艱難努力的僻遠處、山頂上、海底下。

在我們職業生涯中,又何嘗不是這樣。艱難工作的後面往往有最美的風景。

工作勵志的文章正能量:先把事情做對,再把事情做好

今天的文章來自後台一位讀者的提問:

我剛參加工作不久。當時面試進入這家公司很不容易,這家公司在行業內也蠻有名的。我被分配到一個項目組裏,老大和同事人都不錯,每天也有開始教我一些東西。公司定期會有培訓,感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特別多。我漸漸覺得壓力很大,分配給我的工作我都儘量認真做好,想給大家留下一個好印象,但是總是不得要領,總犯低級錯誤。看到周圍跟我同時期進來的人已經開始能夠做一些小項目了,我還是原地踏步。我有時候覺得好急,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是不是太笨了?

首先我想説,你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這份心很值得讚賞。比起我見過的很多跟你差不多年齡卻已經開始每天想着怎麼在工作上偷懶混日子的人強多了。

其次,我猜你可能還沒有掌握這份工作的要領,或者説,還沒有熟悉你真正的崗位職責。

我説的崗位職責可不僅僅是招聘面試上寫的那一段“崗位要求”的文字。

先説個身邊的例子。我有個朋友,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助理。她的老闆是一個典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初進入這家雜誌公司的時候,她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這個情景很像電影《穿Prada的惡魔》裏的劇情。有一次老闆的女兒過生日,安排她去訂一個生日蛋糕,她順手訂了一個巧克力口味的。結果好巧不巧老闆的女兒什麼口味都能吃,唯獨不喜歡吃巧克力口味的。她在訂蛋糕之前並沒有詢問過口味的喜好,更不要説蛋糕尺寸的大小,蠟燭要幾根,是否要加特殊的食材等等。最後的結果是蛋糕已經訂好,生日Party也已經準備就緒,木已成舟只能“順”水推舟。

那家公司在招聘面試上寫的崗位職責,可絕不會寫“幫老闆訂生日蛋糕”這種事情,但卻實實在在發生了。而她犯的錯誤其實很多職場新人都容易犯:做事會按照自己以往的風格習慣來,而不是適應職場上的“新習慣”。我猜提問的這位讀者,你在每天的實際工作中也經常碰到類似這樣的問題。

想把事情做好沒錯,但是在做好之前有個大前提,叫“先把事情做對”。剛開始工作的頭一兩年,更多是需要熟悉自己的崗位,公司和同事之間的規則。這個規則有人情世故,有職能劃分,有效果評定,有獎懲規章,還有公司文化等等。在完全掌握這些規則之前,儘量先讓自己把事情做“對”,做到六七十分,再去想怎麼做到九十分一百分甚至一百二十分。

一步登天青雲直上的人有,但這就跟摸彩票一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可模仿性很小。況且,人家背後所付出的艱辛也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雖然我不知道你具體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是怎樣的困惑,但有一些“習慣”我覺得越早養成會越好。

1.把你過去不好的習慣全部清零

都説初入社會的新人是一張白紙,這個説法我覺得有待商權。如果説工作經驗,確實是一張白紙;但是在為人處事上,就絕不是白紙了。許多在讀書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對以後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影響。而有些不好的習慣,越早戒掉越好。

比如説,以前都是家長父母圍着自己轉,做事很少求過人。但在工作中,大家更多的還是憑實力説話,你過去的這些“優勢”很可能在你入職的第一天就蕩然無存。當你問旁邊同事一個簡單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對方鳥都不鳥你,這種落差帶來的挫敗感很可能讓你覺得周圍的環境和自己格格不入。

比如説,以前你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年年都是獎學金小能手。但是在實際工作上,你卻發現連一份簡單的Excel表做了十遍都達不到要求,這個時候你很可能會覺得是老闆看你不爽,故意給你找茬兒。

再比如説,老是給你安排一些打雜的工作。就我所在的廣告公司而言,很多剛來沒多久的實習生新人,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訂一張機票,貼組裏成員報銷的發票,訂一間會議室,發一封會議邀請通知,給到公司的客户買10杯星巴克的外賣等等。這個時候你很可能覺得一點成就感都沒有,覺得自己大好的才華和抱負都被埋沒了。

這些都是我曾經遇過或者聽到過的故事,我自己也或多或少經歷過。但是現在回頭再來看,當時如果早點避免以上這些想法我應該會成長地更快。

除非你有出類拔萃的本領,能夠解決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那麼別人圍着你轉才説的過去;

一份Excel表格背後的學問大的很,它的用途,查看它的人羣,背後的目的和用途,你是不是都瞭解清楚了,這可不只是糾結這一欄的數字應該放在左邊還是右邊,用紅色還是紫色;

如果連一份打雜的事情都做不好,沒有人敢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很多你現在仰望的大咖牛人,最初很可能都是從一份前台的工作開始做起;

把姿態放低一點,才會有人願意教你。多學會一點隱忍,才會有厚積薄發的可能。無論在學校多麼厲害,剛工作的時候大家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喜歡和謙虛的人一起工作,尤其是新人。

2.養成多問問題的習慣,並且一定要記下來

很多時候沒人有義務主動去教你,但這不代表你就可以每天躺屍一樣坐在位置上無所事事。

新人可能覺得自己問的問題很白痴而不好意思去問,比如“這個發票應該怎麼貼?”,“這個文件應該怎麼保存?”,“這台打印機應該怎麼用?”。

但比起那些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而造成工作中更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我曾看見其他組的新人在公司重要會議上因為不知道怎麼用打印機掃描文件而耽誤了所有人的時間),你還是越早弄清楚越好。

大多數職場中的同事,都是很友善的。只要你不是擺着一張“我是女王””我是明星”的傲嬌撲克臉,客氣地去請教,大家都是願意教你的。

這時候我強烈建議你隨身帶一個小本子,把對方説的答案記下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1.口頭的話語往往是零散不成系統的,當時説的東西很可能過一陣再想起來跟沒説一樣。拿一隻筆按一二三點記下來,等對方説完之後再重新確認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2.好記性永遠不如爛筆頭,這麼做避免了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再去詢問對方。雖然大家都很友善,但同一個問題沒有人喜歡一直回答。

我剛開始工作那陣,在辦公桌上一直有一個小本子,每次做錯事情都會記下來,做錯的原因,以後怎麼避免,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怎麼處理等等。這本子我用了兩年。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做到這一點,非常非常非常加分。

3.察言觀色不是世故,而是情商

職場中的溝通技巧非常重要。對於新人來説,懂得觀察和分析對方的言語,揣摩背後的情緒變化,是最先應該學會的。

我的一位同事,最近想招一個新人。面試的幾個人中,有一個小朋友非常有“熱情”。面試完畢後不斷在微信上詢問我同事覺得他怎麼樣,並且一再表示非常仰慕這家公司,希望能夠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裏。

首先,他的誠意確實很足,任何公司都希望能有充滿活力的新人加入。

但是,招聘並不是今天面試明天就能確定的。任何招過人的人都知道,這其中有用人部門的評估,應聘者的篩選和對比,向更上級的彙報等等。那些大的公司,招聘流程走一兩個月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段時間,能夠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同時可以尋求其他的面試機會,多方對比。而不是隔三差五每天都在微信上“騷擾”招聘人。特別是在我同事已經三番五次明確表示“請耐心等待,公司流程會比較久一點”的時候,還一如既往地發大段的信息表明自己的“雄心壯志”,希望以此打動招聘人。

對不起,這樣打動不了任何人,只會讓人覺得厭煩。

如果最基本的察言觀色都做不到,你連把一件事情“做對”的機會都沒有。

最基本的察言觀色包括:

1.對對方回覆文字的情緒判斷,如果每次都是簡短的幾個字回覆,很有可能對方在忙。如果有比較複雜的事情要説,可以約個時間再聊,而不是噼裏啪啦一段文字或者語音發過去。

2.當發現對方講話的語氣和平時有差別時,一定要多留心眼。很多人講話都會有特定的習慣,比如喜歡使用某些語氣助詞,喜歡使用某些標點符號甚至表情。當你發現有一天突然對方和你溝通的話術裏這些習慣都蕩然無存的時候,一定要留心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無論和你有沒有關係,都不要像以前那樣隨隨便便説話。注意措辭,就事論事,不要妄加猜測和臆斷。

3.不要隨意打斷正在講話的人。即使你突然靈光一閃,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上一句話,也請等對方全部講完再一一回復。這是基本禮貌。

4.當對方的答覆和你所期望的回答背道而馳時,不要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對方。可以採用迂迴的策略去探究對方拒絕你的原因,而不是糾結“你為什麼拒絕我”或者“求求你答應我吧”。這麼做只會激化矛盾。從原因入手,從下至上逐條分析,找到反駁或者突破的點,有理有據地説服對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