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紅色龍崗

來源:文書谷 1.02W
記憶紅色龍崗

美麗的高郵湖畔,相依着千年的古鎮龍崗,它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陽,沐浴在温暖的霞光裏。近處,老街舊宅,古典安詳;遠處,高郵湖堤,白帆點點。是的,龍崗是古典的,古街、古廟、古閣、古樓、古樹、古牌匾相依相偎,相得益彰,錯落成一個描摹着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古民居羣落,她純天然地向人們展讀着歷史,展現着歲月的滄桑與輝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龍崗,走出了陳門四進士,至於舉子、秀才則不勝枚舉,還有傳説中的文武雙探花韋鏡湖、韋鏡川兄弟,而關於狀元戴蘭芬的逸聞則尤為奪目。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紅色的記憶,龍崗是紅色的,是因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坐落於古鎮之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張雲逸、羅炳輝、鄭位三、方毅、張勁夫等曾在這裏生活、戰鬥過,文化界著名人士賀祿汀、範長江、沈亞威、沈西蒙、塗克等先後在這裏任教生活過,他們的光輝事蹟使得這座千年古鎮又成為皖東地區獨具魅力的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旅遊的勝地。
龍崗,古時又稱“芙蓉崗”,據説原是高郵湖泥沙淤積而成的一片高地,猶如花瓣,狀若芙蓉,因船民們經常在這裏停息,久而久之,竟不知從何年起,逐漸形成了一個熙熙攘攘的小鎮。小鎮三面環水,碧荷萬傾,芙蓉點點,遂成名副其實的芙蓉崗!只要你踏上高遊湖堤,芙蓉古鎮,便盡收眼底,這裏古樹參天,景色秀美,近前可領略鎮上小橋流水,花香鳥語。走進芙蓉古鎮,行進在阡陌交錯的古街道上,徜徉於秦磚漢瓦的庭院深巷之中,渾然不覺自己已融入歷史。古鎮距今已走過千年的腳印,街道兩旁的建築大都建於明清時代,至今尚可窺見其一斑——雕樑斗拱,排山隔扇,浮樑浮柱便是她古典的衣衫。古街幽巷,長條青石板安詳靜卧,只要你走在上面,便會感到心靈的純淨和最美麗的釋然。
龍崗的風貌是古典的,龍崗的歷史是厚重的,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龍崗有着值得驕傲的光彩頁章。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八分校舊址在這裏烙上了紅色的印跡,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過抗大軍人的足印;這裏的每一處舊址,都藴含着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
一九三八年的隆冬,寒風凜冽刺骨,日寇瘋狂進攻,皖東、皖中大片國土,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為了挽救水深火熱之中的淪陷區人民,一九三九年五月,遵照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成立了以張雲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恢等同志為主要領導成員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下轄第四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地區,很快地這兩個支隊由原來的五千人發展到一萬餘人。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原局決定成立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校址在天長縣的汊澗鎮。學校蓬勃發展,容納學員近千人,實實在在擔起了為部隊培養基層幹部的重任,這就是抗大八分校的前身,也是後來組建抗大第五分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進行整編。原江北指揮部所屬第四、第五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改編成新四軍第二師。由張雲逸副軍長兼師長,羅炳輝同志為副師長。為了加強二師和根據地建設,根據華中局和軍部關於各師、各根據地應建立抗大分校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二師以原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留在淮南的一個大隊為基礎,在天長張公鋪成立抗大八分校,後因日軍瘋狂掃蕩,八分校由張公鋪經銅城遷至龍崗鎮,開始了正規化辦學的歷程。
仲夏的龍崗是美麗的,一九四一年高郵湖畔的古鎮龍崗更是美麗的:潔淨的街道,張貼着各色標語,解説着古鎮的特大喜事。南頭銅龍河北岸的胡家大灘下鑼鼓喧天、彩台高搭。四鄉八鎮的農民、民兵,本鎮的居民扶老攜幼湧向胡家大灘,霎時,大灘便被湮沒成人的海洋,這種熱烈的氣氛是古鎮罕見的。只見彩台前七百多名身着軍衣的戰士坐在各自的揹包上,他們當中有兩鬢斑白的老戰士,大部分是虎氣生生的青年軍人,還有一排颯爽英姿的女兵,這是龍崗人民隆重集會,熱烈歡迎抗大八分校來龍崗辦學的一幕。
在喜慶中開學的抗大八分校,由張雲逸同志兼任校長,羅炳輝同志兼任副校長,馮文驊同志(馮玉祥將軍之侄)任教育長,高志榮同志任政治部主任。本次大會由龍崗鎮副鎮長姚卿才主持,教育長馮文驊作了激情講話,會後八分校文化工作隊還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從此,八分校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同龍崗人民朝夕相處,親密無間,在龍崗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直至一九四三年秋因形勢需要才離開龍崗遷至張公鋪之西的葛家巷。
當年的天長,是路東根據地比較安定的地區,因龍崗鎮地處高郵湖畔,遠離日寇佔領的天長縣城,環境更為理想。因此,八分校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進行正規化學校的建設,勤奮努力,刻苦鑽研,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一九四二年八月,華中總分校召開教育會議時,陳毅軍長曾表揚過八分校取得的教學成績。是的,八分校的辦學是成功的,它在四年多的時間內,共為二師培養出二千五百多名具有一定軍政素質的幹部,從而為加強部隊建設作出了有力的貢獻。“走啊、走啊、向前走,走啊、走啊、向前走,挺起胸膛來,不要再等候,拿起刺刀拼掉敵人頭……”每當朝陽升起,落霞滿天之際,抗大的同志就會齊唱這嘹亮的軍歌,學習在教室,結束在練兵場地,軍政幹部的素質就是在這樣的勤奮苦煉中磨礪起來的。在龍崗,在抗日的烽火中,抗大八分校鍛造出了一批批民族精英,他們把革命的火種撒遍大江南北,今天我們在古鎮龍崗追尋英烈的足跡時,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艱苦奮鬥、英勇頑強的抗大精神。
回憶起當年的生活,87歲高齡的著名劇作家沈西蒙先生於2004年4月曾這樣動情地寫道:“龍崗,誰知它的夜晚如此清新,如此幽靜,我身不由主地往地上躺下,頭枕在揹包上,張開四肢,身上像卸下千斤重擔,仰天長吁了口氣,只見眼前水天一色,一鈎新月與盪漾的湖水交相輝映,寒風撫弄着我的頭髮,蘆葦花叢在我耳旁沙沙作響,我好似躺在水面上,又好象睡在搖籃中,頓覺自己沉浸在雲霧之中了。清晨起,又見小鎮上挑擔車水的,雞鳴狗叫的;才出爐的燒餅,才出鍋的油條熱氣騰騰,小茶樓小吃鋪子擠在一起,人來人往,摩肩接踵,顯得我根據地一派興旺的景象。……部隊的演出給龍崗、銅城、黃花塘一帶的軍民增添了熱鬧。然而,很快我又打起揹包,跟隨蘇中軍區黨委書記陳丕顯同志,乘一葉小舟,在月如鈎,水如綢,情景依舊的夜晚離開了難捨的龍崗,向高郵湖遠方駛去,寒風依然撥弄着我的頭髮,心中惦念着不知何時再與你龍崗相見。”這由衷的心語和龍崗人們的記憶至今還執著地穿越着時空的隧道,一脈相承,兩地情牽。

在龍崗,文藝活動的景象是繁榮的,陳毅老總曾親自命令一師的服務團和二師的文工團,在抗大八分校,在新四軍軍部駐地黃花塘,多次聯合演出曹禺的大型話劇《蜕變》,陳毅、羅炳輝、譚震林、鄧子恢、曾山、潘漢年,範長江、錢俊瑞等和二師師部機關部隊,附近的民兵及羣眾一同觀看。這樣的演出一發不可收拾,在龍崗,在銅城,抗大人和老百姓共同在這樣的文藝薰陶中度過了難忘的歲月,正是這些演出將革命的文藝思想與具體的時代,與具體的戰爭,與革命的事業成功地結合起來,為革命文藝開創了新的天地,也為龍崗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埋下了先進文化的種子,直至今天仍在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龍崗,抗大八分校是嚴肅律己的,是嚴謹榜樣的,她以自己特有的組織形式,以全體幹部學員特有的品質風貌,為千秋古鎮樹立了一代風格的典範。八分校的同志與龍崗人民魚水相依,手足相存,親人相處。當年抗大領導及學員散住在老街民居中,龍崗的300多户民宅中,家家都住有抗大學員,一同生活的日子裏,他們共同用淳樸的事蹟構寫了許多動人的篇章。
龍崗的人民是勤勞的,當年八分校緊缺練兵場地,淳樸的龍崗人義無返顧,自發地帶着自家的農具義務幫八分校同志修整場地,而和善的八分校領導卻盛情地招待辛勞的民工,與他們同桌共餐,練兵的“操場田”和育才的“跳台田”就這樣在軍民深厚的情誼中流傳下來。一九四二年春節來到了,龍崗人民是倍加高興的,因為他們能和“抗大”的同志們一起過着太平吉祥的特殊年,家家户户,蒸點心、辦年貨。分校領導也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宣傳抗日的大好形勢,並徵求羣眾意見,幫着羣眾寫對聯,各隊學員也忙着排演節目。然而就在大年三十晚上,住在各家堂屋裏的抗大分校的同志卻突然搬走了,有的搬到房東的破屋裏,有的搬到城隍廟裏。原來,分校的領導得知當地人有過年堂屋不睡人,家裏不掛白毛巾的風俗,校部便在節前作了佈置,所以,大年三十這一天,大家一齊搬了出來,這種嚴明的紀律着實讓龍崗人民為抗大軍人的風采而震撼。
在龍崗,有的住家門前是土地,每逢陰雨天,學員們常因腳上的泥巴而弄髒了房東家的地面。校部就發動全體學員揀磚頭,拾碎石,用學習之外的時間,在各家門前鋪上人行道,也鋪上了親情,用愛心掩蓋了泥濘,老人孩子更是拍着手樂得合不攏嘴。節假日,抗大的學員還把鎮上的廢地開墾出來,理水溝,整地畦,種上各種瓜瓢菜蔬,用閒情雅趣大搞生產自給,亦能豐衣足食。龍崗居民過去沒有種菜的習慣,在分校的帶動下,也紛紛開荒種菜。時至今天,龍崗還有許多當年“抗大”軍人開墾的菜地,還流傳着當年羅炳輝種植豐產大蘿蔔的特殊經驗。
一支軍紀嚴明,與民相親,學習勤奮,練兵刻苦,勤勞自給的部隊在龍崗古鎮神話般的存在着。在日寇橫行的日子裏,這樣的部隊,過去龍崗人民聽都沒有聽説過,更不要説見過。在抗大軍人們的身上,龍崗人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軍人真正的風尚,看到了革命的光明前途,也看到了美好的明天。一九四三年的建軍節,龍崗人民懷着對抗大軍人的喜愛之情,用滿腔摯愛書就了“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八字錦旗,贈送給學校,學校也回贈了地方一面錦旗,上書“銅牆鐵壁”四個大字。幾天之後,抗大八分校的學員全部放假,幫房東挑水、打掃衞生,召開座談會,與羣眾促膝談心;女學員則和龍崗姐妹們交談敍舊,和大嫂大媽們戀情依依,這樣的魚水之情牽着彼此,這樣的惜別之苦之痛卻由着軍人獨自品嚐。一個離燕紛飛的早晨,人們起來,發現住在家裏的抗大的同志不知去向,所借的東西整齊地放在院裏,還附有清單和感謝信。這才明白幾天前離別的徵兆,原來是八分校的同志選擇了默默地離開龍崗,也許他們是不想互見雙方離別的淚水。失落的龍崗人久久在秋風中佇望,悄悄遠去的抗大親人,何時才能共聚在龍崗。就這樣,兩面珍貴的錦旗,永久地寄託了龍崗和抗大八分校濃濃的軍民魚水之情。而“抗大八分校”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龍崗兒女,並時刻激勵着他們去開創更加美好燦爛的未來。
今天,和城市的現代相比,龍崗依然有着江南般小鎮獨特的古典韻味,有着鮮明的紅色基調。龍崗人民世代依戀着被高郵湖擁着的這座古鎮,因為這裏有着令人仰慕的光榮,當年高郵湖水一如甘甜的乳汁哺育過革命。也是這座古鎮,曾經生活過眾多的抗日勇士和中國革命的脊樑。六十多年來,龍崗的人民一直把對抗大的懷念珍藏在心底,一代流傳一代,伴着歲月的河流在人們的心底緩緩流淌,流淌着古鎮的歷史記憶,也收穫着古鎮的文化精神。
古鎮好、抗大情,能不憶龍崗?

(注:本文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天長文史》、《天長縣誌》等史料,沈西蒙所寫《龍崗之戀》)

美麗的高郵湖畔,相依着千年的古鎮龍崗,它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陽,沐浴在温暖的霞光裏。近處,老街舊宅,古典安詳;遠處,高郵湖堤,白帆點點。是的,龍崗是古典的,古街、古廟、古閣、古樓、古樹、古牌匾相依相偎,相得益彰,錯落成一個描摹着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古民居羣落,她純天然地向人們展讀着歷史,展現着歲月的滄桑與輝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龍崗,走出了陳門四進士,至於舉子、秀才則不勝枚舉,還有傳説中的文武雙探花韋鏡湖、韋鏡川兄弟,而關於狀元戴蘭芬的逸聞則尤為奪目。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紅色的記憶,龍崗是紅色的,是因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坐落於古鎮之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張雲逸、羅炳輝、鄭位三、方毅、張勁夫等曾在這裏生活、戰鬥過,文化界著名人士賀祿汀、範長江、沈亞威、沈西蒙、塗克等先後在這裏任教生活過,他們的光輝事蹟使得這座千年古鎮又成為皖東地區獨具魅力的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旅遊的勝地。
龍崗,古時又稱“芙蓉崗”,據説原是高郵湖泥沙淤積而成的一片高地,猶如花瓣,狀若芙蓉,因船民們經常在這裏停息,久而久之,竟不知從何年起,逐漸形成了一個熙熙攘攘的小鎮。小鎮三面環水,碧荷萬傾,芙蓉點點,遂成名副其實的芙蓉崗!只要你踏上高遊湖堤,芙蓉古鎮,便盡收眼底,這裏古樹參天,景色秀美,近前可領略鎮上小橋流水,花香鳥語。走進芙蓉古鎮,行進在阡陌交錯的古街道上,徜徉於秦磚漢瓦的庭院深巷之中,渾然不覺自己已融入歷史。古鎮距今已走過千年的腳印,街道兩旁的建築大都建於明清時代,至今尚可窺見其一斑——雕樑斗拱,排山隔扇,浮樑浮柱便是她古典的衣衫。古街幽巷,長條青石板安詳靜卧,只要你走在上面,便會感到心靈的純淨和最美麗的釋然。
龍崗的風貌是古典的,龍崗的歷史是厚重的,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龍崗有着值得驕傲的光彩頁章。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八分校舊址在這裏烙上了紅色的印跡,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過抗大軍人的足印;這裏的每一處舊址,都藴含着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
一九三八年的隆冬,寒風凜冽刺骨,日寇瘋狂進攻,皖東、皖中大片國土,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為了挽救水深火熱之中的淪陷區人民,一九三九年五月,遵照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成立了以張雲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恢等同志為主要領導成員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下轄第四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地區,很快地這兩個支隊由原來的五千人發展到一萬餘人。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原局決定成立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校址在天長縣的汊澗鎮。學校蓬勃發展,容納學員近千人,實實在在擔起了為部隊培養基層幹部的重任,這就是抗大八分校的前身,也是後來組建抗大第五分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進行整編。原江北指揮部所屬第四、第五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改編成新四軍第二師。由張雲逸副軍長兼師長,羅炳輝同志為副師長。為了加強二師和根據地建設,根據華中局和軍部關於各師、各根據地應建立抗大分校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二師以原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留在淮南的一個大隊為基礎,在天長張公鋪成立抗大八分校,後因日軍瘋狂掃蕩,八分校由張公鋪經銅城遷至龍崗鎮,開始了正規化辦學的歷程。
仲夏的龍崗是美麗的,一九四一年高郵湖畔的古鎮龍崗更是美麗的:潔淨的街道,張貼着各色標語,解説着古鎮的特大喜事。南頭銅龍河北岸的胡家大灘下鑼鼓喧天、彩台高搭。四鄉八鎮的農民、民兵,本鎮的居民扶老攜幼湧向胡家大灘,霎時,大灘便被湮沒成人的海洋,這種熱烈的氣氛是古鎮罕見的。只見彩台前七百多名身着軍衣的戰士坐在各自的揹包上,他們當中有兩鬢斑白的老戰士,大部分是虎氣生生的青年軍人,還有一排颯爽英姿的女兵,這是龍崗人民隆重集會,熱烈歡迎抗大八分校來龍崗辦學的一幕。

熱門標籤